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优质课教学导案

合集下载

《白杨礼赞》优秀教案

《白杨礼赞》优秀教案

《白杨礼赞》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

品味文章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节奏和情感。

分析文中对白杨树的描写,提高对景物的描写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激发学生对民族精神的思考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描写白杨树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白杨树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白杨树的外形特点。

提问:同学们,看到白杨树,你们想到了什么?2、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整体感知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4、精读课文分析文中对白杨树生长环境的描写,体会其作用。

研读对白杨树外形的描写,感受白杨树的不平凡。

引导学生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1)提问: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2)小组讨论:白杨树象征着什么?(3)教师总结:白杨树象征着北方的农民,象征着守卫家乡的哨兵,象征着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5、探究象征手法介绍象征手法的概念和特点。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象征物。

6、品味语言找出文中优美、富有感情的语句,进行赏析。

体会作者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7、拓展延伸让学生仿照《白杨礼赞》,运用象征手法写一篇短文。

交流分享写作成果。

8、课堂小结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白杨树的精神。

9、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阅读茅盾的其他作品。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白杨礼赞》这篇课文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理解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了象征手法的运用。

《白杨礼赞》教案 教学设计 (市优质课一等奖)

《白杨礼赞》教案  教学设计  (市优质课一等奖)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细读关键语句,理清一条线索。

2.研读重点语段,品析一种形象。

3.联系时代背景,感悟一种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析文章语言,探究白杨树的“不平凡”。

教学难点:学习象征等写作手法,感受作者对民族精神的礼赞之情。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过程中将不明白的问题写下上交,根据学生的疑难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课前播放《小白杨》。

这首歌唱出了对白杨树的赞美,也唱出对边塞军人的高度赞扬。

茅盾先生写的散文《白杨礼赞》和这首歌曲有异曲同工之妙。

下面我们跟随茅盾先生走进大西北,一起去感受黄土高原上白杨树的英姿吧!(板书课题)二、问题聚焦1.解题释题题目是白杨礼赞,那么什么是礼赞呢?(赞,赞美。

礼,表示尊敬。

题意:对白杨树表示尊敬和赞美。

)2.面对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白杨树有哪些值得赞美的地方?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为什么对白杨树要表示尊敬呢?(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了不起!3.问题聚焦(在预习中,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出示学生问题及姓名。

)4.根据大家的疑问,咱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师读)三、理清一条线索请大家带着赞美的语气,大声朗读课文,勾画疑难词语,并画出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段落和句子。

1.下列词语,你会读了吗?(同桌互读-个别读-问题点击-齐读)有两个多音多义字错误率较高,我们来看一看。

2.细读全文,看看哪些段落和句子是对白杨树直接赞美的,找到的同学赶紧来分享一下吧。

出示屏幕明确: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4.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6.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8.我赞美白杨树……9.……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追问:从这些赞美的句子中,你有什么发现?(生答)(提示:哪些词语反复出现,并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从始自终,白杨树的“不平凡”一再出现,本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组织材料。

2023最新-《白杨礼赞》教案(优秀4篇)

2023最新-《白杨礼赞》教案(优秀4篇)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4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下面是勤劳的编辑帮大伙儿整理的《白杨礼赞》教案(优秀4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白杨礼赞》教案篇一【教学目的要求】1.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的志向。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

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白杨本质特性和爸爸的心愿。

难点:领悟爸爸的心愿。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1.向学生介绍沙漠和白杨树的有关知识。

2.准备一幅能够分步拼贴的教学挂图和幻灯片。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审题1.课文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呢?2.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二)老师范读课文(三)学生自学课文1.出示自学思考题。

学生自学:(1)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辨介绍抚摸表白沉思(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4)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5)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四)学生质疑问难(五)课内练习1.写近义词:介绍抚摸分辨高大挺秀2.写反义词:清晰动摇软弱消失3.朗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三个问句。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找出三个问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位旅客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到新疆去。

在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并借白杨表白了自己的心愿。

那么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他是怎样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愿的呢?这是这节课学习重点。

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

小黑板出示: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这节课我们就顺着这三个问句来学习课文。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3篇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3篇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3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篇一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安排,整体把握教育教学内容。

从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的特征出发,紧紧抓住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选修模块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扎实、稳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

为学业水平测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完成选修《传记作品选读》、《语言文字运用》、《新闻阅读与实践》、《文章写作与修改》《传记作品选读》教材中选收了中外10位杰出人物的传记。

他们中有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也有科学家、文学家和科技界、商界的成功人士,涉及面很广。

选文特别注重传主的思想、智慧和人格魅力,注重他们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境界能否激励青年人健康成长,学生可以从不同侧面向他们学习,吸取他们宝贵的人生经验。

《语言文字运用》选取大量鲜活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剖析语言现象。

借此指导学生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况分析1、教材分析:高二阶段是高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既有必修教材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升,也有选修教材的迁移、扩展与探究;写作上则要求学生努力写出有思想、有内容、有情感、有见地的文章,在四个方面上下功夫:缘事析理要深刻,讴歌亲情要充实,锻炼思想有文采,注重创新写新颖。

写作要求更高,既解决“写什么”,又指导“怎么写”,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2、学生分析:学生在现阶段,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太牢,课外迁移不够深,进入高二下学期,阅读和写作能力都还有待加强。

虽说经过一个半学年的学习,但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比较被动,语文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整体阅读能力还可以,但学习习惯还不是很主动,上进心有个别同学不太强,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

四、具体措施1、提高备课质量,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体现知识和能力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余映潮白杨礼赞教案

余映潮白杨礼赞教案

余映潮《白杨礼赞》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散文《白杨礼赞》的美感。

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简介作者余映潮及其作品《白杨礼赞》。

引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感受白杨树的形象特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运用图片展示,帮助学生形成直观感受。

1.4 教学步骤:1.4.1 展示白杨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享对白杨树的第一印象。

1.4.2 简要介绍作者余映潮及其作品《白杨礼赞》。

1.4.3 学生自读课文,感受白杨树的形象特点。

1.4.4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白杨树的意义。

第二章:作品分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白杨礼赞》的主题思想。

培养学生对散文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白杨礼赞》的文笔特点和艺术风格。

解读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感悟。

2.4 教学步骤:2.4.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4.2 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如描绘白杨树的文字。

2.4.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主题思想的理解。

第三章:情感体验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体会《白杨礼赞》中的情感内涵。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敬仰之情。

分析课文中的情感线索,如对白杨树的赞美之词。

3.3 教学方法:采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品中的情感。

利用音乐、图片等辅段,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4 教学步骤:3.4.1 教师播放轻柔的音乐,让学生放松心情,感受自然界的美好。

3.4.2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情感。

3.4.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享对作品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白杨礼赞》的教案【14篇】

《白杨礼赞》的教案【14篇】

《白杨礼赞》的教案【1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这里是敬业的老李帮家人们整编的14篇白杨礼赞的教案,仅供借鉴。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正确说出全文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3、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北方农民、哨兵所具有的团结、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植物,以及自己喜欢它的哪一种品格,互动两轮,顺势引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通读课文,谈谈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

2、请学生简述文章中主要写了那些对象。

(杨树;人)(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1、朗读课文1—6自然段,请用一个词概括杨树的特点。

(不平凡)2、同桌合作,文中描写了杨树哪些不平凡?(生长的环境:单调;形态:力争上游)3、朗读课文7—9自然段,说说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哪些特点?(生命力强;质朴、坚强、力求上进)4、小组讨论,作者是如何从树过渡到人的?(象征的手法)(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白杨树和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相似性,为什么此处不是比喻而是象征?比喻和象征有何区别?(比喻:喻体通常为具象的,两者是特征上的相似;象征通常是用具象象征抽象的特点,两者所体现的品格品质相似。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请学生再次回想下自己喜欢的植物,使用象征手法写一段200—300字的短文,下次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略白杨礼赞教案篇二授课教师秦秋丽授课题目茅盾教学目标1.在学过比喻的基础上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体会排比、反问的修辞效果,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教学方案】白杨礼赞示范教案

【教学方案】白杨礼赞示范教案

【教学方案】白杨礼赞示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描绘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尊敬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2. 学会通过描绘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抽象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2.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进行创作。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相关白杨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白杨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白杨树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白杨树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4.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生字词卡片。

(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表达方法,创作一篇关于身边植物的短文。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进行展示。

(3)教师提出保护环境、尊敬自然的倡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课文的美。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写作手法。

七、教学安排1. 课时:2课时。

2.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第二课时进行课堂练习和总结与拓展。

《白杨礼赞》的教案优秀14篇

《白杨礼赞》的教案优秀14篇

《白杨礼赞》的教案优秀14篇《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篇一1.学情分析(1)随着时间的推移,抗日战争这件对于中国人来讲意义重大的事,在孩子们的心中似乎慢慢变得轻飘飘,只是一些写在书上的,讲在口中的名字和战役而已。

所以,还原历史,让学生有切身感受很重要。

(2)象征手法,以前可能有部分学生有所了解,但基本还是缺乏具体深入的理解。

(3)作者对抗战军民的感情比较复杂,有敬仰,赞美,感激等,学生可能会很容易感受到其中一种,但不容易理解得全面。

2.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词句。

理解文章中重要词句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基础上感受白杨树的美和精神内涵。

(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感受文中饱含的对白杨树以及像白杨树一样的抗战军民的赞美之情。

3.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白杨树的美和精神内涵。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练习巩固法5.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1)导入新课: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歌咏。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柳的风韵;“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松的雄姿;“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梅的倩影。

这节课我们将到西北高原走一走,看看白杨树的勃发英姿。

(2)整体感知①预习检测。

②默读课文,理清条理: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点题,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领起全文。

第二部分:(2至4)转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从正反两面写人对高原景色的感觉,衬托出白杨树,用肯定的语气再度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三部分:(5、6)运用先总后分的写法,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以否定句式,强调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第四部分:(7、8)先用欲扬先抑,虚抑实扬的手法,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然后用排比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五部分:(9)运用对比手法,表明作者不同于顽固派的观点,又一次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教学方案】白杨礼赞示范教案

【教学方案】白杨礼赞示范教案

【教学方案】白杨礼赞示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爱护环境意识。

(3)学会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的方式,描绘自己心中的白杨树。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自然美的鉴赏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作者表达情感的手法和背后的寓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白杨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白杨树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白杨树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确保学生掌握。

(2)教师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4. 品读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对白杨树的感悟和喜爱之情。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展示自己对白杨树的描绘作品。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白杨树的作文,题目自拟。

五、板书设计1. 白杨礼赞课文大意生字词解析作者表达手法学生感悟分享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检查对课文大意的理解程度。

2. 抽取学生回答生字词掌握情况,检验自主学习效果。

3. 评价学生作文,了解对白杨树的描绘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5篇-最新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5篇-最新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为您带来了5篇《《白杨礼赞》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设计篇一一、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材分析:(一)、概况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编排上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

一共有六个单元,其中四个现代文单元的专题分别是战争、对普通人的爱、建筑园林与名胜古迹、科学。

前两个单元以记叙类文章为主,后两个单元以说明类文章为主。

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

另外,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

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二)、具体内容第一单元以战争为主题。

五篇课文,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扛》、《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有反映抗日战争的《芦花荡》,有反映反法西斯战争的《蜡烛》,有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有反映德国法西斯暴行的《亲爱的爸爸妈妈》,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以战争为主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二单元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着重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

从单元课文的内容来说,都是写普通人的。

课文有:《阿长与。

山海经》、《背景》、《台阶》、《老王》、《信客》、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让世界充满爱,这个单元高声赞颂人间的爱,吁唤让世界充满爱。

白杨礼赞课程设计导入

白杨礼赞课程设计导入

白杨礼赞课程设计导入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白杨树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分布区域;理解并记忆白杨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描绘自然的能力;提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等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为:1.白杨树的特点:介绍白杨树的外观特征、生长习性、生态适应性等。

2.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与分布区域:讲解白杨树生长的土壤、气候条件,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3.白杨树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阐述白杨树在古代诗词、绘画等艺术作品中的寓意。

4.保护白杨树和生态环境:强调保护白杨树及其生长环境的重要性,倡导绿色生活、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的教学方法为:1.讲授法:讲解白杨树的特点、生长环境与分布区域等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白杨树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

3.讨论法:学生讨论保护白杨树和生态环境的措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实地考察法:安排学生实地考察白杨树生长环境,提高学生观察自然、描绘自然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提供关于白杨树的基本知识、传统文化象征意义等内容。

2.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拓展阅读,加深对白杨树及其保护的了解。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形象生动地展示白杨树的特点、生长环境等。

4.实验设备:如显微镜等,用于观察白杨树叶片等结构的微观特征。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有关白杨树知识点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考试:设置期中、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白杨树知识及其象征意义的理解。

4.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白杨礼赞的教学设计优秀13篇

白杨礼赞的教学设计优秀13篇

白杨礼赞的教学设计优秀13篇《白杨礼赞》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2.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白杨礼赞》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写作的经典篇目,因而在设计中,对象征手法的理解就成了本文的学习重点。

首先在导语中,就先将象征这一写法初步渗透给学生,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象征。

接下来在整体感知的朗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白杨树象征什么。

在品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采用象征这一写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人。

(播放歌曲《小白杨》。

)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

2.简介作者。

(1)让学生起来介绍。

(2)明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师:本文的题目《白杨礼赞》,“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

下面放声朗读课文,用笔标注关键词语,以此体会作者为何要赞美白杨树。

并做以下题目。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1.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句子。

2.读完课文后,小组交流。

交流句式为:我读出了一株的白杨树,它表现在。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4.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5.为什么要刻画白杨树的具体形象?6.为什么要用几个排比、反问句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7.为什么篇末写楠木?8.就自己的理解,谈一下象征手法的作用。

9.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优秀5篇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优秀5篇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5篇《白杨礼赞》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字词,理清结构层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象征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诵读和课前查资料、讨论、交流等过程,体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文章层次和象征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小白杨》,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

(板书标题)(二)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通过课前查资料教师补充的方式了解作家和写作背景)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对白杨树是怎样的一种感情?(赞美)。

(三)深入研读1.课文有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礼赞白杨树的?(学生读课文圈点勾画)2.白杨树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作者为什么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描写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暗示在此生长的白杨树也一定是不平凡的。

为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起正面烘托的作用。

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体现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在恹恹欲睡时看到白杨树,令人振奋的惊叫起来,意在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欲扬先抑对白杨树进行反面衬托。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课文那些词语可以概括白杨树的特征?(外形和精神,外形从枝、叶、干、皮几个方面)。

余映潮白杨礼赞教案

余映潮白杨礼赞教案

余映潮《白杨礼赞》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余映潮的《白杨礼赞》这首诗;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余映潮及其作品《白杨礼赞》;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1.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余映潮的生平和作品背景;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情感和意象。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要意象;培养学生分析诗歌主题和情感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解读诗歌的结构和内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3 教学方法: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第三章:诗歌欣赏3.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情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2 教学内容:欣赏诗歌的语言、情感和意象;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3 教学方法:朗读法: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和情感;想象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描绘诗歌中的意象。

第四章:诗歌创作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诗歌的创作技巧和手法;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

4.3 教学方法:示范法:教师展示自己的诗歌创作,引导学生学习;实践法: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5.2 教学内容:回顾和总结诗歌的解析、欣赏和创作过程;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5.3 教学方法:回顾法: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推荐法:教师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第六章:课堂互动与讨论6.1 教学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白杨礼赞教案》

《白杨礼赞教案》

《白杨礼赞》教案(第一至第五章)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白杨树的美。

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白杨树的特点、生长环境和习性。

引导学生观察白杨树的照片或实物,发现其美。

分享白杨树在文化和艺术中的象征意义。

1.3 教学活动展示白杨树的照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邀请学生分享对白杨树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讲解白杨树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第二章:白杨树的生长与环境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白杨树的生长过程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白杨树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成长、树干和树叶的形成。

讲解白杨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如耐旱、耐寒、抗风等。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白杨树的生长过程。

学生观察并记录白杨树的生长变化。

讨论白杨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其重要性。

第三章:白杨树的文化与艺术象征3.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白杨树在文化和艺术中的象征意义。

激发学生对文学和艺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白杨树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如勇气、坚韧、希望等。

展示白杨树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如绘画、雕塑等。

3.3 教学活动教师分享白杨树在文学作品中的例子。

学生讨论白杨树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和象征意义。

学生创作以白杨树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第四章:观察白杨树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致观察的习惯。

帮助学生通过观察白杨树来提高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度。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白杨树的外观特征,如树干、树叶、花朵等。

鼓励学生观察白杨树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4.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观察白杨树的不同部分和特征。

学生记录并分享观察到的白杨树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总结。

第五章:白杨树的保护与利用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白杨树的保护意义和利用价值。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5.2 教学内容介绍白杨树的保护意义,如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等。

白杨礼赞课教案

白杨礼赞课教案

白杨礼赞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白杨礼赞》,让学生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朗读、表达、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白杨礼赞》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白杨树的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 讨论如何保护环境,爱护植物。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2. 学会观察自然,保护环境。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白杨树的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环境,爱护植物。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培养观察自然的能力。

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植物,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2. 学生回答后,简要介绍白杨树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白杨礼赞》。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讨论:作者为什么赞美白杨树?三、分析白杨树的特点(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白杨树图片,总结白杨树的特点。

2.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笔直的干”、“绿色的屏障”等。

四、讨论保护环境、爱护植物(15分钟)1. 提问: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爱护植物?2.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给予指导。

五、户外观察实践活动(课后)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

2. 要求学生记录观察到的植物特点,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3.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观察心得写成作文,分享给大家。

六、教学拓展:1. 通过多媒体展示其他树木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生态特点和作用。

2. 邀请林业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树木的重要性。

七、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白杨树的特点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要爱护植物,保护生态环境。

《白杨礼赞》教案4篇

《白杨礼赞》教案4篇

《白杨礼赞》教案4篇《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郁郁葱葱的树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满目苍翠,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生机。

在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树风韵,领略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树雄姿。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茅盾的《白杨礼赞》,走近挺拔的白杨树,感受在文中抒发的情怀。

板书:白杨礼赞二、明确目标(生齐读)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走近茅盾(1896——1981)作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浙江桐乡人。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虹》、《子夜》、;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

四、走近课题师:文章的题目会透露给我们很多信息,这篇文章的题目为何不直接叫“白杨赞”,你怎么理解“礼赞”呢?“礼赞”:崇敬地赞美。

“白杨礼赞”:“礼赞白杨”,表达了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尊敬。

五、整体感知——赞白杨1、师:从题目中,我们很明显知道了要赞美白杨,而且在开篇即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文中这样直抒胸臆的句子有好几处,你能找到吗?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师:这些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生自由发言,师明确:一线串珠抒情线索,与标题相呼应。

白杨礼赞教案(通用12篇)

白杨礼赞教案(通用12篇)

白杨礼赞教案白杨礼赞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白杨礼赞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白杨礼赞教案篇1指导思想:1、精心设计,突出重点,因势而导,发挥教师导的作用;2、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内引外联,以教学内容为中心自然延伸、扩展,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目标:1、本文的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都与象征有关,因而,必须学习、理解、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学习运用象征手法进行说写练习。

教学设想:1、安排一课时;2、以白杨树的形美、神美及其象征意义为重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程序;3、围绕象征手法,对学生进行说写训练。

教学要点:1、激趣、导入,出示《白杨树》挂图;①学生口述白杨树的外形及其气质,包括枝、叶、干的色泽、形态;②学生展开丰富联想,由白杨树联想到人,联想到人的某种精神品质;③引出茅盾的《白杨礼赞》2、作品背景介绍,为学生理解课文做好辅垫。

3、学习课文:①第一次读课文。

先由两位学生朗读,然后教师正音,要求学生疏通字词,读通长句。

②第二次读课文。

由朗读能力较强的两位学生读。

解决以下问题:a、作者对白杨树是怎样一种感情(即解题)b、文中几次直接表达了这种感情,学生在书中找到并做上记号③第三次读课文,重点导读4、5、6自然段。

理解作者为什么对白杨树有这种感情,为什么作者说白杨树是极普通的,然而是不平凡的。

④第四次读课文,重点阅读7、8自然段。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对于白杨树的力求上进的精神特质,作者是由哪些方面联想到的。

4、教师小结象征手法的特点5、用象征手法进行说写训练。

①你以为在新时代白杨可以象征哪种精神、哪类人?②口头描述门、梅的外形并由此产生的联想。

③任选一种事物,先口述其外形特点,展开联想,最后用象征手法写一篇三百字左右的短文。

白杨礼赞教案篇2学情分析:学生进入初中后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初步养成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逐步形成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意识。

白杨礼赞优质课教案

白杨礼赞优质课教案

白杨礼赞冲突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尝散文特点。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在整体感知的根底上,找出富有感情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象征手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秀丽的风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歌咏。

我们欣赏过“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的柳韵,瞻仰过“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竹姿,也眺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单独开”的梅影。

这节课我们将到西北高原走一走,看看白杨树的勃发英姿。

二、解题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有名文学家,创作了《林家铺子》《半夜》《春蚕》《秋收》《残冬》等小说。

在这篇散文里,茅盾把视线投向了白杨这种在西北高原极为常见的树。

“礼”是敬礼、致敬,“白杨礼赞”是宾语前置,实际上是“礼赞白杨”,意即带着敬意赞美白杨树。

那么,茅盾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他又是怎样赞美白杨树的呢?三、品读文本1.细读全文,看看文中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展“礼赞”的。

提示:第1 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 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一般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 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一般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 段: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第9 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2.齐读直接礼赞白杨的句子、段落,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竭力赞美白杨树?提示:白杨树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3.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请用原文中的语句答复。

提示:不是。

第7段:“莫非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那种精神和意志?”第一个“莫非”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当只觉得它是树;其次个“莫非”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第三个“莫非”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中的战士;第四个“莫非”点明白杨树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4.反复朗读文章第7 段,思考:〔1〕这一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提示:反问、排比,即“莫非你就只觉得……那种精神和意志?”〔2〕将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朗读并体会两组句子的不同效果。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11、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

2、使学生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活动一:初读课文,同时圈画出生字词→小组讨论明确生字词的读音(可以借助工具书)→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将其中最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词板演到小黑板上供全班同学参考(容易读错的和写错的部分需用红色笔标注)→全班同学结合自身实际有选择地将重要字词整理在下面的空格内。

读准字音看清笔画理解词义活动二:再读课文,同时自主完成下列填空→小组讨论完善填空→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口述答案(其他同学根据实际情况在课本上进行适当的圈画)→自主修改完善填空。

填空:作者对白杨树是怎样一种感情。

活动三:三读课文,同时圈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并形成问题(提醒: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带着问题向本组其他同学求助→小组长筛选出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板示到小黑板上向其他小组求助→个人思考各小组板示的疑难问题并到相关小组释疑。

我的问题之一:;我的问题之二:;我的’问题之三:;活动三:四读课文,重点导读4.5、6自然段。

理解作者为什么对白杨树有这种感情,为什么作者说白杨树是“极普通的”,“然而”“是不平凡的”。

(组内讨论交流分析成果)。

作者有这种感情是因为。

活动四:重点阅读7.8自然段。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对于白杨树的“力求上进”的精神特质,作者是由哪些方面联想到的(组内讨论交流→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在小黑板上板演)活动五:用象征手法进行说写训练。

你认为在新时代“白杨”可以象征哪种精神、哪类人?(组内讨论交流→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在小黑板上板演)茅盾是笔名,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他写的最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茅盾已于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七日逝世。

党中央给予他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先驱者和伟大革命文学家”的高度评价。

《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欲扬先抑地写作手法?
提示:第段中作者先虚写一笔,用否定句暂退一步,说白杨树“没有婆娑地姿态,没有屈曲盘旋地虬枝”,“算不得树中地好女子”,这是“抑”.接着,突然转折,连用七个感情色彩强烈地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地伟丈夫”,这是“扬”.
年《白杨礼赞》发表后,一位画家根据《白杨礼赞》地题意,画了一幅白杨图.茅盾看后,觉得礼赞白杨之情意犹未尽,于是又写了一首格律诗:“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与本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白杨礼赞》地姐妹篇《风景谈》,比较两篇文章地异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板书设计:
提示:不矛盾.“极普通”是单纯从树地生物角度而言,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常见.“不平凡”是从树地象征意义角度讲地,因为它象征北方地抗日军民.
五、阅读迁移
朗读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地句子,你会发现它们像一首现代诗,言简意赅,直抒胸臆.在理解这篇散文地基础上,试着用更简洁地方式概括文章地主题.
提示:可以用律诗、绝句或者对联等方式(与茅盾地格律诗对比).
(三)结尾处为什么提楠木?
提示: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地不平凡,与顽固派地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地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消极抗日”地国民党反动派.茅盾自己也曾说过:“贵族化地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地.”
(四)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地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地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
.反复朗读文章第段,思考:
()这一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提示:反问、排比,即“难道你就只觉得……那种精神和意志?”
()将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朗读并体会两组句子地不同效果.
反问句:“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地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地农民?……”
陈述句:你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你应该想到,它地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地农民.……
二、解题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地著名文学家,创作了《林家铺子》《子夜》《春蚕》《秋收》《残冬》等小说.在这篇散文里,茅盾把视线投向了白杨这种在西北高原极为常见地树.“礼”是敬礼、致敬,“白杨礼赞”是宾语前置,实际上是“礼赞白杨”,意即带着敬意赞美白杨树.那么,茅盾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他又是怎样赞美白杨树地呢?
提示:()蜡烛,光明磊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可以使人联想到甘于奉献地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地象征.()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可以使人联想到坚强不屈地精神,因此梅花是品质高洁地象征.
四、合作探究
(一)文章要赞美白杨树,第二段却没提白杨树,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删掉这一段可不可以?
提示:这一段描绘了西北高原地壮美景色,抓住“黄与绿主宰着”这一特色,突出“雄壮”“伟大”,同时又用“单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地“傲然地耸立”相对照,从白杨树地生长环境说明它地不平凡,运用了欲扬先抑地写作手法,因此不能删掉.
教学目标:பைடு நூலகம்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散文特点.
、理解白杨树地象征意义.
、在整体感知地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地句子,体味其中蕴含地感情.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象征手法地理解.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地风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歌咏.我们欣赏过“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地柳韵,瞻仰过“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地竹姿,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地梅影.这节课我们将到西北高原走一走,看看白杨树地勃发英姿.
三、品读文本
.细读全文,看看文中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提示:
第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地,我赞美白杨树!
第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地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地一种树.
第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地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地树.
第段:白杨树是不平凡地树……我赞美白杨树……
.学习象征地写作手法.
()在文章中找出集中描写白杨树地段落,说一说白杨树与北方军民有哪些相似点.
提示:第段先总述白杨树“力争上游”地外形特征,然后分别通过对干、枝、叶、皮等方面地描写来表现其“力争上游”地特征,最后概括出白杨树地内在品质与北方抗日军民“不折不挠”“坚强朴质”等性格特点地相似之处.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地特点,可以借助读者地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试举几个具有象征意义地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白杨礼赞
生长环境
不平凡外部形态象征
象征意义
欲扬先抑
四个反问句组成一组排比句,层层递进,气势恢宏,语气更加肯定、强烈,写出了白杨树地象征意义.
.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提示: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与当时地写作背景有关.
《白杨礼赞》写于年抗日战争地相持阶段.茅盾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地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广大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致,粉碎日寇“扫荡”地战绩.茅盾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地前途和希望,由于当时处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所以采用含蓄地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对抗日军民地赞美之情.
第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齐读直接礼赞白杨地句子、段落,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极力赞美白杨树?
提示:白杨树是“不平凡”地一种树.
.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请用原文中地语句回答.
提示:不是.
第段:“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那种精神和意志?”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第二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中地战士;第四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民族地抗日精神和意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