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合集下载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报告【模板】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报告【模板】

《 ××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报告 (三号黑体不加黑)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级标题:小四黑体不加黑,下同)(正文:小四仿宋-GB2312,1.5倍行距)课程名称:课程代码:课程类别:课程学分:开课时间: 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授课对象: 2022 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选课人数:参评人数:任课教师:评价责任人:课程目标达成度期望值: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头小四楷体-GB2312加黑;表内小五楷体-GB2312,单倍行距,下同。

)注:与相应课程教学大纲保持一致。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三、课程目标评价方式注:评价方式包括平时作业、课程论文和期末考试等,在课程目标对应的评价方式空格中画 √“”。

四、课程目标对应期末考试试题分布注:本表试题号根据实际试题数量制作,每道题下方填写该题分值,并在 相应的课程目标空格中填写所占分值。

五、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结果课程目标 教师评价 学生评价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整体课程目标试题号目标分值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合计100五三 二 四 一课程目标 评价方式1 评价方式2 …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注: 1.根据课程目标制作调查问卷,分为彻底达成、较好达成和未达成三 档,对应分值可分别设定为1.0、0.7、0.4。

2.教师评价指任课教师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主观评价,如有多名任课教 师,取平均值。

3.学生评价指学生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主观评价,取参预评价学生的平 均值。

4.整体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值取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的最小值。

注: 1.权重为对应评价方式在相应课程目标中的权重,A1%+A2%+An%=100%。

2.目标分值为课程目标对应评价方式的满分,同一评价方式目标分值。

为课程目标评价方式评价方式1权重A1%目标分值 实际平均分 目标达成评价值课程目标 1评价方式2…评价方式1A2%An%B1%课程目标 2评价方式2…评价方式1B2%Bn%……评价方式2………整体课程目标3.实际平均分为参预评价的学生在该评价方式的平均分。

《XXXX》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XXXX》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达成度区间可根据达成度期望值 自行调整。
《xxx》课程考核环节及其对课程目标的支撑矩阵
考核环节
考核方式
平时表现
综合训练
期末考试
占比
30%
10%
60%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权重
课程目标【1】
0.16
0
25/100=0.25
课程目标【2】
0.84
0
50/100=0.75
课程目标【3】
0
1
25/100=0.25
持续改进意见
达成度评价支撑材料
1.考核源数据(包括期末试卷131份;平时作业XX份,共XX次;实验报告XX份);
2.考核成绩单(包括期末成绩单1份;平时作业成绩单1份;课程报告成绩单1份);
3.学生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单(理论课程);
等等。
评价人签字
评价时间
2018年12月20日
系所负责人签字
备注:
*该平均值基于所有参与评价的样本,样本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请见附表《学生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单》。
平时表现(30%)
综合训练(10%)
期末考试(60%)
课程目标【1】
(5分)
课程目标【2】
(25分)
课程目标【3】
(0分)
课程目标【1】
(0分)
课程目标【2】
(0分)
课程目标【3】
(10分)
课程目标【1】
(25分)
课程目标【2】
(50分)
课程目标【3】
(25分)
3.61
23.51
0
0
0
9.1
19
36
课程目标达成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成绩评定
课程目标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模板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模板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模板注:该模板用于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帮助学校和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提供改进教学的参考。

该评价表涵盖多个方面,如教学准备、教学内容与方法、课堂管理等,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

评价对象: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准备评价项目很好较好一般不足1. 提前准备教学材料和教具2. 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3. 对教学资源进行充分调查与利用评价说明:评价教师是否充分准备了所教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是否做到了事前的调研和规划,以确保教学流程的顺利进行。

教学内容与方法评价项目很好较好一般不足1. 课程内容与教学大纲相符2. 手段灵活多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3. 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4.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评价说明: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采用了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能够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以及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教学过程评价项目很好较好一般不足1. 教学内容组织有条理,清晰明了2. 教学步骤安排合理,层次分明3. 教学语言生动、准确、通俗易懂4. 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5. 适时进行复习和巩固评价说明: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组织有序、思路清晰,是否能够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控制教学节奏,以及是否能够运用生动准确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习效果。

课堂管理评价项目很好较好一般不足1. 严格按照规定时间上下课2. 管理课堂秩序,防止学生打扰3. 善于运用奖惩和激励措施4.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评价说明:评价教师在课堂管理中是否严格按照规定时间上下课,是否能够有效维护课堂秩序,以及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奖惩和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

教学效果评价项目很好较好一般不足1. 教学目标达成度2. 学生学习成绩提高情况3. 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4. 学生参与度和合作精神评价说明: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情况、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程度,以及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的表现。

课程达成度

课程达成度

学号
姓名
81.7
6.8
6.4
54
13.2
66
0.88
54
0.9
88
0.88
88.1
87.9
支撑证 据达成 0.66 度 教学目 标达成 0.726 度
0.9
0.913
课程达成度评价
需要填写的表格3
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与专业类课程对通用标准的达成情况
课程类 别 课程名 称 学分 课程目标与主要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使学生具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能力,同时掌握最新的面向对象的
一 二 三
一 0.87 二
0.66
0.87
0.72 6

0.75 二 五
0.75
88( 平 时 0.88 0.78 0.75 9 成绩 的平 均值)
0.7 5 0.6 5
二 五
0.75

0.6 5
举例
以2013级《互换性与技术基础》课程 为例 考试试卷: 第一题 填空题 10分 第二题 判断题 10分 第三题 选择题 10分 第四题 简答题 30分 第五题 综合分析题 40分 1)其中第一、二题针对指标点1-2, 这两题的总分为20分,如果对于所 有学生,这两道题的平均分为13.2, 则支撑证据1处的达成度为 13.2/20=0.66; 2)如果所有学生的平时成绩的平均 值为88分,则支撑证据2处的达成度 为88/100=0.88; 3)则针对指标点1-2的达成度,即 2013级的达成度为 0.66*0.7+0.88*0.3=0.726
举例
支撑证据1 支撑证据2
班级
机自1 机自1 机自2 机自2 机自3 机自3 机自3 平均分
对应指 对应指 对应指 第一大 第二大 第N大 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 标点1- 标点4- 标点4考试成绩 题得分 题得分 题得分 平时成绩 1(50%) 2(50%) 2的得 2的得 3的得 (10分) (10分) (*分) 作业 实验 分(20) 分(75) 分(60) 11401601 张三 80 6 7 * 13 67 56 85 84 86 11401602 李四 86 7 7 * 14 72 60 86 87 85 11401603 90 8 7 * 15 71 56 88 87 89 11401604 84 9 5 * 14 69 57 90 90 90 11401605 87 7 6 * 13 70 56 91 92 90 11401606 65 6 6 * 12 49 37 87 88 86 11401607 80 9 7 * 16 65 56 89 89 89

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XXX(请填写课程名称)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表课程名称:XXXXX(请填写课程名称)评价责任人:XXXX(理论教学课程填写:戴传波;实验、实习、课程设计课程填写:王卫东)授课教师:XXXX(请按具体课程填写,有多位教师上课的填写所有上课教师)参与人员:XXXX, XXXX(填写授课教师和课程组人员,第一名填写课程组负责人)课程性质:必修/选修;考试/考查(请按具体课程填写)课程学分:???(请按具体课程填写)1、评价内容与结果一览表毕业要求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评价结果达成目标值2010级2012级最终结果符合该指标点要求的试题分数之和学生实际平均得分符合该指标点要求的试题分数之和学生实际平均得分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1.掌握数学及相关基础知识,并能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建立微元尺度或反应器尺度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方程,内外扩散过程的表达,积分求解,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物理、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知识,解决工程问题。

评价依据:对平时表现、课堂提问、测验及作业情况和期末考试等环节进行考核。

评价方式:平时表现、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由石化学院填写由石化学院填写课堂测验及作业情况和期末考试等做出定量考核,给出成绩,计算达成度。

2.掌握物理、化学及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3.掌握本专业工程基础知识并能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4.掌握本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5.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并能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研究,识别、表达、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1.掌握数学、物理基本原理2.掌握专业相关自然科学基本原理3.通过文献研究、识别、表达、分析复杂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评价] 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评价] 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评价] 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表教学系统是一个由教学目标起主导作用的控制系统。

发挥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的指导作用,还应及时评价教学是否达到了期的目标,以便及时调节教学行为,使教学活动始终沿着目标所指引的方向孙顺利进行。

落实对语文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主要体现在课中评价、课后评价和单元评价等方面。

课中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通过提问、观察和学生的书面练习及操作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各目标的达成情况。

课中评价的优点是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内容少,能及时调整教学过程,保证教学活动始终按照目标要求去进行。

课后评价是通过学生的作业,对一节课的达标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掌握学生未掌握的知识和未形成的技能等情况,以便及时进行辅导。

课后评价的优点是发现问题比较及时,把问题解决在当天。

单元评价是指通过单元达标检测评价学生对一个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单元评价的内容比较全面系统,有利于真实检查学生对知识的遗忘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弥补学生在单元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学习评价的基本形式根据国家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学习评价重在激励,方法和手段要多样化,除笔试外,还要注意运用口试和实际操作等方式,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能力及情感态度的发展情况。

(一)笔试笔试是以试卷为载体,以笔为答题工具,要求所有的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在指定场所作书面回答,有开卷和闭卷两种形式。

笔试是一种比较常用、操作简单、历史悠久的测试形式,可信度较高。

(二)口试口试主要是通过口头提问题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测试方式是主试与被试面对面的测试,由双方的提问与解答构成。

主要优点是:主试与被试直接接触,体现被试的个性,富有人情味。

有些笔试无法测试的内容,通过口试能达到预期的测试目的。

口试的灵活性强,被试可以对问题加以引申、补充、澄清,也可以就某一个问题再探查,求得更为满意的答案。

口试的真实性较强,被试没有机会虚饰。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4、成绩分析报告份
5、期末空白A / B卷及答案各1份
6、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份
评价时间
任课教师签字
课程负责人签字
专业负责人签字
专业评价组对课程持续改进意见
备注:课程组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对课程进行自评。
课程目标2
........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
学生平均得分
目标分值
课程组

课程达成度
进行自评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达成途径
目标分值
学生平均得分
达成度结果
课程总体达成度
课程组持续改进意见
支撑课程目标考核材料清单
(课程组根据课程大纲要求填写)
1、全部学生试卷份
2、平时作业成绩单份
3、期末总评成绩单份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授课学时
课程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对象
选课人数
任课教师
及格率
(60分以上)
优秀率
(90分及以上)
二、课程组对课程达成度评价信息
课程考核信息
课目标
支撑环节
平时成绩100分
(占总评成绩的%)
期末考试100分
(占总评成绩的%)
课程总评成绩
作业+报告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1

中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中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学习内容(10%)
5.开展立足单元整体规划下的课时教学设计,建构系统化单元教学内容,形成单元主题下的系列化教学资源。
6.科学设计教学流程(有规程),创设真实情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问题链,恰当设计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等学习方式。
7.根据学科知识特点设计相应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
8.教学活动与学习目标一致,学习活动中镶嵌预设的评价任务。
教学
评价(20%)
目标达成(10%)
17.完成预设学习任务,基本掌握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建立知识结构,并能应用于问题解决。
18.课堂达标检测效果好(80%的学生达成80%的学习目标)。
学生发展(10%)
19.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品质和学习策略得到提升。
教学评价量表(初稿)
项目
评价内容
得分
教学
设计(30%)
学习目标(10%)
1.以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和学业质量标准、学生学情为依据。
2.行为动词使用恰当,学习目标可观测,操作性强,目标间体现进阶。
评价任务(10%)
3.指向学习目标,对应关系清晰。
4.以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达成的行为表现、条件及标准(量规)具体、可操作性。
教学
实施(50%)
教师指导(25%)
9.精心营造规范、平等、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表达,形成合作意识。
10.优化教学方式,以问题情境和学科任务为载体,聚焦问题解决,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注重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结构,并在运用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学科的思想与方法。
11.及时检测学习效果、动态实施教学设计;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体差异。

教师教案评分表

教师教案评分表

教师教案评分表一、评分标准及分值分配1.教学目标(20分)1.1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

1.2教学目标具体、可衡量、可达成,体现知识、技能、情感等多方面的要求。

2.教学内容(30分)2.1教学内容充实,符合教学目标,体现学科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

2.2教学内容安排合理,难易适中,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3.教学方法(30分)3.1教学方法选择恰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2教学方法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

4.教学评价(10分)4.1教学评价方法合理,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4.2教学评价具有针对性和激励性,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教案设计(10分)5.1教案设计规范,格式清晰,易于阅读。

5.2教案设计具有创新性,能体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特色。

二、评分细则1.教学目标(20分)1.1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

(10分)1.2教学目标具体、可衡量、可达成,体现知识、技能、情感等多方面的要求。

(10分)2.教学内容(30分)2.1教学内容充实,符合教学目标,体现学科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

(15分)2.2教学内容安排合理,难易适中,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15分)3.教学方法(30分)3.1教学方法选择恰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5分)3.2教学方法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

(15分)4.教学评价(10分)4.1教学评价方法合理,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5分)4.2教学评价具有针对性和激励性,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分)5.教案设计(10分)5.1教案设计规范,格式清晰,易于阅读。

(5分)5.2教案设计具有创新性,能体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特色。

(5分)三、评分结果根据评分标准,对教师教案进行评分,将各项得分相加,得出总分。

根据总分,将教师教案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XXX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XXX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1.掌握数学及相关基础知识,并能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建立微元尺度或反应器尺度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方程,内外扩散过程的表达,积分求解,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物理、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知识,解决工程问题。
3.在复杂工程实践中运用相关法律法规解决复杂工程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2.理解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考试/考查(请按具体课程填写)
课程学分:???(请按具体课程填写)
1、评价内容与结果一览表
毕业要求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评价结果
达成目标值
2010级
2012级
最终结果
符合该指标点要求的试数之和
学生实际平均得分
评价依据:对平时表现、课堂提问、测验及作业情况和期末考试等环节进行考核。
评价方式:平时表现、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堂测验及作业情况和期末考试等做出定量考核,给出成绩,计算达成度。
由石化学院填写
由石化学院填写
2.掌握物理、化学及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3.掌握本专业工程基础知识并能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4.掌握本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5.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并能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培训课程计划评价表模板

培训课程计划评价表模板

培训课程计划评价表模板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课程时间:
授课老师:
参与人员:(学员姓名)
二、课程目标
1. 确定课程的目标和期望结果
2. 确保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与目标一致
三、课程内容
1. 课程内容是否清晰明了
2. 是否符合实际需求
3. 是否与学员的背景和能力相匹配
四、教学方法
1. 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
2.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合理
3.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资源
1. 教学设备是否齐全
2. 教学材料是否充足
3. 教学环境是否整洁舒适
六、学员反馈
1. 学员对课程内容的满意度
2. 学员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3. 学员对课程组织的评价
七、课程效果
1. 课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 学员是否能够应用所学知识
3. 学员的学习动力是否得到提升
八、课程改进
1. 针对学员的反馈和效果,提出课程改进意见
2. 对于教学方法和资源的改进提出建议
3. 对未来课程的改进方向给出意见
以上评价表是对培训课程计划的综合评价,为了更好地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效果,希望参与人员能够认真填写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能够不断完善和改进培训课程,使之更加符合学员需求,提升教学效果。

课程达成度

课程达成度

二 五
得出科学合理有效
的结论。
0.75
二 五
0.75
0.75

0.6 5
88(
平时 成绩
0.88
0.75
0.78 9
的平
均值)
0.7 0.6 55
举例

以2013级《互换性与技术基础》课程 为例
考试试卷: 第一题 填空题 10分 第二题 判断题 10分 第三题 选择题 10分 第四题 简答题 30分 第五题 综合分析题 40分

支撑证据1
程 教
2014-2015 2015-2016学
学年

2016-2017 学年

目 标
(考核 方式及
达 (考核 成 方式及
达 (考核 成 方式及
达 成
百分比) 度 百分比) 度 百分比) 度
20142015学

达 成 度
支撑证据2
2015-2016 学年
达成 度
20162017学

达 成 度
65
6
6
*
12 49 37
87
88
86
机自3 11401607
80
9
7
*
16 65 56
89
89
89
平均分
81.7
6.8 6.4 54 13.2 66 54
88
支撑证 据达成 0.66
度 教学目 标达成 0.726

0.88 0.9
0.9 0.913
0.88
88.1
87.9
课程达成度评价
需要填写的表格3
二 科学、工程基础和机械工程

学生校本课程效果评估表

学生校本课程效果评估表

学生校本课程效果评估表1. 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授课老师:- 授课时间:- 学分:- 课程目标:2. 评估方法本次课程效果评估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学生问卷调查:- 课程观察记录:- 课程作业及考试成绩分析:3. 效果评估内容3.1 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请学生根据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进行评估,并在以下方面进行评分:- 课程内容的合理性:- 课程内容的知识深度:- 课程内容的实用性:3.2 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请学生对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并在以下方面进行评分:- 授课方式的清晰度:- 教师与学生互动的频率:- 教师对学生问题的解答能力:3.3 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和参与度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和参与度进行评价,并在以下方面进行评分:- 课程内容的吸引力:-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学生完成课程作业的质量:3.4 学生对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请学生评价自己在课程目标达成方面的表现,并在以下方面进行评分:- 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的程度:- 能够运用课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实践中的表现:4. 结果分析根据学生的评估结果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评估结果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学生对课程的整体评价:- 针对不足之处的改进措施:5. 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估结果,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反馈和意见进行改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调整课程内容和安排:- 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6. 评估报告根据评估结果和改进措施,编写学生校本课程效果评估报告,包括评估目的、方法、结果和建议等内容。

7. 实施时间评估计划将于课程结束后的一个月内实施,以确保学生对课程的回顾和评估具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效果评价表

《》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效果评价表
预期目标得分
学生平均得分
完成度
1
教学知识点
思政内容
技能与能力
2
教学知识点
思政内容
技能与能力
……
教学知识点
思政内容
技能与能力
3.思政设计结合度评价(所在系部党政领导评分)
类别
具体描述
分值
(可调控,30分)
评分
结合度
目标体现
8-10分
4-7分
1-3分
内容结合
8-10分
4-7分1-3分成效展现源自8-10分4-7分
《****》“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效果评价表
1.授课目标达成度评价(授课教师自评)
类别
具体描述
分值
(可调控,30分)
目标得分
自评得分
达成度
教学目标
8-10分
4-7分
1-3分
教学内容
8-10分
4-7分
1-3分
教学方法
8-10分
4-7分
1-3分
2.学习效果完成度评价(学生考核统计得分)
序号
类别
具体描述
(具体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及分值设置)
1-3分
4.教学效果总体评价
自我评价
签字:
系部评价
签字(章):
学院督导评价
签字:

(完整版)《》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效果评价表

(完整版)《》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效果评价表
《****》“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效果评价表
1.授课目标达成度评价(授课教师自评)
类别
具体描述
分值
(可调控,30分)
目标得分
自评得分
达成度
教学目标
8-10分
4-7分
1-3分
教学内容
8-10分
4-7分
1-3分
教学方法
8-10分
4-7分
1-3分
2.学习效果完成度评价(学生考核统计得分)
序号
类别
具体描述
(具体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及分值设置)
1-3分
4.教学效果总体评价
自我评价
签字:
系部评价
签字(章):
学院督导评价
签字:
预期目标得分
学生平均得分
完成度
1
教学知识点
思政内容
技能与能力
2
教学知识点
思政内容
技能与能力
……
教学知识点
思政内容
技能与能力
3.思政设计结合度评价(所在系部党政领导评分)
类别
具体描述
分值
(可调控,30分)
评分
结合内容结合
8-10分
4-7分
1-3分
成效展现
8-10分
4-7分

《公共教育学》课程目标达成度

《公共教育学》课程目标达成度
评价值
达成情况
课程目标1
D1=0.889
达成
课程目标2
D2=0.868
达成
课程目标3
D3=0.839
达成
课程总目标
D=0.864
达成
抽样方法
□整专业学生取样☑整班学生取样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期末考试
平均分
42.3
29
8.1
满分
50
40
10
权重
0.6
0.6
0.6
出勤与课堂表现成绩
平均分
61.83
18.10
17.24
满分
60
20
20
权重
0.1
0.1
0.1
作业成绩
平均分
41.17
27.97
7.83
满分
50Leabharlann 4010权重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完全达成
5分
80
70
85
较好达成
4分
40
48
36
基本达成
3分
6
3
6
较差达成
2分
2
4
2
未达成
0分
0
0
0
课程分目标达成度=∑(分值样本数×分值)/样本数×5
D1间=0.893
D2间=0.927
D3间=0.827
课程目标达成度=∑(分目标达成度)÷3
D间=0.896
课程目标评价结果
课程目标
《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学 院
班级
人数
31
学期
专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性质?(请按具体课程填写)
1、评价内容与结果一览表
毕业要求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评价结果
达成目标值
2010级
2012级
最终结果
符合该指标点要求的试题分数之和
学生实际平均得分
符合该指标点要求的试题分数之和
学生实际平均得分
3.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实践中提高现代工具的应用能力,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1.了解化工行业相关的背景知识,包括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等
2.在复杂工程实践中亲身体验、领会相关法律法规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了解应承担的责任
3.运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法律法规解决复杂工程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1.培养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了解国家与社会发展
2.理解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以及个人的责任
3.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3.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2.课程的持续改进
1.教学内容
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并设有相应的实验课教程,教授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简单的计算机计算及掌握实际应用的能力。
2.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预习引导、换位模拟、课堂讨论、联想教学方法,具体实现采用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评价依据:对平时表现、课堂提问、测验及作业情况和期末考试等环节进行考核。
评价方式:平时表现、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堂测验及作业情况和期末考试等做出定量考核,给出成绩,计算达成度。
由石化学院填写
由石化学院填写
2.掌握物理、化学及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3.掌握本专业工程基础知识并能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3.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和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1.学习并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2.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1.掌握数学及相关基础知识,并能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建立微元尺度或反应器尺度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方程,内外扩散过程的表达,积分求解,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物理、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知识,解决工程问题。
3.掌握单元、系统等工艺流程设计知识,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1.掌握专业相关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
2.具备化学化工实验的设计与实施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与分析
XXX(请填写课程名称)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课程名称:XXXXX(请填写课程名称)
评价责任人:XXXX(理论教学课程填写:戴传波;实验、实习、课程设计课程填写:王卫东)
授课教师:XXXX(请按具体课程填写,有多位教师上课的填写所有上课教师)
参与人员:XXXX, XXXX(填写授课教师和课程组人员,第一名填写课程组负责人)
4.掌握本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5.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并能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研究,识别、表达、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1.掌握数学、物理基本原理
2.掌握专业相关自然科学基本原理
3.通过文献研究、识别、表达、分析复杂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
2.理解并掌握经济决策方法
3.将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
2.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
3.在复杂工程实践中运用相关法律法规解决复杂工程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2.理解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能够就专业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有效的文字沟通和交流
2.能够就专业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和交流
3.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4.理解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责任;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角色并发挥个体优势
2.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团队成员角色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3.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团队负责人角色并发挥管理能力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1.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体现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
2.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等因素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