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发展历程的阶段划分及各个阶段的特征和标志性作品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
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
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试播。
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河北平山县继续播音。
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上海电视台建成,1978年,北京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
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在第二个阶段,也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广播电视发展面临着多种挑战。
受限于技术条件和制度体制,广播电视的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和僵化。
这个时期,广播电视以政治宣传为主,其余节目相对较少,民众的娱乐需求几乎无法满足。
然而,由于政治因素的干预,广播电视发展的前景并不乐观。
随着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国广播电视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广播电视行业经历了一系列的和创新。
1983年,中国广播电视总局成立,这标志着广播电视行业开始走向市场化。
在这个时期,中国广播电视开始引进国外节目,拓宽内容领域。
此外,广播电视的技术设备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从传统的模拟电视转向数字电视,提供更清晰、更丰富的观看体验。
到了21世纪初,中国广播电视进入了第四个阶段,也就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时代。
2002年,中国启动了地面数字电视的试点工作,为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奠定了基础。
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开始通过网络进行视频观看,视频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改变了传统广播电视行业的格局。
在当前这个阶段,广播电视行业开始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技术的发展,高清、超高清、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为广播电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内容也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同时,广播电视行业也面临着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的转变,需要进行深度融合,实现全媒体生态的构建。
总的来说,中国广播电视经历了起步阶段、单一发展阶段、创新阶段以及数字化网络化阶段,不断适应和引领技术发展的变化。
未来,广播电视行业将继续推进技术创新,提供更好的观看体验,实现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内容,实现媒体的全方位发展。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
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
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试播。
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新华广播电台。
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平山县继续播音。
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电视台建成,1978年,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
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广播发展史
广播新闻技术发展史中国广播音响报道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报道形式,也是广播记者、编辑甚至节目主持人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技能。
但是,中国广播音响报道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它与社会发展及经济技术发展的关系如何等问题,历来关注和研究很少。
本文试图对此进行一点浅显的研究与考证。
本文认为,中国广播音响报道受社会和技术发展的重要影响,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兴盛期三个阶段,并且有其独特的内部发展规律。
广播音响使用萌芽期广播音响发展的这一时期自中国广播诞生始,约至20世纪50年代后期结束。
那个时期,中国广播正处于发展的早期,相关的技术条件还不具备,特别是,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诞生于延安窑洞,条件极其艰苦。
即使是建国后,条件也比较艰苦,因此当时广播的特点是:以简易直播为主(包括演讲),新闻以口播文字稿为主,音响的使用还处于萌芽状态。
音响在广播中的使用,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直接使用,即直播;二是间接使用,即录播。
后者的关键是要具备录音设备。
因此,我们有必要首先考证一下人类使用录音技术的历史。
1877年秋,举世闻名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发明了一种录音装置,可将声波变换成金属针的震动,然后将波形刻录在圆筒形腊管的锡箔上。
当针再一次沿着刻录轨迹行进时,便可重新发出留下的声音。
爱迪生用该装置录下他朗读的《玛丽有只小羊》的歌词:“玛丽抱着羊羔,羊羔的毛像雪一样白。
”总共8秒钟的声音成为世界录音史上的第一声。
1887年,旅美德国人伯利纳(Emil Berliner)研制成功平面式留声机和圆片形(也称碟形)唱片,从此,留声机逐步进入商用。
1898年,丹麦科学家波尔森(Valdeman Poulsen)首先发明了以钢丝为磁性体的原始录音机,从此揭开了人类使用磁记录声音的历史。
1925年,唱片由外商经销到中国,并开始在中国建厂生产。
1930年,德国科学家弗劳伊玛提出用表面涂有铁粉的纸带或塑料带来代替钢丝录音带。
中国广播电视史讲解
“四级办电视” :
消极作用: (1)发展中,大量的重复制作、重复播出、重复覆盖导致了 重复投入,增大了支出成本,造成了很大的社会浪费。
(2)由于各级电视台之间的无序竞争,相互瓜分观众群,致 使覆盖效益降低,个别小台为维持生计,从音像市场购买廉价 的海外影视剧,乱播滥放,对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主频道 的主导地位形成冲击,“散”、“乱”成为该阶段电视事业发展 的 一个严重障碍。
中国的广播电视发展
国外: ●1906年12月24日,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广播。 (有记载的、第一次无线电广播) ●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市第一家领取政府执照 的KDKA电台正式开播,是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开端。
中国
一、外国人电台 ●《大陆报》暨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通称奥斯邦电台) 1923年1月,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办起第一座广播电台。
电视调查性报道有四个特点: 第一,独立的电视媒体调查。 第二,个性化的调查记者。
第三,深入的独家发现。
第四,完整的调查过程。
二、电视剧 我国第一部电视剧: 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在演播室内直播了根据 《新观察》杂志发表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一口 菜饼子》。 1958年9月4日,在报刊报道上海广慈医院抢救严重烧伤 的工人邱财康的真实事迹的第二天,北京电视台据此以最快 的速度编写了《党救活了他》一剧。 “新闻性” 直播电视剧
1986年10月,上海电视台首先开办英语新闻节目。 (1986年12月——中央电视台面向北京的英语综合节目; 1987年2月面向全国。)
新闻评述类: 1980年开办新闻评述类的电视专题栏目《观察与思考》, 成为“焦点”节目的先驱。 1994年4月1日,在《观察与思考》基础上创办了 《焦点访谈》。 1993年5月,《东方时空》的问世是中央电视台新闻 改革的第一步; 1994年4月1日推出《焦点访谈》,则是中央电视台进 行新闻改革的第二步。 《新闻调查》的创办则是第三步。 逐步走向深入的新闻栏目改革,标志着中央电视台正向 国际大台迈进。
中国广播电视史
3、国民党抗日对外广播:
1939年2月,国民党政府在重庆利用英国提供的设备, 开办了对外广播,英文名称“Voice of China”(VOC),意 为“中国之声”,分别使用英、德、法、俄、日等外语和汉 语 播音。(中国第一个短波国际电台) 1940年1月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五、中国共产党的广播事业: 红中社: “红色中华通讯社”的简称,是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 社,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成立,广播呼号为CSR,主要为 临时中央政府通讯社英文稿,经编辑后油印为《红色中华 报》。 1937年1月更名为新华通讯社,即“新华社”。
一、1978—1979年:复苏 1978年5月,中央电视台播出彩色电视剧《三家亲》,这是 新时期第一部电视剧,也是我国第一部完全在实景中录制的 电视剧。 1979年,上海、湖南、山东、天津、广东、黑龙江、河北 等省市电视台都开始生产电视剧。 此时的中国电视剧,仍习惯性地充当着政治意识形态的共 建者,在主题表达上简单直接,且自觉配合主流话语需要。
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条商品广告: 1979年1月28日,由上海电视台播出。 中国最早的电视节庆联欢晚会: 1960年北京电视台举办的新年联欢晚会。 1983年,黄一鹤导演了第一次春节联欢晚会,从此开启 了除夕夜看“春晚”的传统。
“四级办电视” : 1983年3月,广播电视部为加速电视事业的发展提出 “四级办电视”的口号,即除了中央和省一级办电视台,在 具备条件的地方,允许省辖市、县两级办电视。 促进作用: (1)“四级办电视”调动了地方和社会各方面班广播电视的 积极性,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各级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2)打破了过于集中的僵化体制和千部一腔的统一模式, 体现了分散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四、1990—1993年:进入市场 在这个阶段,电视剧开始了真正的市场化运作,电视剧创 作向着世俗化、娱乐化方向全面推进。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考试大纲广播电视艺术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广播电视艺术学基础》是一门综合性、集合式的重要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课考试科目。
广播电视艺术学是从广播电视艺术现象入手探求广播电视艺术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内容包括广播电视艺术发展史、广播电视艺术基本理论、广播电视艺术前沿理论、广播电视创作理论。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基本特性、基本创作规律和前沿理论动态,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一)广播电视艺术发展史1、中国广播发展历程的阶段划分及各个阶段的特征和标志性作品。
2、中国电视发展历程的阶段划分及各个阶段的特征和标志性作品。
3、世界广播发展简况及现状4、世界电视发展简况及现状(二)广播电视艺术基本理论1、广播电视艺术的界定2、广播艺术的分类及其界定3、广播艺术的特性4、电视艺术分类及其界定5、电视艺术的特性(三)广播电视艺术前沿理论1、广播电视艺术的创作、传播现状分析2、广播电视艺术审美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3、广播电视艺术的艺术性与技术性的关系4、广播电视艺术的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关系5、广播电视艺术的媒介特制与艺术特质的关系6、广播电视艺术的社会责任(四)广播电视艺术创作1、作品创作的创意与策划2、作品创作的构思与艺术手法3、作品创作的环节与规律4、作品创作的内容与形式5、作品创作的意义与社会效果6、作品创作的趋势三、考试的基本题型主要题型可能有:简答题、思考题、作品综合分析题等。
四、考试的形式及时间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
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07广播电视语言艺术方向,除笔试外,还需提供专业展示光盘。
笔试部分占该科目成绩50%,专业展示光盘部分占50%。
专业展示光盘部分,内容为20分钟节目的视频DVD光盘或DV带,主要包括消息、通讯、主持人评述、文学作品等四部分。
第六章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
第四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1983年度)
获奖剧目 导 演 主 演
高山下的花环 生命的故事
腾敬德、席与明 周寰、张健民
周里京、王玉梅、王同乐 相虹
华罗庚
女记者的画外音 燃烧的心
王犁
奚佩兰 欧阳山尊、沈忆 秋
王诗槐、陈炳灿、佟瑞敏
倪康、陈珂 位北原、周正、吴雪、肖 宗环
道是无情却有情
走进暴风雨 她从画中走出来
2)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境内出现了第一批由外 国人最先开办的广播电台。
1922年12月,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无线电公 司,后创办了“大陆报- 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1923年1月23日晚, 有收音机的上海人第一次听到一种 新的声音,这是由在华经营电讯业务的美国无线电商人 奥斯邦开办的中国无线电公司与英文《大陆报》联合创 办的一家广播电台。这是在中国境内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呼号XRO,发射功率50瓦,每晚播音1小时,内容有国内 外和上海新闻,但主要是娱乐节目,星期日设有《布 道》、《祈祷》等宗教性节目。为了推销收音机,该台 还举办无线电基本常识讲座。 因该台的设立未经中国政府有关当局批准,触犯了北 京政府的法令,北京政府外交部派人员多次交涉,该电 台在不久即停止了播音。 - 1924年5月,美国人的开洛电话材料公司在上海开办了开 洛电台,是早期外商在上海开播的广播电台中时间较长、 影响较大的电台。
罗捷
潘霞 李国强
田成仁
达式常、梅承藻 范艳华
燕儿窝之夜
沈耀庭
顾艳、郭靖、祁月茹、李 青青
第四届全国第四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1983年度)2
紧急起飞 亲家卖粮 行路难 老梅外传 水哟,纯洁的水 春雨 小佳佳游园 小龙和小丽
尤小刚 董利斌 张锡奇 温士冲 胡笳 董利斌 张惠娟 罗小玲
广播的发展
一、广播的发展1、1923年1月,美国人奥斯邦把一台广播设备私运到上海,在上海设立“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开中国境内广播事业之先河。
2、1933年3月,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和共同广播公司一起,罗斯福——炉边谈话;被称为“广播总统”。
3、1925年,第一个世界性的广播组织——国际业余无线电联盟在法国巴黎成立。
4、1932年,万国电信联盟与国际无线电联盟合并,成立国际电信联盟。
5、1970年代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开始了广播电台。
三个阶段:1初始期(1920—1945)2快速发展期(二战后—1970年代末)全球普及。
3变革期(二十世纪以来)广播发展趋向:细分节目内容,细分受众群体,拓展服务范围;趋于类型化/分众化/本地化被加强.中国的发展:第一阶段,1932年美国商人奥斯邦在上海自创“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简称奥斯邦电台。
直到1926年才在哈尔滨由刘瀚主持设立的哈尔滨无线广播电台。
第二阶段:1928年7月国民党政府建设委员会公布了《中华民国无线电台管理条例》8月南京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开播。
第三阶段:1937年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为广播事业的多元并存阶段。
1940年在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
第四阶段:1947年3月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1949.3月陕北电台迁入北京实质是担负起了全国性中央的任务。
二、电视的发展1、19900.8.25日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法国人波斯基第一次将利用电波传送图像的实验称之Teievision即广播电视简称电视。
2、1936.11.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作为世界最早正式播出的电视台。
(世界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
3、1939.4.30日美国在纽约世界博览会第一天正式播出电视节目。
4、美国三大商业广播电视公司—全国广播公司N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广播公司ABC。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被认为第一个全天的新闻频道。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ppt47张)
四、抗日战争时期的无线广播电台 西安广播电台 对外广播的短波广播电台 抗战期间在国内播音的广播电台主要有以 下一些类型: 国统区内官办、国统区内民营、抗日根据 地的人民广播事业、沦陷区内的民营广播 电台、沦陷区内的日伪广播电台、其他性 质的广播电台。
五、国民党广播事业的没落与崩溃
四、技术突破:香港电视的前景 宽带电视 数字电视
五、香港地区的主要电视机构 TVB ATV 香港有线电视有限公司 香港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
澳门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现状
澳门地区的广播电视对本土居民的影响相 对较小。 澳门本地居民受到香港广播电视的影响要 甚于本土的广播电视媒体。
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一、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阶段 起步时期 初步发展时期 挫折、停滞时期 复苏、振兴时期 发展、繁荣时期
二、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 1940.12.30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 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 音。
三、建国初期的我国广播事业 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直播开国大典 中广处升格为管理局
军中广播 国民党当局对广播事业采取了既扶持又管 制的政策,对民营广播采取有限开放的政 策。 1968年,“中国广播公司”开播调频广播 1969年,开始利用通信卫星传送广播节目 信号
一、澳门地区的声音广播 澳门电台于1933年8月26日开播。 绿邨广播电台于1950年开播
二、澳门地区的电视广播 1984年5月14日,“澳广视”开播了旗下 的电视台,主要覆盖澳门本地。 1996年,澳门卫视成立 2000年7月,澳门有线电视正式开播 2002年,澳门莲花卫视开播
一、早期的香港无线电广播 香港地区第一个广播电台GOW 中文台ZEK
中国广播事业的诞生和早期广播的发展 ppt课件
ppt课件
11
• 背景:国民党的黄金十年和抗日战争 • 1928年,中央广播电台; • 广播在战争期间的社会动员能力;
ppt课件
12
抗战动员
ppt课件
13
四、中国共产党的广播事业
• 中国共产党的广播电台是从新华社的无线电通信 报务活动中派生出来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广 播电台从属于新华社,称新华广播电台。
打开了,装着无线电播音机的人家,便
都把音波放到街头,“与民同乐”
〔4〕。咿咿唉唉,唱呀唱呀。外国我
不知道,中国的播音,竟是从早到夜,
都有戏唱的,它一会儿尖,一会儿沙,
只要你愿意,简直能够使你耳根没有一
刻清净。同时开了风扇,吃着冰淇淋,
不但和“水位大涨”“旱象已成”之处
毫不相干,就是和窗外流着油汗,整天ppt课件 Nhomakorabea19
2、解放前形形色色的民营电台
分为三大类型:教育性广播电台、宗教性广播电台、 商业性广播电台。而占主流的商业性广播电台多娱乐 节目,多低级庸俗,适合小市民阶层的欣赏,与20年 代末、30年代初泛滥一时的黄色音乐沆瀣一气。
ppt课件
20
• 3、国民党的官办广播电台,在旧中国几 百座广播电台中长期居于统治地位,国 民党当局利用其统治权力控制着中国的 广播事业。
在挣扎过活的人们的地方,也完全是两
个世界。
ppt课件
9
• 《奇怪》:西法虽非国粹,有时却能够 帮助国粹的。例如无线电播音,是摩登 的东西,但早晨有和尚念经,却不坏;
• 《偶感》:马将桌边,电灯代替了蜡烛, 法会坛上,镁光照出了喇嘛,无线电播 音所日日传播的不往往是《狸猫换太 子》、《玉堂春》、《谢谢毛毛雨》吗?
• 1949年12月5日,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 改名为中央广播事业局,成为中国广播 电视事业长期的管理机构。
中国广播事业的诞生和早期广播的发展.ppt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
2016/6/10
5
二、早期中国人创办的广播电台
? 1924年8月,北洋政府交通部公布《装用广播无 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是为中国第一部无线 电广播的法规。
? 中国人创办的的第一座广播电台,也是北洋军 阀官办电台,是由我国早期的无线电专家刘翰 主持筹建的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于1926年10 月1日开始播音,呼号为XOH。
?一、外国人在中国的广播活动
? 1922年,美国人奥斯邦创办了“大陆报— —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呼号XRO, 于1923年1月23日,晚间首次播出节目,这 是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 早期外商在中国开办的广播电台时间最长、 影响较大的开洛电台,是由美商开洛电话材 料公司于1924年5月在上海开办,共5年多。
2016/6/10
11
? 背景:国民党的黄金十年和抗日战争 ? 1928年,中央广播电台; ? 广播在战争期间的社会动员能力;
抗战动员
四、中国共产党的广播事业
? 中国共产党的广播电台是从新华社的无线电通信 报务活动中派生出来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广 播电台从属于新华社,称新华广播电台。
?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 党创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 始播音,呼号为XNCR。延安台断断续续两年多 的播音,尽管时间不长,但这是中国人民广播事 业的开端,是当时抗日根据地新闻事业发展中的 一个重大事件。
? 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在东北、华东、华北等 地,解放军陆续攻克国民党统治区域,接管国 民党政府的广播电台,并建立了“人民广播电 台”。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
2016/6/10
17
?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遍布全国各 地的人民广播电台达 40余座,人民广播 事业成长起来。
中国广播事业发展史
中国史上的广播事业发展需要新事物,而新事物的存在必然造就发展。
自然,中国的新闻事业也不例外。
广播电视是现代工业发展的产物。
19世纪中叶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关于电磁波的理论,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亨利希·赫兹关于电磁波理论的确证,以及1895年俄国的亚历山大、波波夫和意大利的马可尼的无线电接收装置的试验成功,为无限电传播奠定了理论和实证的基础。
1站在今天的时间点上回望:从天才的设想到活生生的现实;从实验室的阳春白雪到百姓家的寻常物件,在中国新闻历史的进程中,留下的是前辈们一串串凝重而坚实的足迹。
随着新闻事业最早的表现形态——报刊出现后,中国的新闻事业便开始萌芽。
邸报的诞生,外报的出现,这一切都增加了中国新闻史的阅读空间。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新闻史上已经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新闻产物:《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的史无前例;邵飘萍无限雄壮的“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民报》的在革命时代的空前意义等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但社会始终在发展,新闻以纸为媒介的传播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外界事物的需求。
信息来的那么迅猛,无论是社会改革、国家革命还是经济发展,无一不时刻有着新信息的出现。
而报纸,虽然有日报的每天出新,有大容量的可观版面,但毕竟需要撰稿、编辑、印刷、出售等一系列繁琐的流程。
在这种情况下,时代迫使人们接受一种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媒介,而广播则是这个时期欣欣向荣的产物。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运用无线电通讯的国家之一。
据有关史料记载,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秋天,当时的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天津开办无线电训练班,聘请意大利海军教官葛拉斯培养无线电报务人员。
同时购置无线电收发报机,分别安装在北洋海军的舰艇上,我国开始使用无线电报。
不久,这些军用设备就推广到了商务活动领域,但是无线电广播则是20世纪初北洋政府期间才出现并主播得以运用的。
21922年12月,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创立了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
中国的广播与电视艺术发展
衍生品开发:如 音像制品、周边 产品等,是产业 链的延伸环节。
广播与电视艺术的商业模式创新
传统广告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广告主开始将广告投放到网络平台,传 统广播与电视媒体的广告收入受到冲击。
付费模式:随着用户付费意愿的提高,广播与电视媒体开始探索付费收听、 收看的商业模式,提供高质量的内容和服务。
早期广播的发展
1923年,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在哈尔滨建立
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标志着人民广播的诞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为国家广播事业的管理 机构
早期广播的内容以新闻、教育、文艺为主,形式单一,缺乏娱乐性
广播艺术的繁荣时期
20世纪80年代: 随着改革开放的 深入,广播艺术 得到迅速发展, 涌现出大量优秀 的广播剧、广播 节目和广播主持 人。
广播与电视的创新实践
广播与电视的数字化转型
网络广播与电视的发展
交互式广播与电视的兴起
虚拟现实技术在广播与电 视艺术中的应用
广播与电视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技术推动广播与电视艺 术的融合
数字化转型促进广播与电视艺 术的创新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数字化转型提升广播与电视节 目的制作效率
数字化转型为广播与电视艺术 带来新的电视艺术的发 展状况:多元化、 创新性、国际化的 趋势
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技术更新、观众需 求变化、市场竞争 等
未来的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虚拟现 实等技术在电视艺 术中的应用与融合
电视艺术在文化传 承和创新中的作用 与价值
03
中国广播与电视艺术的融合与创新
章节副标题
广播与电视的融合模式
广播艺术的创新与变革
四大媒体发展史
广播发展史广播事业的诞生可以大概分为六个阶段:1实验性广播电台出现;2第一批广播电台诞生;3无线电行业的利益纠纷;4广播广告的发明;5商营广播网的建立;6国际广播的出现。
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1922年美国人奥斯邦借用日本张姓华侨的资本在上海成立的中国无线电公司与美资英文报纸《大陆报》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呼号XRO,于1923年1月23日晚间首次播出节目。
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哈尔滨无线电台的台长刘瀚于1926年建成并于10月1日广播的电台。
创办于1928年8月1日的中央广播电台是南京国民政府创办的,1932年,南京中央广播电台发射功率扩大到75千瓦,当时在亚洲是首屈一指。
据全盛时期的1947年12月统计,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所属广播电台共42座,全国收音机大约有100万架。
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哈尔滨无线电台的台长刘瀚于1926年建成并于10月1日广播的电台。
创办于1928年8月1日的中央广播电台是南京国民政府创办的,1932年,南京中央广播电台发射功率扩大到75千瓦,当时在亚洲是首屈一指。
据全盛时期的1947年12月统计,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所属广播电台共42座,全国收音机大约有100万架。
建国后的广播事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十七年”间(1949-1966)的广播电视事业、文革中的广播电视事业(1966-1979)、改革的年代(1979-1992)、转型时期(1992-2004)。
报纸发展史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出现在古老的中国。
《邸报》是世界上发行最早,时间最久的报纸。
我国近代的报业第一份官方报纸———《北洋官报》(1902年,天津设立总局全国发行)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香港中外新报》(1858年,香港)第一份商业性报纸———《香港船头货价纸》(1857年,香港)第一份我国境内出版的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广州)第一份英文报纸———广州记录报(广东记事报)(1827年,广州—英文)第一份国内现代报纸(也是第一份外文报刊)———《蜜蜂华报》(1822年,澳门—葡萄牙文)第一份近代华文报刊(也是第一份宗教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年,新加坡)。
中国广播媒体发展历程(纯手打)
2 中国广播媒体发展历程当代中国广播文艺的发展变迁,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人文心态,审美价值取向的迁替嬗变,大致经历了建国十七年,文革十年,新时期,转型期和发展期五个发展阶段。
一、建国十七年(1949-1965)被集体主义,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激情点燃的广播文艺。
1)广播文艺的地位由边缘靠拢中心革命战争时期:广播以发布新闻和时事政策教育为中心,那时的文艺尚属于边缘地位,既没有专门制作文艺节目的从业队伍,又没有固定的文艺节目栏目。
新中国成立使中国社会生活的基本矛盾发生了根本的转向。
人们的心态从紧张中放松下来,在劳动和工作之余,开始需要适当的娱乐和休息,因此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广播文艺节目。
如《义勇军进行曲》,《东方红》等充满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作品。
2)奠定了当代中国广播文艺事业的基本框架新中国的广播文艺事业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克服了广播设备技术上的不足,奠定了当代广播文艺的基本框架二、文革十年(1966-1976)被政治话语权灌注的文艺广播1)在文艺节目制作上“以阶级斗争为纲”割裂了文艺与社会的真实联系,违背了艺术规律。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是艺术家体验生活的反映。
于是,所有的文艺创作首先要结合政治需要体现政治标准。
文革的政治文艺把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文艺路线扭向极端,其实质是对这一在历史上有过正确指导作用的文艺路线的大反动。
2)在批判艺术的价值体系中,政治标准为首要必须标准的错误观念极大影响了人们审美心里的健康发展三、新时期(1977-1985)回归艺术本体属性的广播文艺1)和声的魅力—调频立体声广播立体声广播利用人的双耳的特性,在节目中同时发出左右俩个声道的信号,使收音者从收音机左右俩个声道的喇叭中同时听到声音,从而得到全方位,层次分明的立体感和临场感。
2)倾国倾城的魅力—评书、小说、广播剧连续广播声音所传达的审美内涵是广播文艺真正魅力四射的原因。
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的正午时光是属于广播文艺的,如中央电视台和各地录制的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高山下的花环》;评书《岳飞传》,《杨家将》,连续广播剧《三国演义》等。
中国广播电视史
增强文化认同感
广播电视节目中蕴含的民族文 化元素能够增强观众的文化认 同感,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
流。
对传媒产业的影响
1 2 3
拓展传媒市场
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 媒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推动了传媒产业的发 展和壮大。
创新传媒形态
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传媒形态 的多样性提供了条件,如网络电视、手机电视 等新媒体形式的出现。
传播价值观
广播电视节目所蕴含的价值观能够 对观众产生影响,如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等。
对文化的影响
传承文化
广播电视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 载体,能够将传统文化、民族 文化等元素传承下去,使后人
了解历史、了解文化。
推动文化创新
广播电视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 时,也推动着文化创新,将传 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丰 富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03
中国广播电视的类型与特 点
广播的类型与特点
01
02
广播电台:以声音为主 要传播方式,通过无线 电波或导线传送,包括 调频广播和短波广播。 在中国,广播电台主要 由政府开办,传播新闻 、文化、娱乐等信息。
特点
03
04
05
1. 覆盖范围广:广播信 号可以覆盖全国乃至全 球,听众群体广泛。
2. 传播速度快:广播信 息传播速度快,能够及 时传递新闻和信息。
3. 伴随性收听:听众可 以在做其他事情的同时 收听广播,例如开车、 做家务等。
电视的类型与特点
01
02
电视台:通过电视信号 传送节目,包括地面电 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电 视等。在中国,电视台 也主要由政府开办,播 放电视剧、新闻、综艺 等节目。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简史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简史一、历史上第一次无线电广播1900年,美籍加拿大人费森登教授在马可尼、波波夫发明无线电报的启发下,萌发了用无线电波广泛传送人的声音和音乐的念头。
他在西方金融家的支持下,于1906年圣诞节前夕,在纽约附近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广播站。
在开播那天,播送了两段讲话、一支歌曲和一支小提琴独奏曲。
这个小广播站只有一千瓦功率,但它所广播的讲话和乐曲却清晰地被陆地和海上拥有无线电接收机的人所听到,这便是历史上第一次无线电广播。
二、收音机的发明1916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在25岁的无线电报务员戴维•萨诺夫的建议下,制造了当时称为“音乐盒”收音机。
三、世界各国广播电台的产生(一)KDKA电台1920年11月2日由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KDKA广播电台,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无线广播电台,它也是第一个获联邦政府所发的实验执照的广播电台。
(二)BBC广播公司英国于1927年1月1日成立了新的英国广播公司(BBC)。
BBC广播公司是英国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也是世界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之一。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台。
(三)德国广播发展德国广播事业开始于1923年。
1925年,德意志帝国广播公司成立。
1933年希特勒夺取政权,同年开始了用德语、英语向北美洲进行的国际广播。
由此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的广播事业完全为希特勒所控制,鼓吹种族主义,煽动战争狂热,敌视民主和一般的社会主义理想,灌输法西斯主义。
(四)苏联十月电台前苏联于1924年10月成立了国营的全苏广播机构——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属邮电人民委员部管辖。
1928年,该公司由新成立的全苏广播委员会替代。
1933年,改为苏联人民委员会直属的全国广播委员会。
列宁称“广播是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
(五)意大利广播公司1927年,意大利广播公司(URA)改名为意大利广播收听局(EIAR),并从政府取得了25年的经营权。
1930年,新罗马电台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