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涂尔干

合集下载

古典社会学理论第07章涂尔干

古典社会学理论第07章涂尔干

29
四、社会团结与社会变迁 ——由工业革命的迅速扩展而导致的分工的 专门化以及科层制的出现。 ——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转变预示着新的 社会类型在社会整合的基础上正在出现。 ——一方面,劳动越是分化,个人对社会的 依赖就越强;另一方面每一个人的活动越 是专门化,他就越会成为个人。 ——社会已经赋予我们的创造力以更多的空 间。在这里整体的个性和部分的个性获得 了同步发展。
3
——1887—1902年的波尔多岁月:硕果累累 A、博士学位 B、提升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 C、出版三部经典著作:《劳动分工论》、《社 会学方法的准则》、《自杀论》 D、创办《社会学年鉴》 ——1902年进入巴黎大学索邦学院教育系 ——1906年:教育学系改为教育学与社会学系 ——法国及欧洲大陆第一个社会学系
7
(四)来自对手的灵感:塔德 ——涂尔干和塔德:社会唯实论与社会 唯名论 ——《自杀论》:对个体还原论的系统 批驳
8
三、社会学主义 (一)涂尔干面临的问题 ——孔德与斯宾塞的局限,自然主义、生物 还原主义与心理还原主义思想的盛行 ——社会学独立性面临的威胁 (二)涂尔干的回答 ——捍卫社会学的独立性与合法性 ——社会学必须解释社会事实,社会事实只 能通过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学的存在不 必以其他学科的存在为前提;社会学能够 为其他学科提供有益的帮助。
30
——滕尼斯与涂尔干对社会变迁的看法 A 、滕尼斯:田园牧歌般的怀念 B 、涂尔干:有机团结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 而这种被吉登斯称为现代性的东西正是社 会学出现的历史与社会背景。
31
四、《自杀论》: 社会学主义的思想产儿
一、涂尔干对社会团结的看法 ——社会的整合与团结尽管非常重要,但并 不是社会结构的一种必然状态。 ——无论在机构团结的社会还是有机团结的 社会,社会团结都可能受到威胁。

涂尔干的方法论思想与社会学品性的塑造——试评《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涂尔干的方法论思想与社会学品性的塑造——试评《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2 1 年 6月 01 第2 8卷 第 3 期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un lo o twetU ies yo ce c n e h ooy o r a f uh s nv ri f in ea dT c n lg S t S
J n 0 1 u e2 1
Absr c t a t:Re d n h se p e e f s coo y i n ipe a l o s me n a i g t e ma tr i c s o o i lg s i d s ns b e t o o e,wh n s t n e sa d o wa t o u d rt n
o a s lt n he r d me to fc u ai a d t u i n f“v l efe ”,whc k sa g e ti a to h omain o d m o y a u r e ih ma e r a mp c n t e fr to fmo e s —
tesbet hrc r t fsc lg.D rhi ST eR l oi oi l to n f h ra h ujc c aat s co i o e i i ooy uk e m’ h u s fS c l c h di o eo teget eo o g a Me s
M o r o ilg de n S co o y Cha a t rs i r c e itc
— —
on
Rue fS coo i l to l o o ilgc h d s a Me
xu n Yo g
(ntueo i e E ua o , i gi leS yU i r t, ac a g 30 8 J nx , hn ) Istt f g r d ct n J nx Bu —k nv s y N n h n 0 9 , i gi C ia i H h i a ei 3 a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涂尔干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涂尔干

一、社会现象的两种类型:
① 正常现象:应该是什么就表现为什么的事实。 ② 病态现象:应该是什么却未表现为什么的事实。

二、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标准:
①一个社会事实一般发生在进化的一定阶段出现的一定种的社会里,对 于出现在这一发展阶段的一定的社会类型来说是正常的。 ②指出现象的普遍性是与所研究的社会类型中集体生活的一般条件有联 系的,就可检验上述方法的结果。 ③当这个事实与尚未完成其全部进化过程的社会种有关时,这个检验就 是必不可少的。

第五章 关于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以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必须从社会本身的性质中
去寻求对社会生活的解释。

具体准则:
①一种社会事实的决定性原因,应该到先于它存在的社会事 实之中去寻找,而不应到个人意识的状态之中去寻找。 ②一种社会事实的功能应该永远到它与某一社会目的的关系 之中去寻找。
第六章 关于求证的准则
一 比较方法或间接的实验方法是社会学的求证 方法。 二 在各种比较方法中,共变法是社会学研究的 最好手段。 (一)共变法含义 (二)共变法的优越性
行分类。以数量有限的类型代替数量无限的个体进行研究和 做全面的分析。

二、社会类型的划分:
1、简单的多环节社会和简单合成的多环节社会:这是由 斡 尔朵或氏族的简单再现而形成的社会。 2、双重合成的多环节社会:这种社会是由若干简单合成 的多环节社会的并存或融合而产生的。 三、划分社会类型的原则: 首先,以最简单的社会或单环节社会为基础,根据社 会表现出的融合程度对社会分类。其次,再在各类社会的 内部根据最初的多环节是否完全融合为一体来区分出各类 变种。
第四章 关于划分社会类型的准则

涂尔干的方法论原则简答

涂尔干的方法论原则简答

涂尔干的方法论原则简答一、引言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的学科,其理论和方法对于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作为社会学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其方法论原则对于社会学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涂尔干的方法论原则进行简要的总结和回答。

二、涂尔干方法论原则1.实证主义:涂尔干主张以实证主义的方法进行研究,强调通过观察、调查和数据收集来获取事实。

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证的方法,才能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结构决定论:涂尔干认为,社会现象是由其自身的结构所决定的,而不是由个人意志所决定的。

因此,他强调对社会结构的分析,认为这是理解社会现象的关键。

3.集体无意识:涂尔干认为,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受到集体无意识的影响。

他认为,社会规范、价值观和习俗等都是由集体无意识所决定的,因此对于社会现象的研究应该从集体无意识的层面进行。

4.符号互动论:涂尔干也认为,社会现象是由符号互动所构成的。

他强调在社会研究中关注符号的意义和传播方式,以此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

1.实证主义:我们可以通过实证的方法,如观察、调查和数据收集等,来获取关于社会现象的事实。

这些事实是构成我们理解社会现象的基础。

2.结构决定论:我们应当关注和分析社会现象的结构,尤其是那些由其自身结构所决定的层面,如社会规范、价值观和习俗等。

3.集体无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关注集体无意识来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尤其是在理解和解释一些难以用个体行为解释的社会问题时。

4.符号互动论:在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时,我们应当关注符号的意义和传播方式,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

四、总结涂尔干的方法论原则对于社会学研究具有重要影响,对于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具有指导意义。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结合具体的研究问题和情境,灵活运用这些原则,以获得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在涂尔干方法论原则中的应用和发展,以保持社会学研究的活力和创新性。

6本社会学经典-涂尔干作品

6本社会学经典-涂尔干作品

6本社会学经典-涂尔干作品人只有承受,才能活着,生命必将获胜。

——涂尔干这个人就是一部作品。

——涂尔干友人 Frèdèric Rauh我们纪念涂尔干,并不是因为涂尔干以及那些后来深受其影响的思想者们已经找到了最终的出路,而是因为他们正在路上……涂尔干给予这个世界的,就是世界本身。

他给予同样致力于这一事业的人们的,就是生命本身。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渠敬东埃米尔·杜尔凯姆,又译为迪尔凯姆、涂尔干等。

法国学院社会学的创始人和古代或原始社会研究方面最有影响的早期理论家,法国犹太裔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法国首位社会学教授,《社会学年鉴》创刊人。

与卡尔·马克思及马克斯·韦伯并列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

涂尔干年表1858年4月15日:出生于法国孚日省埃皮纳尔一个小城镇的犹太教教士家庭。

1882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1882~1887年:在省立中学教书。

其间赴德国一年学习教育学、哲学、伦理学,深受W.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

1887~1902年:在波尔多大学任教,并创建了法国第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系。

1891年:被任命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

1898年:创建法国《社会学年鉴》。

围绕这一刊物形成了一批年轻社会学家的团体──法国社会学年鉴派。

1902年后:执教于巴黎大学。

1917年11月15日:在巴黎去世。

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读涂尔干?涂尔干谈工业社会“正因为经济事务主宰了大多数公民的生活,成千上万的人把整个精力都投入在了工业领域和商业领域。

……经济原则的匮乏,不能不影响到经济领域之外的各个领域,同样,公民道德也随之世风日下了。

”涂尔干认为:工业社会的病灶就是失范(anomie)。

其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各阶层相互倾轧侵占,传统的伦理规范消解;(2)无规范即无尺度、无界限,法律的治理让位给公众意见(舆论);(3)强力法则至上,到处是对抗和防范机制,赢者通吃;(4)个体上自由泛滥,政治上党派纷争;(5)世俗化进程加快,人们既无敬畏感,也无归属感。

涂尔干

涂尔干

涂尔干法社会学思想1、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化约为一个个单独的人。

涂尔干是社会学实证主义方法论的集大成者。

一方面,他坚持以客观物质存在为研究重心;另一方面认为,社会首先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化约为一个个单独的人,“集体生活并非产生于个人生活,相反,个人生活是从集体生活里产生出来”他坚持社会唯实论的集体主义立场,主张社会是第一性的,个人是第二性的存在。

在这种方法论的关照下,他提出了社会事实和集体意识两个分析概念。

2、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事实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事实,但社会事实并不等同于社会现象。

对于个人来说,社会具有外在性和强制性,涂尔干将这种外在强制性的集体现象称为“社会事实”,外在性意味着社会学研究的社会现象不是人的心里或精神活动,而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强制性是指社会事实一旦发生,就会对社会中的相应个体产生影响。

社会学应将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并且只能用一种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而不应到个人意识的状态之中去寻找……一种社会事实的功能应该永远到它与某一社会目的的关系之中去寻找”。

而集体意识则“一般社会成员共同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是独立于个人置身其间的特殊情况;个人消逝了,它仍旧存在……集体意识是社会的精神象征”它是基于个体之间的相似性以及人的趋同本性而产生的一种社会心理类型集体意识一旦形成,就具备了外在性和强制性的特征,因此,在每个社会个体的内心,存在着两种意识一是构成我们人格的个性,另一个则是集体意识,它代表着社会。

3、犯罪基于以上集体主义实证取向,涂尔干把犯罪、越轨、失范和自杀等现象都视为社会事实,且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成分。

对于犯罪,涂尔干认为“,如果一种行为触犯了强烈而明确的集体意识,那么这种行为就是犯罪”,即犯罪是个体侵犯集体意识、冒犯社会的行为。

但并非所有这类侵犯行为都能够得上是犯罪,够得上犯罪的还必须要求这种侵犯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和广度。

对于失范,涂尔干认为,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旧的社会规范和标准被破坏,而新的又没有取而代之,因此,在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人们会失去行为的方向,失范也就会产生,自杀就是一个极端的事例。

社会学方法准则

社会学方法准则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埃米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 1858-1917)[本书精要]该书在社会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实证主义社会学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也是每一位研习社会学的人必读书之一。

一、作者介绍涂尔干(又译迪尔凯姆、杜尔克姆等)是法国第一位学院式社会学家,现代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创立者,他同马克思(Karl Marx)和韦伯(Max Weber)一起,并称为古典社会学的三大家,被视作现代社会学真正的奠基者。

一般认为,现代社会学发展出三大范式:实证主义的,历史解释的和社会批判的,涂尔干、韦伯和马克思分别为这三种范式的早期代表和开拓者。

当代西方社会学的方法论思想以及许多基本概念、观点和理论取向,都受到上述三人极大的影响。

涂尔干在社会学方法论、社会学基础理论、现代社会问题、道德社会学、宗教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等众多领域都作出了的重要贡献。

涂尔干1858年出生于法国东部边缘地区的埃皮纳尔,他的父亲及好几代先辈都是犹太教教士。

如果不脱离传统的道路,他也将会成为一名犹太教教士。

他13岁时接受了传统的犹太教受礼仪式。

但他后来逐渐成为一名不可知论者,不参加任何宗教活动,虽一直保持对各种宗教现象的浓厚兴趣,却仅限于学术上而不是神学上。

在两次考试失败的情况下,涂尔干第三次终于通过了严格的考试,于1879年如愿以偿地进入著名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该校享有法国知识精英之摇篮的美称。

大学毕业后,涂尔干在巴黎附近的一所公立中学当了几年哲学教师,其间赴德国进修一年。

他并不想将传统的哲学研究作为终生的职业,认为当时的哲学严重脱离了实际,并决心从事对社会的科学研究,他对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社会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大量涉猎孔德、斯宾塞等人的著作。

1887年,涂尔干被聘为波尔多大学的教师,讲授教育学和社会学,这也是社会学第一次登上法国大学的讲坛。

1893年涂尔干的博士论文《社会分工论》通过答辩并公开出版,1895年他发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1897年又发表《自杀论》,这三部著作使他跻身于学术界的最前列。

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涂尔干是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准则,这些准则被称为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这些准则是涂尔干长期研究实践的总结,对于人们进行社会学研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下面将分步骤阐述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第一步,重视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是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基础,它是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积累经验和构建知识的过程。

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必须经过实证研究的验证,才能被视为海纳学问的优秀作品。

第二步,关注社会现象的变化和发展。

社会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社会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预测和干预社会问题。

涂尔干主张,研究者要长期关注社会现象的变化和发展,掌握社会的动态变化,才能更好地完成研究任务。

第三步,倡导多元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需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例如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验研究等,这可以提高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涂尔干认为,研究者应该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特点来选用合适的研究方法,以得到更加全面、真实的数据。

第四步,注重定量分析。

社会学研究需要对社会现象进行定量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社会现象的规律和趋势,这可以为社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涂尔干认为,研究者应该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运用数据可视化技术来表达研究结果。

第五步,加强跨学科研究。

社会学研究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解决社会问题。

涂尔干主张,社会学研究必须跨越学科的界限,与其他学科建立良好的学术合作关系,以实现知识的交流与融合。

综上所述,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旨在为社会学研究提供科学、完整的框架,对社会学研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者应该在涂尔干的指导下,发扬实证科学的精神,不断开拓研究领域,全面深入地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二章 涂尔干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二章 涂尔干

第 一 节
3、托克维尔与涂尔干 社会地位平等—野心膨胀—利己主义与失范的思考 权力集中倾向——暴政,对外战争 良好社会结构整合的条件:权力分立;个人属于集体组织;个人
自由受到政府保护;普遍信仰;公民和政治联盟 4、孔德与涂尔干 涂尔干从孔德那里借用了关于“社会事实”的科学的设想,同意
孔德关于社会组织的法பைடு நூலகம்能够被揭示的观点;孔德的方法论影响 了涂尔干的方法论,孟德斯鸠对类型的强调,通过孔德强调使用 类型作为比较的分析工具的强化,形塑了涂尔干的方法,涂尔干 全部的学术生涯都坚持依据“形态学”或结构对现象的分类必须 优先于因果和功能分析。
机械团结
有机团结
分工程度


集体意识力量


具体规范
一致
不一致
抽象价值
不一致
一致
法律类型
约束性法律
复原性法律
执行机构
社区
专门化机构
个性发展程度


相互依赖性程度


存在社会
原始的或乡村的 现代的或工业的
思考:比较涂尔干与前述社会学家对社会类型的不同划分标准 ?
第 三 节
社会失范的原因: ➢ 社会道德规范的调节作用发生了故障。 ➢ 反常的社会分工:过快的社会分工(新的社会关系没有相
第 一 节
涂尔干生活在社会秩序很不安定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代 ,用涂尔干的话说就是整个社会处于失范状态,因此他极 为关心如何建立新社会秩序的基础。
家庭和早期的宗教学系给他灌输的高度的道德责任感激发 了他要在法国创造一种新的“公民道德”的激情。
1879年考入19世纪法国知识界精英的摇篮——巴黎高等师 范学校。他与法国教育建设部门的高官建立了联系。1898 年创办的《社会学年鉴》使他对法国学术思想所产生的根 本影响更为显著,并在内阁令特许的情况下获得社会系教 授头衔。之后,涂尔干在其独子安德列1915年战前阵亡的 悲痛中,于1917年,可以说是在其学术和政治生涯正值顶 峰时去世。

走进埃米尔·涂尔干及其社会学思想

走进埃米尔·涂尔干及其社会学思想

走进埃米尔·涂尔干及其社会学思想徐鸿望社会现象是事实,应该被当作实物来看待。

——涂尔干自杀是任何一桩直接或间接导源于受害者自身主动的或被动的行为,且受害者知道这一行为的死亡事件。

——涂尔干若要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提供必要的驱动力,我们就必须努力遴选出作为我们道德性情之基础的基本情感。

——涂尔干埃米尔·涂尔干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古典大师,与卡尔·马克思、马克思·韦伯并称“社会学经典三大家”。

虽然孔德提出了“社会学”一词,但是,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进入大学的讲堂,却是涂尔干的功劳。

他明确规定了实证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提出了实证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并亲自作了关于自杀论问题的经验研究。

其著作《自杀论》是理论与经验研究的首次范例,是公认的实证社会学经验研究的经典。

应该说,涂尔干是社会学的真正奠基人。

因此,作为一位大二的学子,在理论知识不够丰富的情况下,对涂尔干及其主要社会学思想进行分析、讨论和综述,亦存在其合理性和特殊性。

本文在记述涂尔干生平及其生活背景下,从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方法、社会劳动分工、自杀和宗教四个部分对于涂尔干的主要思想进行理解、分析和综述,好让同学们进一步走进围绕在我们大学课堂的社会学大家涂尔干;另外,如果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部分同学对涂尔干的喜爱,对社会学的向往,哪笔者将不胜欣喜。

一、生平与著作埃米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又译作迪尔凯姆,1858——1917)生于法国东北部孚日郡首府埃皮纳尔市的一个犹太教教士家庭。

幼年曾学习希伯莱文、旧约和犹太教法典。

青年时代放弃了宗教信仰,走上实证科学的道路。

1879年,21 岁的涂尔干经过两年的连续落榜终于考进“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师从哲学家布特鲁,史学家库朗热等,1882年毕业。

1882~1887年,在省立中学教书。

其间赴德国游历一年,了解和学习教育学、哲学、伦理学,深受心理学家冯特实验心理学和滕尼斯“社区与社会”的影响。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读书笔记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读书笔记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是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生平诸多重要著作之一。

在这部书中迪尔凯姆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应该把‘社会事实”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并以此为基础系统地论述了观察社会事实、区分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划分社会类型等实证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准则。

这些内容使社会学从对象、方法和基础概念同哲学、历史学和心理学划清了界限,从而使社会学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全文共有六章,加上第一版序言、第二版序言、引言及结论。

第一章阐释了什么是社会事实,第二章论述了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第三章论述了区分社会事实是正常现象还是病态现象的准则,第四章论述了划分社会类型的准,第五章论述了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第五章探讨了社会学的求证方法。

第一版序言,涂尔干主要澄清了他把社会事实作为物的方法及对自己的评价,并且表明了他的主要目的。

涂尔干并不承认把他看作唯物主义者或唯心主义者,唯一接受“理性主义者”的称号,并指出,他的主要目的在于把科学的理性主义扩展到人们的行为中去,即让人们看到,把人们过去的行为还原为因果关系,再经过理性的加工,就可以使这种因果关系成为未来行为的准则。

他说人们所说的他的实证主义,不外是理性主义的一个结果。

【P3—4】第二版序言,他指出,他想借再版的机会,对他已做过的全部说明作一些补充,对某些批评做出回答,并对某些问题加以新的明确的阐述。

针对他的方法刚问世时所遭到的误解和抵制,他主要做了以下事情:①针对有人说他的观点是实在论和本体论,阐述了自己关于意识的看法,他认为意识,无论是个人意识还是社会的意识,都绝非实体的东西,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现象的或多或少系统化了总体,他认为他的社会学并未排除精神因素,并对那些把并非他的观点,而以那些观点“符合他的原理”为由,而归到他身上的行为表示了自己的担忧;【P5】②阐述了他关于方法的立场,他说:“说到方法,我们所能做到的,永远只能是暂时的,因为方法要随着科学的发展而改进”;【P6】③对关于他的观点引发的最大的两个争论的回应:a.关于他的方法论基础—把社会事实视为物这个命题,针对反对者的误解,他首先对物作了界定,他指出,凡是智力不能自然理解的一切认识对象,凡是不能以简单的精神分析方法形成一个确切概念的东西,凡是精神只有在摆脱自我,通过观察和实验,逐步由最表面的、最容易看到的标志转向不易感知的、最深层的标志条件下才能最终理解的东西,都是物。

涂尔干的实证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涂尔干的实证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涂尔干的实证主义社会学方法论作者:李晓林来源:《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03期摘要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论准则》一书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然而当今也有很多学者质疑20世纪法国的涂尔干的理论在今天我们这个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国度里,还有研究它的价值吗?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认为就先不论涂尔干在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多少的方法准则,就他在这本书中所倡导的社会学家应该扮演着医生的角色去为社会看病,诊断问题,避免社会有机体得上不治之症,这就给初学社会学的人以很大的吸引力与动力去学好和应用好社会学。

关键词学术地位社会事实准则作者简介:李晓林,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1-003-02众所周知“社会学”一词是由法国的奥古斯特·孔德在20世纪提出的,后人把他誉为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同时他根据实证哲学思想体系建立的实证主义社会学也一直居于社会学的主流地位。

而将实证主义社会学发扬光大和推向顶峰而非孔德而是法国的社会学家涂尔干,涂尔干不仅首创地将社会学带进大学课堂,而且涂尔干通过《社会学方法论准则》一书使社会学真正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那么在这本书中,涂尔干究竟阐述了些什么内容呢?由于本人是初学者虽读懂了书但归纳出的全书的内容显的不是很透彻,我认为是涂尔干先阐明了社会学独特的研究领域(所有“社会种”)和研究对象(即:他在第一章中提出的“社会事实”)然后来强调社会学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从而使社会学摆脱传统哲学思辩的束缚,区分开其他的社会学科(如生物学,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为了能够先简明初步地了解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基本原则和方法),我引用朱雄军对本文的简要概括:“在这本书中,涂尔干简明清晰地阐述了自己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观点。

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现象:我们必须摆脱一切预断性的概念与主见,把社会现象当成客观事物来考察;对于社会现象,不能用主观去理解,也不能用常识去推理,而只能通过社会现象去解释;解释社会现象的基本方法是具有严谨的科学特性的共变法。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涂尔干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涂尔干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涂尔干
孔德的话虽然承认了社会现象能被作为规律认识,但对于怎样认识的方法论问题并没有提及。

斯宾塞的论述提及社会是由协作的个人构成,从认识论上讲比较肤浅。

涂尔干强调未经检验的常识不能被当作科学而应用,这种精确实证的说法恐怕在现实中也会遭遇反理想主义的诟病。

客观性是科学的出发点,这句话确实道出了现在中国经济学界的弊病。

抵触社会道德的行为是犯罪,有多少种社会现象可能按此定义,都算犯罪了。

涂尔干论证事物的效用是它的属性,不是它因之存在的原因。

涂尔干怎么论述分工的必要性?一是社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此外只有分工符合社会演进的规律,符合变化的环境。

社会现象不能借助个人经验得以说明,在经济学的方法论上,也不可以个人之经验去解释任何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这类事实由存在于个人之身外,但又具有使个人不能不服从的强制力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构成。
一个社会事实,只是由于它有或能有从外部施及个人的约束力才得到人们的承认;而这种约束力的存在则是 由于某种特定的惩罚的存在,或者由于社会事实对于个人打算侵犯它的一切企图进行抵制,而得到人们的承认。
行为或思想的这些类型不仅存在于个人意识之外,而且具有一种必须服从的,带有强制性的力量,它们凭着 这种力量强加于个人,而不管个人是否愿意接受。
感谢观看
读书笔记
好书,近期想要涉猎社会学,感觉很有用,特别是对犯罪的论述很有意思。
翻译毁书的实例,不过可以看出涂尔干科学的方法论以及他试图整治社会学研究之风的决心。
前有哲学家对社会的玄思妙想,同期的心理分析技术又遥遥领先,涂尔干所撰的方法手册绝对是一篇焦虑重 重的社会学独立宣言。
在该书中,涂尔干为社会学确立了有别于哲学、心理学、生理学的独立研究对象:社会事实。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汉译世界 学术名著丛书)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学术
社会学
学术
事实
名著
方法
丛书

准则
社会 社会
序言
世界
事实
世界
准则 版
病态
现象
内容摘要
由于《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在社会学中的重要地位,192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就出版过著名社会学家许德珩 先生的译本。我馆考虑到当前社会需要和中青年读者的阅读习惯,决定重译这《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中译本依 据的是法国巴黎费利克斯·阿尔冈出版社1919年的版本。本书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书中,作者为 社会学确立了有别于哲学、心理学、生理学的独立研究对象——社会事实。全书共分六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关 于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关于划分社会类型的准则、关于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关于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 准则等。本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社会事实:社会学方法论的基础——评《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社会事实:社会学方法论的基础——评《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而不是要在现 实社会 中找到它的具体对 应物。 在涂 尔干所认 为的客观性 、强制性 、普遍性之 外,有学者认 为社会 事 实还具有 “ 情 境性 ”、 “ 可创 造性 ”、 “ 内在性和可 选择性 ”、 “ 历 史流 变性和继承 性” ,认 为 “ 社会事实不 仅具有涂 尔干 主张的属社 会 、 客观性 的特 性 ,还 具有很 强的属人 、主观 性的特性 ,认 为涂尔 干是 从社会历史 的横 断面去考 察社 会事实 的,而 忽略 了从社 会历史 的纵 向发 展去看待社会 事实 ,产生此看 法的理 由都 是基于一些 具体的例 子,如英 国清教徒漂 洋过海到达美 洲大陆之后 ,就 摆脱 了宗 教迫害 ,而 说明 了社
学。
会事实的情境 性,又如用 美国宪法 《 权利 法案》 的实质性 内容 基本上来 自于英 国的 《 大宪章 》、 《 权力宣言 》等宪法性文 件来说 明社会事实 的 历史流变性 和继承性 。可 以说 ,这里还 具有其它特 性的社会事 实与涂 尔 干所提 出的社会事实并 不是一回事 ,之所 以会产 生社会事实还 具有 “ 情 境性 ”、 “ 可创 造性 ”等 其它特 性 的看法 ,原因在 于未 能从 抽象 的存 在 、涂尔 干强调客观研 究社会学研 究对象的必要这 些角度来 理解社会 事 实 。涂尔干 提出社会事 实的主 旨在于 为使社会学成 为一 门独立 的学科 而 在方法论 为其奠基 ,因而,我们不应 通过探 究社 会事实 的具 体对应物 来 理解涂尔干 的社会事实 ,那样会使我们误入歧途 。 三 、研究社会事实的方法 涂 尔干把 社会 事实视 作 为物 ,要对 其进 行客 观的 观察研 究 。 围绕 与 此 ,涂 尔干 提 出了一 些研 究社会 事 实的方 法 。首先 是要 摆脱 一切 预 断 ,也就是说 ,社会 学欲成为像生物 学、物 理学那样 的学科 ,具备其 所

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

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
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
一、生平 二、思想理论 三、评价
一、涂尔干生平(1858-1917) 涂尔干生平( )
• • • • • • • • • • • 1858年,出生于法国东部小镇埃皮纳尔。 年 出生于法国东部小镇埃皮纳尔。 东部小镇埃皮纳尔 1879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年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大学毕业后, 大学毕业后,在巴黎附近的一所公立中学当 了几年哲学教师,其间赴德国进修一年。 了几年哲学教师,其间赴德国进修一年。 1887年,在波尔多大学任教师,教授社会学、 年 在波尔多大学任教师,教授社会学、 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 1893、1895、1897年,相继发表《社会分工 、 、 年 相继发表《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自杀论》 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自杀论》。 1898年,创办《社会学年鉴》。 年 创办《社会学年鉴》 1902年,进入巴黎大学索邦学院教育学系。 年 进入巴黎大学索邦学院教育学系。 1906年,被聘为教育学系教授和系主任。 年 被聘为教育学系教授和系主任。 1912年,发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年 发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1913年,被聘为教育学和社会学教授,他所 年 被聘为教育学和社会学教授, 教授 在的系亦改为教育学和社会学系。 在的系亦改为教育学和社会学系。 1917年,病逝于巴黎。 年 病逝于巴黎。
自杀论
利己式
描述 个人认为与社会 无关 贫民窟无业游民 自杀
利他式
个人将群体利益 置于个人生命之 上
宿命式
感到无法控制自 己的命运
越轨式
当社会缺乏秩序
例证
心理指标
沮丧、 沮丧、忧郁
日本神风敢死队 囚犯自杀 飞行员的自杀, 飞行员的自杀, 自杀者希望献出 他们的生命以拯 救日本民族。 救日本民族。 责任感、 羞耻感、 恐惧、 责任感 、 羞耻感 、 恐惧、听天由命 负疚感

韦伯和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的比较 - 用于合并

韦伯和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的比较 - 用于合并

韦伯和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的比较(一)研究对象的比较《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一书是涂尔干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在这本书里,涂尔干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社会事实或者社会现象”。

同时他给社会学所下的定义是这样的:“一切的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

”再看韦伯,我们习惯称韦伯的社会学叫做“理解的社会学”,他的研究对象可以说是社会行动。

他说“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对社会过程和影响作出因果说明的科学。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两位大师所分别代表的社会学理论传统之间的区别。

社会事实和社会行动是两个大小不同的概念范畴,可以说是一个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也就是说,韦伯的研究对象即社会行动相对于涂尔干的社会事实来说就显得更具体。

不难推理,由于社会事实的宏观性等原因,涂尔干社会学理论中的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的,对象就是“物”。

但韦伯对社会学的研究应该具体的,个别存在的,将处于社会中的人的行动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作出解释性的理解,去认识这些隐藏在具体社会行动背后的“秘密”,做出最终的因果性说明。

韦伯也因此将社会学研究的两大任务规定为对社会行动的解释性理解和因果性说明。

这样一来,便产生了社会学研究的两大派别——实证主义派和解释性社会学研究派,而且双方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造成了双方的矛盾对立。

(二)立场比较:1、涂尔干实证主义基本立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当然是社会现象,在涂尔干看来,这个研究的本体就应该是一种自然主义取向。

社会现象背后的本真状态是自然的和真实的,当人们去研究它时应该把这种状态保持住,不应该进行人为的干预将其破坏和打乱,人都有好动性、感情、偏见、自以为是、马虎等等一系列特点,只要主动插入一次在他之外的社会行动,这些特点势必就会对他/她所参与的活动造成影响。

所以他坚信,以自然科学家的身份去研究社会科学,从自然科学借取概念、方法和运算方程,把社会现象当做“物”,当做数字来看待和研究,包括研究的理论经验原则都是可以从自然科学中借鉴的。

社会学名著导读作业——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之读书笔记

社会学名著导读作业——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之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第二版序言》一、作者简介(一)生平涂尔干,全名埃米尔.涂尔干,也有人译为杜尔克姆、迪尔凯姆。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

1858年4月15日出生于法国孚日省埃皮纳尔一个小城镇的犹太教教士家庭。

幼年曾学习希伯莱文、旧约和犹太教法典。

青年时代放弃了宗教信仰,走上实证科学的道路。

1879年,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82年毕业。

1882~1887年,在省立中学教书。

其间赴德国一年,学习教育学、哲学、伦理学,深受W.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

(后面会发现他的著作中很多地方是与心理学做比较)1887~1902年,在波尔多大学教书,并在那里创建了法国第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系。

1891年,被任命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

1898年,创建了法国《社会学年鉴》。

围绕这一刊物形成了一批年轻社会学家的团体──法国社会学年鉴派。

1902年后执教于巴黎大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这位反战学者的学术研究,他的儿子和许多学生死于战场,他受到极大的刺激。

1917年11月15日在巴黎去世。

(二)主要著作(四部)1、《社会分工论》又译《劳动分工论》,也就是他的博士论文。

这部著作主要研究“社会的秩序”问题,提出了一些著名的概念,如“机械团结”(对应传统社会)、“有机团结”(对应现代工业社会)等。

(1893年,当时35岁)2、《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这篇序言即为本书而作。

(1895年,37岁)链接一:《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一书的结构(以狄玉明译法国巴黎费力克斯.阿尔冈出版社1919年版为参)全书结构:总的来说,本书分为“两序一引六章一总结”,即两篇序言(第一版序、第二版序),一篇引言,六个章节加一个总结。

主体部分(六章):第一章:什么是社会事实第二章:关于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第三章:关于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则第四章:关于划分社会类型的准则第五章:关于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第六章:关于求证的准则3、《自杀论》涂尔干最著名的著作,也是最能体现他的实证研究主张的著作。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报告概要PPT课件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报告概要PPT课件

涂尔干倡导一种控制比较的方法:在不同的社 会条件下,在不同的群体范围内以及根据研究 对象的特殊属性所作的分类的各类别之间进行 广泛的比较。
——要解释某一较为复杂的社会事实上,只有 观察它所在的社会种的全部发展过程才能做到。
——要达到这一点,须把比较的社会置于同一 发展时期加以考虑。
2021
11
共变法:如果两个现象经常以某种固定方式发
生同步变化,就强烈地暗示着它们之间有可能
存在着因果关系。但是,我们并不能仅仅根据
社会现象之间的这种共变关系便轻率地确定因
果关系的存在。
两种社会现象之所以发生共变关系,是因为存
在着另一个同时决定它们变化的现象,而这一
现象才是它们变化的真202正1 原因。
10
机遇和学术积累:波尔多大学文学院开 设的正规的社会学课程;社会分工论的 提炼与系统。
2021
3
三、内容简介
研究对象的界定 ——社会事实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结论
——方法的特点
2021
4
研究对象的界定——社会事实
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 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 约束,或者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 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 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
第三,当科学家试图研究某一种类的社会事
实时,必须努力从社会事实脱离其在个人身上的
表现而独立存在的侧面20进21 行考察。
7
——社会事实能够而且只能用其他社会事实加 以解释。
——一种社会事实的决定性原因,应该到先于 它存在的社会事实之中去寻找,而不应该到个 人意识的状态之中去寻找。
这一原则确定了社会学研究的解释层次。
社会事实的特点:

涂尔干社会学方法准则的诠释及其重要性之演变

涂尔干社会学方法准则的诠释及其重要性之演变

涂爾幹《社會學方法準則》的詮釋及其重要性之演變組別- - 第六組B95305010 石玉華B95305015 楊斯淳B95305026 柳函青B95305034 楊欣潔B95305043 李慧筠一、摘要首先是我們自己閱讀涂爾幹《社會學方法準則》之所學。

包含之前念過的序言到第二章中得知的:涂爾幹強調社會學研究的主要對象為社會事實,並認為應該將它視為實在的物來研究,而社會事實與集體表象的關聯表現於外在與強制的兩個特性上,因此能對個體造成影響。

隨後又加上第三章到第七章的內容,涂爾幹提出社會事實的兩種型態:常態與病態,以及觀察和區別它們的方法。

亦即利用社會種類來做區分,而社會學研究也就是在於「制定社會種類,而分析它」。

普遍現象作為常態現象的標準:普遍存在的,稱為常態現象;特別存在的,稱為病態現象。

最後由簡而繁,並且客觀地制定出社會種類。

接著,我們詴圖從文獻中拼湊出《社會學方法準則》的學術社群。

藉由二手詮釋者的背景與”三手”著作和期刊論文,主要參考Gane Mike的《On Durkheim’s Rules of Sociological Method》和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第三十八期的涂爾幹《社會學方法準則》一百週年特輯,來比較《社會學方法準則》這本書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被接受或是受批評的程度與轉變過程。

最後,總結《社會學方法準則》的重要性與其對後世之影響。

儘管在初期此書總是在針對涂爾幹的研究中被忽略,而後又出現許多對此書的誤解與批評,造成本書的學術地位低落;但後來逐漸有學者主張,應該將此書放在涂爾幹的學術脈絡中研究,而且其中許多社會學重要概念也是涂爾幹在這裡首創的,所以其實不應因為一些誤解的二手詮釋而忽略了本書的重要性。

二、關鍵字-《社會學方法準則》-社會事實-集體表象-常態-病態-社會種類-Talcott Parsons-Steven Lukes- Antony Giddens- Gane Mike(1988)On Durkheim’s Rules of Sociological Method, New York: Routledge三、《方法準則》文本閱讀註:版本差異序言~二章版本:涂爾幹(1895)社會學方法準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三条亚定理
涂尔干更深入的论述了观察社会事实的基本准则的 主要准则,把它们作为“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研究”这 一定理的亚定理。 ① 始终如一地摆脱一切预断 ② 从外部可观察到的共同的外在特征给社会事实下 定义 ③ 要客观地观察事物的外在特征,排除个人的主观 感受。
第三章 关于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 的准则

一、社会现象的两种类型:
① 正常现象:应该是什么就表现为什么的事实。 ② 病态现象:应该是什么却未表现为什么的事实。

二、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标准:
①一个社会事实一般发生在进化的一定阶段出现的一定种的社会里,对 于出现在这一发展阶段的一定的社会类型来说是正常的。 ②指出现象的普遍性是与所研究的社会类型中集体生活的一般条件有联 系的,就可检验上述方法的结果。 ③当这个事实与尚未完成其全部进化过程的社会种有关时,这个检验就 是必不可少的。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法】E.迪尔凯姆 著
目 录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事实 第二章 关于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 第三章 关于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则 第四章 关于划分社会类型的准则 第五章 关于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 第六章 关于求证的准则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事实

一、含义
迪尔凯姆对社会事实的经典界说:“一切行为方式,不 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 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 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 都叫做社会事实。”

二、特征 1、外在性:即存在于个体的意识之外,先于并且久于个
体之存在。
2、强制性:它对个人意识产生强制作用,无论个人是否
愿意接受。
3、社会性(或集体性):它发生在社会整体层次上
的事实,作为社会的基础而存在的。来自第二章 关于观察事实的准则

一、基本的准则
要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考察。(why)
因为:① 社会事实是科学的直接论据。他认为,“凡是供 我们观察的一切,凡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切,或更确切 地说,凡是要求我们观察的一切,都是物”,因此社会事 实是物。 ② 凡是社会事实都是物,它们都具有物的客观实在 性的特点。
第四章 关于划分社会类型的准则

一、划分社会种(社会类型)
的还是反常的,必须确定社会种。即只有把社会事实放在一 定的社会种下考察,才能确定它是正常的还是反常的。
(一)划分的必要性:涂尔干认为,区分社会事实是正常
(二)划分的意义:使我们掌握能与那些事物本身不能提
供的分类标准的观察联系起来的标准。
(三)划分社会种的方法:根据社会的结合程度对社会进
一 比较方法或间接的实验方法是社会学的求证 方法。 二 在各种比较方法中,共变法是社会学研究的 最好手段。 (一)共变法含义 (二)共变法的优越性
行分类。以数量有限的类型代替数量无限的个体进行研究和 做全面的分析。

二、社会类型的划分:
1、简单的多环节社会和简单合成的多环节社会:这是由 斡 尔朵或氏族的简单再现而形成的社会。 2、双重合成的多环节社会:这种社会是由若干简单合成 的多环节社会的并存或融合而产生的。 三、划分社会类型的原则: 首先,以最简单的社会或单环节社会为基础,根据社 会表现出的融合程度对社会分类。其次,再在各类社会的 内部根据最初的多环节是否完全融合为一体来区分出各类 变种。

第五章 关于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

以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必须从社会本身的性质中
去寻求对社会生活的解释。

具体准则:
①一种社会事实的决定性原因,应该到先于它存在的社会事 实之中去寻找,而不应到个人意识的状态之中去寻找。 ②一种社会事实的功能应该永远到它与某一社会目的的关系 之中去寻找。
第六章 关于求证的准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