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七年级上册语文版

合集下载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三峡》习题及答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三峡》习题及答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三峡》习题及答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三峡》习题及答案汇编三峡语文篇一:语文版七年级上册《三峡》习题及答案汇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②嶂③蔽④曦:①毫无②峭壁③遮蔽④日光,这里指太阳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高峻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

(试用两个字概括).连和高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三峡的特点。

(二)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

.①段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②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③段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12.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

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13.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14.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

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15.《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初中七年级语文 三峡原文翻译及赏析

初中七年级语文 三峡原文翻译及赏析

南北朝: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巘一作:山献)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自:在,从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缺口,空隙。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沿:顺流而下(的船)。

溯:逆流而上(的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峡习题课件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峡习题课件语文版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C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B.至于/夏水襄陵 C.猿鸣/三声泪沾裳 D.每至/晴初霜旦 【点拨】猿鸣三声/泪沾裳 4.按要求默写。 (1)描写春冬之时三峡水清的句子是:_素__湍__绿__潭__,__回__清__倒__影_。 (2)文中直接描写三峡山势高峻的句子是:_重__岩__叠__嶂__,__隐__天__蔽__日__。 (3) 文 中 表 现 夏 季 时 三 峡 水 流 之 快 的 句 子 是 : 虽__乘__奔__御__风__,__不__以__疾__也__(_或__:__朝__发__白__帝__,__暮__到__江__陵__) __。 (4) 文 中 直 接 描 写 高 猿 长 啸 情 景 的 句 子 是 : _属__引__凄__异__,__空__谷__传__响__,__哀__转__久__绝____。
(3)三峡以其灵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丰 富的特色美食等成为游览胜地。“2015·三峡旅游”征集最佳策划创意, 请你参照示例策划两项活动。
示例:绘画展——画家眼中的三峡民俗 活动一:示__例__:__美__食__节__—_—_吃__货__眼__中__的__三__峡__美__食 活动二:体__验__游__—_—_过__客__眼__中__貌形势,然后分别描写四季特点,向我们展示了一 幅山水四季图,读来令人心驰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触勾画出三峡 奇险、清秀的特点,表达了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结构图解
◆重点探究 师: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是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怎样的特 点来写的? 生甲: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两岸连山,略无阙 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 生乙:写水,则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水襄陵,沿溯阻 绝。”——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 生丙:“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 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泉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 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 生丁: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凉怪异的 叫声连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

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峡》

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峡》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雨,一夜猿啼明月中。
——《三峡歌》 —陆游
群山万壑赴荆门 ,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 环佩空归月下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 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之三》 —杜甫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李白
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南 津关,全长193公里,自西向东由瞿塘峡、巫峡、西陵 峡组成,长江三峡为万里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丽的峡 谷,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重

三峡之首——瞿塘峡
瞿塘峡,一称“夔(kuí) 峡”,包括风箱峡和错门峡, 西起奉节帝城,东至巫山县 大溪,长约8公里。
虽( 即使 )
沿( 顺流而下 ) 溯(
逆流而上
)
不以( 比不上 ) 奔(动词作名词,指奔驰的骏马 )
飞漱( 冲荡 )
传响( 回声 )
属( 连续 )
引( 延长 )
阙( 同缺 )
哀转( 婉转 )
2.一字多义
绝巘多生怪柏( 极 )
绝 沿溯阻绝 ( 断绝 )
哀转久绝( 消失 )
或王命急宣( 有时 )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或者 )
三峡大坝建在三斗坪中堡岛,建成后其雄伟 壮观的大坝长达2335米,高达70米以上,犹如一 座横跨长江上的“水上长城”。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它的许多指标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纪录。
教师感言:刚才大家找的资料真是 丰富啊。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 谁能够在大量地快速地掌握信息,谁 就可以在竞争中抢得先机,获取信息 的渠道很多,书本、电视、电脑等等 这些媒体都可以帮助我们,关键是我 们要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和分析资料 的能力。

第10课《三峡》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0课《三峡》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这一句写出了三峡夏天水的什么特点?
水势浩大
正面描写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侧面描写
迅疾奔放
这一层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夏季水的特点? 还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春冬季节三峡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从什
么视角来写春冬水的特点?用了什么写法?
深入研究和实地考察。
郦道元生活在北魏时期,他选择《水经》作为基础,
进行注释和扩展,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地理描述。
他的动机源于对古代地理文献的不满,如《山海经》内容
过于荒杂,《禹贡》、《周礼·职方》仅具轮廓,《汉
书·地理志》记述又不详备。郦道元希望通过《水经注》
提供一个更详细、更系统的地理知识传承。
重岩叠 嶂
bēn
乘 奔 御风

郦 道元
xiāng
夏水 襄 陵

沿 溯 阻绝
tuān
素 湍 绿潭
shù
飞漱
yǎn
绝�
zhuǎn
哀转久绝
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完全没有。 同“缺”,空隙、缺口。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
如果不是。 正午。 半夜。
日光,这里指太阳。
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空谷传响
名词作状语,
在空荡的山谷里。
假如古人也有朋友圈
古来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
郦道元处于北魏中后期,当时正处于南北分裂时期,
常年互有攻伐,所以郦道元一生,从未去过三峡……
那么他是如何能写出如此美景的呢?接下来,让我们
一起来看看郦道元的朋友圈。

语文:7.27《三峡》课件(2)(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7.27《三峡》课件(2)(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三峡》有三处侧面描写:用“自 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衬托“两岸连 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 江陵……”衬托“夏水襄陵,沿溯阻 绝”。用“猿鸣三声泪沾裳”衬托“林 寒涧肃”、“高猿长啸”。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辅相成,景 牵情动,情随景异,三峡景物就有了生 命。
三、给加点字注音 阙
御 巫








虽 其 清 不自 乘 间 空 荣 见 非 或王命急宣, 奔 千 谷 峻 常有高猿长啸, 曦 亭 有时朝发白帝, 御 二 传 茂 月午 哀百 风 良 响 , 。夜 转里 , 多 , 分 久, 不 趣 , 绝 以 味 。 疾 。 属引凄异, 两岸连山, 也 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暮到江陵,略无阙处。 。 飞漱其间。
为什么描写山势只有寥寥数笔,描写山水不 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而是首先写夏季, 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文章着重描写山高峰峻以及由此带来的江水 四季变化。夏季是水旺的时候,秋季是水枯的时 候,夏、春冬、秋的记叙次序,是根据水由旺到 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春冬两季之所以合在一 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并不是一般性 的略写处理,以写景为主要内容的三段文字,是 以“水”为线索贯穿起来的。
7.“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 “乘奔御风”相比较,说明路遥、时 A ( 短、行速,显示了 )
A.三峡水流的湍急 B.宣布皇诏的急切
C.江行的风波险恶
D.江水的惊涛拍岸
同桌互译课文
翻译课文 背诵课文
三.写美文
抓住特 点,将文 中任意一 段改写成 优美的现 代散文或 诗歌。

第四段写了 哪Biblioteka 季节的 景物?主要 写了什么?1.下面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是(C ) A.澡荇交横 × 藻 回清倒影 欣然起行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三峡》课件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三峡》课件 苏教版

郦道元
(约470–527),字善长, 北魏范阳涿县(今河 北)。著有《水经注》。
其文笔绚烂,语言 清丽,具有较高的 文学价值。
重点字注音
quē xiāng jiàn zhǔ sù
阙 襄涧属溯
shù xī tuān zhàng xiào
漱曦湍嶂啸
请自读课文,自译课文,点出重要词语
自三峡三七百里中,两岸连山,峡略无阙处。
• 长江三峡是中国第一大河流——长
江上最神奇、最壮观的一段峡谷。它由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组成,西
起巍巍巴山脚下的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 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2 公里。
简介作者作品: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 江水》,作者郦道远,北魏地理 学家、散文家,字善长,河北逐 鹿人。历任东荆州刺史、御史中 函等职。他一生好学,博览群书, 所著《水经注》是一部有很高文 学价值的地理学专著。
二、理清文章结构
:山 连绵、高峻
三 峡
夏:大江水流猛湍涨急
水 春冬:素清湍荣绿峻潭茂源自秋:林寒涧肃 哀猿凄清素湍
绿潭
绿潭
清初霜旦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清荣峻茂
悬泉瀑布飞漱其 间
绝巘多生怪柏
山: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雄壮美
back
夏水襄陵
水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奔放美
多生怪柏
素 湍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清幽美
先写山: 两岸连山 群山对峙



夏 大水猛涨 江流湍急




后写水
春 形“素”“绿”

冬 “总怪特”点“悬清”荣峻茂 美

七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社)拓展阅读《三峡》

七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社)拓展阅读《三峡》

三峡在郦道元的笔下有着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美,在现代著名散文大家余秋雨的笔下又是另一番风情。

三峡(节选)告别白帝城,便进入了长约200公里的三峡。

在水路上,200公里可不算一个短距离。

但是,你绝不会觉得造物主在作过于冗长的文章。

这里所汇聚的力度和美色,铺排开去2000公里,也不会让人厌倦。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每一个峡谷都浓缩得密密层层,再缓慢的行速也无法将它们化解开来。

连临照万里的太阳和月亮,在这里也挤捱不上。

对此,1500年前的郦道元说得最好: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画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过三峡本是寻找不得词汇的。

只能老老实实,让嗖嗖阴风吹着,让滔滔江流溅着,让迷乱的眼睛呆着,让一再要狂呼的嗓子哑着。

什么也甭想,什么也甭说,让生命重重实实地受一次惊吓。

千万别从惊吓中醒过神来,清醒的人都消受不住这三峡。

僵寂的身边突然响起了一些“依哦”声,那是巫山的神女峰到了。

神女在连峰间侧身而立,给惊吓住了的人类带来了一点宽慰。

好像上天在铺排这个仪式时突然想到要补上一个代表,让蠕动于山川间的渺小生灵占据一角观礼。

被选上的当然是女性,正当妙龄,风姿绰约,人类的真正杰作只能是她们。

几年前,江船上仰望神女峰的无数旅客中,有一位女子突然掉泪。

她悲哀,是因为她不经意地成了李白们的后裔。

她终于走向船舱,写下了这些诗行: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舒婷《神女峰》)终于,人们看累了,回舱休息。

三峡,注定是一个不安宁的渊薮。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三峡的地貌特点和季节变化。

1.3学习并运用课文中描绘山水的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培养观察大自然、发现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三峡的自然美,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2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1.2学习并运用课文中描绘山水的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2深入分析三峡的地貌特点和季节变化。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向学生简要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

1.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关山水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三峡的兴趣。

2.自主学习2.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三峡的自然美。

2.2学生边读边标注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合作交流a.课文中描绘了三峡哪些自然景观?b.作者是如何描绘三峡的山水的?c.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有哪些?4.课堂讲解4.1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点评。

4.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对比、拟人、排比等。

5.实践活动5.1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描绘一幅自然景观。

5.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6.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

五、教学反思1.在自主学习环节,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节奏。

2.在合作交流环节,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在课堂小结环节,要加强对重点内容的复习和巩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相信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补充:1.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三峡四季变化的描绘,体会其独特的审美情感。

1.2通过对课文中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分析,使学生能够识别并模仿这些手法在自己的写作中。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723、三峡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723、三峡

本文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 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水经》是记述我国河流水道的一部专著,
相传为晋人 所作,书中列举大小水道
137条,内容简略。
《水经注》是
给《水经》所作的注
文(即解释),较详细。介绍了1252条河流,
注中除记载水道变迁沿革外,还记述了两岸 的山陵城邑、风土人情、珍物异事等。是我
2、这一层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夏水的特 点?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对比夸张手法
3、写三峡山的“高峻”与写夏水的“迅疾”有什 么关系? 写山峰的高峻、江面的狭窄为写夏水 的迅疾做铺垫。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领略“三峡夏水”之势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朝发白帝……不以疾也
读“三峡春冬水” 领略“三峡春冬” 美景
4.作者描绘三峡秋天的景象时选取了 怎样的时间和事物?请用两个词语概 括其特点。
晴初霜旦 林、涧、猿啸、回声
悲寂、凄凉
晴初霜旦
读“三峡秋景”
1、作者写三峡秋景时集中描写了什么?突出了 什么气氛(特点)?
猿啸 凄清肃杀
2、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有什么作用?
一是渲染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氛围。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 在
山,略无阙处。重岩叠
毫无 通“缺” ,断缺
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
如果
正午
夜分,不见曦月。 半夜 太阳
在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山连着山, 毫无断缺的地方; 重重的悬崖和峭 壁,遮蔽了蓝天 和太阳。如果不 是正午就看不见 太阳,如果不是 半夜,就看不见 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 到 漫上 顺流而下 断 漫上丘陵,顺流而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27课《三峡》精品课件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27课《三峡》精品课件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开始写水,这样 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写山的雄奇险峻,为下文写水设 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 的落差大,水流自然急速。
清荣峻茂 3、本文写春冬之景,用________四字突出 林寒涧肃 其特点。写秋季之景,用________四字将 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山水 中四季变化的景色穿插其间。
2、动静结合
山 水 春冬景色 静

静中微动秋Βιβλιοθήκη 静中有动从第三层来看:
素湍、回清
绿潭、倒影 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动
修辞手法
互文
1、重岩叠嶂——重叠岩嶂 2、隐天蔽日——隐蔽天日 3、林寒涧肃——林涧寒肃 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属:连缀,连续。
引:延长。
译: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 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响:回声。
绝:断绝,消失。 译: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 婉转,很久不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 三声泪沾裳!” 译: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 峡最长,听猿鸣的叫声,泪沾衣裳。”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七单元《三峡》知识整理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七单元《三峡》知识整理

《三峡》知识整理一网打尽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tuān),回清倒影。

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顺流而下的船和逆流而上的船都被阻断了,不能通航。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

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在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在秋天,每到天初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常常可以听到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翻译词句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自:在略无,毫无。

略:完全阙:通“缺”,中断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2、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初中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9课《三峡》三峡简介

初中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9课《三峡》三峡简介

三峡简介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它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91公里。

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的瑰宝,古往今来,闪烁着迷人的光荣。

长江三段峡谷中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神奇与古朴,使这著名世界的山水画廊气象万千。

三峡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无不如诗如画,并伴随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长江三峡,人杰地灵:这儿,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奇光异彩。

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用武之地;这儿有许多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等。

他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

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

三峡全长191公里,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唐代大诗人李白经过这里留下了优美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西起奉节县夔门〔白帝山〕,东迄巫山县大溪镇,长8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但又是最雄伟险峻的一个峡。

瞿塘峡两端入口处,两岸断崖壁立,相距缺乏一百公尺,形如门户,名燮门,也称瞿塘峡关,山岩上有“坠门天下雄〞五个大字。

左边的名赤甲山,相传古代巴国的赤甲将军曾在此屯营,尖尖的山嘴活像一个大蟠桃,右边的名白盐山,不管天气如何,总是迂出一层层或明或暗的银辉。

瞿塘峡虽短,却能“镇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有“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莲荆楚压摹山〞的雄伟气势。

古人形容瞿塘峡说,“案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

西陵峡在湖北秭归、宜昌两县境内,东起香溪口,西至南津关,约长66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以滩多水急闻名的山峡。

整个峡区由高山峡谷和险滩礁石组成,峡中有峡,大峡套小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

自西向东依次是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灯影峡四个峡区,以及青滩、泄滩、崆岭滩、腰叉河等险滩。

兵书宝剑峡在长江北岸,有一叠层次清楚的岩石,看似一堆厚书,还有一上粗下尖的石柱,竖直指向江中,酷似一把宝剑,故得名。

初中语文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七单元27三峡(郦道元) 说课一等奖

初中语文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七单元27三峡(郦道元) 说课一等奖

1新设计《三峡》《三峡》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全文仅155字,可谓精致小巧,然而作者竟在这极短的篇幅内,用高超的具有音乐美感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风光之美,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

它即是优秀的学术著作,又是优美的文学篇章。

2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②理清本文精妙的写作思路,欣赏优美流畅的语言。

2、能力目标①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②指导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②了解三峡的沧桑巨变,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3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易于在形象思维和学习兴趣方面进行启发与引导;由于这是一篇文言文,学生学习起来有一些困难,可能会有枯燥之感。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种教学手段,从视听觉角度入手,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增加感性认识,从而整体把握课文。

再者学生都有一定的上网搜索资料的能力,也可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一些适当的任务。

4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抓住三峡的景物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三峡》是一篇写景散文,全文开篇全面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气势恢弘,接下去抓住三峡四季景色绝不相同的特点,例如写夏季作者抓住江水的浩荡,春冬季作者则抓住清澈来写,描写秋季的巫峡时,作者则通过写猿鸣来突出它的凄凉气氛。

这种不同的变化使三峡活起来了。

2.教学难点分析本文的教学难点是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而且这篇课文自身相对于其他文言文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一方面要求学生自己查字典理解文意外,教师也要通过多媒体课件当场检测学生翻译能力。

语文七年级上语文版第27课《三峡》教案3

语文七年级上语文版第27课《三峡》教案3

《三峡》创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准确解释重要的字词和正确翻译重要的语句。

2、初步了解三峡四季的景物及其特点。

3、领略三峡的壮丽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准确解释重要的字词和正确翻译重要的语句。

难点:了解课文三峡四季的景物及其特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教学过程:一、检查导入同学们,朱自清的《春》一文语句准确、生动,赞美了春天的新、美、充满活力,抒发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请同学们背诵其中精彩的语段。

(方式和内容自定)我们祖国到处都有美丽的的山河,山有五岳,水有黄河、长江。

同学们,你们谁知道长江最壮丽最奇险的地方是哪里?(三峡)二、整体感知1、你知道是哪三峡吗?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介绍作者和作品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3、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4、正音辨形阙.( quē)处叠嶂.(zhàng)曦.( xī)月襄.(xiāng )陵沿溯.( sù)绝巘.(yǎn)漱.(shù)属.(zhǔ)引素湍.(tuān)5、再读课文,正确停顿句子,小组竞赛朗读。

三、精读感悟1、学生对照课文注释,相互自由交流讨论,掌握课文字词的释义。

疑难之处划出来。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明确:自.(在)三峡七百里中略.(完全,全部)无阙.(同“缺”空缺)处重岩叠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隐天蔽日。

自.(如果)非亭午..(半夜),不见曦.(太阳)月。

..(正午)夜分至于..(到)夏水襄.(上)陵,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绝.(断)。

或.(有)王命急宣.(宣布,传播)虽.(即使)乘奔.(奔驰的快马)御.(驾)风,不以..(不如)疾.(快)也。

素.(白色)湍.(急流的水)绿潭,回.(回旋)清.(清澈的水波)倒影。

绝.(极高)巘.(山峰)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冲荡)其间。

清.(水清澈)荣.(树木高大)峻.(山峰高峻)茂.(草木茂盛),良.(的确,实在)多趣味。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六课《三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六课《三峡》

26、三峡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三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

《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

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

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要注重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语感”,基于上述依据,以及本课特点,本课的教学任务是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领会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抒发情感的方法,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背诵课文。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七年级和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但八年级学生阅历浅,少有真切体会,或许在感悟语言优美上有一定难度。

初二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游记。

向学生介绍有关游记的知识很有必要。

首先要弄清游踪,抓住景物特征,还要仔细揣摩语言,品味文章语言之美,体会作者渗透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教学重点1.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1.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文章即案头之山水,山水乃地上之文章。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六课《三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六课《三峡》

三峡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分析《三峡》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眼底。

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细品作者文采之美,由文字间想象开去,感受三峡风光的奇美。

在此基础上,理清写景的顺序也应是本课的重点,最终能够流利背诵,使教学更为有效。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熟读并能背诵全文。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感受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教学难点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著名学者余秋雨在他的《文化苦旅》一书中曾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郦道元的《三峡》,感受三峡之美。

二、朗读课文,积累理解,粗知文意1.读一读:①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正音:阙quē曦xī襄xiāng 湍tuān 溯sù谳yǎn 漱shù属zhǔ裳chang②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③同桌合作互译,解决字词。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a略无阙处(毫无) b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c夏水襄陵(漫上) d不见曦月(阳光)e或王命急宣(有时) f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g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h绝谳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i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j飞漱其间(冲刷)k良多趣味(很) 1.属引凄异(连续;延长)m.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n.林寒涧肃(寂静)三、品读课文1.分析第一节。

学生概括三峡的地貌特征。

找出有关语句研读。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3.三 峡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3.三 峡

4.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自非亭午夜分
(1) 从 侧 面 交 代 三 峡 两 岸 山 势 之 高 的 句 子 是 ____________ ,
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
(2)




















有时朝发白帝 ____________ ,
__暮__到__江__陵____,其__间__千__二__百__里__,_虽__乘__奔__御__风___,__不__以__疾__也____。
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10.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运__用__对__比__、__夸__张__的__修__辞__手__法__更__加__突__出__了__夏__季__江__水__暴__涨__后__的__水__流__之__急__。用 __奔__马__和__疾__风__与__江__水__流__速__作__比__较__,__给__人__的__感__受__也__就__更__为__形__象__而__深__刻__了_ 。 11.如果你要去欣赏三峡的美景,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请结合课文的 内容说说理由。 __我__会__在__夏__天__去__。__那__江__水__漫__上__小__山__,__江__面__更__显__宽__阔__的__景__象__,__那__急__流__顺__七 __百__里__峡__谷__奔__腾__而__下__的__壮__观__景__色__,__令__我__神__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三峡(七年级上册语文版)
27、三峡(七年级上册语文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领会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
河山的感情及对珍贵自然遗产的欣赏、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语文真是一座包罗万象的艺术殿堂,走进这座殿堂,我们去欣赏过古朴的赵州桥,参现过宏伟的故宫,游览
过如画的苏州园林,真是美不胜收。

曾经有外国朋友问
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中国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在哪?”他脱口而出——三峡。

为什么三峡在余秋雨的眼
中会有那么大的魅力呢?同学们,你们也想去山峡游览
一番吗?现在就开始我们的三峡之旅吧!
二、整体感知:
1、听解说词,欣赏三峡风光,感受美。

2、谈论观感,说说三峡
3、了解作者及《水经注》
三、第一步:朗读——读准字音,朗读指导;
提示:读好文言文关键要把字音读对,把停顿读对。

1、读出下列字的正确读音
阙(que)处叠嶂(zhàng)乘奔御(yù)风
曦(xī)月属(zhǔ)引素湍(tuān)绿潭
襄(xiāng)陵绝巘(yǎn)林寒涧(jiàn)肃
沿溯(sù)长啸(xiào)飞漱(shù)其间
2、根据文意标出停顿
A、自三峡七百里中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C、至于夏水襄陵
D、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E、其间千二百里
F、虽乘奔御风
G、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H、绝巘多生怪柏
3、自读课文,在书上划出标记。

4、检查一人朗读,全班共同点评。

5、学生欣赏解朗读视频,感受美,学习朗读技巧。

四、第二步:解读——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字词,先由各组学生讨论解决,再由老师于疑难处点拨,疏通文意。

1、释新词。

2、译美句。

学生自读自译,将疑难处做好标记。

3、小组交流合作释疑。

4、集中展示,分组对译,自主评价,教师点拔。

五、巩固。

1、试背课文。

2、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译一译:
1、略无阙处(毫无)
2、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3、夏水襄陵(漫上)
4、不见曦月(阳光)
5、或王命急宣(有时)
6、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7、不以疾也(认为,觉得)8、绝周谳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9、素湍绿潭(急流的水)10、飞漱其间(冲刷)、良多趣味(很)12、属引凄异(连续;延长)、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14、林寒涧肃(寂静)
二、第三步: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1、思考:作者主要描绘了三峡的什么景物?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2、质疑:
A、本文为何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呢?
(夏季江水最盛,所以先写“夏水”。

(按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写景顺序)。

夏天江水暴涨,春冬江水平静,秋天水枯谷空,顺次而下,入情入理。


B、三峡风光壮丽雄奇,但为什么要写“猿鸣三声泪沾裳”。

视频提示、资料提示:“西陵滩如竹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

“三峡千古不夜航”
开放解答(展现三峡多样性的美)
3、自读课文,在书上划出标记。

4、检查一人朗读,全班共同点评。

三、第四步:品读——品味语言,美点寻踪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景,品味美文吧!
用“(描述景物)让我不禁想到了(填写原文),三峡的(景物)真(特征)”的
方式品你看到的美景。

四、第五步:延读——拓展视野,延伸练笔。

1、链接:读和三峡有关的诗词,扩大视野
峨嵋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落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送友人归荆楚【唐】许浑
调瑟劝离酒,苦谙荆楚门。

竹斑悲帝女,草绿怨王孙。

潮落九疑迥,雨连三峡昏。

同来不同去,迢递更伤魂。

上三峡【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送人归蜀【张祜】
锦城春色溯江源,三峡经过几夜猿。

红树两厓开霁色,碧岩千仞涨波痕。

萧萧暮雨荆王梦,漠漠春烟蜀帝魂。

长怨相如留滞
处,富家还忆卓王孙
2、联想找出下面诗词和本文的联系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
更立西洒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
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3、写你也想写一写你神游三峡后的观感吗!
激发:三峡真是一座文学宝库,古人至此多有题咏,当代学者余秋雨到三峡写道:“过三峡本是寻找不得词
汇的。

只能老老实实,让嗖嗖阴风吹着,让滔滔江流溅着,让迷乱的眼睛呆着,让一再要狂呼的嗓子哑着。


么也甭想,什么也甭说,让生命重重实实地受一次惊吓。

千万别从惊吓中醒过神来,清醒的人都消受不住这三峡。

”同学们,你们难道不“见贤思齐”,也拿起笔来吗?
指引:这里有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让我们如
同泛舟在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卷中。

范写:看,远山逶迤,峰峦绵延,恰如巨龙腾空。

群山重叠,层峰累累,尤似万马跃踊。

峡阔天开,两岸
风光旖旎,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五、课堂总结: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
今多少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

大自然美景不光可以令我
们的身心舒畅,更可以让我们的灵魂得到涤荡。

让我们
多亲近山水,多亲近自然,做一个俗中雅人吧!
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一篇《三峡》,区区153个字,却足以令我们神游三峡,留连忘返,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板书设计】27、三峡
郦道元
山:连绵高耸(静)
水:凶险迅急(动)
冬之景: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秋景:悲寂凄清(情景交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