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初步方案

合集下载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PPT课件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PPT课件

EOS
• EOS 一般发病时间≤3 日龄。
LOS
• LOS 一般>3 日龄
3
二、新生儿败血症的危险因素
• (一)EOS • 大多系母体病原菌垂直传播(产前或产时感染)。
1、疾病早产和(或) 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和 (或)低出生体重儿是 EOS 最重要的危险因 素。胎龄越小、出生体 重越低,风险越大。发 病率
6
系统位置 全身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血液系统
四、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发热,体温不稳,反应差,喂养差,水肿,Apgar评分低
黄疸,腹胀,呕吐或胃潴留,腹泻及肝脾肿大 呼吸困பைடு நூலகம்以及呼吸暂停,发绀等;其中早发败血症可以呼吸暂停或呼吸窘 迫为首要表现且持续超过6 h[17]
面色苍白,四肢冷,心动过速、过缓,皮肤大理石样花纹,低血压或毛细 血管充盈时间>3 s
6. 血液非特异性检查的筛查组合:尽管很多非特异性检查在EOS中阳性预测价值不高,但对LOS 的诊断及指导停药方面仍有一定价值。
9
五、实验室检查
(一)脑脊液 有报道称23%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可能合并脑膜炎,腰椎穿刺检查在诊断中极为重要。新生儿脑膜炎中 血培养阴性率高达38%,所以血培养阴性不能作为排除新生儿脑膜炎和败血症的指标。
5.降钙素原:≥0.5 mg/L提示异常,通常在感染后4~6 h开始升高,12 h达到峰值,降钙素原在EOS和 LOS 中的指导价值不完全一样,在 EOS 疑似病例,降钙素原更多作为抗菌药物停药的指征,一般连续 2 次 (间隔 24 h)降钙素原值正常可考虑停用抗菌药物;而在LOS中降钙素原在诊断以及停药方面都有一定 指导价值。
2.不成熟中性粒细胞(包括早、中、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细胞)/总中性粒细胞(immature / totaL neutrophiL,I/T):出生至 3 日龄 I/T≥0.16 为异常,≥ 3 日龄≥0.12为异常。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路径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路径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路径一、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ICD-10:A41.9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邵肖梅,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1.临床表现包括体温不升或发热、少吃、少哭、少动、黄疸、呕吐、腹泻、腹胀、皮肤发花或硬肿、呼吸暂停甚至惊厥等。

2.实验室检查(1)白细胞总数增加或减少,未成熟中性粒细胞增加,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升高,血小板降低。

(2)血培养出现阳性结果。

临床表现加血培养阳性结果可确诊;具有临床表现,血培养阴性但其他非特异检查符合≥2条可诊断临床败血症。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邵肖梅,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1.抗感染治疗。

2.对症支持治疗。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新生儿败血症(ICD-10:A41.900)。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需要随病情变化而复查;(2)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监测血气分析、电解质、血糖,需要随病情变化而复查;(3)血培养,必要时复查;(4)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排除化脓性脑膜炎。

(六)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抗感染治疗:收集标本送检培养后,及时使用抗生素。

根据患儿情况初步判断可能的病原,经验性选用抗生素。

一旦有药敏结果,及时进行相应调整。

败血症的抗生素疗程7-14天。

2.支持对症治疗:扩容、输注血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在肠内足量喂养之前给予胃肠外营养。

3.监测血压、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尿量、凝血功能,及时发现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并发症的早期征象。

2019版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2019版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0.5
0.81
0.36
1.0
0.92
0.60
2.0
0.99
0.82
如果可能,送1mL血做培养!
Schelonka RL. JPed 1996
2019版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与治 疗专家共识
128 914新生儿的队列研究 在生后7天内,只有 2%培养(+) <1%报告GBS,大肠埃希菌,或其他已知严重的新生儿致病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
2019版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进一步规范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及治疗 帮助新生儿科医生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
用及停用指征
2019版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与治 疗专家共识
脓毒症:指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 、原虫等)感染所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 合征 血液(或者脑脊液等无菌腔隙)能培养出 致病菌(包括细菌和真菌)引起的全身炎 症反应综合征称败血症
BW1500~2500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病率1.38‰
BW<1500g
发病率10.96‰。
2019版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与治 疗专家共识
2.胎膜早破(PROM)≥18h PROM常常伴随着早产 79%的EOS患儿母亲有PROM≥18h的病史。 PROM可能是母体绒毛膜羊膜炎的表现 为病原菌的入侵提供了机会 PROM的母体羊膜腔微生物检出率是胎膜完整的母体羊 膜腔微生物检出率的2.3倍 羊膜腔内检出GBS,EOS发生的概率为20% 伴发PROM且母体产时没有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EOS 发生概率将上升到33%~50%。
25% 的新生儿脓毒症处于这水平 (≤4 CFU/ml)
但>1/2送去做培养的血标本量少于 0.5 ml
Volume of blood submitted for culture from neonates. JClin Microbiol. 1986;24(3):353–356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新生儿败血症,即新生儿出生或出生前后几天内开始患有急性败血症。

它是一种以出血引起的败血性疾病,因将血液沉积到组织中而引起全身红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症状主要表现为许多器官的缺血缺氧,给新生儿及家庭带来巨大的损害。

因此,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是重要的。

1、血液生化检查以确定败血指标:新生儿败血症主要体现为血液淋巴细胞数量上升、脾指数(SPD)和败血系数(EI)低,血小板低于100×109/L,外周血球减少、血液凝血功能异常严重;2、血液尿液常规检查:主要检查血尿酸、血钙、血磷等,如果以上指标与正常人不同,可能与新生儿败血症有关;3、肝脏功能检查:肝脏是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一个重要参考,主要检测肝脏功能,包括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乙酰胆碱酯酶(GGT)、总胆红素(TBIL)和胆红素-半胱氨酸(CBIL/SBT);4、凝血酶试验:凝血酶是鉴别异常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障碍的重要检查项目,检测正常值.INR、APT和PT-INR;5、红细胞抗原检查:红细胞抗原检测可用于鉴别新生儿败血症,如单抗抗体检测、伽玛抗体检测、补体C3检测等;6、微量尿蛋白检测:微量尿蛋白检测用于鉴别血液急性损伤,正常值在31mg/dl以下。

二、多学科诊断及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和治疗是一项多学科的工作,包括败血性病理,血液生化检查,病毒学检查,免疫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及复合微量元素检查等。

多学科合作和个性化治疗都可以有效地改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症状,减少死亡率并快速恢复健康。

三、败血症的预防为减少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建议母亲提前到医院进行有效的治疗。

在病毒感染的情况下,应尽快诊断和治疗,控制病情发展,预防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

另外,也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如携带有神经官能检测器等仪器,以加强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检测和诊断,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
出不完全。
5、血象:白细胞大于2万,中性粒细胞浆内可见 中毒颗粒。
6、CRP增高。
病例二
1、头颅CT:三脑室对称性扩大。
2、脑脊液:常规 细胞数810个/mm3 N85%
L15%
蛋白3+ 糖+
生化 糖0 氯化物761mmol/L 蛋白 610.9mg/dl
培养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氏菌
3、血培养 表皮葡萄球菌
• 易发生并发症,如脑室管膜炎、脑积水等。
[化脑治疗注意事项]
• 选择能通过血脑屏障良好的抗生素。 • 用药后24~36小时应复查脑脊液。 • 足够疗程2 ~ 3周。 • 定期做头颅B超,以便及早发现合并症。
病例一特点
1、男孩 日龄17天。 2、有受凉史。 3、足月自然分娩,母孕期体健,阿氏评分10分。 4、症状:发热、烦躁、拒乳;呻吟、吐沫;无抽搐。 5、查体:
◆ 白细胞(WBC)计数:WBC减少(<5×109/L), 或WBC增多(≦3d者WBC>25 ×109/L;>3d者 WBC>20 ×109/L)。
◆ 白细胞分类:杆状核细胞/中性粒细胞(L/T) ≧0.16。
◆ C-反应蛋白(CRP):为急相蛋白中较为普遍开展 且比较灵敏的项目。
◆ 血小板 ≦100 ×109/L。 ◆ 微量血沉 ≧15mm/1h.
传播方式
垂直
可能水平
临床经过
爆发型
较缓慢
肺部受累
常见
不常见
脑膜炎 病死率
约30% 15~18%
约85% 10~20%
[实验室检查]
(1)细菌学检查
细菌培养
◆ 尽量在应用抗生素前严格消毒下采血做血培养 ◆ 疑为肠源性感染者应同时作厌氧菌培养 ◆ 有较长时间用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者应作L

2019新生儿败血症专家共识

2019新生儿败血症专家共识

2、胎 膜 早 破 (premature rupture of fetaL membranes, PROM)≥18 h:PROM 常常伴随着早产, 79% 的EOS 患儿母亲有 PROM≥18 h 的病史。
3. 羊膜腔内感染:包括 羊水、胎盘、绒毛膜感 染,在临床上主要是指 绒毛膜羊膜炎。患或不 患绒毛膜羊膜炎的母亲, 新生儿患 EOS 的概率 相差4.5 倍。
3. 不合理 应用抗菌 药物:延 长经验性 使用抗菌 药物的疗 程是LOS 的高危因 素。
4. 不恰当的新生儿 处理:在中国部分 欠发达地区,仍有 一些新生儿处理不 当,如不洁处理脐 带、挑 “马牙”、 挤乳房、挤痈疖等, 都是 LOS 重要的 高危 因素。
三、病原菌
细菌谱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在西方发达国家或地区,EOS常见的病 原为GBS及大肠埃希菌,而在国内则以肠杆菌属为主(如大肠埃希 菌),但近年来GBS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李斯特菌虽然检出率不高, 但其致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极高;对于LOS,国外 以 凝 固 酶 阴 性 葡 萄 球 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CONS)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为最多,多见于早产 儿,尤其长期动脉或静脉置管者。国内的LOS除CONS外,金黄色葡 萄球菌主要见于皮肤化脓性感染;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以革兰阴性 (gram negative,G-)菌如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雷菌 等多见。
5.降钙素原:≥0.5 mg/L提示异常,通常在感染后4~6 h开始升高,12 h达到峰值,降钙素原在EOS和 LOS 中的指导价值不完全一样,在 EOS 疑似病例,降钙素原更多作为抗菌药物停药的指征,一般连续 2 次 (间隔 24 h)降钙素原值正常可考虑停用抗菌药物;而在LOS中降钙素原在诊断以及停药方面都有一定 指导价值。

新生儿败血症定义、病因及临床表现

新生儿败血症定义、病因及临床表现

循环系统
持续心动过速(心率≥160次/min)或持续心动过缓(心率<100次/min),面色苍白, 四肢冷,皮肤大理石样花纹,低血压或毛细血管充盈时间>3s。
皮肤
面色苍灰,皮肤和(或)口唇发绀,皮肤瘀斑、瘀点。
神经系统 惊厥、前囟饱满、肌张力低下、嗜睡,反应差。
败血症临床表现
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血液系统
败血症临床表现
少吃或不吃,拒奶,腹胀,呕吐或胃潴留,腹泻及肝脾肿大。 少尿及肾功能衰竭。 出血,紫癜,凝血功能障碍,无法解释的黄疸。
LOGO
谢谢观看
新生儿败血症的 概念、病因及临床表现
演讲人:
时间:
1 败血症定义 2 败血症病因 3 败血症临床表现
1
败血症概念
败血症概念
败血症概念
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容易发生感染。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生长繁殖,而引起的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2
败血症病因
败血症病因
败血症分类
备注:早发败血症 一般发病年龄≤3 日龄,晚发败血症一般晚于3 日龄。
3
败血症临床表现
败血症临床表现系统Fra bibliotek败血症临床表现
全身 呼吸系统
无法由环境因素解释的体温改变(≥38 ℃或<36 ℃)。
呼吸增快(呼吸次数≥60次/min),呼吸暂停,发绀等,其中早发败血症可以呼吸暂 停或呼吸窘迫为首要表现且持续超过6 h。
败血症病因
早发败血症 晚发败血症
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羊膜腔内感染、母亲 B 族溶血链球菌筛查阳性、菌尿 症、既往分娩新生儿 GBS 感染病史、分娩前 4 h 未开始正确使用抗菌药物、产 时体温 38.0~38.9 ℃且 WBC<15×109/L,足月儿胎膜早破≥18 h。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败血症是新生儿最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为进一步了解本病特点,本文将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的32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1.1.1 确诊诊断具有临床表现并符合下列任一条:①血培养或无菌体腔内培养出致病菌。

②如果血培养标本培养出条件致病菌,则必须与另次(份)血、或无菌体腔内、或导管末培养出同种细菌。

1.1.2 临床诊断具有临床表现且非特异性检查异常i>2项。

非特异性检查包括:①WBC异常:WBC减少(<5×109/L)或WBC增多(≤3 d者>25×109/L;>3天者>20×109/L)。

②杆状核细胞/中性粒细胞(I/T) ≥0.16。

③超敏CRP3≥ mg/L。

④PLT≤100×109/L。

⑤红细胞沉降率(ESR)≥15 mm/h。

1.2 一般资料32例患儿均符合败血症诊断标准。

其中男18例,女14 例;早产儿11例,足月儿21例;体重≤1500 g 3 例,1500~2500 g 11 例,≥2500 g 18 例;自然分娩10例,剖宫产22 例;发病年龄0~7 d15例,8~14 d11例,>14 d6例;感染因素:孕母感染9例,羊膜早破6例,皮肤黏膜感染6例,脐炎5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原因不明4例。

1.3 临床表现吃奶少,反应差12例(37.5%),发热或体温不升14例(43.75%),黄疸20例(62.5%),面色青灰6例(18.8%),呼吸暂停3例(9.3%),腹涨2例(6.3%)。

1.4 血培养结果血培养:32例全部做普通血培养,阳性22例(68.8%),其中溶血葡萄球菌4例(12.5%),大肠埃氏菌2例(6.3%),表皮葡萄球菌10例(31.3%),人葡萄球菌1例(3.1%),产色葡萄球菌1例(3.1%),藤黄微球菌1例(3.1%),木糖葡萄球菌1例(3.1%),粪肠球菌1例(3.1%),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3.1%)。

儿童败血症诊断标准

儿童败血症诊断标准

儿童败血症诊断标准
儿童败血症(sepsis)是指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
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儿童败血症的诊断标准可以根据美国儿科协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和国际儿童感染症与
危重症医学会(International Pediatric Sepsis Consensus Conference)的建议进行评估。

以下是常见的儿童败血症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儿童出现感染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如高热、寒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皮肤苍白和湿冷等。

2. 炎症指标:儿童的白细胞计数异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增高(>15,000/μL)或白细胞计数降低(<4,000/μL),以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异常增高。

3.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标志:儿童需要同时满足以
下两个标志中的两个或以上:体温异常(高热或低温)、心率异常(心率加快)、呼吸异常(呼吸急促)和白细胞计数异常。

4. 感染证据:儿童需要具备以下一个或多个感染相关证据:阳性血液培养、阳性其他体液培养、阳性尿液培养、阳性病原体PCR检测、阳性胸腹部X线检查或阳性组织学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仅为参考,最终儿童败血症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医生的临床经
验等因素。

如果怀疑儿童患有败血症,应及时就医并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治疗。

新生儿败血症的常见检查项目

新生儿败血症的常见检查项目

新生儿败血症的常见检查项目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体内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引起全身性感染的一种疾病。

败血症在儿科中是一种常见的重症疾病,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及早发现和治疗败血症对于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进行一系列的检查项目是非常必要的。

1. 血常规和细菌培养:血常规检查是新生儿败血症的最基本的检查项目之一。

通过观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同时,进行细菌培养可以分离和鉴定致病菌的种类,从而指导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2. C-反应蛋白(CRP)测定:CRP是炎症标志物之一,对于早期发现和评估败血症的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在感染后炎症反应的早期,CRP水平通常会显著升高,因此,CRP的测定可以作为败血症的辅助诊断指标。

3. 心电图(ECG):新生儿败血症严重时,可能导致心律失常或心室收缩力减弱等心脏问题。

心电图能够监测心脏的电活动,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心脏问题及其严重程度。

4. 血气分析:通过对新生儿血气的分析,可以评估新生儿的酸碱平衡状态以及氧合情况。

败血症可能引起血液中乳酸水平的增加,从而导致酸碱平衡紊乱,因此,血气分析可以提供有关败血症合并乳酸酸中毒的信息。

5. 脑脊液检查:败血症可能引起新生儿脑膜炎,导致脑脊液中的细菌、白细胞和蛋白质等指标异常。

脑脊液检查可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脑膜炎等并发症,并指导相应的治疗。

6. 胸部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以帮助评估是否存在肺炎等呼吸系统感染。

败血症可能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侵入呼吸系统,引起肺部感染,从而导致呼吸系统症状。

7. 尿液分析:败血症可能引起尿液异常,包括尿中白细胞和细菌的增多、尿比重的改变等。

尿液分析可以提供有关败血症对泌尿系统的影响的信息。

8. 肝功能和肾功能检查:败血症可能引起肝功能和肾功能的损害,通过检查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肌酐等指标,可以评估肝功能和肾功能的状态。

9. 血糖测定:新生儿败血症可能导致血糖水平的异常,包括低血糖和高血糖。

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

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
$
äåæç # èåæç # éêæç # ëìæç åí îï ðñ ëò -ó ôõ öñ ã÷A ## øùúû üýùû éô7 þÿq7 7 æ! -" Ê#$ r% Íû 2& å
#
! ! ’: XnÁ¡‘ðSUK( t)#;
0,- & ’) !# $ "8; w * . 6 - v + w* . 6 - v+ _*,-, . â/,- () * 6( !# $ "8,
0,- & ( !# $ "8 _*,-, . â/,- 5 * 4 !# $ "8,
( 5) CÌÍÚEZ, Q 1234 _、 m Ù ZÕ 9 、 m qrC~6YZ。 (0 ÏÐ<=: ( ’ )³ ÕÚÏÐÑÒ ÂÕ 7 ¯ (Ø ; Ì: ( ( ) _2 Û E¬Z x ¬m 9:; ~ W ´‘~ " ( Ì。 8 ‘。 9: «、 ( ;)xZ*vw ( Ñ ’) ’0 ;; ¬Q: ( ’ )ÏÐ<=ê_ë, u¦wx 1A{ < £"62Û, Èv IK ¦wx 1 t= V > YZ*~ H¸, ( ( )?@E¬ZÙAB}CDE=E¬Z6, A。 E¬Z (<7 ) : Ô{ Ù F G H ®  à 8 ‘ ZI®Âú‘ (< = ) ZDx1A, Ù J w K6 x 1A, L v MN t ~ OP、 t ~KÚt ~ QR Ú EZI S*T, Vo ‘ OF wx 1 ( 6 ); UÚ* ÅH¸, A。 v # ¾v VW, st F w ; 6 ® ‘XDx1A; MÏÐ:YZ, [*ÅH¸tÅ ?, \ÙR ( + );;zw’^, t]*。 :g ’) * ’+ -。 WX <>?

新生儿败血病的诊断标准

新生儿败血病的诊断标准

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临床表现: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通常
包括反应差、嗜睡、发热或体温不升、少吃、少哭、少动、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等症状。

此外,还可能出现黄疸、肝脾肿大和出血倾向等。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可能升高、降低或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升高或降低,血小板计数可能减少。

•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CRP和PCT 水平可能升高,但并非所有患儿都会升高。

•血培养:是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金标准,但阳性率可能较低。

如果血培养阳性,可以确诊新生儿败血症。

•其他检查:如脑脊液检查、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等,以评估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

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同时,由于新生儿败血症的病情进展迅速,因此一旦怀疑新生儿败血症,应立即开始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败血症诊断治疗指南

败血症诊断治疗指南

败血症诊断治疗指南【诊断要点】败血症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多无明确潜伏期。

但如能发现原发灶,则不仅对败血症的诊断有利,也可据以推测可能的致病菌,如原发灶为疖肿多为金葡菌,胆管和泌尿系多为大肠杆菌等。

1. 主要临床表现(1)毒血症状:起病急骤,常有寒战,高热,发热可为各种热型,驰张热,间歇热多见,可有全身不适,头痛,肌肉关节疼痛,软弱无力等,少数患者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症状,重者有中毒性脑病,中毒性心肌炎,肝炎,肠麻痹,感染性休克,DIC等。

(2)皮疹:瘀点多见于躯干,四肢,眼结膜,口腔粘膜等处,数量不多。

可有荨麻疹、猩红热样皮疹、脓疱疹等。

绿脓杆菌感染可致坏死性皮疹。

(3)关节症状:主要为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

(4)肝脾肿大:一般轻度肿大,仅于发生中毒性肝炎或肝脓肿时肝大明显及伴压痛。

(5)迁徒性损害:可有皮下脓肿、深部脓肿、肺脓肿、关节炎、骨髓炎、心包炎、急性及亚急性心内膜炎等。

2. 不同致病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1)金葡菌败血症:急起发病:寒战高热,体温达39~41℃,瘀点多见,关节症状明显,可伴肺脓肿,肝脓肿,化脓性脑膜炎,骨髓炎,皮下脓肿等,严重者并发急性或亚急性心内膜炎。

(2)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以院内感染多见,耐药情况严重。

常见于体内异物留置后,如人工瓣膜,人工关节,各种管道及起搏器等。

(3)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以院内感染多见,体质差且伴有影响机体免疫机能的原发病者易发。

常有双峰热,相对缓脉,部分可有体温不升,迁徒性病灶少,约40%发生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DIC等,绿脓杆菌败血症病情凶险,可有中心坏死性皮疹。

(4)肠球菌败血症:泌尿道是常见入侵途径,易发生心内膜炎及耐药菌多见。

(5)厌氧菌败血症:主要为脆弱类杆菌,表现与其他败血症相似,但黄疸发生率高,易并发血栓性静脉炎和迁徒性脓肿,还易并发肺炎。

(6)真菌性败血症:主要为院内感染,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或严重原发病的后期,特别是联合应用抗生素及皮质激素者以白色念珠菌多见。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指标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指标

引言☐败血症(sepsis,脓毒症)定义:☐经典: 病原菌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反应。

☐现代:感染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3seps isseptice mia焦建成,余加林.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1): 32-35血液细胞学检查诊断新生儿败血症Manroe BL, et al. J Pediatr 1979;95(1):89–98.8血液细胞学评分诊断新生儿败血症Manroe BL, et al. J Pediatr 1979;95(1):89–98.9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细菌感染时水平显著升11CRP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Meta分析1993是降钙素的前体健康人血液中浓度非常低而稳定,当细菌感染时,PCT 可生成并释放入血液循环。

16Assicot M, et al. Lancet 1993;After P . Linscheid, Endocrinology 2003PCTPCT 的合成和释放具有高度特异性细菌感染时细胞因子刺激PCT 迅速升高,其水平与细菌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病毒感染时释放的IFN- 抑制PCT 生成,因此病毒感染时PCT 水平正常或仅轻微上升快速:感染开始后3小时即可测得,6-12小时后达到峰值峰值最高可达1000 ng/ml 半衰期: 接近24 hrs不受肾功能状态的影响,体内外性状稳定新生儿(<3d)年龄矫正PCT正常值21 Stocker et al. BMC Pediatrics 2010 10:89早产儿:PCT生后反应相对早,高,长;PCT值与胎龄成负相关,胎龄每增加1周PCT平均下降11.4% (95%CI,6.4%16.1%)足月儿早产儿Chiesa C,et al. Clinica Chimica Acta , 2011;412:1053–1059(N=1,959)LOS(5RCT)敏感性90%,特异性88%,24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cytokine/chemokine ,CK )☐CK 是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能调节细胞生理功能、参与免疫应答和介导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

新生儿败血症诊疗常规

新生儿败血症诊疗常规


清除感染灶

脐炎局部用3%过氧化氢、2%碘酒及75%酒精
消毒,每日2-3次。皮肤感染灶可涂抗生素软膏。口腔粘
膜亦可用3%过氧化氢清洗口腔,每日2次。

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稳定。如注意维持营养、保暖、
供氧、血循环稳定等。

增加免疫功能及其他疗法。早产儿及严重感染者可用静
注免疫球蛋白200-600,每日1次,3-5。严重感染
针对厌氧菌:用钾硝唑(灭滴灵) 广谱抗生素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为新型β ﹣内酰胺类抗生
素,对绝大多数G及G需氧和厌氧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对产β ﹣内酰胺酶的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常作为第二、 第三线抗生素。但不易通过血脑屏障,且有引起惊厥的副 作用,故不推荐用于化脑。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为另一种新型碳青霉烯,抗菌谱与泰 能相同。
抗生素的应用(二)
阳性菌的抗生素 青霉素与青霉素类:若为链球菌属感染,首选青
霉素,对葡萄球菌属,青霉素普遍耐药,宜用耐 酶青霉素如苯唑青霉素、邻氯青霉素等。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头孢唑啉(先锋霉素Ⅴ) 头孢拉啶(先锋霉素Ⅵ) 万古霉素(稳可信):为二线菌抗生素,主要针 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者尚可实行换血疗法。
新生儿败血症常用抗菌药物()
体重 抗生素 日龄 青霉素.* 万 苯唑青霉素* 邻氯青霉素* 氨苄青霉素* 头孢唑啉 头孢拉啶△ 头胞呋辛△ 万古霉素*.*



万 .万


头孢噻肟
头孢哌酮
头胞他啶
头孢三嗪
哌拉西林
甲硝唑
泰能
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宁
环丙沙星
.
头孢吡肟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诊断标准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诊断标准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包括病原学检查、血液非特异性检查以及脑脊液检查。

1.病原学检查
新生儿在做血培养可见明显条件致病菌,或是血标本病原菌抗原结果为阳性。

尿液培养在晚发性败血症检测过程中结果呈阳性。

2.血液非特异性检查
若新生儿败血症合并感染,C-反应蛋白指标会异常升高,感染控制后可下降。

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可降低或增多,并且杆状核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会≥0.16。

3.脑脊液检查
另外,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整,因此还应通过脑脊液检查判断,若检查存在化脓性脑膜炎改变,有助于诊断。

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治

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治

败血症、菌血症、脓毒血症
● 败血症与菌血症( bacteriemia)两个名词常混用, 但两者之间应有区别。菌血症应指细菌短暂侵入 血液循环,并无毒血症( toxemia)等任何临床表 现。如抽吸气管内分泌物、气管插管、插动静脉 导管等医疗操作,有时可造成黏膜损伤,细菌绕 过皮肤屏障而导致菌血症,若机体免疫功能强于 细菌的致病力,则可将其迅速清除,但若机体的 免疫功能弱于细菌的致病力,则可发展为败血症。
交换输血:用新鲜肝素化全血可供给粒细胞,还可供给特异性抗体、 补体、调理素等;可去除感染的细菌、毒素和异常血凝物质,纠正异 常凝血过程,消除DIC潜在危险。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提高IgG水平,尤适用于早产儿和严重感染者。 清除感染灶:脐炎、皮肤感染灶、口腔黏膜等。
病历分享
病情摘要
患儿***,男,9小时。因“呻吟样哭闹3小时余”于2020年01月11日 02 时40分由妇产科转入我科。
● 败血症( septicemia)与脓毒血症( sepsis)的含 义常常混淆,其实有区别。败血症应从血中培养 出致病微生物,脓毒血症的致病因子包括更广, 不但包括血培养能生长的细菌、真菌,还包括血 培养不能生长的病毒及原虫等。全身炎症反应综 合征(SIRS)或(和)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 multiple system organ failure,MSOF)是两 者的共同发展归属。
抗菌治疗
并发脑膜炎:
一般用头孢噻肟、氨苄西林,如果脑脊液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用万古 霉素或利奈唑胺。GBS引发的脑膜炎通常疗程需要14~21 d。G-菌则需要 21 d或者脑脊液正常后再用14 d,少数有并发症(室管膜炎、脑炎、硬膜 下积液等)者需要更长时间,铜绿假单胞菌需要使用头孢他啶或根据药物 敏感试验调整,脆弱类拟杆菌需要甲硝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诊断
(一)易感因素
1、母亲的病史:母亲妊娠及产时的感染史(如泌尿道感染、绒毛膜羊膜炎等),母亲产道特殊细菌的定植,如B组溶血性链球菌(GBS)、淋球菌等。

2、产科因素: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羊水混浊或发臭,分娩环境不清洁或接生时消毒不严,产前、产时侵入性检查等。

3、胎儿或新生儿因素:多胎,宫内窘迫,早产儿、小于胎龄儿,长期动静脉置管,气管插管,外科手术,对新生儿的不良行为如挑“马牙”、挤乳房、挤痈疖等,新生儿皮肤感染如脓疱病、尿布性皮炎及脐部、肺部感染等也是常见病因。

(二)病原菌
我国以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主要见于早产儿,尤其是长期动静脉置管者;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见于皮肤化脓性感染;产前或产时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的革兰阴性(G-)菌较常见。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以G-菌如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沙雷菌等多见。

(三)临床表现
1、全身表现
(1)体温改变:可有发热或低体温。

(2)少吃、少哭、少动、面色欠佳、四肢凉、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

(3)黄疸:有时是败血症的惟一表现,严重时可发展为胆红素脑病。

(4)休克表现:四肢冰凉,伴花斑,股动脉搏动减弱,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血压降低,严重时可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2、各系统表现
(1)皮肤、粘膜:硬肿症,皮下坏疽,脓疱疮,脐周或其他部位蜂窝织炎,甲床感染,皮肤烧灼伤,瘀斑、瘀点,口腔粘膜有挑割损伤。

(2)消化系统:厌食、腹胀、呕吐、腹泻,严重时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后期可出现肝脾肿大。

(3)呼吸系统:气促、发绀、呼吸不规则或呼吸暂停。

(4)中枢神经系统:易合并化脓性脑膜炎。

表现为嗜睡、激惹、惊厥、前囟张力及四肢肌张力增高等。

(5)心血管系统: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休克。

(6)血液系统:可合并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

(7)泌尿系统感染。

其他:骨关节化脓性炎症、骨髓炎及深部脓肿等。

(四)实验室检查
1、细菌学检查
(1)细菌培养:尽量在应用抗生素前严格消毒下采血做血培养,疑为肠源性感染者应同时作厌氧菌培养,有较长时间用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者应做L型细菌培养。

怀疑产前感染者,生后1h内取胃液及外耳道分泌物培养,或涂片革兰染色找多核细胞和胞内细菌。

必要时可取清洁尿培养。

脑脊液、感染的脐部、浆膜腔液以及所有拔除的导管头均应送培养。

(2)病原菌抗原及DNA检测:用已知抗体测体液中未知的抗原,对GBS和大肠杆菌K1抗原可采用对流免疫电泳,乳胶凝集试验及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对已使用抗生素者更有诊断价值;采用16SrRNA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型、DNA探针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协助早期诊断。

2、非特异性检查
(1)白细胞(WBC)计数:出生12h以后采血结果较为可靠。

WBC减少(<5×109/L),或WBC增多(≤3d者WBC>25×109/L;>3d者WBC>20×109/L)。

(2)白细胞分类:杆状核细胞/中性粒细胞(immature/totalneutrophils,I/T)≥0。

16。

(3)C反应蛋白(CRP):为急相蛋白中较为普遍开展且比较灵敏的项目,炎症发生6~8h后即可升高,≥8μg/ml(末梢血方法)。

有条件的单位可作血清前降钙素(PCT)或白细胞介素6(IL 6)测定。

(4)血小板≤100×109/L。

(5)微量血沉≥15mm/1h。

(五)诊断标准
1、确定诊断:具有临床表现并符合下列任一条(1)血培养或无菌体腔内培养出致病菌;(2)如果血培养标本培养出条件致病菌,则必须与另次(份)血、或无菌体腔内、或导管头培养出同种细菌。

2、临床诊断:具有临床表现且具备以下任一条(1)非特异性检查≥2条。

(2)血标本病原菌抗原或DNA检测阳性。

二、治疗
(一)抗菌药物应用
1、一般原则
(1)临床诊断败血症,在使用抗生素前收集各种标本,不需等待细菌学检查结果,即应及时使用抗生素。

(2)根据病原菌可能来源初步判断病原菌种,病原菌未明确前可选择既针对革兰阳性(G+)菌又针对革兰阴性(G-)菌的抗生素,可先用两种抗生素,但应掌握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有不同优势致病菌及耐药谱,经验性地选用抗生素。

(3)一旦有药敏结果,应作相应调整,尽量选用一种针对性强的抗生素;如临床疗效好,虽药敏结果不敏感,亦可暂不换药。

(4)一般采用静脉注射,疗程10~14d。

合并GBS及G-菌所致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者,疗程14~21d。

2、主要针对G+菌的抗生素
1)青霉素与青霉素类:如为链球菌属(包括GBS、肺炎链球菌、D组链球菌如粪链球菌等)感染,首选青霉素G。

对葡萄球菌属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CNS,青霉素普遍耐药,宜用耐酶青霉素如苯唑西林、氯唑西林(邻氯青霉素)等。

(2)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唑啉为第一代头孢中较好的品种,主要针对G+菌,对G-菌有部分作用,但不易进入脑脊液;头孢拉定对G+和G-球菌作用好,对G-杆菌作用较弱。

第二代中常用头孢呋辛,对G+菌比第一代稍弱,但对G-及β内酰胺酶稳定性强,故对G-菌更有效。

(3)万古霉素:作为二线抗G+菌抗生素,主要针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

3、主要针对G-菌的抗生素
(1)第三代头孢菌素:优点是对肠道杆菌最低抑菌浓度低,极易进入脑脊液,常用于G-菌引起的败血症和化脑,但不宜经验性地单用该类抗生素,因为对金葡菌、李斯特杆菌作用较弱,对肠球菌完全耐药。

常用:头孢噻肟、头孢哌酮(不易进入脑脊液)、头孢他啶(常用于绿脓杆菌败血症并发的化脑)、头孢曲松(可作为化脑的首选抗生素,但新生儿黄疸时慎用)。

(2)哌拉西林:对G-菌及GBS均敏感,易进入脑脊液。

(3)氨苄西林:虽为广谱青霉素,但因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太高,建议对该菌选用其他抗生素。

(4)氨基糖苷类:主要针对G-菌,对葡萄球菌灭菌作用亦较好,但进入脑脊液较差。

阿米卡星因对新生儿易造成耳毒性、肾毒性,如有药敏试验的依据且有条件监测其血药浓度的单位可以慎用,不作为首选,并注意临床监护。

奈替米星的耳肾毒性较小。

(5)氨曲南:为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G-菌的作用强,β内酰胺酶稳定,不良反应少。

4、针对厌氧菌:用甲硝唑。

5、其他广谱抗生素
( 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为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碳青霉烯类),对绝大多数G+及G-需氧和厌氧菌有强大杀菌作用,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常作为第二、三线抗生素。

但不易通过血脑屏障,且有引起惊厥的副作用,故不推荐用于化脓性脑膜炎。

(2)帕尼培南+倍他米隆:为另一种新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抗菌谱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相同。

(3)环丙沙星:作为第三代喹诺酮药物,对G-杆菌作用超过第三代头孢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MRS、支原体、厌氧菌均有抗菌活性,是作为同类药物的首选。

当其他药物无效并有药敏依据时可用该药。

(4)头孢吡肟:为第四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广,对G+及G-均敏感,对β内酰胺酶稳定,且不易发生耐药基因突变,但对MRS不敏感。

(二)清除感染灶脐炎局部用3%过氧化氢、2%碘酒及75%酒精消毒,每日2~3次,皮肤感染灶可涂抗菌软膏。

口腔粘膜亦可用3%过氧化氢或0。

1%~0。

3%雷佛尔液洗口腔,每日2次。

(三)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稳定如注意保暖、供氧、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维持营养、电解质平衡及血循环稳定等。

(四)增加免疫功能及其他疗法早产儿及严重感染者可用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200~600mg/kg,每日1次,3~5天。

严重感染者尚可行换血疗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