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易错选择题集锦
文化生活易错题
![文化生活易错题](https://img.taocdn.com/s3/m/2f9dea7ff242336c1eb95ec4.png)
学考判断题1文化生活班级 姓名要求:判断对错,错的查找课本后订正。
1、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改造或剔除。
( ) 2、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 ) 3、文艺创作者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 ) 4、创作理念是文化创新的根源。
( ) 5、文化决定经济。
( ) 6、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 ) 7、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 )8、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
( ) 9、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文化的竞争。
( ) 10、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
( )1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生有决定作用。
( ) 1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 ) 13、成功的艺术作品源于人的创造力。
( ) 14、文化能够决定人的成长与发展。
( ) 15、人的全面发展同经济发展总是同步的。
( ) 16、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 ) 17、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 ) 18、文化的意识形态性质决定社会发展。
( ) 19、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 ) 20、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 ) 21、传统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 ) 22、网络等现代媒体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媒体。
( ) 23、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 ) 24、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 ) 25、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
( ) 26、我们要全面吸收外来文化。
( ) 27、我们要继承一切传统文化。
( ) 28、中华文化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主导。
( ) 29、文化形式创新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
( ) 30、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 ) 3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 ) 32、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 ) 33、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 ) 34、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 ) 35、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包容性。
文化生活易错点
![文化生活易错点](https://img.taocdn.com/s3/m/9fe02462336c1eb91a375db1.png)
文化生活一、选择题常考命题点1.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临考叮嘱】多考查第一和第三个考点。
切记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2.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临考叮嘱】多数考查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作用,特别要注意不同性质的文化的作用不同。
3.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特点: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临考叮嘱】多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和特点,特别要注意区分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两个特点,潜移默化主要指向文化对人影响的无形性,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深远持久主要指向文化对人影响的长期性,人们所受到的影响一时难以抹去。
4.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上。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临考叮嘱】考查民族节日较多,特别要把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这一点。
5.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易错题纠错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易错题纠错](https://img.taocdn.com/s3/m/3be6e8020975f46526d3e167.png)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易错题纠错易错点1: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而非物质力量易错快攻:(1)文化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它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文化虽然是精神力量,但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是有条件的,即必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即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而不是无条件地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易错点2: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易错快攻:(1)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但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完全同步的,文化可能超前于经济的发展,也可能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2)经济、政治的“决定作用”和文化的“反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不同地位的作用,不能混淆,任何时候都不能说文化决定经济、政治。
(3)文化具有双重性。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腐蚀人的精神世界,阻碍社会的发展。
注意试题中经常出现的偷换概念的选项。
(4)先进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不是唯一力量,更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易错点3: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易错快攻: (1)综合国力包括物质实力与文化实力,前者是“硬实力”,后者是“软实力”。
(2)物质实力是基础,文化实力是在物质实力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文化实力的大小反映着物质实力的大小,进而反映着综合国力的强弱。
(3)文化是综合国力的一部分,在国际交往中文化作为软实力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没有硬实力的后盾支撑,单纯文化的作用是有限的。
易错快攻22 文化对人的影响易错点1:交往方式是具体的行为,思维方式侧重人们的思想观念易错快攻:(1)交往方式是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法和形式,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思维方式是人们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侧重于人们的思想观念。
文化生活易错易混及答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文化生活易错易混及答案Microsoft Word 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666dfc526fff705cc170a5d.png)
《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纳(判断改错)资料整理:袁凤第一单元1.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P7)2. 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
(P17)3.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P17)4. 文化是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直接转化成为物质力量(P9)5.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因此,文化与经济发展始终亦步亦趋。
(P10)6. 优秀的文化决定政治经济。
(P10)7.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P14)6.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只要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
(P16)8.优秀文化决定人的全面发展。
(P21)9.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P19)第二单元1.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P29)2. 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P30)3. 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P31)4. 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P31)5. 世界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P31)6. 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P32)7. 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要认同其它民族文化。
(P32)8.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手段。
(P35)9. 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
(P36)10. 大众传媒能超越时空的局限(P37)11. 在世界文化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今天,对那些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没有必要进行抢救和保护,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
(P42)12. 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P43)13. 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P52)14.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
(P42)15. 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文化生活易错易混
![文化生活易错易混](https://img.taocdn.com/s3/m/e355a776168884868762d659.png)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 中心环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 ——思想道德建设 • 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 ——社会主义荣辱观 • 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 础 • ——社主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用精炼的语言传达丰富多彩的内容,具有娱乐性、 情感性、艺术性和哲理性 • ——手机短信 • 实现了文字、图像、声音的完美结合 • ——电子读物 • 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 ——传统建筑 • 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 ——文化创新
•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 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 ——传统思想
4/26/2015
• 24.弘扬民族精神就是爱社会主义。( ) • 弘扬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 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 2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 • 两者并不矛盾,但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注意借鉴 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 ,又要警惕外来腐朽文化的影响。 • 26.政府应提供更多健康的文化产品。( ) • 政府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引导和管理,政府不提供文化产品 。 • 27.主流媒体能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 展方向。( ) • 主流媒体作为文化传播手段不能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 28.文化建设应当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 • 4/26/2015 应该改造落后文化,取缔腐朽文化。
• • • • • • • • • • • •
13.教育是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 ) 教育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但并非主要途径。 14.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中有糟粕,不能一味认同。 15.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 继承传统文化只是其中一个重要途径,且继承传统文化需 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6.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 ) 对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 17.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 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18.文化发展要先继承,后发展。( )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 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
文化生活易错易混
![文化生活易错易混](https://img.taocdn.com/s3/m/c52ddaf5524de518974b7d0b.png)
第一课1.文化对经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2.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3.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就是指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4.我们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时候进行文化渗透5.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可以独立于物质载体而存在6.纯粹“自然”的东西也是一种文化7.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8.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9.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10.只有先进的文化才会对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产生反作用。
11.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
第二课1.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2.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
3.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
4.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5.文化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6. 文化是由人创造的,同时也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7.社会发展了,人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到全面发展第三课1. 文化遗产属于各国的文化财富,满足各国人民的精神需求2.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具有一致性3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4.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5.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世界文化繁荣,但不利于本民族文化发展,二者是矛盾的。
6.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7.世界文化就是各国文化的总和8.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促使旧传媒的消失9.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最重要手段10.中国珠算有助于我们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11.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12.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13.处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14.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手段。
第四课1. 文化在继承后获得发展2.科学技术是决定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3.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4.传统文化是包袱而不是财富5.文化继承与文化传播、文化传承是一回事。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易错专练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易错专练](https://img.taocdn.com/s3/m/fbd28f5ff01dc281e53af01f.png)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易错专练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少人尤其是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而对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却淡漠了。
如此发展下去,将 ( )A.有利于世界文化的融合B.使我国尽快与世界接轨,扩大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C.会失去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削弱民族的凝聚力,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D.会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2. 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能有文化中心主义。
文化中心主义容易产生偏见,使文化僵化,不能适应时代变迁。
这启示我们 ( )①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必须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必须承认各国文化有优劣之分④要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 历届奥运会会徽的设计形象不同、风格各异,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不同民族所具有的丰富多彩的文化。
这表明 ( )①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②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要通过各种具体形式呈现出来③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不可能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④各个民族的文化之间应相互借鉴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4. 古人曾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叹,但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感情的交流、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手机来实现。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传播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②文化传播的途径发生了重大变化③网络等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④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5. 记者在山东农村采访时发现,开遍万村千乡的农村超市在为农民购买合格日用消费品提供便利的同时,还从诸多方面改变了农民过春节的习俗。
以前农民每到春节都要大量准备年货,但是现在,由于超市开进乡村,农村购物与城市一样方便,不少农民春节不再大量准备年货,只是略微备点,够几天吃用的就行。
这说明 ( )A.传统习俗具有稳定性B.传统习俗能够与时俱进C.传统习俗经常变化D.传统习俗不可捉摸6.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文化生活》中的选择题易错点
![《文化生活》中的选择题易错点](https://img.taocdn.com/s3/m/3f612f71a26925c52cc5bfee.png)
二、几个概念的理解 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特别注意理解文化 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 越重要; 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 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 A、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 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和政治素养融合、渗透在一起) B、霸权主义国家借助文化渗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 削弱和取代别国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 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一、易错点(看《复习案》上面的)再注意: 1、不同民族文化融合(正确) 不同民族文化统一(同一、一致)(错误) 2、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正确) .....文化发展为世界性文化(错误)
1、文化的(反)作用: (对人、经济政治、国家、社会) (1)正确用词: “影响” 常见错误用词: “决定” 如: 1、一定的文化决定经济政治 (错误)
文化创新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
)。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
17. “作为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的不二代表,飞天已经成了 我们的骄傲。但是,这美丽的形象并非中国的‘土特产’, 而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产物。” 这说明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创新就是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重要基础:文化的多样性、社会实践 源泉: 社会实践 动力: 根本途径: 立足社会实践 基本要求:
文化生活易错点集中训练
![文化生活易错点集中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1005764b804d2b160b4ec047.png)
文化生活全书易错点改错集中训练1.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所以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2.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3.先进文化决定时代发展的方向。
4.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5.增强综合国力就是提高“硬实力”,文化“软实力”无关紧要。
6.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只要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
7.优秀文化决定人的全面发展。
8.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9.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10.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11.民族节日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12.文化交流促进文化融合,走向趋同。
13.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4.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世界文化繁荣,但不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15.新的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16.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
17.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18.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
19.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20.文化发展要先继承,后发展;文化创新的实质是文化发展21.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22.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文化。
23.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只要进行实践,我们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24.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学典籍。
26.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2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
28.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
29.文学艺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30.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31.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不变的。
必修三《文化生活》易错点集锦
![必修三《文化生活》易错点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459a4f19240c844768eaeecf.png)
必修三《文化生活》易错点集锦1.张家界、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属于文化现象。
2.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3.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4.在经济萧条时期,文化产业往往较快发展,这说明文化有时不受经济影响。
5.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因此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完全同步的。
6.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7.处在较好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8.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9.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每个人接受文化的影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的。
10.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
11.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决定作用。
12.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因为他们的文化素养是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共同造就的。
13.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4.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15.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16.我们要认同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17.文化交流有助于减少文化差异。
18.文化交流一定能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19.传统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20.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能够因时而变。
21.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
22.文化发展是先继承,后发展。
23.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
24.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5.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26.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7.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文化创新主要靠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28.文艺创作要立足于满足各类市场的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
29.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应以吸收为主、为我所用。
30.热衷于过“洋节日”,对民族节日不屑一顾,属于历史虚无主义。
31.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易错题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易错题](https://img.taocdn.com/s3/m/1f46005580eb6294dd886cdf.png)
1、泰山日出是一种文化现象。
2、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3、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4、文化能够促进人和社会的进步。
5、文化是指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
6、免费开放博物馆是展示文化成就,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体现我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7、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8、春节等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9、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10、举办世博会,进行文化交流有利于加深各国人民相互了解,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11.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2.和而不同指的是我国文化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13.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旧的传媒方式在逐步被淘汰。
14.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
15、成功的艺术作品来源于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广大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16.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力量源泉。
17.汉字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汉字是连接海峡两岸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1。
文化生活易错易混(非常全!!!)
![文化生活易错易混(非常全!!!)](https://img.taocdn.com/s3/m/00bcca3e647d27284b73514b.png)
《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第一、二课1、文化是由名人创造的2、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3、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4、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因而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5、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6、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7、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8、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9、文化对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有决定作用10、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第三课1、民族文化的性质由地理环境决定2、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就要认同各民族文化3、不同国家和民族间加强文化交流可以消除文化上的差异4、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5、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第四课1、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2、传统习俗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3、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4、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5、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作用6、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7、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8、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第五课1、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2、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3、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4、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5、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6、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7、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8、文化交流会消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第六课1、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2、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3、不同区域的文化在借鉴中逐渐趋同4、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稳定性第七课1、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2、中华民族精神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3、爱国主义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5、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6、弘扬中国精神就能实现中国梦7、时代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第八课1、文化作品的创作应当满足大众的娱乐化需求2、文化市场中消极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文化市场的滞后性3、文化的发展应杜绝其商业性4、提供给人民群众的都应该是经典文化5、经典文化才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6、发展大众文化就是发展流行的、通俗的文化7、经典文化的价值高于流行文化的价值8、政府应当弘扬科学,坚决取缔落后文化9、腐朽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10、大众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11、奏响主旋律的同时应当反对文化生活的多样化第九课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2、进行文化建设应当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倡导指导思想的多元化3、文化建设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5、应推动文化事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6、发展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第十课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2、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3、进行文化建设应当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4、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5、科学文化修养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自然就提高了。
《文化生活》易错纠错精选选择80题
![《文化生活》易错纠错精选选择80题](https://img.taocdn.com/s3/m/42de6c86a0116c175f0e4815.png)
A.外出旅游,出国考察 B.现代经贸往来 C.大众传媒 D.人际交往
20.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的文化传播方式是:
A.人际传播 B.电视 C.互联网 D.手机短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在以清朝为背景的电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臣工们被皇上召见时,要对皇上行三拜九叩大礼,这主要是受封建社会三纲五常伦理观念的影响。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2.毛泽东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句话告诉我们:
A.我们应该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D.我们应该积极进行社会实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下列能体现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重要性的是:
A.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文化 B.文化创新的成果服务于社会实践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唯一途径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9.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这一名言,激励无数身处逆境的人走出逆境,走出光明的前途。对此,我们如何理解:
A.优秀文化能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B.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0.在很多图书馆的醒目之处,经常贴着这样一句话,一本好书可以改变若干人的命运,我们应怎样理解这句话:
2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表达中华民族:
A.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共同的心理 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继承性
《文化生活》易错选择题归纳
![《文化生活》易错选择题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68bdced551810a6f5248688.png)
D
25.一曲富含现代音乐元素的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红遍全国。而这首灵感源自童谣 的 歌曲,是用中国古代宫、商、角、徵、羽五调式谱写,“歌曲中流淌的全是中国 DNA”。 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B.优秀文化具有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C.社会实践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源泉 D.文化创新必须实现传统和现代的融合
A
D
6.《大众日报》载文强调,要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吾日三省吾身”,知荣弃耻,褒 荣贬耻,扬荣抑耻,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这充分说明( ) A.加强自身修养要脚踏实地,重在行动 B.加强道德修养主要在于观念的更新 C.思想道德的差异,反映了人们世界观的不同 D.加强道德修养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A
21、不同民族、不同国有对龙的形象存在不同的解读,是因为 A.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不具有统一性 B.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 环境 C.中华文化优于其他民族文化 D.文化首先是民族的,其次才是世界的
B
“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不懂电脑、不会英语是后者的标志, 不读书(特别是不读传统经典)、少写字(至少不会正确规范地写作)则是前 者的表现。就年轻一代而言,“现代文盲”越来越少,“传统文盲”越来越多。 据此回答题22-23题。 22、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文化, 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 则民族文化就失去根基 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是坚持“守旧主义,反 对“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A
19、美国将玫瑰花定为国花,认为它是爱情、和平、友谊、勇气和献身精神的 化身;俄罗斯选向日葵为国花,表达了他们向往光明,厌恶黑暗的情感。这说 明文化具有 ①多样性 ②时代性 ③创新性 ④民族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②③ D.①④
《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点
![《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点](https://img.taocdn.com/s3/m/8e6699d8f8c75fbfc77db2b4.png)
《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点1.文化对社会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3.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 4.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 5.世界文化就是各国文化的总和。
()6.新的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7.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8.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9.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
()10.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11.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1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
() 13.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
()1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15.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16.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不变的。
()17.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18.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解析1.×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起阻碍作用。
2.×深远持久不等于永久不变。
3.×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4.×没有民族的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
多样的世界文化才能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5.×世界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6.×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化生活易错点
![文化生活易错点](https://img.taocdn.com/s3/m/667d63866529647d27285287.png)
三,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30、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社会制度的更替、 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 影响。 • (注意:错。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 最重要因素。但不是文化自身的因素) • 3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具有选择性、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 32、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 • (注意:错。这个观点错。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 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根本途径)
三,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 58、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 秀文化传统之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不变的。 • (注意:错。民族精神会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 富。) • 59、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 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 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注意:错。这是中华民族 精神的基本内涵。) • 60、爱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 (注意:错。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一、文化与生活
• • • • 5、有文化就意味着文化程度高。 (注意:错。文化不等于文化教育程度。) 6、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 (注意:错。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 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 7、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一、文化与生活
• 8、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人类社会 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所以任何文化的发展 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注意:错。并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 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 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起到重大的阻碍的作 用。) • 9、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 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 久不变的影响。 • (注意:错。是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 响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易错点汇总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易错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1654b8b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5.png)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易错点汇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提醒: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后天努力培养的。
)2、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
(提醒: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提醒:不是永久不变,而是深远持久的影响。
)4、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提醒: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但是文化又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5、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因此,文化与经济发展始终亦步亦趋。
(提醒:经济决定文化,但是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的附属品和派生物。
)6、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提醒: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7、优秀的文化创造时代的未来,决定时代的走向。
(提醒:优秀文化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8、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提醒: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9、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只要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
(提醒: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只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才能有利于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10、优秀文化决定人的全面发展。
(提醒: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决定”作用。
)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提醒: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又保持各自特色。
)3、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提醒: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文化生活易混易错
![文化生活易混易错](https://img.taocdn.com/s3/m/aabc03f1ba0d4a7302763a5c.png)
文化生活易混易错第一单元1.文化创新决定实践的发展2.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3.文化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4.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5.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6.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7.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差异8.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9.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方式10.文化对个人的成长起积极作用;文化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11.文化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文化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12.文化是改造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13.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第二单元1.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2.保护文化遗产根本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3.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4.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5.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6.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7.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决定于各地的自然条件8.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可以为我所用9.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10.长城、金字塔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11.青少年在奥运志愿服务中应当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12.亚洲各国用本民族语言消解英语的影响13.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14.各国都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15.汉语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一种主要手段16.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17.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18.中俄互办“文化年”是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19.中国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20.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21.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22.民族节日是民族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23.民族节日是文化创新的主要动力24.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25.对传统文化首先继承,其次发展26.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27.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28.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继承传统文化29.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30.优秀的文化创造时代的未来,决定时代的走向31.优秀的文化源于时代的智慧32.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33.技术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34.艺术创新必须是全新的35.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36.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37.世界文化就是各国文化的总和38.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39.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手段40.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41.文化创新的渊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2.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43.文化创新来自于作者的灵感44.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45.文化创新注意的问题主要是交流、融合46.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47.文化创新表现在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中第三单元1.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2.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3.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4.雷锋精神是是地域文化的总和5.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6.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7.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8.核心价值博大精深9.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10.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11.爱国主义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12.爱国主义是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13.雷锋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核心14.雷锋精神是爱国主义的主题15.表彰劳模能够提高的科学文化修养16.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17.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18.中华文化呈现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第四单元1.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2.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3.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4.文化形式创新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5.我国文化市场要严格规范,整齐划一;言论自由,顺其自然;全面开放,海纳百川6.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适当限制通俗文化艺术7.开展学党史、唱红歌等纪念活动有助于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8.马克思主义是判明各种文化真理性的主要标准9.马克思主义是推动各种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10.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尊重文化多样性11.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12.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13.电影下乡活动是消除城乡差别的关键步骤1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15.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16.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社会发展进程和方向17.思想道德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18.增强诚信意识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着力点19.科学文化修养决定思想道德修养20.思想道德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相承接21.知识比道德更重要22.知识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道德修养23.流行文化代表着主流文化24.精神文明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2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为目标26.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理想。
文化生活选择题易混易错知识点区分
![文化生活选择题易混易错知识点区分](https://img.taocdn.com/s3/m/b3c3ed3259eef8c75fbfb3ca.png)
文化生活选择题易混易错知识点区分
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着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2、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汉字和史书典籍。
4、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5、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6、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7、传统习俗对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8、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传统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9、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10、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11、对待落后文化是不断加强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对于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12、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中的“主旋律”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主心骨”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人越全面发展,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生活就越改善C、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素质要求不同
D、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8、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雪莱这一名言体现了什么道理
A、优秀文化能影响人的思维方式B、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C、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9、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这一名言,激励无数身处逆境的人走出逆境,走出光明的前途。对此,我们如何理解
A、我们应该积极进行文化创新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D、我们应该积极进行社会实践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33、“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这句名言体现的道理是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C、文化创新至关重要D、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从而推动着文化创新
46、中国文化发展迅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会方式、交流方式和思维方式。这表明
A、文化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B、文化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C、文化必定促进人的发展D、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47、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文化传播模式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变,使信息成为普遍的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这表明
A、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极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B、充分开发我国文化资源,提升民族文化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C、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D、拒绝外来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15、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是
A、该国全部历史文化的凝结B、该国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C、该国自然文化的突出表现D、该国全部历史的集中表现16、庆祝民族节日是
?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对传统文化应辨证地继承
A、B、C、?? D、
3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源泉?根本途径?动力?标准
A、?? B、C、D、
32、毛泽东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句话告诉我们
?正确知识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任何知识文化都推动社会进步?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的传播?知识文化具有继承性
A、?? B、?? C、?? D、??
19、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
A、外出旅游,出国考察B、现代经贸往来C、大众传媒D、人际交往
20、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的文化传播方式是
C、文化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影响D、文化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影响6、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以进行先进文化教育,是因为
A、文化决定人的思维方式B、文化决定政治、经济的发展C、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D、先进文化总是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
7、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断提高,人们在闲暇之余,进行观光旅游,网上冲浪,穿衣讲服饰文化,吃饭讲饮食文化,住房讲建筑文化,由此可见
A、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B、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优秀文化能影响人的交往方式1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请分析诗中所说的离家多年而乡音无改的原因
A、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活动B、文化影响具有持久性
C、文化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D、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13、创建文明城市,必须大力繁荣先进文化。繁荣先进文化
文化生活易错选择题集锦
文化生活易错选择题集锦
1、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党和国家之所以如此重视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是因为
?文化对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响?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消失是因为它们属于消极、落后的文化?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尊重
A、B、C、?? D、??
29、伴随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中国文化也开始了一次大规模的革命,这句话告诉我们
A、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B、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的发展
C、文化的发展总是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D、新文化必然代替旧文化30、当前形式下,我们既要进行文化继承又要实施文化创新,应如何看待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A、B C、D、
2、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B、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C、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3、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大肆鼓吹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严重冲击,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B、?? C、?? D、??
38、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基本含义是
A、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多样性
B、尊重和保存不同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最终达到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
D、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能促进世界的融合过程
?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必须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A、B、C、D、
14、祖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自己不开发,不使其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随着我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发展,就会被别国开发利用,反过来向我国出口。这段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反映?民族共同文化上的认同感体现
A、B、C、D、
17、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
A、吸收外来优秀文化B、尊重自己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民族文化
C、做到百花齐放春满园D、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18、培根认为,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培根这句话表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36、下列说法属于文化创新基本途径的是
?社会实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博采众长
A、B、C、D、
37、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当前的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就是创造新文化的过程?文化创新就是抛弃传统文化的过程
?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文化创新需要汲取人类一切文化成果
39、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B、公平、公正、合理C、兼收并蓄D、各国文化一A、求同存异
律平等
40、传统文化是指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历史烙印的文化?人类世世代代长期积累下来的文化?由世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
A、既要开展不同间的交流,更要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B、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坚决抵御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文化侵略C、世界正在走向一体化,文化间的渗透和交流是不可阻挡的趋势D、西方价值观的传播,不利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4、尽管已在国外定居了几十年,闽籍华裔陈先生一家还是喜欢喝乌龙茶,习惯用筷子,见到家乡人仍讲地道的家乡话这说明
A、B、C、?? D、
41、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之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C、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D、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42、每到春节,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会放鞭炮、吃团圆饭、走亲访友。这说明?是对传统习俗的继承?是对传统习俗的发展?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人际传播B、电视C、互联网D、手机短信
21、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法之间坚持不同文明和文化的和平共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下列叙述中属于该意义的有
?通过互相借鉴,促进各自经济文化发展?可以为我国经济建设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促进世界文明的进步及和平与发展?有利于中法结盟,消除分歧?有利于中法文化的融和,形成共同民族特征
A、优秀文化能影响人的思维方式B、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C、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0、在很多图书馆的醒目之处,经常贴着这样一句话,一本好书可以改变若干人的命运,我们应怎样理解这句话
A、文化影响着社会的发展B、文化影响着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C、文化影响着人的发展D、文化影响是潜移默化的11、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中的名言能催人奋进,这说明
B、C、D、?? A、
43、烽火狼烟鸿雁传书等现象,在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我们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A、这些都是当时的大众传媒B、这些传媒现在已经消失C、传媒对文化传播非常重要D、当时的中国文化比西方落后44、生活在现代社会,对各种文化传播方式的特点,人们有切身感受。互联网的特点是
A、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B、可以扫描、编排处理C、使人对信息的理解变得更生动、形象和真实D、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45、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诞生了诗经尚书春秋等优秀文化作品。这告诉我们A、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思想运动影响着文化的发展C、多种思想观点的对立、争论是诗经等作品产生的源泉和动力D、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5、在以清朝为背景的电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臣工们被皇上召见时,要对皇上行三拜九叩大礼,这主要是受封建社会三纲五常伦理观念的影响。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