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绘本阅读:放屁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放屁》科学精品教案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放屁》科学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身体》中的第三节《放屁》。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放屁的原因,探索身体消化过程,学习有关放屁的科学知识,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放屁是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理解其产生的原因。
2.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身体消化过程,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放屁的原因及身体消化过程。
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并描述身体消化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挂图、科普视频、模拟消化系统教具。
2. 学具:画纸、彩笔、手工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以故事形式引入主题:“有一天,小兔子吃了很多很多蔬菜,突然它的肚子咕咕叫,还放了一个大屁,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邀请幼儿分享自己或家人放屁的经历,引导幼儿关注身体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放屁的原因,讲解身体消化过程。
挂图展示各个消化器官,让幼儿了解食物在体内的变化。
播放科普视频,加深幼儿对消化过程的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小兔子吃了很多蔬菜会放屁?”引导幼儿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分组讨论,让幼儿互相分享自己的答案。
4. 互动环节(5分钟)模拟消化系统教具演示,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消化过程。
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增强课堂互动性。
5. 创作环节(10分钟)邀请幼儿用画纸和彩笔绘制消化系统,巩固所学知识。
手工制作模拟消化系统,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鼓励幼儿课后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激发家庭科学教育。
六、板书设计1. 放屁的原因2. 身体消化过程3. 消化器官及功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彩笔绘制一幅关于身体消化过程的画,并标注各个消化器官。
答案示例:画中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消化器官,以及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
大班科学绘本阅读:放屁
大班科学绘本阅读:放屁活动目标:1.知道放屁是人和动物的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
2.通过阅读画面,了解放屁的原因,知道屁产生的气体同吃进体内的食物有关。
3.知道放屁不必害羞,不能憋屁也不要嘲笑放屁的人。
活动准备:绘本PPT,操作材料每人一份,剪刀,胶棒活动过程:一、导入P1: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本书。
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了大象身体的什么部位?仔细看看,大象的脸在书的什么上?大象的屁股在书的什么上?想想看,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关于放屁的故事。
二、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P2:你觉得这个屁怎么样?为什么?谁的屁会这么响呢?P3:原来不光我们人会放屁,动物也会放屁。
看看,大象的屁有多响?大象放完屁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你们放完屁是不是也很舒服呀?你们有没有在水里放过屁?什么时候呀?有没发现什么好玩的现象?P4:泡泡是在哪里形成的?然后会怎么样?有谁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放屁呢?P5 :他们在干什么?这幅图有没有给你们一点什么启发,为什么会放屁呀?吃饭喝水的时候我们会把空气一起吞进肚子里,讲话的时候会不会也把空气吞进肚子里呢?不会的,讲话的时候我们是往外吐气,吃东西我们要往肚子里咽,空气也就跟着进去了,如果吃得太快,吞进去的空气就会……(越多)。
空气喜欢四处游荡,憋在我们肚子里觉得很难受,所以它就想……(跑出来),它会从哪些地方跑出来呢?P6:准确地说是肛门,从肛门跑出来就是放屁,恩,很臭。
它还会从嘴里跑出来,从嘴里跑出来我们有感觉吗?恩,就是打嗝。
你们打过嗝吗?打完嗝,你嘴里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空气在我们身体里的旅行吧。
P71 :空气从嘴巴里进去,经过一段长长的食道,然后进入一个口袋,叫胃,我们吃进去的东西就是在这里被加工,然后开始被吸收,再往下经过一段叫十二指肠,再到小肠,又经过大肠,最后从肛门出来,就是屁。
其中有一部分空气走到半路又返回去。
幼儿园大班教案《放屁》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课程计划《放屁》与反思大班课程《放屁》包含对大班的健康主题教学活动的反思,让孩子们阅读图片,解放屁的原因,知道屁产生的气体与食物进入体内有关,知道放屁是一种天然的人类和动物。
生理现象,知道放屁不必害羞,也不要嘲笑屁。
快来看看幼儿园班《放屁》的反思。
活动目标:1.知道放屁是人类和动物的自然生理现象。
2,通过阅读图片,放屁的原因,知道屁产生的气体是与食物进入体内有关。
3,知道放屁不必害羞,也不要嘲笑放屁的人。
4,初步解放屁小常识。
5.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儿童图书活动程序:1.通过教师的语言指导学科,唤起孩子的兴趣。
----老师:孩子们,你放手了吗?你听说过屁吗?你的屁是什么?----老师:你知道屁的来自哪里吗?为什么人们放屁?----老师:让孩子们学习放屁的声音。
2,老师引导孩子阅读故事《屁从哪里来》,了解故事的内容,并初步了解如何制作屁。
----老师:建议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1当我们吃东西时,我们将空气排入胃中,从嘴里出来的空气是什么?什么是肛门出来的?2鱼和肉吃过的屁的味道是什么?----教师做一个总结。
3,组织孩子的讨论:放屁好吗?了解屁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让孩子大胆谈谈自己的看法,你也可以提问:1患者打开刀后,放屁好吗?2黄鼠狼屁的用途是什么?3如果你有屁,不是吗,好吗?会发生什么?----老师总结。
4.讨论:如果我想放屁或听别人放屁怎么办?教育幼儿放屁时没有必要害羞。
孩子不应该嫉妒,也不要嘲笑别人。
这些问题太敏感了。
当他们走进教室时,他们抨击了锅,非常活泼。
对于这部分知识,有些孩子仍然非常认真地听,但老师的讨论从未被打破过。
所以,我让孩子们直接开始讨论,让他们几乎讨论,我将解释第三部分。
教学反思:对于这样一个敏感的班级,不可能安静地完成。
然而,偶尔让孩子们进行如此激烈的讨论也不错。
我看着孩子们开心和笑,我的心情非常好。
小百科全书:放屁又称“单气”,是人或动物的正常生理现象。
皮皮放屁屁
绘本《皮皮放屁屁》
活动目标:
1、了解绘本故事的有关情节,自信观察画面,理解故事主人的心情。
2、了解放屁的原因,知道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3、有屁就放,千万别憋着。
活动准备:
PPT、气球、彩色卡纸、一次性杯子、剪刀、彩色笔、面粉
活动过程:
一、课前热身:《我真的很不错》
二、绘本故事:
1、教师问:小朋友有没有放过屁呢?放屁时有什么感受?(放屁经验分享)
2、闻到别人放屁你会有什么反映?
3、介绍绘本
4、教师和幼儿一边看PPT一边分享故事情景。
5、皮皮都会在什么时候放屁?
6、皮皮放屁屁时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请幼儿学一学
教师总结:人为什么会放屁呢?因为肠子总是不断的蠕动,只要肠子的蠕动存在,就会放屁。
放屁多是因为吃了过多淀粉类食物如:红薯、土豆等,吃多了面食的人放屁也多,这类食物使肠腔产气过多导致放屁增多。
放屁是正常的,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有屁不忍,找个
不影响别人的地方把屁屁放掉。
三、游戏
《开火车》先教师做火车头口里边说边招手“某某某,快过来我们的火车就要开,呜呜呜……”以此类推。
在让幼儿当火车头,培养幼儿的领导能力。
四、手工
《不倒瓮》气球里装面团再吹起来,在气球上装饰。
制作与众不同的不倒瓮,展开幼儿的想象以及动手能力。
《放屁》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
《放屁》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教案:《放屁》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2. 详细内容: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放屁的原因、放屁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以及如何控制放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放屁的原因和作用;2. 培养学生控制放屁的良好习惯;3. 引导学生关注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放屁与身体健康的关系;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控制放屁的良好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2.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让学生了解放屁的原因和作用;2. 知识讲解:利用PPT、图片、视频等教具,详细讲解放屁的原因、放屁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以及如何控制放屁;3.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白放屁在不同场合下的应对方法;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控制放屁的方法和经验;六、板书设计1. 放屁的原因;2. 放屁与身体健康的关系;3. 控制放屁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2. 调查家人和朋友关于放屁的看法和习惯,了解不同人群在控制放屁方面的差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放屁的原因、放屁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以及如何控制放屁的方法;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身体现象,如打喷嚏、咳嗽等,并探索其原因和作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在《放屁》这节科学教案中,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放屁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控制放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选择一个适合幼儿年龄段的动画故事,如《小猪佩奇》中佩奇和弟弟在课堂上放屁的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情节,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利用PPT展示放屁的原因、放屁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以及如何控制放屁的相关知识。
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放屁的概念和作用。
大班科学绘本阅读:放屁-2019最新幼儿园大班教案
大班科学绘本阅读:放屁大班科学绘本阅读放屁活动目标1.知道放屁是人和动物的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
2.通过阅读画面,了解放屁的原因,知道屁产生的气体同吃进体内的食物有关。
3.知道放屁不必害羞,不能憋屁也不要嘲笑放屁的人。
活动准备绘本PPT,操作材料每人一份,剪刀,胶棒活动过程一、导入P1今天,我们一起看一本书。
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了大象身体的什么部位?仔细看看,大象的脸在书的什么上?大象的屁股在书的什么上?想想看,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屁股那儿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今天我们一起听一个关于放屁的故事。
二、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P2你觉得这个屁怎么样?为什么?谁的屁会这么响呢?P3原不光我们人会放屁,动物也会放屁。
看看,大象的屁有多响?大象放完屁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你们放完屁是不是也很舒服呀?你们有没有在水里放过屁?什么时候呀?有没发现什么好玩的现象?P4泡泡是在哪里形成的?然后会怎么样?有谁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放屁呢?P5他们在干什么?这幅图有没有给你们一点什么启发,为什么会放屁呀?吃饭喝水的时候我们会把空气一起吞进肚子里,讲话的时候会不会也把空气吞进肚子里呢?不会的,讲话的时候我们是往外吐气,吃东西我们要往肚子里咽,空气也就跟着进去了,如果吃得太快,吞进去的空气就会……(越多)。
空气喜欢四处游荡,憋在我们肚子里觉得很难受,所以它就想……(跑出),它会从哪些地方跑出呢?P6准确地说是肛门,从肛门跑出就是放屁,恩,很臭。
它还会从嘴里跑出,从嘴里跑出我们有感觉吗?恩,就是打嗝。
你们打过嗝吗?打完嗝,你嘴里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一起看看空气在我们身体里的旅行吧。
P71空气从嘴巴里进去,经过一段长长的食道,然后进入一个口袋,叫胃,我们吃进去的东西就是在这里被加工,然后开始被吸收,再往下经过一段叫十二指肠,再到小肠,又经过大肠,最后从肛门出,就是屁。
其中有一部分空气走到半路又返回去了,从嘴里出,就变成了打嗝。
我们放的屁是不是都是从嘴里吞进去的空气呢?P72不是的,还有一部分是大肠里产生的臭气,你们不知道吧?大肠里为什么会产生臭气呢?大肠里的食物残渣,受到细菌的作用,腐烂分解成大便的时候,就会产生这种臭臭的气体,它离肛门很近,所以就从肛门里,变成了屁。
2024年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放屁》及教学反思供借鉴
2024年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放屁》及教学反思供借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材第四章《人体奥秘》的第三节,主要内容围绕“放屁”这一自然现象展开,详细介绍了放屁的原因、生理过程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了解放屁的自然科学知识,增强对身体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放屁的原因,了解放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探究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尊重科学、关注身体健康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放屁的生理过程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重点:放屁的原因及如何观察、了解这一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人体消化系统模型、放屁声音录音、PPT课件。
学具:画笔、纸张、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放屁声音录音,邀请幼儿分享听到这个声音的感受。
提问:你们知道这个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让我们一起探索人体的奥秘。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课件,展示放屁的原因、生理过程。
结合人体消化系统模型,讲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强调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请幼儿分组讨论放屁的原因,并派代表进行分享。
观察活动:使用放大镜观察人体消化系统模型,了解放屁的生理过程。
4. 知识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放屁与人体健康有什么关系?幼儿回答:放屁过多可能是消化不良、食物不耐受等原因引起的,需要注意饮食。
拓展活动:邀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人的放屁现象,记录下来并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大《放屁》2. 副人体的奥秘3. 内容:放屁原因: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放屁生理过程:食物→消化→气体产生→放屁放屁与健康:关注消化系统健康,合理饮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人放屁现象,记录并分享。
2. 答案示例:爸爸今天吃了很多豆类食物,晚上放了很多屁。
妈妈最近消化不好,经常放屁。
幼儿园大班教案《放屁》含反思
小朋友园大班教案《放屁》含反思【--大班美术教案】大班教案《放屁》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健康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小朋友通过阅读画面,了解放屁的缘由,知道屁产生的气体同吃进体内的食物有关,知道放屁是人和动物的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知道放屁不必大方,也不要称赞放屁的人,快来看看小朋友园大班《放屁》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知道放屁是人和动物的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
2、通过阅读画面,了解放屁的缘由,知道屁产生的气体同吃进体内的食物有关。
3、知道放屁不必大方,也不要称赞放屁的人。
4、初步了解放屁的小常识。
5、乐观的参加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预备:小朋友用书人手一册活动过程:1、通过老师的语言,引导主题,并引起小朋友的爱好。
----老师:小朋友,你放过屁吗?你听过放屁吗?你放的屁是怎样的?----老师:你知道屁是从哪里来的吗?人为什么会放屁吗?----老师:让小朋友学一学放屁的声音。
2、老师引导小朋友阅读故事《屁从哪里来》,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屁是怎样产生。
----老师:建议老师这样提问:①我们在吃东西时,将空气吃进肚子里,肚子里的空气从嘴巴里出来是什么?从肛门里出来又是什么?②吃过鱼、肉放出来的屁是什么味的?----老师进行小结。
3、组织小朋友争论:放屁好不好?了解放屁和身体健康的关系。
----让小朋友大胆地讲一讲自己的看法,还可以提问:①病人开刀后,放屁好不好?②黄鼠狼放屁有什么用?③假如有屁憋住不放,好吗?会怎么样?----老师小结。
4、争论:假如自己想放屁,或听见别人放屁,应当怎样做?教育小朋友放屁不必大方,小朋友不要憋,不有称赞别人。
这些问题太敏感了,一提出来教室里就炸开了锅,喧闹非凡。
对于这部分学问,有些孩子还是很仔细的在听,但老师里的争论声始终没断过。
于是,我直接让孩子开头争论,让他们争论的差不多了,我再进行第三部分的讲解。
教学反思:对于这样敏感的课,要想宁静的上完是不行能的。
不过让孩子间或有这样的一番激烈的争论也不错,看着孩子们快乐的讲着,笑着,我的心情也好极了。
《放屁》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建立孩子正确认识屁的观念
《放屁》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建立孩子正确认识屁的观念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认知。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2. 了解放屁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学习在公共场合注意礼貌,不随意放屁。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一些关于放屁的故事或情景,以便进行教学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关于放屁的幽默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对放屁的认识。
2. 讲解:向幼儿讲解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一部分。
解释放屁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如饮食、消化等。
3. 互动:进行一些关于放屁的游戏或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加深对放屁的认识。
4. 讨论:引导幼儿讨论在公共场合放屁的正确态度和行为,教育幼儿要注意礼貌,尊重他人。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观察自己和家人是否会有放屁的情况,了解放屁的原因。
2. 延伸活动:组织一次关于人体生理现象的探究活动,让幼儿了解人体的其他生理现象,如打喷嚏、出汗等。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放屁的认识和理解。
2. 通过作业和延伸活动,检查幼儿对放屁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关于放屁的表现和态度。
七、教学资源1. 图片:收集一些关于放屁的图片,用于教学演示和引导幼儿思考。
2. 视频:寻找一些科普视频,详细解释放屁的原理和原因。
3. 故事:编写或搜集一些关于放屁的故事,用于引入话题和引导讨论。
八、教学活动1. 互动游戏:设计一个关于放屁的互动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放屁的知识,如“放屁接力赛”。
2. 角色扮演: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模拟在公共场合放屁的情景,引导他们正确处理。
九、教学反馈1. 课后交流:在课后与幼儿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放屁知识的理解和感受。
2. 家长沟通: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关于放屁的表现和变化。
《放屁》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了解屁气的成分及其产生原因
《放屁》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了解屁气的成分及其产生原因了解屁气的成分及其产生原因在中班阶段,孩子们开始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了更多的好奇心,他们不断地探索、尝试,也需要更多的科学知识的支持。
作为老师,我们需要根据他们的兴趣点和认知程度,为他们提供更加生动有趣、具有启发性的科学教育内容。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一下关于“屁气”的问题。
一、探讨屁气产生的原理孩子们常常会在学习或者玩耍时突然放出一声“嘭!”的动静,这便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放屁”。
那么什么是屁气呢,它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需要了解到人体内的食物在肠道中会被消化分解,并产生出一种气体。
这些气体中,主要是包括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
如果这些气体不能完全消化并被肠道吸收,则它们会自动排出体外,称为“屁气”。
我们还需要了解到,人体内部还关注了许多的微生物。
与人体相互共生的某些微生物群体,在人体肠道的过程中,会将食物中不能消化的成分代谢,并产生出一些新的物质,如甲烷等,这些物质拥有更强的气味。
也就是说,屁气的气味,主要取决于肠道内不同类型的微生物,以及人体对这些物质的敏感度。
二、带孩子们学会更多有趣的知识我们可以选择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屁气的成分及其产生原因。
我们通过生动的游戏、互动,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屁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使用吹气球、玩具气球等物品,让孩子们通过吸入和吐出的方式,模拟出人体内的气体排放过程。
我们还可以使用精美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生动形象地描述不同气味屁气的来源和原理,让孩子们在学习和娱乐中悄悄获取更多的知识。
此外,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小小的发酵实验器,通过发酵过程,模拟肠道内的微生物群体产生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记录,来了解深入的微观世界。
三、结尾和总结在教学结束之前,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屁气的产生原理和成分,并指出它们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
我们也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思考有关于屁气的神秘之处,比如为什么有的人的屁气有味道,而有的人则没有;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会吃太多甜食和油腻食品,那时间更加容易放屁等等。
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课《每个人都“噗”》《放屁》教案教学设计
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课《每个人都“噗”》《放屁》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人体生理现象,知道放屁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3. 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 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体生理现象:放屁2. 健康饮食3. 观察、讨论、表达4. 故事《每个人都“噗”》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放屁的现象,了解放屁的原因。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放屁的感受,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故事法:通过故事《每个人都“噗”》,引导幼儿学习人体生理知识。
4. 游戏法:设计相关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人体生理图片、故事图片等。
2. 故事课件:《每个人都“噗”》3. 游戏材料:相关道具、卡片等。
4. 教学视频或音频:放屁的声音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放屁的声音,引起幼儿兴趣,询问幼儿是否放过屁。
2. 观察与讨论:教师展示人体生理图片,让幼儿观察放屁的现象,分组讨论放屁的原因和感受。
3. 故事教学:教师讲述故事《每个人都“噗”》,引导幼儿学习人体生理知识,知道放屁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4. 游戏环节:设计相关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6.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人是否放过屁,并和家长一起讨论。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2. 关注幼儿在讨论、表达时的语言组织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评估幼儿在游戏环节中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表现。
4.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和应用情况。
七、教学延伸:1. 开展家庭作业活动,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进行相关主题的亲子活动。
2. 组织家长座谈会,分享教学内容和经验,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3. 开展同类主题的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知识。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放屁》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放屁》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身体的变化》,详细内容为第3节《放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放屁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知道放屁的原因和与身体的关系。
2. 培养观察、思考、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提高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放屁的原因,知道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难点:让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放屁声音录音、人体消化系统图、卫生纸。
2.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放屁声音录音,让幼儿猜测是什么声音,引出话题。
2. 讲解与互动(10分钟)(1)介绍放屁的原因,用PPT展示人体消化系统图,讲解食物在身体里的变化过程。
(2)让幼儿讨论:为什么会放屁?放屁对身体有什么作用?3.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例题:小明在吃饭时放了一个屁,他觉得很尴尬,请问怎么办?引导幼儿思考并给出答案,如:告诉小明放屁是正常的,不用尴尬。
4.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画出自己理解的消化系统。
(2)用彩泥制作食物,模拟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5. 小结与拓展(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放屁的原因2. 放屁对身体的作用3. 消化系统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人吃饭时是否放屁,记录下来,并说明原因。
答案: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与吃饭有关。
2. 画出自己和家人的消化系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放屁现象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家长课堂,让家长了解放屁现象,共同关心幼儿身体健康。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理解放屁的原因,知道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幼儿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放屁》(
幼儿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放屁》(一、教学内容《放屁》是幼儿中班下学期科学领域的一节教学内容。
该部分内容主要来自于教材《幼儿科学探索》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人体消化系统,探究食物如何经过消化变成屁,以及屁的产生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基本构成,知道食物如何经过消化变成屁,理解屁的产生原理。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屁的产生原理。
教学重点: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基本构成,知道食物如何经过消化变成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消化系统模型、食物图片、屁的卡通形象图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名幼儿扮演“小肚子”,其他幼儿观察并猜测“小肚子”为什么会有放屁的现象。
2. 例题讲解:a. 展示人体消化系统模型,讲解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流程。
b. 通过食物图片,说明食物如何经过消化变成屁。
c. 引导幼儿探讨屁的产生原理。
3. 随堂练习:a. 让幼儿动手操作消化系统模型,加深对消化过程的理解。
b. 画出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并用彩笔标注屁的产生位置。
六、板书设计1. 人体消化系统模型图。
2. 食物消化过程图。
3. 屁的产生原理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吃过的食物,并说明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观察他们对消化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
2. 拓展延伸:开展家庭实践活动,让家长协助幼儿观察家里的食物,探讨食物的消化过程。
同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清晰度。
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操作性。
5. 板书设计的直观性和信息量。
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放屁(2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放屁教学目标:1、通过说一说、做一做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了解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知道屁是怎么形成的。
2、引导幼儿说出饮食中容易放屁的食物,以及放屁时应注意的礼仪。
3、鼓励幼儿学会与同伴共同探讨研究问题,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1、气球五只、装满水的透明水缸五只。
2、《放屁》教学挂图、臭鼬鼠图片。
3、幼儿围坐成弧形,桌子围在教室旁边(实验操作时用)。
教学过程:1、教师设置悬疑,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捏着鼻子说:“呀!怎么这么臭啊?谁放屁了呀?”(2)“你放过屁吗?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放屁吗?”(幼儿讨论猜测)2、出示挂图,让幼儿了解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以及放屁是怎样形成的。
“我们人人都会放屁,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那到底为什么会放屁呢?哦!原来是当我们吃东西时,把周围的空气也吞进独子里了,然后空气从我们的肛门跑出来,就形成了屁。
原来,屁就是我们肚子里的空气啊!”3、实验操作,观察放屁的原理。
(1)交代实验操作要求:①“瞧!这是什么?(气球)”“这气球就象是我们的肚子,我们把空气吹进气球里,然后捏紧气球口,把手伸进水中,再把手慢慢松开,观察一下:水中有什么现象?”②自己自由结合,五人一组,互相轮流合作实验。
(2)幼儿开始自由结合操作实验,教师巡视,参与幼儿的谈论研究。
4、引导幼儿相互讨论,了解哪些东西吃了会容易放屁,哪些东西吃多了,放得屁会比较臭?(幼儿相互讨论,教师巡回倾听,并参与幼儿的讨论活动)(1)放屁还和我们吃的食物有关系哦!你们猜猜看:吃哪些食物会容易放屁呢?“豆类食品、奶制品、胡萝卜、面包……”(2)那吃什么食物放得屁会比较臭呢?“肉类食品、臭类食品(如:大蒜、洋葱等)、……”5、让幼儿懂得放屁时的礼仪。
“我们每个人都会放屁,所以大家不用紧张和怕难为情。
如果憋着不放,我们会感到肚涨和肚子疼哦!那我们要放屁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到旁边人比较少的地方去放屁,不要在人群中放屁。
2024年幼儿中班下学期科学精彩教案《放屁》(
2024年幼儿中班下学期科学精彩教案《放屁》(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中班下学期科学教育要求,选取教材《放屁》一章节进行详细教学。
内容主要包括:介绍放屁的原因,探讨放屁与人体消化系统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食物与放屁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放屁的原因,认识到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帮助幼儿理解人体消化系统,知道食物在体内的变化过程,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放屁与消化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食物在体内的变化过程。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以及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人体消化系统模型、食物卡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放屁的趣味故事,引发幼儿对放屁现象的关注。
2. 新知识讲解:(1)介绍放屁的原因,通过PPT课件展示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过程。
(2)展示人体消化系统模型,让幼儿观察并了解各个器官的作用。
3. 例题讲解:通过一个具体案例,讲解食物与放屁之间的关系。
4.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放屁现象的理解。
5. 实践活动:进行食物与放屁关系的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
六、板书设计1. 《放屁》2. 主要内容:(1)放屁的原因(2)消化系统的组成(3)食物与放屁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人的饮食情况,记录与放屁现象之间的关系。
2. 答案:观察记录表格,内容包括食物种类、摄入量、放屁次数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兴趣以及理解程度,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放屁》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放屁》教案名称:放屁教案类型:科学教学年级:中班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科学观念,认识到放屁是身体过程中正常的一部分。
2.通过实际观察和参与,使幼儿了解放屁的原因和产生过程。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欲。
教学准备:1.图书:《放屁的故事》。
2.实验材料:苏打水、醋、气球、瓶子、漏斗、小锅、火柴。
3.实验环境:保持安静、宽敞的实验室环境。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教师打开课堂光线,点燃一根香火并放置在教室前方。
2.引导幼儿聚焦在香火燃烧时的气味和烟雾上。
3.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这根香会有气味吗?"。
前期激活:1.介绍故事:教师向幼儿讲述《放屁的故事》,并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放屁会有气味。
2.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你们觉得自己的身体为什么会放屁呢?"。
实验环节:1.引导幼儿参与实验制造:教师将苏打水倒入瓶子,加入少量醋,然后迅速将气球套在瓶子口上。
2.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你们看到气球膨胀了吗?"。
3.说明实验原理:教师解释苏打水和醋混合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过程。
4.解答问题:教师回答幼儿的问题并帮助他们理解为什么放屁会有气味。
巩固活动:1.引导幼儿进行小组分组,每组准备一份实验配方。
2.每个小组依次进行实验,观察气球的膨胀情况。
3.鼓励幼儿们分享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结语活动: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实验结果。
2.提醒幼儿们,不要因为放屁而感到尴尬或害怕,因为这是身体正常的一部分。
大班社会活动:屁从哪里来
大班社会活动:屁从哪里来活动目标1、知道放屁是人和动物的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
2、通过阅读画面,了解放屁的原因,知道屁产生的气体同吃进体内的食物有关。
3、知道放屁不必害羞,也不要嘲笑放屁的人。
活动准备一、活动过程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出主题,并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你放过屁吗?你听过放屁吗?你放的屁是怎样的?2、教师:你知道屁是从哪儿来的吗?人为什么会放屁?3、教师:让幼儿学一学放屁的声音。
二、教师引导幼儿阅读故事《屁从哪里来》,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屁是怎样产生。
1、教师:我们在吃东西时,将空气吃进肚子里,肚子里的空气从嘴巴里出来是什么?从肛门里出来又是什么呢?2、吃过鱼、肉放出来的屁是什么味的?吃植物,放出来的屁又是怎样的?3、教师小结:我们在吃饭和喝水的时候,会把空气一起吞进肚子里。
吃得越快,吞进肚里的空气过一会,有的会从嘴巴里跑出来,就是打嗝;有的会从肛门里跑出来,那就是放屁。
吃过鱼、肉放出来的屁是臭的,狮子放的屁很臭,吃植物放出来的屁不太臭,大象放的屁不太臭,但是放的屁特别多,特别响。
三、组织幼儿讨论:放屁好不好?了解放屁和身体健康的关系。
1、让幼儿大胆地讲一讲自己的看法,还可以提问:①病人开刀后,放屁好不好?②黄鼠狼放屁有什么用?③如果有屁憋住不放,好吗?会怎样?小结:病人如果放屁,就表示肠子已经恢复正常功能了,是件好事。
黄鼠狼放屁是为了保护自己,如果我们把屁憋住不放,就会使人头晕、肚子痛,千万不要把屁憋住。
四、讨论:如果自己想放屁,或听见别人放屁,应该怎样做?教育幼儿放屁不必害羞,小朋友不要憋,也不嘲笑别人。
爱心手语活动目标:1、初步学习用手语关爱聋哑人,体验爱与被爱的情感交流。
2、知道通过手的不同动作可以表达多种情感,感知他们他们的非言语交往和表达方式。
活动准备:电脑一台、课件活动过程:一、看手语图片,引入活动T: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一样新的本领,看,图片上的阿姨在干什么?对了,这个阿姨是在做手势,你知道这手势是做给谁看的?小结:聋哑人和我们一样也需要交流,他们听不到、也说不出来,只好用手势做手语和别人交流。
【幼儿园绘本教学】小班绘本阅读教案 皮皮放屁屁
【幼儿园绘本教学】小班绘本阅读教案皮皮放屁屁【幼儿园绘本教学】小班绘本阅读教案皮皮放屁屁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仔细阅读绘本,并理解绘本中的主要内容。
2.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达图画书中有趣和不可理解的地方,并学会相互讨论。
3、了解放屁屁是人的生理现象。
活动准备:ppt录音。
活动流程:一、在猜想中引入绘本中的主人翁。
(给青蛙看一个大肚子)猜猜为什么它的肚子这么大?(幼儿自由猜想)2、(放录音)听听皮皮是怎样说的?“我窒息了。
我总是放屁。
人们讨厌我。
所以我窒息了,我的胃太大了。
”。
3、幼儿想办法,让皮皮的肚子变小。
二、孩子们自己读图画书《皮坊放屁》。
1、老师提出阅读要求。
2.阅读时,找到有趣的地方和你不理解的地方,你可以与每个人交流。
提问:-你认为哪幅画最有趣?为什么?—谁还有新的发现?-谁能解释你不懂的图片?—老师觉得有幅图看不懂,请小朋友来解释一下?三、老师带孩子们把图画书看完了。
提问:1.它的肚子怎么会变得这么大?2、现在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孩子们想放屁时应该怎么做?1、你放屁时会憋在肚子里吗?为什么?2.当你想在拥挤的地方放屁时,你能做什么?3、如果别人放屁时你会笑话他吗?为什么?老师总结:事实上,放屁是人类的一种生理现象。
消化食物时会产生有害气体,必须及时排出。
如果“废气”因放屁而溶入血液,进入肝脏和肾脏,将危害我们的健康。
绘本简介:小青蛙皮皮有个问题。
他忍不住放屁。
他的妹妹觉得很好玩,但是他的爸妈和老师却不高兴。
医生说这只是肚子里有臭气,慢慢会好起来。
可惜的是,好得太慢了。
皮皮设法忍住了放屁,结果更糟:他的胃像气球一样膨胀,把他带到了高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绘本阅读:放屁
活动目标:
1.知道放屁是人和动物的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
2.通过阅读画面,了解放屁的原因,知道屁产生的气体同吃进体内的食物有关。
3.知道放屁不必害羞,不能憋屁也不要嘲笑放屁的人。
活动准备:
绘本PPT,操作材料每人一份,剪刀,胶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
P1: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本书。
看到了什么?
我们看到了大象身体的什么部位?
仔细看看,大象的脸在书的什么上?大象的屁股在书的什么上?
想想看,
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关于放屁的故事。
二、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P2:你觉得这个屁怎么样?为什么?谁的屁会这么响呢?
P3:原来不光我们人会放屁,动物也会放屁。
看看,大象的屁有多响?
大象放完屁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你们放完屁是不是也很舒
服呀?
你们有没有在水里放过屁?什么时候呀?有没发现什么好
玩的现象?
P4:泡泡是在哪里形成的?然后会怎么样?
有谁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放屁呢?
P5:他们在干什么?这幅图有没有给你们一点什么启发,为什么会放屁呀?
吃饭喝水的时候我们会把空气一起吞进肚子里,讲话的时候会不会也把空气吞进肚子里呢?
不会的,讲话的时候我们是往外吐气,吃东西我们要往肚子里咽,空气也就跟着进去了,如果吃得太快,吞进去的空气就会……(越多)。
空气喜欢四处游荡,憋在我们肚子里觉得很难受,所以它就想……(跑出来),它会从哪些地方跑出来呢?
P6:准确地说是肛门,从肛门跑出来就是放屁,恩,很臭。
它还会从嘴里跑出来,从嘴里跑出来我们有感觉吗?恩,就是打嗝。
你们打过嗝吗?打完嗝,你嘴里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空气在我们身体里的旅
行吧。
P71:空气从嘴巴里进去,经过一段长长的食道,然后进入一个口袋,叫胃,我们吃进去的东西就是在这里被加工,然后开始被吸收,再往下经过一段叫十二指肠,再到小肠,又经过大肠,最后从肛门出来,就是屁。
其中有一部分空气走到半路又返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