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农业科技体制的组织框架运行机制及其启示印度农业科技体制考察7
日本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组织框架运行机制及对中国的启示_百度文.
农业经济2013/4【科技与教育】日本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组织框架、运行机制及对中国的启示*◎崔春晓李建民邹松岐摘要:日本农业科技推广效率高得益于其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通过考察日本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组织框架、运行机制,总结日本农业科技推广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建设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组织框架运行机制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农业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又必须依靠农技推广体系。
随着近几年我国对农业科技的重视,农业研发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农业研发和推广脱节情况严重,我国农业科技转化率仅为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1]。
日本实行的政府和农协的双轨推广体系对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借鉴日本农业科技推广体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农业科研服务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日本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组织框架日本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农协为纽带、科研机构为支援的多维立体结构,其主体组织是农林水产省——都道府县——地域农业改良普及中心,农民自治组织——农协在基层农业科技推广起到重要辅助作用,科研支援组织是国家与都道府县农业教育和研究机构、农业试验研究机构和农业大学等。
(一)国家行政治理机关——农林水产省。
日本农业科技推广的最高机构是农林水产省农蚕园艺局设立的普及部,负责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的规划、经费预算、组织协调、成果管理以及专门技术员的资格考试、普及员培训等。
(二)各都道府县设立的农业改良普及中心。
主要负责本地区农业技术推广规划的制定,改良普及员的资格考试、录用和安置,编制农业技术推广资料等[2]。
(三)基层组织——地域农业改良普及中心。
地域农业改良普及中心(农业改良普及所)设置与农民直接联系的改良普及员,统称的农业普及员由“专门技术员”与“改良普及员”构成,其中专门技术员承担对改良普及员的进修、指导和日常与行政、试验研究机构的协调、建议、调查研究、策划推广计划,帮助推广员工作、评价等。
印度农业的改革和发展
[ 案例] 印度农业的改革和发展印度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80% 的人口以农业为主,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的净产值占国内净产值的34.9% ,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印度农业的基本情况印度农业的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是封建的、个体的和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并村,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每个农户的经营规模较小。
印度独立以后就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公布了名目繁多的法令,但大多数未认真执行,成效不大。
在进行了长达40年的“土地改革”后,土地占有状况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土地所有权仍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封建和半封建的经济成分占有优势。
据印度官方抽样调查,1985—1986年度占农户总数1.3% 最富有的大弄拥有14% 的土地,23% 的农户是佃农与半自耕农的混合,而占总数50% 的最穷小农只拥有1%的土地。
印度传统农业的特点是农业对气候和雨水等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经常遭受季风的危害而造成水旱灾害。
据统计,1951—1983年的32年间,因旱涝灾害而造成的农业减产的就有13次之多。
此外,以传统的生产工具和手工劳动为主,现代技术投入较少,85% 的耕地依靠人和畜力耕作,70% 的耕地无灌溉设施,靠雨水灌溉。
印度农业生产率和农民收入都较低,全国2/3 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但每个农业工人每年的实际收入是420.5卢比,而非农业工人为783.8 卢比,高出83.6% 。
印度农业生产率低表现在农作物的单产水平较低,一些作物的单产水平低于东南亚许多国家。
例如根据粮农组织的资料,每公顷稻谷和小麦的产量,印度分别为2817公斤和2420公斤,中国则分别是5869公斤和3318公斤。
印度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经济社会环境条件不同,采用现代技术的程度不同,造成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在各地区之间的很不平衡。
印度北部和西部地区(特别是旁遮普邦和哈里亚纳邦)生产力水平高,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较高;南部和东部地区(如比哈尔邦、奥里萨邦、中央邦)生产力水平和粮食产量较低,边际农、小弄与大农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印度农业技术引进及效果评价
1 印度农业自然资源概况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半岛上 ,东北和西北部与中
国接壤 。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 、劳动力极其丰富 、土地资源 相对不足的国家。它幅员辽阔 ,土壤肥沃 ,气候良好 ,雨量充 沛 ,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在独立初期 (1947 年 ) ,由于还有较多的荒地 ,印度政府号召开垦荒地 ,通过扩 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 、促进农业发展 。经过不断的开 发 ,印度的耕地面积有了显著的增加 ,现在耕地面积居亚洲 之首 ,全国土地面积 29 731. 9 万 hm2 , 其中 , 可 耕 地 面积 16 175. 0万 hm2 ,人均可耕地面积 0. 14 hm2 [1] 。
在经济作物方面 ,印度是全球棉花种植面积最多的国 家 , 2003年 ,印度棉花产量为 1 850万包 ,棉纺织品出口额为 150亿美元。从 2006年开始产量超过美国 ,跃居全球第 2。 据美国农业部预测 , 2008~2009年印度棉花产量将继续增 长 ,年度皮棉总产有望达 544. 0万 t。印度经济作物产量在 世界排名靠前的还有茶叶 ,列斯里兰卡后居世界第 2;烟草 , 列中国和美国之后居世界第 3;天然橡胶产量居世界第 4。 此外 ,印度是继中国之后世界第 2大水果和蔬菜生产国。其
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09, 37 ( 16) : 7731 - 7733
责任编辑 金炎 责任校对 施倩倩
印度农业技术引进及效果评价
3 3
骆江玲 ,杨 明 ,奉 公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北京 100193)
摘要 介绍了印度农业自然资源的概况、农业发展现状、技术引进状况和技术安全管理制度 ,评价了技术引进的正面与负面效果。 关键词 印度 ;农业技术引进 ;安全管理制度 ;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F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 6611 (2009) 16 - 07731 - 03
印度农业科技体制及对中国的启示
印度农业科技体制及对中国的启示作者:来源:《吉林农业》2012年第05期印度与我国的国情相近,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印度推广了世界闻名的“绿色”、“白色”、“蓝色”、“黄色”四次科技革命,使农业出现快速发展,粮食产量翻了两番;牛奶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水产品出口量年均增长26%;水果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印度农业科技体制是根据美国农业科技体制的框架、结合本国实际建立起来的,很值得我们借鉴,特别是对我国当前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1.印度农业基本概要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65%,农业在GDP中占18.5%,农产品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1.2%。
印度幅员辽阔,土壤肥沃,气候良好,雨量充沛,具有农业发展的良好自然条件。
全国土地面积29731.9万公顷,其中,可耕地面积16175万公顷,人均可耕地面积0.14公顷。
印度农业发展很快,许多重要农产品的产量都已达到世界前列,奶产量达到9100万吨,居世界第一;大米和小麦产量分别达到8800万吨和7200万吨,均居世界第二;其他如水果、蔬菜、茶叶、甘蔗、棉花、水产品、羊毛、羊肉、蛋类等产量也都居世界前4位。
2.四次科技革命助推印度农业发展印度农业之所以发展这样快,农业科技进步发挥了关键作用。
其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是四次农业领域的科技革命。
“绿色革命”通过大面积推广优良品种,增加使用化肥、农药、灌溉系统和农业机械,使印度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实现粮食自给,粮食产量由50年代初期的5000万吨提高到目前的2亿吨,粮食实现出口;“白色革命”通过建立奶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紧密联结的产业体系,推动技术研究和推广,使印度成为世界第一产奶大国;“蓝色革命”通过加强对海洋的研究和开发,加大技术和人才引进,增加对海洋渔业和淡水养殖的投入,使水产品出口实现了平均每年26%的增长,并迅速跻身世界十大渔业国;“黄色革命”通过研究推广园艺作物新品种,以及先进的栽培、储藏保鲜、加工和运输技术,使印度成为世界最大的水果生产国和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蔬菜生产国。
印度农业科技政策及其启示
N o . 1 2 x 2 0 l 5
印度 农 业科 技政 策 及其 启 示
口文 /陈 宁远 苏鲲 鹏 郑 姗 。 邱艳 捷 z 王 鹤
( 1 . 衡水中学 河北 ・ 衡水; 2 . 河北农 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河北 . 保定)
内容 、 服 务项 目及发展趋 势 , 发 现印度政府对 资源适应性技 术
研发 、 作 物科技研发 、 种子研发 等 6个方面进行 重点支持 , 致 力 于提 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 保障农业安全。对我 国农 业科技
的作 用; 印度 的高等农业院校 ( S A U ) 作为 国家研 究系统 的重 要
巴 斯 马 蒂大 米 。 从 农业 科技 经 费 的使 用 主 体 来 看 , I C A R 所 属 机
构 使用 的 农业 研究 和推 广 经 费 占全 国农 业科 技 经 费 总额 的
3 7 %, 邦农业大学 占 5 1 %, 其 他 公共 和 私 营 机 构 占 1 2 %。 印度 农 业 研 究 系统 的构 成 如 图 1 所示 。( 图 1 ) 近 年 来 , 印度 政 府 建 议 公 共 部 门和 私 人 部 门更 多 的 合 作 。
[ 提要] 本文通过介绍 印度农业科技政 策支持 目标 、 主要
6个 国家局 。主要 以应用基础 研究为主 , 重视解 决农业 生产 中
的根本性 问题 , 还 负责组织 和实施协作 研究项 目, 调 动 农 业 研 究 系统 各 部 分 的研 究 力量 , 对 印度 的 农 业 发 展 起 到 了举 足 轻 重
之前 , 印 度 每 个 五 年 计 划用 于农 业 科 技 预 算 的 比重 就 达 到 总 预
算科研 经费的 2 0 %以上 。 2 0 1 5财年, 印度用于农业科技 的经 费
五国农业科研机构设置与管理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剖析
五国农业科研机构设置与管理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l 国外农业科研机构的主要类型1.1模式一:未设全国农业科研的统一协调管理机构,根据农业科研的不同侧重,形成多层次型管理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美国的农业研究体系形成了由国家科研机构、地方科研机构和民间科研机构三大系统共同组成的多层次管理方式,并各有侧重开展科研活动。
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互为独立,但彼此之间又相互渗透、依存、合作与竞争。
美国国家农业科研机构以农业部农业研究局(ARS)为主体,重点进行农业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
地方科研机构为州立大学农学院牵头的州农业试验站系统,同本州的农学院和农业推广站自成体系,在州政府授权下,侧重本地区的农业科研和推广工作,农业实验站同时接受美国农业部的任务管理和拨款,重点进行本州的农业应用研究和开发性研究。
民间科研机构由农业企业研究机构组成,重点从事有实用价值的农业开发性研究,由私营公司领导和资助,研究成果归其所有。
ARS是美国农业部最大的科研机构,按照资源条件、生态环境和农业区域特点,设东北部地区中心(马里兰贝尔茨维尔镇,分管12个州及华盛顿)、中北部地区中心(伊利诺斯州皮奥里亚镇,分管13个州)、南部地区中心(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分管13个州及波多里格与维尔京群岛)和西部地区中心(加利福尼亚伯克利镇,分管12个州)4个研究中心及科研管理委员会,分别承担国家重大农业科研项目和科研经济管理工作。
同时在各州设有156个国家农业综合实验站(部分设在州立大学),覆盖了美国主要的农业和草原生态系统和气候带,可在不同气候带和不同生态系统的主要农场和牧场就同一问题进行研究实践。
ARS管理近3000个试验室和办公大楼,约40万公顷土地;现有雇员8500多人,科研人员1900多人。
美国农业部领导的科研机构负责全国公共研究任务的40%左右。
2004年美国财政年度ARS在农业研究和农业信息方面的投入预算为9.87亿美元,比2003财政年度增加了2900万美元,其中1600万美元用于增加科研人员的报酬,1400万美元用于特优项目投资。
印度国家科技绩效评估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印度国家科技绩效评估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关于印度国家科技绩效评估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的论文报告一、引言二、印度国家科技绩效评估模式简介三、印度国家科技绩效评估模式对中国的启示1.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2. 改善科研管理制度3.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4. 创新技术转移机制5. 推动产学研合作四、案例分析1. 在电子科技领域实现突破的印度企业-HCL公司2. 南亚大学-印度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典型案例3. Gurugram中文越狱游戏在印度的繁荣表现4. 水晶固体材料技术领先的印度建材企业5. 通过海外并购与全球知名企业合作创造强大生态的印度IT巨头-Tata Consultancy Service五、结论引言科技成为了拉动国家经济、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实现社会进步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而对于许多国家来说,在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投入相对欠缺。
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面临着经济增长缓慢的困境,尤其在科技方面缺乏优势,这一点在与中国的比较中尤为明显。
印度政府利用科技进步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发挥国家科技机构和企业的优势,提高国家综合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本文旨在介绍印度国家科技绩效评估模式并分析它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印度国家科技绩效评估模式简介印度的科技绩效评估模式主要是对一些大型科技机构和科技企业进行评价,这些机构和企业涵盖每一个领域,如农业、医疗、计算机科学等。
这种评价通常包括一些指标,如研究经费、人员数量、研究成果等。
这些指标是根据政府的科技政策和需求设定的,并通过科技部门的监督、评审和检查不断更新。
印度国家科技绩效评估模式对中国的启示1.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在印度,政府通过为学生提供奖学金、与国际顶尖高校合作等措施,鼓励年轻人才在创新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从而推进国家科技研发和发展。
中国应该进一步加强在技术领域对学生的奖励和资助,通过建设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和提供更多的博士后研究机会来培养更多的创新英才。
印度农村经济与农村科技
展 受政 府 农业 政 策 影响 严重 。
从 1 4 年 驻 立 到 15 年 第 一 十 97 96
五 年 计 划结 束 ,在 尼 赫 鲁 的 “ 切 一
课 题 每 个 项 目 有 一 位 专 家 负 责 ,
每 年 召开 现 场 会 ,对 计 划 的进 展进 行 总 结 和 评 价 。 通 过 全 国 性 协 作 研
维普资讯
E丁 i
经 较 对 技 是 起 们 业 鉴 济 大 他 体 关 的 的 今 意
印 农 的 们 系 注 作 视 后 义
度 农 业 业 .与 相 似 性 农 村 经 的研 究 政 府 在 用 .可 野 . 对 发 展 有 。
氆矫 农攀 球
主 要 以 壤 食和 棉 花 种 植 为主 ,二 者
的 播 种 面 积 分 别 占 总 播 种 面 积 的 7 %和 2 % 只 有 5 用 于 其 它 作 物 5 0 % 的 生 声 总 的 来 说 印 度 的 农 业 发
2 % ,粮 食 产 量 有 所 上 升 ,但 未 达 1 到计 划 指 标 。 从 1 7 年 至今 ,农 业 投 入 分 别 95
部’ ]都 可 以 等 待 、 唯 独 农 业 不 能 等 特 ”的 思想 指 导 下 ,政 府实 施 了 土 地 改 革 和 农 业 增 产 运 动 ,农 业 被 放 型 了优 先 发晨 的 地位 ,国家 用于 农 业 的 支 出 占 “ 五 ” 计 划 支 出 的 一 3 .% 。 69 “ 五 ” 计 划 结 束 ,粮 ~
印度乡村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其启示
外部经济发展 带来的机会 。
[ 关键词 ]印度 ; 乡村发展计划 ;启 示 [ 中图分类号 ]D 3 10 75.3 [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 号]10 9 1 ( 09 3— 12一 4 0 8— 3 4 2 0 )0 0 0 o
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发展占据非常重要的 位置。在实现国家独立后,发展中国家纷纷制定各种政策和 措施以提高农村居 民收入水平和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 目标。 重目标:经济发展必须使社会弱势阶层受益,收入、财富和 经济权力集中的情况必须得到改变。 …独立初期,为了改变印
作社在促进印度农村经济增长和实现社会公正方面是否发挥 社会分层划分与拉姆的相似,其中作为地主的塔鲁克和婆罗
了积极作用?社会不同阶层是否都可以从中受益?弱势群体
f)上层种姓,他们的总户数分别 占1%和7 -M J 6 %,但他们拥 有的土地却占土地总数的 5%和 1%,上层种姓的户数合计 3 2 占2 %, 3 但拥有的土地合计高达6 %。阿依尔和柯里种姓属 5
农村的利己主义和阶级分化倾向,通过 “ 非政治”手段实现
根据 15 年印度国大党那格普尔年会决议,合作社和村 促进增长和避免阶级冲突双重目标。事实上,各阶层出于自 99 [ 收稿日 期】20 0 2 09— 4— 0 [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 目 (4 S02 0C S0 ) 作者简介]金永丽,女,山东荣成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讲师,历史学博士
民生活的目的。执行发展计划的工作人员不仅包括农业推广 根据设想,合作社也是推行乡村发展计划的重要机构。
工作者和谷物生产、植物保护、农场管理和化肥等方面的专 为了实现农村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双重 目标,印度政府鼓励
家,而且包括农业工程、卫生、社会教育、福利、村评议会 农民在土地私有制的基础上,通过 自愿的互助合作,把分散
印度农业科技体制及对中国的启示
第五讲 印度农
农业信用合作社。一种是为社员提供中期、短期贷款服务 的,叫信用合作社;一种是为社员专门提供长期贷款服务 的,叫土地开发合作银行,主要为社员提供兴修水利、改 良土壤、购买大中型农机具贷款。 农业销售合作社。主要供应农民所需的化肥、种子、农药、 农具等生产资料,帮助农民推销农副产品,开展农产品加 工业务。主要目标是保证合作社成员农产品能在市场上以 较高价格售出。销售合作社可细分为专门从事化肥等农业 生产资料的销售;只销售某些特殊农产品,如水果、蔬菜、 棉花、烟草等。 加工和仓储合作社。承担农产品加工业务,主要从事蔗糖 加工、棉花及羊毛加工和精纺以及稻谷和牛奶加工等。
•
•
•
•
二、农业合作组织
千千万万的印度小农户面临的问题很多:
土地面积过小,购买力弱,没有能力进行技
术投入,缺乏获得信贷、市场、电力和其他
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合适渠道。
分散的小农户,在农产品市场上势单力薄。
农民通过合作社组织起来,可帮助解决这些
问题。
印度农业合作社除前述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外, 还有多种类型:
第八讲
印度农业经济
主要内容
印度农业概况 一、土地经营制度和农业生产方式 二、农业合作组织 三、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 四、农业管理体制和农业扶持政策
印 度 农 业 概 况
地理概况:印度位于亚洲南部,在南亚次大陆的印度 半岛上。东北部和西北部与我国接壤。印度全境大致 可分为北部高山区、中部河流平原区、南部德干高原 区和西部塔尔沙漠区四个部分。 国土面积:国土面积297.32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 人口及经济结构:印度人口在2008年超过11.3亿 ,居 世界第2位。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65%。农业在GDP中 占18.5%,农产品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1.2%。 行政区划:全国共设25个邦和7个中央直辖区。首都是 新德里。
印度农业调控与保障政策对于我国的启示
印度农业调控与保障政策对于我国的启示印度农业调控与保障政策对于我国的启示农业部政策体改法规司考察团印度与中国毗邻,是农业大国,又是人口大国,与中国的国情相似,农业和乡村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也相近。
所以印度农业调控与保障体系的经验教训,对中国极有借鉴意义。
一、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水平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中心,国土面积297.47万平方公里,不到中国的1/3;1994年人口9.19亿,比中国少近3亿,其中农业人口比重70%,大约比中国高出15个百分点;拥有可耕地1.697亿公顷,比中国多0.747亿公顷,人均耕地面积约0.19公顷,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负担耕地面积0.76公顷,都差不多是中国的2.5倍。
印度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
除高山区外,年均气温在摄氏24~27度,年均降水1170毫米,水热资源丰富。
大部分地区农作物一年可以两熟,南部地区一般一年三熟。
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谷子、棉花、甘蔗、花生、黄麻、大麦、豆类和油菜。
农业生产结构以种植业为主,而种植业中粮食作物又占到八成。
畜牧业以牛羊为主,生猪由于社会方面的原因不占重要地位。
从1949~1950年到1994~1995年,印度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粮食产量由5490万吨增加到19000万吨,从大量进口转变为自给自足,并且有一定数量的出口。
其中稻米产量从2350万吨增加到8100万吨,小麦产量从640万吨增加到6550万吨,粗粮产量从1680 万吨增加到3040万吨,豆类产量从820万吨增加到1410万吨。
其他农作物产量、畜产品产量和水产品产量也都有大幅度的增长。
1994~1995年,印度肉产品总产量达到412万吨,奶类产量达到6356万吨,鸡蛋产量145万吨,水产品总产量479万吨。
但是,与我国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目前印度的农业生产力水平还较低。
在1994~1995年度,印度的粮食、棉花、肉产品、蛋类、水产品产量分别只是我国的40.7%、43.2%、7.8%、8.7%和19%;人均农产品产量,谷物和杂粮(包括大豆)只有234公斤,棉花2.2公斤,水果31.4公斤,蔬菜63.5公斤,肉类4.5公斤,分别只是我国的61.8%,56.4%,90.2%,29.9%和10.4%。
印度农业合作化及对其农业发展的作用
2009年第3期No 13 2009南亚研究季刊South Asian Studies Quarterly 总第138期Sum No 1138印度农业合作化及对其农业发展的作用黄正多3 李 燕33[内容提要]独立以来,为了增加农业产量,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印度政府实行了以农业合作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制度战略”。
独立至今的60多年中,印度农业合作化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促进印度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拟对此作一简要地分析。
[关键词]印度;农业;合作化;发展;作用[中图分类号]F33511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1508(2009)03-0054-06一、以合作化为核心的农业制度化战略的选择1.农业制度化发展战略产生的背景独立前印度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超过了粮食增长的速度。
由于印度私有化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分配的不均,大多数农民没有或只拥有极少数的土地。
在经济上,农民深受高利贷剥削,负债累累。
他们既没有资金对土地进行投资,也没有知识使用专门的工具和化学肥料。
当时农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不稳定的雨季和飘忽不定的季风。
尽管约72%的人口从事农业劳动,但国家的粮食还是不能自给,而且还大量依赖进口。
独立后的印度仍然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经济形势,据1951年统计,印度平均每人每年收入仅65美元,每天不到18美分,属于世界上最低的收入水平①。
印度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农业生产技术十分落后,农业产量处于萎缩状态。
由于粮食供应严重不足,导致全国有2/3的人经常处于饥饿状态,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饥荒,因而得到了“饥荒之国”的称号②。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面前,为了增加农业产量,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以尼赫鲁为总理的印度政府实行了农业发展的“制度战略”,通过改革土地关系结构,推行农业合作化和实施乡村建设计划等手段和方式增加农业生产。
作为印度农业发展的主体战略之一的“制度战略”,自独立初实施以来,一直在印度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印度农业论文
印度农业论文第一篇:印度农业论文浅析印度农业生产摘要:印度自独立以来,工农业生产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印度仍然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80%的人口以农业为生。
从印度经济发展史来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的增长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2006年数据显示印度农业GDP占全国GDP总量的18%。
本文就印度的农业生产展开详细分析,并结合印度农业现状对印度农业的特点加以论述。
关键词:印度农业生产特点一、印度农业的发展历程独立前,印度农业长期处于停滞和衰退状态,粮食短缺问题十分突出。
独立后,为解决粮食问题,印度政府采取了土地改革、“绿色革命”、“白色革命”、“蓝色革命”和支持合作社发展等一系列措施,使农业得到很大长进。
通过土地革命,消弱了封建大地主的势力,将地权分散到中小地主阶级手中,资本主义农场逐渐兴起。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政府推广以高产良种为核心的农业技术改良,即“绿色革命”。
包括扩大灌溉面积,引进、培育、推广高产农产品,使用化肥,提高机械化水平等。
“绿色革命”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摆脱进口粮食的负担,从此基本实现了粮食自给。
为增加食物来源,特别是动物性食物来源,印度又开始先后推出发展牛奶生产的“白色革命”和发展渔业生产的“蓝色革命”,均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二、印度种植业印度农业规模大,种类多,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
印度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和畜牧业,其中种植业主要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一)粮食作物粮食作物种植约占总播种面积的75%和种植业的55%,以水稻、小麦为主,还有高粱、玉米等杂粮和豆类等。
其中印度的稻谷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占粮食种植总面积的30%,占粮食总产量的40%,居世界第2位,成为世界上主要稻谷生产国。
小麦占粮食总产量30%,在世界也居第2位。
(二)经济作物经济作物约占总播种面积的24%,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45%,种类繁多,以棉花、黄麻、茶叶、甘蔗以及花生为主。
印度农业概况
印度农业概况印度农业概况印度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半岛上,东北部和西北部与我国接壤。
国土面积297.47万平方公里,居亚洲第2位。
总人口9.6亿(1997年),居世界第2位。
人口自然增长率2.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27人。
城市人口约占26%。
印度在独立初期,人均收入只有150美元,是当时世界上最低水平的国家之—。
贫富差别悬殊,社会条件极差,全国有54.1%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均寿命只有41岁。
印度政府为了尽快改善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于1951年起,制定和实施了发展经济的计划。
在过去的40年里,印度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已从1950/51年度的1746.9亿卢比增加到1990/91年度的46582.7亿卢比,平均增长率为4.5%,居世界第12位。
人均寿命延长到59岁,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和社会条件明显好转。
1991/92年度,人均国民生产净值5528.6卢比。
1995年11月的汇率是34.8卢比兑换1美元。
据世界银行的资料,印度1993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00美元。
印度的农业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在1951—1991年期间,农业年均增长3.7%,粮食产量从1950/51年度的5100万吨增加到1990/91 年度的17622万吨,增加3.46倍。
根据粮农组织的资料,印度1994年谷物总产量为21248万吨,人均占有量为231公斤。
在个人消费支出中,食品开支的份额,从1960/61年度的72.4%下降到1992/93年度的55%。
印度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印度的耕地面积数量居亚洲之首,多达1.43亿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16公顷,约为我国的两倍。
印度全境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北部喜马拉雅高山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1%;中部恒河平原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3%;南部德干高原区和西部塔尔沙漠区、台地和缓丘陵、丘陵约占国土面积的36%。
在国土面积中,耕地面积约占47%,森林面积约占22%,草地约占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农业科技体制的组织框架_运行机制及其启示_印度农业科技体制考察.txt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
女人在约会前,一定先去美容院;男人约会前,一定先去银行。
中国农村经济 2007.9印度农业科技体制的组织框架、运行机制及其启示*——印度农业科技体制考察报告中国农业考察团内容提要:印度农业科技进步主要归功于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体制和有效的运行机制。
印度的农业科技体制大体包括中央政府机构、邦政府机构以及其他机构和组织,其运行机制的最大特点是中央和地方的各种研究、教育、推广机构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紧密合作,运行效率较高。
印度对从事农业研究和推广的科研机构实行政府全额拨款,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政府和邦政府的财政预算。
印度农业科技体制的主要经验是:实行农业科技的统筹管理和协调,明确政府在农业科技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注重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的紧密结合,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农业科研任务,重视和鼓励私营部门参与。
关键词:农业技术进步科技体制组织框架运行机制印度一、印度农业生产与农业科技发展基本情况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印度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5%,农业产值占在 GDP的18.5%,农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 11.2%。
印度幅员辽阔,土壤肥沃,气候良好,雨量充沛,具有农业发展的良好自然条件。
全国土地面积29731.9万公顷,其中,可耕地面积 16175万公顷,人均可耕地面积 0.14公顷。
印度农业发展很快,许多重要农产品的年产量都已居世界前列,奶年产量达到 9100万吨,居世界第一;大M和小麦年产量分别达到 8800万吨和7200万吨,均居世界第二;其他例如水果、蔬菜、茶叶、甘蔗、棉花、水产品、羊毛、羊肉、蛋类等产量也都居世界同类产品产量的前 4位。
印度农业之所以发展这样快,农业科技进步发挥了关键作用。
其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是五次农业领域的科技革命。
“绿色革命”通过大面积推广优良品种,增加使用化肥、农药、灌溉系统和农业机械,使印度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实现了粮食自给,粮食年产量由50年代初期的5000万吨提高到目前的2亿吨,粮食实现出口;“白色革命”通过建立奶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紧密联结的产业体系,推动技术研究和推广,使印度成为世界第一产奶大国;“蓝色革命”通过加强对海洋的研究和开发,*中国农业考察团于2007年5月赴印度考察了其农业科技体制。
考察团先后访问了印度农业部、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及其所属的印度农业研究所,并赴印度第三大邦马哈拉施特拉邦与邦农业厅、农工商商会、农业大学、农业研究机构、农场以及农业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等各个方面的代表,进行了广泛的座谈和讨论。
考察团团长:万宝瑞;考察团成员:倪洪兴、于孔艳、左常升、陆红、陈辉、远铜。
- 77 -印度农业科技体制的组织框架、运行机制及其启示加大技术和人才引进,增加对海洋渔业和淡水养殖的投入,使水产品出口实现了以平均每年26%的速度增长,并迅速跻身世界十大渔业国;“黄色革命”通过研究和推广园艺作物新品种,以及先进的栽培、储藏保鲜、加工和运输技术,使印度成为世界最大的水果生产国和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蔬菜生产国。
目前,印度政府又启动了以提高农业总体效益为主要目标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农业科技仍是其核心和关键。
二、印度农业科技体制与运行机制印度的农业科技进步主要归功于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体制和有效的运行机制。
(一)组织框架印度的农业科技体制大体包括中央政府机构、邦政府机构以及其他机构和组织三个部分。
1.中央农业科技机构。
在中央一级,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ICAR)是全国性的农业科研协调机构,实行社团理事会管理机制,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大会,农业部长任理事长,成员由畜牧与渔业部长、各部高级官员、议会代表、农业企业代表、研究机构代表和农民代表组成。
其首席执行官是总干事,由农业部负责农业研究与教育工作的副部长担任。
理事会的日常管理和决策机构是它的管理委员会,成员由著名农业科学家、教育家、议员及农民代表组成,主任由总干事兼任。
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下设48个国家级农业研究院(所)、30个国家级农业研究中心、5个综合性国家农业研究局、12个科研工程指导委员会、77个全印协作研究工程和网络、551个农业科技中心(KVK)。
2.邦农业科技机构。
在邦一级,农业科技包括两个系统:一是邦农业大学,二是邦农业厅。
印度每个邦至少有一所农业大学,目前,全国共有41所邦高等农业院校。
邦农业大学主要承担所在邦农业教育和研究的任务,同时也承担一定的农业技术推广职能。
按照印度《宪法》,农业是邦管事务,农业技术推广主要是邦政府的责任,由各邦农业厅负责。
邦农业厅在县、发展区两级设办公室,隶属邦农业厅管理,具体负责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3.其他机构和组织。
除了中央和邦政府设立的专门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机构外,其他一些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非政府组织也广泛参与农业科技发展,例如科技部、生物技术部等政府机构和私人企业等。
此外,目前遍布全国的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也是向农民提供技术支持的重要力量。
(二)运行机制印度农业科技体制运行机制的最大特点是中央和地方各种研究、教育和推广机构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紧密合作,运行效率较高。
农业科研工作主要由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下设的国家级农业研究机构和邦一级的农业大学承担。
为了加强全国的研究合作,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也通过设立全印协作研究工程和网络等,集中研究资源和力量对重大工程进行联合攻关,并对全国的农业研究机构提供材料、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印度的农业高等教育主要由农业大学承担,但国家级农业研究机构中也有4个研究所已经获得大学资格,可以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其中,仅印度农业研究所目前就有600名研究生。
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邦农业厅发挥着主导作用。
但是,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和邦农业大学也都通过自身设立面向基层的推广机构和工程,开展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
其中,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依托国家级农业研究机构、非政府组织和邦农业大学建立的551个农业科技中心在印度农业技术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78印度农业科技体制的组织框架、运行机制及其启示(三)经费保障印度对从事农业研究和推广的科研机构实行政府全额拨款,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政府和邦政府的财政预算。
农业科技投入中政府投入占90%左右(其中,中央政府占50%,邦政府占40%),私营部门投入占10%左右。
政府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GDP的比例为0.6%左右。
中央政府的投资主要由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管理和分配。
2007/2008财政年度,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的预算为241.42亿卢比(约合人民币42.3亿元),与农业GDP的比例为0.33%,占政府农业财政支出的0.5%。
各邦农业大学的科研、教育和推广费用主要由邦政府负责。
此外,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还支持其所需经费的20%~30%。
多数农业大学由于经费比较紧张,也靠向其他机构申请工程、生产和出售种子、为企业提供产品检测和咨询服务、收取学生注册费等增加经费来源。
据马哈拉施特拉邦B·S·孔嵌博士农业大学副校长反映,2004~2006年,邦政府给该大学的预算拨款分别为6333.7万卢比(约合人民币1110万元)、6964.3万卢比(约合人民币1220万元)和7187.8万卢比(约合人民币1259万元),而同期大学自身创收收入分别为1736.5万卢比(约合人民币304万元)、1717.5万卢比(约合人民币301万元)和1608.8万卢比(约合人民币282万元),分别相当于当年邦政府财政拨款的27.4%、24.7%和22.4%。
从农业科技经费的使用主体来看,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所属机构使用的农业研究和推广经费占全国农业科技经费总额的37%,邦农业大学占51%,其他公共和私营机构占12%。
从农业科技经费的用途看,印度全国农业研究和推广经费的21%用于基础性和战略性研究,主要由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所属的研究机构实施;53%的经费用于应用性研究,由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所属的研究机构、邦农业大学、全印协作研究工程等实施;20%的经费用于农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由邦农业大学实施;其余的6%用于生产第一线与推广有关的科技活动,主要由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所属的研究机构、邦农业大学实施,其中包括分布各地的农业科技中心。
三、印度农业科技体制的主要经验印度农业科技体制的成功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一)实行农业科技的统筹管理和协调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作为全国农业科技的协调管理机构,虽然是归农业部管理,但实行的是社团理事会管理机制,其最高权力机构理事大会的成员包括畜牧与渔业部长及各部高级官员、议会代表等。
这样就使各部门的力量得到整合,各方面的意见得到集中反映。
此外,农业研究理事会通过对邦农业大学提供经费支持,实现了对全国农业研究和推广工作的统一协调。
(二)明确政府在农业科技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印度的农业研究、教育和推广机构都是由中央政府和邦政府设立的,属于公益性机构,并享受政府全额拨款,包括其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
这样就确立了政府在农业科技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政府的稳定投入,基本上保证了农业科技体系的正常运行。
(三)注重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的紧密结合印度非常重视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三者的结合。
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除了通过其下设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开展农业研究之外,还承担着支持和指导各邦农业大学的任务,并建立了一套从科研到推广的完整体系,向农村转移其研究成果。
2005/2006年度的理事会预算中,农业推广部门的费用占21.3%,农业教育部门的费用占15.7%,是各部门中费用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部门。
印度农业科技体制的组织框架、运行机制及其启示同样,各邦农业大学既是农业高等教育机构,也是地方主要农业研究机构,同时还承担技术推广的职能。
(四)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农业科研任务印度对中央和地方的农业科研有着明确的分工。
国家级农业研究机构主要是满足国家的农业研究需要,突出的是基础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研究。
邦农业大学主要是针对各邦的实际需要,以解决当地生产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主,开展具有地域生产特点的应用性研究。
(五)重视和鼓励私营部门的参与在印度的农业科研和推广中,私营部门的参与越来越多。
一些涉农企业投资开展农业生产资料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为了销售产品,也对农民开展一些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
对此,印度政府采取了积极鼓励和扶持的政策。
目前,在化肥、农药、种子、机械等研发和推广领域,私营部门的作用日益突出。
四、对加强和完善中国农业科技体制的启示目前,中国正在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认真研究和借鉴印度的经验,对正确把握改革方向,妥善处理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重大问题,实现中国农业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