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莱雅收购美即面膜之我见

合集下载

国内外知名化妆品牌解析

国内外知名化妆品牌解析

旗 下 品 牌
1、顶级品牌 HR(赫莲娜)、GiorgioArmani(乔治阿玛尼) 2、一线品牌 Lancome(兰蔻)、Biotherm(碧欧泉)、 3、二线品牌 Kiehl‘s(契尔氏)、Yue-sai(羽西) 4、三线或三线以下品牌 L’Oreal Paris(巴黎欧莱雅)、美爵士、Garnier(卡尼尔)、小护士、 The Body Shop(美体小铺) 5、彩妆 CCBPARIS(巴黎创意美家)、Shu Uemura(植村秀)、 Maybelline(美宝莲)YSL(圣罗兰) 6、药妆品牌 Vichy(薇姿)、La Roche-posay(理肤泉)、Skin Ceuticals(修 丽可) 7、口服美容品牌 INNEOV(一诺美) 8、香水品牌 GiorgioArmaniParfums(阿玛尼)、Ralph Lauren (拉尔夫劳伦)、 caelParfums(卡夏尔)、Cacharel(歌雪儿)、VIKTOR&ROLF (维果罗 夫) 9、美发品牌 L'Oreal Professionnal(欧莱雅专业美发)、Kerastase(卡诗)、 Matrix(美奇丝)
四、资生堂集团
旗下品牌
新漾美肌精华润肤乳 75mL ¥420.00
新漾美肌精华润肤霜 50mL ¥420.00
悦薇珀翡馥活润白精华液 40mL ¥1,320.00
悦薇珀翡馥活润白精华液 80mL¥1,980.00
悦薇珀翡质纯抗皱亮肤霜 40mL ¥1,680.00
红色蜜露 精华化妆液 125mL ¥480.00
LANCOME
兰蔻诞生于 1935年的法国, 是由Armand Petitjean(阿 曼达·珀蒂让) 创办的品牌。 作为全球知名 的高端化妆品 品牌,兰蔻涉 足护肤、彩妆、 香水等多个产 品领域,主要 面向教育程度、 收入水平较高, 年龄在25~40 岁的成熟女性。

中国化妆品行业30_年大事记

中国化妆品行业30_年大事记

中国化妆品行业 年大事记1993年·《中国化妆品》杂志正式创刊出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国内贸易部主管,中国百货纺织品公司和北京天然香妆品研究所主办,被评为双效期刊·雅诗兰黛进入中国内地市场1994年·联合利华收购中华牙膏·丁家宜与庄文阳合作推出“丁家宜”护肤品品牌·上海家化收回曾被美国庄臣集团收购的美加净品牌·解勇创建植物医生品牌·广州立白集团创立1996年·洗发水品牌舒蕾创立·本土品牌“迷奇”商标正式在日本注册,迷奇系列化妆品全面进入日本市场1998年·上海家化推出佰草集品牌·霸王果酸首乌、皂角首乌洗发露面世1995年·全国工商联美容业公会在北京成立·上海牡丹日用化学有限公司组建1997年·重庆奥妮推出首乌洗发露,开创中草药洗护发品类·欧莱雅在上海开办中国总代表处回望过去的三十年,中国经济乘着改革开放的浩荡东风,各行各业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其中,中国化妆品以其特有的朝气与蓬勃的生命力,在30年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中,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妆品新兴市场。

2023年,正逢《中国化妆品》杂志创刊3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30年来那些影响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的大事,以时间轴的形式,梳理化妆品行业发展脉络,把握行业重大事件,重现群星闪耀的时刻。

|历程篇|文|本刊编辑部第一个10年段(1993~2003年)2000年·孙怀庆创建丸美品牌·芬兰化妆品品牌优姿婷进驻中国市场2002年·韩国爱茉莉集团将兰芝、1999年·原国家卫生部发布《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494种化妆品禁用物质、67种限用物质·经全国工商联批准,原“全国工商联美容业公会”正式更名为“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美容化妆品业商会”·封帅创办相宜本草品牌·胡兴国创建美肤宝品牌·蔡汝清创建“广州娇兰”,后改名为“娇兰佳人”2001年·上海家化成功上市,成为改革开放后国内化妆品行业首家A 股上市企业·毛戈平创办了高端彩妆品牌MAOGEPING ·郑春影创立自然堂、美素等多个品牌·唐锡隆创建彩妆品牌卡姿兰·纳爱斯集团成立2003年·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正式更名为监督管理总局 (SFDA)”统的监管范围·欧莱雅集团收购小护士品牌及销售渠道·侯军呈和方玉友创建珀莱雅品牌·孙来春创建林清轩品牌·玻尿酸护肤品牌颐莲创立2004年·百年国货美妆品牌孔凤春被广东飘影集团收购·欧莱雅集团收购羽西品牌·宝洁成为中央电视台广告史上首个“洋标王”2005年·“雕爷”孟醒创建阿芙品牌·普兰娜成为世界小姐大赛指定护肤品·丝芙兰在上海淮海路开设了第一家品牌集合店·云南白药牙膏面市第二个10年段(2004~2013年)2009年·王国安创立韩后品牌2010年·近100位社会各界朋友倾情题词,同贺《中国化妆品》杂志出版300 期·淘宝第二个“双十一”购物节总成交额规模暴增19 倍至9.36亿元,第一代美妆淘品牌诞生 ·阿道夫品牌在广州创立2011年·中国化妆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2012年·《进口化妆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天猫“双十一”线上总成交额首次破百亿,化妆品线上渠道崛起2013年·美即被欧莱雅集团全资收购,国内面膜市场全年销量猛增至162亿元·伽蓝集团成为亚洲率先通过世界先进航天技术开展空间生物科学研究的化妆品企业2014年·环亚集团推出“无硅油”滋源洗头水·彩妆品牌露华浓与护肤品牌卡尼尔因经营不善退出中国·“蜂花”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5年·曾经被法国科蒂集团收购的丁家宜品牌被创始人回购·驻华使馆联谊会上,百雀羚作为国礼被赠予外国使节·浙江湖州开始建设美妆小镇2007年·《化妆品标识规定管理》《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7 年版)》等法规密集出台·美国强生全资收购北京大宝品牌·德国日化巨头拜尔斯多尔夫公司收购中国洗护发企业丝宝集团旗下丝宝日化 85%的股份2008年·由国药励展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国际化妆品、个人及家庭护理用品原料展览会在上海召开·佰草集通过欧盟认证,成为中国首个登陆欧洲的化妆品品牌2006年·在《直销管理条例》出台后,商务部正式批复雅芳成为我国第一家直销企业·崔晓红创立玛丽黛佳,提出艺术彩妆的概念·SK-II 检验出禁用物质铬和钕,引发退货潮第三个10年阶段(2014~2023年)2016年·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调整化妆品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自2016年10月1日起,高档化妆品税率从30%降至15%,普通化妆品不再征收消费税·上海市奉贤区东方美谷成立2018年·国家药监局公布第一批国家不良反应检测评价基地名单·中国进口化妆品关税由销售额大增67%·《中国化妆品》杂志社与北京中科科技创新发展研究院等单位走进中国维和部队慰问官兵·御家汇股份有限公司(后更名水羊股份)2019年·国家药监局公布第一批化妆品检查员名单·丸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华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先后上市·首届化妆品安全科普宣传周启动,并发布化妆品监管App ·《中国化妆品》杂志社发起年度“中国化妆品行业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程英奇创立冰泉牙膏品牌2020年·广州若羽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丽人丽妆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逸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功上市·话梅、调色师等美妆集合店发展活跃·抖音开启“Dou 2000”计划引入品牌商家,“抖系美妆”发展拉开帷幕·《中国化妆品》杂志社和人民网·人民健康联合主办“致敬最美白衣天使中国化妆品‘爱心壹号’公益行动”2021年·《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国家药监局发布《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和分类目录》《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理办法》《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南方美谷”正式挂牌·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中国化妆品》杂志社、发起“致敬边关·中国化妆品2022年·《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正式施行·被称为“科技元年”,本土企业珀莱雅、浙江宜格集团、水羊股份、PMPM、环亚集团等相继官宣了“首席科学家”·上海上美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资生堂旗下泊美和Za 姬芮被URUOI 收购·巨子生物、创尔生物、锦波生物、华熙生物、资生堂、丸美、江山聚源、创健医疗、暨源生物等纷纷在胶原蛋白领域布局·《中国化妆品》杂志社策划推出“寻找美妆科技”大型寻访主题活动系列报道2023年·国家药监局正式发布·5月,抖音首次在化妆品销售上超过淘系·日本福岛核电站开始排放核污染水入海,产自日本的食品、化妆品等商品的强烈忧虑·李佳琦直播间“声援”·《中国化妆品》杂志创刊2017年·拉芳家化股份有限公司、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名臣健康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

美即“外嫁”,套现发展

美即“外嫁”,套现发展
在与小护士大婚后的第46天,2004年1月26日,欧莱雅又迎 娶了羽西——当时中国化妆品业第一品牌,这个在各大城市拥 有800多个百货公司,为中国女性特殊设计的一个特殊品牌, 为实现她伟大的国际化品牌梦,怀着满腔的期待,投入欧莱雅 的怀抱。欧莱雅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自己需要的销售渠道及位 于上海浦东区大大的工厂。然而9年已过,羽西产品越发变得沉 寂,逐渐淡出大众视野。
16 / Focus & RepCorots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Focus & Reports
பைடு நூலகம்
美即10年
2003年,被可采面膜解约的佘雨原与几位合伙人创建了美 即面膜,当时没有生产工厂,更没有研发技术,只依靠代加工的 方式做产品。美即的市场战略定位于中高端客户,商场专柜为 其主要销售渠道,那时面膜每盒装5片,每片定价在20至40元 间。但由于品牌知名度低、目标消费群体定位失误,产品上市 后连续数月都销售冷清,2004年开始,商场撤柜趋势明显,促 销人员配置也不断减少,美即在商场百货的运作模式基本宣告 失败。
焦点&报道 / 深度报道
MG
美即“外嫁”,套现?发展?
本刊记者/庄小洁
2013年8月16日,来自法国的欧莱雅在中国梅开 三度,与年仅10岁的美即订立婚约,只待来年领取商 务部颁发的“结婚证书”,欧莱雅便可名正言顺地 迎娶美即过门,那时的美即便可以成为继小护士、 羽西之后欧莱雅中国的第三房夫人。而此次婚约背 后的条件是:欧莱雅集团将以每股6.30港元、总计 65.38亿港元的价格收购美即控股国际有限公司的 全部股份;美即所持的资本则为其占有国内面膜行 业26.4%的市场份额,以及288个分销商和12417家 终端门店的“全覆盖”渠道。

大败局:小护士、美即“好牌”是怎么被欧莱雅“打烂”的?

大败局:小护士、美即“好牌”是怎么被欧莱雅“打烂”的?

大败局:小护士、美即“好牌”是怎么被欧莱雅“打烂”的?收购年年有,今年尤其多。

不是你收购我,就是我收购你,买买买的事,根本停不下来,相信各位看官对企业之间的收购之事已经见惯不怪了。

有钱,似乎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对于化妆品巨鳄而言,收购不过家常便饭。

欧莱雅的半壁江山就是靠收购打下的。

但并不是说,这些巨头的收购总是一帆风顺的。

常在水边走,哪有不湿鞋?况且这水是洪水,鞋是大鞋。

除了拥有兰蔻、美宝莲、碧欧泉等声名在外的品牌外,欧莱雅也不乏收购后失利的例子。

最为经典的案例,就是欧莱雅收购小护士和美即。

收购魔咒?小护士是一个定位于大众市场的本土护肤品牌。

据AC尼尔森统计,2003年,小护士在中国的品牌认知度为99%,市场份额为4.6%,在被欧莱雅收购之前是市场上前三的护肤品牌,仅次于玉兰油和大宝,在消费者心中认知度极高。

而当时的欧莱雅由于缺乏低端产品线,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还不到2%。

2003年12月,垂涎大众市场的它全资收购了小护士,完成了在华收购的第一例。

但此次收购最终以小护士的悄然退市而失败告终。

2014年,欧莱雅又高调收购了美即。

彼时的美即是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化妆品面膜商,引领了“面膜快消化”的史诗。

但在被欧莱雅收购后的半年内,美即净利润下降了75%,到了2016年回款更是不足2亿,较2012年的巅峰时期整整下滑了90%,曾经风光无限的“面膜之王”逐渐走向下神坛。

这种结果显然不是欧莱雅想看到的。

收购的理想与现实对于化妆品领域的收购,尤其是像欧莱雅这样的跨国巨鳄对本土品牌的收购,不外乎以下几个收购目的:1、收产品任何世界顶级的制造商都不可能覆盖全产品线。

当时欧莱雅已经覆盖了香水、美发、彩妆、身体护理、药妆、高档消费品等多条产品线,但在面膜等相对低端的产品领域基本空白,它亟需进入这一自身空白但却具备高成长性的领域。

欧莱雅对小护士、美即的收购,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占领中国大众市场,弥补其中低端产品线的空白。

2、收品牌中国本土发展良好的化妆品品牌,近些年都被外资巨头们像割韭菜般收割了,巨头借助它们的品牌影响力曲线杀入中国市场。

最新御泥坊电商之路

最新御泥坊电商之路

御泥坊电商之路精品好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而它也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随之,人们的消费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购物正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着中国民众的传统消费观。

而通过网购化妆品已成为中国女性的一大特点,作为近年来迅速崛起的面膜品牌御泥坊则依靠电子网络营销取得巨大的成功。

本文介绍御泥坊的电商发展历程,探讨了其目前存在的困境、对策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御泥坊电子商务互联网+ 发展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network has brought us unprecedented convenience, and it is quietly changing people's way of life. As a result, people's consumption patterns have also undergone enormous changes, online shopping is a "moisten things silently" way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eople's consumption concept. And through online shopping cosmetics has become a major feature of Chinese women, as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rise of the mask brand yunifang is relying on electronic network marketing made great succes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yunifang and Mechanical Services, discusses its current difficulties, countermeasure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Keywords:yunifang Electronic Business Internet Plus develop精品好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目录(一)御泥坊的起源与电子商务模式营销 (1)(1)“好时机”的营销 (1)(2)网购大环境的“顺风车” (1)(3)淘品牌的产品研发和管理 (2)(二)御泥坊的利润增长与动力 (2)(三)御泥坊的局限与对策 (3)局限: (3)(1)一品独大现隐忧 (3)(2)利润空间难提高 (3)(3)御泥坊或步美即后尘 (4)对策: (4)(1)拓宽销售渠道 (4)(2)尝试推行多品牌经营战略 (4)(3)冲刺IPO,做面膜行业的小米 (5)(四)结语 (5)参考文献 (6)引言: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的是购物的便捷,喜欢网购的女孩子近年来慢慢喜欢在网上购买化妆品。

欧莱雅收购美即面膜之我见

欧莱雅收购美即面膜之我见

欧莱雅收购美即面膜之我见巴黎欧莱雅收购美即面膜之我见2013年8月15日,美即面膜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公司已与欧莱雅签订协议,对方出资65.38亿港元(约为51.538亿元人民币)收购美即控股全部已发行股份,交易完成后,美即控股将从港交所退市。

自此,美即面膜便成了巴黎欧莱雅麾下的一员。

美即被称为中国的面膜之王,在中国的面膜市场占有很大的空间。

而欧莱雅作为一个资历老,市场占有率高的化妆品品牌,这次的收购让大家产生了很多的讨论。

美即在中国的面膜界里可以成为领军人物。

是家喻户晓的品牌。

本该说,在这样如日中天的时候谁都不会放弃嘴上的这一块肥肉。

而美即却同意了收购的条款。

这让大家很费解。

日化行业人士于斐认为,虽然现在美即在面膜市场还是一家独大,但市场竞争环境已经与其刚做起来时的市场仅有5个面膜品牌大不相同。

如今市场上已经有200多个面膜品牌,市场鱼龙混杂,市场发育和价值链环境并不理想,此外,由于面膜产品的进入门槛低,且行业与市场变化迅速、消费者容易审美疲劳,这也决定了其竞争优势不一定能持续很久,这种情况下,美即现在寻求一个并购方或者联盟方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美即面膜在化妆品行列的名声很响亮。

但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我相信面膜界也会有新生的力量奋起直追的。

而美即面膜的做法是萎了规避风险。

将风险缩减到最小化。

美即是中国面膜界的老大,但是巴黎欧莱雅是化妆品界的翘楚。

美即作为一个化妆品来说,它过于偏科。

只重于面膜的话会使发展的前景越来越窄,可以施展的空间也不多。

和化妆品中的翘楚合作。

不仅能使自己的实力提升,也可以借由巴黎欧莱雅的名号打开更多的市场。

我想这是美即面膜同意巴黎欧莱雅收购的一个原因。

2012年度,欧莱雅中国区业务贡献最高的排序依次是,高级品牌、美宝莲和欧莱雅男士护肤,大众化妆品的销售仍是较弱环节。

在欧莱雅的新兴市场,大众消费品的增长速度仅有7%,而在全球市场,大众化妆品的销售额位居欧莱雅四大业务部门之首,达107亿欧元,占总销售额的51%。

反思作文之欧莱雅集团战略分析及反思

反思作文之欧莱雅集团战略分析及反思

欧莱雅集团战略分析及反思【摘要】欧莱雅集团于2013年8月宣布收购美即控股国际有限公司全部股份。

欧莱雅认为,面膜是中国美容化妆品市场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希望以美即做品类的补充,而美即的原管理团队将继续留任。

本文从欧莱雅集团的内外部环境着手,对此次收购战略的动因、成效进行系统分析,并从结果反思本次收购所得经验。

【关键词】欧莱雅收购战略分析一、欧莱雅集团外部环境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与欧莱雅公司竞争的企业主要有有宝洁公司、资生堂集团。

同时,据韩国贸易协会最新统计,2015年1至7月,韩国化妆品在华市场份额达22.1%,同比提高12.3%。

对比欧莱雅中国业绩受经济形势而波动,韩国爱茉莉太平洋集团、lg 集团等化妆品集团近几年迎头追赶,增速明显。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本土品牌这几年发力护肤品市场,优秀企业通过借鉴国外品牌的成功经验,加大生产研发、渠道、营销推广等方面的投入,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通道中,包括佰草集、相宜本草等,这些品牌的合计市占率也在逐年提升。

替代品的压力:随着人们保养、保健观念的增强,像维生素e、黄金搭档等保健品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更有一部分消费者采用涂抹水果汁、蔬菜汁的方式代替使用化妆品。

供应商和购买者的压力:欧莱雅集团已经成立了一个供应商多样性委员会来管理供应商多样化项目。

这一项目使欧莱雅形成了一个主要由小型、少数和女性消费品公司为基础的广泛的供应链,因此供应商压力并不大并且确保市场拥有广泛、多样的供应商。

二、内部环境1、优势产品质量领先:欧莱雅的产品品质领先与其内部严格的标准是分不开的。

欧莱雅工厂生产的产品中94%获得iso9001/2000认证。

欧莱雅品质体系(标准化和一致性)确保在全球所有工厂实施相同的严格标准。

同时监督生产流程的每一步骤,包括原材料的接收、制造和包装流程,以及成品发送前的库存管理。

品牌架构完整:欧莱雅集团旗下18个国际知名大品牌(占集团销售的94%)中的14个已经在中国上市,另加两个本土品牌,集团目前在中国共有16个品牌。

欧莱雅在中国收购战略启示

欧莱雅在中国收购战略启示
货商店专柜和大卖场里的专柜完成的 。 与 家欧仁・ 舒莱尔创办。历经一个世纪的努 结构。 塔尖部分。欧莱雅的高档 品牌 , 包括 之形成对 比的是 , 其对手宝沽 的玉兰油惊 力, 欧莱雅 已 经由一个小型家庭企业跃居
兰蔻、 碧欧泉、 植村秀 , 中赫莲 人的2 亿元的销售业绩,很大程度上竟 其 5 世界化妆 品行业 的领头羊 。20 0 5年欧莱 赫莲娜、 娜的品质和价位都是最高的, 兰蔻是全球 是得 益于进 入 了宝洁所 构建 的现 代零售 雅集 团全 年实现全球 销售额 1 5 3亿欧 4. 这些品牌消费对象 渠道 , 以及宝沽洗发水等 品牌所 能分销 的 元, 并实现连续 1 年利润以两位数增长: 最著名的化妆 品之一 。 9 地 区。这表明, 欧莱雅的深度分销 渠道是 有很强的消费能力。 同时, 欧莱雅集 团又是最受赞赏 的法国公 主要是高收入阶层。
维普资讯

簪能 黝髓¨i 蕊 %旺
欧 莱 雅 在 中 国 收 购 战 略 启 示
口文 /叶留娟
提要 世界化妆品行业巨头欧菜雅


欧莱雅收购战略驱动
彩 妆和护肤领域 的优势 。于是 , 欧莱雅 补
集团在进入 中国市场后, 发展迅速, 并于 笔者认为这是有着 端、 中高端、 中低端、 低端的战略布局 。 20 年 1 和 20 年 1 03 2 04 月先后收购 中国 收购小护士和羽西呢? 以下几个方面 的原因。 ( ) 莱雅通 过利用 收购的分销 网 二 欧 本土品牌 小护士和 羽西。 默莱雅通过收购 进一步提高了 企业竞争力, 对企业有着重
售渠道 与其现有槊道 的互补。 更为重要的 20 0 3年 1 2月欧莱雅 宣 布完成 了对 售化妆品的理念引入 了中国。 塔基部分 .在大众市场, 欧莱雅 目 前 是 , 对国际化妆 品巨头来说 , 中国销售 渠 中国护肤品牌小护士 的收购 。 欧莱雅集 团 而羽西有着中国 20 5 个城 对小护士品牌的收购 , 括其位于湖北 在 中国一共有 3个 品牌。巴黎欧莱雅是 道 昂贵且复杂。 还包 市 80 0 个柜 台的销售渠道 , 小护士更让欧 它有护肤、 彩妆、 染发等产 省宜 昌市 的一个生产基地 , 以及“ 小护士 ” 属于最高端的, 8万个 销售点 , 第 莱雅获得 了遍及 全 国的 2 的分销渠道。 有资料显示 , 在中国, 小护士 品,主要在百货商场及高档超市销售;

食品饮料行业成功的并购案例

食品饮料行业成功的并购案例

食品饮料行业成功的并购案例
食品饮料行业有很多成功的并购案例,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案例:
1. 可口可乐收购美汁源:2005年,可口可乐公司以17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汁源公司,这是一家生产果汁、茶和矿泉水等产品的公司。

通过这次收购,可口可乐加强了其非碳酸饮料业务,并进一步扩大了其市场份额。

2. 百威英博收购啤酒制造商SABMiller:2016年,啤酒制造商百威英博以7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啤酒制造商SABMiller。

这次收购使百威英博成为全球最大的啤酒制造商之一,并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3. 欧莱雅收购美即面膜:2014年,欧莱雅公司以10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即面膜。

这是一家专业生产面膜产品的公司。

通过这次收购,欧莱雅进一步扩大了其化妆品业务,并获得了美即面膜在面膜市场的领先地位。

4. 瑞士食品巨头雀巢收购美国咖啡连锁店星巴克的部分股权:2018年,瑞士食品巨头雀巢公司以7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咖啡连锁店星巴克的部分股权。

这次收购使雀巢成为星巴克最大的单一股东,并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增长。

以上案例只是食品饮料行业成功并购的一部分,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出,食品饮料行业的并购往往是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获取品牌资源、扩大产品线、提高技术实力等战略目标。

美即:通路行销解密(上)

美即:通路行销解密(上)

美即美即::通路行销解密通路行销解密((上)2013年11月25日背景介绍背景介绍 “中国面膜第一股”美即控股(01633,HK)近期花落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欧莱雅。

收购总额约65.38亿港元,这将是欧莱雅集团2008年以来的最大并购案,也创下外资收购中国日化行业本土品牌的最高金额记录。

AC 尼尔森报告显示,2012年美即品牌在中国面膜市场的份额为26.4%,位居国内面膜行业第一。

业内人士分析,欧莱雅以如此“贵”的价格,收购意在美即的渠道和特定客户。

美即控股中报披露,截至2012年12月底,美即分销商总数达288家,终端门店数达12417家。

提到美即的通路行销,不能不提到一家专业营销机构,广州悦易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悦易”),多年专注终端行销,是美即7年来唯一的通路行销合作伙伴。

从2006年至2012年与美即合作7年,参与、经历了美即从不足1亿到14亿的成长蜕变过程。

毫不夸张地说,美即现在65亿港元的核心价值有悦易很大的功劳。

悦易是一家什么样的机构?它缘何声称自己与美即一起创造、放大了美即的核心价值资产?它带给了美即在通路行销上怎样的价值?《执行官》记者近期专访了悦易创始人兼首席顾问王凌志及其项目团队,他们为我们解开了美即近年来高速成长的秘密。

美即成长三个阶段美即成长三个阶段 王凌志将美即的成长发展分为三个阶段,2006年-2008年为第一阶段,单片策略、核心渠道、形象与推广模式是这个阶段的重点。

2009年-2011年为第二阶段,快消战略、渠道扩张、规模推广是这一阶段的重点。

2012年为第三阶段,此阶段主要是公司布局、资本运营。

聚焦聚焦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2006年-20200808年)单片策略2005年刚刚创立的美即,经过市场调查发现,面膜产品大致分为两类:一种以可采为代表,走祛斑祛痘等功能性路线;另一种以SK-II 为代表,价格昂贵,是深度集中护理类的“奢侈品”。

面膜市场虽然处在萌芽期,但存在很大需求。

欧莱雅“殖民主义”

欧莱雅“殖民主义”

欧莱雅“殖民主义”作者:李睿奇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3年第17期先后对小护士和羽西收编失败后,欧莱雅再次把殖民矛头瞄准了美即。

8月16日,港股一开盘,来自中国内地的第一家面膜上市公司——美即控股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即)的股票就一路飘红,截至中午12点半,其股价大涨近20%。

此次美即疯狂攀升,背后最大的推动力来自法国的化妆品巨头欧莱雅集团(以下简称欧莱雅)。

在此交易日的前一天,欧莱雅就宣布已提出以每股6.30港元、总计65.38亿港元(约合8.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即。

随后,美即也在中国港交所发布公告证实了此事,具体收购事宜正在等待中国商务部的批准。

一个是国际知名化妆品巨头,一个是国内面膜市场翘楚,看起来,这是一场美妙的联姻。

不过,这场王子与灰姑娘的结合似乎并不被外界看好,人们对它的质疑多过了赞美,甚至有不少业内人士担忧,美即将会成为下一个陨落的小护士。

这种质疑并非空穴来风。

其依据来自于10年前欧莱雅对中国品牌的两次收购。

2003年12月,欧莱雅收购中国护肤品牌小护士。

次年1月,欧莱雅又收购了中国彩妆及护肤品牌羽西。

时至今日,与当初高调嫁入欧莱雅的风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护士和羽西早已没有了往日的光彩,市场份额逐渐缩小,品牌发展趋于缓慢,甚至关于小护士被雪藏的传言也一度甚嚣尘上。

“收购小护士使欧莱雅的产品系列得到了非常完美的补充,我们将加快进入中国大众护肤品市场。

”10年前,时任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莱雅中国)总裁的盖保罗先生在评价欧莱雅收购小护士时如是说。

10年后,欧莱雅中国在收购美即时也用类似的话语对外表示,美即旗下的MG可与欧莱雅大众化妆品部旗下现有品牌形成良好互补。

不管欧莱雅的真实意图何在,但是它始终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是,这些年被欧莱雅收购的中国品牌的发展并不如意。

“清场”嫌疑自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欧莱雅一直在搭建一座属于自己的中国品牌金字塔。

金字塔塔尖是高端化妆品,如兰蔻、赫莲娜、碧欧泉等品牌,塔的底部则是巴黎欧莱雅、美宝莲、卡尼尔等中低端产品。

欧莱雅并购历史

欧莱雅并购历史

欧莱雅收购‎历史(一)欧莱雅通往‎伟大之路:1957-19831959年‎,在巴西成立‎F A PRO‎C O分公司‎。

自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期‎出现在巴西‎市场以来,欧莱雅顺应‎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经济‎蓬勃发展,于1959‎年在巴西建‎立了分公司‎F A PRO‎C O (Fábri‎c aPro‎d utos‎C osmé‎t i cos‎ S.A.)。

公司在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建立了‎两个工厂,运行非常成‎功。

1963年‎,欧莱雅成为‎上市公司。

基于其出色‎而稳定的发‎展,欧莱雅集团‎于1976‎年在巴黎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为公司开‎启了新的融‎资渠道。

从那时算起‎,公司的市值‎增加了49‎0倍之多。

1964年‎,收购兰蔻,这是欧莱雅‎成为高档化‎妆品帝国的‎第一步。

1965年‎,收购卡尼尔‎,这让欧莱雅‎得到了一整‎套具备有机‎定位的辅助‎护发产品。

欧莱雅集团‎收购了卡尼‎尔品牌,其革新精神‎日益凸显:洗发水,防晒产品,家用染发剂‎等产品应运‎而生,成为“卡尼尔革命‎”的产物。

卡尼尔品牌‎强化与科技‎和自然联系‎(80年代末‎),产品中富含‎的高科技天‎然配方。

1970年‎,收购碧欧泉‎,该品牌定位‎独特———从温泉的可‎再生能量中‎得到有机护‎肤方法。

1973年‎,欧莱雅收购‎S y nth‎élabo‎药物公司的‎大部分股份‎。

S ynth‎e labo‎是法国药物‎产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此时欧莱雅‎的研究团队‎正在超越化‎妆品的范畴‎,一步步向修‎复皮肤病学‎靠近。

这次收购让‎欧莱雅集团‎得到了开展‎皮肤病学活‎动和皮肤病‎药物学活动‎的途径。

1973年‎,收购彩妆品‎牌G eme‎y。

1974年‎,与雀巢公司‎签约。

欧莱雅上市‎后没有遭遇‎来自资本市‎场的并购威‎胁。

但是到了1‎960年代‎末和197‎0年代,法国出现左‎倾倾向。

1972年‎6月,法国共产党‎和共和党通‎过了共同政‎府纲领,要“打破大资本‎家的统治”,预备对大多‎数企业进行‎国有化。

投资学并购案例_图文

投资学并购案例_图文

2013年8月,世界化妆品巨头欧莱雅集团在中国市场再度出手,拟以65亿港元收购近几年在面膜行业如日中天的本土品牌美即,这是继小护士、羽西之后,欧莱雅在中国市场收购的第三个本土日化品牌。

美加净、熊猫、活力28、小护士、羽西、大宝、丁家宜……多年来,一个又一个曾经名噪一时的本土日化品牌都接连投入了外资的怀抱。

与外资合资或直接被外资收购,似乎成了本土日化品牌难以摆脱的命运。

外资巨头为何热衷于收购本土日化品牌?本土日化品牌又为何走不出被外资收购的怪圈?那些委身外资的本土日化品牌而今的命运又是怎样?合资之痛案例1美加净差点断送于庄臣之手创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加净是中国日化行业响当当的名牌,中国的第一支定型摩丝、第一支防晒霜、第一支护手霜都出自美加净之手。

到上世纪80年代,美加净已稳坐中国第一护肤品牌的交椅,成为国内化妆品市场的行业领袖。

到1990年,美加净在全国护肤品市场的占有率高达20%以上,美加净香波的市场份额也接近20%。

1991年,中国化妆品行业中最大的国营企业上海家化在政府招商引资的指令下,将美加净嫁给了美国庄臣公司,“美加净”商标被庄臣以合资方式收购,作价1200万元。

庄臣尽管实力雄厚,但在化妆品领域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1992年,美加净的销售额便从前一年的3亿多元降至600万元,惨不忍睹。

1994年,趁庄臣在全球范围调整产品战线之际,上海家化出巨资赎回伤痕累累的美加净;直到2004年,美加净的经营者开始重塑尘封了10年的美加净品牌。

如今,美加净与六神、佰草集成为上海家化的主要利润来源,尽管如此,美加净已远远落在外资同行身后。

1994年,联合利华控股中华牙膏1994年初,联合利华取得上海牙膏厂的控股权,并采用品牌租赁的方式经营上海牙膏厂“中华”牙膏,如今,中华牙膏在市场上的份额已少得可怜。

1994年1月,上海联合利华牙膏有限公司成立。

联合利华以1800万美元资金入股,取得了合资公司的控股权;上海牙膏厂以土地厂房和设备作价1200万美元入股,占有40%的股份。

国产化妆品企业营销创新策略研究——以扬州谢馥春为例

国产化妆品企业营销创新策略研究——以扬州谢馥春为例

一、引言国货老品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承载了中国人追求实用质朴的思想。

随着社会各界呼吁国货品牌崛起的同时,经典的国货品牌的可持续发展逐渐得到重视。

本项目基于大学生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对经典国货品品牌谢馥春开发新市场、研发新产品提出合理化建议,尝试从新的角度进入市场、推广产品,促进品牌与大学生这一类年轻人的亲密度,为国产品牌复兴添一份力。

二、问卷数据结果分析第一,使用化妆品频率的简单统计分析。

根据大学生实际使用化妆品的情况,将频率分为每天使用、经常使用、偶尔使用和从不使用四种情况。

如图1。

对这四种情况进行简单的频数统计分析后得出:每天使用(32.00%)和偶尔使用(40.00%)所占比重相当,从不使用(18.00%)和经常使用(10.00%)占比较少,每天使用和经常使用成两极分化状态。

参考表1。

初步可以判断,大学生对化妆品(护肤品)的需求是比较大的。

图1第二,在大学生群体中国产化妆品知名度统计分析。

AHP 层次法是指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针对百雀羚,相宜本草,丹姿,丁家宜,隆力奇,郁美净,谢馥春总共7项构建7阶判断矩阵进行AHP 层次法研究(计算方法为:和积法),分析得到特征向量为(2.333,1.489,0.546,0.149,0.894,1.241,0.348)。

见表2,表3。

根据数据结果,可以分析得出谢馥春在大学生所熟知的国产化妆品品牌中占比较少,而占比最多的是百雀羚(33.33%),这也是谢馥春品牌在国产化妆品中最大的竞争者。

如图2。

图2三、谢馥春品牌SWOT 分析(一)Strength1.谢馥春品牌创立于1830年,历史文化底蕴丰厚。

扬州“谢馥春”是中国第一家化妆品企业,其历史可追溯到1830年,扬州人谢宏业,“谢馥春”的创始人,从藏药中提取部分场营销国产化妆品企业营销创新策略研究◎路妙妙白露露程一敏———以扬州谢馥春为例成分与传统的宫廷用的胭脂香粉巧妙地结合起来研制开发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既有花香又有保健作用的各种香粉。

美即“贴面”营销

美即“贴面”营销

美即“贴面”营销作者:徐铱璟来源:《新营销》2014年第02期2013年8月,国际化妆品巨头欧莱雅宣布,计划收购中国最大的面膜品牌——美即的全部股份,交易总额报价为65.38亿港币,是中国日化市场最大的一笔并购案。

今年1月,商务部批准欧莱雅收购美即,但尘埃远未落定。

外界对这次收购评价不一。

联想到羽西、小护士、丁家宜等同样是在盛年时嫁入豪门,结果是雪藏,从此陨落的国产日化品牌,一些人为美即担忧。

与法国欧莱雅携手,美即这位中国面膜“一姐”,是否会如愿开始国际化征程,再创佳绩,还是如众人担心的那样,从此被打入冷宫,走向没落?一时间关于这笔交易的各种猜测不绝于耳,但除却前方的未知悬念,也可以回首来时路,看看美即是如何成就中国面膜第一品牌的。

事实上,中国面膜市场兴起也不过十年。

2003年前后,国内只有可采、八杯水等屈指可数的几个面膜品牌,欧美大品牌刚涉足这个领域,日妆品牌如宝洁旗下SK-Ⅱ、资生堂等虽在面膜领域经验丰富,但价格较高,只能被少数人享受。

彼时,曾经一手打造了可采品牌,并做到年销售额5亿元的佘雨原被迫中止了与可采生产商的合作。

他认为面膜市场将迅速成长,大有可为。

2003年,佘雨原在广州注册了美即。

十年时间,美即已成长为中国面膜第一品牌,市场份额遥遥领先。

美即对面膜在中国的大众化和快消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即走过的路是面膜这一化妆品细分行业在国内发展的缩影。

准确定位:让面膜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美即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始于定位的准确。

佘雨原给美即面膜的品牌定位是“在大众快消领域创建一个具有休闲美容特质的面膜新品类,并成为这个品类的领导者”。

当时,随着化妆品细分市场的发展,面膜的使用习惯正在发生变化,消费者使用面膜的频次在提高,使用人群不断扩大,面膜开始从奢侈品向大众消费品转变。

美即抓住了市场契机,将美即面膜明确定位于大众快消品领域的休闲美容新品类,将专业化妆品与大众快消品相结合,产品功能与休闲体验需求相结合。

欧莱雅的“殖民”心路

欧莱雅的“殖民”心路

欧莱雅的“殖民”心路作者:蔡恩泽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综合版》2013年第11期近日,法国化妆品巨头欧莱雅集团在中国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将以每股6.30港元、总计65.38亿港元的价格收购中国内地的面膜上市公司——美即控股国际有限公司。

随后,美即也发布公告证实了此事,具体收购事宜正等待中国商务部的批准。

一个是国际化妆品品牌的大佬,一个是中国日化行业的精英,此桩并购案给人们留下了博大的想象空间,而此前被欧莱雅并购后品牌日渐式微的小护士、羽西的悲剧,更让人们为美即的命运捏着一把汗。

小护士前车之鉴当初欧莱雅买小护士,其实是冲着小护士的市场渠道来的。

作为大众化妆品,小护士深受普通消费者的欢迎,其销售渠道密布城乡,这正是欧莱雅所觊觎的。

欧莱雅自1996年切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试图搭建其金字塔式的品牌销售网络,旗下兰蔻、赫莲娜、碧欧泉等高端产品居金字塔塔尖,巴黎欧莱雅、美宝莲、卡尼尔等中低端产品维护塔身或垫底。

可是,那时候欧莱雅的竞争对手宝洁、联合利华等早已在中国完成了渠道下沉的布局,抢占了大众护肤品市场。

在此情势下,欧莱雅亟待寻觅进入大众护肤品市场的切入点,中国护肤品牌小护士成了欧莱雅的“猎物”。

倘若将小护士揽入怀中,欧莱雅就可以通过小护士庞大的销售网络夯实其金字塔根基。

彼时,小护士正“染恙”,其全盘生意已出现一些问题,销售业绩不佳,管理不善,研发的进度非常缓慢,股东之间的矛盾也愈演愈烈,导致市场份额连年下滑,发展前景很不乐观。

而目光短浅的创始人李志达为了降低风险,急于将小护士卖出去“变现”,以便个人获取由小护士的品牌价值带来的利润,而不必关心小护士未来的命运。

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眉来眼去”,小护士终于成了欧莱雅的“偏房”。

欧莱雅将小护士弄到手后,先是假模假样地为小护士量身定做品牌包装,也花费了一定的广告费、专柜费和终端费用,但重新包装后的小护士并没有被市场认可,市场份额急剧下滑,3年之后,品牌排名被挤出前十之后。

美妆品牌收购动因分析——以欧莱雅收购3CE Stylenanda为例

美妆品牌收购动因分析——以欧莱雅收购3CE Stylenanda为例

美妆品牌收购动因分析以欧莱雅收购3CEStylenanda为例柴旻卉,张雨格摘㊀要:美妆行业的并购市场发展迅速,跨国并购案例时有发生㊂文章以欧莱雅收购3CE为例,对美妆品牌的收购动因进行分析,为并购案决策者提供参考㊂关键词:美妆品牌;并购动因;欧莱雅;3CEStylenanda一㊁引言近年来,美妆行业的有机增长正在放缓,收购对于很多美妆公司来说成为上选,也逐渐成为美妆巨头的重要里程碑㊂同时,中国的美妆行业发展势头强劲,2018年产值约4000亿元左右,因此,越来越多国外品牌想要进入中国市场分一杯羹㊂中国品牌小护士和美即都在2013年左右被巴黎欧莱雅集团收购后逐步走向了衰落㊂在这样的大环境和前车之鉴下,欧莱雅集团的发展战略也围绕着中国市场的特点做出了变化㊂文章以欧莱雅集团收购Stylenanda的3CE为例,分别就其并购的原因并对美妆行业的企业并购的启示进行了阐述,供企业管理者借鉴㊂二㊁收购案例概述2018年5月,巴黎欧莱雅集团以3.75亿美元收购韩国时尚公司Stylenanda(韩国彩妆3CE母公司)70%的股权,为3CE在中国甚至亚洲市场开拓付诸了更高的执行力㊂这是欧莱雅集团第一次收购韩妆品牌㊂1.收购方简介巴黎欧莱雅集团1907年由欧仁㊃舒莱尔在法国创立,是世界著名的化妆品生产商,经营的各类化妆品㊁染发用具㊁护肤品㊁彩妆等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80多家分公司㊁50几家工厂的跨国公司,也是财富500强企业之一㊂2.被并购方简介韩国3CE(三熹玉)2009年由金素熙在韩国创立,是Stylenanda旗下的彩妆品牌,秉承 安全㊁大胆色彩㊁性感 3点,点燃了整个韩国的化妆热潮㊂2018年,3CE彩妆已达70%左右,大大超出服装所占的销售比例㊂随着韩流进入中国,中国成为3CE最大的出口国㊂三㊁欧莱雅并购3CE的动因分析文章分别从并购方欧莱雅和被并购方3CEStylenanda的角度对这起美妆品牌收购案例展开动因分析㊂(一)从欧莱雅的角度进行收购动因分析1.优化资产组合,提升经济效益欧莱雅和3CEStylenanda在时尚美妆业务板块的不同经营区域都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欧莱雅收购3CEStylenanda,属于同类业务的横向并购㊂虽然截至目前欧莱雅官方并非公开3CE带来的营业额增长数据,但从3CE线上天猫官方旗舰店的订单量以及线下实体体验店的人流量中已可以窥得一二㊂对欧莱雅来说,3CEStylenanda的加入弥补了其在韩系彩妆领域产品的不足,优化了中低端平价彩妆产品的组合,增大了受众群体,有助于欧莱雅集团进一步扩大时尚美妆业务规模,在以中韩美妆领域占据更高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㊂2.获得协同效应,实现资源互补3CE创办至今一直采用社交电商KOL带货和实体网红店热度宣传的方式,而这恰恰是欧莱雅在中韩美妆市场上还做得不够好的地方㊂目前欧莱雅持续推进3CEStylenanda在小红书㊁新浪微博等平台的带货宣传,也在北京㊁上海等城市设立网红专柜,协助3CE完成了较为薄弱的线下渠道板块的铺设㊂欧莱雅收购3CEStylenanda,获得了3CEStylenanda自带的社交电商KOL资源和实体网红店经营经验,促进欧莱雅在美妆产品宣传推广的方式更加多元化㊁年轻化和时尚化,使得欧莱雅在美妆护肤大类下的平价美妆细分领域的商业布局更加丰富㊁全面,协同作用明显,进一步提高了市场竞争力㊂3.培养潜在消费者,消灭潜在竞争对手欧莱雅对3CEStylenanda的收购更多是防御性收购,即利用收购手段消灭潜在竞争对手,并吸收和培养潜在消费者㊂在欧莱雅收购Stylenanda过程中,共有数十家公司进行并购竞标,打出渠道㊁资金㊁用户等多种资源优势,如果被其他公司收购联手,欧莱雅日后势必面临的是更加强劲的对手㊂因此,欧莱雅收购3CEStylenanda直接增强自身产品实力,间接上也是削弱了各大竞争对手的市场竞争力,而3CEStylenanda本身独有的优质渠道资源㊁用户资源㊁品牌资源也帮助欧莱雅吸收和培养出更多的潜在消费者,有利于欧莱雅巩固行业地位,进而可持续发展㊂(二)从3CEStylenanda的角度进收购动因分析1.获得大量资金支持,正式进入中国市场2016年8月中国颁布了 限韩令 ,这使得包括3CEStylenanda在内的韩妆品牌在中国的销售开始逐渐衰退㊂从观研网显示的数据中发现,2017年韩妆出口增速仅为21.7%,远远低于2016年87.3%的巅峰增速㊂即使3CEStylenanda在2015年之前也仅有4家韩国专柜,并且大部分是销售衣服㊂对外销量的下降促使Stylenanda意识到要获得大集团的资金支持才能推动品牌的持续发展㊂2018年11月,欧莱雅就将Stylenanda彩妆支线3CE带入中国㊂2019年2月率先在天猫开设品牌唯一官方旗舰店,当日就成为韩妆第一品牌,销售额达1455万元,进入中国市场仅48天,已经成为全行业销售第一㊂2020年3CE通过与天猫超级品牌这一IP联名营销,最终拥有了唇釉第一名和眼影第二名的天猫市场份额和618天猫理想生活狂欢季国际彩妆店铺第一名的好成绩㊂这对之前3CE来说,是单单局限韩国市场完全无法匹及的销量㊂2.增强品牌竞争力,强化品牌形象建设3CEStylenanda一直重视于产品网络营销,忽略了更为重要的质量保证和品牌建设㊂首先,与悦诗风吟和伊蒂之屋相继在中国各大商场开设线下旗舰店相比,3CE却还只是依靠最初的代购和代理商两个间接渠道在华销售,这导致了假㊀㊀㊀(下转第39页)某上市公司也没有很好的开展㊂因此可以看出,某上市公司在投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后并没有很大的成长性㊂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不大,企业的经营绩效主要受自身经营方式的影响㊂(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某上市公司进程的影响根据资料可以看出,某上市公司上市前获得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入后,该公司被更好地治理㊂这一公司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建立了全面的风险管控体系,同时该公司获得了投入的大量资金后,对生产㊁经营㊁管理技术等提供重要帮助,公司业绩也得到更大的提高㊂由此可以看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某上市公司的上市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㊂五㊁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建议(一)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实务问题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限制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企业公司,上市公司和社会团体以及公益组织合伙人的加入㊂但在国有企业合伙人的加入上并未制订严格标准,在实际上过程中,存在国有企业成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人的情况㊂所以对于国资企业是否可以成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人的问题上,还有待进一步探索㊂(二)注重人才培养和加强投资的风险控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需要专业性的人才,目前来看,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还没有成立完整的人才培养系统㊂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人才培养,需要作为首要工作进行㊂只有培养一些优秀的专业性人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才可以更好地生存发展㊂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行投资时存在许多风险,例如法律,政策及个人信用等方面㊂注重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才可以提高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核心竞争力㊂(三)投资后的管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需要注重投资后的管理,投资后的管理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㊂投资后的管理可以保证投资项目的正常运行,促进投资项目更好的发展,以此实现对企业投资获得超额利益的目标㊂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入后,需要建立完整的投后管理方式,对投资后的管理工作需要定期定时的检查,并对投资后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㊂增值服务需要在投后管理工作中得到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投资后的工作管理㊂六㊁结语综上所述,通过分析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实体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得出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具有优化产业结构㊁促进企业价值发现㊁使公司实现尽快上市的作用;然而在企业技术研发方面,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所带来的影响不大㊂参考文献:[1]李多.浅谈国有投资控股企业设立私募股权基金的必要性[J].商讯,2019(8):103,105.[2]孟德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相关财税政策问题分析[J].现代营销,2019(3):49-50.[3]黄希.基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及控制措施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9(8):3-4,9.作者简介:何若鹏,河北佳顺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㊂(上接第37页)冒伪劣商品猖獗㊂另外由于3CEStylenanda本身研发周期短,容易被模仿㊁造价成本低,这更加导致了中国市场假货泛滥成灾,大大损害了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㊂在天猫旗舰店之后,3CEStylenanda线下直营门店也在北京和上海相继亮相,给消费者提供沉浸式体验,从而加深品牌认知㊂对于欧莱雅集团来说,坐落于三里屯的400平方米的3CEStylenanda中国首家旗舰店也是其在中国开设的最大旗舰店㊂同时欧莱雅集团运用自身影响力将其引进了丝芙兰,线上线下两种渠道的结合的独特商业模式给中国消费带来了更加方便㊁安全的购物方式㊂欧莱雅和3CEStylenanda还定了一个相当远大的目标:未来成为亚洲年轻彩妆用户第一品牌㊂围绕这一远大目标,3CEStylenanda不仅引入了欧莱雅实验室的核心技术,更缩短中韩上新产品的时间差,增强品牌美妆的竞争力和强化品牌形象建设㊂四㊁对我国企业并购业务的启示1.重视产品组合和资源组合美妆护肤领域的并购业务并不少见,而展开企业并购合作的核心在于产品组合和资源组合的合理性㊂欧莱雅针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收购了中㊁高㊁低端多品类的美妆护肤品牌,但仍需要3CEStylenanda弥补其在中低端平价韩系彩妆领域的产品缺口以及在时尚社交电商平台运营经验的不足,两家企业有条件构成优质的产品组合和资源组合模型,才可确保并购企业能在可持续发展中获得经济效益㊂2.重视跨国并购后长期整合达成并购协议是跨国并购的开端,而跨国并购后长期整合为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最重要环节㊂在经历过历史上成功并购Vichy㊁HR㊁UrbanDecay等的经验,欧莱雅在并购和被并购方管理整合方面已经独居心得,本次并购3CEStylenanda案例中,以欧莱雅集团内部成立3CE事业部负责3CE在欧莱雅集团旗下的发展,并外包3CE时装给I.T集团独立运营,以及Stylenanda创始人金素熙担任创意总监参与品牌策划告终㊂而3CEStylenanda与欧莱雅之间的其他整合也在有序进行中㊂欧莱雅集团收购3CEStylenanda的案例,目前来看是成功的㊂对于欧莱雅集团来说,此次收购优化资产组合,提升经济效益;获得协同效应,实现资源互补;培养潜在消费者,消灭潜在的竞争对手,巩固行业地位㊂对于3CEStylenanda来说,此次收购获得大量资金支持,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增强品牌竞争力,强化品牌形象建设㊂无疑是一次 双赢 的并购案㊂参考文献:[1]晓睿.网易 考拉 住进阿里 动物园 的多赢游戏[J].中关村,2019(9).[2]邹小州.欧莱雅集团中国并购策略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6.[3]本土化并购 欧莱雅的突围法则[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2-08-24(B03).[4]ThomasTran.化妆品行业外资收购中国企业的决定因素[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7.[5]朱琳.欧莱雅在中国的并购策略分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8(2):55-57.作者简介:柴旻卉,张雨格,西安外国语大学㊂。

日化新格局:“民洋共进”

日化新格局:“民洋共进”

日化新格局:“民洋共进”作者:本刊研究员张伟靖来源:《新财富》 2014年第6期外资日化巨头全方位布局中国,本土企业凭借细分小品类抢占市场。

虽有露华浓败走中国市场以及欧莱雅砍掉表现不佳的品牌,外资绝对领先中国日化市场的态势并未改变。

但从小护士到美即,本土品牌已有质的提升。

一方面,随着外资品牌摸准中国市场的脉搏,被收购本土品牌的命运将更为乐观,另一方面,本土品牌也开始凭借自己的力量努力对接资本市场或吸引更多的财务投资。

欧莱雅收购美即的消息与露华浓、卡尼尔退出中国同步,引发截然不同的解读:民进洋退?洋进民退?本刊研究员张伟靖/ 文随着2014年5月新“国九条”的颁布,市场对IPO重启的步伐加快预期更浓。

2012年10月就已提交了预披露申报稿的相宜本草都有点等不及了,IPO停滞的这一年半间,公司的成长速度正在趋缓。

不过,国内上市的日化股稀缺,且符合未来大消费的崛起,与上海家化相比,相宜本草更代表目前比较流行的“ 丝消费”,投资者依然对其寄予了厚望。

过去的几年间,中国日化江湖风云变幻。

2014年伊始,欧莱雅集团宣布,收购中国知名面膜品牌美即的计划获得商务部批准,此次交易预计在二季度内完成。

根据计划,欧莱雅将以每股6.3港元的价格,溢价24%收购美即控股(01633.HK)全部股份,总价约为65亿港元。

如交易顺利完成,这将是中国日化市场上最大一宗并购案。

美即控股是面膜行业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拥有超过1.3万家终端门店。

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半年报显示,公司营收8.911亿港元,同比增长仅为8.5%,是上市以来首次营收增长速度低于双位数,上年同期营收增幅曾高达30.8%。

4月9日,美即控股正式从港交所退市。

欧莱雅方面表示,美即的加入,将与“欧莱雅大众化妆品部旗下现有品牌形成良好互补”。

时光回退至2003年,时任欧莱雅中国总裁的盖保罗曾有过类似的表述:“收购小护士使欧莱雅的产品系列得到了非常完美的补充,我们将加快进入中国大众护肤品市场。

面膜品牌还能走多远

面膜品牌还能走多远

面膜品牌还能走多远?前段时间有人问我,在中国做面膜,到底还有没有市场机会?我说目前面膜市场市场太泛滥化,不是说没有机会,关键定位的面膜品牌是否合适这个阶段市场的需要。

虽然,面膜市场起步的比较晚,但是,它的快速发展成为行业品类里面的一个潜力品类,不得不关注。

我们发现,面膜是化妆品终端市场的一个重要互补的品类,也是消费者的快餐使用品类,你不做这个品类,同样也有别人去做。

除此之外,面膜市场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关键还是怎么去定位和运作,市场是吃不完的,只要是好的,消费者还是会选择的。

面膜品类,在专营店也是一个潜力品类,它也是消费者的偶像品类之一。

最近得知消息,本土第一面膜品牌美即被欧莱雅收购了,这是全球最大化妆品企业欧莱雅集团收购本土日化品牌小护士和羽西之后的另一品牌案例,也是美即上市还不足三年来的第一次本土面膜品牌收购案。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收购方欧莱雅集团是一家来自欧洲拥有106年历史的化妆品,其旗下拥有兰蔻、乔治阿玛尼、碧欧泉、巴黎欧莱雅、卡尼尔、美宝莲、薇姿、理肤泉、美奇丝等多个大名鼎鼎的化妆品品牌,涵盖护肤,彩妆,化妆品多个领域,年销售额超过,其2012年实现销售额224.6亿欧元销售额,营业利润达37.1亿欧元,较上年分别增长了5.5%和12.3%。

2012年欧莱雅集团营业利润增长12.3%,占销售额的16.5%;净现金流增长26.4%,达25.8亿欧元,都创历史新高。

在中国市场实现107亿销售额,首次实现了中国市场百亿销售大关,风头正劲。

8月15日,美即控股国际有限公司(01633.HK)发布公告称,对方出资65.38亿港元(约为51.538亿元人民币)收购美即控股全部已发行股份,该价格也相当于欧莱雅2012年中国区销售额的一半,而美即2012年营收仅有欧莱雅中国区收入的1/10 ,每股6.3港元,较停牌前溢价24.8%,收购完成后美即将从港交所退市,上述交易有待中国商务部的审批。

对于收购美即后的规划,欧莱雅内部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美即将会作为欧莱雅中国一个独立的业务部门进行运作。

欧莱雅收购美即面膜为哪般?

欧莱雅收购美即面膜为哪般?

欧莱雅收购美即为哪般?文/艾 琳2013年8月15日,对于欧莱雅和美即来说,是有纪念意义的一天。

在这一天,欧莱雅集团和美即控股国际有限公司就前者建议透过协议计划收购后者全部股份事宜刊发联合公告。

欧莱雅的建议已获得美即董事会的支持。

占公司总股本62.3%的六位主要股东已经承诺支持欧莱雅的建议。

此交易的执行有待中国商务部的批准。

美即面膜,收购意味着即将被边缘化吗?相信这是很多业内人士正在考量的问题。

26 / Focus & Reports 焦点&报道 / 深度报道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欧莱雅集团宣布收购美即面膜谈到收购的原因,欧莱雅方面表示计划依靠美即极富才华的管理层及团队以及其自身的科学专长,利用中国研发和创新中心及在全球各地开展的前瞻性和应用研究,来致力发展这个中国品牌。

自 1997年以来,欧莱雅一直致力于在中国的发展。

今天,欧莱雅在华拥有3500名员工,一个设在上海的研发和创新中心和分别位于苏州和宜昌的两家工厂。

通过与欧莱雅大众化妆品部旗下现有品牌的良好互补,美即品牌将使中国消费者获益。

美即专注生产化妆品面膜,其2012年的营业额约为1.5亿欧元(较2011年增长29%)。

面膜是中国美容化妆品市场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欧莱雅品牌无疑看到了中国市场广阔的发展前景。

欧莱雅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妆品公司,在100 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它建立起了27个国际化、多元化和互为补充的品牌组合。

2012年,欧莱雅集团实现了225 亿欧元的销售额,营业利润达37.1亿欧元,较上年分别增长了5.5%和12.3%。

2012年欧莱雅集团营业利润增长12.3%,占销售额的16.5%;净现金流增长26.4%,达25.8亿欧元,都创历史新高。

在中国市场实现107亿元销售额,首次实现了中国市场百亿销售大关,风头正劲。

而被收购方美即面膜与欧莱雅相比显然只是灰姑娘,无论是利润还是销售额都不是一个体量,但却无碍美即中国的面膜之王的称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黎欧莱雅收购美即面膜之我见
2013年8月15日,美即面膜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公司已与欧莱雅签订协议,对方出资65.38亿港元(约为51.538亿元人民币)收购美即控股全部已发行股份,交易完成后,美即控股将从港交所退市。

自此,美即面膜便成了巴黎欧莱雅麾下的一员。

美即被称为中国的面膜之王,在中国的面膜市场占有很大的空间。

而欧莱雅作为一个资历老,市场占有率高的化妆品品牌,这次的收购让大家产生了很多的讨论。

美即在中国的面膜界里可以成为领军人物。

是家喻户晓的品牌。

本该说,在这样如日中天的时候谁都不会放弃嘴上的这一块肥肉。

而美即却同意了收购的条款。

这让大家很费解。

日化行业人士于斐认为,虽然现在美即在面膜市场还是一家独大,但市场竞争环境已经与其刚做起来时的市场仅有5个面膜品牌大不相同。

如今市场上已经有200多个面膜品牌,市场鱼龙混杂,市场发育和价值链环境并不理想,此外,由于面膜产品的进入门槛低,且行业与市场变化迅速、消费者容易审美疲劳,这也决定了其竞争优势不一定能持续很久,这种情况下,美即现在寻求一个并购方或者联盟方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美即面膜在化妆品行列的名声很响亮。

但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我相信面膜界也会有新生的力量奋起直追的。

而美即面膜的做法是萎了规避风险。

将风险缩减到最小化。

美即是中国面膜界的老大,但是巴黎欧莱雅是化妆品界的翘楚。

美即作为一个化妆品来说,它过于偏科。

只重于面膜的话会使发展的前景越来越窄,可以施展的空间也不多。

和化
妆品中的翘楚合作。

不仅能使自己的实力提升,也可以借由巴黎欧莱雅的名号打开更多的市场。

我想这是美即面膜同意巴黎欧莱雅收购的一个原因。

2012年度,欧莱雅中国区业务贡献最高的排序依次是,高级品牌、美宝莲和欧莱雅男士护肤,大众化妆品的销售仍是较弱环节。

在欧莱雅的新兴市场,大众消费品的增长速度仅有7%,而在全球市场,大众化妆品的销售额位居欧莱雅四大业务部门之首,达107亿欧元,占总销售额的51%。

欧莱雅自上世纪末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就采取中高低档全线覆盖的战略。

欧莱雅全球区总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未来十年,50%~60%的销售份额将来自新兴市场,而大众化妆品则是其最寄予希望的一块重要业务。

2012年底,新兴市场占欧莱雅四成的销售比例,首次成为集团最大区域市场。

而美即面膜的这一优势也可以与巴黎欧莱雅形成互补。

这也是巴黎欧莱雅收购的意图之一。

美即面膜是欧莱雅在中国收购的第三个本土品牌,此前曾先后收购羽西和小护士,以加强品牌组合,铺设中国市场渠道。

此前两次并购,是欧莱雅对于大众化妆品的尝试,把美宝莲这样的大众化妆品牌带入了二三线城市。

渠道的下沉,对欧莱雅来说,需要拓宽的主要是超市货架甚至是开设化妆品直营店,这对一直在商场专柜销售的欧莱雅来说并非强项。

据了解,目前在屈臣氏中,面膜排销量排行榜前三分别是,美即面膜、美丽日记和屈臣氏自有品牌。

因此,收购美即对欧莱雅在超市、化妆品直营店的渠道拓宽,无疑会增添更多便利。

近年,欧莱雅成功坐上中国第一护肤品集团、中国第一彩妆集团、中国第一专业美发产品集团、中国第一男士护肤品集团的交椅,但在美即之前,欧莱雅收购的小护士、羽西等品牌,并未在市场上呈现更好的表现。

资料显示,小护士在被收购前,是曾经挤进过全国超市销量排名前三的品牌,但近些年已在市面上很少见到。

不过,也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目前美即通过屈臣氏、商超、化妆品专营店和电商的主要渠道,与欧莱雅现有的品牌渠道高度匹配,再加上欧莱雅近些年,对三四线城市有了一定的了解,积累了不少经验,因此美即不会遭遇欧莱雅当年对小护士渠道完全陌生的尴尬。

“欧莱雅计划依靠美即的管理层和团队以及其自身的科学专长,利用中国研发中心及在全球各地开展的前瞻性和应用研究来致力发展美即”。

欧莱雅公司表示。

外界也期待,中国优秀本土品牌能够在欧莱雅的土壤培育下获得更好发展。

不管怎么样,我想,巴黎欧莱雅收购美即面膜的案例我们都应该抱有乐观的期望。

我认为这是一次强强联手。

不管是巴黎欧莱雅还是美即面膜,他们都具有自己本来的优势,再通过收购,取长补短。

美即就像是一条大河汇入大海。

为大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而大海也为他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与舞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