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新城区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枣庄市新城区城市设计规划
建设一个具有时代性和鲁南地方特色,有最佳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方面的综合效率和良好景观的园林式城市新区。力求反映“城市在森林中,森林在城市中”的现代生态城市的构想。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城市,建设一个可以与先进地区城市相媲美的亮点”的宏伟设想。
二、规划设计意图
1、新区的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自然环境,反映当代生态环境的设计观念,充分考虑环境设计的内容,运用绿化、喷泉、叠水和雕塑等各种艺术手段,使建筑融入自然环境,展现环境艺术的魅力。
2、新区的景观设计充分体现“园林”城市的景观内涵,并形成全区山水相映,建筑、园林、山水互映互衬的景现特色,强化新城园林绿化建设和生态环境的综合规划,大规模进行城区绿化及环山、环湖、沿沟绿化以及防护林带营造,使公共绿地、专用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等的有机结合。
3、全面提高绿化水平,形成以市区为中心的点、线、面、圈以及地上屋顶相结合的绿色生态体系。充分体现历史文化与园林景观交融、四季常绿花不谢、五彩缤纷春满城的园林特色,实现“山景”、“水景”与建筑景观的有机结合。
4、枣庄新城区的景观设计充分体现时代特色,并适当反映地方特色,努力探索地方文化与时代特色相协调问题,巧妙地表现的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内涵。
5、新区的城市建设充分体现景观设计美学原则,巧妙地组织道路与广场景观轴,开辟景观视廊,布置景观高潮点,设计重点景现场所。
6、建筑群设计结合周围的山形与地貌,组织高低起伏的城市天际廓线,创造开合疏密有致的空间序列,并兼顾建设阶段景观形成的相对完整性。
7、建筑的形式紧密功能要求,体量不求过大和过高,同时,又充分考虑了广场、主要干道交叉口等特殊地段的对建筑的高度与体量的艺术要求。
8、在建筑色彩方面,拟以明快、略偏暖的色调为主调。单体建筑的色彩控制充分考虑周围建筑的协调配合,并首先满足主要建筑的色彩要求,使其它相临建筑与之配合。
三、枣庄市新城区中心区规划设计说明
枣庄市新城区中心广场的规划设计的宗旨,是要建立起枣庄新中心区的城市生态网络,及有序的城市空间架构.而实现本设计宗旨的设计方法,则是运用多层次绿化手段,有效地组织一系列有序的开放空间以及两侧高低起伏的建筑群来达到目的。
1.中心广场的设计.本方案延续了一期行政中心的设计手法,采用中国传统的空间组织手段,通过轴线对称来贯穿整个中心绿地,而中心绿地采用多层次的绿化形式,外围以高大的乔木围绕,用以隔离周围喧闹的城市环境,而接近中轴线部分的绿化则采用低矮灌木与草地结合,这样让身临其境的人们能感受到城市中一片充满生机的城市绿洲.
在中心绿地的环境设计中,由于用地较长,我们运用了中国古典的空间设计手法:"千尺为势",在每隔三百米处设一上升的集合广场,如:"市民广场","文化广场","中心广场"等.这一系列广场根据设计需要高低错落,在中心绿地南部和北部的广场相对比较低矮,控制在3-4米的高度,而在用地的中心处则设置了一个7-8米高的直径约100米的中心广场,用以进行集会,休闲娱乐及大型活动.建立这一系列广场是因为绿地周围有一层高大乔木形成的绿化隔离带,为了突破这种封闭的"密林"感觉,规划设计中运用升起的广场来打破这种封闭感,同时上升的广场也成为中心绿地的主体和制高点,对周围环境起到了很好的统帅作用,这一系列广场通过设计的副轴线和两侧的建筑物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强化了规划用地的整体感.
在各个广场中,适当运用了一些雕塑来控制整个场景,达到了以实体控制虚空的感觉,从而实现了点(雕塑),线(轴线),面(广场)有机结合的空间设计思想.同时在中轴线上,我们适当运用了叠水,雕塑,和水池等环境小品来加强整体环境的趣味性,从而使人在这样的优美环境中乐而忘返,真正起到了城市绿
洲的作用.
对于用地内的十几米的高差,我们在中心绿地的设计中主要是通过叠水和台阶来迎合高差,与地形有机结合,浑然一体,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中心区起伏变化的空间特性.
2.广场两侧的建筑物的设计手法强调高低起伏,舒张有致的空间轮廓.建筑群与庐山道和黄山道的南侧,即靠近体育中心用地处,适当地提高建筑物的容积率和高度,形成建筑群体的制高点.而用地靠北的部分则为了避免影响市政中心的视觉主题地位,相应地降低其容积率和高度,这样在总体容积率一定的情况下形成富有韵律,尺度感良好的空间形态,表象了"凝固的音乐"的街景效果.
规划立足于枣庄新中心区集行政,商业,金融及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性质,以突出地方特色为主,在充分尊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功能分区的平面布局的基础上,建筑群的平面布局采取中西结合的手法,既有中国传统的院落组合的空间布局,又兼有西方开放空间的设计手法.立面设计时运用了符号提取等手法,力图形成既有时代感,又有地方文化韵味的建筑风格,体现平原地区、中小城市所特有的和谐、安详、洁净、舒缓、清新、沉稳等特色.
3.绿化系统的设计原则.以满足生态环境和视觉观赏效果为主,同时根据绿地的性质进行设置,高大乔木与低矮灌木相结合,重视绿化的群体效果,形成自然群落的景观,注重四季变化中季节性植物的协调搭配,使各个季节都有可观赏的植物景观,既突出每个季节的特色,又兼顾全年的整体特色.物种配置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合本地的气候和生态特点,以外来植物为辅,同时注重经济价值,不追求过分奢侈的物种配置,在兼顾生产和保护的基础上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