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课文内容详细解析
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二则课文讲解
七年级上册的世说新语二则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两个小故事进行讲解。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农夫和一个狐狸的对话,农夫被狐狸蒙骗,失去了自己的鸡。
第二个故事则是一只猎户和一只猎狗之间的对话,猎户培养猎狗的目的是为了狩猎野兔,但最终却被猎狗背叛。
这篇课文深受学生喜爱,因为它不仅有趣,而且富有启发性。
这篇文章的广度非常宽泛,它讲述了农夫和狐狸、猎户和猎狗之间的互动。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性中的善恶和智慧。
通过对这些故事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人类的行为如何受到自然规律的约束。
在第一个故事中,农夫和狐狸之间发生了一场智慧斗争。
狐狸以巧言取人,最终诱骗农夫把鸡送给了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别人。
同时也反映了人性中的善良和易受骗的一面。
而在第二个故事中,猎户和猎狗之间的关系则是主仆关系,但猎狗最终还是背叛了猎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中,往往是动物本能的一面占据了上风,而人则需要通过自身的智慧和善良去约束和引导动物。
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驯化和野性的束缚。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两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性的善恶和智慧。
这种寓言故事的深刻内涵和启发性,使其成为了一篇具有价值的文章。
在我个人看来,这篇课文故事内容丰富,深刻展现了人性和动物性的对比,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道理,对我们的成长和人生也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这篇课文,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理性地对待和处理这种关系。
希望我的文章对你有所启发,也希望你能够通过这篇课文,深入思考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性的智慧和善恶。
祝你学习进步!这篇七年级上册的世说新语二则故事,通过两个小故事进行讲解。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农夫和一个狐狸的对话,农夫被狐狸蒙骗,失去了自己的鸡。
第二个故事则是一只猎户和一只猎狗之间的对话,猎户培养猎狗的目的是为了狩猎野兔,但最终却被猎狗背叛。
世说新语原文加赏析
世说新语原文加赏析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是刘义庆。
全书共500余则故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学、礼制等多个方面,是中国古代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之一。
本文将就世说新语的原文进行赏析分析。
世说新语共分为七篇,分别是“文学”、“辞章”、“志怪”、“百官”、“农事”、“巧艺”和“刑名”。
通过这七个篇章的内容,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百态的方方面面。
首先是“文学”篇,该篇主要介绍了那个时代的文学风貌。
例如,“篇章”一篇中提到了曹植的《七步诗》,描述了曹植临危不惧,才情出众的形象。
这个故事反映了曹植的个人魅力和他在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
另外,还有关于文学状元被砍杀等故事也是这一篇的内容。
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以看到当时文学的繁荣和文人的生活境遇。
接下来是“辞章”篇,该篇主要记录了一些人物的言辞和风采。
例如,“顾曲周”一篇中描述了顾曲周的机智应对和诙谐幽默的辞章,以及他和司马懿之间的辩论。
通过这些故事,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人物在言辞方面的天才和智慧。
“志怪”篇则主要记载了一些奇异的事件和传奇故事。
例如,“阮素”一篇中描述了阮素能够预测未来的能力,以及他预言了自己的死亡,并最终死于火灾的故事。
这个故事展示了一位智者的神奇能力和命运的转折,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超自然现象的好奇和畏惧。
“百官”篇则主要介绍了古代官员的故事和风采。
例如,“殷纯子”一篇中描述了殷纯子被贬官后仍然风度翩翩的形象,以及他对诸葛亮的赞赏。
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士人的操守和忠诚,也展示了古代官员的精神风貌。
“农事”篇则主要介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故事。
例如,“清稗”一篇中描述了清稗的农民平等理念和他与高祖之间的问答。
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农民的智慧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也展示了他们在农业生产中的努力和智慧。
“巧艺”篇则主要介绍了一些手工业者和技术人员的故事。
例如,“锺繇”一篇中描述了锺繇作画时的绝技和他与曹操之间的交流。
这个故事展示了古代手工业者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也反映了古代对技术人员的重视和尊重。
《世说新语》原文赏析及译文
《世说新语》原文赏析及译文第一篇:《世说新语》原文赏析及译文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
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
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哭毕,向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
”体似真声,宾客皆笑。
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选自《世说新语》)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⑴、少所推服.()⑵、时.名士无不至者()⑶、莫.不垂涕()⑷、使.君辈存()10、给文中划线句划分停顿。
(2分)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⑴、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⑵、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12、王子猷和孙子荆悼念亡者的方式分别是什么?你如何理解他们独特的悼念方式?(5分)参考答案9、⑴、佩服⑵、当时..⑶、没有谁⑷、让.10、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11、⑴、孙子荆抬起头说:“让你们这类人活着,却让这个人死了!”⑵、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了。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12、子猷的悼念方式是弹琴,孙子荆的悼念方式是学驴叫。
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刻的手足之情,子敬“素好琴”,子猷奔丧时抚琴即像抚人,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哀思;王武子生前喜欢听孙子荆学驴叫,孙子荆以驴鸣代替悲歌,表达丧友之痛。
参考译文孙子荆(孙楚西晋诗人)仗着自己有才华,很少有他看得起的人,唯独敬重王武子(王济)。
王武子去世后,名士们都来吊唁。
孙子荆后到,面对尸体痛哭,客人们也受感染跟着流泪。
孙子荆哭罢,对着灵床说:“你一直喜欢我学驴叫,今天我学给你听。
”他叫的声音和真的一样,客人们都笑了。
孙子荆抬起头来说道:“让你们这些人活着,却让这样的人死了!”二【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乙】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
《世说新语》翻译注释
《世说新语》翻译注释《世说新语》翻译注释《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撰写(一说刘义庆组织门客编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说新语》翻译注释,欢迎大家分享。
(1)诸葛友在西朝,少有清誉,为王夷甫所重,时论亦以拟王。
后为继母族党所谗,诬之为狂逆①。
将远徙,友人王夷甫之徒诣槛车与别②,厷问:朝廷何以徙我?王曰:言卿狂逆。
友曰:逆则应杀,狂何所徒!【注释】①族党:同族亲属。
狂逆:狂放而且叛逆。
②槛车:囚车。
【译文】诸葛厷(gōng)在西晋时,年纪很轻就有美好的声誉,受到王夷甫的推重,当时的舆论也拿他和王夷甫相比。
后来被他继母的亲族造谣中伤,诬蔑他是狂放叛逆。
将要把他流放到边远地区时,他的朋友王夷甫等人到囚车前和他告别,诸葛友问:朝廷为什么流放我?王夷甫说:说你狂放。
叛逆。
诸葛厷说:叛逆就应当斩首,狂放有什么可流放的呢!(2)桓公入蜀①,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馀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
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
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注释】①桓公入蜀:晋穆帝永和二年(公元346 年),桓温西伐蜀汉李势,次年攻占成都。
【译文】桓温进军蜀地,到达三峡时,部队里有个人捕到一只小猿,母猿沿着江岸悲哀地号叫,一直跟着船走了百多里也不肯离开,终于跳上了船,一跳上就马上气绝。
剖开母猿的肚子看,肠子都一寸一寸地断开了。
桓温听说这事大怒,下令革除了那个人。
(3)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①。
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②。
【注释】①殷中军句: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 年),殷浩以中军将军受命北伐,结果大败而回,被桓温奏请废为庶人,于是迁屠杨州东阳郡信安县。
②咄咄怪事:形容令人惊讶的怪事。
【译文】中军将军殷浩被免官以后,住在信安县,一天到晚总是在半空中虚写字形。
《世说新语》课文内容详细解析
《世说新语》课文内容详细解析咏雪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②,与儿女讲论文义③。
俄而④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⑤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⑥。
”兄女曰:“未若⑦柳絮因⑧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史无奕女⑨,左将军王凝之⑩妻也。
【字词全解】①[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昊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②[内集]家庭聚会。
③[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④[俄而]不久,一会儿。
⑤[胡儿]即谢朗。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⑥[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⑦[未若]不如。
⑧[因]趁,乘。
⑨[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⑩[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吏等。
【句解】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一句话,涵盖着丰富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说到了。
“骤”字传神,表现雪景的非凡气势。
【段解】这是文中对“白雪”的第一个比喻,即“撒盐空中”,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撒盐空中”比较接近。
这是对“白雪”的第二个比喻,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含蓄深刻。
谢太傅对以上两个答案可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起什么作用?明确: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对谢道韫才华的赞赏。
【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
忽然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
”太傅很高兴。
谢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①与②友期③行,期日中④,过中不至⑤,太丘舍去⑥,去后乃至⑦。
元方⑧时年⑨七岁,门外戏⑩。
客问元方:“尊君○11在不○12?”答曰:“待○13君○14久不至,已去○15。
《世说新语》及翻译讲解
《世说新语》及翻译1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①。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②!”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①避难(nàn):这里指躲避汉魏之交的动乱。
辄:立即;就。
②疑:迟疑;犹豫不决。
纳其自托:接受了他的托身的请求,指同意他搭船。
【译文】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
王朗说:“好在船还宽,为什么不行呢?”后来强盗追来了,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
华歆说:“我当初犹豫,就是为的这一点呀。
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便仍旧带着并帮助他。
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和王朗的优劣。
2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②于是敕见③。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④。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⑤。
”【注释】①钟毓(yù)、钟会:是兄弟俩。
钟毓,字稚叔,小时候就很机灵,十四岁任散骑侍郎,后升至车骑将军。
钟会,字士季,小时也很聪明,被看成是非常人物,后累迁镇西将军、司徒,因谋划反帝室,被杀。
令誉:美好的声誉。
②钟繇(yáo):任相国职。
③敕(chì):皇帝的命令。
④战战惶惶:害怕得发抖。
浆:凡较浓的液体都可叫做浆。
按:惶、浆二字押韵。
⑤战战栗栗:害怕得发抖。
按:栗、出二字亦押韵。
【译文】钟毓、钟会兄弟俩少年时就有好名声,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听说他们俩,便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下令赐见。
进见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道:“你脸上为什么出汗?”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3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①。
精选《世说新语》六篇(原文+注释+译文)
精选《世说新语》六篇原文+注释+译文一华歆.王朗俱乘船出亡,有一人欲依靠,歆辄难之①.朗曰:“幸尚宽,何为不成?”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②!”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好坏.【注释】①出亡(nàn):这里指回避汉魏之交的骚乱.辄:立刻;就.②疑:迟疑;迟疑不决.纳其自托:接收了他的寄身的请求,指赞成他搭船.【译文】华歆.王朗一同乘船出亡,有一小我想搭他们的船,华歆立时对这一请求暗示难堪.王朗说:“好在船还宽,为什么不成呢?”后来强盗追来了,王朗就想甩掉落谁人搭船人.华歆说:“我当初迟疑,就是为的这一点呀.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形紧急就摈弃他呢!”便仍然带着并帮忙他.世人凭这件事来剖断华歆和王朗的好坏.二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②于是敕见③.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故汗?”毓对曰:“战战惶遽,汗流浃背④.”复问会:“卿何故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⑤.”【注释】①钟毓(yù).钟会:是兄弟俩.钟毓,字稚叔,小时刻就很机警,十四岁任散骑侍郎,后升至车骑将军.钟会,字士季,小时也很愚蠢,被算作长短常人物,后累迁镇西将军.司徒,因策划反帝室,被杀.令誉:美妙的荣誉.②钟繇(yáo):任相国职.③敕(chì):皇帝的敕令.④战战惶遽:畏惧得颤抖.浆:凡较浓的液体都可叫做浆.按:惶.浆二字押韵.⑤战战栗栗:畏惧得颤抖.按:栗.出二字亦押韵.【译文】钟毓.钟会兄弟俩少年时就有好名声,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据说他们俩,便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命令赐见.进见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道:“你脸上为什么出汗?”钟毓答复说:“战战惶遽,汗流浃背.”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答复说:“战战栗栗,汗不敢出.”三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赛跑取之,唯戎不动①.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②.【注释】①折枝:使树枝曲折.②信然:确切如许.【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刻,有一次和一些小孩儿出去游玩,看见路边的李树挂了许多果,压弯了树枝,小孩儿们抢先恐后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他人问他,他答复说:“树长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这必定是苦的李子.”拿李子来一尝,果真是苦的.四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①.子猷问阁下:“何故都不闻新闻?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②.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渤绝良久.月徐亦卒. 【注释】①“王子猷”句:王子猷和王子敬是兄弟,是王羲之的儿子.②了:完整.【译文】王子猷和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逝世.一皇帝猷问侍候的人说:“为什么一点也没有听到子敬的音讯?这是已经逝世了!”措辞时一点也不哀痛.于是就要车去奔丧,一点也没有哭.子敬日常平凡爱好弹琴,子猷便一向进去坐在灵座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琴弦怎么也调不好,就把琴扔到地上说:“子敬,子敬,人和琴都不在了!”说完就哀思得昏了曩昔,良久才醒过来.过了一个多月他也逝世了.五魏武行役,掉汲道,军皆渴①.乃令曰:“前有大海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②.”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注释】①汲(jī):取水.②饶子:果实许多.【译文】魏武帝曹操率部远行军,找不到取水的路,三军都很口渴.于是便传令说:“前面有大片的梅树林子,梅子许多,味道甜酸,可以解渴.”士兵听了这番话,口水都流出来了.应用这个方法得以赶到前面的水源.六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转瞬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②.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③.敦论事造半,方意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克不及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④.于时称其有智.【注释】①“王右军”句:王敦是王羲之的堂伯父.《晋书·王允之传》以为这事属王允之.允之也是王敦的侄儿.减,少于.②钱凤:字世仪,任王敦的从军,是王敦的谋主.王敦动员兵变掉败后,他也被杀.屏人:叫他人避开.逆节:起义.③剔吐:用指头抠出口水.④从横:即纵横,此指到处流淌.【译文】右军将军王羲之不满十岁的时刻,大将军王敦很爱好他,经常安插他在本身的床帐中睡觉.有一次王敦先出帐,王羲之还没有起床.一会儿,钱凤进来,屏退手下的人,商讨工作,一点也没想起羲之还在床上,就说起兵变的筹划.王羲之醒来,已经听到了他们的谈论,就知道没法活命了,于是抠出口水,把头脸和被褥都弄脏了,伪装睡得很熟.王敦磋商工作到半途,才想起王羲之还没有起床,彼此十分惊惶,说:“不克不及不把他杀了.”等到翻开帐子,才看见他吐得到处都是,就信任他真的睡得很熟,于是才保住了命.当时人们都赞扬他有智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二则》背景、赏析、注释、译文
咏雪南北朝:刘义庆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文言现象1、古今异义词语:儿女。
文中是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判断句:即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倒装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
撒盐空中差可拟,状语后置。
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注释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骤:急,紧。
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
何,什么;似,像。
胡儿:即谢朗。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未若:倒不如。
因:凭借。
即:是。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赏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
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
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
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
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
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
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
《世说新语》原文赏析及译文
《世说新语》原文赏析及译文《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它是由刘义庆所编写的文集,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语录、故事、轶事等,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生活。
这部书首次引入了“言行”这个概念,对后来的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读者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因为《世说新语》的原文之中充满了古文、典故和隐晦的表达,需要通过细致的解读和译文来理解其中的精髓和价值。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世说新语》的历史背景。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代表了中华文明的转型和变革。
在此期间,社会经济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政治权力也在不断地转移。
因此,人们对于行为准则、品德道德、教育方法等方面的讨论特别活跃。
《世说新语》作为一部杂编文集,描写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各种名士达官的言语和行为,被誉为“古代名人言行录”。
然而,《世说新语》的原文不是那么容易阅读和理解的。
它采用了很多隐晦、古怪的表达方式,加上编者刘义庆本人的思想倾向,使得读者需要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和阅读经验才能有所收获。
比如,《世说新语》经常使用典故和引用经典,例如“拄杖思过”、“东山再起”等,如果没有对这些典故的理解,读者就很难理解相关的篇章。
其次,它也使用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和语法结构,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需要依靠专业的解读和研究才能理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世说新语》,读者可以结合一些译本来学习原文。
经典的译本有冯唐的《世说新语释义》和陆游的《世说新语集解》,它们对原文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注释,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意义。
例如,在冯唐的译本中,他对于“九隐”一篇解释道:“九隐者,孙康子、邢昺之子树、詹后野、李群玉、阮嗣宗子(即阮籍)、陆绩、周舍、蒋干、陆机也”,这些注释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相关人物及背景信息,并引导读者去思考相关故事的意义。
此外,对于《世说新语》的解读还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这有助于读者理解人物的言行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思想观念。
世说新语注释译文
《世说新语》的注释和译文可以参考以下版本: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
避难(nàn):这里指躲避汉魏之交的动乱。
依附:寻求依托,有所依靠。
辄:总是,就。
难:为难,感到困难。
宽:宽裕,宽绰。
急:紧急,迫切。
相弃:抛弃,背离。
纳:接受,采纳。
自托:自己的依托,自己的依靠。
携拯:携带拯救,指帮助别人。
如初:像原来一样,没有改变。
定:评定,判定。
优劣:优劣之分,指评判好坏。
译文:
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寻求依托,华歆总是感到困难。
王朗说:“幸好还宽敞,有什么不可以呢?”后来贼人追来了,王朗想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
华歆说:“本来我之所以犹豫,正是为了这个原因。
既然已经接纳了他的依托,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呢!”于是携带拯救他像原来一样。
世人通过这件事评判了华歆和王朗的优劣。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世说新语》课文全解 语文版
22.《世说新语》【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过:超过。
尊君: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
委:丢下,抛弃。
君:古代尊称对方,可译为“您”。
家君: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惭:惭愧。
辄:当即。
贼:这里指作乱的人。
所以:……的原因。
耳:罢了。
纳:接纳,接受。
邪: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定:评定,评价。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刘义庆(403~444),本是宋武帝刘裕之侄,刘裕大弟弟长沙王刘道怜的第二个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
因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儿子,刘义庆便被朝廷过继给刘道规为后,因此袭封为临川王。
史称刘义庆自幼聪敏过人,受到伯父刘裕的赏识。
刘裕曾夸奖他说:“此我家之丰城也。
”刘义庆年轻时曾跟从刘裕攻打长安,回来后被任命为东晋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徙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
刘宋建立后,他以临川王身份历任侍中、中书令、荆州刺史等显要职务。
当时“荆州居上流之重,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
”因为刘义庆被认为是宗室中最优秀的人才,所以朝廷才委派他承担如此显要之职。
后又改授散骑常侍、卫将军、江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等一系列重要职务。
刘义庆为人“性简素,寡嗜欲”,“受任历藩,无浮淫之过,唯晚节奉养沙门,颇致费损。
”刘义庆性爱文艺,喜与文学之士交游。
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大批名儒硕学。
他自己也创作了大量丰富著作,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又曾仿班固《典引》作《典叙》,记述皇代之美;此外还有《集林》200卷,《世说新语》10卷。
其中,最著名当然是那部千古流传的《世说新语》。
刘义庆在公元444年去世,终年42岁,谥为临川康王。
刘义庆生有5个儿子,均有功名。
后临川王国被废除,后裔不明。
2、关于《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创作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
此书不仅保留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而且语言简炼、文字生动鲜活,又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
世说新语原文与解析
世说新语原文与解析世说新语是唐代文学家刘义庆所著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许多有关历史人物的故事和琐事。
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对唐代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的生动描绘。
本文将对世说新语的原文进行解析,并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深意。
第一篇:稽古第一太子文学弘正楷籍,解析:这句话描述了太子的学习之道。
其中“太子文学”指的是太子身份高贵,具备才学,而“弘正楷籍”则表示他努力学习,著书立学的决心。
深意: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对于太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古代提倡的“文武全才”中,太子们需要通过学习来增长才华,以备将来继位。
第二篇:容止何况主人面容,天然自如,不戚于属意。
解析:这句话旨在描述一个人的容貌和气质。
其中“面容,天然自如”指的是此人的容貌是天生的,无需修饰或伪装;而“不戚于属意”则表示他不受别人的看法和评价所左右。
深意:这句话传达了一个人应该保持真实和自然的态度。
无论外貌如何,都应该心态平和,不受他人的评判或偏见影响。
第三篇:贾琏撰丧志告酬学诸公,解析:这句话描述了贾琏为了表示哀悼之情,撰写了一篇志文,并准备在亲友面前宣读。
深意:这句话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丧礼的重视。
通过写丧志表达哀悼之情,显示了对逝者的尊重和对亲友的关怀。
第四篇:魏公进京,庖羲宰牛不与魏官人語。
解析:这句话描述了庖羲在魏公进京的时候,为了表示尊重和礼貌,并没有与魏官人交谈。
深意:这句话体现了古代社会中的等级观念和尊卑秩序。
庖羲作为一名被封为牛宰的官员,不愿越级与魏公进行谈话,表现出尊卑有别的风尚。
第五篇:贾季询释奠季询曰:“凡为祭祀之礼,先知是非。
不及三品官,弗与饮食。
”解析:这句话描述了贾季询在进行祭祀时的一种礼仪要求。
他表示,只有达到三品官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与他一同享用祭祀的食物。
深意:这句话映射出古代社会中的官职等级制度,并强调了祭祀礼仪的重要性。
只有地位相当的人才可以一同参与,并体现了尊卑有别的传统。
通过解析这些世说新语的原文,我们可以了解和研究唐代社会的文化和风俗,同时也能体味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世说新语》两则课文全解
《世说新语》二则全解《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释词:内集,家庭聚会讲论文义,讲解诗文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同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句解:“寒雪日”写屋外天寒雪骤,“讲论文义”写室内谈笑风生,营造了一种温、馨、融洽、欢快且文化气息浓郁的家庭氛围。
文字简洁却内容丰富,交代了故事发生的人物、环境、事件等。
原文:俄而雪骤,释词:俄而,不久、一会儿骤,紧译文:一会儿,雪下得急了,句解:“骤”字形象传神地表现了雪之急,突出了雪景的壮观,为下文的“咏雪”做铺垫。
原文: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释词:欣然,高兴的样子何,什么似,像译文: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句解:谢太傅的问话引出了下文“兄子”“兄女”的回答。
“欣然”表现了谢太傅见到白雪纷纷的喜悦之情。
原文: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释词: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译文: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与之)相比。
”句解:比喻胡儿以白盐撒于空中比喻白雪飘飞之态,突出了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照应上文的“雪骤”,形象生动。
原文: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释词: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译文: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说像柳絮乘风起舞。
” 太傅高兴地笑了起来。
句解:比喻,将飘飞的雪花比作乘风起舞的柳絮,突出了雪花飘飞的轻盈姿态,同时引发人们对春天即将来临的联想,极具美感。
太傅对以上两个比喻并未直接表示赞同或反对,只“大笑乐”,表现了谢家家庭聚会时欢快、轻松的氛围。
原文: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释词:即,就是译文:(谢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句解: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强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释词:期行,相约同行日中,正午时分舍去,舍弃、离开乃;才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
世说新语二则课文教材全解
世说新语二则课文教材全解第一则课文:聚沙成塔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一位建筑师来到一个小村庄,看到村中住民们正在建造一座高塔,但进展并不顺利。
建筑师走上前,笑着对村民们说:“我可以帮助你们吗?”村民们迫不及待地请他加入工作。
建筑师请来了几个工人,开始了工作。
他向大家解释,说聚沙成塔的原理非常简单:通过将沙子一粒一粒地堆积起来,最终可以建造起一座壮丽的塔楼。
于是,村民们动手将沙子一粒粒地往上堆积。
起初,建筑师和工人们似乎进展缓慢,但他们并没有放弃。
他们坚持通过辛勤的努力,一粒一粒地将沙子堆积在一起。
辛苦付出的工人们终于看到了成果,他们激动地看到塔楼越来越高。
最后,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座高大而美丽的塔楼拔地而起。
村民们为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而建筑师则骄傲地说:“通过你们的努力,你们聚集了这些沙粒,创造了这座壮丽的塔楼。
你们的团结和勤奋是成功的关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聚沙成塔的道理可以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人际关系,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脚踏实地地积累每一点进步,最终我们都能取得成功。
第二则课文:半斤八两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两个人在争论一群羊的价值问题。
他们都声称自己的羊比对方的羊重。
争论激烈之际,路过的一位路人听到了他们的争吵,决定来解决这个纠纷。
他询问两人:“你们为何争论这个问题?”两人告诉他,他们各有一群羊,但双方都声称自己的羊更重。
路人微笑着说:“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找一个公平的方法来解决呢?”路人提议:先斩了一只对方的羊,然后再称量剩下的羊。
这样,无论哪方的羊更重,都能得到公正的结果。
听到路人的提议,两人都不敢再置疑。
他们立刻同意并在路人的陪同下执行了提议。
结果出来了,两人的两只羊都被称量了。
结果是,两只羊的重量竟然是一样的。
两人相互看着,恍然大悟。
曾经的争吵不过是无谓的纷争,最后他们笑着握手言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争论的事情并不是那么重要。
有时候,我们只是为了争执而争执,而忽略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世说新语原文和注释
世说新语原文和注释
摘要:
一、世说新语的概述
二、世说新语的主要内容
三、世说新语的文学价值
四、世说新语的影响及后世评价
五、总结
正文:
【一、世说新语的概述】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全书共36门,记载了东汉末年至东晋时期一些名士的言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哲学、宗教等诸多方面,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二、世说新语的主要内容】
《世说新语》以名士言行、逸事、典故为主,通过生动的叙述展示了当时士人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特征。
书中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正面的道德楷模,也有反面的丑恶现象,还有对各种社会现象的揭示和批评。
这些故事充满了智慧和哲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三、世说新语的文学价值】
《世说新语》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叙事艺术和丰富的人物塑造上。
书中的故事多以短小精悍、生动形象著称,善于抓住人物特征,通过简练
的文字刻画出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同时,《世说新语》还善于运用讽刺、幽默等手法,使故事充满趣味性和可读性。
【四、世说新语的影响及后世评价】
《世说新语》对后世影响深远,许多故事成为流传千古的典故,如“东床快婿”、“拾遗补缺”等。
后世文人对其评价颇高,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称赞《世说新语》为“言语之林薮,文章之泉府”。
同时,《世说新语》也对后来的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总结】
《世说新语》是一部具有很高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小说集,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人物塑造展示了东晋时期名士的风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两则课文与注释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两则课文与注释陈太丘①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②,期日中③。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④,去后乃⑤至。
元方⑥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友人期行,相委而去⑧。
”元方曰:“君与家君⑨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⑩之。
元方入门不顾⑪。
①[陈太丘]即陈寔(shí)(104-186或187),字仲弓,东汉颍(yǐng)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
曾任太丘长。
太丘,县名,治所在今河南永城西北。
②[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③[日中]正午时分。
④[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⑤[乃]才。
⑥[元方]即陈纪(129-199),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⑦[尊君在不(fǒu)]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⑧[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⑨[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⑩[引]拉,牵拉。
⑪[顾]回头看。
【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简答题】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
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
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辞严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世说新语原文注释及翻译
世说新语原文注释及翻译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很危急的时刻,如果这时突然出现危险情况,一些人可能被吓得不知所措,而机智的人会迅速适应环境并思考化险为夷的办法,我们一定要学会冷静的对待这种情况,能够做到临危不乱才是最好的,现在我们就一起赏析这篇文章吧。
【题解】捷悟指迅速领悟。
本篇记载几个对人、对事物快速而正确的分析和理解的事例。
突然遇到一件意外的事,在常人尚未理解之时,能根据人或事物的特点、出现环境、当时的诸多条件等等来综合分析,做出判断,这就是一种悟性。
培养这种能力,有可能对付突发事件。
例如第2则记曹操在一杯酪的盖头上题个合字,杨脩看到这里没有用合字的条件,于是从该字的组成部分看出是公教人啖一口也。
有时突然出现危险情况,一些人可能被吓得不知所措,而机智的人会迅速适应环境并思考化险为夷的办法,第5则正是反映出当局者迷和旁观者清这两种情况。
但是篇内所记,有一些事情跟捷悟似未可等同看待。
例如第6则记桓温欲夺郗愔兵权,郗愔没体会到这点,而他儿子在桓温手下任参军,明白桓温的想法。
这看来是朝夕观察的结果,而非捷悟所致。
第7则所记的更是有意捉弄人家,跟捷悟无关。
(1)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①。
杨见,即令坏之。
既竟,曰:门中‘活’,‘阔’字。
王正嫌门大也②。
【注释】①杨德祖:杨脩,字德祖,曹操任丞相时,调他任主簿,有才学,有悟性。
后来被曹操杀害了。
相国:指丞相。
汉代有时设相国,有时设丞相。
这里指相国府。
榱桷(cuījué):椽子。
②王:指魏王曹操。
【译文】杨德祖任魏武帝曹操的主簿,当时正建相国府的大门,刚架椽子,曹操亲自出来看,并且叫人在门上写个活字,就走了。
杨德祖看见了,立刻叫人把门拆了。
拆完后,他说:门里加个‘活’字,是‘阔’字。
魏王正是嫌门大了。
(2)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①。
次至杨脩,脩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②!【注释】①饷:送。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意为“记录世间新鲜言语”,是南朝宋儒文学家袁宏伟编纂的一部鸿篇巨制。
下面是世说新语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其昔阙文之语曰:“瑕不掩瑜,儿不嫌母。
”盖自矜善会恶之害也。
今才子佳人,亦势不两立。
乃至朋友弟子之间,不信其事,见之虽矣,必伏热而出,因事类以逊。
国家有这样的人当居之,家门有这样的子应当纳之。
翻译:古时候有一句文言文说:“瑕疵无法遮盖美玉,孩子不会嫌弃妈妈。
” 这是说人往往矜夸自己的长处,终会遭受别人的嫉妒。
如今,才子佳人亦然,两者往往难以共存。
甚至朋友和弟子之间也难以彼此真心相信。
即便亲眼所见,必然抑制住自己的热情,客套地说话以示谦逊。
这种人应该用来担任国家的重要职务,这样的人应该纳为家门之亲。
原文:燕武公門生,有口辩,燕人生敬之。
燕召而问曰:“辩所以好之何也?”對曰:“以得人有己之道。
”召又问曰:“好之何也?”對曰:“直使人不敢以奸请。
”曰:“的罢,勉之!”公曰:“子不见刘须乎?夫须独有雷霆之言于江、湖、府,奈何?”弘曰:“乃亦鲤也,独善其身耳,若有贼艳之言,见‘己’不即热也!犹龙在河也。
”公笑而终。
翻译:燕武公的门生,口才很好,燕国的人都尊重他。
于是燕国大夫召唤他,问道:“你们为什么喜欢他(这位学生)?”他回答说:“因为我们能从他身上学到自己所没有的东西。
”召唤他第二次问道:“为什么喜欢他(这位学生)?”他回答道:“因为他直率,使人不敢用狡诈的方式去请求他。
”大夫说:“好吧,你去努力吧!”公爵说:“你没有见过刘须吗?刘须一人在江湖间真是雷声大雨点小啊,他怎么了?”那名门生说:“刘须和鲤鱼一样,只顾自保命,若有坏人称赞他,他不会立刻热乎于对方的。
他就像河中的龙一样。
”公爵笑了,对话结束。
上述两段原文描绘了世人对于人才与才智的评价,并通过反问和对话的方式传达了一些乡土智慧。
燕武公门生那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才能在他能言善辩时更能展露出来。
政府要重用那样有口才的人才,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征服别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课文内容详细解析咏雪
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②,与儿女讲论文义③。
俄而④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⑤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⑥。
”兄女曰:“未若⑦柳絮因⑧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史无奕女⑨,左将军王凝之⑩妻也。
【字词全解】
①[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昊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②[内集]家庭聚会。
③[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④[俄而]不久,一会儿。
⑤[胡儿]即谢朗。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⑥[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⑦[未若]不如。
⑧[因]趁,乘。
⑨[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⑩[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吏等。
【句解】
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一句话,涵盖着丰富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说到了。
“骤”字传神,表现雪景的非凡气势。
【段解】
这是文中对“白雪”的第一个比喻,即“撒盐空中”,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撒盐空中”比较接近。
这是对“白雪”的第二个比喻,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含蓄深刻。
谢太傅对以上两个答案可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起什么作用?明确: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对谢道韫才华的赞赏。
【译文】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
忽然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
”太傅很高兴。
谢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①与②友期③行,期日中④,过中不至⑤,太丘舍去⑥,去后乃至⑦。
元方⑧时年⑨七岁,门外戏⑩。
客问元方:“尊君○11在不○12?”答曰:“待○13君○14久不至,已去○15。
”友人便怒:“非人哉○16!与人期行,相委○17而○18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19;对子骂父,则是无礼○20。
”友人惭○21,下车引○22之,元方入门不顾○23。
【字词全解】
①[陈太丘]即陈寔( shí),字仲弓,东汉额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县名。
②[与]和。
③[期]约定。
④[日中]正午时分。
⑤[至]到达。
⑥[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CD[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⑧[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⑨[时年]这年。
⑩[戏]玩耍,
○11[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12[不【fou)]通“否”。
○13[待]等待。
○14[君]对别人的尊称。
○15[去]离开。
○16[非人哉]不是人啊。
○17[相委]丢下我。
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
委,丢下、舍弃。
○18[而]顺接连词,就。
○19[信]信义、信用。
○20[礼]礼貌。
○21[惭]惭愧。
○22[引]拉。
○23[顾]回头看。
【句解】
交待陈太丘与太期行的具体情况,说明不守信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
为故事的发展作了铺垫。
陈元方其时正“门外戏”,故与客相遇,这是对话的由来,也交代了对话的地点。
写陈元方回答客人的问话时,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客人得知陈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陈太丘,而且语言粗野。
点明约定期限,为反驳作铺垫。
当客人大怒骂其父时,陈元方据理反驳,指出其“无信”“无礼”的错误,表现陈元方年纪虽小但聪慧过人,明白事理。
友人由“怒”转“惭”,表示知错;元方“入门不顾”显示其率真方正的个性。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后(友人)仍没有到达,陈太丘不再等候(就自己)走了,离开以后(友人)才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这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
客人问元方说:“你父亲在不在?”(元方)回答说:“(父亲)等您很久都不到,已经走了。
”友人(听了)便大怒说:“简直不是人啊!和人约定同行,丢下我就自己走了。
”元方说:“您和家父约定正午。
到了正午还不到,这就是不讲信义;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走下车来拉他,元方(径直)走入家门,连头都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