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反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原反应
指未经适应训练的人迅速进入3000米以上高原地区,由于大气压中氧分压降低,机体对低氧环境耐受性降低,难以适应而造成缺氧,由此引发一系列的高原不适应症。

当然,除了高原缺氧的因素之外,还有恶劣天气如风、雨、雪、寒冷和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等等;都可以加剧高原不适
应并引发不同的高原适应不全症。

机体在适应一段时间后可以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如通气量增加,以便使组织利用氧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加快心脏速率、加大心脏泵血能力,以使每分钟心脏搏出血量增加,改善缺氧状况;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以增加携氧能力来保证肌体的氧气供应等。

但是,一部分人对空气中氧分压低比较敏感,适应能力较差,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和机能代谢变化的高原适应不全症,也称为急性高原反应。

国外将此分成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视网膜出血和慢性高山病,中国分成急、慢性高原病。

对于个体来说,发病常常是混合性的难以分清,整个发病过程中,在某个阶段中以一种表现比较突出。

症状判断
部分初次进入高原的人,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24小时内出现头疼、头晕、眼花、耳鸣、全身乏力、行走困难、难以入睡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面色及口唇发紫或面部水肿等症状。

出现这些症状,应在原高度处停留休息3~5天,或立即下降数百米高度,一般就可恢复正常。

有报道说,3500米以下的发病率占37%~51%,3600米-5000米的发病率达50%。

这说明高度越高,高原反应的发病率越高。

严重的高原反应对人体的伤害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在进入高原后,如果出现了下列症状,应考虑已经发生高原反应:
1. 头部剧烈疼痛、心慌、气短、胸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唇指甲紫绀。

2. 意识恍惚,认知能力骤降。

主要表现为计算困难,在未进入高原之前做一道简单的加法题,记录所用时间,在出现症状时,重复做同样的计算题,如果所用时间比原先延长,说明已经发生高原反应。

3. 出现幻觉,感到温暖,常常无目标地跟随在他人后面行走。

症状分析
高原反应,包括急性和慢性高原反应。

由平原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后,机体在短时期发生的一系列缺氧表现称为急性高原反应。

慢性高原反应为有些人通过长期不断的调节过程仍不能适应,以致形成一种高原机能失调的现象,呈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慢性高原反应又称为“机体机能失调”。

一般认为凡进入高原三个月后,仍有部分或全部高原反应症状,可视为慢性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的症状一般表现为:痛、心慌、气促、食欲减退、倦怠、乏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胸闷痛、失眠、眼花、嗜睡、眩晕、手足麻木、抽搐等。

体征为心率加快、呼吸加深、血压轻度异常、颜面或四肢水肿,口唇紫绀等。

慢性高原反应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可以是上述表现的部分,也可以是其大部分或全部,症状时隐时现,返回平低海拔地区后一般可消失,与急性高原反应的临床表现有较多的相似之处。

[1]
高原红,高原红是一种高原人群中的普遍现象,是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面部呈现红色的片状或团块斑,主要是因为皮肤角质层变薄,毛细血管扩张表现出红血丝的症状。

中医归入“斑”的范畴。

高原红说白了就是皮肤比较敏感而产生红血丝,但是这种敏感是因为长期受地域环境影响而造成的,而不是天生。

高原红多发生在海拔高的地区,主要是因为空气稀薄、氧含量低、皮肤细胞缺氧导致红细胞数量增多的缘故。

再加上温差大、风沙大、空气干燥,紫外线强等原因造成面部角质层长期受损变薄敏感。

高原地区冬天寒冷易冻伤面部皮肤,血液不流畅,造成毛细血管瘀堵,有的甚至发展到皮下,而面部角质层又因为长期受环境等物理损害敏感变薄,反映在面部就表现为网状、片状、团状的高原红。

高原红的患者平常可以做点养护之类的,1、保持皮肤的水分。

高原气候干燥,适当补水或者乳液预防皮肤干裂,但不要用含有激素类、重金属、酒精成分的护肤品。

2、不要长期曝露在过冷或过热的环境中。

3、擦防晒霜,高原地区紫外线较强,擦点防晒霜防紫外线保护皮肤。

4、治疗时一些采用仪器的办法如激光、冷冻疗法等,虽然暂时有效,但会加重高原红,应慎重考虑。

[2]
主要病理
高山适应问题主要是由于高海拔地区气压下降,氧分压减少引起肺泡氧分压减少,低血氧。

氧分压下降引起肺泡气氧分压随之下降,输送到血液中的氧量减少。

因此立即引起身体几方面的反应。

呼吸频率增加,将更多的空气吸入肺;心搏率和心输出量增加以加大经过肺和身体的动脉血流量;身体逐步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成,改善血液输送氧的能力。

即使进行了这些调整,也不能使新近达到高原的人发挥他正常的生理效能。

曾经测定,在海拔5500米的高度,一个人完成运动的能力只有海平面的53%哦。

预防为主
需到高原地区工作的人员,应通过仔细的体检,检查是否患有不适宜在高原工作的疾病。

从低海拔地区到高海拔地区要阶梯上升,逐步适应。

必须快速到达3000米以上地区时应携带氧气装备及预防药物。

如利尿剂、镇静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等。

也可在进高原之前两天开始服用复方党参片,每天8片,可以使高原反应减少80%。

饮食尽可能吃高糖的食品,结构调整为第一碳水化合物、第二脂肪、第三蛋白质,有条件的多摄入液体能量,如果汁、牛奶,还能补充一部分水分。

奶茶是很好的一种食品,酥油茶更好,是高热量食品,并且脂肪多,对皮肤有保护、湿润的作用,里面的茶碱还可以起到利尿作用。

到达高原地区后,体力活动要循序渐进,尽量减少并避免寒冷刺激及上呼吸道感染。

简单治疗
头痛用一般止痛片就很有效,对胃刺激小。

阿斯匹林也行,但对胃刺激大,总之大多数止痛药均可使用。

血压太高,用减压灵(治早期高血压的药),再用一点小剂量的利尿片。

浮肿:受重力影响比较大的部位,如眼睛、下肢等处易浮肿。

皮肤出现比较浅的坑,是轻度浮肿,可用氨茶碱治疗,有利尿和扩张血管作用,效果不错。

若浮肿程度严重,可用双氢克尿塞,100毫克/片,1片就行,一天1~3次,五六小时后可见效。

用利尿片,25毫克/片,1片就行了,剂量要小,而速尿片的副作用较大,故不推荐使用。

高原肺水肿
高原肺水肿是常见的重性高原病,发病率在3%左右。

一般在4000米以上发生,常在登山后3-48小时急速发病,迟者在3-10天发病。

重要的诱因是寒冷、劳累、抵抗力下降造成呼吸道感染。

当出现头疼、胸闷、不同程度地咳嗽(初起干咳,以后有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咯粉红色泡末样痰,抢
救者将耳朵贴近患者胸壁可听到肺部水泡样呼吸声(医学称湿罗音)。

此时病人惊恐不安、心慌、口唇面部紫绀,严重者血尿或逐渐神志不清。

严重的肺水肿病情可迅速恶化,数小时内病人昏迷、死亡。

肺水肿的现场急救措施是绝对半卧位休息,两腿下垂,立即充分吸氧,最好是含有50%~70%酒精的氧气,流量6~8升/分;立刻口服呋塞米(速尿)40毫克/日。

使用速尿可能会出现轻微恶心、腹泻、药疹、视力模糊、直立性眩晕、肌肉痉挛、口渴等,注意开始用量不要过大,根据情况可加至80毫克,2次/日。

硝苯地平减少肺水肿。

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可用抗生素加地塞米松4毫克(仅口服一次)。

烦躁不安时,可用少量镇静剂。

注意保暖,严禁大量饮水。

经初步急救,病情稳定后,迅速转移至海拔较低处。

一旦呼吸、心跳骤停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避免感冒
需要注意的是,在高原地区应尽量避免感冒。

高原感冒时发烧温度有假象,测体温的温度常会低于实际温度1度,所以易被忽视。

呼吸道感染即使很轻微,也可增加发生高原肺水肿的危险性。

因此,要加强保暖预防。

进入高原后,减少洗澡次数或不洗。

发现感冒初起症状,立即服用抗感冒药。

若两天以后再服抗感冒药,一般已无效。

反复发作高原肺水肿的人为易感者,男性发病比女性多5倍。

如果已经以前发生过肺水肿,我们建议不要再登3000米以上的高山。

高原脑水肿
是另一种重性高原病,发病急,常在夜间发病;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

其症状:除早期高原反应外,还有剧烈头疼、呕吐甚至喷射性呕吐;逐渐神志恍惚、定向力差、个别人出现抽搐、大小便失禁,最后嗜睡至昏迷。

少数人可出现视网膜出血。

以往山友按经验来判断是否发生脑水肿,常采用的方法是让可疑脑水肿的人走直线,来判定其定向力差否。

从科学的角度说,此法不可取!发生脑水肿的患者,脑组织已严重缺氧,此时让神志恍惚的人行走,很可能立即摔倒在地昏迷。

这种
加重损伤的检查方法,是要冒风险的。

正确的判断方法是让病人半卧位,嘱其按指令用手指指自己的鼻、耳朵、眼睛等,看其动作能否准确。

一旦不能,说明可能发生了脑水肿。

发现脑水肿和昏迷者,要迅速、连续给含5%二氧化碳的氧气直至清醒,清醒后仍间断给氧。

有条件的应用高渗葡萄糖、甘露醇、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色素C等治疗以减轻脑水肿,促进恢复。

可酌情使用中枢神经兴奋剂如盐酸山梗菜碱(洛贝林)、尼可刹米(可拉明)等。

注意水、盐和电解质平衡以及必要的抗感染措施。

病情稳定后,立即下山,急送医院。

呼吸性碱中毒
在缺氧的环境中,人们会利用加快、加深呼吸来改善缺氧状况,这样就使二氧化碳呼出量增加,导致呼吸性碱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不仅使脑血管收缩,还可因此造成意识丧失,引发高原脑水肿。

预防呼吸性碱中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报纸卷成圆锥状,在锥尖处撕开一个直径1-2厘米的小孔,将圆锥状的报纸紧贴面部,使呼出的气体再度吸回来,也就是将呼出的二氧化碳再次吸回来,改善体内的酸碱度,纠正呼吸性碱中毒。

面对高原无须勉强
并不是每一个登上高原的人都会出现高原反应,高原反应的发生率、恢复的快慢与个体代偿适应能力有关,个体差异很大,这次没有高原反应的人也未必在下一次登上高原时就没有反应。

有一些人会每次都发生高原反应,这些人就是高原反应敏感者或高度易发者。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高原反应并不是可以通过反复锻炼就可以克服的。

所以,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建议高原反应易发者不要继续登达这么高的地区,在低海拔地区健身登山一样能陶冶情操和锻炼身体。

职业性高原病
职业性高原病,是由于在高原低氧的环境下从事职业性活动所导致的一种疾病。

高原低气压性缺氧是导致该病的主要病因,机体缺氧引起的功能失代偿和靶器官受损是病变的基础。

临床上根据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和慢性高原病,转至低海拔地区后可获改善。

职业高原病诊断应根据进抵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连续工作段时间,经临床有关检查结果结合劳动卫生学调查及必要动态观察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它疾病引起类似改变后方可诊断。

由低海拔进抵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数小时到数天内,发病常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心悸、胸闷、气短、发绀、乏力、食欲不振、睡眠障碍、外周水肿、尿少等,一般经休息或对症处理后数日内即可缓解或消失。

进入高原人员应了解和适应高原环境特点,登山时按计划进行阶段性适应性锻炼,注意防寒和防治上呼吸道感染,久居平原重返高原者也应重建适应能力,应明显心、肺、血液疾病患者不宜进入高原。

预防急性高原反应,可从进入高原前1—2d起选用一种利尿药预防液体潴留,连服一周:(1)乙酰唑胺0.25g,每8小时一次。

(2)呋塞米20mg,每日2—3次,紧急条件下登山,可用糖皮质激素。

预防"醉氧"
“醉氧”是游客们高原旅行完毕后,从高原地区回到平原地区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常常被人们称作平原反应,也叫做醉氧反应。

指从高海拔地区下到低海拔地区、从缺氧状态进入氧饱和状态所产生的眩晕或迷盹感觉。

初上高原的人都有一种代偿反应,即血红蛋白增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

久而久之,人体对高原缺氧环境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

从高原来到平原地带,又产生了一个从低氧环境到常氧环境的变化,也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

那么醉氧反应有哪些症状呢?与高原反应的症状也有些相似,主要可能出现: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就像喝醉了酒一样。

体质较差的人,会出现血液、心、肺等生理异常参数,恢复到平原值后还会继续下降,甚至低于平原值。

有些人在平原连续居住两年后,还会出现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心率缓慢、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肺动脉高压逆转等症状,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后果。

预防"醉氧"的措施:从高原回到平原的时候,要逐渐的下降高度,先下降一定的高度,再休息一段时间,再下降一定的高度。

这样就能较少平原反应的发生。

注意事项
一、患下列疾病者不宜进入高原
初次高原之前,一定要进行严格的体格检查,如发现心、肺、脑、肝、肾的病变,严重贫血或高血压病人,请勿盲目进入高原。

如果只患有一般疾病,必须预先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随身携带氧气等。

二、到达高原后应注意事项
1、刚到高原,每个人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严重的会有头痛、全身肌肉痛、失眠等症状。

但这种反应是很正常的,如果能够正确地保护自己,1-3天后,上述症状都会好转或消失。

反应缓解之后,应该控制自己的行为以保证安全。

2、人们常常用吸氧来缓解不适。

当然,吸氧能暂时解除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但停止吸氧后,症状又会重新出现。

这样便延缓了适应高原的时间。

所以,如果上述症状不很严重,特别是在静处时较轻微,就最好不要吸氧,这样会更快适应高原环境。

3、刚进入高原,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的负担不能能很好地适应此环境。

最好不要饮酒和吸烟。

4、要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他命的物质,要大量饮水,越多越好,只要能承受。

5、初到高原,不可急速行走,也不能跑步,更不能做体力劳动,最好能用半天时间完全静养休息,第一晚上要早休息,多睡觉。

这一条要从一进高原就开始做,很多人刚到高原没有什么反应,就自以为是,结果晚上出现症状,这时后悔就晚了。

6、要防止因受凉而引起的感冒,感冒是急性高原肺水肿的主要诱因之一。

高原温差特别大,很容易着凉并感冒,这时要切记,宁可热一点,不可冷一点,多穿衣服。

7、进入高原后,最好先到低海拨的地方,再到高海拨的地方,这样更有利于适应高原气候。

旅途尽量安排轻松,行程适当宽松。

8、一旦发生高原反应也不必恐慌,要视其反应程度而有针对性的治疗。

如果反应较轻,可采取静养的办法,多饮水、少运动,一般一段时间后会好转或消失;
如果反应较重,影响到睡眠,可服用一些药物帮助治疗;如果反应太重,就要到医院进行治疗,输液、吃药、吸氧等;如果实在受不了高原反应的折磨,只好乘最早的航班返回内地了,一般情况可以立即得到缓解。

9、常有传说有人在西藏因高原反应而丢命的,其实真正丢命的原因一般都是因高原反应而引起的迸发症。

所以一般都会劝说有感冒,心、肺、脑、肝、肾的病变,严重贫血或高血压病人不要进藏,就是怕因高原反应而引发这些疾病。

10、尽量选择条件好一点的宾馆入住,使自己有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可以得到很舒适的休息,这样可以从心理上及身理上得到放松,有利于克服高原反应。

另外,睡眠时尽量开窗,让空气流通,并尽量靠近窗户睡觉。

11、选择较好的旅游车辆,如高档越野车(目前西藏最多也是最好的是日本产丰田沙漠王子越野车)或宽松的进口面包车,使旅途更舒适。

12、常用的预防高原反应的药物:红景天、肌肝片、葡萄糖等,进山前二天开始服用,路途也坚持服用,可以有效防止高原反应。

13、防晒措施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对于缓解高原反应也有间接的作用。

缓解药品
*抗高原反应药:景天红花胶囊,功效:提高缺氧耐受力,缓解疲劳。

具有预防、缓解、防止高原反应的发生。

服用方法:出发前3-5天开始服用,防止高原反应;回家后还需服用2天,防止发生晕氧。

*止痛药:必理痛、芬必得
*胃肠药:泻立停、氟哌酸、藿香正气胶囊、胃气
*消炎药:磺胺、螺旋霉素、头咆安苄胶囊、氧氟沙星
*鼻喉类:鼻腔外用软膏、草珊瑚含片、金嗓子喉宝
*维生素:21金维他、骨密钙、大蒜油胶囊、番茄红素
*外伤药:正红花油、云南白药、创可贴、碘酒、纱布,胶布、酒精棉球
*眼睛护理:眼药水、眼药膏
*感冒药:白加黑、感冒胶囊、银翘片
*急救品:氧气袋. 药棉、纱布、绷带、白胶布。

驱蚊花露水.
*安眠药或安神补脑液
*急性腹泻,肠胃炎:瑞贝克(口服庆大霉素)
*心血管疾病:丹参滴丸
*急性呼吸道感染:头孢类抗菌素
*防止上火:牛黄解毒片
*晕车:葡萄糖+扑尔敏+维生素b6(最好为针剂),此三联药加在一起服用对治疗高原地区的晕车有极好的效果,且在高原地区均有购买。

对于高原适应力强的人,一般高原反应症状在1-2天内可以消除,适应力弱的需3-7天。

如果能适应,可以多喝一些酥油茶,对缓解高原反应也有一定的作用。

保险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公司率先面向全国推出“高原特定疾病医疗保险”,对高原旅游常见疾病—急性高原脑水肿和急性高原肺水肿不再免责。

有调查显示,30%的进藏人员会产生高原应,严重的还可能患上危害极大的急性高原脑水肿或急性高原肺水肿。

该产品的保险期为30天,3-70周岁的人皆可投保,产品费率为“88
元保1万”,一旦投保人在高原旅游期间因治疗急性高原脑水肿、急性高原肺水肿住院了,对住院治疗费用及入院前3天内的急诊医疗费用,人保健康全部负责赔偿。

自2006年8月8日起,此类保险正式上市销售。

75岁以上的老人保险公司不作保险。

预防措施
如何避免或减轻高原反应?大部分人初到高原,都有或轻或重的高原反应,一般什么样的人会有高原反应没有规律可循,避免或减轻高原反应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它,许多的反应症状都是心理作用或有心理作用而引起的,比如:对高原有恐惧心理,缺乏思想准备和战胜高原决心的人,出现高原反应的机会就多。

建议初到高原地区,不可疾速行走,更不能跑步或奔跑,也不能做体力劳动,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负担,不要饮酒和吸烟,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富有维生素的食品,适量饮水,注意保暖,少洗澡以避免受凉感冒和耗体力。

不要一开始就吸氧,尽量要自身适应它,否则,你可能在高原永远都离不开吸氧了(依赖性非常强)。

高原反应的轻重程度因人而异,一般而言,年轻人要好过中老年人和儿童、青少年。

对于长期生活在低海拔地区(诸如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员而言,初次上高原,海拔2000米以上就会有轻微的高原反应前兆比如易饿、头痛、失眠等等,此时就需要注意尽量不要让自己感冒。

当海拔超过3000米时,很多人会出现明显的高原反应,比如喘气、嘴唇发紫等等。

长期从事身体锻炼、体质较好的人可以坚持到4400米左右。

不过为保险起见,初上高原,目的地在3000米以上的,建议事先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

如果时间充裕,建议海拔上得不要太急,在3500米左右休息一至三天,适应之后再进入更高海拔的地区,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高原反应的强度。

可服用一些高原反应药和缓解高原反应的保健食品:
景天红花胶囊,功效:提高缺氧耐受力,缓解疲劳。

具有预防、缓解、防止高原反应的发生。

服用方法:出发前3-5天开始服用,防止高原反应;回家后还需服用2天,防止发生晕氧。

红景天及其制剂:藏民传统的保健食品,有助于增强体质,缓解高原反应,进入高原前10天服用。

奥默携氧片:速效抗高原反应保健品,无需提前服用,发生高原反应后服下4粒,半小时之内就能缓解高原反应症状。

百服宁(注意是加合,跟芬必得酚咖片一样都是酚咖片):有助于控制高原反应引起的头痛,芬必得酚咖片也是驴友常备。

西洋参:有助于缓解疲劳,增强体质,减轻高原反应。

速效救心丸:高原反应紧急发作时服用,有助于缓解高原反应。

丹参丸:治疗心血管。

有助于缓解高原反应。

对于高原适应力强的人,一般高原反应症状在1-2天内可以消除,适应力弱的需3-7天。

如果能适应,可以多喝一些酥油茶,对缓解高原反应也有一定的作用。

[1]
初入高原旅游,有一部分人可能出现高原反应,症状包括头痛、胸闷、气短、心悸、恶心呕吐,口唇紫绀,失眠,多梦,血压亦可能升高。

这些症状第一、二天明显,以后就会逐渐减轻或消失;但也有极少数人因劳累、受寒和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因,症状可能逐渐加重,发展成为高原肺水肿或高原脑水肿。

海拔在3000
米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地区。

其特点为气压低,空气中氧的浓度也低,易导致人体缺氧,引起高原病包括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

短时间内进入3000米以上高原均可产生头痛、头昏、心悸、气短等反应。

重者还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失眠、疲乏、腹胀和胸闷。

检查有口唇轻度发绀及面部浮肿等。

称为急性高原反应。

人们常常提倡用吸氧来缓解不适。

当然,吸氧能暂时解除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但停止吸氧后,症状又会重新出现。

这样,便延缓了适应高原的时间。

我们主张,如果你上述症状不很严重,特别是在静息时较轻微,最好不要吸氧。

这样可以使你更快适应高原环境。

刚进入高原,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的负担,使其能很好地适应此环境。

最好不要饮酒和吸烟。

要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维他命的食物。

但也必须注意,如果进入高原后,上述症状愈来愈重,特别是静息时也十分明显,应该立即吸氧,并到医院就诊。

以防因“急性高原肺水肿”而造成不良后果。

预防高原反应的偏方:出发前两个星期或一个月开始每天坚持吃丹参片,每天三次,每次三颗。

此外最好随身带上西洋参切片。

有高原反应时含服,可缓解不适。

另外,健康标准体在久居的环境内氧化作用与抗氧化作用大致是相当的,(有疾病的人氧化作用已经远远高于抗氧化的能力)但进入高原以后,维持正常代谢的氧化分解作用总量未变,而吸氧总量减少,抗氧化作用能力减弱所以会出现程度不同的高原反应。

所以除了服用上述药物预防高原反应以外,最好还要备用含抗氧化作用的维他命及维他命的食物,如维生素E、维生素C、ASTA(Astaxanthin的简称)、β-胡萝卜素等,吃葡萄(含葡萄籽)、萝卜(含β-胡萝卜素)、虾仁炒萝卜丝(高原地区常用的家常菜,虾仁含有最强的抗氧化剂虾青素,萝卜含β-胡萝卜素)等。

特别是自驾游的“驴友”长时间驾车易疲劳,更要加强备用高原反应药物和抗氧化食物的补充。

克服高原反应的关键是克服自我内心的恐惧。

切忌依赖氧气。

预防要点
对于高原旅游者来说,预防高原反应是生命攸关的重要问题。

预防要点和简单的急救知识,要事先做到心中有数。

做好体检为预防高原反应,高原旅游前应该去的医院认真做好体检。

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间质性肺病、各种呼吸功能不全、器质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胃肠道疾病、神经与精神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等的病人不适合高原旅游。

无法确定安全性时,应该接受低氧试验。

身心准备
⑴心理准备:消除恐惧心理,可从书本和向有经验的旅游者了解有关高原环境、特点和医疗保健知识,增强自信心。

⑵做好适应性锻炼。

如登山、长跑、负荷行走等,以增加肺活量和增强适应能力。

⑶了解当地气候特点,带足衣物,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适应训练为预防高原反应,进入高原后应注意:
⑴保持良好的心态,消除对高原不必要的恐惧心理,避免精神过度紧张,让机体充分休息。

⑵避免受凉。

高原气候寒冷,日夜温差大,机体受凉后易患呼吸道感染,并易诱发急性高原病。

⑶头两天避免剧烈活动及重体力劳动,登高需缓慢进行,有利于机体逐渐适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