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转座子

合集下载

分子生物学 第五章 DNA的转座

分子生物学 第五章 DNA的转座

转座作用
DNA的转座,或称移位,是由可移位因子介导 的遗传物质重排现象。
“转座”?
不十分准确,在转座过程中,可移位因子的一个 拷贝常常留在原来的位置上,在新位点出现的是 拷贝,因此,转座有别于同源重组,它依赖于 DNA的复制。 根据转座子复制与否,转座作用可分为:
单纯转移 复制转移
5.1转座子 转座子
5.4.3 TnA家族 家族
TnA家族都是比较大的转座子(-5kb以上), 家族都是比较大的转座子( 以上), 家族都是比较大的转座子 以上 其特点是两端不含IS, 其特点是两端不含 ,但含有独立的转位酶基 因和抗药性基因。 因和抗药性基因。TnA家族包括许多类似的转 家族包括许多类似的转 位子。它们的一般结构均相类似, 位子。它们的一般结构均相类似,但有不同的 遗传标记(genetic markers)。 遗传标记 。
5.4.1 Tn10 许多转位子两端的IS具有完全相同的反向 许多转位子两端的 具有完全相同的反向 或同向)重复顺序。但亦有些Tn两端 两端IS不 (或同向)重复顺序。但亦有些 两端 不 完全相同,从而引起其功能各异。例如Tn10 完全相同,从而引起其功能各异。例如Tn10 两端的IS(右侧IS10R,左侧为 两端的 (右侧 ,左侧为IS10L)即不 ) 完全相同。 完全相同。
IS10L Tn10 (9.3 kb) IS10R
IR IR
பைடு நூலகம்IR
IR IR
IR
两端的反向重复顺序长22bp。这 在IS10两端的反向重复顺序长 两端的反向重复顺序长 。 个22bp的反向重复即是转位酶所赖以识 的反向重复即是转位酶所赖以识 别的位点,因而为转位反应所必须。 别的位点,因而为转位反应所必须。由 的反向重复不完全相同, 于IS10R和IS10L的反向重复不完全相同, 和 的反向重复不完全相同 所以IS10R是Tn10转位所必须,而IS10L 转位所必须, 所以 是 转位所必须 的转位活性却仅为IS10R的1-10%(目前 %(目前 的转位活性却仅为 的 %( 估计IS10R和IS10L之间约有 %的差 之间约有2.5% 估计 和 之间约有 异)。

原核生物转座子的转座机制

原核生物转座子的转座机制

原核生物转座子的转座机制1.引言1.1 概述原核生物转座子是一类具有转座能力的DNA序列,可以在基因组中移动位置并插入到新的位置。

转座是一种重要的基因组重组机制,能够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产生遗传多样性。

在原核生物中,转座事件常常发生,对于细菌和古菌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的影响。

原核生物转座子具有多样的分类,包括细菌转座子和古菌转座子等。

细菌转座子一般以IS元件和转座酶为特征,可以分为复制转座子和保守转座子。

复制转座子通过复制转座机制进行移动,而保守转座子则是通过切割转座机制进行位置的重排。

古菌转座子的分类方式较为复杂,包括Tn元素、羧甲基转移酶和嵌合子等。

原核生物转座子的转座机制基本原理是通过转座酶的介导,将转座子从原有位置切割并插入到新的位置。

转座酶是一种特殊的酶类,能够识别和切割转座子两端的特定序列,并在目标位置引起切割和粘合的重组反应。

转座子的转座机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选择性,可以确保转座子的准确插入和稳定遗传。

原核生物转座子的重要性不容小觑。

它们在细菌和古菌的基因组重组和进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适应环境变化,增加基因组多样性。

此外,原核生物转座子还参与了一些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如抗生素抗性的传播和基因调控的调整等。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对转座子的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以及对其在细菌和古菌进化中的作用机制的进一步探究。

此外,对于转座子的调控机制、应用价值等方面也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

通过对原核生物转座子的深入了解,有望揭示更多有关基因组的演化和多样性形成的奥秘。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2 文章结构本文旨在探讨原核生物转座子的转座机制。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文章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用来引出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首先,我们将概述原核生物转座子的概念和分类,帮助读者了解转座子的基本知识。

然后,我们会详细介绍转座机制的基本原理,包括转座子的结构和作用方式等。

第五章 重组和转座

第五章 重组和转座

• 整合反应由λ噬菌体int基因的产物整合酶
(integrase, Int)催化。Int是一种DNA结 合蛋白,对POP ’ 序列有强的亲和力。 • 整合反应还需要一种有大肠杆菌编码的一 种细菌蛋白,称为整合宿主因子IHF (integration host factor, IHF) 。 • Int和IHF可以在体外进行位点特异性重组。
单链侵入模型:异源双链首先只在两个DNA分子中的一个形成。 Holliday中间体形成以后通过支链迁移能够在另一个DNA分子上产 生异源双链,这样就解释了异源双链是如何形成的。
双链断裂模型
二、异源双链和基因转换:
• 同源性重组时,在两个DNA分子之间互补碱
基配对的区域称为异源双链区 (heteroduplex region)。 • 由于异源双链区存在不配对碱基,两条链 就会在不配对部位发生错配。修复与否, 可以通过子囊菌减数分裂时孢子的分离情 况加以判断。

Insertion sequences have inverted terminal repeats and generate direct repeats of flanking DNA at the target site. In this example, the target is a 5 bp sequence. The ends of the IS consist of inverted repeats of 9 bp, where the numbers 1 through 9 indicate a sequence of base pairs.
3.Tn A家族:
• TnA是复制型转座的转座子,长约5kb左右 。 • 两端具有末端反向重复序列(而不是IS),长约38bp左右, •

转座子在遗传变异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转座子在遗传变异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转座子在遗传变异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转座子在遗传变异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转座子是一类能够在基因组内部移动的DNA序列,它们在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异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五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第五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第5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遗传与变异是所有生物的一起生命特点。

细菌亦是一种生物,其形态结构、生理代谢、致病性、耐药性、抗原性等性状都是由细菌的遗传物质所决定。

遗传(heredity)使细菌的性状维持相对稳固,且代代相传,使其种属得以保留。

另者在必然条件下,假设子代与亲代之间和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显现不同称变异(variation)。

变异可使细菌产生新变种,变种的新特性靠遗传得以巩固,并使物种得以进展与进化。

细菌的变异分为遗传性与非遗传性变异,前者是细菌的基因结构发生了改变,如基因突变或基因转移与重组等,故又称基因型变异;后者是细菌在必然的环境条件阻碍下产生的变异,其基因结构未改变,称为表型变异。

基因型变异样发生于个别的细菌,不受环境因素的阻碍,变异发生后是不可逆的,产生的新性状可稳固的遗传给后代。

相反,表型变异易受到环境因素的阻碍,凡在此环境因素作用下的所有细菌都显现变异,而且当环境中的阻碍因素去除后,变异的性状又可恢复,表型变异不能遗传。

第一节细菌的变异现象一、形态结构的变异细菌的大小和形态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可不同,生长进程中受外界环境条件的阻碍也可发生变异。

如鼠疫耶尔森菌在陈腐的培育物或含30g/L NaCl的培育基上,形态可从典型的两极浓染的椭圆形小杆菌变成多形态性,如球形、酵母样形、亚铃形等。

又如许多细菌在青霉素、免疫血清、补体和溶菌酶等因素阻碍下,细胞壁合成受阻,成为细胞壁缺点型细菌(细菌L型变异),L型的革兰染色多为阴性,呈球形、长丝状或多形态性,在含血清的高渗低琼脂培育基(含20%血清、5%NaCl、%琼脂)上能缓慢生长,形成中央厚而周围薄的荷包蛋样小菌落。

细菌的一些特殊结构,如荚膜、芽胞、鞭毛等也可发生变异。

肺炎链球菌在机体内或在含有血清的培育基中初分离时可形成荚膜,致病性强,经传代培育后荚膜慢慢消失,致病性也随之减弱。

将有芽胞的炭疽芽胞杆菌在42℃培育10~20d后,可失去形成芽胞的能力,同时毒力也会相应减弱。

第五章DNA的分子结构下

第五章DNA的分子结构下

以C0t的对数为横坐标以 C 或1- C 为纵坐标 C0 C0
可作图得DNA C0t曲线
任何基因组或部分基因组DNA的复杂性可以通过
把它们的C0t1/2与已知复杂性的标准DNA进行比较得
知。常以E.coli DNA作为标准,它的复杂性相当于 整个基因组的长度( E.coli基因组4.2 × 106bp,按 所有顺序均不重复计算)。这个关系式为:
T 基 因 表 达
mRNA
RNA 聚合酶
mRNAZ
mRNAY
mRNAa
CAP
cAMP -CAP
葡萄糖降解物与cAMP的关系
ATP 葡萄糖
降低cAMP浓度 cAMP 使CAP呈失活状态
腺苷酸 环化酶 cAMP
磷酸二 酯酶
抑制
分解代 谢产物
激活
CAP:降解物基因活化蛋白(catabolic gene actDNA溶液中加入甲酰胺来降低Tm 值,这样不仅使DNA免受高温破坏,而且易于操作。 通常用50%甲酰胺可以使Tm降低30℃。
⑤螺旋松弛蛋白
生物体内不可能有高浓度的小分子变性
剂,而大分子物质溶解度比较小,相应限
制了它们的变性效率;然而生物体内有些
蛋白质可结合到DNA链上引发DNA变性。
DNA复性是一种双分子二级反应:
单链消失的速度可用下面公式表示: _ dC =kC2 dt
k是缔合反应速度常数,C是时间t时单链DNA浓度,当t=0时, C=C0,表明所有的DNA都是单链, C0为DNA总浓度,时间t 时剩下的单链DNA的量可表示为:
S + S’→D
_ dC =kC2 dt
积分
t=0,C=C0
基因重叠的方式提供了一个经济地利用DNA顺序 的方法。同时,也使基因组的可变性变小,至今完 全重叠的基因仅在噬菌体和病毒中发现,至于几个 核苷酸的交叉重叠在细菌多顺反子mRNA中也有发

《遗传学》第五章基因突变:第四节 基因突变的筛选与鉴定

《遗传学》第五章基因突变:第四节 基因突变的筛选与鉴定
诱变剂及其种类:
◆碱基类似物: ◆碱基修饰物: ◆DNA插入剂:
47
(一)碱基类似物
◆5–溴尿嘧啶(5BU),5—溴去氧尿核苷、2—氨 基嘌呤等 在DNA复制时引起碱基配对上的差错 ☆转换(transition) : ☆颠换(transversion:
48
49
5–溴尿嘧啶
◆ 5–溴尿嘧啶类似胸腺嘧啶
玉米籽粒胚乳:非甜(Su)甜(su)
P:
甜粒亲本(susu)×非甜粒亲本(SuSu)
诱变处理
G:
su
Susu
F1:
Susu(非甜)
susu(甜粒)
正常花粉粒后代 突变花粉粒后代
亲本配置:具有花粉直感特征;性状显隐性差异明显; 亲本具有相对性
13
1个分蘖A-a突变 (5)其他未突变穗
AA Aa
AA
(1)突变穗 (2)2个穗行
9
(2)突变显隐性的鉴定 隐性突变可利用杂交试验加以鉴定 例如: 高杆——矮杆:隐性? 杂交 F1 显性?
10
(三)突变率的测定
体细胞突变频率一般是根据M2出现的突 变体比例估算。例如,在M2群体的10万 个个体数中出现5个突变体,突变频率为 5×10-5。
11
2. 斯特得勒花粉直感
12
花粉直感法测定突变(诱变)率
碱基烷基化 ◆烷化剂? 去烷基化(dealkylation)

烷基转移酶 (alkyltransferase) 甲基转移酶 (methyltranferase)。
34
3. 单链断裂修复
DNA单链断裂
单链的的化学键?
DNA 连 接 酶 催 化 双 螺
旋结构中单链断裂处
形成磷酸二酯键

转座子结构特征(一)

转座子结构特征(一)

转座子结构特征(一)转座子结构特征转座子是指可引起基因位置变异的DNA序列,具有可重复和可移动等特征。

转座子结构是指转座子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转座子的基本构成部分转座子一般由重复序列和转座酶两部分组成。

其中,转座酶是控制转座子移动的关键因素。

重复序列重复序列是指在DNA中出现多次的一段序列,这种序列通常具有特定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

在转座子中,重复序列的存在使得转座子能够在基因组中进行复制和移动。

转座酶转座酶是一个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它能够切割或粘接DNA链,从而使得转座子在基因组内进行移动。

转座子的结构特征转座子的结构特征包括自由转座子和复合转座子两种类型。

自由转座子自由转座子是指没有其他序列依赖的转座子。

它们通常包含两个反向重复序列和一个编码转座酶的基因。

复合转座子复合转座子由多个元件组成。

这些元件通常包括两个或多个反向重复序列、一个编码转座酶的基因和其他的功能元件。

复合转座子通常比自由转座子更复杂,也更灵活。

转座子的功能和应用转座子的移动能够导致基因组结构的变异,从而影响基因表达和遗传变异。

此外,转座子还可以用于基因转移和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

在应用方面,转座子被广泛用于基因治疗、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领域。

转座子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加速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还可以使得生物技术更加安全和可靠。

结论转座子结构特征的研究对于生物学、遗传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转座子的深入探究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基因组的了解,还可以开拓更广阔的应用领域。

转座子的分类根据转座子的结构和特征,可以将转座子分类为多个类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L转座子:包含长的反向重复序列和一个转座酶基因,主要存在于古菌和细菌中。

•类T转座子:由短的反向重复序列和一个转座酶基因组成,主要存在于真核生物中。

•简单转座子:由单个转座酶和一个重复序列组成,可以随机移动到基因组中的任何位置。

•复合转座子:由多个模块组成,包括转座酶基因、反向反复序列以及其他功能元件。

转座子的名词解释

转座子的名词解释

“转座子”的名词解释
“转座子”的名词解释:转座子(Transposable element)是生物界的一大类序列,可以在基因组中移动,从而改变基因组的排列和结构。

它们被归类为“可移动基因”,并在分子遗传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转座子的发现要追溯到20世纪初,但真正的转座子概念的形成要归功于20世纪50年代的科学家们。

当时,他们发现了一些DNA 序列可以在基因组中复制和移动,从而改变了基因组的排列和结构。

这些序列被命名为“转座子”。

转座子的作用机理涉及到一些复杂的的过程。

首先,转座子在基因组中复制自己,然后在DNA链上打开一个缺口,将自己插入到新的位置。

这个过程会改变基因组的排列和结构,从而导致一些表型的变化。

按照序列的来源和结构,转座子可以分成多种类型。

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DNA转座子,它们可以在基因组中复制和移动。

另外还有一些RNA转座子和DNA-RNA转座子,它们的作用机理有所不同。

转座子的广泛应用在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和进化生物学等领域。

例如,科学家们可以利用转座子来研究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或者用来改良作物的和动物的性状。

转座子(真核)概论

转座子(真核)概论
1.反转录病毒基因组
•反转录病毒基因组RNA的长度为5~8 kb。
•基因组RNA的中部带有gag,Pol与env 三个“基因”,“基因” 这一术语在这里表示为编码区,每一编码区通过加工实际上产 生出多种蛋白质。
•一个含3个基因的反转录病毒其基因的排列方式为gag-pol-env。 其中gal基因编码病毒粒子核心结构蛋白成份,包括核酸结合蛋 白;pol基因编码反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env基因编码病毒 外膜蛋白。
丝状真菌中的这些反转座子大多都属于gypsy组,具有pol和 gag两个阅读框架。
如尖孢镰刀菌中的Skippy,长度为7846 bp,末端有2个正 向重复的LTR (429 bp),在靶位点产生5 bp的正向重复。中间 有2个ORF,第1个ORF的长度为2562 bp,与反转录病毒的 gag基因有同源性,第2个ORF的长度为3888 bp,与反转录病 毒pol基因编码的反转录酶、蛋白酶和RNase H有同源性,其 排列顺序与Gypsy组相同。其它一些真菌LTR-反转座子见表 4。
表4 一些真菌中的LTR-反转座子
LTR-反转座子 长度(bp) LTR 靶序列重复 拷贝数 寄主来源
Gypsy组: Foret ~8000 不详 不详 多拷贝 尖胞镰刀菌(F. oxysporum) Skippy 7846 429 5 多拷贝 尖胞镰刀菌(F. oxysporum) CfT-1 6968 427 5 25 黄枝胞菌(Cladosporium fulvum) Maggy 5638 253 ? 多拷贝 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 Boty ~6000 596 ? 多拷贝 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Afult1 6914 282 5 多拷贝 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 Mars4 2

分子生物学课件第五章 同源重组、位点特异性重组

分子生物学课件第五章  同源重组、位点特异性重组

The Holliday Model
* This model of recombination was first proposed by Robin Holliday in 1964 and re-established by David Dressler and Huntington Potter in 1976 who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oposed
Fig. 22.5 f-h
8. The nicks are sealed by DNA ligase, yielding a Holliday junction.
9. Branch migration occours, sponsored by RuvA and RuvB.
10. RuvC resolves the structure.
6. The invading strand basepaired with a homologous region, releasing SSB and RecA.
7. RecBCD nicks the loopingout strand. RecA and SSB helps strand exchange.
Roles
Generating new gene/allele combinations (crossing over during meiosis)
Generating new genes (e.g., IgG rearrangement)
Integration of a specific DNA element DNA repair
* The two molecules must share a region of homologous (i.e. nearly identical) DNA sequence - a minimum of 30-151 bp is required.

第五章目的基因的获取

第五章目的基因的获取
的基因流程
目的标签法、非目的标签法
五、图位克隆(mapbased cloning)获 得目的基因
图位克隆:又叫定位克隆,1986年首先由剑
桥大学的Alancoulson提出。
根据目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进行分离基因,
无需预先知道基因的DNA顺序,也无需预先
六、mRNA差别显示技术(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获得差异表达的基因
mRNA差别显示技术:对组织特异性 或诱导专一性表达基因进行分离的有效方 法之一。将mRNA逆转录和PCR技术相 互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RNA指纹图谱技 术,也称为DDRT-PCR,
DDRT-PCR理论基础
3’ 5’
template templat因库(gene pool):特定生物体全基因组的
集合(天然存在)e bank) 通过克隆的方法将某一基因组DNA或mRNA 保存于适当宿主菌中形成的转化子群。所有重 组DNA组合代表该基因组的全序列。
探针:目的基因局部片段、由氨基酸序列
获得的简并序列、近缘物种的同源序列
四、转座子标签法获得目的基因
(一)转座子的相关知识
转座子(transposon,Tn):指位于染色体上
可以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的 DNA片段或基因。(jumping gene)
简单转座子:除转座所需基因外不携带任何
实验结果: 240组在能分出20000多条带! 如果每条带相当于一种特定mRNA, 20000 mRNA基本上反映了一种特定细 胞中全部的mRNA。
DDRT-PCR操作步骤
*差异分离目的基因程序
利用两组细胞mRNA经过DDRT-PCR
后,分析比较cDNA种类的差异,分别回收 cDNA测序隆新基因。

分子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分子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DNA重组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

DNA重组技术又称基因工程技术,目的是将不同DNA片段(基因或基因的一部分)按照人们的设计定向连接起来,在特定的受体细胞中与载体同时复制并得到表达,产生影响受体细胞的新的遗传性状。

DNA重组技术是核酸化学、蛋白质化学、酶工程及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长期深入研究的结晶,而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及其他工具酶的发现与应用则是这一技术得以建立的关键。

DNA重组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DNA重组技术可以用于大量生产某些在正常细胞代谢中产量很低的多肽,如激素、抗生素、酶类及抗体,提高产量,降低成本。

其次,DNA重组技术可以用于定向改造某些生物的基因结构,使他们所具有的特殊经济价值或功能成百上千倍的提高。

☐请简述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1、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2、基因表达调控(核酸生物学)3、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结构分子生物学)4、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第二章遗传的物质基础及基因与基因组结构☐核小体、DNA的半保留复制、转座子。

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是由H2A、H2B、H3、H4各两分子生成八聚体和由大约200bp的DNA构成的。

核小体的形成是染色体中DNA压缩的第一步。

DNA在复制过程中,每条链分别作为模板合成新链,产生互补的两条链。

这样新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与原来DNA分子的碱基顺序完全一样。

因此,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

转座子是存在染色体DNA上的可自主复制和移位的基本单位。

转座子分为两大类:插入序列和复合型转座子。

☐DNA的一、二、三级结构特征。

DNA的一级结构是指4种脱氧核苷酸的连接及其排列顺序,表示了该DNA分子的化学构成。

DNA的二级结构是指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生成的双螺旋结构。

分为左手螺旋和右手螺旋。

DNA的高级结构是指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

转座子类型资料

转座子类型资料
转座子
1、转座子的基本概念 2、转座子的转座特征 3、转座子的类型 4、转座子的转座机制 5、转座引起的遗传效应
1、转座子的基本概念
转座子(transposon,简称Tn), 又称易位子,是指存在于染色体 DNA上可以自主复制和位移的一 段DNA序列。
BACK
2、转座子的转座特征
• (1) 基因组内移动; • (2) 不依赖于供体与受体间的序列关系; • (3) 一般仅移动转座子序列本身。
4、转座子的转座机制
所有转座子的共同机制: 在靶DNA上造成交错切口,转座子与突出的末端
相连,填补缺口。 据转座子的移动机制,可分为: ◆复制型转座(replicative transposition) ◆非复制型转座(nonreplicative transposition) ◆保守型转座(conservative transposition)
Thank you!!!
转座因子长度bp遗传标记末端组件方向二组件的关系组件的功能tn9033100kanris903反向相同二者皆有功能tn92500camris1正向推测相同预计有功能tn109300tetris10r有功能is10l反向有25的差异无功能tn55700kanris50r有功能is50l反向1bp的改变无功能复合转座子的结构特征?1中间区域含编码转座酶以外的标记基因
BACK
3、转座子的类型
3.1 简单转座子(插入序列)Simple transposon ( insertion sequence)
结构特征和转座特点
3.2 复合转座子 (Composite transposon)
结构特征和转座特点
3.3 类插入序列 (IS-like elements) 3.4 TnA家族

遗传学中转座子的名词解释

遗传学中转座子的名词解释

遗传学中转座子的名词解释在遗传学领域中,转座子(transposon)是指一种可以在基因组内移动位置的DNA片段。

转座子也被称为跳跃基因(jumping gene)。

转座子的发现给遗传研究和理论发展带来了重大意义,它不仅揭示了基因组的多样性和流动性,也为生物进化的理解提供了重要线索。

一、转座子的特征转座子具有几个显著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它们能够在基因组中进行位置变化。

首先,转座子通常具有反向重复序列,即转座子的两端具有相同的DNA序列,这种重复序列的存在有助于转座子的识别和识别位点的选择。

其次,转座子一般会携带转座酶,也称为转座酶(transposase),这种酶能够切割和粘合DNA,从而在基因组中引发转座。

最后,转座子在转座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类型的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以及某些环境诱导的突变。

二、转座子的分类根据转座子在基因组中的位置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将转座子分为两类:类一转座子和类二转座子。

1. 类一转座子:类一转座子是一类较为简单的转座子,其移动过程通常只涉及DNA分子本身的活动。

类一转座子在转座过程中会产生剪切酶、逆转录酶等酶的活动,这些酶能够帮助转座子从一个位点移动到另一个位点,而不影响被转座的基因。

具有类一转座子的典型例子是细菌中的IS(Insertion Sequence)元件。

2. 类二转座子:类二转座子是一类比较复杂的转座子,其移动过程涉及到许多其他基因和调控因子的参与。

类二转座子通过一种称为反转录(retrotransposition)的机制进行转座。

在这个过程中,转座子的DNA会先转录成RNA,然后通过逆转录酶的作用,将RNA反转录成DNA,并插入到新的位点中。

类二转座子常见于真核生物中,如人类的LINE(Long Interspersed Nuclear Element)和SINE(Short Interspersed Nuclear Element)等。

三、转座子的功能与进化影响转座子的存在不仅给基因组增加了可塑性,还对生物的个体发育和进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转座子的类型和基本结构

转座子的类型和基本结构

转座子的类型和基本结构转座子,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很复杂?其实它们就像基因组里的小调皮捣蛋鬼,爱到处跑。

这些小家伙能在DNA中移动,真的是让科学家们又爱又恨。

简单来说,转座子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叫做“自主转座子”,另一种叫“非自主转座子”。

前者可以独立移动,后者则依赖于其它基因组的帮助。

想象一下,自主转座子就像那种爱自由的小鸟,而非自主转座子就像依赖别人的小猫咪,看到没,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风格。

说到结构,转座子可真有趣。

这些小家伙的基本结构通常包括转座酶基因和一些重复序列。

转座酶就像一把钥匙,帮助转座子在基因组中打开一扇扇门。

哎呀,这个比喻真不错,对吧?而这些重复序列则像是转座子的小“身份证”,让它们在基因组中能被认出来。

不过,虽然这些转座子有时候能搞得基因组一团乱,但它们的存在也带来了很多进化上的好处,真是复杂的关系呀。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转座子真是麻烦,干嘛要它们呢?它们在生物体的进化中扮演了超级重要的角色。

就像是变色龙,能帮助生物适应环境变化。

这些小家伙可以在基因组里引入新的基因变异,创造新的特性。

就拿某些植物来说,转座子让它们能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简直是太给力了!所以说,转座子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转座子的活跃程度也各有不同,有些可以说是超级活跃,每隔一段时间就跃动一次;而有些则比较安静,躲在角落里。

不少研究显示,转座子的活跃性跟环境因素、遗传背景都有关系。

简单来说,环境越糟,转座子越活跃,反之亦然。

这就像人类,压力大了就会变得更为敏感,反之则相对平静。

这种调皮捣蛋的特性,使得转座子在研究遗传疾病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

转座子在医学研究中也有不少潜力。

科学家们发现,某些转座子的移动跟癌症、遗传病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想象一下,转座子在基因组中胡乱移动,有可能引发突变,从而导致细胞不正常地生长,真的是让人心头一紧。

不过,正是因为有了转座子的研究,科学家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复杂的疾病,为患者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 • (2) 非复制型转座(nonreplicative transposition) • 这类转座因子作为一个物理的整体直接从一个位点 移到另一位点。 • 这种类型又有两种机制: • A 利用供体和受体靶DNA序列的连接。 • 插入序列和复合转座子Tn10及Tn5就是用这种机制 转座。这种类型的机制只需要转座酶。
第一节 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
• tnpR的产物具有双重功能,1)作为基因表达的阻遏物, 2)具有解离酶的功能。 • A)TnpR阻遏了tnpA和它自己的基因转录,TnpR蛋白 失活就使TnpA合成增多,结果增加了转座的频率。
• B)tnpA和tnpR基因之间有一个富含A-T的内部顺式控 制区,TnpR通过与该区的结合来实施两种功能。 • C)TnpR作为解离酶介导Tn3在共整合结构中正向重 复之间的重组。
第一节 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
• 4)可转移噬菌体(transposable phage) •Fra bibliotek-Mu巨型转座子
• Mu是一种以大肠杆菌为寄主的温和噬菌体,以裂解生 长和溶源生长两种交替方式之一繁衍自己。 • Mu噬菌体中的转座子区域率先插入寄主DNA中, • 与其他转座子不同,Mu DNA不含末端反向重复序列; • 游离Mu噬菌体DNA的两端连接着一段寄主DNA。左 端的约长150bp,右端的约长1 500bp。
第一节 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
IS10R外侧边缘有两个启动子
PIN控制IS10R的转录---是一个弱启动子 POUT控制右向转录宿主DNA—强启动子 INRNA和OUTRNA有36bp的重叠
大量outRNA作为 inRNA的反义RNA
第一节 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
• 3) TnA家族
• TnA家族长约5kb左右—复制转座的转座子 • 两端具有IR,而不是IS,中部的编码区编码 抗性标记、转座酶和解离酶。 • Tn3,Tn1000(γδ) • 通常末端有38bp左右的IR,在两个IR中任一 个顺式作用缺失都会阻止转座。
• IS或类IS组件:左、右两个臂在序列上相似,又叫长 末端重复(Lengthy terminal repeats,LTR) 。 • 两个组件完全相同的复合转座子,Tn9,Tn903和 Tnl681。 • 有的两个组件不尽相同,如Tnl0的左、右组件ISl0L和 ISl0R之间有2.5%的碱基序列差异。
第一节 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
• G片段含有编码负责噬菌体吸附寄主细胞的尾丝蛋 150bp 1.5kb 白质,G的不同走向导致了不同的寄主特异性。
gin P att L C 走向时, A B SS U att R • 当处于 G(+) 和U基因表达、分别产生 56KDa的S蛋白质和21KDa的U蛋白质,这类Mu噬菌 G 倒位区 38kb 体能够吸附大肠杆菌品系K12而不能吸附品系C。
第一节 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
• Mu的插入有两种途径
• 1)侵入的Mu可以在溶源化过程中插入寄主DNA位点, 造成靶点的倍生,使原噬菌体两侧各有一个5bp的靶点 序列重复; • 2)进入裂解生长后,复制产生的后代Mu DNA几乎全 部随机插入寄主DNA中,并成为其他靶点上的位点被 插入。
• 众多的Mu DNA和被它们插入肢解的寄主DNA在一起形 成的共合体。噬菌体成熟时,共合体被切断,一个Mu DNA分子连同它左侧的100bp和右侧的1 500bp一起被 包装进入噬菌体颗粒。
• 当处于G(-)走向时,S’和U’基因表达,分别产生 48KDa的S’蛋白质和26KDa的U’蛋白质。这类Mu能 够吸附品系C而不能吸附品系K12。
第一节 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
• 三、转座的功能类型
• 1)复制型转座:
• 转座伴随着新拷贝的复制,转座因子在反应 中产生重复,转座子作为一个移动的DNA序 列,复制的一段序列插入到靶位位点上。 • 这类转座涉及到两种酶: • 解离酶,作用于复制的拷贝上。 • 转座酶,作用于原来转座子的末端。
• B 保守转座
第一节 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
• (3) 保守转座
• (conservative tranposition)
• 该转座因子从供体位点上切离,插入到靶位点 上,在一系列的反应中,不仅它本身可以转座, 而且每个核苷酶链都被保留----附加体 (episome) ,可介导供体DNA从一些细菌转 移到另一些细菌中。
第一节 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
150bp 1.5kb
P att L C
A
B
S
U
att R
gin
G 倒位区 38kb
C repressor for A, B B 33 kd 与转座有关的酶 A 70 kd 转座酶 U, S 毒性蛋白 attL, attR 与寄主同源,反向重复,转座必需 Gin G区倒位酶
第一节 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
• 解离是一种非复制性反应,键的断裂和重接不需要能量的输入在 res位点切开后产生的两条双链,其5端与解离酶共价结合。对称 剪切发生在短的回文序列上,产生了2个碱基的单链突出: • 5‘TTATAA3 • 3’AATATT5‘ 5‘TTAT 3’AA-TnpR TnpR- AA3’ TATT5‘
第一节 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
第一节 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
• 第一节、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
• • • • 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es), 复合转座子(composite transposon), TnA转座子家族(TnA family) 可转移噬菌体(transposable phage)。
第一节 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

• 1)、简单转座子-插入序列
• 插入序列是细菌染色体、质粒和某些噬菌体的正常组 分 • 大肠杆菌菌株中含有8个拷贝的IS1,各5个拷贝的IS2 和IS3等,大肠杆菌质粒F因子含有一个拷贝的IS2及2 个拷贝的IS3等。 • P1噬菌体含有IS1,其他噬菌体也含有某些插入序列。 • 特点: • a)两端IR为转座酶的识别位点(突变) • b)插入靶位点后出现靶位点的正向重复(3~9bp)
第一节 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
• G片段--Mu DNA右侧的一段3Kb长的序列 在不同分子中以相反的走向存在,这段序列叫 做G片段,它的两端各有一个34bp长的反向重 复序列(IR) • G(+)走向,它倒位后则形成G(-)走向。 • G片段的倒位需要Mu基因gin的产物。
第一节 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
•1
特点:
• 1)转座子都携带有其转座所必需的基因。如 DNA聚合酶、DNA旋转酶等。 • 2 )与同源重组和位点特异性重组不同,转座作 用不依赖转座子和靶点之间或者供点和靶点之间 的同源性序列。 转座子插入后,使靶点处的基因 失活。
•2
转座子进化的意义
• 1) 转座作用可以造成直接的或间接的基因重排 • 直接效应包括转座引起的复制元融合,基因缺失,倒 位或易位 • 间接效应指插入在不同染色体上或同一染色体不同位 置上的同一种转座子可作为袖珍同源区域而允许重组 发生,从而导致缺失、插入、基因扩增、倒位及易位。 • 2)转座作用是某些细菌质粒进化的重要方式。 • 自然界的许多质粒的基因成份是在长期进化中通过转 座作用逐步积累在一起的结果; • 大肠杆菌的F因子等质粒在细菌染色体上的整合常常 是通过质粒上的转座子和染色体上相同的转座子间的 相互重组而实现。
第一节 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
图23-21
第一节 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
• TnpA介导转座分别由tnpA,、tnpR编码的转座酶 (transposase)和解离酶(resolvase)来完成的。 • 解离序列(res)是内部的特殊位点-TnA家族特有。 • 它能够结合在末端38bp IR中的25bp的序列上。E.coli IHF的结合位点就在转座酶结合位点附近(在靶位点 附近)。而转座酶结合和IHF的结合是协同性的。转 座酶识别末端重复序列,并可以使靶DNA产生5bp的 交错切割使转座子插入。
第一节 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
第一节 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
• Tn10和Tn5-类转座子
• Tn5,Tnl0两端的末端反向重复有22bp长,只有 最外侧的13bp用以转座作用。 • 对大量Tn10两侧靶点同向重复序列的分析表明, Tn10的转座作用表现为一定的热点效应,需要 一段9bp长的靶点序列,即 • NGCTANATGCN • NCGATNTACGN
• 3)吸纳外源基因并发生重组 • 细胞基因组或噬菌体基因组能够“捕捉”一些转座子,使之变 成基因组中的一个组分,并负责具有某种调节功能的特异性转 座作用。鼠沙门氏菌鞭毛相变中的995bp可倒位区域和大肠杆 菌噬菌体Mu中的G片段。
• 4) 插入引起极性效应: • 插入妨碍了转录,妨碍了翻译;转座子在操纵元上游基因的插 入影响到下游基因的表达--极性效应: • ——转座子序列中有终止子信号,它们的插入会造成mRNA转 录的终止。 • ——转座子序列中含有无义密码子,造成翻译的终止,由此影 响到后续基因的翻译。
第一节 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
第一节 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
(4)转座的共合体
• 许多的转座子在转座的过程都形成中间共合体(Co integrate)-单链转移复合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 剪切连接和修复,并形成不同的转座。
• 转座子首先进行末端剪切,然后通过共价结合进行 末端联会后再连接; • 共合体含有两个拷贝的转座子序列,位于两个复制 子的连接处,方向相同,正向重复。
第一节 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
• (5)转座的复合交换体
• 非复制型转座经过断裂和重接,形成复合交换体, 不是共合体。 • 在交换复合体中,一旦受体的单链被切开,转座子 的靶链两端就能够与之结合。
第一节 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
• 四、转座位点的拆分机理
• TnpR结合在Res的三个位点上可以使DNA产生适当 的拓扑结构,而结合在这一位点上,就可能会阻遏 tnpA和tnpR的转录。 • 解离酶结合在每个res位点上,然后将这些位点聚集 在一起形成一个约10nm的二聚体结构。在反应时超 螺旋发生改变,并将res位点的DNA结合形成折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