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传统人格与现代人格的不同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解析传统人格与现代人格的不同内涵,举例说明现代人格特征,人格教育在此的作用。

答:

传统人格内涵如下:⑴西方。H.C.Warren认为人格包含个人品性的各个方面,如气质,德行,智慧,技能等;M.H.Prince“人格是一切生物个体的先天倾向、冲动、取向、和本能,以及由经验而获得的倾向和趋向的总和”。西方思想发展中关于人性问题的讨论,大致可以归纳几个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是以普罗太哥拉、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为代表,认为人的本性就是理性;第二种观点以亚里士多德“灵魂蜡版说”、爱尔维修和霍尔巴赫的观点为代表,倾向于人的本性为中性,可以为善为恶‘第三种以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人文主义的人性自然论与卢梭的观点为代表,不管是对个人幸福与快乐的追求,还是自我保存和对同类的同情心与怜悯心,它们本身是善的;第四种观点以基督教神学的“原罪说”与霍布斯的观点为代表,虽然这两种人性论的社会基础与论述都非常不同,但他们同样主张人的本性是恶的。⑵中国。中国传统人格学说归纳为四类:①人格按“阴阳五行”的气质分类;

②人格是在环境习染中逐渐形成的,例如孔子的“性近习远”和荀子的“化性起伪”;③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提出把人格分为“上智”、“中人”、“下愚”三等,韩愈把人格划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④李贽明认为“物情不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现代人格的内涵如下:杨永明认为一个人独特的整体的心理面貌,使人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性格、气质、能力等全部心理特征形成的“合力”。陈仲庚认为个体内在行为上的倾向性,表现在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与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与人一定特色的身心组织。奥尔波特人格定义:“一个人真正是什么”“人格是在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人对环境适应的独特性”。心理学家认为人格(personality)是个体在遗传和环境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潜在的和现实的、影响个体行为的心理活动模式的总和,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强调:遗传和环境;潜在的和现实的;心理模式的总和;特有模式;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综上所述,我认为传统人格与现代人格的共同点和最大的区别在于:

传统人格重在强调个人内在的心理品质,是人性善恶的争论,带有很大的主观色彩。而现代人格,大多强调环境与遗传对塑造人格的重大影响,开始客观科学的认识人的内外在因素的重大作用。

人格的基本特征:

①人格的整体性

人格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人格不是指单一的人格特质,也不是指许多孤立的人格特质的堆积,而是指个人身心方面许多特质的有机整合。在心理学史上,德国心理学家W.Stern强调研究整体的人,认为人体集中了各种心理机能,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整体的人,而不是各种单向的心理机能。也有一些心理学家把人格看做个人许多特质的简单总和。后来人格研究中引进了结构的概念和系统论的观点,开始把人格看成完整的构成物。人格具有整体性。

举例;

一个现实的人具有多种心理成分和特质,如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等,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并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组织。一个现实的人的行为不仅是某个特定部分运作的结果,而且总是与其他部分紧密联系、协调一致进行活动的结果。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最常见的精神病,布洛伊勒(Bleuler,1911)在提出精神分裂症这个术语时便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内部的分裂,他将统—性的丧失、精神的内部分裂视为此病的本质。可以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与行为比喻为一个失去指挥的管弦乐团。得了这种病,患者的感觉、记忆、思维和习惯这类心理机能虽然不至于丧失,却是乱七八糟的。由此可见,一个正常人的心理是多样性的统一,是有机的整体。

②人格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人格具有稳定性.1932年,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开始吸收加利福尼亚奥克兰德的212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参加"奥克兰德成长研究"(Oakland Growth Study).结果表明,从少儿到青年以后,人格特质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其中智力一致性最高,其次是内外向、情绪稳定性和对冲动的控制等,最后是政治态度、自我价值观和生活满意度。“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形象地说明了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人格持续性首先表现为自我的持久性。每个人的自我,在世界上不会存在于其他地方,也不会变成其他东西。昨天的我是今天的我,也是明天的我。过去的我透过现在的我,影响着我的现在和将来。虽然未来不能决定现在,但自我对未来的洞察力能决定现在的我。这就是自我的持续性。二是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排除其发展和变化。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人格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指较为持久的、一再出现的定型的东西。人格变化有两种情况。第一,人格特征随着年龄增长,其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如同是特质焦虑,在少年时代表现为对即将参加的考试或即将考入的新学校心神不定,忧心忡忡;在成年时表现为对即将从事的一项新工作忧虑烦恼,缺乏信心;在老年时则表现为对死亡的极度恐惧。也就是说,人格特性以不同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内在秉性的持续性是有其年龄特点的。第二,对个人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和机体因素,如移民、严重疾病等,都有可能造成人格的某些特征,如自我观念、价值观、信仰等的改变。不过要注意,人格改变与行为改变是有区别的。行为改变往往是表面的变化,是由不同情境引起的,不一定都是人格改变的表现。人格的改变则是比行为更深层的内在特质的改变。

③人格的独特性

人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格。由于人格结构的多样,因此每个人的人格都有自己的特点。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许多人格心理学家都强调要研究人格的独特性。即使是同卵双生子,他们的人格也不会完全相同。因为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成熟和学习等许多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这些因素及其相互关系都不可能完全相同。

人格具有独特性,并不是说人于人之间在人格上毫无共同之处。人格既包括人与人之间相同的方面(共同性),也包括人与人之间不同的方面(差异性);既包含人类、民族、阶级和阶层共同的人格特征,也包含每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人格特征。

④人格的社会性和生物性

人的生物性与社会性、遗传与环境、先天与后天的关系问题,历来是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我国古代哲学家和教育家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天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