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病理——生活环境中的多环芳烃及其致癌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环境中的多环芳烃及其致癌性
摘要: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是煤,石油,木材,烟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挥发性碳氢化合物,是重要的环境和食品污染物。
迄今已发现有200多种PAHs,其中有相当部分具有致癌性,如苯并(a)芘,苯并(a)蒽等。
PAHs广泛分布于环境中,
关键词:致癌 PAHs 污染苯并[α]芘
前言:
多环芳烃(PAHs)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多环芳烃是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苯环的碳氢化合物,包括萘、蒽、菲、芘等 150余种化合物。
英文全称为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简称PAHs。
有些多环芳烃还含有氮、硫和环戊烷,常见的具有致癌作用的多环芳烃多为四到六环的稠环化合物。
国际癌研究中心(IARC)(1976年)列出的94种对实验动物致癌的化合物。
其中15种属于多环芳烃,由于苯并a芘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环境化学致癌物,而且致癌性很强,故常以苯并(a)芘作为多环芳的代表,它占全部致癌性多环芳烃1%-20%。
可以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发现。
多环芳烃的来源可以简单的分为自然产生和人为活动产生,自然来源主要包括燃烧(森林大火和火山喷发)和生物合成(沉积物成岩过程、生物转化过程和焦油矿坑内气体),未开采的煤、石油中也含有大量的多环芳烃。
PAHs人为源来自于工业工艺过程、缺氧燃烧、垃圾焚烧和填埋、食品制作及直接的交通排放和同时伴随的轮胎磨损、路面磨损产生的沥青颗粒以及道路扬尘中,其数量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大大增加,占环境中多环芳烃总量的绝大部分;溢油事件也成为PAHs人为源的一部分。
在自然界中这类化合物存在着生物降解、水解、光作用裂解等消除方式,使得环境中的PAHs含量始终有一个动态的平衡,从而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浓度水平上,但是近些年来,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加剧,破坏了其在环境中的动态平衡,使环境中的PAHs大量的增加。
因此,如何加快PAHs在环境中的消除速度,减少PAHs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
正文:
目前己知的多环芳烃约有200多种。
大气中的PAHs以气、固两种形式存在,其中分子量小的2-3环PAHs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4环PAHs在气态、颗粒态中的分配基本相同,5-7环的大分子量PAHs则绝大部分以颗粒态形式存在。
水体中的多环芳烃可呈三种状态:吸附在悬浮性固体上;溶解于水;呈乳化状态。
己知的地表水中的多环芳烃有20余种。
地下水和海水中也检测了多环芳烃。
土壤中PAHs 的浓度一般在103μg/kg~104μg/kg,土壤中PAHs的浓度更高,达104μg/kg~106μg/kg 影响到作物的生长。
蔬菜中苯并(a)芘的含量以叶类蔬菜最多,根菜类和果实类蔬菜次之。
多环芳烃PAHS易在人体和其他生物体内富集并持久存在,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过程中很容易产生。
PAHS进入人体后,大部分经混合功能氧化酶代谢生成各种中间产物和终产物,其中一些代谢产物可与DNA共价结合形成PAH—DNA 加合物,引起DNA损伤,诱导基因突变,甚至诱发肿瘤形成。
很多流行学调查和动物实验表明PAHS可诱发皮肤、肺、肝、阴囊等部位癌症。
PAHS的致癌性已成为环境毒理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另外饮用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水平及其致癌风险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身体健康。
研究结果表明对儿童和青年,饮用水中PAHS 引起的累积概率为90%的致癌风险分别为6.12×10-7和7.14×10-7,低于美国环保局建议的致癌风险值10-6, 且性别间的差异很小。
对于成年人,累积概率为90%的致癌风险为1.7×10-6, 饮用水中PAHS对成年人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并且女性大于男性。
同时分析了影响概率致癌风险评价的主要因素,其中饮用水中PAHS 毒性当量的变化对致癌风险评价结果影响最大。
1 PAHs对多种靶器官有致癌作用:
1.1 PAHs对肝脏的致癌性
肝脏作为机体主要的解毒器官, 也是PAHs致癌的靶器官之一。
张宝旭等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二甲基苯并蒽(DMBA)和苯并(a)芘, 发现小鼠肝脏重量随染毒时间延长, 而不断增加, 呈现时间-效应关系。
有人对台湾大学医院的肝细胞癌患者和非肝细胞癌患者用免疫过氧化酶的方法来检测DNA加合物的水平, 发现肝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AH-DNA加合物水平明显高于非肿瘤组织。
经调整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后, 发现PAH-DNA加合物水平高者患肝细胞癌的危险性增
大。
1.2 PAHs对肺的致癌性
PAHs暴露与肺癌变过程紧密相关。
1973年美国有人提出大气中B[ a] P浓度每增加0.1μg/100m3,肺癌死亡率升高5%。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焦化厂、炼铁厂、炼铝厂周围空气中含有高浓度致癌的PAHs。
这些工厂工人的肺癌患病机率高与其高浓度PAHs暴露有密切关联。
黎银燕等通过免疫学方法检测PAH-DNA 加合物在肺癌、肺癌前病变和正常肺组织中的含量,结果肺癌标本中PAH-DNA 加合物的阳性检出率为84.3%,支气管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癌前病变组织)标本中,PAH-DNA加合物阳性检出率为70.7%,正常肺组织对照标本中, PAH-DNA 加合物阳性检出率为14.6%(6/41),肺癌和肺癌前病变组织中PAH-DNA加合物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且随着肺癌变过程的变化,DNA加合物的表达呈逐渐增高的趋势。
上述结果提示,PAHs暴露是导致肺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1.3 PAHs对胃的致癌性
PAHs与胃癌的诱发也有密切的关联。
王晶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正常胃组织和胃癌组织中的5种PAHs类化合物。
发现胃癌组织中的苯并(a)芘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胃癌组织中二甲基萘和菲的水平相近。
表明胃组织对PAHs有很强的生物富集能力,PAHs暴露与诱发胃癌高度相关。
梁寒认为:肉制品直接在高温下烧烤,被分解的脂肪滴在炭火上,会与肉里的蛋白质结合,并产生苯并(a)芘。
经常食用烧烤食品会使苯并(a)芘在胃内大量蓄积,进而诱发胃癌。
体外研究发现,经苯并(a)芘单一处理可使人胚肺细胞(HEL)DNA损伤明显增加。
1.4 PAHs对胎儿的影响
PAHs可通过胎盘诱导DNA损伤,引发胎儿肝脏、肺、淋巴组织和神经系统的肿瘤。
ShuangWang等对怀孕期母亲进行个人空气监测,发现母亲的PAHs暴露水平与新生儿PAHs浓度明显相关。
母体暴露于高水平PAHs, 会使胚胎组织中DNA 加合物水平增高,可诱导胚胎着床失败,甚至发生流产。
Maurrenc等通过检测15例人类自然流产胚胎组织和胎盘组织内的PAH-DNA加合物的含量,证实了这一点。
其检测结果显示:43%的胎盘组织中含有可检测的PAHs加合物,并在相对应的27%的胚胎肝脏组织和42%的肺组织也检出PAHs加合物。
这些结果提示,胚
胎肝脏和肺组织中PAHs加合物的形成很可能是经胎盘暴露于母体内的PAHs所致。
由于该研究对象的孕妇在妊娠期均无吸烟史,因此, HatchMC等推测这些加合物可能是由吸烟以外的其他环境中PAHs暴露所导致。
胎盘中低水平的DNA加合物可诱导胎儿染色体畸变,导致其儿童时期癌症患病危险性增加。
分子和传统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已证实,胎儿时期经胎盘暴露于环境PAHs污染物与儿童时期的癌症患病危险性之间有关联。
Bocskay等以哥伦比亚儿童环境健康中心的6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探讨出生前暴露于环境中PAHs与染色体畸变以及染色体畸变频率之间的关系,发现PAH-DNA加合物与脐带血染色体畸变频率间关联有显著性意义。
2 多环芳烃进入人体途径:
2.1 食物中的多环芳烃
2.1.1 蔬菜中PAHs污染水平
据报道, 垃圾、磷肥, 各种粪肥、堆肥, 各种污泥及某些芳香类农药中的BaP 含量分别为130~150、39~7419、20~130、1000~4700ppb。
由此, 引发BaP 不断向菜区侵蚀, 并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国外的研究表明, 人们直接由蔬菜摄入的BaP量占BaP总摄入量的比例很大, 故对蔬菜中致癌性PAHs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1.2 肉类中PAHs污染水平
PAHs含量很高的食品一般是在露天烧烤制成的,例如, 在在露天的烤肉中, PAHs总含量高达164ppb,Bap的含量为30ppb。
当食品, 尤其是肉类, 在露天烘烤会生成PAHs, 在烘烤过程中往往有油脂滴在火炉上,这些脂肪遇到高温热解而产生PAHs, 即使没有直接烘烤, 脂肪滴落到火焰和木炭上会生成PAHs化合物进入肉中。
2.1.3奶中PAHs污染水平
乳制品浓度一般低于非乳制品PAHs浓度。
因此,植物奶油含量高于黄油水平, 奶油替代品(植物油制造) 高于奶油水平, 植物奶油中苯并〔a〕比浓度规定在0.2~5.2ppb范围内, 人类的奶中苯并〔a〕芘含量仅一万分之一水平(615ngPkg)。
2.1.4植物油中PAHs污染水平
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中规定各类食用油中苯并〔a〕芘的限值为10μgPkg。
PAHs 可在涉及油籽干燥过程中同燃烧不完全或热解燃气直接接触而产生。
油籽也可能在机械收获、运输、加工等过程中因接触机油等污染物而受到PAHs污染。
2.2 空气中的多环芳烃
何兴舟等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云南宣威地区进行了20多年的研究, 发现燃煤过程中排放出的大量致癌PAH化合物很可能是诱发当地肺癌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近年来研究者在各地区开展了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暴露及健康风险评价的研究。
Lizhong Zhu等使用BaP当量法评价了杭州居民因暴露室内空气中的多环芳烃导致的健康风险, 结果发现杭州居民冬季和夏季暴露多环芳烃所致终身肺癌风险分别为1. 9×10-3和0. 9×10-3, 高于显著风险水平。
近年来, 室内多环芳烃污染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张霖琳等在我国某肺癌高发区采集大气颗粒物样品,测定了样品中16种多环芳烃的浓度, 并分析该地区人群进呼吸途径对多环芳烃的日暴露量, 结果表明, 该地区室内空气多环芳烃污染显著高于室外且毒性强的5、6环PAHs所占比例也高于室外对照点。
陶澍等改进了欧拉大气传输模型, 将我国不同地区多环芳烃排放的变化、悬浮微粒和OH自由基浓度、干沉降、呼吸频率以及遗传易感性都考虑在内, 利用改进的健康风险模型评估中国地表空气中的多环芳烃浓度, 最后得出中国人群因吸入多环芳烃导致肺癌的风险。
结束语:
多环芳烃具有致癌性,能极大的影响人类的健康,不幸的是,多环芳烃在环境中无处不在,他们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人们持续不断地通过呼吸,饮食等方式不自觉地摄入了过多的多环芳烃,让机体始终暴露于危险因子,对人群健康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
从大局来看,控制排放才是解决多环芳烃污染的根本途径。
调整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减少煤的不完全燃烧, 同时建议在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中增加BaP等多环芳烃化合物指标, 加强大气中致癌性多环芳烃化合物的治理; 对于土壤, 应控制使用城市污水灌溉, 减少污泥、垃圾的不合理堆放, 合理喷施农药、化肥; 应充分利用和提高土壤生物活性, 增加微生物分解PAHs的速率。
谷类食物、蔬菜、水果是人体摄入PAHs的主要来源,所以对于食物的生产, 应加强规划, 合理布局。
在离污染源近的地段, 应选择吸收
PAHs能力低的根茎类作物种植, 叶菜类和吸收PAHs能力强的作物应安排在远离工业污染源的地方种植。
水果中PAHs的浓度相对较低,,而肉类、奶类、油脂类食品中PAHs浓度较高,,所以多食蔬菜和水果对身体健康相对更有利,食用蔬菜和水果前应至少清洗三遍。
参考文献:
[1].Topinka J , Milcova A,Libalova H,et al.Biomarkers of exposure to tobacco smoke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in mothers and their transplacental transfer to the foetus. Part: BulkyDNAadducts[ J]. MutatRes, 2009, 669(1-2): 13-19.
[2].Moolenaar- Wirsiy PJ, Wirsiy YG, Urso P. Presence of CD4+ SP and DP(gammadelta,
alphabeta) T- cells expressing BPDE- DNA adductsin progenyof mousedamsexposed tobenzo(alpha) pyreneat-mid- gestation [J]. J Immunotoxicol, 2007, 4: 267-277. [3].Huc L, Rissel M, Solhaug A, et al. Multiple apoptotic pathways in-ducedbyp 53-dependent
acidification in benzo(a)pyrene-exposed he-paticF258cells[J]. J Cell Physiol, 2008, 208(3): 527-537.
[4].Hockley SL, ArltVM, HillipsDH, et a.l Identification through micro array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of cellular re-sponses to benzo( a) pyrene anditsdiol- epoxide that are dependent or independent of p53[ J]. Carcinogenesis, 2008, 9( 1): 202-210.
[5].ShimadaT, Kiyoshi I, Yoshihiko S, et a.l Arylhydrocarbonreceptor dependent inductionof
liver andlung cytochromesP4501A1, 1A2, and1B1by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ingenetically eng-ineeredC57BL/6Jmice[ J]. Carcinogen, 2010, 23( 7):1192- 1207.
[6].NEAL NS,ZHUJ P,FOSTER WG.Quantification of benzo[a]pyrene and other PAHs in the
serumand follicular fluid of smokers versus non-smokers. Reproductive Toxicology . 2008 [7].Ying-ge Ma,Jin-ping Cheng,Fei Jiao,Ke-xin Duo,Zheng Rong,Ming Li,Wen-hua
Wang. Distribution, sources, and potential risk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drinking water resources from Henan Province in middle of China[J] ,2008 [8].Ling Liu,James A. Tindall,Michael J. Friedel. Biodegradation of PAHs and PCBs in Soils
and Sludges[J] ,2007
[9].Jesper Gamst,Peter Kjeldsen,Thomas H. Christensen. Determination of Solute Organic
Concentration in Contaminated Soils Using a Chemical-equilibrium Soil Column System[J] ,2007
[10].K. Srogi. Monitoring of environmental exposure to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a
review[J] ,2007
[11].Y uejin Zhang,Shuquan Zhu,Ru Xiao,Juan Wang,Fasheng Li. Vertical transport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different particle-size fractions of sandy soils[J] ,2008 [12].Y ong Tao Li,Fang Bai Li,Jun Jian Chen,Guo Yi Yang,Hong Fu Wan,Tian Bin Zhang,Xiao
Duo Zeng,Jian Ming Liu. The concentrations, distribution and sources of PAHs in agricultural soils and vegetables from Shunde, Guangdong, China[J] ,2008
[13].R u Xiao,Xiaoming Du,Xiaozhen He,Yuejin Zhang,Zhihua Yi,Fasheng Li.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Hunpu wastewater-irrigated
area in northeast China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J] ,2008
[14].C hoi H,Rauh V,Garfinkel R, et al.Prenatal exposure to airborne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risk of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 2008
[15].W ang S,Chanock S,Tang DL,et al.Assessment of interactions betweenPAH exposure and
genetic polymorphisms on PAH-DNA adducts inAfrican American Dominican and Caucasian mothers and newborns (J).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and Prevention .
2008
[16].T sang HL,Wu SC,Leung CKM,et al.Body burden of POPs of HongKong residents,based on
human milk,maternal and cord serum (J/OL).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 2010
[17].胡昌军. 孕期暴露多环芳烃对后代认知能力的影响[J]. 职业与健康. 2009(01)
[18].孙亚男,杨国栋. 汾河中段地表水环境PAHs污染现状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S2)
[19].何兴舟. 室内燃煤空气污染与肺癌及遗传易感性[ J].实用肿瘤杂志, 2001, 169( 6):
369-370.
[20].杨培桃. 白银市郊区农业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初步研究[J]. 科技资讯. 2011(11)
[21].王欣心,金银龙. 多环芳烃遗传毒性研究进展[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0(02)
[22].侯海燕,王丹,陈亚琼,多环芳烃对胎儿和出生结局的影响[J].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08(03)
[23].董少霞,程义斌,金银龙. 多环芳烃宫内暴露DNA加合物的形成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
进展[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8(04)
[24].邓欢,郭光霞,乔敏.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毒性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J]. 生态毒理学报.
2009(01)
[25].王晶,伦立民,王清. 胃癌组织中多环芳烃水平变化及意义[J]. 山东医药. 2008(15)
[26].曹云者,施烈焰,李丽和,李发生. 浑蒲污灌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健康风险评价[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02)
[27].彭驰,王美娥,廖晓兰. 城市土壤中多环芳烃分布和风险评价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
报. 2010(02)
[28].焦琳,端木合顺,程爱华. 多环芳烃在水中的分布状态及研究进展[J].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0(02)
[29].李新荣,赵同科,于艳新,张成军,李鹏,李顺江. 北京地区人群对多环芳烃的暴露及健康
风险评价[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08)
[30].申松梅,曹先仲,宋艳辉,刘颖,绳珍,覃路燕. 多环芳烃的性质及其危害[J]. 贵州化工.
2008(03)
[31].韩菲. 多环芳烃来源与分布及迁移规律研究概述[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