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管理的效益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企业管理的效益原理
一、效益的概念
效益通常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指一个系统的有效产出与全部投入之比。其表达式为:
效益=系统有效产出/系统全部投入
从企业的经济效益来理解,企业的有效产出是企业的销售收入或利润,系统的投入则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从社会效益来理解,系统有效产出是企业为社会提供的产品、服务和向政府交纳的税金,系统的投入也是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企业的销售收入是企业为社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形态,销售收入越多,说明企业为社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越多,社会效益也就越好。因此,一般情况下,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一致的。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价值目标与质量目标上,如有的流通企业可能只愿经营价值高、进销差价大的商品,不愿经营价值低、差价小,但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商品;有的企业只注重价值目标的实现,而忽视服务质量,等等。实际上从长远看,这些矛盾也是不存在的,企业应该用战略的眼光使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起来。
企业是一个系统,它的有效产出包括为社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但这些产品和服务必须是社会所需要的,否则就是无效产出。无效产出不仅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而且还要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系统提供的是有形产品,当不能被社会所接受时,放在仓库里既占用了资金,还要消耗仓租。
企业的全部投入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物化劳动的消耗通常表现为土地、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的占用,活劳动消耗表现为企业职工的劳动报酬,如工资、奖金、津贴、福利支出等。
效益不同于效果,效果是系统产出的成果,表现为产品或服务的量和质;效益也不同于效率,效率是指单位时间里所取得的效果。但是,效益与效果和效率都有密切的关系,效果实际是效益表达式中的分子,效率则是分子对时间的相对数,显然,在一定时期内,效率高,效果就会好,效益也就高。
社会效益是指企业为社会所作的贡献,是商品流通企业为满足社会再生产需要和人民生活需要所达到的程度。对社会效益,通常只作定性的描述。
二、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
用哪些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多数人认为,经济效益应该用利润额作为衡量的标准;还有人认为,应该用劳动效率、流通费用率、资金利用率、资金利润率等项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来进行衡量。利润额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经济成果,是经济效益表达式中的分子,它虽能反映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实现目标的程度,但不能反映企业对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低效率地利用生产要素也是浪费。因此,还应有反映生产要素利用效率的指标与利润额相配合。上述劳动效率、流通费用率、资金利用率、资金利润率等项指标中,用哪些指标作为衡量经济效益的指标才既比较全面,又不致重复,则是需要考虑的。应该说,劳动效率、资金利用率和资金利润率都只是从某一方面反映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而流通费用率则是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因为
商品流通费用
商品流通费用率=
×100%
商品销售净额
其中,商品流通费用由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部分组成。经营费用和管理费用包括了活劳动消耗、占用固定资产和土地所消耗的费用以及其它业务支出;财务费用是为筹集业务经营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实际是企业占用流动资金所消耗的费用。所以,商品流通费用包括了组织商品流通过程中由于占用生产要素所消耗的费用,根据流通费用率的计算公式,流通费用率实际就反映了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流通费用率越低,说明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越高,反之亦然。此外,利润额虽然是一个综合性指标,但它是一个绝对数,用它来表示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概念不相符。为此,还应该用利润率这个相对数的指标来表示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用利润额、利润率和流通费用率作为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是合适的。
三、提高企业效益的主要途径
流通企业管理,本质上就是不断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这就是效益原理的应用。因此,流通企业管理必须以提高效益为核心,不断地降低成本,增加盈利,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商品流通企业提高效益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强化内部运行机制,降低经营成本。我国企业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产权关系不清晰,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一方面对上层经营者监督约束不力,激励力不足,他们的机会主义行为严重,代理成本高,效益低;另一方面企业上层经营者对下层管理者以至基层劳动者控制不当,造成资源浪费严重,劳动效率
低。在我国从事生产资料流通的企业目前在运行机制上存在的问题最为严重,只有通过股份制改造,调整产权结构,明晰产权关系,建立完善的内部运行机制,方能提高效益,特别是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
(2)不断开拓市场,增大规模,获取规模经济效益。扩大经营规模是当代商品流通企业的发展趋势,百货店、连锁店、流通企业集团、综合商社等都是规模经济发展的产物。
(3)加强战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竞争激烈,各种因素变化平繁,经营风险大。商品流通企业必须利用和创造自己的核心能力,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科学地制定发展战略,走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由于一时经济环境有利,企业取得一定经营成效,这时,有些经营者就头脑发热,盲目扩张,失败者不乏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