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

合集下载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

局部切除的解剖学基础:胆总管在穿过十二指肠壁时与胰管汇合,并有括约肌围绕,向十二指肠腔内突出,形成十二指肠乳头。

壁内段胆总管长约!<"?7,并且在进入十二指肠前有@A!?7紧贴十二指肠壁走行,中间无胰组织相隔。

胆胰管汇合以共同通道呈B型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者占=><CD,胆胰管并行开口于共同乳头即呈9型者占#"D E!F。

从而奠定了十二指肠乳头局部切除时可同时切除胆总管下段!?7左右,并能将胆管、胰管与十二指肠吻合。

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局部切除手术适应证:(@)高龄,体弱,肿瘤直径小于G?7,无周围浸润,无淋巴结转移的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早期的壶腹部肿瘤;(G)因其他因素(如经济条件差)要求不作大手术;(=)合并有较难控制的糖尿病或高血压等并发病。

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的局部切除常见的并发症有胆瘘、胰瘘、十二指肠瘘及十二指肠梗阻,胰腺炎,腹腔与消化道大出血,腹内感染与脓肿E G F。

我们体会做好如下几点对预防上述并发症有帮助:H@I十二指肠前壁切开位置应适当,但切开长度要小于#?7,术中尽量减少对十二指肠壁的过度牵拉和挫伤;H!I局部切除时不宜过深,早期的肿瘤可作黏膜下或浅肌层切除,尽量不要切到十二指肠外,十二指肠黏膜比较游离,作黏膜下切除时比较容易;H G I胆管,胰管与十二指肠缝合时,宜采用边切边缝的方法,并务必使缝合严密,局部完全黏膜化;H=I术中常规行胰管、胆管外引流,十二指肠造瘘减压或将胃管下拉至十二指肠减压并确保引流管通畅;H#I十二指肠外侧放置双腔引流管,既能引流手术野渗血又能在发生消化液瘘时作引流或冲洗治疗;H>I术后常规应用奥美拉唑或生长抑素来抑制消化液分泌;H C I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与营养支持治疗,当停用抑制消化液分泌药物后消化液引流量会大大增加,此时应间断关闭引流,以减少消化液的大量丢失。

参考文献;08(:(J,K,)?()(2,L)):M(N,1.,:<23/4(?,:./1,.71).0M.370/-0M .’1,763::,0M9,.1/8O:0?,:/1-1?.(0)<+&’(/,@$$%,@$:=C%P =%=<房巨波,段瑞连,何继生<病灶局部切除治疗老年十二指肠乳头腺癌#例报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5@$$>5@>:GC<欧阳才国,黄晓强<十二指肠乳头癌局部切除术后@%例并发症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5!""!5!!:CG=PCG><H收稿日期:!""#P"GP"C I @!G【摘要】目的总结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发病特点及治疗。

TPN联合复方大承气汤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观察和护理

TPN联合复方大承气汤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观察和护理

TPN联合复方大承气汤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观察和护理【关键词】 TPN;复方大承气汤;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护理[摘要]目的:总结胃大部切除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观察和护理经验。

方法:回顾分析采用肠外营养(TPN)联合中药复方大承气汤治疗9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的临床资料,对病情观察和治疗护理措施进行了讨论。

结果:本组9例患者采用TPN联合中药复方大承气汤治疗,经过心理护理、有效胃肠减压后,胃肠功能均恢复。

结论:TPN联合中药复方大承气汤治疗胃瘫效果可靠,胃瘫患者能否顺利康复与护理观察工作密切相关。

[关键词] TPN;复方大承气汤;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护理胃瘫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瘫综合征(post 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也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激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功能性胃排空延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胃部分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4%[1]。

对它正确的治疗和观察护理,可促进恢复,避免再次手术。

传统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一般支持治疗及应用胃肠动力药[2,3]。

但多恢复较慢,不甚理想。

近年来,我科在完全肠外营养(TPN)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大承气汤,利用祖国医学调理功能的优势,纠正紊乱的胃排空功能治疗胃瘫取得良好效果。

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0月共治疗胃瘫9例,观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9例均未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64岁~79岁(平均年龄71.5岁)。

原发病为胃癌6例,胃溃疡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1例;消化道重建采用毕I式吻合术3例,毕Ⅱ式吻合术6例。

1.2 临床表现患者术后3 d~6 d,肠鸣音恢复,停止胃肠减压进食后出现上腹饱胀,轻度压痛,可闻及振水音,肠鸣音稍弱或正常。

9例患者均行胃肠钡剂造影检查,可见残胃扩张,蠕动减弱或消失。

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治体会

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治体会

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治体会胃瘫是指胃肌肉的收缩减弱或停止,导致胃排空延迟或完全停止的一种疾病。

其临床表现包括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饱胀感、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

胃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但也容易导致胃瘫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我在临床实践中对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治体会。

一、术后早期预防1. 术前及时准确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和手术风险,减少手术创伤和手术时间,遵循规范的手术操作流程,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2.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包括胃肠道营养支持和静脉营养支持。

胃肠道营养支持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和胃肠道分泌,有利于恢复胃肠道功能。

静脉营养支持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防止恶性营养不良的发生。

3. 早期行肠镜检查,了解手术后肠道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肠道并发症,如肠梗阻、吻合口狭窄等。

二、术后中期治疗1. 应用促胃肠道蠕动药物,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胆碱能受体激动剂等,促进胃肠道蠕动,加速胃肠道排空,改善恶心、呕吐等症状。

2. 应用口服或静脉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营养支持方式,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恢复。

3. 应用抗胃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减少胃酸分泌,降低胃酸对胃壁的损伤,改善胃肠道症状。

4. 应用中药治疗,如香砂养胃丸、四君子汤等,具有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加胃肠道分泌、改善胃肠道症状等作用。

三、术后晚期治疗1. 应用电刺激治疗,通过电刺激促进胃肠道蠕动和胃排空,改善胃肠道症状。

2. 应用胃肠动力药物,如丙泊酚、多潘立酮等,促进胃肠道蠕动,加速胃肠道排空,改善胃肠道症状。

3. 应用针灸治疗,针刺胃肠道相关穴位,促进胃肠道蠕动和胃排空,改善胃肠道症状。

四、注意事项1. 术后应避免过度进食和过度饮水,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延缓康复进程。

2. 应避免长时间卧床,适当进行体位转换和肢体活动,促进胃肠道蠕动。

3. 应避免使用含有铝、钙、镁等离子的药物,以免影响胃肠道的吸收和代谢。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药物疗效观察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药物疗效观察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药物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药物治疗效果。

方法对2000年6月-2010年6月间施行胃大部分切除46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共发生胃瘫32例,发生率6.9%,西沙必利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术后残胃及远端空肠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胃瘫的主要原因,采用胃肠动力药物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胃瘫西沙必利红霉素胃瘫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胃排空延迟。

它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本科自2000年6月-2010年6月共行胃大部切除术465例,发生胃瘫3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36-78岁,平均56.4岁,其中毕Ⅰ式4例,毕Ⅱ式28例。

胃癌5例,胃十二脂肠溃疡27例。

其中2000-2004年14例,2005-2010年18例。

1.2临床表现病人于术后3-5天停止胃肠减压,进食流质或由流质改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及顽固性呃逆、疼痛不明显,食后呕吐大量胃内容物,呕吐后症状暂时缓解。

胃肠减压抽出大量液体,每日至少800ml以上,多则达3000ml。

查体:上腹部饱满,轻度压痛,可闻及振水音,肠鸣音减弱。

1.3辅助检查本组32例分别行胃镜及造影检查。

其中10例胃镜检查发现胃内大量液体潴留、吻合口及胃壁粘膜水肿,胃蠕动差,但胃镜管可通过吻合及输出瓣。

22例造影检查,发现胃蠕动减弱或无蠕动,造影剂在胃内残留,显示胃排空延迟。

1.4治疗1.4.1以2000-2004年间发病者为对照组,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同时吗可啉10mg,一日3次。

1.4.2治疗组为2005-2010年发病者,均在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的同时,加用西沙必利,每次10mg,每8小时1次。

红霉素250mg,静脉点滴。

1.5疗效标准显效:1周内胃引流明显减少,拨除引流胃管。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及护理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及护理
378
重庆医学 2006 年 2 月 第 35 卷第 4 期
护理之窗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及护理
韦桂英, 王岭梅 (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普外科
中图分类号 : R473. 6 文献标识码 : B
400014)
文章编号 : 1671 - 8348( 2006) 04 -0378 - 02 1. 5 护理 1. 5 . 1 术前护理 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预防胃瘫 发生 的关键 , 积极与患者建 立良好 的护患 关系 , 关心患 者 , 及时、 准 确的掌握患 者的情况 , 包括 心理、 生理和社会 的各项现成 的和 可能的不利因素 , 结合各项化验 检查结果 , 给予对症施治 , 加强 营养、 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 合并糖尿病的患者 , 术前血糖应 控制在 8~ 10mmo l/ L 以下。 1. 5. 2 术后护理 1. 5. 2 . 1 预防胃瘫的发生 手术后要根据患者的手术和 自身 的情况 , 鼓励并协 助患者尽 早下床活动 , 促进 胃肠道功能 的恢 复 , 密 切观察胃管 引流量 , 在患者 拔除胃管开 始进食或由 流质 饮食改为半 流质饮食 后 , 要 密切注意有 无胃瘫的症 状发生 , 做 到及时发现、 尽早治疗。 1. 5 . 2 . 2 胃管的护理 胃瘫发生后 , 要及时留置胃肠减压管 , 以减轻胃平 滑肌张力 , 让胃 得到有效的 休息 , 从而减轻吻 合口 的水肿。胃管要妥善固定并保持通畅 , 同 时可以将促进胃肠动 力的药物 由胃管注 入 , 并夹闭 30~ 60min, 以 促进其 功能的 恢 复。 1. 5. 2 . 3 肠外营养 的护理 因持续胃肠 减压 , 导致大量 消化 液丢失 , 加之手术对机 体的影 响 , 使水分、 蛋白 质、 无 机盐等 需 要量明显增加。因此 , 补充足够的体液和 电解质维持氮平衡极 为重要 , 定时 监测 患者 的各 项指 标 , 维持 水、 电解 质和 酸碱 平 衡。 1. 5 . 2 . 4 肠内营养的护理 有研究表明 , 静脉输注葡萄糖、 氨 基酸、 脂肪乳可以 明显抑制 胃肠动力 , 肠内营 养并发症发 生率 低、 简便易行、 经济实惠 , 早期开 始肠内 营养支 持 , 已 被公认 是 促进胃肠道 早期恢复、 维持 肠黏膜的完 整性和免疫 能力、 减少 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 施[ 3] 。在术前、 术中、 术 后留置 十二指 肠 或空肠鼻饲营养管、 空肠造 瘘管 , 早期开 始肠内 营养治 疗。鼻 饲营养管的 管径较普 通胃管小 , 且质地 较软 , 有效的减轻 了患 者的不适感和对黏膜的刺激 , 可 较长时间携带。要将鼻饲管妥 善固定 , 定 时冲洗 , 在鼻饲前 后均要用 30~ 40ml 温 开水冲洗 , 选择合适的营养液进行肠内营养。目前 , 临床上常用的有能全 力、 瑞素、 安素等 , 用量从少到多 , 可用胃肠营养泵进行输注 , 可 用小型加热器进行加热 , 以减轻 患者的不良反应。 1. 5. 2 . 5 饮食指导 拔除胃 管后 , 应给予患者 正确的饮 食指 导 , 应遵循循序渐进、 少食多餐的原则 , 防 止无节制的饮食加重 病情。 1. 5. 2 . 6 心理护理 由于病 情反复 , 常常造成 患者和家 属紧 张、 焦 虑和不能接 受的心理 , 很多 患者还对手 术和治疗产 生怀 疑 , 而沉重的心理负担又会影响 胃瘫的康复 , 因此 , 心理指导已 经成为胃瘫患者护理工作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 在护理过程中应 多换位思考 , 理解患者 , 多 解释和 鼓励 , 取得患 者的信 任 , 促 进 患者身心康复。 2 结 果 9 例 均行保守治疗 : 持 续胃肠 减压 , 用 3% 的 温盐 水洗胃 ;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1)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1)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1)胃大部切除术(也称为胃癌切除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但是术后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胃瘫的症状,这会对手术后的康复和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以下是关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相关内容:一、胃瘫的定义和原因胃瘫是指胃肠道的一种疾病,术后出现的胃瘫主要是因为手术过程中切除了部分胃肠道组织,导致消化功能下降,进食后食物在消化道内滞留较长时间,引起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二、胃瘫的症状1. 腹胀:由于食物在胃肠道内长时间停留,容易引起积气,导致腹胀。

2. 恶心、呕吐:胃瘫患者食欲不振,进食后容易出现恶心、呕吐。

3. 体重下降:出现胃瘫后,患者的食欲明显下降,易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

4. 腹泻、便秘:胃瘫患者的肠胃功能下降,容易导致便秘或腹泻等肠胃问题。

三、胃瘫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适当的药物可以促进消化功能,缓解症状。

2. 饮食调节:注意饮食健康、清淡、易消化,减少油腻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3. 肠镜治疗:对于胃瘫患者,可以通过肠道道消除积气、恢复消化功能。

4. 保持良好心态:胃瘫患者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压力和紧张情绪,以促进身体康复。

四、预防胃瘫的措施:1. 术前以及术后注意营养: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2. 术后及时支持治疗:对于出现胃瘫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治疗,积极调节饮食、药物等治疗。

3. 及时康复训练:术后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有利于恢复肠胃功能,提高身体的康复能力。

总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是一个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

当我们面临手术选项时,要注意术后可能带来的影响,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并注意做好术后的康复工作。

对于已经出现胃瘫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治疗,积极调节饮食、药物等治疗,并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提高身体的康复能力。

15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治疗

15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治疗

15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治疗日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保守治疗的效果。

方法:对15例患者釆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结果:15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均获痊愈。

结论:保守治疗胃瘫疗效肯定,可避免再次手术。

标签:胃瘫综合征;胃大部切除术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 PGS)是指腹部手术后,特别是胃大部切除术后,继发的不伴有吻合口或输出空肠段等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胃无力、排空延迟。

笔者对六安市立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PGS15例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发现皆取得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8〜76岁,平均58.5 岁。

远端胃癌根治性切除,Billroth II吻合术后11例;近端胃癌根治性切除,食管残胃端端吻合术后4例。

2、临床表现本组15例病人均于术后2-5天恢复肠蠕动,拔除胃管后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后(术后7・10天)岀现上腹部饱胀不适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含胆汁、胃液和食物的混合物,呕吐后症状缓解。

体查:上腹部膨隆,可闻及振水音。

持续胃肠减压引流量超过300ml/天。

辅查:应用X线顿餐或碘剂动态观察,发现残胃扩张、无蠕动或蠕动弱,钦剂长时间停留在残胃,数小时后有极少量钞!剂可呈点或线状缓慢通过吻合口分散在输出肠段内。

胃镜检查可见残胃扩张、无收缩和蠕动、镜头可顺利通过吻合口,输出肠裸无梗阻现象。

所有病例均通过检查排除机械性肠梗阻。

3、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版的《胃轻瘫临床管理指南》,胃轻瘫的诊断需要符合以下3个标准:(1)具有胃轻瘫症状;(2)排除幽门部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岀口梗阻;(3)确诊胃排空延迟。

二、治疗1、一般处理首先应消除患者的紧张心情和恐惧心理,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禁食,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可应用3%温盐水洗胃,以减轻胃粘膜和吻合口水肿;经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特别注意补钾,使血清钾保持在正常范圉的高限;检测血糖,避免高血糖的发生;加强营养支持,采用静脉高营养,供给足够的热量、血浆、白蛋白、复方氨基酸等,维持机体正氮平衡。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胃瘫综合症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胃瘫综合症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胃瘫综合症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指胃大部切除后不伴肠吻合口或输出空场袢等机械因素的残胃无力、排空迟缓的疾病,是胃手术后一种较严重的并发症[1]。

我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胃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共31例,经治疗及精心护理,均恢复了胃肠功能,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1例患者,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42~74岁;原发病:胃癌18例,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例;行胃大部切除毕Ⅰ式吻合12例,毕Ⅱ式吻合19例。

1.2 诊断标准参考Bar-Natan标准:术后急性发病,表现为严重腹胀、恶心、呕吐,腹部叩诊有振水音;胃引流量每日超过600 ml~800 ml,持续10 d以上;胃镜和/或钡餐检查提示胃流出道无机械性梗阻;除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术后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无明显的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1.3 临床表现患者停止胃肠减压及进流质或半流质后出现上腹部胀痛,反复大量呕吐,肠鸣音减弱,体检时发现胃振水声,无气过水声;患者无明显腹痛,大部分患者有肛门排气;胃管引流量每日800 ml~2100 ml,持续引流至痊愈后拔除;本组均采用胃肠碘水造影或胃镜检查,表现为胃肠道通畅或吻合口轻度水肿,胃扩张,蠕动减弱,排空延迟或暂停。

1.4 治疗结果本组3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10 d~35 d均恢复胃功能;术后2周~3周恢复胃动力19例,3周~4周恢复胃动力9例,4周~5周恢复胃动力3例;住院14~37 d,均未发生营养失调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2 护理2.1 心理护理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的心理,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宣泄心中的恶性情绪,解除其焦虑紧张的心情;保持良好轻松的心态有利于预防胃瘫发生及促进胃瘫恢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解释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讲解各种治疗及护理的目的,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利于尽快消除病痛,尽早康复。

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预防及治疗体会

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预防及治疗体会
[ ] 王晓仪 主编. 代根 管治疗 学 [ . 1 现 M] 北京 : 民卫生 出 版社 , 人
2 01: 6. 0 2
备过程 中损伤根尖周组织及将牙本质碎屑 、 牙髓组织 、 坏死组 织、 微生物及其产物 、 冲洗液推 出根尖孔 , 引起 根尖周组 织 的 急性炎症 , 是造成术 后疼痛肿 胀 的主要 原 因 J 。常规 的不锈
o h y lcf t e o oa y n c e —i n u e do o t n t me t n t e c ci ai f t r ik lt a i m n d n i i sr u g r t c u ns
较大 , 其特有的螺纹角可使器械在顺时针切割牙 本质 时 , 将碎 屑以反方 向朝 冠方有效 排出。同时采用冠 向下逐步深入地扩
大根 管 , 建立 了良好 的冲洗通道 , 有利 于冲洗液进行有效 的冲 洗, 降低 了根管 内细 菌和毒素 的碎屑 被冲洗液 推出根尖孔 的
trdsr c oo s d f ]Ju a o n oot s20 3 ue uf ei ach ̄ t y .o r l f ddni ,0 9,5 a n u J n E c
h n p r e s u ns a e l i l s 『 ] Jun l f n o a d o ea d i t me t f r i c e J . o ra o d — t nr t cn a u E
K锉在预备根 管时产生 “ 活塞 ” 作用 , 导致大量 的玷污层 和碎 屑封 闭牙本质小 管和侧支根 管 口, 阻碍了冲洗液药 物的抗菌 作用 J 。对于 Po ae 机用镍钛 器械 , rT pr 由于预 备的根管 锥度
dnis20 3 ( )2 7—20 ot ,0 7,3 3 :8 c 9.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治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治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治【摘要】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手术后发生胃瘫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胃大部切除术后手术后发生胃瘫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临床表现、胃镜检查及胃肠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

胃瘫多出现在胃大部切除术后的3~12 d,经综合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可在术后2~8周内恢复正常。

结论综合保守治疗是治疗胃瘫的有效方法,应避免再次手术。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胃瘫胃瘫又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FDGE),是指在手术后出现的一种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特征的功能性疾病,其特征为胃排空迟缓。

本病多发生于上腹部手术后。

现回顾分析我科近5年胃大部切除术后手术后发生胃瘫的14例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生原因及诊治措施。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5例;年龄24~78岁,平均48岁。

原发疾病为胃十二指肠溃疡6例,胃癌8例。

均行胃大部切除术。

胃肠重建方式Billroth I式9例,Billroth lI式5例。

6例均在术后3~16 d已排气、排便后停止胃肠减压,拔除胃管恢复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饱胀,呕吐大量胃内容物伴胆汁,吐后腹胀减轻,但数小时后再次发作。

其中腹胀、呕吐14例,腹部隐痛4例,上腹部压痛5例,肠鸣音减弱4例,胃部振水声阳性11例。

胃肠造影(口服泛影葡胺12例)提示残胃扩张,胃蠕动减弱或消失,造影剂排空延迟,且有滞留现象,无吻合口狭窄。

胃镜检查(7例)提示残胃扩张,无收缩及蠕动,黏膜及吻合口水肿,胃镜头可顺利通过吻合口及输出袢肠段。

胃引流量>800 ml/d,无明显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2 结果首先消除患者心理因素,具体方法:①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用3%温盐水洗胃,每日2次;②给予全胃肠外营养(TPN),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足够的热量、白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纠正负氮平衡;③胃复安10 mg,2次/d肌内注射,胃肠动力药物多潘立酮20 mg或西沙必利10 mg经胃管注入,3次/d;④红霉素0.3 g,2次/d;⑤中药及针灸治疗。

胃癌术后胃瘫的治疗与护理!

胃癌术后胃瘫的治疗与护理!

胃瘫为胃癌外科切除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由多多种因素引起,往往切除越彻底,出现的可能性越大,此与迷走神经切断及胃张力改变有关。

随着近年来对此症的认识加深,该并发症的报道及研究较前明显增多。

常发生于术后开始禁食或饮食改变时,胃肠减压可吸出大量胃液,常超过 2000ml/d,同时伴腹胀、胸闷、上腹不适,持续时间可十多日或60天左右,如果胃液颜色改变或量减少,则为病情有恢复迹象,真正好转时病人可自觉胃有突然排空感,引流胃液量明显减少,直至正常进食。

胃瘫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一般认为,外科手术通过多种途径激活了交感神经系统而使胃肠交感神经抑制性活动增强,是产生术后胃瘫的主要原因。

此外,迷走神经的损伤、胃肠道激素分泌和调节功能受到影响以及精神紧张、吻合口水肿,输出袢痉挛水肿、饮食改变及变态反应等也是导致胃瘫发生的可能因素。

报道18例胃部手术后胃瘫,发现胃肠Bill-roth-Ⅱ式吻合发生率较高,分析可能因为该术式改变了胃肠道的生理环境和胃肠道激素的产生机制,大量胆汁返流加重吻合口和残胃粘膜水肿,影响残胃排空功能的恢复,说明消化道的重建方式与胃瘫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胃癌手术后胃瘫症状:胃瘫主要表现为腹胀和呕吐,一般在术后数日拔除胃管进食或由流质改为半流质时出现,呕吐呈溢出性,呕吐物为食物及含有或不含有胆汁的液体。

如术后5-6 d仍有大量胃液自胃管引出、大量呕吐、不能进食,连续观察胃管引流量>800 ml/d,超过10 d 者,可作出胃瘫诊断。

查体可见上腹部胀满,中下腹平坦,肠呜音微弱或消失。

振水音阳性。

辅助检查:应用X线或碘剂动态观察,可发现残胃扩张、无收缩或蠕动极弱,钡剂长时间停留在残胃内,数小时后有极少量钡剂可呈点状或线状缓慢通过吻合口分散在输出肠段内。

胃镜检查可见残胃扩张、无收缩和蠕动、镜头可顺利通过吻合口,输出肠袢无梗阻现象。

胃镜、X线检查、核素标记胃排空测定对胃瘫诊断很有价值。

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首先,根据病人病情和心理状态,及时向其和家属解释胃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和预后等,使家属和病人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其次保持病室安静、清洁和舒适,关心、安慰和体谅病人,使其身心处于舒适状态,减少或消除对疾病的顾虑;让病人通过听音乐、看电视来放松,减少呕吐发生的机会;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多与病人交流,给予心理支持,树立病人治疗的信心。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25例的治疗分析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25例的治疗分析

N F表达减低 , 明脊髓 缺血再灌注损 伤后机体 T FB G 说 G — 1的
表达增 多可促使 N F分泌增多 。 G
组织 的损伤后修复发挥重要作用。 C6 D 8是特异性结合 于活性巨噬细胞溶酶体膜上表 达的

本研究通过建立 脊髓缺 血再灌 注模型及 封闭 缺血后体 内 T F p , 实脊髓 缺血再 灌注 可导致 T FB G — 1证 G - 1表达增 多 , 其抑制炎症反应促进 N F表达从而有利于脊髓损 伤修复 。 G
种不 同的观点 : 一种观点认为 巨噬细胞对 轴突生长 有抑 制作 用 。脊髓损伤后早期灰 质和轴 突 的变 性坏 死 同小 胶质 细胞 的活性有关 , 这些 炎症反应可使损伤局部 的变性坏死进 一步
扩大 , 导致脊髓的继发 性损伤。另一种观 点认为 巨噬细胞对 轴 突的再生有促进作用 j它可保护 、 复部分损 伤 的组织 ; , 恢

3 ・ 2
中 国现 代 药 物应 用 20 09年 4月第 3卷 第 7期
C i JMo rgA p, p 2 o 。 13 N . hn dD u p lA r o 9 V0 , o7 .
T Ft G -l阳性细胞主要 为为胶质 细胞及神经元 。大量文献说 S
咀, 中枢神 经 系统 ( N ) C S 损伤 后 的神 经胶 质细 胞 反应 既是
T GF— ea s se a d e ta el l rmar n e p r n a l me b t y tm n xr c l a t x i x e i u i me tls o  ̄
种单链糖蛋 白, 可检测 出损伤 后有功 能活性 的 巨噬细胞 。
对 巨噬细胞在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修复 中的作用 , 目前 有两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体会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体会
中 国 医 学创 新
2009年 3月 第 6卷 第 8期
胃 棚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March.2009,Vo1.6 No.8
·Hale Waihona Puke 临床研.27. 究 ·
大 部 切 除术 后 胃瘫 的治疗 体 会
【摘要 】 目的 探讨 胃大部 切除术 后残胃综 合征 的病 因、诊 断和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 析 1994—2006年 胃大 部切除术后 26例患者 出现 胃瘫综合征 的临床资料 。结 果 26例患者在术后 4~8 d进食后 出现上腹腹胀 、恶心 和呕 吐 ,呕吐物含有胆汁性 胃液及食物 ,呕吐后症状 缓解 。检查 均发现上腹饱 满 ,全腹无 明显压痛 ,肠 鸣音减弱 。插 胃管 后可排出大量食物残渣 和消化液 (800~1500 rn1)。行 胃造影 (60%泛影 葡胺 )26例均显示 胃无蠕动 。保 守治疗后全 部的患者于 胃瘫 术后 6~31 d恢复 胃动力。结论 胃瘫综合征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肠 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
【关键 词】 胃切除术 ; 胃瘫综合征 ; 治疗
胃瘫综 合征 是腹部 手术 特别 是 胃部手 术后 常见 的并 发 症 ,近几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其持续 时间长 ,增加 患者痛 苦和负担 ,病 因仍 未 十分 清 楚 ,但 治 疗 已趋 于规 范。1994~ 2006年 ,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 26例 胃大 部切除术后 出现 胃瘫 的患者 ,治疗效果满 意 ,现总结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 资 料 1994—2006年 ,笔 者 所 在 医 院 行 胃 大 部 切 除术后发生 胃瘫综合 征者 26例 ,其 中男 17例 ,女 9例 ,年 龄 48—76岁 (平 均 61岁)。胃癌根治术后 发生 胃瘫 26例 ,其 中 Billroth11式 l8例 ,Billmth I式 3例 ,近端 胃切除 3例 ,胃溃 疡 术后发生 胃瘫 2例 。发生 胃瘫 的平均 时间为术后 4~8 d,临 床表现为进食后 出现 上腹腹 胀 、恶 心和 呕 吐 ,呕吐 物含 有胆 汁性 胃液 及 食 物 ,吐 后 症 状 缓 解 。 检 查 均 发 现 上 腹 饱 满 ,全 腹无 明显压痛 ,肠鸣音减弱 。插 胃管后 可抽 出大量食 物残渣 及消化液 (800~1500 m1)。行 胃造 影 (60%泛影 葡胺 )26例 均 显 示 胃无 蠕 动 ,呈 松 弛 、静 止状 态 。 1.2 治疗方法 禁食 、持续 胃肠减压 ,3%温生理盐水洗 胃,减 轻 胃黏膜水肿 ,促进胃张力及蠕动波恢复。静脉输液 ,维持水 电 解质及酸碱平衡 ,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20例患者采用肠 内 营养 (15例术中留置营养管 ,5例为术后在介入科协助下置入 ), 6例选择 胃肠外营养。全组患者均给予 胃动力药物 口服。 2 结 果

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中药治疗药方

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中药治疗药方

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中药治疗药方解析: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 , PGS )是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一种非机械性的梗阻,多见于腹部手术(尤其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率为0 . 47 % — 28 %。

病因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 近端胃切除时,迷走神经被切断,位于胃大弯中上1 / 3 的胃蠕动的“起搏点”被切除,使胃的正常蠕动和排空受到抑制。

② 远端胃切除时,切除了分泌胃泌素、胃动素等兴奋性激素的部位,残胃排空功能减退。

③ 胃肠道重建使胃的正常生理解剖结构破坏,可诱发PGS 。

④迷走神经损伤、手术应激、精神紧张、糖尿病等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一方面可抑制胃肠神经丛,另一方面由于儿茶酚胺的释放,可抑制平滑肌收缩,使胃排空延迟。

⑤ 手术时间过长,脏器暴露过久,胃壁组织挫伤,吻合技术欠佳,缝合线反应等均可引起胃壁及腹膜炎症、水肿、粘连等,从而影响其动力。

⑥ 手术前后情绪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均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胃排空障碍。

PGS 发生后,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很大的痛苦、焦虑和经济负担,但最终预后尚好。

对术前已经具有高龄、糖尿病、幽门梗阻等高危因素的患者,术中或术后应尽量避免再添加其他危险因素。

术中尽量采用毕I 式胃肠吻合;尽可能缩短手术及麻醉时间;术后避免使用自控性镇痛泵;围手术期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和电解质紊乱,控制血糖;术前做好心理辅导,消除紧张焦虑及恐惧心理;术后限制补液,积极营养支持,注意补充胶体,避免胃肠道水肿等。

以期减少PGS 的发生。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必要的辅助检查,胃瘫的诊断并不困难.一般符合下列特点即可做出诊断。

① 症状多发生在术后第6 ? 12 天。

② 上腹部饱胀,呕吐胃内容物,呕吐后暂时缓解,但稍后又发生呕吐。

③ 呕吐但不伴腹痛,肠鸣音减弱。

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治体会

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治体会

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治体会胃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胃癌、胃溃疡等胃部疾病的手术。

然而,手术后可能出现胃瘫,对患者的恢复和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

本文将从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出发,探讨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治体会。

一、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症状表现胃瘫是指胃肠道的运动功能受损,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使食物无法正常通过,出现胃胀、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症状表现主要包括:1.食欲减退或丧失:患者常常感到饥饿,但食物一旦进入胃内就会感到不适,甚至呕吐。

2.胃胀:患者感到胃部充满气体和液体,胃腔内的食物无法正常消化。

3.恶心和呕吐:患者常常感到恶心和呕吐,尤其是在进食后。

4.体重下降:由于食欲减退和消化不良,患者的体重会出现下降。

二、影响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因素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发生与手术的方式、术后护理、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

具体包括:1.手术方式:胃大部分切除术、胃次全切除术等手术方式与胃瘫的发生率有关。

2.术后护理:术后早期的胃肠道保护和饮食管理以及术后康复治疗等因素也会影响胃瘫的发生。

3.患者自身身体状况: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营养状况等也会影响胃瘫的发生率。

三、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断方法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 1.症状和体征:对患者的食欲、胃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进行详细询问和观察。

2.临床检查:通过腹部触诊、听诊和排空试验等方法检查胃肠道的蠕动情况。

3.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清胃肠动力素、胃泌素、胆囊收缩素等指标检查胃肠道的运动功能。

四、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方法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1.药物治疗:通过促进胃肠道蠕动的药物、改善胃肠道消化功能的药物等进行治疗。

2.营养支持:通过调整饮食和营养支持等方法,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和能量消耗平衡。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分析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分析

后发生 胃瘫综合征 2 例患者进行综合治疗 。结果 : 3 经治疗后 1 4周 内胃功能恢复 , 4周 以上 胃功能开始恢复 , 9例 4例 最长 1例至
术后第 6 0天。全部 患者均保守治愈。经过 6~1 2个月的随访均无复发。结论 : 非手术综合方法是治疗 胃瘫综合征有效 的方法之



[ 关键词 ] 胃大部切除术 ; 胃癌综合征 胃瘫综合征 ( ot r cl at p r i sno e P S 是指 ps ug a gs oa s yrm ,G ) s i r es 胃肠手术特别 是胃大部切除术后 出现的 以胃流 出道非机械性
缩 , 胃排空延 迟。② 手术创伤 , 使 手术 时间过长 、 中操作 粗 术
暴, 胆汁 、 胰液 流经残 胃所致 胃内环境 的改变 均对 胃造成 损
伤。③ 使胃的电机械 活力紊乱 。迷走神经损伤 、 切断 , 响术 影
后 胃张力的恢复 。④炎性 反应和水 肿干扰 残 胃的正常排空 。
⑤ 胃肠肽类激 素分泌功能改 变 , 残 胃动力 减低。⑥ 全身 疾 使
病的影响 J 。 对于 P S的诊 断 目前 尚无统一的标 准。有学者曾提出急 G 性 P S的诊断标准 : 固性 的恶心 、 吐 , G 顽 呕 胃内有或无 胃石形 成; 胃肠道造影提示有 胃潴 留 ; 胃内有宿食存在 ; 胃镜证 实无 胃黏膜损伤 和机 械性梗 阻 ] 。笔 者认 为 主要应 依据 临床 表 现, 胃造影及 胃镜 检查进 行诊 断 : 胃大部 分切 除术后 5~ ① 1d 肛门恢 复排气 , 2, 拔除 胃管 进流质 或 山流质 改为半 流质饮 食后 出现上腹 部饱胀不适 , 随之呕吐含胆汁 的大 量 胃内容物 ; ② 胃肠减压抽 出大量 胃液 ,4 2 h超 过 100 l③ 胃造影显示 0 m ;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118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118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摘要】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对1998年8月~2010年1月胃大部切除术后9例患者出现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论胃瘫确诊后可行保守治愈,必要时行空肠造瘘解决营养问题。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胃瘫自1998年8月以来,我院进行胃大部切除术240例,其中术后9例发生了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症状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即胃瘫,行保守治疗,症状缓解,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9例中,男6例,女3例,年龄50~81(平均63岁)。

其中胃癌5例,胃溃疡3例,十二指肠溃疡坏死1例,均行胃大部切除术。

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2例,毕Ⅱ式7例。

发生的平均时间为术后4~12天,均符合胃瘫诊断标准:①经单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②胃引流量>800ml/d;③无引起胃瘫的基础疾病;④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

表现为病人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呕吐物多含有胆汁,吐后症状缓解,插胃管后可抽出胃内容物1000~3000ml,经胃肠减压后症状缓解,停止胃肠减压,排空障碍症状又重新出现。

查体可见上腹膨隆,有振水音,但肠鸣音可正常。

2 方法及结果9例均先行保守治疗,包括禁食、持续胃肠减压,3%温盐水洗胃,减轻胃粘膜水肿,促进胃张力及蠕动波恢复。

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加强支持治疗。

全组患者首选胃复安加西沙比利,2例用药无效再加用大剂是红霉素500mg/d静滴,同时辅助针灸,中药治疗,均缓解。

全组7例行保守治愈,2例分别于胃瘫后15~20天行空肠造瘘术,均于术后1周恢复。

3 讨论(1)胃瘫形成原因:主要原因有:a、胃大部切除术后胃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抑制平滑肌细胞收缩;b、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张力低下,丧失了对食糜的研磨功能;c、迷走神经损伤使胃蠕动减弱;d、胆汁返流引起急性返流性胃炎,吻合口水肿糜烂;e、电解质紊乱。

(2)治疗:胃瘫一旦发生,首先要排除机械性梗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0-10-29T10:02:14.077Z 来源:《心理医生》2010年第7期供稿作者:刘典勋刘泉[导读] 胃瘫确诊后可行保守治愈,必要时行空肠造瘘解决营养问题。

刘典勋刘泉 (湖北省公安县中医院普外科 434300)
【中图分类号】R65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0)07-033-02 【摘要】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对1998年8月~2010年1月胃大部切除术后9例患者出现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论胃瘫确诊后可行保守治愈,必要时行空肠造瘘解决营养问题。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胃瘫
自1998年8月以来,我院进行胃大部切除术240例,其中术后9例发生了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症状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即胃瘫,行保守治疗,症状缓解,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9例中,男6例,女3例,年龄50~81(平均63岁)。

其中胃癌5例,胃溃疡3例,十二指肠溃疡坏死1例,均行胃大部切除术。

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2例,毕Ⅱ式7例。

发生的平均时间为术后4~12天,均符合胃瘫诊断标准:①经单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②胃引流量>800ml/d;③无引起胃瘫的基础疾病;④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

表现为病人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呕吐物多含有胆汁,吐后症状缓解,插胃管后可抽出胃内容物1000~3000ml,经胃肠减压后症状缓解,停止胃肠减压,排空障碍症状又重新出现。

查体可见上腹膨隆,有振水音,但肠鸣音可正常。

2 方法及结果
9例均先行保守治疗,包括禁食、持续胃肠减压,3%温盐水洗胃,减轻胃粘膜水肿,促进胃张力及蠕动波恢复。

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加强支持治疗。

全组患者首选胃复安加西沙比利,2例用药无效再加用大剂是红霉素500mg/d静滴,同时辅助针灸,中药治疗,均缓解。

全组7例行保守治愈,2例分别于胃瘫后15~20天行空肠造瘘术,均于术后1周恢复。

3 讨论
(1)胃瘫形成原因:主要原因有:a、胃大部切除术后胃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抑制平滑肌细胞收缩;b、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张力低下,丧失了对食糜的研磨功能;c、迷走神经损伤使胃蠕动减弱;d、胆汁返流引起急性返流性胃炎,吻合口水肿糜烂;e、电解质紊乱。

(2)治疗:胃瘫一旦发生,首先要排除机械性梗阻。

对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治疗,通过综合治疗措施促使胃动力逐渐恢复,休养残胃,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3)预防:①术前消除病人对手术的恐惧;②术中注意手术技巧,加做空肠侧侧吻合可使胆汁返流明显减少,吻合口水肿轻;③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禁食期间应用,胃动力药;④常规应用营养神经药物。

参考文献
[1]王吉甫.胃肠外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63.
[2]秦新裕.红霉素对14例人胃肠动力的影响,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7,24(2):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