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论文
名著论文范文
名著论文范文《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部杰出作品,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它以描绘贵族社会生活为主线,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众形象鲜明的人物为主角,展现了一个宏大的家族故事。
作为一部古典名著,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有着深刻社会意义和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
首先,作为一部小说,《红楼梦》在文学艺术方面有着极高的成就。
它以虚构的手法,刻画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的形象塑造不仅在描写细致入微,而且在塑造深刻的心理描写上也有着独到之处。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仅是小说中的角色,更是对社会人性的深刻剖析,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其次,《红楼梦》在社会意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作为一部描写封建社会的小说,《红楼梦》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腐朽现象,对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封建婚姻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的塑造和周围环境的描写,作者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荒诞和虚伪,对封建社会的黑暗面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同时,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塑造和周围环境的描写,作者也展现了封建社会中人性的悲剧和命运的悲剧,对封建社会的人性悲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这些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探讨,使《红楼梦》成为了一部有着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
最后,《红楼梦》在历史文化价值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部描写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学作品,《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有着深刻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
它通过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描写和探讨,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风貌和特点,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映。
同时,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塑造和周围环境的描写,作者也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人性悲剧和命运悲剧,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人性和命运进行了深刻的反映。
关于红楼梦的学术研究论文
关于红楼梦的学术研究论文红楼梦是曹雪芹的作品,很多研读完《红楼梦》的学者都会以写作学术论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红楼梦的学术论文,供大家参考!红楼梦的学术论文篇一:试论《红楼梦》【摘要】《红楼梦》这部千古传奇,一经问世,便广为流传,文人学者乃至普通读者都对《红楼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每以论红、评红为时尚,它以一部小说成就了一门学问——“红学”。
本文对主要红学派别进行了综合概括,并针对索隐派、考证派的谬误进行了分析,明确提出《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不是传记,也不是历史。
作为文学作品的研究,重在研究作品本身,重在研究它的思想文化内涵、艺术成就,而不是去探佚、猜谜或毫无意义的考证。
【关键词】《红楼梦》研究;索隐;考证;思想内涵;艺术成就《红楼梦》一经问世就引起了文人学士的极大兴趣,研究、评论《红楼梦》开始盛行,点评是研究《红楼梦》的最早形式,点评者人数众多,点评者旨趣也不尽相同,其中最重要最神秘的是脂砚斋,其点评已成为《红楼梦》的一部分,是研究《红楼梦》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资料。
至光绪年间,关于《红楼梦》的研究已成为显学,随着《红楼梦》的广泛流传,对《红楼梦》的研究日益发展。
“清末的民族主义思潮,激励着索隐红学的兴盛,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民族与科学精神,激励着新红学的诞生……1954年由毛泽东亲自介入并领导的批俞运动,使得红学的显学地位达到空前的显赫状态。
此后,学者、作家、艺术家、学生乃至普通读者都以论红、评红为时尚”。
1 《红楼梦》研究之红学派别《红楼梦》它以一部小说成就了一门学问即“红学”。
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去研究《红楼梦》,产生了不同的红学派别:1.1 索隐派1.1.1 顺治董鄂妃故事说。
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说《红楼梦》“全为清世祖与董鄂妃而作,兼及当时的诸名王奇女”。
并且说董鄂妃是秦淮名妓董小宛,本是明末名士冒辟疆的爱妾,后来清兵南下把她掠夺了去,送到北京,得到了清世祖的宠爱,封为贵妃,后来董妃夭亡,清世祖非常悲痛,就跑到五台山做了和尚,遂以为宝玉即清世祖顺治帝,黛玉即是董小宛。
红楼梦毕业论文
红楼梦毕业论文《红楼梦》毕业论文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一部被广泛研究的文学作品。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红楼梦》的深入研究,探讨其文学价值、思想内涵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形象、情节安排、意象运用等方面的分析,揭示《红楼梦》的独特之处,为读者提供对这部经典之作的更深入理解。
第一章:《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探讨《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
首先,我们将分析小说的结构和风格,探讨其对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影响。
其次,我们将研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探讨其对文学创作的启示。
最后,我们将探讨小说中的意象运用和象征意义,揭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第二章:《红楼梦》的思想内涵这一章将探讨《红楼梦》所蕴含的思想内涵。
首先,我们将研究小说中的爱情观念,分析其中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对传统婚姻观念的挑战。
其次,我们将探讨小说中的人性思考,分析其中对人性弱点的揭示和对人性美好的追求。
最后,我们将研究小说中的社会观念,探讨其中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困境的思考。
第三章:《红楼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在这一章中,我们将研究《红楼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首先,我们将探讨小说中的艺术手法和创新,分析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启发和影响。
其次,我们将研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探讨其在后世小说中的影子。
最后,我们将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分析其对后世文学思潮的影响和塑造。
结论:通过对《红楼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它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红楼梦》的经典地位不仅体现在其艺术成就上,更体现在其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上。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并从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和智慧。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就一直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其在文学创作、文化传承以及思想启迪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红楼梦的创作背景、文学价值、影响力等方面展开综述,探讨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红楼梦的创作背景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8世纪中叶。
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借鉴了当时社会风貌、文化传统以及自身的生活经历,将自己对人生、情感、命运等方面的思考融入其中。
作品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为主线,通过对贾府兴衰、人物命运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真实而丰富的社会画卷。
二、红楼梦的文学价值1. 文学艺术价值红楼梦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闻名于世。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曹雪芹巧妙运用对偶、象征等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具艺术张力和内涵。
2. 思想内涵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思想精深的著作。
作品中对人性、命运、爱情、友情等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塑造,曹雪芹展现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使作品具有了超越时代的普世价值。
三、红楼梦的影响力1. 文学影响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文学家在创作中受到了红楼梦的启发,借鉴了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人物塑造技巧,使得红楼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2. 文化传承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作品中蕴含的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3. 社会影响红楼梦不仅在文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也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作品中对家族、爱情、友情等主题的探讨,引发了人们对社会伦理、人情世故的思考,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大学生论文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大学生论文《红楼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清朝脂砚斋主人曹雪芹。
历经数百年的历程,这部作品依然深受读者喜爱。
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阅读《红楼梦》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本文结合自身的感慨和思考,对《红楼梦》这部经典名著进行解读和思考。
中国古代小说以其丰富多彩的题材,深刻的人物刻画和独特的情节设计赢得了世人的青睐。
《红楼梦》以它关于爱情、家族和封建社会的描绘深深吸引着每一个读者。
作为大学生,我们读完这部小说后,不仅仅是被情节所吸引,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品味其中所包含的深层意义。
小说《红楼梦》通过对宝玉、黛玉、王熙凤等一众人物的刻画,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悲剧。
其中,宝黛之间的纠葛和熙凤的权谋设计尤为引人深思。
或许在现代社会,我们无法直接感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这不妨碍我们从中汲取启示和教训。
尤其是在一个人物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多重的人性冲突和矛盾,使我们从中得到反思与感悟。
另一方面,从作品中我们也可以品味到曹雪芹的深刻思考和情感抒发。
他通过对众多人物的感情描写和人生哲理的探讨,向读者展示了生活中的种种真相和美好。
无论是贾府内部的权谋纷争,还是宝黛间的爱恨情仇,都让我们对人生有更深厚的思考。
而这些思考,对于身在当下的我们来说,将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同时,在这部小说中,我们也能领悟到宝玉“超脱红尘”的追求以及对“梦幻空间”的向往。
这种思想与现代社会中许多人追求的生活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或许我们无法如宝玉那样超然凡尘,但能够认识到内心的向往和追求,也是我们大学生应有的意识和追求。
综上所述,作为大学生,我们读完《红楼梦》后应该深思其中的真谛和意义。
不仅仅是被情节和人物所吸引,更要思考其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
这部小说跨越了时空的限制,传递着永恒的价值和意义。
只有深入品味,我们才能从中受益良多,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人生境界。
愿我们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感悟到更多的人生智慧和力量,让这部名著成为我们内心永远的明灯。
高三议论文论《红楼梦》
论《红楼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我喜爱看小说,我总以为小说是创造了另一个世界,看小说的人能带入进另一世界,体会那些书中人的喜怒哀乐。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迷上了《红楼梦》爱上了,这白年前的动人故事。
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一人总在床上细细品尝《红楼梦》,会为黛玉的逝去而哭泣,会为贾府的衰败而唏嘘,会为宝玉黛玉的爱情而欢喜,灯盏里飘逸出的是风干了的桂花沉香,萦绕在床榻边,就这样,呷咂着一本叫做《红楼梦》的,整晚整晚、、、、、、总不知,敬业飘落的花朵会有谁来埋葬?只怕是有了这景没了那情,没了那哀忧惋绝。
飘落于树下,炫舞于天际,终于,随风飞到天尽头,它可知,花落红颜尽,葬花惹谁怜了遭受了一生的劫,还尽了一时的泪,如今也是随风飞到天尽头,终换了花去人亡。
不是清高孤傲,而是本就孤若伶俜,倘若再试了高洁,还拿什么来配。
总不明,你处处留情是无意还是有意?难道万世情劫真的如此纠缠不清?为何你脸望着黛玉却眼看着宝钗?为何你话挑着金川却心念着袭人?为何你手拉着袭人却口叫着黛玉?到底哪一个才是你想要的?如若没了那个千年的劫数?你怀中到底依偎着谁?我想你应是个薄情郎,多情即是最薄情。
总是想,如若没了那仙石是传说,是否真的可以造就一段“金玉良缘”呢?总是固执地认为,宝玉和宝钗的爱情只是时间问题,只是冥冥之中有一种东西叫做先来后到,叫命运。
佛说千百世的蓦然回首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可是,为何轮回不可以错过,为何同在轮回中,有人作者幸福的主角,有人只是甲乙丙。
捧着厚厚的《红楼梦》,浸着醉人的花香,朦胧的眼,昏昏睡去。
想着我遇到我的宝玉,我该是黛玉还是宝钗,又或是谁都不是,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离我们很遥远的时代,我想《红楼梦》这本书历史学家应该是看出了那个时代的故事,经济学家看出了那个时代的经济发展,作家看出了那个时代作者的文笔,小女生看出了凄美的爱情。
红楼梦论文
红楼梦论文以下是一个关于《红楼梦》的论文题目及其概述:论题:《红楼梦》中的爱情观研究概述:《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情故事。
本论文旨在探讨《红楼梦》中的爱情观念,分析人物关系、情感表达以及爱情的社会背景等方面,展示小说对于情爱的独特见解。
论题:官场与情场:《红楼梦》中的社会现实主义思想概述:《红楼梦》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也是一部关于社会现实主义的作品。
本论文将分析小说中的官场和情场两个主题,探讨小说对于社会阶级、权力斗争和人际关系等现实问题的深刻揭示,以及对人性的思考和启示。
论题:形象塑造与文学意义:《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概述:《红楼梦》描绘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展示了不同性格、背景和命运的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生活和奋斗。
本论文将分析小说中的几个主要女性人物,探讨她们的塑造方式、命运安排以及对于女性地位、婚姻制度和个人命运的反思,揭示出小说对于女性议题的重要意义。
论题:典籍与现实:《红楼梦》中的文化与文学意涵概述:《红楼梦》是一部以典籍为背景的小说,融入了许多古代典籍中的文化元素和思想精华。
本论文将分析小说中的典故、诗词以及对于古代文化和文学传统的引用和拓展,探讨小说对于文学创作与文化继承的重要意义。
论题:世俗与超脱:《红楼梦》中的人生观哲学概述:《红楼梦》通过对贾宝玉一家的故事描摹,展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对于生命、命运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本论文将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命运、社会伦理观念以及对于封建礼教的批判,在探讨中阐述小说对于人生观和哲学思考的洞见。
以上是关于《红楼梦》的几个论文题目及其概述,希望能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
具体论文内容可以根据论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发挥。
红楼梦艺术论文模板(10篇)
摘要:晴雯风流灵巧,心比天高,出身低贱却渴望着自由平等,但在这个充满奴役的黑暗封建社会,这种想法只能是“空中楼阁”,华丽而又不切合实际。
本文试从晴雯的身世、性格以及与红楼其他人物的对比中,分析晴雯的艺术形象及她的悲剧命运。
晴雯的美和叛逆性格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黑暗的封建制度则是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纯洁美丽、风流灵巧、大胆叛逆、反奴性“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①一、晴雯的身世以及基本人物形象晴雯不但在丫环里出类拔萃,即使与小姐们纵向比较,她的美也毫不逊色。
林黛玉的美是一种病态的美,“是个美人儿灯,风吹吹就坏了”。
晴雯虽然模样像她,但却是一种健康的美,泼泼辣辣,富有生气的。
薛宝钗是个天生的冷美人,“任是无情也动人”,“不关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青春活泼热情的晴雯,则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
晴雯的美丽,倘若说只是外表,那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意味,她最能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她的生气,没有任何的顾忌,可以说是漂亮到惊天动地。
二、晴雯的人物性格分析(一)天真纯洁、疾恶如仇。
晴雯在大观园里上演了一个天真无邪、朴实无华的怡红女儿形象。
《红楼梦》中对她有过这样的描写:她“也不披衣服,只穿着小袄”,大寒冷天深更半夜跑到门外唬麝月一玩笑,又跑到宝玉被子里来渥渥(第51回);与芳官等“在那里抓子儿赢瓜子儿”玩笑(第64回),以及清晨早起,“只穿葱绿院绸小袄,红小衣红鞋,披着头发,骑在雄奴(笔者注:芳官)身上”,又“和宝玉对抓”(第70回)。
还有私自将赖大娘送给宝玉的风筝放走(第70回)等等。
晴雯的心地纯洁善良,她的心里容不得一点肮脏。
晴雯是很喜欢贾宝玉的,可宝玉要晴雯和他一块洗澡,她珍爱自己清白的女儿身,不愿意有任何不纯洁的事情,就故意说今儿天凉她不洗澡了。
也正是由于晴雯心里容不得一点肮脏,使她认为其他人也应该和她一样恪尽职守、兢兢业业。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德育论文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德育论文前言《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中的颠峰之作,其艺术性可以说没有哪一部小说能出其右。
其宏大而严谨的结构、细腻而传神的心理描写、鲜明的人物形象、高度个性化的语言、伏笔千里的妙用、浓郁的文化氛围、精妙的场面描写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它的作者---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也是最复杂的作家,《红楼梦》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作品。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个性特征,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远放射着奇光异彩。
《红楼梦》的情节结构也不同于以往长篇小说(《水浒》、《西游记》等)情节和人物单线发展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宏大完整而又自然的故事结构,使众多的人物活动于一个空间和时间,使情节的推移也具有整体性,表现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才思。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更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
作者往往只需用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的形象;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具有自已独特的个性,从而使读者仅仅凭借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
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包括小说里的诗词曲赋,不仅能与小说的叙事融成一体,而且这些诗词的创作也能为塑造典型性格服务,做到了“诗如其人”——切合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口气。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这部作品思想内容之博大,艺术描写之精深,在中国小说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尤其是《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创造,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最高峰。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其思想内容的丰富,艺术成就的卓越和涉及范围的广阔是其它小说不能望其项背的。
在《红楼梦》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中,最突出的是作者于日常生活的描写中塑造的一批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而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又得力于人物语言的精妙安排。
曹雪芹以他精湛的艺术功力和现实主义精神来描写人物的个性语言,以至于听到“林妹妹”我们就会联想到是贾宝玉在唤黛玉;听到“宝兄弟”就会想到是宝钗来了;听到“厄哥哥、爱哥哥”就知道是史湘云在说话;而“心肝儿肉”却又是贾母的声口了。
红楼梦毕业论文
红楼梦毕业论文《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小说中,曹雪芹通过对贾宝玉一家宝贵的财富的描写,以及其中的纷争和悲剧,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荣和虚伪,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对人性的无尽悲凉。
本篇论文将从三个方面对《红楼梦》进行分析和思考。
首先,《红楼梦》对封建社会的揭示和批判。
小说通过描述贾宝玉一家的富贵生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贾宝玉一家的富贵生活充斥着虚荣和虚伪,家族成员们一心追求名利地位,争斗不休,没有真正的情感和真诚的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曹雪芹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权力斗争和利益之争对人性的侵蚀,以及虚荣和虚伪所带来的痛苦和困惑。
同时,小说还通过王熙凤的形象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以及她们在家庭中所受到的压迫和束缚。
其次,《红楼梦》对人性的思考。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复杂,他们的一言一行都透露出深刻的人性思考。
贾宝玉作为小说的主角,他天真烂漫又感性多情,通过他的经历和遭遇,曹雪芹展示了人性中的善良与感情。
另一方面,小说中的一些人物如林黛玉和史湘云,则具有骨子里的反抗和独立精神,他们在封建社会的约束下,选择了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由和真实的生活。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塑造,小说呈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与矛盾。
最后,《红楼梦》对人生的思考。
小说中贾宝玉一家的故事以及其中的种种悲剧,呈现出人生的无常和变幻,以及人们面对命运的无奈和悲凉。
重要人物的生死离别,以及他们在离别中的痛苦和无奈,无不反映出人生的脆弱和无常。
同时,小说中的一些哲理语句也对人生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讨。
例如“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也表达了对人性的无尽悲凉和对生活的深思。
综上所述,《红楼梦》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揭示和批判,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曹雪芹深刻的思想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灵魂的呐喊和对人性的拷问。
论《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文化内涵论文
论《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文化内涵《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它以清代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历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现象。
本文将从《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出发,探讨其文化内涵和价值。
一、《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主要包括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贾母、王熙凤等。
这些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是贾家的公子,也是贾家的继承人。
贾宝玉的形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首先,贾宝玉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家族文化。
贾宝玉是贾家的公子,他的地位和权力在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次,贾宝玉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道德观念。
贾宝玉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他对待他人都是以诚相待,不欺骗他人。
最后,贾宝玉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
贾宝玉具有高尚的文化价值观念,他尊重他人,不歧视他人。
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是贾宝玉的表妹,也是贾家的小姐。
林黛玉的形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首先,林黛玉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女性文化。
林黛玉是贾家的小姐,她的地位和权力在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次,林黛玉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道德观念。
林黛玉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她对待他人都是以诚相待,不欺骗他人。
最后,林黛玉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
林黛玉具有高尚的文化价值观念,她尊重他人,不歧视他人。
薛宝钗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是贾家的小姐,也是贾家的女儿。
薛宝钗的形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首先,薛宝钗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女性文化。
薛宝钗是贾家的小姐,她的地位和权力在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次,薛宝钗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道德观念。
薛宝钗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她对待他人都是以诚相待,不欺骗他人。
最后,薛宝钗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
薛宝钗具有高尚的文化价值观念,她尊重他人,不歧视他人。
红楼梦的读书心得议论文八篇
红楼梦的读书心得议论文八篇美梦终究一场空。
韶华散尽,容颜衰。
独坐烛前痴痴叹,才觉泪痕爬满容。
过往如云不可及,镜中双鬓已成霜。
膝下遗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
闲来无事仰望月,无语能诉,唯有泪空流!常听人讨论,宝钗凄惨还是黛玉凄惨?可纵观全文,细细评之,你便会觉得这个问题已不重要了。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黛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些只是我个人的愚见,也许冰山一角都未触及,还搞错了方向,扭曲了曹雪芹的原本用意。
红楼梦的读书心得议论文篇4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像。
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
她是《红楼梦》读者心目中的一位圣洁、美丽的爱神。
然而,在百花斗妍的女儿国大观园里,有妩媚丰美的薛宝钗,有风流娇艳的史湘云,有文采精华的贾探春,有美貌不亚于其家姐的薛宝琴,……为什么独有黛玉那样牵动人的衷肠,甚至有人因她而狂、为她而死呢她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艺术魅力她究竟美在何处、动人在何处应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点,则是林黛玉具有一种悲剧美。
当人们说《红楼梦》是一部悲剧时恐怕首先是指宝黛爱情的悲剧;其次是指青春少女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共同悲剧。
而其中最悲者莫过于黛玉之悲了。
真正的悲剧总是动人心魄的,因为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
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
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格,还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浪漫的笔调、奇特的想像和诗意,创造了新奇绝妙的亘古未有的“还泪”之说,以象征林黛玉是带着宿根、宿情、宿恨来到人世的。
这绝不是宿命论,而是艺术的夸张、渲染和强化。
她一生下来,就有“先天不足之症”;会吃饭时便吃药,而且不许哭,不能见外人。
命运对她太残酷,太不公平了。
少年丧母,不久又丧父,只有孤苦伶仃地长期寄居在黑暗龌龊的`贾府。
《红楼梦》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一、选题缘起与可行性论证《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从古至今有无数优秀的作家评论家对它进行了详尽而深入的研究。
尤其是其作为女性悲剧的价值,早已被人们所认识。
但是目前学界对于其中悲剧女性的研究,却大多停留在少女少妇这个群体,似乎只有她们年轻的生命才称得上悲剧,而忽略了包括贾母、王夫人及各级奴仆在内的老年女性。
因此,笔者决定由此着手,对老年女性的悲剧,以及老年女性与青年女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以补充目前学界对《红楼梦》中女性悲剧研究的不足。
由于对《红楼梦》女性悲剧及女性价值的研究,学界已经有了许多优秀的成果,这就为笔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为了更好的完成好这个研究课题,笔者在研读了数次原著的基础上,翻阅了大量有关《红楼梦》女性悲剧的著作及论文,这些都给了笔者十分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二、论文基本框架《红楼梦》中的“鱼眼睛”——另一种女性悲剧一、黯淡无光的“鱼眼睛”二、冷酷的“鱼眼睛”三、“鱼眼睛”的悲剧一、理想缺失产生的嫉妒心理二、对于失去尊严的竭力挽回三、残酷压抑下的人性扭曲四、结语三、主要参考文献(一)著作1、刘梦溪,《红楼梦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2、唐富龄,《红楼梦的悲剧意识与旋律美》,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胡适、王国维等著,《沉酣一梦终须醒》陕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版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5、张国凤《话说红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6、李庆信《说不完的红楼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7、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8、应必诚《红学何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9、吕启祥、孙东海《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10、杜景华《红楼梦的心理世界》,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版(二)论文1、梁文娟,《试论<红楼梦>的女性悲剧》,《电影评介》,2008年6月2、李艳梅《“审知性”与“体贴”》,《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3期。
红楼梦5000字论文
红楼梦5000字论文篇一:红楼梦论文红楼梦论文作为一个一般同学来谈作为中国小说的最高峰《红楼梦》的确有些力不从心或者说自不量力,但还是要试试的。
首先我先简洁介绍下《红楼梦》这本书,《红楼梦》是一部一百二十回的章回体小说。
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是一部中国十八世纪的百科全书。
在前五回里我们可以得到《红楼梦》还有四个名字,分别是: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和金陵十二钗,而金陵十二钗: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薛宝钗、林黛玉、王熙风、巧姐儿、李紈、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贾宝玉:他躲避过早地接受封建主义的训练,使他避开卷入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利害之争,他身上保持了人性的纯正。
他憎恶仕途经济,厌烦与达官显贵往来,把八股文称为“饵名钓禄之阶”,却对他身边那些地位低下的女子寄予深厚的怜悯,而且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从现代社会看,他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浪荡青年,没有抱负、没有理想,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相违反。
假如不是由于家庭富有、长辈溺爱,早就应当流落街头了。
才十几岁却把儿女私情时常放在心中,有是一种怎样的坏习气呢?还曾引起过金训儿跳井这一大事。
林黛玉:她的人生观是灰暗的,身世也的确可怜,幼年丧母,少年丧父,寄人篱下。
她满腹才华,吟诗作对无人能及,论才论貌她肯定冠绝古今,而且天真、纯净,但她不喜爱礼教束缚的家庭,对宝玉的玩世不恭大加欣赏,这是他们感情的源头。
在全部人都劝宝玉努力学习、考取功名时,黛玉显出对功名的唾弃。
她柔弱的外表内,带着对封建的科举功名的鄙视和唾弃。
一个好女孩子最起码的条件是性格好,善解人意,不工心计又不失端庄。
而林黛玉,孤标自傲,目下无尘。
虽说寄人篱下,但还是千金小姐,有外婆疼,有一群好姐妹陪,并且容貌娇美,才学出众,可她就是不满意。
当她孤芳自赏、顾影自怜时,忘却了身边的世界,于是整个世界也就对她报以同样的态度。
《红楼梦》论文
《红楼梦》论文作为一个普通高中学生来谈作为中国小说的最高峰《红楼梦》确实有些力不从心或者说自不量力,但还是要试试的。
首先我先简单介绍下《红楼梦》这本书,《红楼梦》是一部一百二十回的章回体小说。
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是一部中国十八世纪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有《金玉缘》、《金陵十二衩》等名,是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发展的高峰和总结,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全书以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及其叛逆性格与封建势力的矛盾冲突为中心线索,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由盛及衰的发展历史,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
贾宝玉是《红楼梦》里的核心人物。
他出身于钟鸣鼎食之家,生活于锦衣玉食之中,是贾府上下预想的接班人,是贾家兴旺的希望所在,他应该走一条科学荣身之路,以便立身扬名,光宗耀祖。
然而他却违拗了贾氏家族的殷切期望。
在人生道路上,他不顾家父贾政的严打强逼,视仕途为粪土,以应酬文字为沽名钓誉,把读书当畏途,而向往做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富贵闲人”,远离封建官场和文场的名缰利锁在爱情婚姻方面,他既不按照传统道德的要求,讲求金玉良缘,也不遵从家人的意愿,要求名当户对。
他追求的是心灵契合的感情,爱慕的是与自己志同道合、体弱多病的表妹。
但是,这些思想和行为,很难容于贾府和整个社会,因此,他成了“似傻如狂”、“行为乖张”的“不肖子孙”。
从这种意义上讲,贾宝玉是一个贵族及至封建制度的叛逆典型。
此外,贾宝玉还是追求自由、平等的人道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
无论是对亲人、恋人、友人和丫鬟,还是对万事万物,他都是珍爱、保护的,体现了一种伟大的博爱精神。
至于宝玉最后的遁世,表现的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自己赖以生存的最珍爱的东西被彻底摧毁,理想彻底幻灭所带来的剧痛过后的最终平静。
红楼梦的读书心得议论文(精选10篇)
红楼梦的读书心得议论文(精选10篇)红楼梦的读书心得议论文精选篇1即将枯萎的绛珠草,无意得到了神瑛侍者的慈悲灌溉,修炼成仙。
两位因灌愁海水,结下一段生死缘分。
高山晶莹的绛珠仙子,不能受人之恩惠而不报,听说神瑛思凡下界,于是要用一生的泪水交换,换取他的回头是岸,以报答灌溉之恩。
当年看到这里,深深被绛珠仙子的高尚宏愿和无私行为所感动。
后来方知,绛珠黛玉,名别体殊,实乃香魂一缕所化,本为一人,从此深爱不已。
黛玉前生仙体,神水浇灌,一尘不染,纤纤弱质,来到污浊的凡间,深涉红尘,无所适应,遂染无医之病。
初见化为宝玉的恩人,便泪如雨下,高兴之极乎,感恩之深乎?无论如何,绛珠终于又遇到神瑛,三生石上旧精魄,万劫人世有情缘。
既然入凡尘,即行凡间事。
当年神瑛因动情红尘,万事自然从他富贵闲人的生活开始,黛玉宝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根深种。
为了让宝玉早启慧根,懂得世无常欢,花无常艳,黛玉不惜以泪洗面,让宝玉在锦衣玉食中,看到悲苦无常。
而常人视她,只当黛玉心胸狭窄,目下无尘。
可怜绛珠一片心意,正是知我者谓我何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世间无情,千万物事穿手过,流水落花天地间。
清灵黛玉,无人知心,四季逆旅,寂寞独行,春葬落花,秋卧菊榻,兰心慧语,化做墨香。
可怜清流易被浊欺,白雪常遭泥污,生长在一个不容她的世界里,黛玉因此更无片刻欢颜。
尽管外祖母宠爱,宝玉钟情,黛玉并未因此真正快乐过,她深知眼前一切都是过眼云烟,自己只是一匆匆过客,不会久留。
周遭他人冷眼,黛玉独自经受,从未怨言,世间的骄情假意,被她的无尘明镜,照得纤微必显,毫无遗漏。
在这个戏台一般的世界里,她不会妥协,不会作假,只会一意孤行,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一如殷商末年的伯夷叔齐,周伐纣王,两人便以微小之躯劝阻西周万人之兵,周灭纣王后,两人便作采薇之歌,绝食首阳山。
黛玉高洁,一身孤臣孽子的风范,直逼古人,就算是自认为红尘得意的薛宝钗,也情不自禁愿和她结为金兰之谊,时常亲近。
有关红楼梦的学术论文
有关红楼梦的学术论文红楼梦》这部千古传奇,一经问世,便广为流传,文人学者乃至普通读者都对《红楼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有关红楼梦的学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评《红楼梦》的迟暮之美摘要:关于《红楼梦》的主题,有人说它是历史小说,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衰亡史;有人说它是爱情小说,表现的是宝黛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人说这是一部宣扬色空观念的小说;凡此种种。
然以情论,这些悲剧因子却往往隐匿于近乎无事的生活进程和生命节律中,正如白昼渐入黑夜一般自然又突然。
可以说,《红楼梦》描写了钟鸣鼎食人家式微的黄昏,千红万芳女子悲哭的暮春以及遗世恨天通灵者太虚的幻境,皆是迟暮之美。
一、末世好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在《乐游原》中的衷心一叹,流露出诗人在面对迟暮美景时的复杂心境。
夕阳“无限好”,“好”至“无限”,形容极致,是对夕阳美景的不胜赞叹。
而“只是”一词,笔锋一转,将“无限好”的夕阳引入了“近黄昏”的不久长,不免抱憾。
“近黄昏”,预示着一切辉煌绚烂即将归于茫茫夜色,还有深深的不舍与留恋。
面对如此景象,人们常常有着多重感受:陶醉在夕阳胜景中的人们凭着日常经验预见到好景不长的势态,常怀着不舍与不安的复杂情愫;而由黄昏渐进黑夜后,目睹夕阳壮美的人们必然长久沉浸在对逝去的辉煌美好的回忆和追思中,在巨大的心理反差中怅然若失;经历了夕阳西下的过程,人们从盛衰一瞬间的惊悸美感引发出对世事遭际的触发与感慨和宇宙玄机的幻妙不测。
迟暮之美正是时间不可逆返的流逝在人们心中瞬间划下的痕迹,人们的感受往往对即将逝去的预感与挣扎以及对已经逝去的想象与回忆。
《红楼梦》中描写了钟鸣鼎食人家式微的黄昏,揭示的正是末世人事的“好”与“了”。
《红楼梦》首回中跛足道人所唱的《好了歌》,开宗明义,道出的正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切意,由兴衰荣枯、生死悲欢的人事变幻揭示“好了”的真意。
然而,就美学意义来说,最为可贵处恰在于对“黄昏”之美的细致把握。
《红楼梦》论文
论文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是一部对封建社会进行现实主义批判且艺术价值极商的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研究素材。
《红楼梦》创作于清代,在政治法律方面,清代继承了汉唐宋明等历代封建制度的主干,并有所发展,其典章制度发达完备,堪称中国封建法制之集大成者。
透过如此深刻的写作背景,我们可以通过对这部内容丰富的文学作品的研读,来体味中国传统法律思想。
一、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在中国古代,君主是国家的象征,是国家主权者。
君主掌握国家“要”事,即制定国家的基本政策,主持制定和颁布成文的法律及决定和发布各项政令,即“出令布宪”、“出号令,明宪法”,选任人才。
这就是说君主集中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决策权、及人事任免权。
法自君出,刑由君定,既是被社会所公认的理论原则,又是必须普遍遵行的社会现实。
“皇权至上,法自君出”深深烙印在中国封建体制中。
皇帝是整个大家的家长,皇权不可侵犯,下属臣子百姓都视为他的子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子主张制礼乐、定征伐等政治法律行为应由天子掌握,他对诸侯割据、大夫专权的政治局面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论语·季氏》:“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候出。
自诸候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他还严厉批评了各种潜越行为。
董仲舒以“天人感应”学说为基础,认为君权神授,皇权至上。
他说“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在封建制度下,君主的言论是金科玉律,神圣不可侵犯,决不允许阳奉阴违,抗拒不从。
君主的诏令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它可以取消法律,更改法律,代替法律。
为了维护皇权,确保君主的权力及其人身的绝对安全,历代封建王朝都从立法方面作了严格规定。
所谓谋反、谋大逆、谋叛、大不敬等罪名,都是为了维护皇权而制定的。
在文学名著《红楼梦》中,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皇权至上,法自君出的法律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论文
作为一个普通学生来谈作为中国小说的最高峰《红楼梦》确实有些力不从心或者说自不量力,但还是要试试的。
首先我先简单介绍下《红楼梦》这本书,《红楼梦》是一部一百二十回的章回体小说。
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是一部中国十八世纪的百科全书。
在前五回里我们可以得到《红楼梦》还有四个名字,分别是: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和金陵十二钗,而金陵十二钗: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薛宝钗、林黛玉、王熙风、巧姐儿、李紈、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贾宝玉:他逃避过早地接受封建主义的教育,使他避免卷入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利害之争,他身上保持了人性的纯正。
他憎恶仕途经济,讨厌与达官显贵往来,把八股文称为“饵名钓禄之阶”,却对他身边那些地位低下的女子寄予深厚的同情,而且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从现代社会看,他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浪荡青年,没有理想、没有抱负,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相违背。
如果不是因为家庭富裕、长辈溺爱,早就应该流落街头了。
才十几岁却把儿女私情时常放在心中,有是一种怎样的坏习气呢?还曾引起过金训儿跳井这一事件。
林黛玉:她的人生观是灰暗的,身世也确实可怜,幼年丧母,少年丧父,寄人篱下。
她满腹才华,吟诗作对无人能及,论才论貌她绝对冠绝古今,而且天真、纯洁,但她不喜欢礼教束缚的家庭,对宝玉的玩世不恭大加赞赏,这是他们感情的源头。
在所有人都劝宝玉努力学习、考取功名时,黛玉显出对功名的唾弃。
她柔弱的外表内,带着对封建的科举功名的鄙视和唾弃。
一个好女孩子最起码的条件是性格好,善解人意,不工心计又不失端庄。
而林黛玉,孤标自傲,目下无尘。
虽说寄人篱下,但还是千金小姐,有外婆疼,有一群好姐妹陪,并且容貌娇美,才学出众,可她就是不满足。
当她孤芳自赏、顾影自怜时,忘却了身边的世界,于是整个世界也就对她报以同样的态度。
薛宝钗:她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年纪虽小,却谙于世故,工于心计却显得温柔敦厚,心思缜密却表现得豁然大度。
她平日里装拙,心里面却渴望“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不能不说是虚伪。
就连本来心存芥蒂,怀疑她“有心藏奸”的林黛玉后来也把她认作知己。
但她的美貌温柔贤淑没有能够打动叛逆的贾宝玉,贾宝玉也没有成为她所期望的“读书明理,辅国治民”之才。
她的才华绝不在黛玉之下,品格端方,容貌丰美,又会广施恩惠,大得人心。
她几乎没有缺点,而且博学有识、温柔贤淑,想辅佐丈夫成为济世之才,何等的可贵!却是因为看错了贾宝玉,到后来反而没有得到宝玉真心诚意的爱情。
这是我很伤心的!只因为我较喜欢宝钗!
意义
(一)人物个性化色彩分析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每个人物都有自身的个性特征,作者对人物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一句话,一个外貌描写都能将人物个性凸显出来,如林黛玉给人的感觉是才女且多愁善感,宝钗是温婉而聪慧,晴雯美丽而锋芒毕露。
《红楼梦》中就是通过人物的形象的刻画来展现人物个性特点,茗烟聪明而朴实,大闹书房而显现其淘气顽皮的个性,也是他对宝玉忠心最有利的证明,再到闹书房时粗俗的语言特点以及忌金钏时文雅的语言特色,这些都无处不显示出茗烟独特的个性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人物形象的特点。
兴儿个性特征主要是通过其语言来展现出来的,他“自己特殊的风格,一是耍贫嘴,每一句都油腔滑调,一是爱说话,人家问他一句,他答一箩筐,难得的是层次分明,句句清楚”。
语言便是兴儿个性最直接的体现方式,他与兴儿一样,聪明而活泼,善良而机警,兴儿的话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别人的性格特点,他本身的性格特征也从中充分反映出来,这正如薛瑞生先生在《红楼梦谫论》中所指出:“因为是贾琏的‘心腹’小厮,他才能说出这些话;因为尤二姐善良柔弱,他才敢于说出这些话;因为他聪明伶俐,才将这些话说得准确而又有趣。
曹雪芹要让人物的语言‘一身’而兼‘二任’,看来是费了一番苦心的。
”
(二)人物对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
《红楼梦》中作者对每个人物情节的安排都可谓是匠心独运,茗烟和兴儿在情节推动上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茗烟对情节的推动主要是在宝玉身上,在第二十三回中,因宝玉在大观园中腻烦了,茗烟冒着风险从书坊里“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角本买了许多来”,偷偷送给宝玉看,从而使宝玉和黛玉得以读到《西厢记》《牡丹亭》等优秀文学作品。
可以说:在宝、黛叛逆思想形成的过程中,茗烟是起了催化和促进作用的,为宝黛爱情的成熟奠定基础,也“对宝玉叛逆思想的形成于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茗烟不仅是宝玉一些重大举动的“牵线人”,而且也是宝玉叛逆思想和叛逆行为的同情者和支持者。
没有茗烟的机敏和巧于应付,宝玉不可能那么方便地私自外出;没有茗烟的支持和帮助,宝玉在大观园以外种种“离经叛道”的举动将寸步难行。
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善于运用“犯而不同”的艺术手法。
兴儿对情节的推动作用很重要表现在尤二姐故事的发生当中,由于兴儿的评头论足、说长道短而使事情暴露,间接导致尤二姐惨死,作者不仅用这样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并通过人物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故事发展顺理成章而具有特色。
鲁迅先生说过,曹雪芹他写《红楼梦》,他是根据自身的生命体验,根据自己家族曹家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里面的盛衰荣辱,惊心动魄的大变化、大跌宕来写这个作品的。
《红楼梦》是带有自传性的,是自叙性的,我没说它就是自传。
更不是说就是通通去和生活真实划等号,说他没有艺术想像的过程,他当然是从生活的真实,升华为艺术的真实,这个是不消说的。
所以要读通《红楼梦》就要了解曹雪芹的家世,最起码要查三代——知道他的祖父是谁,父亲大概是谁,他本人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经历,什么遭遇?他家族怎么在康熙朝鼎盛一时,辉煌得不得了;在雍正朝,雍正很不喜欢,就被抄了家,治了罪;在乾隆初年怎么又被乾隆赦免,一度小康;但是在乾隆四年一下,又怎么卷进了一个大的政治斗争;乾隆在扑灭政敌的同时,也把其他的有关的那些社会上的人予以整治,曹家被株连彻底毁灭,曹家最后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所以我想先说说曹家和清朝康雍乾三代皇帝的瓜结?
曹雪芹家族,出身低微,是清兵入侵前被俘的“包衣”,也就是后来的皇室的终世奴才,曹雪芹就是奴才后代。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被康熙重用,被派往江南作江宁织造,这是一个很高的官,一个很有地位的职位,它性质属于半个皇商,而曹玺的夫人孙氏被招进宫里作康熙的保母,这样曹家就与皇室有了一段很浓厚的感情里程,这样以至于康熙有生之年六次下江南,就有四次住在曹家。
他家族怎么在康熙朝鼎盛一时,辉煌得不得了,这就是原因,这样的关系很重要的,也是曹雪芹写书时的历史题材。
总的来说,红楼梦是一本汇集了中国博大精深文化内涵的集合体。
它涉及的体裁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可以说涉及到了当时封建社会的各个层面,书中对于当时的文史哲理、琴棋书画、工艺美术、风流游戏、服饰宴饮、保健医药、园林建筑等各个方面无不做了深入精确的描写。
有讲政治,有讲感情,有讲阴谋,有讲叛乱,有讲为人处世,也有讲诗辞文化。
无怪乎《红楼梦》被认为是当时中国封建社会的全息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