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艺术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9bbdbc0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ea.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语文是一门高度情感化的学科,它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掌握文字、语言和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人格修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通过课文内容、阅读体验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培养。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一、课文内容的情感教育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都是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的,它们涵盖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智慧。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课文内容来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通过读懂课文中的人物情感、描述环境的情感等,让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其中的情感,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体验。
对于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情感解读,让学生能够领悟其中的人生哲理和情感真谛。
这样的教学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品质。
二、阅读体验的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如果老师能够在学生阅读一篇文章之后,与学生讨论文章中的情感,或者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情感体验的表达,就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活动,通过学生们的合作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的情感沟通和情感交流,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感受到师生、同学间的情感、学习到合作、感恩等人文情感,从而更好地进行情感教育。
三、教学方法的情感教育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注重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情感教育。
对于一些情感丰富的课文,可以采用情感渗透法进行教学,即用情感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情感的吸引下,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同时要注重启发教学,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发现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还可以通过诗歌教学来进行情感教育。
诗歌作为语文中重要的形式之一,它具有高度的情感表达性,可以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38143ed5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2.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而情感教育则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情感教育是通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以及对人生的感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文学阅读,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精神风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语言等产生情感共鸣,通过欣赏美好、感受真善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感。
当学生读到《小狗钱钱》中的故事情节时,会被小狗和小主人之间的友情所打动,从而产生共鸣,感受到友情的美好与珍贵。
这样的情感体验会影响学生对美的感知,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学习到各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包括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的抒发。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表演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对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学生在读完《丝绸之路之风从哪里来》时,可以通过表演或写作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向往之情,进而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调节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如喜悦、忧愁、幸福、痛苦等。
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这些情感进行感知和理解,从中汲取力量,进行情绪调节。
在读《草房子》时,学生可以从主人公的坚韧和乐观中汲取勇气和乐观的力量,调节自己的情绪,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文学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价值观,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道德情感,如善良、正直、宽容等。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对这些道德情感产生共鸣,明确自己的道德追求,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在阅读《小狗钱钱》时,学生可以从小狗对主人的忠诚和友情中领悟到珍惜友情、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e5c846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28.png)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语言文字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而在初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情感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情商,培养积极的情感品格,使他们在阅读学习中更加主动和积极。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要注重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情感体验是多种多样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给予他们表达情感的空间和渠道。
在课堂上,可以设立情感体验分享环节,让学生谈谈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和情感体验。
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情感表达,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体验,给予肯定和赞扬。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欲望,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体会,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
要利用情感引导学生产生共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内容丰富的课文中往往富含丰富的情感元素,这些情感元素往往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方式,了解情感的内涵,以及如何用文字表达感情等方式,引导学生产生共鸣。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情感体验,思考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
要注重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引导。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课文中都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价值观。
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和领悟其中的情感和价值观,从而使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设置不同的情感和价值观引导,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观念,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和品德的品质教育。
要注重情感教育与写作能力培养。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和写作能力培养是相互关联的。
通过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文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引导,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写作,让他们在写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情感和思维,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2dfcd1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12.png)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1. 引言1.1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是指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情感体验与人生体验结合、倡导积极向上的情感教育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策略。
情感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情感内容,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人生体验的结合,引导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通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发展,也对学生成长成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策略的合理运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2. 正文2.1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生动有趣的文学作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童话故事、幽默故事等。
这些作品往往情节紧凑、内容生动,能够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引人入胜的阅读活动,例如朗读比赛、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音频、视频等,呈现生动形象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学作品。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建立阅读习惯,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心仪的书籍,培养对阅读的热爱。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2.2 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刻感受文本所传达的情感,可以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共鸣,培养其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d323b06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94.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阅读教学更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
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在阅读教学中注入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情感品质。
情感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更是对学生终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环节。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应该成为重点,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一、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然后引导他们进行情感表达,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让他们谈谈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欲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感问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感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
在阅读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情感问题,有的是喜悦、幸福,有的是悲伤、忧郁,有的是愤怒、愧疚。
教师可以通过解读文学作品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情感问题,让学生明白不同情感在人生中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要学会积极面对情感问题,正确处理自己的情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导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正确理解和把握人物的情感变化,以此来启发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水平。
三、激发学生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努力激发学生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培养学生对美好情感的感知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用文字勾勒出的细腻情感,让学生陶醉其中。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美好情感的向往,让学生明白美好情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要学会感知美好情感,用心去体验和珍惜美好情感。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e9a6e6b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c.png)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语文教育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规则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文素养。
而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进行探讨和总结,以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精心选择一些富有情感色彩的文本,让学生产生共鸣和感染力,引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
可以选取一些描写友情、亲情、爱情、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情感投射和情感体验。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
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品味和表达。
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细致品读和赏析,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品味和表达。
可以通过对某个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情感、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分析和揣摩,引导学生深入赏析和理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老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引导和激发,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由此可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品味和表达,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非常重要,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品味和表达、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创设积极的情感教育氛围等方式,有效实施情感教育策略,提高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
相信在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a8096ac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e.png)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情感意识和情感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观念,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评判文本中的情感,并在文本中体验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鉴赏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情感教育:
1. 创设情感互动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情感互动的方式,创设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
比如,在教学中利用音乐、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感受文本中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情感,启发学生自我感受和情感反应。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在读文本时的感受和情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3.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本中的人物情感、事件情感等,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中的情感。
比如,在分析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的情感动机、情感变化等,培养学生对情感分析的能力。
4. 提供情感表达的机会。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方式和机会,让他们能够进行情感表达。
比如,可以让学生进行情感书写和情感绘画,通过文字和图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通过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情感鉴赏能力。
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情感修养。
语文阅读中的情感教育如何开展
![语文阅读中的情感教育如何开展](https://img.taocdn.com/s3/m/abf6c42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e2.png)
语文阅读中的情感教育如何开展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情感教育的理念日益受到重视。
特别是在语文课中,阅读理解不仅仅是对文本的分析,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与理解。
将情感教育融入语文阅读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的精髓,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与表达能力。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开展策略。
通过丰富的阅读材料来激发情感共鸣,选取多样化、富有情感的作品,能让学生更容易与文本中的角色或情节产生情感上的联系。
例如,经典文学作品或现代散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与情感纠葛,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热点话题,选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文章,激发他们对文本的共鸣感。
在阅读活动中,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无疑能够增强情感教育的有效性。
课堂讨论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反应,让他们自由地分享对于文本中的角色、情节的看法。
这样的分享不仅可以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升他们的沟通技能。
当学生能够自由表达情感时,教师应当积极给予反馈,尤其是对那些表达真实情感的学生,肯定其观点与思考。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共鸣至关重要。
通过适当的情感反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与尊重,从而更深入地参与到情感教育中。
情感教育还可以通过创意写作来增强。
阅读后,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者以文中的角色为视角进行续写,能极大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还能在创作中体会到情感的流动与变化。
这样的体验使他们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情感表达能力。
借助多媒体资源丰富阅读体验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观看与阅读材料相关的电影、纪录片或短视频,可以让学生从视听的角度更直观地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例如,在讲解某一文学作品时,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能够让学生更生动地理解情节发展及人物情感。
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也让情感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实现。
教师在开展情感教育时,理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以便发现学生的情感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e0ef3135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bd.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调控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渐受到重视。
通过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情感的美好,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感体验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方向。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引导,缺乏情感教育的系统性和实效性等。
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情感教育的实施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互动和有效沟通,需要借助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通过情感教育,可以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情感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2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当今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升阅读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情感品质。
情感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人格塑造的过程,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深远意义。
通过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方式,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深入探讨情感教育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和情感发展的影响,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2. 正文2.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和改进中。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e9d41fd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67.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技能,更是让学生体验阅读带来的快乐与启迪,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人生、陶冶情操,培养积极向上、有情有义的人生态度。
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更加重要。
一、“情感教育”穿透整个阅读教学过程阅读教学的情感教育并不是单一的一个部分,而是贯穿整个阅读教学过程。
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从教师讲解,到学生阅读,到学生表达,到教师点评,到学生感悟,每个环节都关乎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的文本,从中领悟到不同的情感,扩阔自己的情感世界和见识,从中理解道德、人生,深度领悟阅读给予的美好与启迪。
二、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
所谓情感体验能力,不仅是指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能感悟文中蕴含的情感,更是指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文本背后的情感,能够通过语音、语调、肢体语言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种情感体验能力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的,包括学生本身的经验、学生的性格、家庭背景等等。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来引导学生培养情感体验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自己的情感共鸣点和思考方向。
三、通过文本引发学生的情感启迪文本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媒介,阅读的文本要有情感属性,才能使学生能够被感染、启发。
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挑选有价值的文本,在教学中将情感元素渗透到其中。
例如,一篇优美流畅的散文,可以带领学生穿越时空感受大自然,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觉;一篇小品文,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温暖与真情;一篇道德讲述的文本可以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等等。
这些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元素,可以引发学生对于现实生活中情感的思考和启迪,从而让学生懂得如何去体验生活中的美好。
四、通过点评引导学生领悟情感教育学生阅读文本后,教师应该开展点评,引导学生对于文本内涵的领悟和情感体验的表达。
在点评中,教师不仅可以简述文本背景和故事梗概,更可以让学生通过引导自己的情感走向,从文本中感受到情感汇聚、情感冲突、情感矛盾等等,让学生通过有机的点评,逐渐发展自己的情感认知能力,并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86fa5fc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0a.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绪,并将情感教育融入到语文阅读的各个环节中,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表达能力。
利用阅读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专注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情商和品格素养。
未来的教学应更加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发展自己的情感智慧与情感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情感教育, 小学生, 阅读兴趣, 文学作品, 情感体验, 情感专注力, 情感表达能力, 积极情绪, 负面情绪, 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 融入, 引导.1. 引言1.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使他们更加投入到阅读活动中。
通过情感的参与和体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领悟和体验。
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专注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更加细致入微地感受文本中的情感内容。
正确处理积极情绪和负面情绪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情感体验。
将情感教育融入语文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加全面地发展自身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认知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 小学生情感发展与语文阅读教学的关系小学生情感发展与语文阅读教学的关系非常密切,情感发展是学生整体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阅读教学正是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通过外界的引导和激励来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情感体验。
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文本材料和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和感知情感,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和世界观。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df6d8ee5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2.png)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更是传递情感、培养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而在阅读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丰富内心世界,提升人文素养。
一、情感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核心,也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所在。
语文阅读材料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如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等。
通过情感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与作者产生共鸣,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力量。
首先,情感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学生在阅读中能够体会到情感的起伏和共鸣时,他们会更容易被文本所吸引,主动投入到阅读中去,不再将阅读视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悦的精神体验。
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文学作品中的美不仅体现在形式上,更体现在情感的表达上。
通过感受作品中的情感美,学生能够提高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再者,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
优秀的阅读作品能够传递积极向上的情感和价值观,如友爱、诚信、勇敢等。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受到这些情感和价值观的熏陶,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1、创设情境,引发情感共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文本中的情感。
例如,在教授《背影》时,可以播放一段父亲送别孩子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联想到自己与亲人分别的场景,从而更容易理解文中父亲背影所蕴含的深沉父爱。
2、朗读指导,体会情感韵味朗读是传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语调、语速、重音等的把握,将文字中的情感表达出来。
比如,在朗读《春》时,轻快的语调能够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而缓慢低沉的语调则能传达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3、问题引导,深入探究情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中的情感。
比如,在阅读《孔乙己》时,可以提问:“孔乙己的命运为何如此悲惨?作者对他的态度是怎样的?”通过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分析文本,体会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物命运的同情。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661ed6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9e.png)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语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而情感教育则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
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培养情感、品德和美感,成为了值得讨论的问题。
本文将从培养情感与品德、培养美感的角度,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一、培养情感与品德1.关注人物情感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理解、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关注人物的情感变化,善于通过文学语言表达的审美情感,认识到不同情感表达所蕴含的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善良心、感恩心等正面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导读、导学、朗读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善良心。
2.引导情感联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发散思维,让学生通过作品中的情感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成长、人际关系等方面,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在作品中是否有过类似的情感体验?你会如何处理这样的情感?这样的情感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影响?通过对情感的联想,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中的情感,也可以更好地体验情感。
3.学会情感表达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情感表达的作业,让学生通过文字、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也可以更好地领悟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情感。
一个人只有懂得表达自己的情感,才会对美好的东西产生共鸣,对不好的事物产生反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知情感,形成正确的情感观。
二、培养美感1.注重作品的审美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作品的审美,让学生明辨是非,感知美的存在。
教师可以通过导读、解读、欣赏作品的精彩语言,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启迪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只有令学生对文学有所体验,对美有所感悟,才能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在阅读中真正领略文学的魅力。
2.让学生感知美的生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美,让学生感知美的自然、美的人文、美的生活,通过欣赏美的画作、美的音乐、美的建筑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感受美的存在,使学生懂得欣赏美,从而对美产生向往,让美融入生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c1d8e3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1e.png)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语文教学作为中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言文字的掌握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文学情操。
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更是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情感、品德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一、创设情感教育氛围情感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创设浓厚的情感氛围。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情感投入。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
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提出情感问题,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二、引导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感性的、情感的体验。
可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有声有色的讲解等形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体验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情感。
在引导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启发学生对词句语段的感悟,引导学生去体味文字背后所表达的丰富情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学作品带给他们的精神享受和情感冲击。
三、展开情感交流情感教育需要在情感交流中得以实现。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展开情感交流,让学生情感体验得以共鸣和传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感分享,或者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中的感悟和体验,互相影响、互相启迪,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共鸣和认同,进而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四、引导情感升华阅读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和感知,更是对情感的升华和提炼。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提升情感修养。
教师可以设定情感升华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思考,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对情感产生深层次的反思和升华,提高学生的情感审美和人文精神,在情感升华中达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1518485a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3.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语文教育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进行探讨。
语文阅读教学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比如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等。
通过品味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而激发自己的情感共鸣。
这样的阅读过程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能力的提高,使他们更加丰富和深刻地理解世界,加深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
所以说,语文阅读教学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语文阅读教学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需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启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读《小熊西米》这样的励志故事,学生可以感受到坚强、勇敢、乐观的情感,激发他们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的精神;通过读《草房子》这样的文学名著,学生可以感受到亲情、友情、亲情等真挚的情感,培养他们关心他人、珍惜友情的态度。
所以说,语文阅读教学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
语文阅读教学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提问、情感渗透式的讲解等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言行举止等,使学生对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有更深入的认识;通过讲解作品背后的社会背景、作者的创作动机、作品的艺术价值等,使学生对作品中蕴含的价值观有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这样的手段,可以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情感智慧和情感态度的提高。
所以说,语文阅读教学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987dd7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63.png)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情感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情感品质,提高学生情感自控、情感处理等情感能力的教育过程。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情感教育策略。
一、创设情感元素通过课堂讲解、课文解读、教学设计等方式,创设一种富有情感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情感的力量和价值。
可以选择一些情感饱满的课文,如感人的小说片段、励志的名人事迹等,将其引入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的情感元素,如课堂实践活动、情感讨论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体会到情感的影响力。
二、引导情感体验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课文中人物情感经历的共鸣。
在解读一篇描写友情的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朋友的情感故事,用心体会友谊的真挚和珍贵;在解读一篇描写亲情的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家人之间的亲情经历,体验家人的关心和爱护。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课文中所传达的情感,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三、情感疏导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因为一些课文内容引发情感波动,如悲伤、恐惧、愤怒等。
教师在此时要及时进行情感疏导,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感。
可以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释放压力,寻求答案和帮助。
教师也要教育学生如何正确表达情感,如抒发情感的方式、适当调节情感的方法等,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良好的情感品味。
在解读一篇描写自然的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和奇妙;在解读一篇描写人物的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赞美人物的善良与智慧,学习他们的为人处世之道。
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从课文中汲取积极向上的情感营养,提高情感修养。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是不可忽视的。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感元素、引导情感体验、进行情感疏导和引导情感品味等策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情感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小学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043f5e5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e.png)
小学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教育者们逐渐认识到情感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的重要性。
作为学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也不可忽视情感教育的渗透。
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成长呢?下面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
一、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们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人物情感、情节变化、作者的感悟等。
可以选取一些具有励志情感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从中领悟到人物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情感体验。
教师还可以利用文学作品中的一些情感描写,让学生通过阅读去感受其中的喜怒哀乐,学会用心体验别人的情感。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情感共鸣,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理解能力。
二、引导学生品味人生阅读教学中,教师们还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品味人生,感悟生命的真谛。
可以选择一些富有哲理性的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去思考生命的意义、价值观的内涵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逐渐认识到人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还可以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引导学生对人生中的困境、挑战和幸福进行深入思考。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可以自觉地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培养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阅读教学中,教师们还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
可以设计一些情感的交流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去感受其中的情感,然后进行情感表达。
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或者通过写作、朗读等形式进行情感表达。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情感,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们还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可以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共鸣,产生共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34188b7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28.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不仅仅是教授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技能,更是培养学生情感和人格的重要环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审美情感和人文精神,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领悟和体验文学作品的内涵。
本文将从情感教育的意义、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开展情感教育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情感教育的意义情感教育是指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情感认知和情感技能,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情感品质和情感态度。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语文是一门充满情感和意境的学科,通过语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各种文学作品,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培养自己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感。
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语文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深厚的人文内涵。
通过语文阅读,学生可以感受其中的人文情感,培养自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增强对人文精神的情感共鸣。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情感素养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情感品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对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品格养成具有深远的影响。
情感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情感教育,教师可以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如故事、音乐、戏剧等,引导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进行阅读。
情感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通过情感教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情感的体验和体味,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增强对语文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三、如何开展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发展和全面的人格养成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b9ffd838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a.png)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情感教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
通过情感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内涵,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素养。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深入挖掘这些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内涵。
例如,在讲解《背影》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音乐、图片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讲解《春》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美景,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从而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讲解《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孙悟空的性格特点,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4.开展课堂讨论,加强师生互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开展课堂讨论,加强师生互动。
通过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内涵,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例如,在讲解《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探讨金钱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评价与反思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评价与反思。
首先,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艺术
如今的学生情感冷漠已成普遍现象,而忽视情感教育的教学是一种不完整的教学。
在实践中,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对课堂中的情感因素进行充分挖掘,采用了相应的激情策略,体现了高超的教学艺术,有效地促进了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
下面结合一些教师的实践经验,对其主要艺术试作剖析与探讨:
一、以情动情
作者动情缀文,学生读文动情,这就决定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架起一座沟通作者与学生情感之间的桥梁。
作者的情感是否能被读者感受,进而得到自我体验,这是情感教育的关键所在。
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自身对这种情感缺乏感受和体验,因此,要想启发学生情感是不可能的。
因而,教师应首先对作者贯穿于文章的情感有所体验,然后方能启发学生去深切地感受、体验、品味。
于漪老师曾说:“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歌颂先烈、革命前辈、英雄人物的好文章,每当我钻研这些教材时总是血往心头涌,他们的广阔胸襟、崇高的品德和献身精神叩击着我的心灵,我有时激动得流下热泪,彻夜难眠。
”于漪老师是把自己作为一块煤,投入炉火,燃烧得通红,率先产生了强烈的情感体验。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效沟通作者与学生的情感,以课文所蕴之情,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
二、入境悟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妨采用“情境再现法”,设法把学生带入文章特定的情景中,进入“情感共振”境界。
其主要方法有:(一)音乐喧染。
学习白居易《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这段描写,就可以用一曲与课文内容相和谐的琵琶演奏作为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二) 画面呈现。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把荷叶比作“亭亭的舞女的裙”,把荷花比作“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
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相关画面。
可以是教学挂图、课文插图、录像等。
(三) 角色扮演。
它能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与之共鸣。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排练小品、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诵课文等。
(四) 实物演示。
此时学生不仅可以用眼看,而且还可以用手摸、用耳听、用嘴尝,情感体验是全方位的。
钱梦龙教《死海不死》,就是先准备一个烧杯,一根玻璃棒,一柄汤匙,一碟食盐,一个鸡蛋,让学生想办法尝试如何使蛋在水中浮起来。
通过实物演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自然奥妙的热情。
三、以声传情
由于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的运用,“美读”这一传统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常常被冷落,但它对情感教育是尤为重要的。
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
”为此,教师指导朗读时要强调:其一,语调要抑扬
顿挫、轻重相合。
要根据作者的感情变化调整语音的强度和声调的高度。
欣喜若狂处声如洪钟,义愤填膺时要读得铿锵有力,温情脉脉处则“切切如私语”,轻松愉快时读得“恰恰如莺啭”。
如《荷塘月色》的开头两句应用轻微低缓的语调朗读,以渲染出夜深宁静的气氛。
而在读“颇不宁静”时要轻中加重,读“忽然”、“另有”时要低中见高,以再现作者内心的不平静。
其二,语速要快慢适宜,错综相间。
读到忧伤悲痛处,语速要慢,一字一顿,如泣如诉。
四、以形示情
这是指教师可以通过身体姿态,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形体变化来形象地“表意传情”。
如果一个人能运用好这种无声的体态、表情和动作,它可以传递难言之言和难传之情。
可是,语文教学界对其研究和运用的很少。
事实上,教师课堂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能引起学生的情感波动。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斯通过实验证明:信息传递的效果是7%的文字加38%的音调和55%的表情,而在传递情感信息时表情的作用更大。
因此,教师应得体地运用自己的体态向学生传达自己的情感,将更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那么,教师讲课时不妨像演员演戏那样进入角色,根据课文情感变化调整表情和动作。
五、设疑激情
就作者表达情感方式而言,课文中有些是直抒情怀,字里行间奔涌着激情;有些则是含蓄蕴藉,须仔细玩味,方能领会其间的真谛。
在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对奔放情感较易把握,也较易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但对那些看上去似乎平淡无奇,或表层似乎“无情”的语言往往容易忽略。
而一些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视野狭窄,领悟能力欠佳,因而他们对课文中作者的情感,以及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在感知、理解上显得肤浅,有时还很片面。
因此,教师应采用巧妙设疑的方法,将文中作者采用曲笔、奇笔、反笔叙写的那些含蕴丰富、结构奇特、意趣高远、哲理幽深的内容揭示出来,让学生在解疑中感知、体验、理解。
如教《捕蛇者说》不妨如此设疑:既然永州的“异蛇”是“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而,“永州之人”为何却“争奔走焉”?这样通过对永州人看似矛盾和反常的行为进行质疑,便不难领悟到课文人物及作者对“苛政猛于虎”这一残酷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愤懑。
六、想象生情
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生活中常有触景生情的现象。
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同样可以让学生获得新的情感体验。
想象的思维流向有两种:一是从“已知”内容向“未知”方面进行想象。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是朱自清的《春》一文中描写桃树、杏树、梨树花儿盛开的句子。
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描写所体现的感情,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句中已有的视觉形象( 春天开满枝头的各种花朵) 向未知方面( 夏天、秋天结成的果实) 去进行想象,让学生从一幅春华秋实的丰收图去体会春天的美好,产生热爱自然之情。
二是从实境方面向虚境方面进行想象。
教学柳永的《雨霖铃》这首词时,可针对“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七个字引导学生由
个人实际生活经验(对杨柳、河岸、晓风、残月的实境感知) 向词句营造的虚境方面展开充分的想象,从而体会到这幅画面所表现出的气氛之凄清,风景之清幽,客情之冷落,离愁之绵长。
正如叶老指出:语文教师要善于使学生“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
(王连军,浙江省富阳市新登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