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之历史文化名人篇(共227张幻灯片)精华版
高考作文素材古代文化名人ppt课件
![高考作文素材古代文化名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649b7a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4.png)
集诗人、神仙家、驴友、纵 横家、游侠、剑客为一身的 伟大天才。民间流传,高力 士曾为他脱靴,杨贵妃曾为 他磨墨,更有“若非群玉山 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的 千古名句。
4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 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 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 台。 《北风行》
24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子从 长长的历史甬道中走出,带着一身正气凛然,带 着满腹诗书才华,然而个性的棱角在世故的社会 中又何以保全?于是,为了皓皓之白,为了独醒 于世,屈子选择了“悲壮”之路。在滔滔的汨罗 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地如此透彻清澄。但当他 忘记了混浊的天下之时,他又何曾记得还有千万 的百姓与自己远大的理想?
18
苏轼
苏东坡,即苏轼,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和称“三 苏”,苏东坡在政治上恪守传统礼法,而又有改4 革弊政的抱负,故在仕途上多经坎坷。他性格豪 迈,诗词汪洋恣肆,清新豪健,开创豪放一派。 他心胸坦荡,在书法上虽取法古人,却又能自创 新意,充满了天真烂漫的趣味。同时,他善绘画, 喜作枯木怪石。苏东坡自称平生有三不如人的事 隋,即喝酒,下棋及唱曲子,但他的诗文、书、 画却名垂后世。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 鹭洲。
6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 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1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 倚绝壁。 《蜀道难》
1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 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7
16、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 心碧。 《菩萨蛮》
历史文化名人与高考满分作文ppt(共6份)
![历史文化名人与高考满分作文ppt(共6份)](https://img.taocdn.com/s3/m/7169deab83d049649b6658a3.png)
5.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赵国出兵攻占了卫国 的漆和富丘,卫国原来就依附于魏国,当 受到赵国的军事压力后,卫国屈服了。魏 惠王为了夺回属国,以庞涓为将率军伐赵, 兵围邯郸。次年,邯郸在久攻之下己岌岌 可危,赵国便向齐国求救。齐国应赵国之 请,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 孙膑向田忌提出"批亢捣虚"、"疾走大梁"、 "攻其所必救"的战略。
记者:是感情上的疏远让您对与庞涓的战 争有了一个新的定位?或者说,感情的疏 远让您重新认识兵法,认识战争? 孙膑(无奈一笑,拂袖而去):……西风 残照,落木萧萧,却又不知是哪朝哪代 了……
本作文是以“感情亲疏和对事 物的认知 ”为话• • • • • • • • • • • • • • • • •
孙膑,战国人,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著 有《孙子兵法》一部。经多次邀约,我终于在 两千年后的一个秋夜采访到了他。 梅子煮酒,梅雾氤氲,酒香浓烈,我与孙 膑相对而坐,话题由“剜膑”切入。 一、荒凉的枯泪 记者:孙膑先生,您智谋过人,心思缜密,却 遭庞涓毒手,被剜双膑,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
孙膑(沉默片刻):我与庞涓,同师鬼谷,同 习兵法,拜为兄弟,亲如手足。我从来没想过 他会加害于我。作为一个谋士,我熟谙兵法, 知道不可过于相信别人:但作为一个人——一 个有血有肉有骨有情的人,我……(哽咽)我 太相信他,从不疑他。然而,害我的恰恰是我 最信的庞涓师兄! 记者:如此说来,正是因为您对庞涓太过相信, 感情上太亲而使您没有认识到潜在的危险,从 而遭此大祸? 孙膑(缓缓点头):灾萌于不疑啊。
2.因才遭妒
庞涓是其同学,孙膑勤奋好学,为 人忠厚,与师兄弟们相处和善。而庞涓却 心胸狭窄,骄傲自大,嫉贤妒能。庞涓比 孙膑先下山,做了魏惠王的大将军。他自 认为才能不及孙膑,就悄悄派人召孙膑到 他那里共事。等孙膑到了以后,庞涓设计 陷害孙膑,削去了他的两只膝盖骨(古代 称为膑摈刑),想使孙膑的才能不得显现 于世。这是"孙膑"这一名字的由来。
高考满分范文作文素材历史人物
![高考满分范文作文素材历史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2bb8035f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98.png)
高考满分范文作文素材历史人物高考满分范文作文素材历史人物高考满分的历史人物作文素材(一)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的代表作品有哪些拉斐尔简介拉斐尔·圣奇奥(意大利文:Raffaello Sanzio,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常简称拉斐尔(拉丁文:Raphael),是一位意大利画家,亦是建筑师。
他的作品具有优雅、秀美的风格。
他善于把“神”画成具有“人”的形象,他画的圣母就是生活中神态优美、心地善良的普通母亲的形象。
1520年4月6日卒于罗马。
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
自幼随父(乌尔比诺公爵的宫廷画师)学画,后又转入佩鲁吉诺门下。
1500年出师。
拉斐尔早期作品就显露出非凡的天才。
21岁时画的《圣母的婚礼》不仅表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鲁吉诺的艺术精华,而且后来居上,无论构图与形象塑造都有所创新。
尤其是画面的平衡,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形象的端庄、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
拉斐尔的代表作品拉斐尔作品被人们称作是古典艺术最完美的体现,画家安格尔称他为绘画界的神。
拉斐尔是西方美术史上最会画圣母形象的大师,在他那一系列的圣母像中,常常把人的感性美和精神美结合起来,从而来传达出人们美好的愿望。
亲近自然、平易近人是拉斐尔作品最大的特点。
他的代表作是壁画《西斯廷圣母》。
这幅作品体现了拉斐尔独特的画风和人文主义思想。
1483年4月6日生于乌尔比诺。
在拉斐尔的笔下,深刻的知识和用心的绘画全部体现在了流利的线条中,一切都好像非常自然地流露,纯真美好、明快清晰、庄重自然,这一些古典艺术最重要的品质,在拉斐尔的身上都有完美的呈现。
因而,那些画家将拉斐尔作为理想的楷模,拉斐尔作品有《大公爵的圣母》、《披纱巾的少女》、《椅中圣母》等。
作品《大公爵的圣母》中,图片的背景全部由黑色进行填充,使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了圣母与她的孩子身上。
画中的圣母低垂眼眸,充满温情地注视着自己怀里的孩子。
整幅作品充满着神秘感和神圣感,这幅作品无疑是拉斐尔最具特色的圣母像之一。
:高考作文素材之历史文化名人篇(共217张)
![:高考作文素材之历史文化名人篇(共217张)](https://img.taocdn.com/s3/m/526477886529647d27285274.png)
[片段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脸(江西卷)
品东坡年轻时候的脸,你能读懂东坡将纵横 透辟的议论,博大精深的才学,喷薄欲出的感情 熔于一炉。我宁愿相信,残菊犹肯为他傲霜枝, 只为看他傲视一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脸神, 我宁愿相信,红梅为他零落为他开,只为看他 ‚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脸神;我宁愿相信,映日 荷花别样红,只为妒他‚照水红渠细细吞‛的柔 情脸神。东坡的脸或显款款柔情,红鬓沈腰,深 情处红笺也黯然失色;东坡的脸或显朗朗豪迈, 举酒嘱客,引弓时天狼心惊胆寒。品东坡的脸, 犹如品东坡的情,才情如海。
由于苏轼多方面的巨大成就,由于他更多的人 民性,由于他时时闪现着智慧光芒的睿智思想,由于 他超凡脱俗的旷代才华,千年以来,他受到那么多人 的爱戴而有口皆碑;更由于生活经历的丰富性,他常 常成为人们谈话的话题及内容。自然而然,学生们在 作文时,也往往喜欢用东坡事迹作话题或材料,毫不 夸张地说,有作文处尽可以有东坡。这正是因为,苏 轼的精神与思想,早已融入了中国的文化与历史,还 在影响着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和传承。 让我们以苏轼得一首词——《定风波》,来结 束这番介绍苏轼的谈话。
名人:苏老泉 欧阳修知贡举 庄子后第 一人 评王维 学杜甫 状物:既乐山,又乐水(山之高,水之 灵)欲把西湖比西子 吾才如百斛之泉 苏文如海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出人头地、两宰相 *反对变法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反对尽废新法 *开创豪放词宗 *造福一方 *美食 *亲射虎,看孙郎
文天祥篇
南宋状元郎, 宦海屡浮沉。 亮节昭日月, 无愧民族魂。
少年时期
家境殷实, 生活优裕
镜 里 朱 颜 都 变 尽 , 只 是 丹 心 难 灭 !
横 槊 题 诗 , 登 楼 作 赋 , 万 事 空 中 雪 。
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重要历史人物
![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重要历史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f7dcf9c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06.png)
1.从哈佛到哥廷根【适用主题】找准努力方向;兴趣的重要;环境影响奥本海默在哈佛大学学化学期间,迷上了物理,于是提前毕业去了欧洲实验物理学中心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核物理学之父”卢瑟福却认为他实验能力一般,更适合理论物理。
后来他在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玻恩邀请下转去哥廷根大学继续深造。
他对摆脱实验室工作感到非常高兴。
“我在实验室里从来做不好工作”。
当时哥廷根大学聚集了玻恩、海森堡、狄拉克、泡利等顶尖物理天才,这样的环境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哥廷根学习期间他的天赋得到了充分发挥。
2. 贯穿一生的冒险欲望【适用主题】冒险;敢于挑战;抓住机会对挑战与冒险的欲望,贯穿着奥本海默的一生,影响了他的很多重要决定。
朋友评价他“大多数事情对他来说都轻而易举,只有那些真正困难的事情能吸引他的注意力。
”奥本海默也善于抓住机会,他一生经历了无数的重大事件,每次他总能抓住时机进入事件的核心。
他欣然接受原子弹研制的任务,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犹太人的身份让他痛恨纳粹德国,也正是因为这一任务充满了挑战。
奥本海默一直在等待这么一个机会——一项意义重大又如此具有挑战性的巨大工程。
3. 想用核弹拯救世界【适用主题】事与愿违;换角度思考;止戈为武1942年,美国集中了当时西方盟国最优秀的科学家实施“曼哈顿计划”,以奥本海默为首席科学家。
三年后,原子弹研制成功并在日本投放,帮助正义的一方赢得胜利。
战后奥本海默不愿再研究武器。
他说:“我是科学家,不是‘军火制造商’”。
奥本海默接受任命的最初目的是想拯救世界,因为纳粹德国已秘密开始核武器研制。
他期待仅凭借核武器震慑就能终结战争,却并不希望真正使用。
核武器确实某种意义上为后世带来了和平,大国之间会忌惮核武器并努力避免发生战争,但人类从此也笼罩在恐怖的核威慑之下。
4. 格罗夫斯与奥本海默【适用主题】善于识人;尊重与信任是合作的基础负责曼哈顿计划的格罗夫斯将军没有选择极具威望的爱因斯坦,而是力排众议力荐奥本海默作为首席科学家,因为他能感觉到奥本海默是唯一一个雄心勃勃,不实现目标决不罢休的人。
高中作文人物素材ppt课件
![高中作文人物素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3a56c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00.png)
9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10
诗集《壬癸集》。 编成《观堂集林》,其中《艺林)八卷、《史林》十卷、
《杂林》二卷,对后世具有很12月3日(清末光绪三年十月二十九日),王国维 出生于浙江杭州府海宁州城。
自出生到1899年赴上海就读农学社及东文学社以前,王国 维生活在一个富有文化修养的家庭里,从小聪颖好学。 1883年,他七岁起,先后入邻塾从师潘紫贵(绶昌)及 陈寿田先生就读,接受过塾师的启蒙教育,并在父亲王乃 誉的指导下博览群书,涉猎了传统文化的许多领域,并初 步接触到近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维新思想,逐步形成 了读书的志向和兴趣。
6
➢ 评价
梁启超:“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
郭沫若:“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 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 辉”。
陈寅恪:“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 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清华大学王静安先生纪念 碑铭》)
7
➢ 语录From《人间词话》
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政府解体,王国维携全家随罗振玉侨居 日本,
1924年冬天,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王国 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清, 因阻于家人而未果。但最终他的结局还是投湖自尽。
5
➢ 素材使用
王国维的文化生命中,最深奥的一笔是他的死。
关于他的死,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有如下记载:“五月初二日 夜,阅试卷毕,草遗书怀之。是夜熟眠如常。翌晨(即1927年6月2日) 盥洗饮食,赴研究院视事亦如常。忽于友人处假银饼五枚,独行出校 门,雇车至颐和园。步行至排云轩西鱼藻轩前,临流独立,尽纸烟一 支,园丁曾见之,忽闻有落水声,争往援起,不及二分钟已气绝矣, 时正巳正也。”由此大体可以推测,王国维的死,不仅是一种主动的 选择,而且平静得很,如同去赴一位老朋友的约会,没有丝毫激昂的 成分。正是这种视死如归的平静,为王国维在文化史的坐标系上圈定 了一个独特的位置。
历史文化名人PPT课件
![历史文化名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f5a08e3ba1aa8114531d97a.png)
2021/7/24
6
是田园诗人,是经常援引神话的无神论者, 是喜欢异想天开的理想主义者,是濮水边 的渔翁,是田间的歌者。这一切,都不足 以窥见他生前的点点滴滴。他本人也自命 不凡,在他眼底下,凡夫俗子就如一窝叽 叽喳喳、跳跃扑腾的小麻雀,官僚是一群 猪猡,文人学士则如争吵不休的猴子。读 读他笔下大鹏和小鸟的比喻,河伯与海神 的对话,以及井底之蛙的设喻,便可见他 的胸襟。(《忙里偷闲读庄子》节选
2021/7/24
7
2、 曹操
2021/7/24
8
☆ 话题1:人才 材料加工: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 今。“《短歌行》中的这句诗可以说是曹操人 才观最重要的体现。曹操身为一个领导者,对 人才更是极端的渴望。 首先,曹操是爱才的,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
成大事的人才。惟才是举,是曹操既出于他爱 才的天性,更出于三分天下形势所逼,三分天 下,得人才者居之。
“相忘于江湖”,又岂是一句话那样简单?所以 更多的人们仅记住了庄子蕴意"相濡以沫"中相互依 靠、相互偶依的内涵,而宁愿忘却那句"相忘于江 湖"。
2021/7/24
4
忽然了悟,世间美丽的词其实很多,但是它们
表现的不是表面的形式,就是飘忽的意境,而形式 与意境却是最容易风吹云散的,"相濡以沫"却是一 个过程,因为不易,因为难得,才更显其境界的深 远,韵味的绵长,也因此才会成为生命中愈嚼愈美 的词汇。(《夏日黄昏》节选)
事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他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曹 操的军事思想深受历代兵家和学者称道。《三国志》 作者评价曹操“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 略最优也”。(《曹操的军事思想》节选)
2021/7/24
高三作文素材:历史文化名人集
![高三作文素材:历史文化名人集](https://img.taocdn.com/s3/m/e89d2d1f55270722192ef7a4.png)
高三作文素材:历史文化名人孔子1.他没有什么万卷巨著,万余字的语录是他一生思想的浓缩;他没有什么惊天事迹,极平凡的言行却给后人树立了万世楷模。
九州四海因他而一统,寰球世界也必将因他而和谐;华夏文明因他而灿烂,未来明天也必将因他而美好。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他,一个老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2.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屈原1.静静汨罗,守护着他的灵魂;皇皇离骚诉说着他的忠贞。
在那个视人民如草芥的动荡年代,他用自己的血泪诠释了什么是心存百姓;在那个朝秦暮楚的战乱时期,他用自己的生命回答了什么是爱国精神。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他的心,与日月争辉。
2.他用他的一腔热血,谱写了一曲长久流传的赞歌。
一介书生的他,虽然没有回天之力,可他以他的精神感染了无数中国人。
坚持真理,热爱祖国,在世人眼中,就是屈原的代名词。
3.“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
”为了这一信仰,他受到谗言的中伤,由一个三闾大夫沦为被放逐的落魄诗人,但是灵魂的高尚足以震慑那些卑鄙的政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诗人的志向,更是一位爱国人士矢志不渝的人生信约。
不愿做亡国奴的他,怀着一腔爱国热情和愤恨抱石沉入了汨罗江。
作为一个诗人他是不用死的,作为一个心怀祖国的政治家,但当他知道国家灭亡的时候,他又不得不死。
屈原,带走了自己的肉体,留给人们一个永不泯灭的高尚灵魂.4.当黎明还黝黑时,他就触着光亮而长吟。
上下求索,踽踽独行。
他使一条不屈的生命得到了高度的提升,他使一个站立的灵魂得到了不朽的诠释。
5.他用他的一身热血,谱写了一曲长久流传的赞歌。
一介书生的他,虽然没有回天之力,可他以他的精神感染了无数中国人。
坚持真理,热爱祖国,在世人眼中,就是屈原的代名词。
【VIP专享】高考作文素材:历史文化名人打印版
![【VIP专享】高考作文素材:历史文化名人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1a7452cab307e87101f696e0.png)
高考历史文化名人作文素材集锦李白酒入豪肠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忆李白》1.有人说,他是一个酒鬼,终日与酒共眠;有人说,他是一个侠客,执剑行走千岳;有人说,他是一个诗人,惊天地泣鬼神;有人说,他是一个仙人,被贬谪人间。
他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宏大豪放的不朽精神;他成了一座丰碑,一座永远耸立不倒的丰碑。
2.他自由,豪爽,不受名利与富贵的羁绊;他逍遥自在,四处行走,仿佛世间的种种纷争与摩擦都和他无关;他只关心他的朋友,他的诗,他的酒。
他就是他,独一无二的诗仙。
3.一星升起,他灿烂的是整个盛唐星空。
他飘逸,欲上青天揽明月;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用酒,涤荡自己的秉性,用诗放牧自己的灵魂!评价:他追求自由,追求理想,追求没有被人的心智造成阻隔的天地,追求完美的不容有丝毫卑屈的人格,因而在他笔下,一切高山大川都像是这种内心世界的外化,他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眼里的长江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声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虽然经过了一千多年的沧桑,我仍能清晰地体察到李白当年的痛苦与挣扎。
为了一生的追求与梦想,也许他想到过妥协,毕竟生命是短暂的啊,而侧身长安天子身旁又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千载难逢的机遇。
繁华沉寂的深夜里,仗剑醉酒的李白让目光投向月明星稀的杳深的苍穹。
此时,惊惧的飓风横扫着痛苦与挣扎:怎能让如此短暂高贵的生命,沉溺在庸俗中、禁锢在牢笼里!我李白怎能当一个摇尾乞怜的弄臣!长安的街道幻化为捆人的绳索,长安的宫殿已成牢狱。
于是在中国知识分子的群体中,终于出现了一个伟大的叛徒。
李白用自己傲岸独立的人格,为后来的知识阶层树起了一个虽然险恶却藏着无限人生乐趣、通向无限风光的大境界的路标。
杜甫“在你的眼光里,我看见盛唐的光辉,一闪即逝。
在你的茅屋里,我听到怒吼的秋风,冰冷刺耳。
高考作文注重积累:一天一素材ppt
![高考作文注重积累:一天一素材ppt](https://img.taocdn.com/s3/m/199fe0e0bb4cf7ec4afed0d4.png)
历史人物——曹操
人物事略 1、疑杀华佗——疑心重
晚年的曹操患了头脑痛风症,僚臣华歆 向他推荐了神医华伦。遗憾的是,当华 伦指出其症因风而起,病根入脑,风涎 不能出,枉服汤药,须利斧开脑取风涎 方可根除时,曹操竟疑心华佗是想乘机 害他性命,遂将华佗杀了,一代神医命 绝于世。
生性多疑
曹操死后采取了“疑冢”的措施。布 置疑冢,一方面为了防止盗墓,另一方 面,也和他生性多疑有关。传说,在安 葬他的那一天,邮城所有的城门全部打 开,七十二具棺木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同时从城门抬出。从此,曹操之墓的千 古之谜随之悬设。
废除寒食节 ——务实
“寒食节”相传起于春秋时严明文公悼 念介之推之事。以介之推抱木焚死,人 们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一百余天。曹操 有一年视察并了解当地百姓的生活民情 时,发现民间百姓每年度过“寒食节” 的方式,己经非常严重地影响和危害了 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于是下令废除。
司马迁
少年司马迁 生于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 太史,掌管文史星卜。父亲司马谈在武帝 即位后,任太史令达三十年之久。司马迁 10岁起诵读《古文》并接受其父的启蒙教 育。渊源久长的家学对他后来治学道路有 深刻的影响。后随父去长安,同当时著名 经学大师孔安同、董仲舒学习《古文尚书》 和《春秋》。19岁为补博士子弟。
独自踯蹰在冰冷的寒夜,你是否在为遭遇挫折而 痛苦不堪:徘徊于夜色仍明的街头,你是否在为生 活的不顺而将痛苦放大•…¨其实人生中挫折与痛苦 时常有之,但调整好心态,以正确的方法面对挫折 与痛苦,才能快意人生。身受腐刑的司马迁,生遭 尽世人的白眼,死无颜面对己逝的宗族,他的挫折 足可以放大内心痛苦郁郁而终,但平静的心境与坚 强的意志使其由一介匍匐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一个为 民写史的华夏史官,《史记》永表后世。
历史文化名人与高考满分作文ppt(共6份)1
![历史文化名人与高考满分作文ppt(共6份)1](https://img.taocdn.com/s3/m/ca1cb44848d7c1c708a145a3.png)
6、 广陵散绝 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所 杀,临刑这天,嵇康要来一架古琴,调 好后,开始弹《广陵散》,霎时间,刑 场上一片安静,琴曲昂扬激越,如怨如 慕,如泣如诉,余音悠长,萦回低啭。 弹毕,嵇康长叹一声:“过去袁孝尼要 跟我学《广陵散》,我总是不肯教他, 《广陵散》今绝矣!”
7、嵇康与孙登 嵇康常常到山中采药,以至 留连忘返,陶醉其中,在苏门山中遇见孙登。 孙登是大隐士,他对嵇康的提问不做任何回答。 最后,稽康要离开了,他再一次问孙登:“先 生竟无言乎?”孙登这次开口了,他说:“子 识火乎?难乎免于今世。子无求乎!”孙登承 认嵇康有才,但是又认为他识寡。所谓识寡, 就是保身之道不足。孙登是当时的一位很有见 识的隐者,其隐逸之举,也是为了避免政治上 的猜疑与迫害。嵇康说“今愧孙登”,就是因 为没有采纳孙登的意见,未能及早隐居以致自 蹈大祸的缘故。
包容
嵇康的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一方面嵇 康不能容于人,另一方面嵇康不能容人。山涛让他当 官,是善意的,他却气得要死,认为对方侮辱了自已, 可就是这个山涛使他的儿子成为了孤儿;钟会非常崇 拜他,想和他交朋友,他连正眼都不看一眼,这其实 就是嵇康心胸狭隘的表现,不能像大山一样包罗万象, 不能像大海一样海纳百川。 有人说,这是嵇康天性自然的执着。天性是什么? 天性就是包容。而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统治者也没 能容得下这样一一个知识分子,把他作为一个异己给 消灭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 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翰 ·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别林斯基
历史文化名人与高考满分作文ppt(共6份)5
![历史文化名人与高考满分作文ppt(共6份)5](https://img.taocdn.com/s3/m/3dd7f21d83c4bb4cf7ecd1ad.png)
韩信轻快地跳上了前来接他的马车。 马车“嗒嗒”地响着,扬起岁月的风尘, 向末央宫驶去。那天,韩信没有从未央宫 走出,以后也没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 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翰 ·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别林斯基
历史文化名人与高考满分作文ppt(共6份)4
![历史文化名人与高考满分作文ppt(共6份)4](https://img.taocdn.com/s3/m/315b762f02020740be1e9ba2.png)
7、智解危机 秦王布置九宾的礼仪,在咸阳宫 接见燕国的使者。荆柯捧着有樊将军头颅的匣 子,秦舞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依次走到台 阶下面。秦舞阳内心害怕,脸色突然变了,秦 国的大臣对此都惊疑起来。荆轲回头对秦舞阳 笑了笑,上前对秦王谢罪说:"北方边远地区 的粗俗人,不曾见过天子,所以害怕,望大王 宽恕。"
•
做人必须要具有勇气。所谓勇气就是 那种明知行动会招致自身的伤亡,也要以 微弱的自身与(向)强大的对方气概。荆 轲为报答太子丹的恩惠而答应了出使秦国 刺杀秦王,他仅凭一身的血气和一把匕首 去刺杀秦王,在大殿上追逐着秦王,后 (不幸)被杀死在大殿上,(。)这种勇 气是何等高尚(可贵)。只有勇气,才能 激发人们越挫越勇的斗志和破釜沉舟的决 心,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 血性和勇气,才能塑出一个完美的英雄人 物。
常怀感恩之心
• 一个人想生活过得幸福些,其实很简单,常怀一颗 感恩的心就好了。不要对自己所失去的斤斤计较, 常常记着别人惠赠我们的,心就变得暖洋洋了。战 国时期的樊於期将军在走投无路时投奔了燕国,为 了报答燕太子对自己的恩情,不惜牺牲自己来配合 荆轲刺秦王这个为燕国雪耻的行动。牺牲自己人, 报答恩人,这需要何等的勇气?樊将军做到了,难 道我们能不被他知恩图报的心感动吗? • 我们又真正学会感恩了吗?一缕和煦的阳光、一 颗晶莹的雨滴,我们应感恩大自然对我们的惠赠; 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温暖的拥抱,我们应感恩亲 友对我们的关爱;一次痛心的跌倒、一个残酷的打 击,我们应感恩磨难给我们的教训。常怀一颗感恩 的心吧,你将会发现在我们平凡的生活里,藏着大 大的幸福!
勇气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歌声)萧索、悲壮。易水边,飒飒的风声,华 盖下燕太子殷殷期待与满腹的担忧。而荆轲,凭 着一身“铮铮铁骨”的勇气,坚定着自己的信 念——刺杀秦王。“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荆轲,一个壮志未 酬身先死的伟大人物,虽未刺秦成功,可他的勇 气,他的决心却时刻在告诉我们:不管前面的路 有多少风雨,多少泥泞,都要怀着一份坦然的心 情,坚定自己心中的信念,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经典作文素材之历史文化名人篇
荆轲篇
战国末期卫人,先世为齐人,喜好读书 击剑。卫人称之为“庆卿”,后游历到燕国 ,被当地称为“荆卿”(或荆叔)。后来, 由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光推荐给太子 丹,拜为上卿。后刺杀秦王不中,被杀。
人物事略
结识高渐离 荆柯到燕国之后,跟那里一屠狗者和一 位善于击筑的高渐离很投合。荆柯喜欢喝酒,每天 都跟屠狗的人和高渐离在燕国街市上喝酒,喝到兴 头上之后,高渐离击筑,荆柯随着筑曲在街市上唱 歌,以此相乐。过后又相对哭泣,旁若无人。遂与 高渐离成为知己。 田光识才 荆柯到了燕后,与田光相识,田光知他并 非一个平庸的人,非常欣赏他。恰逢燕太子丹在秦 国当人质后逃回燕国,寻求报复秦王的人。鞠武推 荐田光,田光推荐了荆卿。可是太子丹对田光并不 信任,田光认为长者办事,应该不让人怀疑;一个 人办事却让人怀疑,就算不上是有节操的侠义之人 了,于是自杀。
解读苏轼篇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 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 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名作选读:
《赤壁赋》: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 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 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 而长终;
素材运用
话题1:自己的认识与别人的期待 材料加工: 登山者知道自己的能力,所以“半途而废”也不悔,别 人却认为他应该登到山顶。但是说不定到了山顶这位登山者 就会因为缺氧而死去,所以登山者是明智的。 荆柯却不明智,他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他在卫、在榆 次、在邯郸之时,人们对他的期待很低,卫元君不用他,盖 聂“怒而目之”,鲁勾践“怒而比之”,这些人都看不起他 ,而他自己却认为自己不是平凡之人,整日与高渐离饮于市 ,歌于市,旁若无人,最后还真被太子丹看中,担负起刺秦 的重任。结果,秦王没死,自己这方先死了田光、樊於期, 最后自己死了不算,还加速了燕的灭亡。太子丹开始说他能 刺秦时,荆柯还说“恐不足任便”,没想到,经不住太子的 “固请”,荆柯竟不顾此“国之大事”而接了这个活,俗话 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他荆柯就被别人的期待 弄昏了头。结果,在他死后,鲁勾践笑话他说:“惜哉其不 讲于刺剑之术也!囊者吾叱之,彼以为我非人也。”
话题2:心灵的选择 材料加工: 我常常怀念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 的时代。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一个 用诚实、信用、执著的信念支撑的人的结构 。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难道他不留恋 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 险恶与危难?他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 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满怀对誓言 的忠贞。那手执和氏璧在秦王殿上慷慨陈词 的蔺相如,难道不知秦王的阴险与贪婪?他 在出发前已经许下完璧归赵的诺言!他正是 循着一条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英勇地捍卫 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心灵深处那份不朽的契约 。
他长于散文创作,《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名篇佳作脍炙人口,体现了中国文人的忧患意识和人文 精神。他的诗,把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风格巧妙结 合起来,多姿多彩,美轮美奂,代表了宋诗最高水平。 他的词,清新豪健,题材广阔,挥洒自如,气势磅礴, 开创了豪放词风。他的书法、绘画,也都达到了很高水 平。除此之外,在哲学、茶道、烹飪、养生、园林艺术 方面,他都有独到的造诣。 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 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 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 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他将屈原、陶渊明、 杜甫、苏轼列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并且将他 们
人物事略
相遇燕丹 燕太子丹为了刺杀秦王,委托荆轲 以大任,并且恳请荆轲不要谦让推辞,于是 把荆卿尊为上卿,请他住上等宾馆。太子每 天都上门问候,准备最丰盛的酒席,隔不多 久就献上珍异物品,车骑之类,荆柯有感于 太子丹的诚意,于是与之相谋。 谋计樊於期 樊於期本为秦将,因事得罪于秦 王而出逃到燕。只有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和燕 国督亢的地图去奉献给秦王,秦王才会乐于 接见荆轲,这样才有刺杀秦王的机会。荆轲 知道太子于心不忍,便背着太子私下去见樊 於期,用道理说服了他,樊於期自刎而死。
名家点评
(唐)贾岛:荆柯重虚死,节烈书前史。我 叹方寸心,谁论一时事。至今易水桥,凉风 兮萧萧。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泯。(《易 水怀古》) (明)何景明:吁嗟乎,燕丹寡谋当灭身, 田光自刎何足云,惜哉枉杀樊将军。(《易 水行》) (清)袁枚:水边歌罢酒千行,生戴我头人 虎狼。力尽自堪酬太子,魂归何忍见田光? 英雄祖饯当年泪,过客衣冠此日霜。匕首无 灵公莫笑,乱山终古刺咸阳。(《荆卿里》 )
名家散文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 行皆狼狈,余独声,何妨吟啸且 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 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 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 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为了他的出现,中国,也 许等待了一千年,又一千年。 他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他的才华,是凡人而 又超凡;他的思想,出于瞬间而又影响深远;他的性格, 既洒脱而又有常人的一面。 苏轼——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罕见的多面手, 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不仅仅是文学——巨子。神 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丰 富的人生经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还有,它永远不灭 的那一份诙谐,真可谓: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 风流。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 碑!
的思想、人品、学问、才华、待人接物、立身行事, 看成浑然一个整体,是有一定道理的。更足称道者,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苏轼身上,既无头巾气, 无山林隐逸气,亦无以富贵骄人气,无忠臣孝子气, 无大作家架子气;既无大臣杜门思过之态,亦无谪宦 战战兢兢之态。他与你我同在,同悲同喜,丝毫也不 刻板,浑是率然纯真的真性情,真品格。 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 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不忘三人— —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 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不忘三
那些张扬着野心却也满是雄心的文字。我的 心被撕扯着:百姓的苦痛是因为战争,假若 秦统一天下可还会有战争?秦的国力乃诸侯 之最强,六国自是无与争锋,杀了秦王于天 下苍生何益?太子的个人恩怨与天下生灵的 命运哪一个更重要?我是太子的人,应该如 何选择?两天煎熬后,我的心一痛,终于有 了选择。 图穷匕现,我用匕首去刺秦王,却给了 他逃跑的机会:环柱而走,我有九次机会, 却让他能拔剑伤我:倚柱而骂,我要保持太 子的尊严。侍臣杀我时,我想起了天下苍生 ,他们没有看见我眼角的那颗英雄泪。
马车驶出燕国边境,驶过满是荒烟蔓草的旷野,驶 过高峻险恶的大山,驶进人烟密集的城镇,驶进物 资阜盛的城郭,离秦国越来越近,我的心越抽越紧 ,心中的怒火也越聚越多。 路旁时常有饿死的尸首,小村中常见兵士劫掠 后放火的浓烟,瘦弱疲惫的农人挣扎着在田间劳作 ,寒风从颓坏的墙缝吹贫寒的人家,吹在身无完衣 的百姓身上。战火、杀戮带来了无边的灾难。 我买通了秦王的宠臣,秦王要在三天后召见我 ,我在这个夜晚对皇宫作最后的探查。我走进赢政 的书房,竹简堆满了桌子,桌上摊开着一束竹简, 墨迹还未全干,我借手中的火读了那文字,却是秦 王新写的文书,我并未想到,这竹简会改变我的行 动。回来后我两天两夜未睡,思考着竹简上的文字 ,
名家点评
(汉)太史公:立意皎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 岂妄也哉。 (晋)陶渊明: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赢。招集百 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 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 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 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 ,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 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 人虽己没,千载有余情。(《咏荆轲》)
话题8:命运与时代 材料加工: 有人说,荆轲仅仅为了一个承诺,为了一种方式 ,为了燕太子丹设置的情感和信义的罗网而无法自拔, 在身不由己地异化为一把刺秦的匕首中完成了个人的悲 剧。也有人说,荆轲为了去兑现那个时代所崇尚的“士 为知己者死”的信条而用生命拥抱信仰,这就注定了其 完成的必定是个时代悲剧。其实,在那个大悲大歌风起 云涌的时代,荆轲也犹如一颗没有决定输赢勇气与权利 的棋子,在那个时代,荆轲的选择是二元对立的,同时 ,他的选择也是步履维艰的。无论哪个时代,生命与生 活都充满了悖论,面对扑面而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也 常常走出了一个陷阱,却又陷人了另一个困境。人总是 处于一定的时代,我们从一个时代去反观另一个时代的 局限时,往往忽略了自己所处时代的局限。我们不能用 白己所处时代的价值作为标准去衡量荆轲那个时代的信 仰价值。因而,荆轲的选择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也是那 个时代的无奈。其信仰的成功度己体现在其悲剧行为过 程的执著中。
人物事略
易水萧萧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 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 去,终已不顾。 谋计于蒙嘉 荆轲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厚赠秦王宠 幸的臣子中庶子蒙嘉。蒙嘉替荆轲先在秦王面前说 :“燕王确实被大王的威严震慑得心惊胆战,不敢 出动军队抗拒大王的将士,情愿全国上下做秦国的 臣子,谨此砍下樊於期的首级并献上燕国督亢地区 的地图,装匣密封。燕王还在朝廷上举行了拜送仪 式,派出使臣把这种情况禀明大王,敬请大王指示 。”秦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
诗文佳句: 露凝残点见红日,星曵余光横碧霄 ○苏轼《虚飘》 夕阳虽好近黄昏 ○苏轼《浣溪沙·春情》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苏轼《卜算子·雁》。漏断:漏壶是古代的计时器。漏 壶中的水已经滴完,即已夜深。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烟雨 ○苏轼《如梦令·有寄》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浣溪沙》。少:少年。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苏轼《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清,柳絮飞时花满 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