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运动解剖学重点

运动解剖学重点

运动解剖学重点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运动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的综合学科,旨在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解剖变化,深入探究运动机构和运动模式。

以下是运动解剖学的重点内容。

一、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支撑和保护人体内脏和软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骨骼系统包括骨骼、韧带、关节和肌肉等组织。

骨骼系统在运动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骨骼的变化及相关肌肉的收缩和伸展产生不同的运动模式。

二、肌肉系统肌肉是支撑和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肌肉的结构、功能和运动形式都是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而形成的。

肌肉可以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是人体内最大的肌肉组织,主要用于人体的运动。

平滑肌主要通过收缩来控制内部器官的运动。

心肌则通过收缩来推动心脏进行血液循环。

三、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控制和协调运动的中枢系统。

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和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由大量神经组织和神经元组成,通过神经冲动来控制和协调人体各部分的运动活动。

四、关节系统关节是连接骨骼的结构,主要由骨软骨、滑膜和关节囊等部分组成。

关节系统在人体的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使人体完成各种不同的运动形式。

五、运动控制运动控制是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来控制和协调不同体部的运动。

运动控制主要由下列几部分组成:反射、调节和主动控制。

反射是指一种无意识的运动形式,大多数情况下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

调节是指对运动过程进行持续的控制和调节。

主动控制则是指人体通过意识行动来实现的主动控制。

六、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运动学习过程的科学,主要包括静态和动态两方面。

静态运动学研究在不进行任何动作的情况下人体的位置、重心和身体平衡等问题。

动态运动学研究具有运动的人体身体在运动中的位置、动作和力学特性等问题。

七、运动适应运动适应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自然提高和适应过程,包括心肺适应、肌肉适应、骨骼适应、神经适应等。

这些适应过程使人体能够更加适应日常的生活和运动要求,增强身体的健康和生理素质。

运动解剖学重点

运动解剖学重点

1.细胞: 构成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

2..骨松质: 呈海绵状, 由相互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 配布于骨的内部, 骨小梁的排列与骨所承受的压力和张力方向一致。

3.骨密质:骨密质主要构成长骨的干、骺和短骨、扁骨以及不规则骨的表层, 骨板层数多, 排列规则, 紧密结合。

4.肌纤维: 主要由肌细胞构成, 其间还有少量的结缔组织、血管、淋巴以及神经, 因呈细长纤维状, 故称肌纤维。

5.组织: 有大量结构和功能和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共同构成的细胞群体。

6.器官:由几种不种组织发育分化和相互结合, 构成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完成一定生理功能的组织集合体。

7.系统: 由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许多器官结合在一起, 构成相互配合, 并完成连续性生理功能的器官群体。

(运动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脉管系统, 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 内分泌系统)8.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 两眼向正前方平视, 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 手掌向前。

两足并拢, 足尖向前。

9.额状面: 是按冠状轴方向, 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

10.矢状面: 是按矢状轴方向, 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

11.水平面: 是指与水平面平行, 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的切面。

12.正中面: 经过人体正中的矢状面, 简称正中面, 它将人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部。

13.矢状轴: 为前后方向与水平面平行, 与人体长轴相垂直的轴。

额状轴: 为左右方向与水平面平行, 与人体长轴相垂直的轴。

垂直轴: 为上下方向与水平面垂直, 与人体长轴相平行的轴。

细胞的三层结构: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14.细胞间质的成分: 主要由基质和纤维两部分组成, 机制可呈液体状、胶体状和固体状。

纤维可分成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三种类型。

15.组织分类: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16.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肌腱、筋膜和韧带)、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广义的结缔组织还包括软骨组织(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和弹性软骨)、骨组织、血液和淋巴。

运动解剖学复习全知识点

运动解剖学复习全知识点

运动解剖学复习全知识点绪论1. 运动解剖学——2. 动作分析法——3. 运动解剖学研究的内容——4. 运动解剖学研究方法——5. 运动解剖学的标准解剖姿势——第一章人体的基本构成1. 细胞的结构——2. 组织及组织的分类——3. 皮组织的分类——4. 结缔组织及分类——5. 腺体——6. 软骨组织——7. 透明软骨——8. 软骨——9. 骨组织——10. 神经组织和神经元—— 11. 运动终板—— 12. 哈佛氏系统——第二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与骨连结1. 骨的分类——按部位分类按形态分类2. 关节内软骨和关节面软骨——3. 运动环节——4. 肌肉的运动单位——5. 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6. 骨的构造——7. 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8. 骨的发生方式 9. 骨龄及其意义——10. 体育运动对骨的形态结构的影响——11. 体育运动对青少年,老年人的骨的影响—— 12. 关节及其分类——13. 关节的主要构造及其辅助结构—— 14. 关节的分类—— 15. 联合关节——16. 关节的运动幅度——17. 关节的运动幅度的影响因素——18. 体育锻炼对关节形态结构的影响—— 19. 上肢骨的组成——20. 肩关节构造及其运动—— 21. 肘关节构造及其运动—— 22. 下肢骨的组成—— 23. 髌骨及其意义—— 24. 骨盆构造—— 25. 耻骨联合—— 26. 男女骨盆差异——27. 骨盆的作用原理——28. 髋关节的构造及其运动—— 29. 膝关节的构造及其运动—— 30. 踝关节的构造及其运动—— 31. 足弓的构造及其作用原理—— 32. 躯干骨的组成—— 33. 椎间盘——34. 脊柱的组成及其运动—— 35. 颅骨的组成——36. 听小骨——37. 体育锻炼对骨骼肌的影响—— 38. 发展肌肉力量的解剖学依据——39. 举例说明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和意义——40. 在活体上内触摸到的上肢骨和下肢骨以及躯干骨的一些骨性标志—— 41. 骨盆的力学特点和功能—— 42. 男女骨盆的比较——43. 胸廓的组成,正常形态以及功能,并说明影响胸廓形态的因素——第二节1. 肌肉的主要构造——2. 肌肉的辅助结构——3. 筋膜——4. 腱鞘——5. 滑膜囊——6. 滑车——7. 籽骨——8. 肌肉的分类—— 9. 肌肉的物理特性——10. 原动肌定义和分类及其如何确定—— 11. 对抗肌——12. 固定肌于中和肌—— 13. 肌肉的初长度—— 14. 胸骨角—— 15. 提携角—— 16. 腹股沟韧带—— 17. 腹直肌鞘——18. 腹白线—— 19. 脐环——20. 固有呼吸肌—— 21. 腹股沟三角—— 22. 肌肉的工作性质—— 23. 动力工作和静力工作—— 24. 克制工作和退让工作——25. 支持工作固定工作和固定工作—— 26. 影响肌肉力量大小的解剖学因素—— 27. 肌肉初长度——28. 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及举例说明——29. 体育运动对肌肉形态结构的影响—— 30. 三角肌的起止点以及功能—— 31. 冈上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32. 冈下肌和小圆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33. 肩胛下肌和大圆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34. 肩袖——35. 肱二头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36. 肱三头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37. 下肢肌的组成——38. 髂腰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39. 臀大肌的起止点及其组成—— 40. 梨状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41. 臀中肌和臀小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42. 股四头肌的组成,起止点及其功能—— 43. 缝匠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44. 阔筋膜张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45. 股二头肌起止点及其功能——46. 半腱肌和半膜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47. 股后肌群—— 48. 大收肌起止点及其功能——49. 长收肌和短收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50. 小腿三头肌的组成,各自的起止点及其功能——51. 背肌的组成——52. 斜方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53. 背阔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54. 菱形肌起止点及其功能—— 55. 胸大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56. 胸小肌起止点及其功能—— 57. 前锯肌起止点及其功能—— 58. 腹直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59. 腹外斜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60. 腹内斜肌起止点及其功能—— 61. 腹横肌起止点及其功能——62. 腰方肌起止点及其功能—— 63. 胸锁乳突肌起止点及其功能—— 64. 发展各块肌肉的相关力量练习——65. 发展各块肌肉柔韧性的相关练习——66. 环节受力分析法定义及其三种情况的分析—— 67. 解剖学动作分析的内容与步骤_ 68. 引体向上的解剖学打字分析——69. 原地侧向推铅球的解剖学动作分析—— 70. 立定跳远的解剖学动作分析—— 71. 正脚背踢足球的解剖学分析—— 72. 仰卧起坐的解剖学分析+—— 73. 双杠直角支撑的解剖学分析——第三章内脏第一节1. 内脏+——2. 内脏的分类及其构造——3. 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4. 消化系统——5. 消化管——6. 口腔——7. 咽峡——8. 口腔腺—— 9. 咽——10. 咽淋巴环—— 11. 味蕾—— 12. 回盲瓣—— 13. 嗅粘膜—— 14. 声门裂—— 15. 食管—— 16. 胃——17. 小肠—— 18. 小肠绒毛—— 19. 大肠—— 20. 消化腺—— 21. 肝的构造—— 22. 肝小叶——23. 肝内的血液循环—— 24. 肝脏的功能——25. 肝内胆汁的分泌途径—— 26. 胰腺—— 27. 呼吸系统——28. 呼吸系统的构造—— 29. 呼吸道——30. 鼻——31. 鼻旁窦—— 32. 喉—— 33. 气管—— 34. 肺—— 35. 肺小叶—— 36. 肺门—— 37. 气血屏障—— 38. 肺内血液循环—— 39. 憋气和屏气的比较—— 40. 泌尿系统—— 41. 肾—— 42. 肾门—— 43. 肾蒂——44. 肾的位置和大体构造及其功能—— 45. 肾窦——46. 肾单位—— 47. 肾小体——48. 滤过屏障—— 49. 原尿—— 50. 终尿—— 51. 膀胱三角—— 52. 肾内血液循环—— 53. 肾小管—— 54. 集合管—— 55. 输尿管——56. 膀胱的主要构造及其作用—— 57. 男性生殖系统的构造—— 58. 女性生殖系统的构造—— 59. 胸膜——60. 纵隔—— 61. 腹膜——62. 体育运动对内脏器官的影响—— 63. 体育运动会呼吸系统的影响—— 64. 体育运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65. 中空性器官与实质性器官的一般构造的比较——66. 胆汁和胰液的产生途径和功能——67. 空气如何进入肺内?为什么快而浅的呼吸不利于换气,为什么用鼻腔吸气好—— 68. 泌尿系统的组成——69. 尿液的产生和排除途径——70. 比较肝、肺、肾内血液循环特点—— 71. 比较肝肺肾内的血管分布特点——第四章脉管系统绪论1. 运动解剖学——2. 动作分析法——3. 运动解剖学研究的内容——4. 运动解剖学研究方法——5. 运动解剖学的标准解剖姿势——第一章人体的基本构成1. 细胞的结构——2. 组织及组织的分类——3. 皮组织的分类——4. 结缔组织及分类——5. 腺体——6. 软骨组织——7. 透明软骨——8. 软骨——9. 骨组织——10. 神经组织和神经元—— 11. 运动终板—— 12. 哈佛氏系统——第二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与骨连结1. 骨的分类——按部位分类按形态分类2. 关节内软骨和关节面软骨——3. 运动环节——4. 肌肉的运动单位——5. 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6. 骨的构造——7. 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8. 骨的发生方式 9. 骨龄及其意义——10. 体育运动对骨的形态结构的影响——11. 体育运动对青少年,老年人的骨的影响—— 12. 关节及其分类——13. 关节的主要构造及其辅助结构—— 14. 关节的分类—— 15. 联合关节——16. 关节的运动幅度——17. 关节的运动幅度的影响因素——18. 体育锻炼对关节形态结构的影响—— 19. 上肢骨的组成——20. 肩关节构造及其运动—— 21. 肘关节构造及其运动—— 22. 下肢骨的组成—— 23. 髌骨及其意义—— 24. 骨盆构造—— 25. 耻骨联合—— 26. 男女骨盆差异——27. 骨盆的作用原理——28. 髋关节的构造及其运动—— 29. 膝关节的构造及其运动—— 30. 踝关节的构造及其运动—— 31. 足弓的构造及其作用原理—— 32. 躯干骨的组成—— 33. 椎间盘——34. 脊柱的组成及其运动—— 35. 颅骨的组成——36. 听小骨——37. 体育锻炼对骨骼肌的影响—— 38. 发展肌肉力量的解剖学依据——39. 举例说明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和意义——40. 在活体上内触摸到的上肢骨和下肢骨以及躯干骨的一些骨性标志—— 41. 骨盆的力学特点和功能—— 42. 男女骨盆的比较——43. 胸廓的组成,正常形态以及功能,并说明影响胸廓形态的因素——第二节1. 肌肉的主要构造——2. 肌肉的辅助结构——3. 筋膜——4. 腱鞘——5. 滑膜囊——6. 滑车——7. 籽骨——8. 肌肉的分类—— 9. 肌肉的物理特性——10. 原动肌定义和分类及其如何确定—— 11. 对抗肌——12. 固定肌于中和肌—— 13. 肌肉的初长度—— 14. 胸骨角—— 15. 提携角—— 16. 腹股沟韧带—— 17. 腹直肌鞘——18. 腹白线—— 19. 脐环——20. 固有呼吸肌—— 21. 腹股沟三角—— 22. 肌肉的工作性质—— 23. 动力工作和静力工作—— 24. 克制工作和退让工作——25. 支持工作固定工作和固定工作—— 26. 影响肌肉力量大小的解剖学因素—— 27. 肌肉初长度——28. 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及举例说明——29. 体育运动对肌肉形态结构的影响—— 30. 三角肌的起止点以及功能—— 31. 冈上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32. 冈下肌和小圆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33. 肩胛下肌和大圆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34. 肩袖——35. 肱二头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36. 肱三头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37. 下肢肌的组成——38. 髂腰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39. 臀大肌的起止点及其组成—— 40. 梨状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41. 臀中肌和臀小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42. 股四头肌的组成,起止点及其功能—— 43. 缝匠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44. 阔筋膜张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45. 股二头肌起止点及其功能——46. 半腱肌和半膜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47. 股后肌群—— 48. 大收肌起止点及其功能——49. 长收肌和短收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50. 小腿三头肌的组成,各自的起止点及其功能——51. 背肌的组成——52. 斜方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53. 背阔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54. 菱形肌起止点及其功能—— 55. 胸大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56. 胸小肌起止点及其功能—— 57. 前锯肌起止点及其功能—— 58. 腹直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59. 腹外斜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 60. 腹内斜肌起止点及其功能—— 61. 腹横肌起止点及其功能——62. 腰方肌起止点及其功能—— 63. 胸锁乳突肌起止点及其功能—— 64. 发展各块肌肉的相关力量练习——65. 发展各块肌肉柔韧性的相关练习——66. 环节受力分析法定义及其三种情况的分析—— 67. 解剖学动作分析的内容与步骤_ 68. 引体向上的解剖学打字分析——69. 原地侧向推铅球的解剖学动作分析—— 70. 立定跳远的解剖学动作分析—— 71. 正脚背踢足球的解剖学分析—— 72. 仰卧起坐的解剖学分析+—— 73. 双杠直角支撑的解剖学分析——第三章内脏第一节1. 内脏+——2. 内脏的分类及其构造——3. 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4. 消化系统——5. 消化管——6. 口腔——7. 咽峡——8. 口腔腺—— 9. 咽——10. 咽淋巴环—— 11. 味蕾—— 12. 回盲瓣—— 13. 嗅粘膜—— 14. 声门裂—— 15. 食管—— 16. 胃——17. 小肠—— 18. 小肠绒毛—— 19. 大肠—— 20. 消化腺—— 21. 肝的构造—— 22. 肝小叶——23. 肝内的血液循环—— 24. 肝脏的功能——25. 肝内胆汁的分泌途径—— 26. 胰腺—— 27. 呼吸系统——28. 呼吸系统的构造—— 29. 呼吸道——30. 鼻——31. 鼻旁窦—— 32. 喉—— 33. 气管—— 34. 肺—— 35. 肺小叶—— 36. 肺门—— 37. 气血屏障—— 38. 肺内血液循环—— 39. 憋气和屏气的比较—— 40. 泌尿系统—— 41. 肾—— 42. 肾门—— 43. 肾蒂——44. 肾的位置和大体构造及其功能—— 45. 肾窦——46. 肾单位—— 47. 肾小体——48. 滤过屏障—— 49. 原尿—— 50. 终尿—— 51. 膀胱三角—— 52. 肾内血液循环—— 53. 肾小管—— 54. 集合管—— 55. 输尿管——56. 膀胱的主要构造及其作用—— 57. 男性生殖系统的构造—— 58. 女性生殖系统的构造—— 59. 胸膜——60. 纵隔—— 61. 腹膜——62. 体育运动对内脏器官的影响—— 63. 体育运动会呼吸系统的影响—— 64. 体育运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65. 中空性器官与实质性器官的一般构造的比较——66. 胆汁和胰液的产生途径和功能——67. 空气如何进入肺内?为什么快而浅的呼吸不利于换气,为什么用鼻腔吸气好—— 68. 泌尿系统的组成——69. 尿液的产生和排除途径——70. 比较肝、肺、肾内血液循环特点—— 71. 比较肝肺肾内的血管分布特点——第四章脉管系统。

大一运动解剖考试重点知识点

大一运动解剖考试重点知识点

大一运动解剖考试重点知识点运动解剖是运动科学中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体运动的结构、功能和机制。

在大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与运动解剖相关的知识。

本文将重点介绍大一运动解剖考试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的基础性系统,它提供了身体的结构支撑和运动的基础。

在考试中,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1 骨骼的分类和组成:了解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等骨骼的分类以及骨骼的组成结构,包括骨骼的外部和内部结构。

1.2 骨骼的生理功能:了解骨骼的生理功能,包括支撑和保护内脏、参与血液造血、储存矿物质等。

1.3 骨骼的形成和发育:了解骨骼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包括软骨模型的形成、骨骺的生长等。

1.4 骨骼的命名:熟悉人体各个骨骼的名称,包括头骨、颈椎、胸椎、腰椎、骨盆、四肢骨等。

二、肌肉系统肌肉系统是人体的运动系统,它负责产生力量并推动身体进行各种运动。

在考试中,需要了解以下知识点:2.1 肌肉的分类和结构:了解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等肌肉的分类以及肌肉的结构组成,包括肌肉纤维、肌束、肌肉腹等。

2.2 肌肉的生理功能:熟悉肌肉的生理功能,包括产生力量、维持姿势、促进血液循环等。

2.3 肌肉的命名:熟悉人体各个肌肉的名称,包括头部肌肉、颈部肌肉、躯干肌肉、四肢肌肉等。

2.4 肌肉的力学原理:了解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和力学原理,包括肌肉的收缩、伸展和协同作用等。

三、关节系统关节系统是人体的连接系统,它负责连接和动作各个身体部位。

在考试中,需要了解以下知识点:3.1 关节的分类和结构:了解球突关节、鞍状关节、滑膜关节等关节的分类以及关节的结构组成,包括关节面、关节囊、韧带等。

3.2 关节的运动学和力学:了解关节的运动学和力学原理,包括屈曲、伸展、旋转、外展、内收等关节运动。

3.3 关节的命名:熟悉人体各个关节的名称,包括颈椎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等。

四、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的控制系统,它负责传递和处理各种信号。

运动解剖期末重点.

运动解剖期末重点.

运动解剖期末重点.
运动解剖期末重点是教学内容中最重要的部分,其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人体运动的生物学和医学原理,以及如何应用这些原理来提高运动成绩。

因此,期末重点应该着重于人体运动的解剖学,并涵盖肌肉、骨骼、关节和神经系统有关的内容。

1. 人体肌肉组织:讨论肌肉组织的结构及功能,包括肌肉细胞的结构与构造,肌肉细胞的运动机制,以及肌肉的收缩及其影响运动的原理。

2. 人体骨骼系统:讨论骨骼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包括人体骨骼的类型、分布及作用,骨骼的构造及组成,以及骨骼的支撑作用及其对运动的影响。

3. 人体关节系统:讨论人体关节的结构及功能,包括关节的类型、分布及作用,关节的构造及组成,以及关节的活动范围及其影响运动的原理。

4. 人体神经系统:讨论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包括大脑的结构及功能,神经系统的传导方式,以及神经系统对运动的控制机制。

5. 运动解剖学的应用:讨论运动解剖学的应用,包括运动训练的解剖学原理,运动损伤的解剖学原因及预防,以及运动训练的解剖学技巧。

期末考试时,考生应掌握上述五个部分的内容,以便对人体运动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在运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除了学习上述知识外,考生还应熟悉运动实践的解剖学技巧,如如何使用肌肉的力量、如何改善肢体的姿势、如何使用正确的运动技巧等,以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运动能力。

运动解剖学复习重点

运动解剖学复习重点

1、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的一个分支,它是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

2、人体的标准解剖姿势是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两足并拢,足趾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3、方位术语:(1)上和下(2)前和后(3)内和外(4)内侧和外侧(5)近侧和远侧(6)尺侧和桡侧(7)颈侧和腓侧(8)浅和深4、人体的基本轴:(1)垂直轴(2)矢状轴(3)冠状轴5、人体的基本切面:(1)矢状面(2)冠状面(3)水平面6、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3部分组成。

7、细胞膜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并含有少量的糖类等成分。

作用:物质识别,物质交换,信息传递8、细胞质由基质、细胞器与包含物。

9、细胞器是悬浮在基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细微结构,各种细胞器都处于不断运动和更新的动态中10、"内质网分为粗面内质网与滑面内质网。

其中粗面内质网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内含物:指细胞质内除细胞器以外的其他有形成分11、"人体内除成熟的红细胞外,所有的细胞均有细胞核12、"在人体的体细胞内有染色体23对,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13、"纤维分为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14、"人体基本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15、"上皮组织分为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

16、"软骨分为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

17、"骨质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

18、"骨组织是人体内最坚硬的结缔组织。

19、"血液和淋巴属于液态的结缔组织。

肌组织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组织三种。

20、"相邻的两条Z线之间的部分称为肌节。

它是骨骼肌收缩的基本单位。

21、"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

大一运动解剖学知识点文件

大一运动解剖学知识点文件

大一运动解剖学知识点文件I. 概述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的科学,主要探讨肌肉、骨骼和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大一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运动解剖学的基础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人体运动。

II. 骨骼系统1. 骨骼的组成和分类骨骼由骨头、关节、韧带和软骨组成,分为轴骨和附属骨两类。

掌握不同骨骼的名称和位置对于理解运动过程至关重要。

2. 骨骼的生理结构渗透骨骼的血管、骨髓和细胞组成了骨骼的生理结构,了解骨骼的生理结构有助于理解骨骼的功能和变化。

3. 骨骼的功能骨骼提供人体支撑、保护内脏、储存矿物质和产生血细胞等多种功能。

了解不同骨骼的功能对于理解人体运动的机制很重要。

III. 肌肉系统1. 肌肉的组成和分类人体肌肉由肌肉组织、肌腱和筋膜组成,可以根据功能和组织结构的不同进行分类。

不同类型的肌肉在人体运动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2. 肌肉的收缩类型肌肉收缩可分为等长收缩、等长伸展和异长收缩三种类型。

了解不同类型的肌肉收缩对于理解各种运动模式和动作的执行至关重要。

3. 肌肉的协调和配合在人体运动中,各个肌肉通过神经系统的控制相互协调和配合。

了解肌肉的协调关系有助于理解动作的流畅执行和提高运动的效率。

IV. 神经系统1.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2. 运动神经元和运动单位运动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负责控制肌肉运动的神经元。

运动单位由运动神经元和其调控的肌纤维组成。

掌握运动神经元和运动单位的关系对于理解肌肉运动的控制机制至关重要。

3. 神经传递和反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通过神经传递和反射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放松。

了解神经传递和反射的过程有助于理解人体运动的调节和控制。

V. 运动分析1. 运动的基本要素运动可以通过速度、加速度、力量等要素进行分析。

了解运动的基本要素有助于定量地描述和解释不同的运动过程。

2. 力学原理在运动中的应用运动解剖学与力学学科有密切的联系。

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

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

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常⽤术语1⼈体解剖学姿势⾝体直⽴,双眼平视,⼿臂下垂,掌⼼向前,两⾜并拢,脚尖向前。

2⽅位术语上:靠近头之部为上下:靠近⾜之部为下前:靠近腹之部为前后:靠近背之部为后内测:靠近⾝体正中⾯为内测外侧:远离⾝体正中⾯为外侧内:靠近内腔者外:远离内腔者浅:靠近体表或器官表⾯之部为浅深:远离体表或器官表⾯之部为深前臂:外桡内尺⼩腿:外腓内胫近侧:四肢近躯⼲端远侧:四肢远躯⼲端⼆、⼈体基本⾯1、失状⾯:沿⾝体的前后径所做的切⾯,把⼈体分为左右两部分。

2、额状⾯:沿⾝体的左右径所做的切⾯,把⼈体分为前后两部分⽔平⾯:横切⼈体的切⾯,把⼈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三、⼈体基本轴⽮状轴:沿⾝体的前后径并与⽔平⾯平⾏的轴额状轴:沿⾝体左右⽅向并于⽔平平⾏的轴垂直轴:沿⾝体上下⽅向并垂直于⽔平的轴四、⾻构造1、⾻是杠杆,⾻连接是枢纽,⾻骼肌是动⼒2、正常⼈有206块颅⾻29颈椎7椎⾻24胸椎12腰椎5躯⼲⾻骶⾻1尾⾻1肋⾻24胸⾻1上肢带⾻4锁⾻2上肢⾻肩胛⾻2上臂⾻:肱⾻2⾃由上肢⾻前臂⾻:尺⾻2桡⾻2⼿⾻:腕⾻16,掌⾻10,指⾻28下肢带⾻4:髋⾻2下肢⾻⼤腿⾻:股⾻2膝盖⾻:髌⾻⾃由下肢⾻⼩腿⾻胫⾻2腓⾻2跗⾻14⾜⾻跖⾻10趾⾻28五、⾻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征⾻的化学成分分为有机物和⽆机物两⼤类成⼈⾻有机质和⽆机质⽐例为3:7六、⾻连接概述1、⾻连接分类⾻连接:⾻与⾻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组织和⾻直接连接直接连接:软⾻连接,⾻性连接间接连接:关节2、关节的构造(1)关节的主要结构:关节⾯,关节囊,关节腔(2)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内软⾻,关节唇,滑膜壁,滑膜囊滑膜囊(关节囊的滑膜层向关节腔外突出介于肌腱和⾻之间,减少肌腱对⾻的摩擦。

3、关节的运动屈和伸:绕额状轴在失状⾯内运动,腹侧⾓度变⼩的运动称为屈,反之为伸。

膝关节及其以下的关节相反内收和外展:绕⽮状轴在额状⾯内运动,环节向正中失状⾯靠拢称内收,反之为外展。

[重点]运动解剖学重点

[重点]运动解剖学重点

[重点]运动解剖学重点一、消化系统(1)咽咽是一个上宽下窄、前后略扁的漏斗状肌性管道,位于颈椎前方,上起颅底,下至第六颈椎下缘雨食管相连,长约12厘米。

咽的前壁不完整,分别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故咽自上而下分为三部分:鼻咽、口咽和喉咽。

(2)食管第一个狭窄在食管起始处;第二狭窄在食管与支气管相交处;第三狭窄在膈的食管裂孔处。

(3)胃大部分位于腹腔和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胃的入口称贲门,与食管相接;胃的出口称幽门,与小肠相接。

胃金额分为四部:近贲门的部分称贲门部;自贲门左上方膨出的部分称胃底;胃的中部称胃体;近幽门的部分称幽门部。

(4)小肠的分段:小肠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段空肠:上接十二指肠,除去十二指肠外,空肠占其余小肠的2/5,一般位于腹腔左上部。

回肠:上接空肠,占小肠远侧的3/5,一般位于腹腔右下部。

回肠与空肠相比较,官腔较小,粘膜环状皱襞低而稀疏,管壁较薄,绒毛亦较少,颜色较浅。

(5)大肠的分段:大肠可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三段盲肠:是大肠与回肠相接处以下的一段盲段部分,位于右骼窝内。

长约6~8厘米。

结肠:结肠是大肠中最长的一段。

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分。

二、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系统具有呼吸功能。

此外,鼻有嗅觉,喉能发音。

肺还有内分泌的作用。

(1)呼吸道:呼吸道是由鼻、咽、喉、支气管组成。

通常将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喉以下的导气部分称为下呼吸道。

鼻:其形态与骨性鼻腔大致相同,在外侧壁上有上、中、下鼻甲将鼻腔分隔出上、中、下三个鼻道。

在下鼻道前部有鼻泪管的开口。

固有鼻腔内面覆以粘膜,粘膜因结构和技能不同,分为嗅部和呼吸部。

(2)喉的构造:喉的软骨、韧带和肌肉构成。

喉的软骨主要有甲状软骨、环形软骨、会厌软骨和杓状软骨等。

左右声带间的裂隙叫声门裂。

(3)肺由肺内支气管及其分支形成的支气管数和无数肺泡及围绕肺泡内的毛细血管网组成。

支气管分支在直径1毫米以下的称为细支气管。

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精选文档】

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精选文档】

1.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隶属运动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基础科学。

2.水平面:垂直人体的纵轴与地面平行的一切切面。

3.额状面: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一切切面。

4.矢状轴:前后方向垂直通过额状面的铀.5.垂直轴:上下方向垂直通过水平面的轴;6.正中面:沿身体的正中线所作的—个矢状面。

7. 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在躯干两侧下垂,手掌向前,两足并立,足尖向前.8。

骨龄:骨骺和小骨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及干骺愈合的年龄。

9.原动肌:主动收缩发力直接引起环节运动的肌肉称原动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称对抗肌。

10。

突触: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主要结构,它是神经元与神经元或者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

11.动力工作与静力:工作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或伸长的工作称为动力工作.肌肉起止点位置相对固定,肌肉的长度不发生变化的收缩形式称静力收缩,以静力收缩所完成的工作称静力工作.12。

向心工作与离心工作:肌肉以向心收缩克服阻力的工作称向心工作。

肌肉以离心收缩对抗阻力作用的工作称离心工作.13。

多关节肌力量性主动不足:当多关节肌收缩,作用于一个关节后,不能充分再作用于另一个(或其余)关节,这种现象称“多关节肌力量性主动不足"。

14。

多关节肌伸展性被动不足:当多关节肌已在其中一个关节被拉长伸展后,在另一个(或其余)关节就不能充分地被拉长伸展,而限制关节运动的幅度,这种现象称为“多关节肌伸展性被动不足"。

15.肌肉的解剖横断面和生理横断面:肌肉的解剖横断面是指与肌肉纵轴相垂直的断面称为肌肉的解剖横断面。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是指横切所有肌纤维的断面之和称为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16.肌肉的初长度:肌肉的初长度是指肌肉收缩前的长度,肌肉处于适宜初长度时,收缩发挥的力量最大。

《运动解剖学》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运动解剖学》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运动解剖学》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一、名词解释1.矢状面:沿身体前后径所做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把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称作矢状面。

2.冠状面:沿身体左右径所做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把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称作冠状面。

3.矢状轴:前后贯穿身体,垂直通过额状面的轴,称作矢状轴。

4.额状轴:左右贯穿身体,垂直通过矢状面的轴,称作额状轴。

5.骨龄:是骨骺和小骨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及干骺愈合的年龄,它常用来确定人的生物年龄,称为骨龄。

6.关节:骨与骨之间借复杂的结构相连,出现腔隙并失去连续性,称关节。

关节分为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个部分。

7.关节运动幅度:一个动作从开始到结束,该关节处相邻两个环节之间运动范围的极限角度。

8.椎间盘:为相邻锥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共23个,由上下软骨板、纤维环、髓核组成,功能是缓冲压力,增加脊柱运动幅度。

9.原动肌:在运动中主动收缩发力,直接完成某种动作的肌肉称为原动肌。

10.拮抗肌(对抗肌):位于原动肌相反的一侧,与原动肌功能相反的肌肉称为拮抗肌。

11.近固定:四肢肌工作时,定点在近侧端叫近固定。

12.远固定:四肢肌工作时,定点在远侧端叫远固定。

13.动力性工作:肌纤维紧张持续时间短,收缩和放松不断交替,经常改变肌拉力角度、方向及骨杠杆的位置,这种工作称为动力性工14.静力性工作:肌纤维紧张持续一段时间,收缩和放松不交替,使运动环节固定、维持一定身体姿势的肌肉工作称为静力性工作。

15.向心工作:肌肉收缩克服阻力,肌力大于阻力,使运动环节朝肌肉拉力方向运动的工作称为向心工作,又叫克制工作。

16.离心工作:肌肉在阻力的作用下逐渐被拉长,阻力大于肌力,使运动环节朝肌肉拉力相反方向运动的工作称为离心工作,又叫退让工作。

17.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横切一块肌肉所有的肌纤维的断面总和叫做生理横断面,其值越大,肌肉的绝对力量也越大。

18.肌肉的初长度:肌肉在收缩之前的长度。

19.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多关节肌作为原动肌工作时,其肌力充分作用于一个关节后,就不能再充分作用于其他关节的现象.实质是肌力不足。

大学 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

大学 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
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
1、 运动解剖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队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运动的关系,隶属运动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基础学科。
2人体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脚尖向前。
3、细胞:是人体的基本形台结构和功能单位。
10、神经组织:是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细胞是神将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又称神经元。分为胞体和突起。
1、成人骨共206块,分为中轴骨和四肢骨。
按形态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构成:骨膜、骨质、骨髓和血管、神经
功能:保护、支持、负重、运动、造血及贮藏。
3、关节的运动:1、屈伸:指运动环节绕额状轴载矢状面内所进行的运动,向前运动为屈,向后运动为伸。
2、外展、内收:运动环节绕矢状面内进行的运动。环节末端远离正中面为外展,靠近正中面为内收。
3、回旋:运动环节绕其本身的垂直轴载水平面内进行的运动,由前向内的旋转(顺时针方向)为内旋;由前向外的旋转为外旋。
韧带和关节
15、脊柱:由24块独立的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以及连结它们的23块椎间盘、关节和韧带装置构成,其中央有锥孔连成的椎骨,内藏脊髓,两侧各有23个椎间孔,
功能:1、具有支持负重的功能。2、维持身体平衡、人体直立和行走。3、脊柱参与一些腔壁的构成。4、有良好弹性,起着传递压力,缓冲震动的作用。
12、躯干骨:椎骨(24块)、骶骨(1块)、尾骨(1块)、肋骨(12对,24块)及胸骨(1块)共51块。
13、椎骨:颈椎(第1~7颈椎)和胸椎(第1~12胸椎)和腰椎(第1~5腰椎)
14、椎骨间连结:椎间盘(位于相邻椎体间的纤维软骨盘,共23个(颈1~2间无,腰5~骶1有)。其总厚度相当于脊柱全长的1/4。

运动解剖复习要点

运动解剖复习要点

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基本姿势、三个轴、三个面、近固定、远固定、上固定、肾窦、静脉、动脉、毛细血管、胸膜腔、多轴关节、多关节肌“主动不足”、离心工作、向心工作、固定肌、原动肌、中和肌、动力性工作、静力性工作、关节唇、肌拉力线
知识点:
1、上肢骨、下肢骨的组成
2、椎骨结构。

3、关节组成
4、基本组织分类及特点。

5、腹直肌、胸大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起止、功能与力量练习。

6、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的结构特点及如何运动
7、动作分析一般分为哪几个步骤?试简述之。

8、举例说明发展肌肉力量和伸展性的练习动作
9、骨骼肌有哪些物理特性?对体育实践有何意义?
10、关节运动幅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1、简述肌肉的协作关系。

12、简述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及特点?
13、动作分析一般分为哪几个步骤?试简述之。

14、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影响。

15、试对“立定跳远”进行动作分析。

16、试对“引体向上”进行动作分析。

17、试对“俯卧撑”进行动作分析
18、试对“原地侧推铅球”进行动作分析。

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

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

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的科学,它涉及到骨骼、肌肉、关节、神经和血液等多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在学习运动解剖学时,我们需要掌握各个身体部位的解剖结构以及它们在运动中的作用。

下面是一些运动解剖学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复习和理解这门学科有所帮助。

1. 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骨骼、关节和韧带组成。

人体有206块骨头,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头部骨骼、躯干骨骼、上肢骨骼和下肢骨骼。

了解每个骨骼的名称、位置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运动至关重要。

2. 肌肉系统:肌肉是人体运动的动力来源。

人体有超过600块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是我们主要关注的肌肉类型,它们通过肌腱与骨骼相连,通过收缩产生力量和运动。

了解每个肌肉的名称、位置、起始点和插入点以及其在运动中的作用对于理解人体的运动机制至关重要。

3. 关节系统:关节是骨骼连接的地方,它们允许我们进行各种运动。

关节分为三种类型:滑动关节、旋转关节和球窝关节。

了解每个关节的名称、类型、结构和运动范围对于理解人体运动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非常重要。

4.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控制和协调运动的关键。

它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负责接收和处理信息。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和神经纤维,将信息传递给肌肉和其他组织。

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运动的协调和控制机制至关重要。

5. 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并将代谢产物带回到肺和肾脏进行排除。

了解心脏、血管和血液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运动时能量供应和废物排除的过程至关重要。

在学习运动解剖学时,我们还需要了解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运动技术的要领。

例如,了解肌肉的收缩类型(等长收缩、等长伸展和等长收缩)、关节的运动范围和运动平面以及肌肉的协同作用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运动中的常见损伤和预防措施,以及如何通过适当的训练和康复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健康。

运动解剖学复习重点(课本知识)

运动解剖学复习重点(课本知识)

一、运动解剖学:它是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

地位: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先导课程,也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程。

二、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
1、为运动实践提供解剖学知识和理论
2、为学习后续理论课程打下解剖学基础
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
1、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相互依存
2、局部与整体相互联系
3、人体形态结构是发展变化的
四、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两足并拢,足趾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五、方位术语:上:近颅者为上,下:近足者为下;
前和后:是指离身体腹侧面、背侧面的相对
远近的名词;
内:近内腔者为内,外:远离内腔者为外;
(是指人体某结构在空腔器官相互位置关系的术语)
内侧和外侧:人体某结构离人体正中矢状面
相对远近的术语;
近侧和远侧:肢体靠近躯干的部分称为近
侧,远离躯干的部分称为远
侧;
六、细胞的结构:
1、细胞膜:概念:是指包围在细胞外面的透明的薄膜,
又称质膜。

功能:保护细胞的完整,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感受其周围环境的变化使细胞产生应答反应。

成分: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并含有少量的糖类。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骨架。

糖蛋白或糖脂:具有物质识别、物质交换和接触抑制等功能。

2、细胞质:概念: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透明胶状物质称。

由基质、细胞器和内含物三部分组成。

大一运动解剖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运动解剖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运动解剖学知识点总结一、肌肉系统1. 骨骼肌:由长肌纤维组成,具有可收缩和可伸缩的特点。

它们通过肌腱与骨骼相连,用于产生力和控制身体的运动。

2. 平滑肌:位于内脏器官中,如消化道、血管和呼吸道等。

它的收缩是无意识的,用于维持内脏器官的功能。

3. 心肌:只存在于心脏中,具有搏动和自律性的特点。

心肌的收缩使得心脏能够泵血。

二、骨骼系统1. 骨骼:构成人体骨架的框架,提供支持和保护内脏器官的功能。

2. 关节:连接骨骼的部分,可分为固定关节和可动关节。

可动关节允许人体进行各种运动。

三、神经系统1.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负责接收、处理和发送信息。

它是人体各种运动的控制中心。

2.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将信息传递到身体的不同部分。

四、呼吸系统1. 肺部:呼吸系统的核心器官,负责吸入空气,并将氧气输送到血液中,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2. 支气管和气管:将空气输送到肺部,并将二氧化碳从肺部排出。

五、循环系统1. 心脏:位于胸腔中,是循环系统的中心,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部分。

2.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组织,静脉将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带回到心脏。

六、消化系统1. 口腔和食管:负责摄入和咀嚼食物,食物通过食管进入胃部。

2. 胃和肠道:将食物进行消化,并吸收营养物质到血液中。

七、泌尿系统1. 肾脏:位于腰部,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液体,产生尿液。

2. 膀胱:储存尿液,通过膀胱壁的收缩将尿液排出体外。

八、运动学1. 运动规律:描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包括速度、加速度和运动轨迹等方面的变化规律。

2. 力学:研究物体受力和力的作用下的运动。

九、运动生理学1. 肌肉收缩:描述肌肉在运动中的收缩过程,包括神经冲动、横纹肌纤维的滑动和肌纤维的收缩等。

2. 能量代谢:描述人体在进行运动时所消耗的能量,以及能量的来源和利用方式。

十、运动康复1. 运动损伤:描述运动中可能出现的损伤类型,如肌肉拉伤、韧带撕裂等,并介绍相应的康复方法。

运动解剖学复习重点

运动解剖学复习重点

1、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的一个分支,它是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

2、人体的标准解剖姿势是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两足并拢,足趾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3、方位术语:(1)上和下(2)前和后(3)内和外(4)内侧和外侧(5)近侧和远侧(6)尺侧和桡侧(7)颈侧和腓侧(8)浅和深4、人体的基本轴:(1)垂直轴(2)矢状轴(3)冠状轴5、人体的基本切面:(1)矢状面(2)冠状面(3)水平面6、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3部分组成。

7、细胞膜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并含有少量的糖类等成分。

作用:物质识别,物质交换,信息传递8、细胞质由基质、细胞器与包含物。

9、细胞器是悬浮在基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细微结构,各种细胞器都处于不断运动和更新的动态中10、内质网分为粗面内质网与滑面内质网。

其中粗面内质网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内含物:指细胞质内除细胞器以外的其他有形成分11、人体内除成熟的红细胞外,所有的细胞均有细胞核12、在人体的体细胞内有染色体23对,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13、纤维分为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14、人体基本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15、上皮组织分为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

16、软骨分为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

17、骨质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

18、骨组织是人体内最坚硬的结缔组织。

19、血液和淋巴属于液态的结缔组织。

肌组织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组织三种。

20、相邻的两条Z线之间的部分称为肌节。

它是骨骼肌收缩的基本单位。

21、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

是传递神经信息的功能结构。

22、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

以骨为杠杆,以关节为枢纽,以骨骼肌收缩为动力来实现的。

23、正常成人骨共206块,根据起存在的部位,可分为附肢骨和中轴骨;附着骨分为上肢骨(64块)和下肢骨(62块),共有126块;中轴骨包括颅骨(29块)和躯干骨(51块)共有80块。

运动解剖学复习重点

运动解剖学复习重点

16级5班解剖重点笔记整理一、绪论1.解剖学方位术语:上与下:靠近头部称为上;靠近足部称为下。

前与后:距身体腹侧面近者为前,距身体背侧面近者为后。

2.人体的基本面和基本轴:额状轴(冠状轴)为左右方向;矢状轴为前后方向;垂直轴为上下方向。

额状面(冠状面)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矢状面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水平面与地面平行。

二、运动系统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2.在运动过程中,骨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为运动的枢纽,骨骼肌则是运动的动力器官。

其中,骨骼肌是运动的主动部分,骨和关节是运动的被动部分。

三、骨1.正常人有206块骨2.按部位分为中轴骨(80,颅骨29和躯干骨51)和附肢骨(126,上肢骨64和下肢骨62)3.按形态分为长骨(四肢,肱骨)、短骨、扁骨(额骨,肋骨)和不规则骨。

4.骨的构造:骨膜、骨质和骨髓以及血管、神经。

5.骨外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被覆于除关节面以外的新鲜骨的表面。

6.骨质分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

7.红骨髓:具有造血作用,胎儿和幼儿的骨髓皆是红骨髓。

8.黄骨髓:5岁以后,长骨骨干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呈黄色,成为黄骨髓,失去造血能力。

但在慢性失血过多或重度贫血时,黄骨髓可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

而在椎骨、髂骨、肋骨、胸骨及肱骨和股骨的近侧端等骨松质网眼内、终生都是红骨髓。

9.骨的化学成分由有机质和无机质组成。

有机质赋予骨的形态,使骨具有弹性和韧性。

无机质使骨坚硬挺实。

10.骨的物理性质:幼儿骨中有机质和无机质各占1/2,故骨的弹性较大,柔软,可塑性大,易发生变形。

老年人的骨无机质所占比例超过75%,脆性较大而弹性较小。

11.骨的功能:支持负重、运动杠杆、保护功能、造血功能、钙磷仓库。

12.成人的脊柱包括椎骨24块。

其中颈椎7块,其典型特征为均有横突孔;胸椎12块,典型特征为均有横突肋凹;腰椎5块,其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向后。

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

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

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名词解释类运动解剖学: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

多关节的“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当多关节肌收缩发力时,对期中一个关节充分发挥作用后,对另一个(或其余)关节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种现象就叫多关节肌的功能性“主动不足”(或原动肌的力量不足)当多关节肌被拉长伸展时,已在其中一个关节被充分拉长后,在另一个(或其余)关节就不能充分被拉长,骨盆这种现象就叫多关节肌的功能性“被动不足”(或对抗肌伸展性不足)滤过屏障:当血液流经毛细血管球时,由于其压力较高,促使血液中的小分子通过内皮细胞的小孔、基膜和足细胞突起间的裂孔膜滤过到肾小囊腔。

小分子物质所通过的这层结构称过滤或滤过屏障。

脊柱:成人脊柱由24 块椎骨、1 块骶骨和1 块尾骨以及连结它们椎间盘、关节和韧带装置组成。

前面观脊柱,椎体从上到下逐渐加大,骶骨的耳状面以下又变小。

侧面观脊柱,具有4 个生理弯曲包括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颈曲和腰曲向前凸,胸曲和骶曲向后凸。

后面观脊柱,可见棘突于背部形成一条纵嵴。

骨盆:骨盆由两块髋骨、一块骶骨和一块尾骨,以及连结它们的关节、韧带和软骨构成。

肌节“两条相邻Z 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肝小叶:肝小叶是构成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呈棱柱状。

在中央静脉周围排列着肝细胞、肝血窦和胆小管。

气-血屏障:气-血屏障是指肺泡上皮。

上皮基膜、血管内皮基膜和内皮细胞4层结构所组成的薄膜层。

气-血屏障也称为呼吸膜。

气体交换必须通过此气-血屏障才能完成。

人体标准解剖姿势:人体的标准解剖解剖姿势是身体直立。

两眼向前平视,两足并拢,足趾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肌节(概念组成功能):退让工作:退让工作又称离心工作。

其表现为肌肉收缩力矩小于阻力矩,环节背向肌肉的拉力方向运动,肌肉的动点和定点彼此分离;肌肉变长、变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级5班解剖重点笔记整理一、绪论1.解剖学方位术语:上与下:靠近头部称为上;靠近足部称为下。

前与后:距身体腹侧面近者为前,距身体背侧面近者为后。

2.人体的基本面和基本轴:额状轴(冠状轴)为左右方向;矢状轴为前后方向;垂直轴为上下方向。

额状面(冠状面)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矢状面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水平面与地面平行。

二、运动系统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2.在运动过程中,骨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为运动的枢纽,骨骼肌则是运动的动力器官。

其中,骨骼肌是运动的主动部分,骨和关节是运动的被动部分。

三、骨1.正常人有206块骨2.按部位分为中轴骨(80,颅骨29和躯干骨51)和附肢骨(126,上肢骨64和下肢骨62)3.按形态分为长骨(四肢,肱骨)、短骨、扁骨(额骨,肋骨)和不规则骨。

4.骨的构造:骨膜、骨质和骨髓以及血管、神经。

5.骨外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被覆于除关节面以外的新鲜骨的表面。

6.骨质分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

7.红骨髓:具有造血作用,胎儿和幼儿的骨髓皆是红骨髓。

8.黄骨髓:5岁以后,长骨骨干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呈黄色,成为黄骨髓,失去造血能力。

但在慢性失血过多或重度贫血时,黄骨髓可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

而在椎骨、髂骨、肋骨、胸骨及肱骨和股骨的近侧端等骨松质网眼内、终生都是红骨髓。

9.骨的化学成分由有机质和无机质组成。

有机质赋予骨的形态,使骨具有弹性和韧性。

无机质使骨坚硬挺实。

10.骨的物理性质:幼儿骨中有机质和无机质各占1/2,故骨的弹性较大,柔软,可塑性大,易发生变形。

老年人的骨无机质所占比例超过75%,脆性较大而弹性较小。

11.骨的功能:支持负重、运动杠杆、保护功能、造血功能、钙磷仓库。

12.成人的脊柱包括椎骨24块。

其中颈椎7块,其典型特征为均有横突孔;胸椎12块,典型特征为均有横突肋凹;腰椎5块,其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向后。

此外,还有骶骨、尾骨各一块。

椎骨属于不规则骨,胸骨和肋骨均属于扁骨。

13.上肢骨左右对称,包括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

上肢带骨包括锁骨和肩胛骨。

14.自由上肢骨包括肱骨、尺骨、桡骨和手骨(腕骨、掌骨和指骨)。

15.按骨的形态分类,上肢骨中肩胛骨属于扁骨,腕骨属于短骨,余下锁骨、肱骨、尺骨、桡骨、掌骨和指骨均为长骨。

16.下肢骨左右对称,包括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

下肢带骨每侧只有1块,即髋骨,又称盆带骨,属于不规则骨。

髋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组成,三块骨汇合于髋臼。

17.自由下肢骨包括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和足骨(跗骨、跖骨和趾骨)。

18.按骨的形态分类,下肢骨中髋骨属于不规则骨,跗骨属于短骨,髌骨属于籽骨,余下股骨、腓骨、胫骨、趾骨和跖骨均为长骨。

其中股骨为全身最长的骨。

四、骨连结1.关节的主要结构是每个关节皆应具备的结构,故又称为关节的三要素,包括关节面与关节软骨、关节囊和关节腔。

2.关节腔为密闭腔隙,腔内含有少量滑液,腔内呈负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固有一定的作用。

3.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内软骨、关节唇、滑膜襞和滑膜囊。

4.关节内软骨:一种是圆盘形,成为关节盘;另一种为月牙形称半月板。

5.关节唇:可增大关节面和加深关节窝,从而使关节更加稳固。

在肩关节和髋关节中皆有关节唇。

6.关节的运动与关节面的形状关系密切,关节面决定了关节运动轴的数目和位置,进而决定了关节的运动形式和范围7.单轴关节:滑车关节(指关节和踝关节)和圆柱关节;双轴关节:椭圆关节(桡腕关节)和鞍状关节(拇指腕掌关节)多轴关节:球窝关节和平面关节8.关节运动轴的多少由关节面的形状决定。

9.依据关节面的形状,第一腕掌关节属于鞍状关节。

桡腕关节属于椭圆关节。

踝关节属于滑车关节。

10.相邻椎体之间借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和椎间盘相连结。

11.成人脊柱有4个生理弯曲,即颈曲、腰曲、胸曲、骶曲。

其中颈曲和腰曲凸向前(后天形成),胸曲和骶曲凸向后(先天形成)。

12.上肢带骨的连接包括胸锁关节和肩锁关节。

其中上肢与躯干连接的唯一关节是胸锁关节。

13.男女盆骨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具体表现在趾骨角、整体形态和小骨盆入口等方面。

14.冲拳运动时,肩胛骨做外展(前伸)运动。

体前屈动作中,盆骨做前倾运动。

15.踝关节:由胫骨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和腓骨的外踝关节面构成叉形的关节窝,距骨上部及两侧的滑车关节面作为关节头共同形成。

踝关节属于滑车关节,足和小腿均可围绕其额状轴做屈(跖屈)和伸(背屈)运动更易内翻崴脚。

16.足弓:由跗骨、跖骨以及足底的韧带和肌腱共同组成一个凸向上方的弓形结构。

通常将足弓分为前后方向的内侧纵弓(弹性足弓)、外侧纵弓(支撑足弓)和内外方向的横弓。

17.如果足骨、足底韧带或肌肉发育异常,或因足部结构受到损伤而使足弓塌陷,成为扁平足。

五、骨骼肌1.骨骼肌大体上主要是由腹肌、肌腱、血管和神经构成2.肌肉一般以两端附着在骨面上面,其靠近身体正中面或肢体近端的附着点通常称为起点,反之则为止点;而在肌肉收缩时,相对固定的一端附着点称为定点,相对运动的一端附着点则为动点。

3.知道以下肌肉的位置;胸大肌、斜方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腹外斜肌、背阔肌、缝匠肌、股四头肌、半腱肌、股二头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4.肌肉的辅助结构:筋膜、腱鞘、滑膜囊、籽骨和滑车。

5.筋膜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

6.浅筋膜对肌肉有保护作用,有助于维持体温7.深筋膜约束肌肉的牵引方向,分隔各块肌肉或肌群,保证每块肌肉或肌群能单独活动,互不干扰。

在病理情况下具有限制炎症扩散的作用8.根据肌肉形状分类: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

9.扁肌扁薄宽阔,多分布于胸、腹壁,收缩时除运动躯干外,还有保护和支撑体腔内器官等作用。

10.肌肉起止点是固定不变的,主要用于确定肌肉在身体上的位置和作用。

11.由于运动动作的复杂多样,肌肉的定点和动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

12.肌肉的物理特性为张莉的可变性、伸展性、弹性和粘滞性。

13.肌肉的粘滞性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低时粘滞性大,反之则小。

因此在气温低的季节进行训练与比赛,必须首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以增加体温,从而降低肌肉的粘滞性。

14.完成转体动作的主要肌肉是同侧的腹内斜肌和对侧的腹外斜肌。

15.俯卧两头起、负重体前屈、背向抛铅球等动作可用于发展竖脊肌的力量。

16.近固定条件下,胸大肌的功能可使肩关节做内收、旋内和屈运动。

17.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肌肉的肌腱复合体称为肩袖(肌腱袖)。

18.近固定条件下小腿三头肌的功能是屈踝和屈膝,负重提踵动作可以锻炼其力量。

19.跟腱是小腿三头肌肉的肌腱。

20.悬垂举腿的抬腿阶段是腹直肌在上固定工作条件下完成的。

21.肋间外肌:上提肋骨,参与吸气。

肋间内肌:使肋骨下降,参与呼气。

22.膈肌为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膈穹窿下降,增大胸腔容积以产生吸气;松弛时膈穹窿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以产生呼气。

23.使肩关节屈的肌群:胸大肌和三角嵴前部纤维,采用卧推、负重前平举、俯卧撑等辅助练习可发展该肌群的力量。

24.使肩关节伸的肌群:三角肌后部肌纤维、肱三头肌长头、背阔肌。

采用卧拉、俯立划船、负重扩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群的力量。

25.使肩关节内收的肌群:肩胛下肌、胸大肌、背阔肌。

采用滑轮颈后下拉、爬绳、宽握距引体向上等联系发展该肌群的力量26.使髋关节屈的肌群:髂腰肌、腹直肌。

采用悬垂举腿、负重高抬腿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群的力量;向使髋关节产生伸的运动方向进行拉伸可发展其伸展性,如后压腿、弓箭步压腿、跪撑后倒。

27.使膝关节屈的肌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向伸膝的运动方向进行拉伸可发展其伸展性,如正压腿。

28.原动肌:当一块或一组肌肉收缩产生的力是引起环节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时,这块或这组肌肉称为原动肌。

例如,向前屈大腿时,髂腰肌和缝匠肌等就是原动肌。

29.对抗肌:在某一动作中,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称为对抗肌。

例如,在向前踢腿动作中使大腿屈的髂腰肌是原动肌,那么,位于它的对侧的伸肌——臀大肌、股后肌群等就是对抗肌。

30.即便是简单的动作,也需要多块肌肉的协同配合。

根据肌肉在同一动作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将其区分为原动肌、对抗肌、固定肌和中和肌。

前臂负重弯举动作中,肩关节周围的肌群属于固定肌。

31.吊环十字支撑动作肩关节周围的主要原动肌为肩胛下肌、胸大肌和背阔肌等。

32.引体向上屈肘动作中,肱肌、肱二头肌和肱桡肌等肌肉是该动作的主要原动肌。

33.马步站桩动作,臀大肌肌肉是髋关节周围的原动肌。

34.正足背踢球动作中,髋关节运动的主要原动肌为髂腰肌。

35.根据肌肉做静力性工作所产生的作用,静力性工作又包括支持、加固和固定三种类型。

保持悬垂动作中肘关节周围肌肉做的是加固工作。

36.在大腿屈的情况下在伸直小腿,股四头肌肌肉发生了多关节肌的功能性“主动不足”37.在大腿屈的情况下在伸直小腿,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等肌肉放生了多关节肌的功能性“被动不足”38.原地纵跳动作中,进行屈膝欲蹲可增加弹跳高度,主要因为增加了肌肉的初长度。

六、内脏1.内脏是指主要位于胸腔、腹腔和盆腔内,有管道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

2.内脏各器官形态多样,但依其基本构造,可分为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

3.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前者可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后者可分为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

4.咽是消化管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

5.肝脏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是人体中最大的腺体,具有解毒、造血、分泌胆汁、参与物质代谢、防御等方面功能。

6.胃的位置:通常,胃在中等程度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7.胃的功能:首要功能是暂时贮存食物,具有机械性消化作业,可以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

8.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肌性管道器官。

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段。

9.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和微绒毛都可以增加小肠消化吸收的表面积。

10.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1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即吸入O2,排除CO2。

12.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及支气管。

13.鼻旁窦有四对,即额窦、筛窦、蝶窦和上颌窦,具有温暖和湿润空气的作用,并对发音产生共鸣14.喉既是呼吸道,又是发音器官。

15.喉软骨包括不成对的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等16.甲状软骨:前角上端向前突出,称为喉结17.泌尿系统由肾、膀胱和尿道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排出机体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水,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肾生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至膀胱,膀胱为储存尿液的器官,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

18.肾是实质性器官。

每个肾约有150-200万个肾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