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梳理巩固提升 第5讲 厘米和米(苏教版含解析)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厘米和米》知识点讲义+典型例题【含答案】
知识点回顾优选精练一、单选题(共8题)1.下面描述的3句话中,正确的是()。
A. 小刚是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的身高大约是130厘米。
B. 手中这份试卷的宽大约20米。
C. 学校的升国旗的旗杆约12厘米。
2.青山小学操场上的一条跑道长()。
A. 60米B. 6米C. 60厘米3.下列线中,线段是()A. B. C.4.下面测量中量得对的是()。
A.B.C.5.一根铁丝长50米,第一次用去21米,第二次用去27米,还剩()米。
A. 2B. 6C. 126.小明站在50厘米高的凳子上和爸爸一样高,爸爸身高17分米,那么小明身高()分米。
A. 67B. 33C. 127.下面这张纸条的长度是()厘米。
A. 8B. 5C. 38.他们俩的铅笔()长?A. 琳琳B. 琳琳军军一样C. 军军二、判断题(共5题)9.线段的长度是可以测量的。
()10.99厘米长的铁丝比1米长的绳子要长。
()11.铅笔长8厘米。
()12.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1画到刻度7。
()13.数学书厚约1米。
()三、填空题(共8题)14.在横线上填上“米”或“厘米”公共汽车长12________ 一支铅笔长20________15.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步长约45________ 旗杆高18________ 手掌宽约8________我身高约120________ 字典厚约3________ 铅笔长18________16.小海的妹妹身高60厘米,再长________厘米就有1米高了。
17.上图直尺的长大约是1________,厚大约是1________,用直尺量的一根铅笔芯长________厘米。
18.直尺上面线段的长是________厘米________毫米,也是________毫米。
在直尺的下面画一条比它短5毫米的线段。
________19.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华今年身高大约是120________,他打算在墙上钉一枚长4________钉子挂书包,他的文具盒长大约2________,他每天晚上坚持读书的时间是30________,保证每天的睡眠时间达到10________。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复习《厘米和米》|苏教版(2023秋)
-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复习《厘米和米》|苏教版(2023秋)
1.培养学生的量感: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形成直观认识,增强量感。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能够理解长度数据的大小,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2.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借助测量工具,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几何直观能力。
-能够观察物体,进行合理的长度估计。
-能够运用所学的长度单位,对物体进行准确测量。
3.增强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解决实际测量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长度测量问题。
1.丰富教学资源,引入更多生活化的例子,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2.加强实践操作环节的指导,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更多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4.针对难点知识点,进行课后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
5.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能够在小组合作中,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4.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能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长度测量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能够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复习《厘米和米》|苏教版(2023秋)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长度单位、角(课件)
×
√
×
×
×
√
知识清单 知识点 1 直角的认识
1. 如何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2. 如何画直角?要注意些什么?
① ④ ⑥⑦
②⑧
③⑤ ⑨
知识清单 知识点 1 锐角、钝角的认识、拼角
1. 如何判断是锐角、钝角? 2. 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1 2
1 2
相等
钝
锐
直
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钝
钝
钝
直
数: 《卷》P49、50
2.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 )厘米。
知识清单 知识点 1 认识线段
直的、有2个端点。
1.线段的特征: 2.画线段的方法:通常从尺子的零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 画到尺子上对应刻度的地方,也可以先在尺子的对应长度处画两个端 点,再连线。
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知识清单 知识点 1 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 厘米 )作单位。 测量较长的物体时,用( 米 )作单位。
厘米 厘米
米 厘米
米 米
知识清单 知识点 1 角的初步认识
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 直的)边组成的。 2.画角:先画一个顶点,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的 边,就画成了一个角。
顶点
边 边
边
边
顶点
边 边 顶点
顶点 边 边
人教版二上数学
复习课 长 度 单 位、角
知识清单 知识点 1 认识厘米
1.尺子每相邻两个刻度之间是( 1 )厘米,厘米用(cm )表示。
2.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把尺子的零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 体的右端对着及,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课件.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主要讲述《认识厘米》这一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厘米的定义、厘米的刻度表示方法、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以及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厘米的定义,掌握厘米的刻度表示方法,并能够正确使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
2. 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估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使学生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厘米的刻度表示方法,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重点:厘米的定义,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米尺、厘米尺、教学课件、黑板。
学具:直尺、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米尺和厘米尺,现场测量学生身高,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长度测量的实际应用。
2. 教学新课(15分钟)(1)介绍厘米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
(2)展示厘米尺,讲解厘米的刻度表示方法。
(3)用实例讲解如何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用典型例题,结合实际操作,讲解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分组,用直尺测量教室内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厘米的定义2. 厘米的刻度表示方法3. 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4.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厘米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2. 答案:(1)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2)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长度测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注重讲解与练习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如测量家具、衣物等物品的长度,并引导学生了解其他长度单位(如米、千米)的定义和应用。
二年级厘米和米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厘米和米知识点总结》
小朋友们,咱们来总结一下厘米和米的知识哟!
厘米和米都是长度单位。
咱们的尺子上,一小格就是 1 厘米。
比如说,咱们的铅笔差不多20 厘米长。
那米呢,比厘米可大多啦。
教室的门大概 2 米高。
要记住,1 米等于100 厘米哟。
有一次,小明量桌子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写了好长一串数字,后来他发现用米做单位就简单多啦。
小朋友们,要会用厘米和米来量东西哟!
《二年级厘米和米知识点总结》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说。
在生活中,很多东西的长度咱们要用厘米或者米来表示。
像咱们的课本,宽大概20 厘米。
咱们走的路,就要用米啦。
从教室到操场,大概有50 米。
还有呀,量短一点的东西用厘米,长一点的就用米。
小花量自己的跳绳,用厘米合适。
而量教室的长度,就得用米啦。
小朋友们,能分清楚什么时候用厘米,什么时候用米吗?
《二年级厘米和米知识点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再来讲讲。
咱们做题的时候也要注意哟。
比如说,问一棵大树有多高,咱们就要用米。
如果问一支铅笔多长,那就是厘米啦。
小刚量自己的身高,用米和厘米一起表示,比如 1 米30 厘米。
小朋友们,关于厘米和米的知识,要好好记住哟,这样就能量出好多东西的长度啦!。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梳理巩固提升第5讲 厘米和米(苏教版含解析)
第5讲厘米和米知识点一:认识线段1.线段的特征:(1)线段是直的。
(2)线段有两个端点。
2. 画线段的方法:将尺子放平、按紧,笔尖紧挨着尺子的一边,先画一个端点,从这个端点沿着尺子的边画一条直直的线,在这条线的另一端再画一个端点。
知识点二:认识厘米测量物体、画线段的方法:1.与测量物体时,先将物体的一端和直尺上的刻度“0”对齐,另一端和直尺上的刻度几对齐,物体就是几厘米长。
2. 画线段时,先用笔在直尺刻度“0”处点一个点,画几厘米的线段就在直尺的刻度几上再点一个点,最后将这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知识点三:认识米米和厘米的关系: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100厘米。
知识点四:我们身上的“尺”能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广泛联系,进一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考点一:厘米和米,画指定长度的线段【例1】如下表是4个小朋友的身高测量结果。
小明小兰小齐乐乐1米35厘米1米24厘米1米32厘米1米29厘米请你把4个小朋友的身高从低到高排一排。
【分析】只比较后面的厘米数即可。
【解答】解:1米24厘米<1米29厘米<1米32厘米<1米35厘米。
【点评】根据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解答此题即可。
1.找出下面长度约为1厘米的物体,在括号里画“√”。
【分析】根据生活实际,订书钉和瓜子的长度约为1厘米,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点评】此类问题要联系实际,不能和实际相违背。
2.在合适答案后面的□里画“√”。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1米长度的理解,楼高十几米,所以比1米高;小鸟高十几厘米,所以比1米矮;椅子的宽60厘米左右,所以比1米短。
【解答】解:如图:【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长度的比较,关键是理解1米有多长。
3.量一量如图线段的长度,再画一条比它长2厘米的线段。
3厘米【分析】通过测量,所给线段长3厘米,画一条比它长2厘米的线段,即画3+2=5(厘米)的线段。
【解答】解:3+2=5(厘米)如图:答:如图的线段长3厘米。
二年级数学上册《米和厘米》知识点汇总
二年级数学上册《米和厘米》知识点汇总二、米和厘米角和直角重点、难点、(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能用给定的“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3)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4)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2、(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4)初步认识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的线段3、(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初步认识角,并且能够辨认.(3)知道一个角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画角.4、(1)结合具体情境,直观认识直角,会画直角标记。
(2)能利用工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利用工具画直角。
(3)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知识点、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6、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如:角png7、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本41页图例)。
8、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9、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0、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3种角png例题、1米21厘米=()厘米3厘米—18厘米=()厘米2、一条线段有()个端点,是直的,可以度量。
五厘米和米认识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学具准备
拓展要求:
1. 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阅读《长度单位的故事》,了解米的历史背景,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2. 观看《生活中的长度测量》视频,学习测量技巧,了解测量工具的实际应用。
3. 参与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解答学生在阅读和观看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测量方法。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3. 激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好奇心,培养探究精神和空间观念;4. 培养学生准确表达和交流测量结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米和厘米的知识,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1. 学生对米的概念的理解有了明显提高。通过直观的米尺展示和实际测量活动,他们能够较好地把握米的长度,并学会与厘米进行换算。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说明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是有效的。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在使用米尺进行测量时,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测量方法还不够熟悉,或者是小组合作中分工不够明确。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加强对测量方法的讲解,并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团队协作。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六环节:课后作业
人教版2023-2024学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学PPT课件
3.认识1米。 师: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我们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该怎 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测量工具——米尺(出示米尺) 。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米”作单位,“米”也是国际上通用 的一个长度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 描述一下1米有多长。 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如学生边用两手比画边说,学生边比画自己的身高边 说,学生说出课桌的长是1米,等等,老师要给予鼓励。
板块三、课堂练习
1.填一填。 (1)橡皮大约有5( )长。 (2)铅笔大约有( )块橡皮长,大约长10( )。 (3)10支这样的铅笔连在一起大约长1( )。
2.在圆圈里填上“>”“<”或“=”。
2米 20厘米
100厘米 10米
40厘米 1米-70厘米 3米 32厘米
3.判断。
(1)1米长的绳子比100厘米长的绳子长。( )
师:为什么猜粉笔或蜡笔呢? 生1:因为蜡笔比信封短。 生2:粉笔比信封短,装在信封中就看不到。 师:(揭示谜底)看!原来是一支蜡笔,这支蜡笔究竟有多长呢?这就需要有统 一的工具来进行实际测量才能准确知道。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 生:尺子。
师:对,要用尺子量,我们必须知道尺子上的刻度所表示的实际意义,那就是 长度单位,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用厘米 和米去测量。(板书: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新 课教学做准备,同时在轻松的游戏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1米有多少个1厘米?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给学生充足的数的时间,再交流。 生1:一个格一个格地数,1米是100厘米。 生2:从1到10之间有10个小格,是10厘米,10厘米、10厘米地数。 师:通过刚才大家数的结果,发现米尺上有100个1厘米,那就是说1米=100厘 米。(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米尺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既直观又简便。用自己的方 式描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经历“米”和“厘米”之间关系 的探索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厘米和米——认识厘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苏教版
-我们学习了厘米的概念,即一厘米等于十毫米。
-我们了解了厘米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测量物品的长度、宽度等。
-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包括起始点的确定、紧贴被测物体、读取终点位置等。
-我们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2.当堂检测:
-请用尺子测量你面前的一本书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厘米概念和进行长度测量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不理解厘米与米的关系,不能准确地进行长度测量,以及对长度单位的概念模糊不清。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教学资源
四、教学资源:软硬件资源包括教室内的黑板、投影仪、计算机、尺子、ruler、教学卡片、实物模型等。课程平台可使用学校提供的教学管理系统。信息化资源包括多媒体教学课件、在线学习平台上的相关教学资源、教学视频等。教学手段包括讲授法、示范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5.请用尺子测量你家中的一本书的厚度,并记录下来。
例题1:
题目:请用尺子测量你家中的一件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根据学生自己的测量结果。
例题2:
题目:请用尺子测量你的一只脚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根据学生自己的测量结果。
例题3:
题目:请用尺子测量你家中的一个房间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根据学生自己的测量结果。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厘米的概念和测量方法,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长度单位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上第五单元第五单元《厘米和米》知识点梳理
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学内容】本单元是教学线段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以及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
【教学分析】(一)学生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意义,并能熟练进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所有这些都是教学本单元的重要基础。
(二)学习源动力1. 需求:长度单位学生是第一次进行接触,这部分内容是教学上比较难的,但却是生活中经常要遇到的实际问题。
所以这些知识点学生有学习的需求。
2. 兴趣:学生一般都有一把直尺,从自己的尺上可以看出1厘米。
在教学用直尺测量物体的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求他们小组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还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能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从量的角度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拓宽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范围,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学习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打好基础。
【学习指导】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直观比较物体长短和高矮的方法,这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
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厘米和米这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有过接触,但即使经历了认识、巩固、单元练习后,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仍不甚理想。
究其原因,认识厘米和米是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过程,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具体的过程,学生要通过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和交流反思,形成理性认识。
这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二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1、猜一猜。
让学生先根据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猜一猜:1厘米有多长?再请猜得准的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准的?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许多知识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
认识厘米和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案:认识厘米和米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直尺进行测量,并能够准确地读取数据。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的概念:长度是用来描述物体的长短的物理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和米。
2. 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等于100厘米。
3. 直尺的使用方法:正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确保直尺边缘与被测物体平行,读数时要准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2. 教学难点:正确读取测量数据,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厘米和米的关系。
2. 演示法:展示直尺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并模仿。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2. 讲解: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介绍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阐述厘米和米的关系。
3. 演示:演示直尺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并模仿。
4.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互相交流测量结果。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正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和准确读取数据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用厘米和米表示,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2. 课后思考:思考如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测量房间的大小、家具的尺寸等。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实践环节,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3. 课后要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课件.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一课,该内容位于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长度单位厘米,学会使用直尺测量长度,掌握物体长度的读取和记录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了解厘米与生活中物体长度的关系。
2. 培养学生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准确读取和记录物体长度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和计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长度单位厘米的理解,直尺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物体长度的测量、读取和记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多媒体课件、示例题卡片。
学具:直尺、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如铅笔、书本、桌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长度是多少吗?我们该如何测量它们呢?”2. 新课导入(10分钟)介绍长度单位厘米,让学生了解厘米与物体长度的关系。
通过示例题讲解,展示如何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并引导学生学习读取和记录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学生使用直尺测量铅笔、书本等物体的长度,并教学生如何准确读取和记录长度数据。
4.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互相测量对方手中的物体长度,并记录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结与巩固(10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长度单位厘米的重要性,以及测量、读取和记录长度的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厘米2. 板书内容:(1)长度单位:厘米(2)测量工具:直尺(3)测量方法:贴紧物体,对齐刻度,读取数值(4)记录方法:数字+单位(如:10cm)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测量自己的铅笔长度,并记录下来。
(2)测量家中某一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使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2. 答案:(1)铅笔长度:约15cm(2)物品长度:根据实际情况填写(3)厘米是长度的一种常用单位,适合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便于比较和计算。
(新插图)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复习重点提升 长度单位的延伸与拓展 知识点梳理课件
提 升 点 1 物品的长度、高度与1 米的比较
1. 在合适答案后的 里面画“√”。
比1 米高 比1 米矮
比1 米长 比1 米短
比1 米长 比1 米短
比1 米宽 比1 米窄
点评:小朋友的身高是1米多一些,冰箱比小朋友 高,即比1米高;电脑屏幕的高度比小朋友矮,即 比1米短;车比小朋友两臂伸开后左右手之间的长 度长,即比1米长;结合实际可知,篮球比 1米窄。
提 升 点 2 用1米几厘米描述物品的长度、高度
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或单位。
妈妈身高 1( 米 )60(厘米)
爸爸身高 ( 1 )米80(厘米)
天天身高 1( 米 )15(厘米)
婴儿床长约 1( 米 )20(厘米)
点评:根据生活常识可知,妈妈身高1米60厘米, 爸爸身高 1 米 80 厘米,天天身高 1 米 15 厘米,婴 儿床长约1 米 20 厘米。
拓 展 点 1 平面图形每条边的长度的测量
3. 先估计,再用直尺量。
2
3
2
2
2
2
4
2
2
4
点评: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的各边都是线段, 量出其长度即可。
拓 展 点 2 有关长度的数学问题的提出及解答
4.(1)量一量,刺猬要爬( 3 )厘米才能吃到苹果。
点评:根据测量物体长度的 方法,把苹果一端的圆点对 准直尺的刻度0,刺猬一端的 圆点对着刻度3,因此刺猬要 爬3厘米才能吃到苹果。
(2)【开放题】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答案不唯一)松鼠要跳 几厘米才能吃到草莓? 1+1+2=4 (厘米)口答: 松鼠要跳4厘米才能吃到 草莓。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和米复习巩固》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和米复习巩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和米复习巩固》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复习和巩固对厘米和米的基本认识,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能够运用厘米和米进行实际长度的测量和估计。
内容包括厘米和米的定义、换算以及实际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熟练运用厘米和米进行长度计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厘米和米的概念,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掌握不够牢固,对实际应用中的长度测量和估计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会影响到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厘米和米的定义,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厘米和米进行实际长度的测量和估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厘米和米的定义,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实际应用中的长度测量和估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厘米和米;运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厘米和米尺子、实物模型、图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把厘米和米尺子,用于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教室有多长吗?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引出厘米和米。
2.呈现(10分钟)讲解厘米和米的定义,让学生观察和认识厘米和米尺子。
通过示例演示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如:1米=100厘米,1厘米=0.1米等。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长度单位1. 常用的长度单位:学生应掌握米 (m)和厘米 (cm)作为常用的长度单位。
2. 测量工具与方法:常用的测量工具是尺子(米尺)。
测量时,应把尺子的 “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然后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尺子上的哪个刻度,这个刻度就是物体的长度。
3. 单位换算:学生需要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即1m = 100cm,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 线段的认识: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其长度。
画线段时,应从尺子的 “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所需的长度刻度处。
二、观察物体1. 观察角度与形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学生应学会从正面、侧面、上面等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2. 观察特征:在观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主要特征来判断其形状和大小。
3. 特定形状的观察:观察长方体时,可能看到长方形或正方形面。
观察圆柱体时,可能看到长方形或圆形面。
观察球体时,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看到的都是圆形。
三、对称性1. 对称的概念:当一个图形的左、右或上、下两边在大小、形状和排列等方面一一对应且相同时,就称这个图形是对称的。
2. 对称轴:用虚线把对称图形平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个部分,这条虚线就叫做对称轴。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则有无数条对称轴。
3. 镜像对称:照镜子时,前后、上下位置不变,但左右位置会发生对换,这就是镜面对称。
学生应能识别并画出与给定图形镜面对称的图形。
4. 倒影对称:倒影属于上下对称,如湖面上的倒影。
四、实践与应用学生应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如测量物体的长度、画出对称图形等,来加深对上述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还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和物体,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综上所述,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知识点涵盖了长度单位的进一步学习、观察物体以及初步的对称性理解。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于实际生活中。
2024年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课件
2024年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3章《长度单位》,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厘米,了解厘米在测量中的应用,掌握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厘米的概念,知道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能够识别不同长度的厘米。
2. 培养学生使用直尺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厘米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厘米的认识,直尺的使用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操作。
难点:1厘米与毫米的换算,准确测量物体长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多媒体课件、示例图。
学具:直尺、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常生活场景,如测量书本、铅笔、桌子等物品的长度,引导学生关注长度测量。
2. 讲解厘米概念(10分钟)介绍厘米的定义,让学生了解1厘米等于10毫米,展示直尺上的厘米刻度,使学生直观感受厘米。
3. 示例讲解(15分钟)结合示例图,讲解如何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强调测量方法与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直尺测量书本、铅笔等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5. 知识巩固(10分钟)提问学生关于厘米的知识,如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如何使用直尺测量长度等。
6. 案例分析(5分钟)分析学生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测量不准确、读数错误等,给予指导和纠正。
六、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厘米2. 1厘米=10毫米3. 测量方法:放置直尺对齐刻度线读取数值带上单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直尺测量家中一件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厘米 + 5厘米 =10厘米 4厘米 =6厘米× 2 =8厘米÷ 2 =连线题:将厘米和对应的长度进行匹配。
2. 答案:8厘米6厘米12厘米4厘米匹配题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操作、巩固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厘米的概念、直尺的使用方法以及测量物体长度的操作。
汉源县第二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五厘米和米知识总结苏教版
五厘米和米知识总结长度单位知识要点归纳: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 0 ” 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综合与实践量一量,比一比同学们比划的60厘米有长有短,那么60厘米究竟有多长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身边一些常见的物体长度。
2.连一连。
3.你了解自己吗?写出4个有关自己身体某些部位的长度或高度。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组织学生测量教室和讲台的长度。
2.提出测量要求,引导学生测量肩宽。
3.组织学生分组实践,积累直观经验,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测量的机会。
4.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5.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别的知道物体长度的方法吗?6.引导学生明确描述的标准,选择合适的标准描述动物的身高或身长。
1.明确要求,实践操作。
(1)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和米》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优质课件
5 厘米
在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 注意把尺子的刻度0 对准物体的 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知识点2:认识米和用米量
量比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 尺或卷尺来测量,通常用“米” 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1 米 = 100 厘米。
知识点3: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
认识 线段
1.线段是直的。 2.有2 个端点。 3.线段是有长有短的。
√
√
2.量一量,乌龟要爬( 6 )厘米就能吃 到小鱼。蚂蚁要爬( 7 )厘米就能吃到
苹果。
四、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5/82022/5/8May 8, 2022 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易错点3 没有正确掌握线段的基本特征。 例3 填空:下图中是线段的有( )。
错误答案:①②
正确答案:③
错点警示:线段的特征一是直的,二是有两个端 点,三是可以量出长度。
规避策略:在判断一条线是不是线段时,一定要 满足三个条件:(1)线段是直的;(2)有两个 端点;(3)可以量出长度。
三、复习训练 1.谁说得对?在括号里画“√”。
2022/5/82022/5/8 16、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5月2022/5/82022/5/82022/5/85/8/2022 17、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You made my day!
量画 线段列测量纸条的长正确的是(
)。
错误答案:①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讲厘米和米知识点一:认识线段1.线段的特征:(1)线段是直的。
(2)线段有两个端点。
2. 画线段的方法:将尺子放平、按紧,笔尖紧挨着尺子的一边,先画一个端点,从这个端点沿着尺子的边画一条直直的线,在这条线的另一端再画一个端点。
知识点二:认识厘米测量物体、画线段的方法:1.与测量物体时,先将物体的一端和直尺上的刻度“0”对齐,另一端和直尺上的刻度几对齐,物体就是几厘米长。
2. 画线段时,先用笔在直尺刻度“0”处点一个点,画几厘米的线段就在直尺的刻度几上再点一个点,最后将这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知识点三:认识米米和厘米的关系: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100厘米。
知识点四:我们身上的“尺”能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广泛联系,进一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考点一:厘米和米,画指定长度的线段【例1】如下表是4个小朋友的身高测量结果。
小明小兰小齐乐乐1米35厘米1米24厘米1米32厘米1米29厘米请你把4个小朋友的身高从低到高排一排。
【分析】只比较后面的厘米数即可。
【解答】解:1米24厘米<1米29厘米<1米32厘米<1米35厘米。
【点评】根据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解答此题即可。
1.找出下面长度约为1厘米的物体,在括号里画“√”。
【分析】根据生活实际,订书钉和瓜子的长度约为1厘米,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点评】此类问题要联系实际,不能和实际相违背。
2.在合适答案后面的□里画“√”。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1米长度的理解,楼高十几米,所以比1米高;小鸟高十几厘米,所以比1米矮;椅子的宽60厘米左右,所以比1米短。
【解答】解:如图:【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长度的比较,关键是理解1米有多长。
3.量一量如图线段的长度,再画一条比它长2厘米的线段。
3厘米【分析】通过测量,所给线段长3厘米,画一条比它长2厘米的线段,即画3+2=5(厘米)的线段。
【解答】解:3+2=5(厘米)如图:答:如图的线段长3厘米。
故答案为: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长度测量,关键是正确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
考点二:长度的测量方法,长度、周长的估算【例2】聪聪要完成一份数学实践作业:如图这一捆铁丝一共长多少米,请你借助电子秤,设计一个研究方案。
(只要把怎样研究的几个步骤写下来就可以)【分析】根据题意,用电子秤称出总重,然后截取一段长度的铁丝称出质量,用总重÷一段长度的铁丝称出质量×一段的长度,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剪下2米长的铁丝,用电子秤称出重量。
(2)用电子秤称出这捆铁丝的总质量。
(3)以2米铁丝质量作为标准,算算这捆铁丝里面有几个这样的质量。
(4)最后再乘以2米得到这捆铁丝的总质量。
(答案不唯一。
)【点评】本题考查了长度测量的方法,根据题意解答即可。
1.【分析】用直尺的“0”刻度线和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直尺上的刻度,就是该线段的长度,据此可知铅笔和木棍的长度;取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据此可求出木条和钉子的长度。
【解答】解:6﹣0=6(厘米)7﹣2=5(厘米)7﹣0=7(厘米)9﹣4=5(厘米)解答如下:【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测量线段的能力,结合图示分析解答即可。
2.先量出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作单位),再计算出各图形的周长。
【分析】用直尺的“0”刻度线和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直尺上的刻度,就是该线段的长度,把各边相加即可求出图形的周长。
【解答】解:如图:平行四边形周长:20+9+20+9=58(毫米)三角形周长:15+15+10=40(毫米)四边形周长:9+13+15+7=44(毫米)【点评】本题考查了图形各边的测量方法及各图形周长的求法。
3.估一估教室黑板的长、宽大约是几米,然后计算出黑板的周长.【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大小的认识和数据的大小,可知教室黑板的长约4米,宽约1米,周长约是10米.【解答】解:教室黑板的长约4米,宽约1米,周长约是(4+1)×2=5×2=10米.答:教室的长约4米,宽约1米,周长约10米.【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掌握估算的方法、以及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灵活运用.一.选择题(共5小题)1.10米长的电线和10米长的绳子相比,()A.绳子长B.电线长C.一样长【分析】根据物体的长度和物体的材质无关,解答此题即可。
【解答】解:10米长的电线和10米长的绳子一样长。
故选:C。
【点评】熟悉物体的长度和物体的材质无关,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下面物体中()的长接近1厘米。
A.橡皮B.粉笔C.指甲的长度【分析】生活中1厘米的长度和一枚5角的硬币的宽度和指甲的长度,根据1厘米的长度表象解答。
【解答】解:指甲的长度的长接近1厘米。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长度单位的认识。
3.()支连在一起的长是1米。
A.4 B.5 C.6【分析】根据1米=100厘米,解答此题即可。
【解答】解:1米=100厘米100÷20=5(支)答:5支连在一起的长是1米。
故选:B。
【点评】熟练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这支铅笔还差()到6厘米。
A.3mm B.7mm C.7cm【分析】由上图可知,这支笔的长度是5.7厘米,要求这支铅笔还差多少到6厘米,6厘米减去铅笔的长度即可。
【解答】解:6厘米=60毫米5.7厘米=57毫米60﹣58=3(毫米)答:这支铅笔还差3毫米到6厘米。
故选:A。
【点评】本题关键是明确数量关系式,注意单位的换算。
5.用4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如图图形,拼成的新图形的周长()厘米。
A.50 B.65 C.80 D.40【分析】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找一个点开始数一数每条边有几个5厘米,再把每条边的长度相加即可。
【解答】解:1+3+1+5=10(个)10×5=50(厘米)答:拼成的新图形的周长50厘米。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求法。
二.填空题(共5小题)6.在米尺上,从“0”到“100”是100厘米,也就是1米.【分析】根据对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在米尺上,1个刻度是1厘米,从“0”到“100”是100厘米;1米里有100个1厘米,所以100厘米也就是1米。
【解答】解:在米尺上,1个刻度是1厘米,从“0”到“100”是100厘米;1米里有100个1厘米,所以100厘米也就是1米。
故答案为:100,1。
【点评】此题是考查对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7.森林运动会.(1)正在进行的是60米短跑比赛.(2)④号是冠军(3)②号比③号慢20米.【分析】(1)根据图示可知,短跑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是60米;(2)已经跑到终点的是小马;(3)松鼠跑了30米,小狗跑了50米,两只小动物相差20米.【解答】解:(1)正在进行的是60米短跑比赛.(2)④号是冠军(3)②号比③号慢20米.故答案为:60,④,20.【点评】本题是图文应用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够看图填空.8.如图所示的线段长度是48毫米。
【分析】取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据此可以数格子的方法解答,先数大格数表示几厘米,再数几个小格表示几毫米,据此解答。
【解答】解:线段长度是48毫米。
故答案为:48。
【点评】本题考查了测量线段长度的能力。
9.直尺上从3厘米到13厘米的一段长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你还能说出直尺上从几厘米到几厘米是1分米吗?比如:直尺上从5厘米到15厘米的长度就是1分米。
【分析】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据此解答。
【解答】解:13﹣3=10(厘米)10厘米=1分米因此直尺上从3厘米到13厘米的一段长10厘米,也就是1分米,直尺上从5厘米到15厘米的长度就是1分米。
(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10,1,直尺上从5厘米到15厘米的长度就是1分米。
(答案不唯一)【点评】本题考查了长度单位的换算及线段的测量方法。
10.小刚的身高是130厘米,这棵树的高度大约是小刚身高的3倍,约390厘米。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大树的高度有3个小刚的身高,也就是说大树的高度是小刚身高的3倍,利用小刚的身高乘3就是大树的高度。
【解答】解:130×3=390(厘米)答:这棵树的高度大约是小刚身高的3倍,约390厘米。
故答案为:3,390。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数是多少。
三.判断题(共4小题)11.下面的物品长4厘米。
×【分析】观察图可知:用直尺的“1”刻度线和图钉的一端重合,另一个端在直尺上的刻度是4,则这个图钉的长度就是4﹣1=3(厘米),由此求解。
【解答】解:4﹣1=3(厘米)物品长3厘米,不是4厘米,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测量线段的能力,注意起始的刻度。
12.在测量物体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
√【分析】用直尺的“0”刻度线和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直尺上的刻度,就是该线段的长度,据此解答。
【解答】解:在测量物体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测量线段的能力。
13.1米长的铁丝比100厘米长的铁丝短。
×【分析】把铁丝的长度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通过比较即可确定是否一样长。
【解答】解:1米=100厘米,即1米长的铁丝与100厘米长的铁丝一样长;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
14.50厘米与5米一样长.×【分析】1米=100厘米,所以5米=500厘米,500厘米大于50厘米,由此判断即可.【解答】解:1米=100厘米,所以5米=500厘米,500厘米大于50厘米,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四.操作题(共2小题)15.画一条比7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分析】根据题意,先利用7厘米减去2厘米求出所画的线段的长度,根据线段的特征画图即可。
【解答】解:7﹣2=5(厘米)【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的特征及画线段的方法。
16.在距离2厘米处画一个△,5厘米处画一个〇。
【分析】根据长度的测量方法,首先将尺子的0刻度与小花重合,在刻度2厘米处画一△,同理,在5厘米处画一个〇,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解答如下:【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及应用,关键是明确: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首先将尺子的0刻度与所量物体的一端重合,物体的另一端所对应的尺子的刻度就是该物体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