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精选.)
专题02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教学设计)-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学历案+课件+教学
落实素养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课件PPT展示两道选择题(见学历案)
学生自主思考
组内交流解答,查看解答解析(见学历案)
落实素养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课件PPT展示三道材料题(见学历案)
学生组内思考
组间交流,查看解答解析(见学历案)
落实素养史料实证,论从史出
第四部分习题
利用课件PPT展示【习题训练】——对接中考走势
4、知道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识记《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解析解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教材解析
本单元包含两个关系紧密的内容,伴随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开始探索向西方学习之路。在民族危机方面一般将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与前面的两次鸦片战争作为近代中国的耻辱交叉考查,一般以选择题为主,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几乎年年考查,一般以非选择题为主。根据 西近几年的考情来看,本单元为重点考查内容,大家要重视。同时也要适当关注新增内容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研读史料
教学准备
课前制作课件PPT、学历案、知识清单、同步测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论
设计意图
导课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伴随民族危机的日益加剧,中国人民开始探索向西方学习之路。
1.观看时间轴,图片,从时空观念上去把握。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教案设计】
复习目标
1、知道洋务运动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认识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初中历史近代化实战教案
初中历史近代化实战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掌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和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近代化探索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近代化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在近代化的过程中,我国经历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合作探讨1. 教师提出问题: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中,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2.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共同点:都是向西方学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不同点:学习内容不同,洋务运动侧重学习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侧重学习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侧重学习思想文化。
3.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规律。
四、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教师补充,强调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重要性和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所学,谈谈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和体会。
2.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和概括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近代化探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不够全面,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历史知识的普及和巩固。
近代化的探索教案
近代化的探索教案教案标题:近代化的探索教学目标:1. 了解近代化的概念和历史背景2. 探讨近代化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3. 分析近代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和成就4. 激发学生对近代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内容:1. 近代化的定义和特征2. 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和主要事件3. 近代化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4.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近代化实践和成就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实例引发学生对近代化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2. 知识讲授:介绍近代化的概念、历史背景、特征和影响,引导学生理解近代化的重要性和意义3.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近代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和成就,鼓励他们分享观点和想法4. 展示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互动5.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近代化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影响,探讨其中的成功经验和问题6.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近代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启发式问题、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3.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深入理解近代化的实践和影响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2. 作业评定:布置相关作业,如小组报告、个人研究等,评定学生对近代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课后反馈:鼓励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近代化的教材和资料,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和理解知识2. 多媒体: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图书资料: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深入了解近代化的相关信息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近代化的概念和历史背景,探讨其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近代化实践和成就,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和社会学科素养。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完整获奖版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授课教师:林奕晶福建省永安市第八中学A.都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B.都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C.都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D.都采取了暴力斗争的方式3.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905年8月,在他的推动下,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 兴中会B.同盟会C.华兴会D.强学会4.近代中国,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传进步思想,在右图所示刊物上提出的著名口号是:A.“自强”、“求富”B.“师夷长技以制夷”C.“民主和科学”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5、辨析题:(1)关于洋务运动的性质,小历、小史有不同的认识,你同意他们俩谁的观点?为什么?小历: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小史: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2)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以上表述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6.材料解析:“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运动,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摘自《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1)“不触及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改良运动”、“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分别指的是中国近代那些重大历史事件?(2)“新的社会力量”和“先进理论”分别指什么?感悟历史感悟历史:(1)中国近代化探索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勇于探索、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于承担历史重任、忧国忧民等(爱国)(2)中国近代化探索说明了什么?中国近代化探索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仍然没有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初中历史_《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教学难点】近代化的探索的特点和感悟。
【教学过程】一、导入:本节课我们一起复习近代化的探索。
二、梳理知识: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何为近代化?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第一步探索: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口号:自强、求富代表:中央:恭亲王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前期:自强创办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后期:求富创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筹建海军:北洋、南洋、福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结果:失败失败的标志: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地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局限性: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积极性: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
第二步探索: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加深民族危机兴起:1895 公车上书揭开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发展:创办《万国公报》(后改《中外纪闻》),组织强学会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时间:1898年6月到9月领导者:光绪帝内容:经济:发展农工商业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教育:创办报刊,开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文。
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结果:失败又称:103天。
百日维新影响: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第三步探索: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1905 日本东京中国同盟会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历史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近代化的探索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基本知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基础知识:培养培养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有关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观察图画的能力,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谈话教学和列表格等方法,指导学生识记历史基本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感悟历史教训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仁人志士探索救国真理,挽救中国于危难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关心国事,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重点难点:重点:近代化探索的基本知识要点学习方法指导难点:学习方法指导。
线索梳理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提问:简述中国是怎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入新课。
面对危局,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了挽救中国探索救国道路的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在此之前我已经布置了小组预习,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哪组同学预习的好。
新课教学:教师利用大屏幕展示教学内容,检测各小组预习情况。
环提问的方式完成。
(三)辛亥革命:这部分内容以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为线索列举他的革命活动。
是艰难曲折的。
“近代化的探索”是指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找新的出路的过程。
本单元包括的内容主要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近代化探索过程:第一阶段: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器物或技术)第二阶段: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中国人近代化探索的特点:经历了从器物(或科学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学习过程或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
教师小结:提出问题,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结果怎么样?你能够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讨论后。
教师指出:无论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够救中国。
生活在黑暗的旧中国的国民们期盼挽救中国于危难的阶级和政党出现,希望中国革命出现一丝的曙光。
《近代化探索》
《近代化探索》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八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2月第1版
内容来源: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主题:《近代化探索》
适合对象:九年级学生
设计者:李超平/郑州市第八十八中学
板书设计:
近代化探索
一、发展历程
二、积极经验
三、未来之路
教学反思
本课的内容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复习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学生学的思维进行课程设计,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文献史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思考,讨论,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气氛民主平等、轻松愉快,体现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学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动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
另外,在知识讲授过程中,比较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当的补充课外史料。
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本课充分发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也存在一些尚需改进之处。
1.课前回顾知识及提问环节对学生状态把握不充分,学生积极性调动不够充分,影响了整个教学进程。
2.整节课的时间把握基本合理,但是展示交流环节因缺乏预设与限定时间,相对地拖延了时间,总结提升的时间少,精炼交流的时间紧,是一个显著的不足。
优化课堂时间安排,是“高效课堂”实施的重要环节,本节课可以在预习环节进行改进。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一等奖复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3)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前人敢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加深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难点:近代化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授课过程:导课: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后,列强纷至沓来,中华民族陷入苦难和屈辱的深渊。
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了,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第六专题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知识梳理:教师出示幻灯片“复习目标”,学生朗读目标。
屏幕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复习内容,即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历史事件: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一、洋务运动教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洋务运动”,完成学案上关于洋务运动的知识梳理表格。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代表人物中央是奕訢;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目的维护清朝的统治口号“自强”;求富”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列举);创办民用工业(列举);筹划海防;培养人才。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主动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的特点、原则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主导教学活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索、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中,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指导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风格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思维,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质疑现有知识体系,并通过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来解决问题。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的原则是贴近生活、启发思维、体现实践。
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问题相结合,使学习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教学活动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学设计应该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中,评价和反馈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传统的评价方式通常是考试和笔试,注重对学生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而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强调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价,注重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表现和合作学习的过程。
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如项目展示、实践报告和团队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
在进行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
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质疑现有知识体系,并通过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来解决问题。
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精选]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性质?
年代——
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但他们只学
失败。
洋务派教师过渡:创办军事工业,需要巨额经费,但当时清政府对外
学生回答: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势力雄厚,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第二: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这其中的原因有许多,但最根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这些官员被.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7课戊戌变法一维新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二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1.《万国公报》《中外纪闻》2.强学会成立与活动三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百日维新1.开始:1898年6月戊戌变法2.变法内容结果:1898年9月戊戌政变失败四评价戊戌变法运动教学反思课堂历史剧的表演最大的优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这一节课,学生被激发的兴趣往往可持续一段时间,他们大都会比较喜欢上历史课,明白教与学相处配合相互促进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今后的历史教学。
个别上课经常违纪的学生在参与表演过程中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的表扬之后,改变对历史课的看法,在今后的历史课中能主动加入到教学活动中,课堂违纪现象减少。
历史剧的表演活动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之后的历史教学中师生间的配合更加顺利谐调。
课堂历史剧表演最大的不足是历史的条理性易被打散,学生并非个个都表演得好,某些会怯场,声音偏小,同学不知所云,阻碍了同学对历史事件进程的了解。
由于历史剧表演需要一定的时间,课堂时间占用得比较多,因此在学生分析问题的培养方面就会有所欠缺。
本课的教学教师的课前导学很重要,首先把握好历史剧,既要充分发挥历史剧表演的优点,又尽可能地避免其缺点。
在准备过程中教师要认真指导,先拔嗓门大的学生,安排排练时间,对他们的排练要督促把关,定时定量,确保在表演之前演员对自已的表演是十分熟悉的。
其次,民族资产阶级这一历史概念和它的产生与发展在课前都要向学生讲清。
由于是正课教学,因此教师不能让学生当旁白,教师在当好旁白使故事有序清晰的同时又要指导学生掌握本课基础知识、引导分析问题锻炼思维、评价认识历史事件,以免在热闹的表演过后学生只记得戊戌变法这一事而无其它收获。
本课要求时间紧凑,否则难完成教学任务。
历史老师任课班级多,抓好每一班的排练有难度,不可避免地出现有些班级达不到预期效果。
附:历史剧《戊戌变法》剧情第一幕剧情:“问话”一开始,荣禄就气势汹汹地对康有为说:“你老是变法呀,变法呀,可你知道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回答说:“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的领土的。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复习课流程一、明确学习目标(依据课标、单元内容、学情)二、基础梳理,构建体系1.依据课标,明确知识要点;2.借助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突出知识线索、历史逻辑。
三、重点突破,精讲点拨四、检查背诵,知识巩固五、习题训练,课后拓展史复习课范例学习目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教学设计设计人:标1.借助时间轴,精准掌握鸦片战争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理清事件间的关系,初步养成历史时空意识。
2.依据教材,掌握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等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研读史料,结合教材,正确评价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认识近代化探索的艰难性和曲折性。
3.结合《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内容,初步认识条约签到与中国民族危机的关系,掌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通过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等史事的学习,正确理解探索与危机的关系,认识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对外反抗列强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教师:上节课已经复习完了第一单元,请同学们回答两个问题:1.鸦片战争给中国近代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如何客观认识洪秀全?随着民族危机的步步加剧,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做了怎样的探索?这些探索是否使中华民族摆脱了民族危机?我们一起来复习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说出鸦片战争的影响;洪秀全领导力太平天国运动复习带入,了解学生上一单元的复习情况,同时将第一,第二单元之间建立起联系。
一、时空观念任务一:自主学习,知识梳理教师:结合导学案上的时空坐标轴,准备填写相应的历史事件,同桌间讨论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教师:(预设)所谓的时空观念并非单纯将历史史事发生的具体时间说出来,更重要的是理清事件之间的关系,形成思维框架。
教师梳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外来侵略。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课题】课题:专题选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下的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型:公开课授课时间:1课时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有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的基础知识.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查找、分析、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及全面地、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3、情感目标感受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做出的伟大探索,学习先辈们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心怀祖国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近代化探索的三个发展阶段和四次探索活动2、难点: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学习这个专题的内容时,基本上可以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但对于知识点的整合,知识体系的构建还存在问题,因此在这节复习课上,我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理清近代化探索的发展脉络,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法学法】教法:提问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引导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
【教学设计】我的教学内容总共分为五个环节:环节一:知识回顾,整体感知(3分钟)环节二:自主构建,形成体系(10钟)环节三:拓展延伸,深化认识(7分钟)环节四:实战演练,链接中考(15分钟)环节五:课堂小结,升华情感(5分钟)环节一:知识回顾,整体感知(3分钟)导入设计:多媒体播放《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现场。
提问:以上图片涉及到了哪些战争?反映的主题是?生: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主题是西方列强的侵略。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向学生讲解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开始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探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习的专题—-近代化的探索。
释义:所谓“近代化”就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上的科学化。
展示【学业水平考试】要求设计意图:导入设计的目的是为承上启下,让学生了解为救亡图存,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探索,以此导入新课。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目标1.掌握近代化探索四件大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知识。
2.明确近代化探索四件大事的联系与区别,明确近代化探索的原因、特点、启示等,形成单元内部知识体系。
3.知识整合,单元之间联系,中外历史联系,形成历史知识框架,形成历史整体认识。
4.通过看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知,通过背诵加强知识记忆巩固。
复习重点记忆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复习难点理清单元知识联系、单元之间联系、中外历史联系,形成历史整体认识教学方法看书—讲解—背记—练习复习教具课本、课件、《说明检测》、练习教学设计一.教师首先明确近代化概念,明确近代化探索的不同方面,明确近代化探索的体系(如下图)二.板书表格化近代化探索四件大事的比较,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如图)三.教师串讲中国近代化探索单元知识体系1.单元重点内容点拨(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地主阶级洋务派,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2)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维新派)。
(3)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
资产所阶级革命派)。
(4)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2.明确近代化探索的特点3.明确近代化探索四件大事的共同点4.近代化历史上三次思想解放运动5.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习俗等方面的代表事件6.中外近代化的区别7.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思想、社会习俗方面影响8.关于南京、上海9.明确推动近代化发展的原因、近代化探索失败的原因、启示四.教师讲解,知识整合,单元联系,中外联系,形成历史整体认识,形成历史知识框架1.侵略与反抗和近代化探索的联系2.近代化探索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联系3.近代化探索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联系4.近代化探索与近代科技、教育、思想文化联系5.近代化探索与新中国“一五”计划联系6.中外联系,近代化与世界的联系五.学生背诵记忆本单元知识六.试题练习略●感悟(结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优秀案例评选《近代化的探索》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也可用于九年级中考复习)近代化的探索山东省安丘市大汶河开发区十里中学李爱梅【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八年级2、学科:历史3、课时:1至2节【教学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教学目标】1、复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列举洋务派为“自强” “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
②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③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④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
②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③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学习前人敢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加深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2、重点与难点:重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难点:近代化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教材分析】本单元讲述的是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20世纪初(五四运动爆发前)的历史,这段历史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是一个艰难的、曲折的过程。
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前仆后继,不懈努力,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过本单元,对主要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整个单元知识点较多,综合起来学生容易混淆。
特别是上些概括性的、综合性的问题学生很难把握,如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但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四个事件学习的内容不同,它们在学习内容上有何变化?再比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先后失败,说明了什么?对于这些问题应该师生共同探讨,或通过练习分析、讨论解决。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布置任务:同学们思考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中国人进行了哪些探索?请在时间轴上填注出来。
教师在学生填注的基础上,简要梳理,了解事件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四次探索在背景上有何相同之处?归纳:1.民族危机不断加剧2. 政治腐朽3. 专制思想根深蒂固教师出示时代主题:救亡图存,并提出问题:在救亡主题之下,中国人民要完成哪些任务呢?引导学生明确当时的中国人民需要完成任务。
1. 民族危机不断加剧=、民族独立2. 政治腐朽| 制度革新3. 专制思想根深蒂固=> 思想解放过渡:面对近代化的历史主题,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与实践,下面我们就一起回顾近代化探索的进程。
二、梳理近代化探索的进程1. 洋务运动引导学生回顾洋务运动的基本史实。
指导学生在解读材料的过程中,理解洋务运动使中国在军事、工业、教育等方面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标志着近代化的开端。
出示问题:所示内容是小军、小丽对中国代工业所起作用的评价:提出问题:小军、小丽对这一历史事件评价方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出示时间轴,了解甲午战后中国面临的社会形式并过渡到戊戌变法。
2. 戊戌变法出示习题:在谈到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洋务派同改革派的真正差异不过教授新课在于前者只布新而不除旧,后者布新冋时除旧。
”能支撑此观点的是()A.发展近代工业B •创办新式学校C •实行政治改革D •编练新式军队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3.辛亥革命出示戊戌变法后的时间轴及孙中山实践活动时间轴,引导学生了解孙中山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贝献。
出示材料,概况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新文化运动出示民国初年政治形势表格,引导学生分析分析表格了解新文化运动的社会背景,回顾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课题】
课题:专题选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下的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课型:公开课
授课时间:1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查找、分析、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及全面地、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做出的伟大探索,学习先辈们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心怀祖国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近代化探索的三个发展阶段和四次探索活动
2、难点: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习这个专题的内容时,基本上可以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但对于知识点的整合,知识体系的构建还存在问题,因此在这节复习课上,我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理清近代化探索的发展脉络,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法学法】
教法:提问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引导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
【教学设计】
我的教学内容总共分为五个环节:
环节一:知识回顾,整体感知(3分钟)
环节二:自主构建,形成体系(10钟)
环节三:拓展延伸,深化认识(7分钟)
环节四:实战演练,链接中考(15分钟)
环节五:课堂小结,升华情感(5分钟)
环节一:知识回顾,整体感知(3分钟)
导入设计:多媒体播放《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现场。
提问:以上图片涉及到了哪些战争?反映的主题是?
生: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主题是西方列强的侵略。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向学生讲解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开始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探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习的专题——近代化的探索。
释义:所谓“近代化”就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上的科学化。
展示【学业水平考试】要求
设计意图:导入设计的目的是为承上启下,让学生了解为救亡图存,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探索,以此导入新课。
展示考纲要求是为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树”。
环节一中用到的方法有:提问法和讲授法
环节二:自主构建,形成体系(10钟)
设计:安排学生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进行知识的自主梳理,填写表格(导学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有不理解甚至是易混淆的知识,如对洋务运动的正确评价、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及历史意义等。
我会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再次给生明确:洋务运动前期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军事工业,后期在求富的口号下创办了一系列近代民用工业,它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但却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民族、民权、民生”而非“民主”,它结束的是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而不是封建制度(如图1)。
之后,在我进行知识梳理的时候,我会重点引导
学生去发现这四次探索的内在联系,及中国近代化探索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使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建立起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如图2),由此概括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图1)
(图2)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民主”“科学”
器物制度思想师:洋务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从技术上学习西方;戊戌变法主张引进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是从制度上学习西方;辛亥革命主张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也是从制度
上学习西方;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是从思想上学习西方。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线索,有利于帮助学生清晰的构建出近代化探索的发展脉络,本课重点得以突破,知识目标及能力目标得以实现。
环节二中用到的方法有:自主学习法、引导法和启发式教学
环节三:拓展延伸,深化认识(7分钟)
设计:安排了一个合作探究——探究前三次探索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的原因,并谈一谈你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
生……
师:中国的近代化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在曲折中艰难前行的,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无法带领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及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获得成功。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客观的、全面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本课的难点在此得以实现。
环节三用到的方法有:引导法、合作探究、综合归纳
环节四:实战演练,链接中考(15分钟)
设计:完成导学案的12个复习题,要求将各题所考核的知识点写在旁边
【设计意图】巩固重点,加强掌握
环节五:课堂小结,升华情感(5分钟)
小结设计: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民主”“科学”
器物制度思想
【设计意图】: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近代化探索的发展脉络,系统又直观
讨论交流:作为当代青少年,从这些先辈们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生……
师:学习先辈们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心怀祖国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牢记肩负历史的使命,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学习将来共建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设计意图】:本课的情感目标的得以实现。
【作业】完成导学案的第13题
【教学反思】
对于复习课,我认为可以理解为第二次学习,复习应该是更高层次的学习而不是炒冷饭,应侧重于知识点的整合,知识点的系统化和结构化。
教师应该在复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历史发展框架,用一条条线索将众多的知识连起来,这样可以有利于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