转场在动画片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动设计中的后期处理和调色技巧

动设计中的后期处理和调色技巧

动设计中的后期处理和调色技巧在动画设计中,后期处理和调色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后期处理,可以对动画作品进行修饰、增强表现力和创造视觉效果。

而调色技巧则可以为动画注入不同的情绪、氛围和主题。

本文将介绍动画设计中常用的后期处理技巧和调色方法。

一、后期处理技巧1. 转场效果在动画中,转场是非常常见的技巧之一,可以通过不同的转场效果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增强情节的连贯性和吸引力。

常见的转场效果包括淡入淡出、切换、闪烁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转场效果,注意转场的流畅性和自然性。

2. 特效特效可以为动画增加一些特殊的效果,提升观赏体验。

比如火焰、光线、水花等特效可以使动画更加生动逼真。

使用特效时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以免过分繁杂和干扰整体观感。

3. 配乐和音效配乐和音效是动画中另一个重要的后期处理环节。

通过合适的音乐和音效,可以增强动画的情感表达和场景氛围。

选择恰当的配乐和音效,不仅能够衬托动画的视觉效果,还能提升观众的情绪共鸣。

4. 视觉增强通过后期处理技术,还可以对动画进行一些视觉增强,提升画面的清晰度、明亮度和对比度。

对于特别细节的处理,可以使用局部放大或者蒙版等技巧,突出画面的重点。

二、调色技巧1. 色彩温度色彩温度是指色彩的冷暖程度。

在动画中,冷色调(如蓝色)通常给人一种冷静、忧郁的感觉,适合表现压抑的场景;而暖色调(如红色)则常常带来温暖、活力的感觉,适合表现喜悦和活泼的场景。

根据需要,通过调整画面的色温来传达情绪。

2. 色调与主题选择适合的色调可以为动画注入特定的主题和情绪。

例如,冷色调的画面可用于表现恐怖、悬疑的场景;而鲜艳的色彩则适合用于表现欢乐、活泼的场景。

在调色过程中,要根据动画的主题和情感要求来进行选择。

3. 色彩对比色彩对比是指画面中不同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

通过合理的色彩对比,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鲜明。

一般来说,高对比的画面更加饱满和有力量,低对比则会给人柔和、轻盈的感觉。

在调色过程中,要注意调整画面中不同色彩的对比关系。

转场的认识及应用

转场的认识及应用

转场的认识及应用转场是指在一个场景或环境中,将一个元素或者情节平滑地过渡到另一个元素或者情节的过程。

在影视、动画、舞台剧等艺术表现中广泛应用,也常用于网页设计、漫画等领域。

转场可以起到连接情节、引导观众视线以及营造气氛的作用,使得整个作品具有更好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转场的认识:转场是将一个元素或情节过渡到另一个元素或情节的技巧和手法。

它可以是实际物理上的过渡,比如镜头的切换、场景的变换;也可以是意象上的过渡,比如通过特效、音效等手段来创造出某种过渡的效果。

无论是实际还是意象上的过渡,都需要考虑到时间、空间、视觉和听觉等因素,以达到艺术表现的目的。

转场的应用:1. 镜头切换转场:通过不同镜头之间的切换来展示不同的场景或者情节。

常见的镜头切换转场包括剪辑、交叉切割、横跳、快速推进等,这些转场方法可以加快节奏、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得整个作品更加紧凑和生动。

2. 场景过渡转场:通过场景的变换来连接不同的情节或者情感。

常见的场景过渡转场包括淡入淡出、幕布拉开、屏幕分割等,这些转场方法可以起到一种“过场”的作用,使得观众能够清晰地感知到情节或者情感的转变。

3. 艺术效果转场:通过特效、音效等手段创造出一种意象上的转场效果,以强调某种主题或者情感。

常见的艺术效果转场包括光影转换、时间压缩、画面扭曲等,这些转场方法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和独特性,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

4. 章节结构转场:在较长的作品中,可以通过章节结构的转场来告知观众故事的进展以及角色的转变。

常见的章节结构转场包括分段标题、时间线推进、角色扮演等,这些转场方法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跟随情节的发展。

转场的技巧和应用:1. 视觉连贯性:保持场景或者元素之间的视觉连贯性,使得转场更加自然和流畅。

可以通过颜色、图案、角度等因素来进行调整,避免突兀和突变。

2. 音效衔接:在转场时加入适合的音效,以产生过渡的效果。

比如在场景变换时,可以加入自然环境的声音,如风声、鸟鸣等,或者音乐的渐变,使得转场变得更加平滑和自然。

动画的镜头与转场

动画的镜头与转场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四点 三十一分。
(二) 技巧转场 (8种) 1 .淡入淡出 淡出是指上一段落最后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隐 去直至黑场,淡入是指下一段落第一个镜头的 画面逐渐显现直至正常的亮度,实际编辑时, 应根据电视片的情节、情绪、节奏的要求来决 定。有些影片中淡出与淡入之间还有一段黑场 ,给人一种间歇感。 2 .缓淡 ——减慢 强调抒情,思索,回忆等情绪,可以放慢渐隐 速度或添加黑场。
,就叫做转场。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四点 三十一分。
转场的方法:技巧转场和无技巧转场
(一)无技巧转场 (13种)
无技巧转场是用镜头自然过渡来连接上下两 段内容的,主要适用于蒙太奇镜头段落之间的转 换和镜头之间的转换。与情节段落转换时强调的 心理的隔断性不同,无技巧转换强调的是视觉的 连续性。并不是任何两个镜头之间都可应用无技 巧转场方法,运用无技巧转场方法需要注意寻找 合理的转换因素和适当的造型因素。
11 . 出画入画
前一个场景的最后一个镜头走出画面,后一 个场景的第一个镜头主体走入画面。
12 . 主观镜头转场 前一个镜头是人物去看,后一个镜头是人 或物所看到的场景。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主观 性。此转场要慎用。
13 . 逻辑因素转场
前后镜头具有因果,呼应,并列,递进, 转折等逻辑关系,这样的转场合理自然,有理 有据,在电视片,广告片中运用较多。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四点 三十一分。
7 . 相似体转场 (1 )非同一个但同一类
(2) 非同一类但有造型上的相似性 如飞机和海豚,汽车和甲壳虫。影片《007 》片头、《放牛班的春天》《疯狂的石头》都 有相似体转场。
8 . 地点转场
满足场景的转换。比较适合新闻类节目。 根据叙事的需要,不顾及前后两幅画之间是否 具有连贯因素而直接切换(使用硬切)。

转场在动画片中的运用

转场在动画片中的运用
图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受《埃及王子》的启发,我把此种方法也运用在了我的动画作品《流年》中,镜头推进至汉宫中化妆女子的眼部特写,汉女眼睛一眨,当睁开眼睛时,已经变为化浓妆的盛唐女子,这时镜头再拉开,浓重的色调,盛妆中的妩媚妖娆,伴着突然进入的主旋律重低音,完成了由汉至唐的时空转换(如图五).
图五
法国动画片《美丽城三重奏》中的一个段落:镜头推进列车中乘客手中的报纸上总统的黑白照片,马上切换成总统的现场发言,而后跟进一个镜头推拉,画面由黑白变为彩色,总统的现场发言变为一家人晚餐时观看的电视节目(如图六).两次同体转换,完成了三次场面调度.再如这部片子另一个同体转换的例子:黑手党老大的脸通过几张原动画逐步变形成为一个汉堡,镜头拉远,汉堡原来是一片街区中一个小店屋顶的巨大的实物广告牌,由此完成了一个场景转换(如图七).由此可见,同体转换的手法也可以利用动画中变形来表现,将两个场景中外形相似,颜色相近的物体通过镜头推拉来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转场的目的.
而"叠化"是指前一个镜头的画面与后一个镜头画面相叠加,前一个镜头逐渐隐去,后一个镜头的画面渐渐地显现的过程.溶解镜头一般长度是两秒,但可视需要的效果加长或缩短,用来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转换,有时亦可表现同一场景中的时间差异,造成时间流逝感.如法国动画片《美丽城三重奏》中交待时间的流逝,就使用了"叠化"的方法,连续叠加了4段同一场景(主人公的家庭环境外景)的不同时间状态的画面,交待了时间的流逝,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如图一).
在我的动画作品中,就应用了遮挡式转场:在民国女子走到雨巷深处的时候,停住脚步,把手中撑着的纸油伞在面前划过,露出30年代大上海的时髦女子,背景的转换则采用了叠化的方式.在这个小片段当中,纸油伞成为了"遮挡镜头转场"的小道具(如图九).用这种方法转场,能给观众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还可以造成视觉上的悬念,同时使画面的节奏紧凑.如果上下两个场景的主体是同一个或者相类似的活,还能使主休本身得到强调突出.

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的运用定稿

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的运用定稿
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的运用定稿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的运用 专业代码: 050420 作者姓名:王晨晨 学号: 2009203789 单位:传媒技术学院 指导教师:邱秀伟 2012年6月 1日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 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聊城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 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相应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摘要 (3) 一、转场 (6) (一)技巧转场 (6) (二)无技巧转场 (6) 二、无技巧转场方式的应用 (7) (一)利用相似性因素(利用相同或相似主体转场) (7) (二)利用承接因素 (8) (三)利用反差因素 (9) (四)利用遮挡元素(或称挡黑镜头) (10) (五)利用运动镜头或动势 (10) (六)利用景物镜头(或称空镜) (11) (七)利用声音 (11) (八)利用特写 (12) (九)利用主观镜头 (12) (十)隐喻式转场 (13) 三、无技巧转场方式与视听语言的结合 (13) (一)镜头角度 (13) (二)音乐、音响 (16) (三)色彩 (16) (四)节奏 (19)
Key words:cartoon camera language Disney animation No skills transitions
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的运用
前言
作为几乎同时诞生的视觉艺术,“电影”与“动画”在叙述方式和表现手段上有着相似性。在如今的电影产业中,动画电影凭借其 独特的优势,在电影产业中的比重与日俱增。电影的创作离不开蒙太奇手法的运用,蒙太奇手法是一部影片的总体框架, 而“转场手段”则是框架更为牢固的连接点。早期的二维动画在转场的艺术处理上进行了大量简化,从而导致动画片的叙事线索 一般比较单一,常通过对话进行镜头切换或主体运动贯穿来实现转场。然而,对于目前兴起的三维动画来说,它对视听语言的 运用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这就对转场表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场是影视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手段,是影视作品 分镜头脚本写作的重要依据。研究动画片中的无技巧转场,对于完整动画片的叙事功能,增强其艺术表现力具有重要作用。无 技巧转场的正确运用对于丰富镜头的变化、推动情节,形成节奏以及加强视觉艺术效果都是不容忽视的。

浅析动画短片中的转场设计

浅析动画短片中的转场设计

浅析动画短片中的转场设计作者:王正来源:《艺术评鉴》2021年第24期摘要:动画短片自诞生之初就带有较强的艺术性、独立性和创新性。

随着动画短片的发展,其视听语言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转场设计作为动画短片视听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思和设定方面也颇为讲究。

对这方面的处理,对于动画短片的艺术表现力及其整体流畅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较于动画长片,动画短片往往有着明显的实验性特征,可以应用更加丰富多样的转场设计方式。

本文将尝试讨论动画短片中转场设计的应用,通过多部范例的转场处理研究,着重分析其转场设计的类型、特点及其对短片本身的作用。

关键词:动画动画短片转场设计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4-0142-04一、动画短片的概念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动画的呈现以及人们对动画的理解都有所不同。

16世纪,“手翻书”出现在西方。

由此,人们开始了对动态图像的探索,动画师Norman McLaren做出如此解释:“动画不是‘会动的画’的艺术,而是‘画出来的运动’的艺术”。

他认为在动画中,相比于每帧的画面,帧与帧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

如今,随着科技不断创新,动画渐渐不再停留于手工绘制的形式。

并且,动画所体现的时空往往具有高度的假定性,不同于大多数基于现实背景下的电影时空。

所以不能仅仅把动画归类于电影艺术之下,它是区别于电影艺术存在的一种艺术表现方式。

因此,笔者将动画短片在广义上定义为:动画短片是一种通过人为创造,由各种不同技术制作,体现非真实事物动态影像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转场设计概述(一)轉场设计的早期出现及定义19世纪,影像技术出现并逐步发展。

当时,人们已经可以使用视频片段去记录身边所发生的事件,但却不能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对影像进行再处理。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只是完整复原这个世界的影像,他们从戏剧中学习技巧,省略和裁剪较长时间的视频,形成相对“不完整”的影像,就像戏剧中的“幕”一样,让影像有了“段落”的形式。

21世纪迪士尼动画电影中转场技巧的运用_郭婷婷

21世纪迪士尼动画电影中转场技巧的运用_郭婷婷

摘要:每一部成功的动画电影中,都少不了转场技巧的出色运用,作为动画产业的领头羊——迪士尼,它的动画电影能够闻名于世,同样如此。

尤其是21世纪以来,电脑技术为迪士尼动画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视听语言方面更有着跨越性的进步。

因此,本文以21世纪以来的迪士尼动画电影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转场技巧的运用。

关键词:转场 21世纪迪士尼动画一、引 言转场(TRANSITION)是指从一个场景转至另一个场景,或从一个段落转至另一个段落时采用的各种方法。

转场的方法有很多,总括起来分为两大类,一是技巧转场,二是无技巧转场。

技巧转场一般运用于段落间的转换,给观众带来明确的段落感,到目前为止,技巧转场有数百种之多,最常用的有以下5种形式:淡入淡出、叠化、划接、定格画面、画面叠印。

无技巧转场,也称“无画面附加技巧”,不采用任何画面附加技巧来组接影片,而是利用上下镜头的内容、造型等内在关联因素来连接场景、转接时空的方法。

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方式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相同主体转场、遮挡镜头转场、主观镜头转场、特写转场、承接式转场、动势转场和音乐转场。

二、21世纪迪士尼动画电影中转场技巧的运用1.运动镜头在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运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迪士尼动画利用技术的优势打破真人电影视听语言的局限,任意地把玩摄影机,灵活地运用推、拉、摇、移等镜头运动手法完成场景和时空上的转换。

在迪士尼三维动画电影《机器人瓦力》(WALL・E)中,我们可以看到镜头从遥远的银河系开始,摇过太阳系接着到地球,再推向地球穿越大气层,经过层层地面,再推向一座座废墟的城市,接着来个大俯拍,通过景物间的叠化,画面慢慢停在几座废墟楼房的上空,紧接着看到画面下方出现一个小机器人在辛勤地劳动着,下个镜头便是本片即将讲述的机器人瓦力,从而完成时空上的转换并且进入影片叙事主题,还交代了影片发生的背景。

2.叠化在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运用叠化,尤其是连续叠化,除了可以表现空间的转换外,还可以表现时间的过渡。

动画作品中的时空转换

动画作品中的时空转换

中国美术学院一动画系一黄神一动画作品中的时空转换字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生活里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是直接并且巨大的,所以在下面的讨论中带入文字方面的考虑因素。

本节将从光影、色彩、形状、动作、声音以及文字六个方面来探讨人类视听感知在动画片中时空转换时所起到的转场作用。

第一节光影转场光使人类感知一切。

光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没有光植物不能生长,没有光我们什么都看不见,人类就无法生存。

光向我们展示出物质世界的面貌,向我们解释物体的形状、大小、表面的结构、色彩、质地、空间距离……。

光让我们感知了世界,也认识了世界。

一切事物都离不开光,而有了光也就有影。

人们对光影天生就有敏锐的感知和联想能力。

没有光的黑暗令人恐惧,明媚的阳光令人温暖愉快。

光影响着人们的心情,也影响人们对身边事物的感受。

光影通过人们的感知和联想能力,给通动画片带来极强的趣味性。

动画影片光影不是简单的生活中光影的照搬,而是创作者依据剧情发展的变化精心设计出带有揭示主题,渲染气氛的艺术化的光影设计。

并且服从于整体影片的节奏和基调的连贯、协调。

①光影的存在可以很巧妙的丰富特殊视觉的构图。

光影本身具有不明确的轮廓和空间,可以对画面里的空间起到灵活的调节作用。

例如《秒速5厘米》(图7)中,一条常见的小路,在阳光透过樱花树洒下的斑驳的树影下变得朦胧而有浪漫;使整个影片摇曳在一个浪漫的氛围之中。

光影还能准确地通过视觉画面来衬托角色内心隐藏的情绪,更深入刻画角色的性格,是人物形更加丰满。

例如《名侦探柯南》(图8)中对凶手的刻画通常采用特殊光源的单光源照射,显得凶手整个人都十分阴狠邪恶,进一步加强角色在外形上对观众的冲击力,给影片渲染一种紧张悬疑的气氛;光影的存也被用于作为视觉诱点并且推动着故事的推进。

在一个画面中,亮的部分会引导观众的视线,尤其此时的光影对比时强烈的,它的每一个变化都吸引着观众的好奇心。

例如《千与千寻》(图9)中,千寻在小白龙的指引下前去锅炉房寻找锅炉爷爷帮忙,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让她继续留下寻找机会逃出去而不是被汤婆婆变成动物。

动画制作知识:动画中的镜头运用和转场

动画制作知识:动画中的镜头运用和转场

动画制作知识:动画中的镜头运用和转场动画作品是现代人生活中常见的娱乐方式之一。

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网络动画,镜头运用和转场是动画制作中必不可少的技术要素。

本文将从镜头运用和转场两个方面探讨动画制作知识。

一、镜头运用1.前景、中景、远景动画镜头的拍摄效果常常是通过景深的变化来体现的。

景深是指在一定的光圈下,拍摄的物体显得清晰的距离范围。

景深的变化可以通过调整镜头的焦距和光圈来实现。

在动画制作中,镜头可以通过调整前景、中景、远景的比例来创造某种感觉。

前景可以强调主角的重要性,有时也可以用来起到创意的突出作用;中景可以表现人物朝前走的过程,让观众跟随剧情发展;远景则可以展示整个场景,让观众对剧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2.空镜头动画中的空镜头指没有物体出现的画面,也称为空旷画面。

在动画中,空镜头经常被用来表现某种氛围。

比如,通过一个空旷的夜空可以让观众感受到孤独感;通过一个空无一人的街道可以表达出城市的冷酷;通过一个空旷的海滩可以表现人物思考的绝望和孤独。

空镜头如果运用得当,能够激发出非常强烈的情感共鸣,但是空镜头也需要注意控制时长,过长或过短都可能影响观众的观看效果。

3.高空镜头高空镜头即从太空视角拍摄的画面。

高空镜头广泛应用于科幻类作品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表现整个宇宙的浩瀚无垠,强调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和不可抗拒。

高空镜头的缺点是制作成本高昂,需要注重画面逼真度。

同时,高空镜头也需要考虑景深,否则画面缺乏立体感会让观众感到不真实。

二、转场1.画面淡出/淡入画面的淡出是指将画面中的内容逐渐变淡,直至完全消失;画面的淡入是指在画面中逐渐增加色彩或形状,直至完全呈现,在动画制作中非常常见。

画面淡出可以用来结束一个场景,让观众感受到某种结束的感觉;画面淡入则可以用来开始一个场景,让观众感受到某种新的开始。

在电影或动画制作中,淡出通常用于结束一段场景,淡入则用于开始一个新的场景。

2.场景切换场景切换是指将一个场景转换成另一个场景。

动画制作知识:动画中的镜头运用和转场

动画制作知识:动画中的镜头运用和转场

动画制作知识:动画中的镜头运用和转场动画制作中的镜头运用和转场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们可以帮助动画更好地表达故事情节、塑造角色形象,并且增强观众的观赏体验。

镜头运用和转场的选择不仅会影响动画的节奏和视觉效果,还会影响故事的叙述和情感表达。

在动画制作过程中,制作者需要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镜头和转场来达到想要的效果。

下面我们将会详细介绍动画中镜头运用和转场的相关知识。

一、镜头运用1.镜头选取:在动画中,镜头的选取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镜头角度和距离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

一般在制作动画时,会运用常见的镜头角度和距离,比如特写、中景、远景等。

特写可以更好地展现角色的情感表达和细节,中景可以更好地展现场景的整体构图,远景则可以展现更广阔的空间和视野。

此外,角度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低角度会让角色更加威严和强大,高角度会让角色显得更加渺小和无助。

2.镜头移动:在动画中,镜头的运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增加动画的动感和视觉冲击力。

镜头的运动可以通过平移、旋转、缩放等方式来实现,这些运动可以让观众更好地跟随故事情节和角色动作,增强观赏体验。

3.镜头焦点:镜头焦点的选取直接关系到动画中的观感效果。

焦点的清晰与否决定了观众的注意力所在,可以有效地引导观众的视线。

在动画中,常常会运用对焦和失焦的手法来实现故事情节的表达,比如对焦可以突出主角或重要物品,失焦可以表示角色的状态模糊或情绪沉重。

二、转场1.剪辑转场:在动画中,剪辑是非常重要的转场方式之一。

通过不同场景、角色或时间的剪辑,可以更好地表达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

常见的剪辑转场方式有剪到白、剪到黑、淡入淡出、快速切换等。

每一种剪辑方式都有不同的表现效果,制作者需要根据故事情节和角色情感来选择适合的剪辑转场方式。

2.幕间转场:在动画中,幕间转场也是一种常见的转场方式。

幕间转场可以更好地将不同场景或时间的变化连接起来,让故事情节更加连贯流畅。

常见的幕间转场方式有淡入淡出、闪烁、飞入飞出等。

动制作中的角色变换与转场技巧

动制作中的角色变换与转场技巧

动制作中的角色变换与转场技巧在电影制作中,角色变换和转场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元素。

通过适当的角色变换和流畅的转场,导演能够有效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增强观众对电影的吸引力。

本文将探讨动画制作中的角色变换与转场技巧,揭示其对整体呈现效果的影响。

一、角色变换技巧1.1 角色造型变化在动画电影中,角色的造型变化能够凸显角色的不同特征和心理变化。

通过改变角色的衣着、发型、面部表情等,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角色的变化。

例如,在《疯狂动物城》中,主人公兔子朱迪从乡村到城市的转变,通过改变她的发型、穿着和行为方式,观众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她的成长与进步。

1.2 角色性格转变角色的性格转变是动画制作中常用的角色变换技巧之一。

通过适当设置情节,使角色在剧情中逐渐发生性格上的变化,能够使故事更加丰富有趣。

例如,在迪士尼动画片《冰雪奇缘》中,主人公艾莎开始时是封闭自己的冰雪女王,但在与妹妹安娜的相处中,她逐渐变得温暖善良,最终实现了角色性格的转变。

1.3 角色技能升级在一些动画片中,角色的技能升级也是角色变换的一种形式。

通过让角色学习新的技能或通过努力提升原有技能,角色在剧情中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避免了故事情节的单一性。

例如,在《功夫熊猫》系列电影中,主角熊猫阿宝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修炼与历练后,不断提升了自己的功夫技能,从而成为了众人仰慕的英雄。

二、转场技巧2.1 剪辑转场剪辑转场是最常见也是最基础的转场技巧之一。

通过剪辑两个或多个不同场景的画面,可以使整个故事更加连贯流畅。

例如,在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主人公的行动和情节之间经常使用快速的剪辑转场,增强了紧凑感和动感,使观众更好地融入到故事中。

2.2 淡入淡出淡入淡出是一种渐变的转场技巧。

通过将一个场景渐渐变暗或渐渐变亮,使观众从一个场景过渡到另一个场景,营造出一种柔和的过渡效果。

这种转场技巧常常用于回忆、梦境等情节中。

例如,在电影《记忆碎片》中,主人公的回忆场景经常使用淡入淡出的效果,使观众能够清晰地区分主线剧情和回忆片段。

PPT动画中的转场效果设计

PPT动画中的转场效果设计

PPT动画中的转场效果设计在当今的信息时代,PPT 已经成为了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展示工具。

一个优秀的 PPT 不仅要有清晰的内容、合理的布局,还需要有吸引人的动画效果,其中转场效果的设计更是至关重要。

转场效果就像是 PPT 中的桥梁,能够将不同的页面和内容自然而流畅地连接起来,增强整个演示的连贯性和吸引力。

转场效果的作用不容小觑。

首先,它能够引导观众的注意力。

当一页 PPT 切换到另一页时,如果没有转场效果,观众可能会感到突兀,甚至可能会分散注意力。

而一个精心设计的转场效果可以吸引观众的目光,让他们更加专注于演示的内容。

其次,转场效果能够营造氛围。

不同的转场效果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比如,柔和的转场效果可以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感觉,而强烈的转场效果则能带来震撼和紧张的氛围。

再者,转场效果有助于增强演示的逻辑性。

通过合理选择转场效果,可以清晰地展示出页面之间的关系,让观众更容易理解演示的思路和结构。

在 PPT 中,常见的转场效果有多种类型。

淡入淡出是一种较为常见且柔和的转场方式。

前一页逐渐消失,后一页逐渐显现,给人一种平稳、自然的过渡感觉。

这种转场效果适用于内容较为连贯、情感较为舒缓的 PPT 演示,比如介绍一个项目的发展历程或者讲述一个温馨的故事。

推进和拉出效果则给人一种更具动态感的视觉体验。

页面可以从一侧推进或者从中间向四周拉出,仿佛在展开一幅画卷,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增加演示的趣味性。

这种转场效果常用于强调页面之间的对比或者突出重点内容。

旋转效果能带来一种独特的视觉冲击。

页面可以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进行旋转切换,给人一种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感觉。

在展示一些具有创意性或者需要突出变化的内容时,旋转效果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擦除效果就像是用一块橡皮擦去前一页,露出后一页的内容。

它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擦除,给人一种有序、逐步展示的感觉。

在讲解步骤或者流程性的内容时,擦除效果能够很好地引导观众的思维。

浅谈动画中的转场的作用影响

浅谈动画中的转场的作用影响

浅谈动画中的转场的作用影响欧阳陆异,许建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4)影视观察 95 |___________________《戏剧之家》2017年第19期 总第259期【摘要】动画作为电影艺术中的一种独特的门类,它的发展也受到蒙太奇手法的影响和帮助。

而在一部动 画作品的制作过程中,转场技法的运用对其故事内容的叙述有很大的作用影响。

“转场”代表着多个场景之间的变化,或多或少改变着时空关系。

如何适当地运用转场,对提高动画本身的质量和创作手法都有重要影响。

本文 将以解读一些经典动画作品中的转场方式来探寻转场对动画的作用影响。

【关键词】动画;转场;作用中图分类号:J 9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9-0095-02在现代社会中,日常生活里的各项技术正在迅速发展。

比起单纯的物质享受,人们似乎对于精神享受的需 求更为强烈。

影视艺术就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道大 餐,而动画是这道大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笔者希望通 过本文来探寻几种常见的转场技法对动画的作用影响。

一、 转场镜头综述(一) 转场镜头的概念。

镜头是影视语言学专业术 语中重要的部分。

它用无声的画面来与观众进行交流,试图让观众了解一些语言无法企及的范畴,甚至留给观 众更多的想象。

而一部动画制作,是需要整个团队协力, 有序安排各个制作步骤并严格执行,才能完成的。

好比 把一部动画作品看成是一座高楼大厦,那么转场手法正是让整座高楼成型的基本点,通过逐点的固定使大楼保 持牢固稳定。

转场就是把这些场景以及段落组接起来所用到的一切手法。

一部完整的作品必定是由许多场景组 成,而一幕幕的场景又是由许多镜头构成,因此,转场 处理虽然看似微小,却时刻影响着整部作品的走势,优 秀的转场能够让故事的叙事和层次更加清晰明了,起到 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 转场镜头的分类。

转场镜头大致可分为特技 转换和直接切换两种。

特技转换作为影视蒙太奇的基本 构成之一,通过特技表现对观众心理产生重要影响。

解析德国电影《罗拉快跑》转场技巧

解析德国电影《罗拉快跑》转场技巧

解析德国电影《罗拉快跑》转场技巧在介绍影片的拍摄技巧之前,我们先简略的了解下它的内容。

电影《罗拉快跑》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

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抢到钱。

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

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影片采用了三段式的格局。

罗拉快跑经典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在汤姆-提克威这里全不奏效。

提克威把最后的镜头放慢,影片大约有1581个镜头转换,71分钟的运动镜头,平均起来每个镜头长达2.7秒。

在德国电影低迷的岁月中,表现创新传统消失殆尽。

而本片的假定性——命运的不可预知的结局让人不断关照自身。

蝴蝶效应的真意隐晦的表达,混同电子音乐和罗拉狂奔的脚步,让人有一种释怀和爽快。

自西门町一眼望去,处处见到萝拉一头染红的短发,像火一样点燃人间火花,虽然行人之中谁也不理会谁,但就算是一个擦肩而过,一瞬拘谨的互相注目,埋藏着无限多可能性的旋风,正穿过每个人之间。

「人类……地球上最神秘难解的动物……」片头中行人杂沓匆促,没有谁特别理会谁,甚至没有谁目光交会谁,直到这个陌生人穿越过层叠的人影,直视进入镜头,开口说话。

铃响震天,来自一具火红色的电话,萝拉终於奔进房间,执起话筒,电话线路以光速联通她与男友曼尼,一段气急败坏的对话中,观众也有如同时搭上了光速飞船,冲进时空急遽压缩的黑洞。

痞子男友曼尼今天出门贩毒兼收帐,萝拉则出门购物,她的机车适巧遭窃,所以无法依约前去接载曼尼,曼尼只好坐电车,在电车中又因躲避警察,大意遗落了贩毒钱款,目前六神无主,除非在二十分钟内筹得失款,否则必遭黑帮灭杀,他决定抢劫商场,萝拉认为还另有筹钱之道,所以,挂上电话,她开始了影片全场的狂奔。

一个发生在德国下层社会的简单事件,一段锁定在二十分钟之内的单纯任务,透过一具红色电话,牵引出洪流一般复杂的随机因缘,先前是几桩无法预知的小小意外,此后是一连串效应无穷扩大的选择。

读解动画片的转场

读解动画片的转场

ˉArt Pan电影不仅是一种视觉造型艺术,同时又是一种时空结合的艺术。

通过镜头的转换、连接可以表现时间与空间的转换。

这种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也叫转场。

对于动画片的影片的转场,需要在情节、线索或故事三个层面上寻找依据。

一方面以故事情节的因果关系形成的逻辑链来引导观众的思维,使观众依据生活经验对剧情作出判断。

另一方面需要由画面形成的视觉关系、视觉感受来引导观众的视觉联想,使观众得到心理补偿。

因此,转场设计的成功与否既取决于电影的叙事方式是否合理,也取决于镜头画面联想效果的设计。

如何转场,是许多导演想尽办法在表现形式上创新的主要切入点,也是视听语言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转场对叙事结构的基本要求转场的运用离不开叙事。

因此,转场就要对影片结构提出一些基本要求。

首先故事要有清晰的叙述线和逻辑线,同时在故事情节的设计上要紧凑,能够成功地引导观众的思维和控制观众的心理,进而能够顺利地实现转场。

在镜头的连接上,还要注重心理要素的把握。

观众的思维被影片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所吸引、所牵制,同时受“完型心理”的影响,因此,对转场的设计是充分调动观众视觉心理作用、经验感知作用和审美感受,并使之按照导演的意图来运行的过程。

受“完型心理”的驱使,人们总是在观察事物的同时试图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空间感,总是在上下镜头间寻找因果联系。

这就要求故事结构要遵从主流电影的叙事法则,有明确的段落和场面、主题突出、情节紧凑、有稳定的空间感、流畅连贯的剪辑、巧妙运用铺垫手法和因果关系,使人物行为动机可被理解。

其目的都在于成功地引导观众的思维和控制观众的心理。

动画片是电影艺术中的一个品种,在它的制作中也离不开转场。

对于动画片来说,一般是以运动和肢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

因此要求动画片在故事结构上具有如下特点:1.戏剧性。

以矛盾冲突作为叙事的核心,情节安排尽快进入矛盾。

2.结构完整。

段落划分清晰,有完整的结尾。

有一条主要的、明确的富于变化的情节线。

动设计中的转场和过渡效果

动设计中的转场和过渡效果

动设计中的转场和过渡效果动态设计是一种通过运动来传达信息和创造视觉效果的设计形式。

在动态设计中,转场和过渡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让图形、图像和文字之间的切换更加流畅、自然,同时也可以增强整体设计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效果。

本文将探讨动态设计中的转场和过渡效果的应用和效果。

一、转场效果1. 渐变转场渐变转场是一种常见的转场效果,它通过颜色或图案的渐变来实现场景之间的过渡。

例如,在电影中常见的剪辑过渡效果,就是通过场景中的颜色或图案由一种渐变为另一种来实现与下一个场景的过渡。

这种转场效果可以让观众感受到场景之间的平滑过渡,同时也可以传达出一种情绪或氛围的变化。

2. 淡入淡出淡入淡出是一种常见的转场效果,它通过图像、图形或文字在出现或消失时逐渐变亮或变暗来实现过渡。

这种转场效果可以让场景之间的切换更加柔和,同时也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在电影或广告中,淡入淡出效果常用于引入或结束重要的场景或片段。

3. 平移和缩放平移和缩放是一种常见的转场效果,它通过图像、图形或文字在场景之间的平移或缩放来实现过渡。

这种转场效果可以让观众感受到场景的连续性和流动性,同时也可以增强设计的动态感和视觉冲击力。

在电影或游戏中,平移和缩放效果常用于展示场景之间的时空关系和覆盖范围。

二、过渡效果1. 淡出和淡入淡出和淡入是一种常见的过渡效果,它通过图像、图形或文字从中心逐渐向四周消失或出现来实现过渡。

这种过渡效果可以让设计的转换更加突出和明显,同时也可以增强设计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

在广告或宣传片中,淡出和淡入效果常用于突出产品或信息的重要性。

2. 切割和拆分切割和拆分是一种常见的过渡效果,它通过图像、图形或文字在场景之间的切割或拆分来实现过渡。

这种过渡效果可以让场景之间的变化更加动态和生动,同时也可以增强设计的视觉冲击力和创意性。

在动画或展示设计中,切割和拆分效果常用于表现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

3. 扭曲和形变扭曲和形变是一种常见的过渡效果,它通过图像、图形或文字在场景之间的扭曲或形变来实现过渡。

动画制作知识:动画中的镜头运用和转场

动画制作知识:动画中的镜头运用和转场

动画制作知识:动画中的镜头运用和转场动画制作是一个多方面的艺术,其中镜头运用和转场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镜头运用和转场技巧的运用不仅能够增强动画作品的表现力和叙事效果,还能够提升观众的观看体验。

在动画制作过程中,镜头运用和转场技巧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法和方法来实现。

以下将从常见镜头运用和转场技巧、其作用和效果以及在实际动画制作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常见镜头运用和转场技巧1.镜头移动:通过摄像机的移动来改变画面的构图和视角,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和具有动态感。

镜头移动可以采用平移、平稳移动、旋转等方式来实现。

2.镜头聚焦:通过焦距的调整来实现画面中某个特定物体或者人物的聚焦效果,可以突出物体或者人物的重要性。

3.镜头切换:通过不同的切换方式来实现画面之间的衔接和过渡,常见的镜头切换方式包括剪辑、淡入淡出、飞入飞出等。

4.镜头角度:通过改变镜头的拍摄角度来呈现不同的视角和情感,可以使画面更加丰富和多变。

5.镜头运动轨迹:通过设定摄像机的运动轨迹和路径来实现画面的移动和呈现,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动态效果和空间感。

二、镜头运用和转场的作用和效果1.增强叙事效果:镜头运用和转场技巧能够使动画故事的叙事更加生动和精彩,增强观众的代入感和参与感。

2.提升画面表现力:通过合理的镜头运用和转场技巧,可以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增强视觉效果和观赏性。

3.调节节奏和节拍:不同的镜头运用和转场方式可以调节动画作品的节奏和节拍,使故事情节的推进更加自然和流畅。

4.衔接画面和情节:合理的镜头运用和转场技巧可以实现画面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使整个故事情节更加连贯和统一。

5.引导观众视线:镜头运用和转场技巧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和注意力,使观众更加专注地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表现。

三、在实际动画制作中的应用1.剧情片段的呈现:在动画制作中,可以通过不同的镜头运用和转场技巧来呈现剧情片段,突出人物性格、情感和行为动作。

2.场景转换和过渡: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镜头运用和转场技巧来实现不同场景之间的过渡和衔接,使整个故事情节更加连贯和流畅。

宫崎骏动画的剪辑技巧

宫崎骏动画的剪辑技巧

宫崎骏动画的剪辑技巧宫崎骏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动画导演和制作人,他的动画作品以其独特的剪辑技巧而闻名。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宫崎骏动画中常见的剪辑技巧,并解析其背后的意义。

1. 转场剪辑:宫崎骏经常使用各种转场技巧,如画面淡入淡出、交叉溶解等,来表达时间和空间的转换。

这种剪辑技巧使得画面之间的衔接更加流畅,同时也能够打破线性叙事的限制,为观众提供一种非线性的观影体验。

2. 倒叙剪辑:宫崎骏在一些关键情节中采用倒叙剪辑,通过将故事发展逆序呈现,来达到瞬间引起观众的兴趣和悬念的效果。

倒叙剪辑不仅能够增加影片的戏剧张力,还能够让观众对故事的理解产生更多的想象空间。

3. 快速剪辑:在一些紧张刺激的场景中,宫崎骏常常运用快速剪辑手法,将多个镜头快速切换,以增加观众的紧张感和节奏感。

快速剪辑的运用不仅能够提高画面的视觉冲击力,还能够提升观众对剧情发展的关注度。

4. 镜头镜像:宫崎骏经常使用镜头镜像的手法来表现角色的内心矛盾与复杂情感。

镜头镜像能够突出角色的对比和冲突,同时也能够使得画面更加丰富有趣。

5. 感官剪辑:宫崎骏在动画中常常运用感官剪辑,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元素的交替切换,来传达角色的感受和情绪变化。

这种剪辑手法不仅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还能够增加观影的沉浸感。

6. 镜头运动:宫崎骏的动画中常常运用各种镜头运动,如追踪镜头、俯视镜头等,来增加画面的动感和层次感。

镜头运动的应用不仅能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还能够引导观众的视线,突出影片的重点。

7. 节奏剪辑:宫崎骏非常擅长运用节奏剪辑来调整影片的整体节奏。

通过调整镜头的时长和频率,改变画面的快慢节奏,他能够精确地控制观众的情绪和关注点,从而让影片更加紧凑和饱满。

宫崎骏的剪辑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动画作品的独特风格和观赏性。

通过精巧的剪辑,他能够将故事情节和角色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给观众带来无尽的惊喜和感动。

浅析动画后期剪辑中同体转场的运用技巧

浅析动画后期剪辑中同体转场的运用技巧

浅析动画后期剪辑中同体转场的运用技巧作者:刘俊莹来源:《艺术评鉴》2018年第01期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在影视动画的艺术制作中后期特效和转场方式的地位不断加深。

如何使影视动画做到思维逻辑上的连贯,视觉画面上的流畅,如何运用转场使镜头的连接、段落的过渡自然流畅,无附加技巧痕迹,这是影视动画后期剪辑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工作。

本论文就结合我们组的毕业作品《The Friend》对同体转场的基本概念、功能以及转场的准确选择做浅层次的论述。

关键词:转场同体转场动画中图分类号:J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1-0161-03一、同体转场的定义转场一般分为两种:技巧转场和无技巧转场。

利用后期特技来连接两个场面的是技巧转场,利用镜头的自然过渡来连接两段落则是无技巧转场。

两者相较而言无技巧转场更多的是独具匠心的艺术思考,它要求制作者在拍摄前期就要进行推敲斟酌在镜头内埋下线索。

其中同体转场就是利用同一主体、场景、景别或特殊视角连接前后的场景和段落,使镜头的转换流畅、平滑,让观众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动作和概念,从而确保观众形成视觉上的流畅和情绪上的连贯,简单说就是选择两个镜头最恰当的组接方式。

二、同体转场的作用转场作为一种试听语言,有着它独特的内在视觉和心理依据,是叙事内容发展的需要,也是创造层次和结构的需要。

它利用上下镜头中内容和造型上的内在关联来转换时空,连接场景,使镜头连接,段落过渡自然流畅,无附加的痕迹。

在影视作品中构成影片的元素通常不会一成不变的,场景、景别、色调都是不定的因素。

如何把这些不定因素有机的串联在一起,又不着痕迹,同体转场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从叙事需要出发,同体转场的自然运用使观众达到视觉上的流畅,加快影片的节奏进程,同时使观众感受到有明显的段落层次间隔。

三、同体转场能使观众达到视觉上的流畅在后期剪辑中同体即为相同的物体或主体,镜头可以跟随主体由一场景到另一场景,从而达到镜头间的自然过渡。

动画分镜头设计中的场景转换

动画分镜头设计中的场景转换

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动画片中时间、空间的同一性。

动画片中时空的同一性,实质上就是其统一性和不可分割性。

动画片的时空关系是同一的关系,他们表现的是同一对象,同一性质。

动画片所表现的具体对象在时空存在的方式上也具有同一性。

第二,动画片中的时间和空间互为前提和相互转换。

在动画片的时空中,任何时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空间而言的。

同1.定格式转场。

定格式转场又称为“硬切”转场。

就是前一场戏的结尾画面作静态处理,产生瞬间的视觉停顿,接着出现下一场戏的画面。

这种转场方式很直接也很简单,是蒙太奇最常见的转场方式,比较适合不同主题段落的转换。

2.语言式转场。

将上一个场景某个人的对话,巧妙而自然地连接在下一个场景另一个人的对话上,这种转场方式称为语言式转场。

1 2 34 5把不同场景空间的戏连成一气,使剧情顺畅地向前发展的转场手法。

在美国动画片《僵尸新娘》的两场戏中(图7~9),就运用了很精彩的道具式转场。

图7所示的镜头是上一场戏,这时维多利亚的父母出画,一个男仆拿着一幅维多利亚父亲的肖像画入画,并挂在墙上;接下来镜头拉近,刚刚挂上去的肖像画开始旋转,在旋转过程中,这幅画变成维多利亚小时候的肖像画,同时镜头拉远;在形式,而和蒙太奇手法所不同的,则是长镜头的表现形式。

长镜头虽然不存在场景的转换问题,但事实上在长镜头的内部,仍然存在着场面调度问题。

1980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苍蝇》就是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完成的。

整部短片只有一个长镜头。

这个长镜头以苍蝇的视角,跟随着苍蝇的飞行轨迹,在不同的场景之间来去自如,充分地表现了整个时空的连续性、完整性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转场"方式在动画片中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几乎同时诞生的视觉艺术,"电影"与"动画"在叙述方式和表现手段上有着相似性.研究动画片中的电影语言,是对动画艺术的美的含义的的深层次读解,也是对动画艺术表现潜力的重新发掘.虽然动画与电影的本质特性截然不同:电影的生成机制依赖于摄影机的存在;而动画的生成机制依赖的只是白纸和画笔,近些年来,电脑技术发展成为重要的辅助工具,然而动画因其艺术语言和电影的基本同构而拥有相似的外部形态.对于动画这门独立的艺术语言来说,电影的蒙太奇理论对它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蒙太奇是处理时间与空间的艺术手段,是指导演对于影片结构的总体安排.电影和动画开始时是原始的纪录与舞台剧般的呆板单调.等到镜头的切分重组,视角多元化与对时空的灵活转换等蒙太奇观念被引进之后,电影的美学特质才得已成立,动画电影的发展也由独幕剧的形式逐渐发展成今天的动画电影.可以说蒙太奇电影理论的发展对动画发展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蒙太奇不但是一种技术手法,同时也被理论化,提升到美学与哲学范畴.作为电影的主要叙述手段之一的"蒙太奇"理论,同样是当今动画片中的主要叙述方式.只是相对于电影而言,动画片中"蒙太奇"理论的应用,体现出高度的假定性,这种假定性是从动画角色设定,环境设定,光线设定,叙述手法,剪辑风格,观众的心理接受程度等等地各个方面的综合体现.比如:杂耍蒙太奇从爱森斯坦之后在常规故事片中就不再成为可能,而动画片因其假定性的风格和观众的接受心理而拥有了从整体上,或至少以段落为单位复活杂耍蒙太奇的可能.这种杂耍蒙太奇段落主要以类似歌舞剧的形式出现在商业动画电影中,再配合音乐用以调节情绪,增强动画影片的感染力及可看性.《埃及王子》就提供了这样的经典范例.摩西回到王宫后两个祭司的表演段落堪称现代杂耍蒙太奇的经典.各种毫不相干的雕像,怪异符号,光影烟雾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剪辑在一起,以突兀的运动骤变的影调和夸张的造型中经过情节冲突,产生出孤立的镜头本身不存在的理性含义,在咒语的音乐中更显得神妙.此外,动画有着更为严格的制作流程,对影像的把握精确到以"帧"来计算.在一个新的动画项目开启之前,动画导演对于每个细节的把握早已成竹在胸,后期的合成工作,应该是按部就班的.整个动画片的节奏感的把握与转场方式的设定,应在分镜头台本制作时就已设计完成.因此,对动画片中的转场方式的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先期工作.如果把一部电影比作一栋建筑,那么它的蒙太奇手法就是这栋建筑的总体框架,而"转场手段"则是使框架更为牢固的连续点.对转场技巧的探讨与技术手段的发掘创新,是蒙太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如何提高动画制作水平与艺术水准的一项重要环节.以下是对动画,电影现有的转场技巧进行归类分析,并结合动画片及自己的创作实例,详述几种主要转场技巧的运用方法及其优点.转场是指自一场景转至另一场景,或自一段落转至另一段落,所采用的种种方法都叫转场.转场通常表示一段时间经过,它会影响到动画影片的节奏和叙述的流畅性.相比常规事故片而言,动画片的剪辑更追求视觉节奏蒙太奇;动画片的剪辑手法及转场技巧也更为丰富.这一方面来源于非线性编辑技手段的日益丰富,另一方面则由动画语言本身的特色所决定.动画语言较电影语言,有着更为丰富的表现力及高度的假定性,从角色设定,灯光设定,场景设定,镜头语言及转场方式的设计上,都有着巨大的表现空间与创作自由,而剧情本身较之电影,也有着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记得在人说过:"在动画片中,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动画片没有摄影机记录这一点造成了所谓的"假定性",其各个视听元素上都有着比电影更大的艺术表现潜力,因此观众在观看动画片时的心理期待也与观看故事片时完全不同.一部完整的动画作品是由多个情节段落组成,而每一个情节的段落则是由多个蒙太奇镜头组成,每一个蒙太奇镜头段落又由多个镜头组成.场面的转换首先是镜头之间的转换,同时也包括蒙太奇镜头段落之间的转换和情节段落之间的转换.为了使动画作品内容条理性更强,层次的发展更清晰,在场面与场面的转换中需要一定的手法.转场技巧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用特技的手段作转场,另一种是用镜头的自然过渡作转场,前者称技巧转场,后者称无技巧转场.技巧转场的方法,一般用于动画片情节段落之间的转换,它强调的是心理隔断性,目的是使观众有较为明确的段落感.由于电子特效技术的发展,特技转换的手法有数百种之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5种形式:淡入淡出划接叠化翻页波状溶镜"波状溶镜"它通常用以显示倒叙即将开始.做法是将影像成波状摆动,有时候波状溶镜也用来当作某一幻想事件开始之转场.而"叠化"是指前一个镜头的画面与后一个镜头画面相叠加,前一个镜头逐渐隐去,后一个镜头的画面渐渐地显现的过程.溶解镜头一般长度是两秒,但可视需要的效果加长或缩短,用来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转换,有时亦可表现同一场景中的时间差异,造成时间流逝感.如法国动画片《美丽城三重奏》中交待时间的流逝,就使用了"叠化"的方法,连续叠加了4段同一场景(主人公的家庭环境外景)的不同时间状态的画面,交待了时间的流逝,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如图一). 图一再如我的动画作品《流年》中的一个片段:从唐代飞天到宋代树下女子这两个场景的时空转换就是通过运动镜头中的叠化完成的(如图二).我在画分镜头脚本时就预先设计了这一转场方式.首先我画了两张相同规格的背景,高为1417pix×4,即荧幕的4倍,宽为797pix×2,即荧幕的2倍(如图三).当第一张场景下移到中间位置时,画面中飞天撒下的花瓣掠过枯竭的桃树冠,这时开始叠入第二张场景——盛放中的桃树,镜头继续下移,坐在桃花树下赏花的女子映入眼帘.叠化转场的时间长度设定为2秒,在这两秒钟内:花瓣掠过枯枝,枯枝又瞬间变为盛放的树冠,不仅完成了时空的转换,同时又增添了神奇的意韵,成为短片中的华彩段落.图二图三关于技巧转场的例子不再多举,下面,就让我来重点分析动画片中应用最多也最为经典的"无技巧转场方式".无技巧转场方法,是用镜头的自然过渡来连接上下两个场景的内容的.与技巧转场相比,强调的是视觉上的连续性.但并不是任何两个镜头之间都可以用无技巧转场方法.运用无技巧转场方法需要注意寻找合理的转换因素及造型因素,在画分镜头脚本时,就必须加以设计.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方式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相同主体转换遮挡镜头转场主观镜头转场特写转场承接式转场动势转场运动镜头转场运用空镜头转场这八种主要转场方式几乎涵盖了所有当代主流动画片的无技巧转场方法.其定义我就不在本文中解释,它们在专业词典中都易查到.以下,我将对3种经典无技巧转场重点解析.首先来谈谈当今动画电影运用频率最亮的无技巧转场方式——相同主体的转换(以下简称同体转换)这包括三层意思:一个是上下两个相接的镜头主体相同,通过主体的运动,出画入画,或者是镜头跟随主体运动,从一个场合进入另一场合,以完成空间的转接;二是上下两个镜头之间的主体是同一类物体,这两个镜头相切换,也可以完成时空的转换;三是利用上下镜头中的主体在外形上的相似完成转场的任务.为何当今动画电影如此偏爱同体转换这种转场方式呢首先因为在运用同体转换完成两个转场的调度时,视觉上最自然,不易让观众察觉,其次得从动画本身的艺术特色说起:因为动画"高度假定性"——动画本身的生成机制从根本上说依赖的仅是白纸和画家手中的画笔,这在本质上是背离传统意义上的故事片真实性的本质的,但也却因此而获得了更大的艺术表现空间,动画师们可以更灵活的把握画面元素,使其成为同主体转换这一"障掩法"中的"小道具".例如《埃及王子》中的华彩段落——摩西之梦开始的场景转换就用了同体转换的手法:由现实进入梦境是通过推镜头,光影加深,影调变为橙黄及眼睛的变形共同实现.睁眼的时候,已经变成凹凸感很强的浮雕效果了.连续的跳切,镜头的翻转,利用墙角强化调度的三维感,利用贴图式的人物从顶上移动玩弄维度游戏,造成怪异的维度混杂的印象,超现实的红色色块,士兵的贴图式的运动都造成了一种魔幻心理的恐慌感(如图四).图四受《埃及王子》的启发,我把此种方法也运用在了我的动画作品《流年》中,镜头推进至汉宫中化妆女子的眼部特写,汉女眼睛一眨,当睁开眼睛时,已经变为化浓妆的盛唐女子,这时镜头再拉开,浓重的色调,盛妆中的妩媚妖娆,伴着突然进入的主旋律重低音,完成了由汉至唐的时空转换(如图五).图五法国动画片《美丽城三重奏》中的一个段落:镜头推进列车中乘客手中的报纸上总统的黑白照片,马上切换成总统的现场发言,而后跟进一个镜头推拉,画面由黑白变为彩色,总统的现场发言变为一家人晚餐时观看的电视节目(如图六).两次同体转换,完成了三次场面调度.再如这部片子另一个同体转换的例子:黑手党老大的脸通过几张原动画逐步变形成为一个汉堡,镜头拉远,汉堡原来是一片街区中一个小店屋顶的巨大的实物广告牌,由此完成了一个场景转换(如图七).由此可见,同体转换的手法也可以利用动画中变形来表现,将两个场景中外形相似,颜色相近的物体通过镜头推拉来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转场的目的.图六图七此类种例子还有很多,不再多举.经过我的统计,在《美丽城三重奏》一片中,"相同主体转换"这一转场方式总共用了8次.时间依次出现在3分41秒,11分2秒,18分55秒,32分6秒,35分56秒,46分13秒,50分4秒,54分6秒时,全片总长度为1小时12分26秒.如此算来,平均每隔11.5分钟就运用一次同主体转场,如此频繁使用此种转场方式,并没有使人产生故技重演的反感,反而增加了影片的流畅性,使情节转换变得更为紧凑,同体转场的运用的优势可见一斑,而这种优势在动画片中尤为突出.因为,动画片中的视觉元素比故事片中的视觉元素的可操控性更强.因此,相同主体转场方式便在动画片中频频"出镜".遮挡镜头转场在动画片中的应用机率也较为频繁.在传统故事片中,"遮挡镜头转场"多指上一个镜头结束时,被摄主体挪近以致挡黑镜头,下一个画面又以镜头前走开,以实现场合的转换(如图八).而在动画片中,"遮挡镜头转场"的手法则显得灵活多样,运用自如.它可以是指画面中主体角色对镜头的遮挡来实现场合转换,同时又可以是画面中次要物体的运动对主要角色和环境的遮挡完成转场,如烟雾飘来散去,空中飞舞的花瓣等等.在我的动画作品中,就应用了遮挡式转场:在民国女子走到雨巷深处的时候,停住脚步,把手中撑着的纸油伞在面前划过,露出30年代大上海的时髦女子,背景的转换则采用了叠化的方式.在这个小片段当中,纸油伞成为了"遮挡镜头转场"的小道具(如图九).用这种方法转场,能给观众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还可以造成视觉上的悬念,同时使画面的节奏紧凑.如果上下两个场景的主体是同一个或者相类似的活,还能使主休本身得到强调突出.图八图九在今敏执导的动画片《千年女优》的开篇,女主人公藤原千代子自述过去时,就运用了一连串的遮挡镜头转场方式:一声发令枪响之后,一个奔跑的女孩从右侧入画,身体掠过之处,作为背景的黑白照片转换成另外一张,随之,千代子也陷入画中央,跑步之时,从千代子面前(也就是画面左侧)走入一队举旗的日本宪兵,行进中,背景也随之骤变,千代子在画中奔跑时也被一个宪兵遮住,随之镜头上移,自述画面告一段落.在这一段中,共用了三次"遮挡镜头转场",但都有所不同:第一次是靠主体运动来遮挡变换静态背景,第二次是背景运动完成变换,第三次则是靠主体运动现实遮挡转场的(如图十).图十"运动镜头转场"也是动画电影中常用的转场方式.它是指通过镜头的推拉摇移完成时空上的转换.需要注意的时,"运动镜头转场"不等同于特殊的镜头运作方式,比如长镜头跟移,虽然在画面中也有场景的转换,但这个转换始终在同一个封闭的画面内,是通过长时间的镜头跟移实现的,称作内部蒙太奇,因此不属于"转场".以下,拿美国影片《大象》和大友克洋执导的动画片《大炮之街》这两部影片做一下类比.在《大象》中,镜头的运作方式是此片的一大特色,导演为了表现发生在一个早晨的校园喋血事件,运用了连续的跟移人物的工镜头,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作用,不断交替镜头跟移对象,使在一个清早短短的十几分内所发生的事情足足渲染了1个多小时.这种镜头运用不仅使影片的艺术风格形成了很强的形式感,同时,从纷乱的人物关系中理出了一条清晰的叙述线索,为影片最后的突然爆发做够了铺垫,运足了味道.在《大象》中,所有长镜头跟移的拍摄都由摄影师跟拍完成,显示出了极高的摄影技术水平.无怪乎本片导演在摘下第56届嘎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桂冠时,由衷的说了一句"我最感谢的是我的摄影师!"与《大象》相比,《大炮之街》在镜头运用上也有着很强的风格特性:那就是频频出现"运动镜头转场".在《大炮之街》中,几乎很少直接切换镜头来转场,80%的场景转换都是靠运动镜头完成的,这就要求动画师在绘制背景时有周密的计算布局.运动镜头转场方式的运用,会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参与感,仿佛置身画中一般.以上便是我对动画转场技巧视觉因素方面的浅析.如果说动画转场只是考虑画面与画面之间的关系,那就错了.其实听觉因素在转场过渡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动画片中的声音主要包括:解说词配音,同期声(包括对白与音效)和背景音乐.画面与声音的配合有时是同步的,有时则应"丹唇未启笑先闻".只有把声音理顺了,整个动画片才会更流畅,画面的过渡才会更自然,预想的艺术气氛才会得以实现.因此,在设计分镜头及转场时,也应同时对声音进行设计.每一部成功的动画电影,都会同时运用到多种转场方式.但在具体运用时,无论是技巧转场或是无技巧转场都必须符合剧情和艺术风格,切不可滥用,乱用.用得巧妙,不仅会给观众带来明确的段落感,还会增强动画片的流畅性,增添艺术感染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