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带解析)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带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92e5e0f46527d3250ce011.png)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带解析)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 _____1、以下关于声音产生的现象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发声是靠敲打实现的B、一切声源都在振动C、物体振动停止后,声音立即消失D、只有固体才能发声2、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的说话声就会被吓跑,这说明〔〕A、只有水能传播声音B、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C、水和空气都不能传播声音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3、当你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在你旁边的人惑觉不到多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C、你自己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传导到听神经的D、饼干太干了4、如下图,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
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5、如下图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6、如下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276cb067cd184254b35356c.png)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一、填空题1、宇航员在没有空气的月球上对着山崖喊话,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回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唐朝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诗:“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垂钓小儿不敢答言,因为他知道,声音可能会吓跑将要上钩的小鱼,此事表明_______和________可以传声。
3、课上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______产生的,是通过_____传入考生的耳朵的。
4、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这利用了声音在________中比________中传播的快的道理。
5、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被困井下约300米的矿工通过敲击钻杆向地面发出求救信号,使115人成功获救,创造了生命奇迹,这是由于被敲击的钻杆_______而发声,且_________比__________传声效果好。
7、当锣被敲响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这是因为锣面停止了________,这说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停止了,发声也就停止了。
8、某同学在足够长的装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了一下,另外一个同学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则他听到声音的次数是3次,第一声从_______中传来;第二声从_______中传来;第三声从_______中传来。
二、选择题()9、声音在空气、水、钢这三种物质中传播,其速度最快的是A.钢 B.空气 C.水 D.一样快()10、如果用手按在自行车车铃的金属盖上,无论你怎样用力敲铃,铃声也不会清脆。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3d94202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fa.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5道)1、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面对路人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角度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B)回答路人的询问会产生声波,而招手则不会产生声波(C)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D)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2、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3、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B.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响度以及传播速度都不变C.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D.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定值,为340m/sC."闻其声,未见其人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分辨人的D.考场附近道路旁安装噪声监测仪,可减弱噪声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于光的传播速度B.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金属中传播得快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在旷野里谈话比在屋子里响亮7、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8、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一样快9、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马上消失,这是因为A.声波全部传入人体B.声音的音调变低了C.声音的音调变高了D.锣面停止了振动10、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11、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校园内植树可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B."声如洪钟"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真空能传声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12、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B.一般地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些C.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D.用牙齿听声利用的是骨传导13、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声音响亮,原因是A.声音的响度大些B.声音的音调高些C.声音与回声分开了D.声音与回声混在一起了14、疫情防控工作中,民警使用无人机进行广播,让防疫知识深入人心。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d067bec551810a6f524860b.png)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1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发声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
2.通常人们称月球上是一片“死寂的”空间,它的意思是“无声”,其原因是月球表面附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声学建筑,声音被多次______,这种现象通常叫做________。
4.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是[ ]A.用光将鱼吸引到渔网中B.鱼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走C.在岸上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D.在岸上听到波浪拍击岸上的岩石发出的轰鸣声5.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员必须看到发令枪的烟火就开始计时,如果以听到枪声时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与计时实际成绩相比较,结果偏高。
为什么?6.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 500 m/s,从海洋勘测船上竖直向下发出超声波,经3.2 s 后收到海底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则海底有多深?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2一、是非题1.只要附近有物体发出声音,人耳一定会听到。
( ) 2.要听到声音,一定要有声源和介质,缺一不可。
( ) 3.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
( ) 4.在家里说话,这种说话声音是没有回声的。
( ) 5.在铁桥的一端敲一下桥梁,在铁桥的另一端先后听到两次敲击声。
( ) 二、填充题l.发声的物体____(选填“一定”、“不一定”)在振动,振动的物体____发声。
2.声音在水、空气和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排列是____、____、____。
3.反射回来的声音要在原来的声音消失后至少经过秒到达人耳,我们才能把回声与原来的声音区分开来。
三、选择题1.关于电磁波和声音传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磁波和声音都能在真空中传播B.电磁波和声音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2.一人在闪电后6秒听到雷声,那么发生闪电处离他[ ]A.约2千米B.约4千米C.约1千米3.在高墙前叫喊,要听到与原声分开的回声,人站的位置至少离墙[ ] A.34米B.17米C.5米D.缺少条件,无法计算四、计算题1.小华是百米赛跑的裁判,发令员鸣枪处离小华100米。
声音的产生于传播练习题
![声音的产生于传播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ab6a64033687e21ae45a905.png)
1.声音是靠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2.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__而产生的,并经_________传入人耳.3.如图3-1-5所示,图甲为人敲鼓,能发出悦耳动听的鼓声,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图乙为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4.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______________.5.如图,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泡沫塑料接触发声的叉股时,泡沫球会被______,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物体都在___________.这个实验利用泡沫塑料被音叉弹开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6.东城小学的同学敲锣打鼓列队欢送新兵入伍,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_________产生的,再通过_________向四周传播开来.7.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传播得______.8.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米/秒.9.通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靠____________传播的.10.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声音的产生于传播练习题一、填空题1.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发声体的_________ 停止了,发声也就停止了.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_________,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_________ .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 m/s.3.雷雨天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________4.甲乙两个同学研究声音的传播现象,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很长的钢管上,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了一下,甲同学能够听到_________次敲击声.5.你知道超音速飞机吗?按常温下声音的传播速度计算,超音速飞机的速度至少应大于_________ km/h.6.声音要靠_________传播,某同学测出声音在空气中2 s的时间内传播的距离是690 m,由此他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_m/s.7.我们知道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二、选择题8.(多选)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只要振动就一定能发出声音B.声源一定在振动C.不振动的物体不发声D.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9.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铝、海水、空气B. 铝、空气、海水C.空气、铝、海水D.空气、海水、铝10.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当你在旷野里大声唱歌时,不如在房间里大声唱歌听起来响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旷野里空气稀薄B.在房间里原声和回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C.房间里空气不流动D. 以上说法都不对11.当气温是15 ℃时,你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你到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A.340 mB.170 mC. 34 mD. 17 m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教室里讲话时听不到回声是因为教室里没有回声B.百米比赛时,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响时开始计时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D.声音能够在任何物体中传播三、计算题13.某同学走在两山之间大喊一声,听到一个回声,经过6 s后又听到另一个回声.这个同学到两山的距离分别是多少?(已知两山相距1200 m,当时气温为15 ℃)14.我们可以利用回声测量海洋的深度,当从海面发出声音3 s后接收到回声时,测量出此处海洋的深度是多少?(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40 m/s)15.某实验小组为了测定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使两只船在水中相距17 km.一只船上的学生将一个发声体放入水中,当发声体发声的同时,船上的灯闪亮;另一只船上的学生在水里放一个听声器,他们看到灯闪亮后经过11 s收到了发声体的声音.请问他们测出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大?16.某司机驾驶汽车穿过山洞后以54 km/h的速度向远离高山的方向驶去,司机在鸣笛4 s后听到了鸣笛的回声.问此时汽车离高山的距离有多远?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能力提高题1.(2007•重庆)教室内教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产生的,并通过传播到学生的耳朵.2.北宋时期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曾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缘故.(填“快”或“慢”)3.请举例说明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1)证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2)证明声音在液体中传播.(3)证明声音在气体中传播.4.(2007•四川南充)如果用手按在自行车车铃的金属盖上,无论你怎样用力打铃,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手按在车铃上时()A.影响了车铃的正常振动B.车铃就不会振动C.没有铃声传出D.车铃周围就没有传声的介质5.(2007•湖南衡阳)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小明设计了如图 1.1-2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该探究目的的实验是()6.雷雨天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对此,你根据所学的知识能提出1个怎样的物理问题?7.(多选)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只要有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一切正在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慢8.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但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办法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吗?9.“假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0.1m/s”,请写出4个有关的合理场景.10.小丽同学要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一结论,请你帮她设计一个实验,来说明这一结论的正确性.11.小明同学要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写出实验器材,实验步骤.12.第一次测定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827年在日内瓦湖上进行的:两只船相距14 km,在一只船上的实验员向水里放一口钟,当他敲钟时,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另一只船上的实验员向水里放一个听音器(如图1.1-3所示),他看到火药发光后10 s听到了水下的钟声.计算一下水中的声速是多少米/秒?13.请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小孔吸音找一只滴答作响的小闹钟,用棉被把它包上,结果会怎样呢?闹钟的响声被“吃”掉了.玻璃棉、矿渣棉、泡沫塑料、毛毡、棉絮、吸声砖……都是吸声材料,这些材料不是十分松软,就是带有小孔.声波传播到吸声材料上,就会引起小孔孔隙里的空气和细小纤维的振动,由于摩擦等阻碍,声能被转化成了热能,声音就这样被“吃”掉了,如果用吸声材料装饰在房间的内表面上,或在室内悬挂一些吸声体,房间里的噪声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这种方法就叫吸声.(1)小孔吸音的原理是什么?(2)生活中你见到哪些地方应用了小孔吸音的原理.14.北京天坛中有块三音石,如图1.1-4所示,站在石上拍手,可以听见连续的三次回声,这包含的物理知识是什么?15.利用下面数据画一张图,以便说明声音通过空气的传播速度是如何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水平轴表示空气温度,垂直轴表示声音速度.空气温度(℃)声音速度(m/s)-20 318-10 3240 33010 33620 342则当空气温度为30 ℃时,声音速度约为(),理由:.A.348 m/s B.312 m/sC.400 m/s D.以上都有可能16.(2008•广东模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产生的.(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17.(2007•山东潍坊)如图1.1-5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尺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参考答案1.振动,空气2.快3.(1)贝多芬晚年时,通过一根木棒来听钢琴的演奏声;将一只耳朵用手塞住,另一只耳朵紧贴在桌面,用另一只手轻敲桌面的另一端,能够听到声音;土电话等(2)鱼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潜水员在水中听到鱼发出的声音等(3)上课听到老师的讲话声等4.A 解析:手按在车铃上,再打铃,铃的振动和正常时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5.A 解析:A选项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选项说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C、D选项都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6.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慢吗?7.AD8.可以把轻小物体如纸屑、乒乓球等放在桌子上,用手敲桌子时,桌子发声的同时,可以看到纸屑或乒乓球在跳动,这就说明了桌子发声的同时也在振动9.(1)雷雨天,看到闪电后,很长时间才听到雷声.(2)正月十五晚上看礼花时,看到礼花后,很长时间才听到礼炮声.(3)看歌舞时,动作和声音不一致.(4)坐在教室后面的同学听老师讲课很费劲.10.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发现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听不见铃声,这就证明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11.器材:运动场上用的发令枪、刻度尺、秒表.步骤:(1)用刻度尺测出发令地点到计时地点的距离.(距离应尽量远一些)(2)让发令枪发声,用秒表测出看到发令枪发令时的烟雾到听到枪声的时间.(3)用距离除以时间计算出声速.12.这种测量时间的方法跟测百米成绩方法相同,光速远大于声速,可以认为声音在水中传播时间为10 s,在水中传播速度v= = =1400 m/s.13.(1)小孔间隙里的空气和细小的纤维振动,由于摩擦阻碍,将声能转化为热能.(2)影剧院内的墙壁装有许多带有小孔的材料.14.这是由于声音的反射而产生的回声.解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 s以上,人耳就能区分开,三音石正好利用了回声原理.15.A 理由:空气温度每变化10℃,声音速度变化6 m/s.解析:学会图像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能根据图表信息来找出规律.16.振动,大于,声音不能遮真空中传播(或月球上是真空的)17.B 解析:本题用转换法,把微小的、不易观察的现象放大,便于观察.1、如下图所示,图甲为人敲鼓,能发出悦耳动听的鼓声,这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__而产生的,并经_________传入人耳,鼓面的振动看不见,是通过_________来反映的,这种研究方法叫_________;图乙中,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越来越_____,由此推理,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铃声就_____,说明声音的传播离不开________________,所以在月球上说话必须通过_________ 来进行,这种研究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2、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______________.3、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1.2s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_____m.(m/s)答案:1.振动,空气,固体,纸屑的跳动,转化法;弱,消失,介质,手机(电磁波),实验加推理;2、液体(水)也能传声.3、声音在大地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大.4、◆课下作业●基础巩固1、某同学坐了以下的探究实验:A.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出水花B.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密封的玻璃罩中,逐渐抽出空气,声音逐渐变小C.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起D.在吊起的大钟固定一只细小的笔,在钟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托过,可以在纸上画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以上实验哪些是探究声的产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是探究声的传播条件的.2、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敲击鼓面会看到纸屑在跳动,如果在月球上重复这个实验,我们(选填“仍能”或“不能”)看到纸屑在跳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题练习练习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题练习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a258bc8336c1eb91a375de5.png)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题练习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
此事实说明:()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 声音通过固体传播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D.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
2.人耳要能区别回声,则回声到达人耳要比原声晚()A.0.1s B.0.1s以上C.0.1s以内D.以上说法都正确. 3.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声音在水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C.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变化4.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A.钢轨B.湖水C.真空D.空气5.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D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当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在月球的表面主要有岩石和尘埃。
有人说飞来的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会像无声电影一样,在其附近听不到一点声响,这是因为:()A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的撞击时不振动;B流星撞击岩石声音太小,人耳无法听到;C月球表面附近没有空气,缺少传播声音的介质;D这样的说法是不合理的,应该能听到巨大的声响,因为固体也能传声.7.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
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
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A.半导体B.磁性物质C.真空带D.绝缘物质8.下列的实验和实例: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其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D.①②④.9.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中的人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铁制的管道,这种做法是利用铁管能:()A.传声; B.传热; C.导电; D.通风.10.邮局的长途电话亭大都是用玻璃制造的,隔音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A.能较好地反射声音; B.能较好地吸收声音;C.不能传播声音; D.能够发出声音.二、填空题11.歌声是由演唱者声带_______产生,并通过_______传到听众耳中的。
精品练习(附答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精品练习(附答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5743a5e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11.png)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每日突破第2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单选题1.一艘快艇在平静的湖中启动并向湖边驶去.此过程中,水中的鱼可听到马达声,岸边飞行的鸟、散步的人也可听到.若距快艇的距离三者都相等,最先察觉快艇起动的是()A.鱼B.人C.鸟D.三者同时察觉2.请同学堵住你的耳朵,把振动的音叉尾部先后抵在脸上、后脑的头骨和牙齿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与你的实验相符的是()A.抵在后脑上时听到的声音最大,因为它离耳朵最近,传声效果好B.抵在脸上时听到的声音最大,因为人脸最敏感,传声效果好C.抵在牙齿上时听到的声音最大,因为牙齿直接与骨相连,骨传导效果好D.抵在哪里听到的声音都一样,因为传声效果一样3.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面对路人询问,只是招招手却不作声,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B.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C.小儿回答路人的询问声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D.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4.“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让寒山寺声名远扬,诗句中客船里的人听到的钟声主要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到人耳的()A.客船B.水C.空气D.地面5.正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向正前方的一座山崖鸣笛,2 s后听到回声,此时汽车距山崖330 m。
则汽车的行驶速度是(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A.10 m/sB.100 m/sC.35 m/sD.350 m/s6.某锣鼓队正在表演,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原因是()A.手不能传播声音 B.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C.手吸收了声波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7.有一根很长的正在送水的钢管,一个工人从管的一端用锤子敲了一下,则关于另一个工人在管子的另一端听到响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听到两次响声,他们按先后次序是由钢管、空气传来的B.听到两次响声,他们按先后次序是由水、空气传来的C.听到三次响声,他们按先后次序是由钢管、水、空气传来的D.听到三次响声,他们按先后次序是由水、空气、钢管传来的8.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9.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同样的距离时,用时间最短的是()A.在空气中B.在水中C.在真空中D.在钢铁中10.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D.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二、填空题11.如图所示的现象说明了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敲鼓时纸屑上下跳动,扬声器发声时小纸片上下跳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12.“夜半钟声到客船”说明_______体可以传声;“隔墙有耳”、“贴地听声”等实例说明_______体可以传播声音;“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水下的鱼也能听到水面上人的喊话声,说明_______体可以传声。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含答案)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aaaae60975f46527d3e14f.png)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
我们在教室上课时听到老师的声音是靠传播的。
游泳者潜在水下也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能在中传播。
2、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一样,当温度相同时,在__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大。
将耳朵贴在钢水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敲一下钢水管的另一段,你会听到次敲打的声音,其中通过水传来的是第次声音。
3、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4、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m/s;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约1.5s后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 m。
这种方法(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5、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得慢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声速的大小与介质无关,与温度有关
6、如下图甲所示,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花四溅;如下图乙所示,正在发声的鼓面上的碎纸片会跳起。
这两个实验都说明了发声的物体都在。
图2
7、如图2所示的实验中,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闹钟的铃声越来越小,直到听不见,这说明____ _ ___。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参考答案
1、振动;介质;空气;水
2、固体;3;2
3、真空
4、340;255;不能
5、C
6、振动
7、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f9d4bf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3.png)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
这样做是为了()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
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2.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
此现象表明声音()A。
可以通过固体传播B。
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
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3.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A。
把声音反射回去了B。
吸收了声波C。
改变了鼓面的振动频率,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D。
使鼓面停止了振动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所有生物都靠声带振动发声C。
振动停止,发音停止D。
敲击课桌发声,是由于课桌振动发声5.我们播放音响欣赏美妙的音乐,在此过程中()A。
只有音箱在振动B。
只有音箱周围的空气在振动C。
音箱和它周围的空气都在振动D。
音箱和它周围的空气都没振动6.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面对路人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
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角度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B。
回答路人的询问会产生声波,而招手则不会产生声波C。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D。
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7.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
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
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
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D。
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中所说的三种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A。
风声最快B。
雨声最快C。
读书声最快D。
一样快9.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从快到慢的排列顺序是()A。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2694fb8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1.png)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一、选择题1. 声音是通过以下哪一种方式产生的?A. 光的传播B. 电磁波的传播C. 物质的振动D. 热的传导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介质?A. 空气B. 水C. 固体D. 以上都可以3. 下列哪一种物质是声音传播的最佳介质?A. 空气B. 水C. 铁D. 真空4.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每秒多少米?A. 340米B. 1500米C. 3000米D. 无法确定5. 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因素?A. 温度B. 学历水平C. 密度D. 弹性模量二、判断题1.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通过介质传播。
( )2. 音叉在空气中振动时能够产生声音。
( )3. 音量的大小取决于声音的频率。
( )4. 在相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频率越高。
( )5.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与在空气中相同。
( )三、简答题1. 解释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也会被带动振动,形成一系列的压缩和稀疏。
这种周期性的介质振动通过连续的压缩和稀疏形成声波,即声音。
2. 声音如何在空气中传播?答:声音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传播。
当物体振动产生声波时,它会引起空气中的分子振动。
这些振动的分子会与周围的分子相互碰撞,将声波逐渐传递出去。
这样,声音就可以通过空气中的一系列分子振动传播到听者的耳朵。
3. 为什么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较快?答: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较快是因为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
水分子的质量较大,导致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较高,传播速度也相对较快。
四、计算题1.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某物体发出的声音经过1秒后到达观察者的耳朵,观察者距离物体多远?答:观察者距离物体340米。
2.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米/秒,某船下沉后的声音经过2秒才到达水面。
水的深度是多少?答:水的深度为1500米。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习题 (含答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习题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e9e793ccbff121dc368303.png)
页眉内容
【解析】 【详解】 A. 声音和光都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A 错误;B. 连 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 故 B 正确;C.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故 C 正确;D. 物理学中,用 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故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故 D 正确。故选 A. 【点睛】 (1)声音靠介质传播,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光能在真空中传播;(2)根据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 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3)热传递使物 体内能发生改变的实质是:同一种形式的能量(内能)发生了转移;(4)物理学中,用 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页脚内容3
页眉内容
①因为月球的表面是真空,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故不能用超声波测定速度; ② 月球上的物体也受到月球的吸引力,即月球上物体的重力;故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 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③ 因为月球上也有阳光,故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④ 月球上 的物体也受到月球的吸引力,即月球上物体的重力;故可以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⑤ 月 球上没有磁场,指南针不能使用;故选 C. 【点睛】 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地球的周围具有磁场, 我们成为地磁场;月球上没有磁场,月球上的物体也受到月球的吸引力,即月球上物体 的重力. 8.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 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握住音叉则声音停止.()
二、实验题 10.实验桌上有一把钢尺,利用它能哪些物理实验?请写出其中一个实验名称和简单实 验说明(除用该钢尺测量物体长度实验之外) 【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尺伸出桌面时,用手拨动尺子,尺子振动 发声。 【解析】 【详解】 利用题中所给的物品,结合所学知识,能够进行的实验有好多:例如:尺伸出桌面时, 用手拨动尺子,尺子振动发声;将钢尺拿起然后松手,钢尺竖直下落,说明钢尺受到重 力;将钢尺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等。 11.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 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 的是_____,理由为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 _____。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e713954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f.png)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一、选择题1. 声音是由物体的什么运动引起的?A. 光线的运动B. 空气的运动C. 电流的运动D. 磁场的运动2. 声音的传播速度最快的介质是什么?A. 空气B. 液体C. 固体D. 真空3. 下列哪个频率的声音人耳最敏感?A. 20 HzB. 200 HzC. 2000 HzD. 20000 Hz4. 下列哪个物理量与声音的音量有关?A. 频率B. 声速C. 声强D. 声波长5. 声音的音量与什么有关?A. 声音的频率B. 声音的波长C. 声音的振幅D. 声音的速度二、填空题1.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_引起的。
2.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最常见的传播介质是____________。
3.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____________中最快。
4. 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____________。
5. 人耳对____________频率的声音最敏感。
三、解答题1. 请简要解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也跟随振动,形成一系列的气压变化,这些气压变化以波的形式向外扩散,就形成了声波。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最常见的介质是空气。
当声波传播到人耳或其他接收器官时,会引起接收器官内部的振动,进而激发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人们才能感知到声音。
2. 声音的音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请详细说明。
答:声音的音量与声音的强度有关,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声音源的振幅和能量。
振幅越大,声音的强度越大,音量也就越大。
此外,声音的音量还与距离有关,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衰减,所以离声源越近,声音的音量越大。
最后,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感知也有差异,相同强度下,人耳对中频的声音最敏感,对高频和低频的声音相对不敏感。
3. 请列举三个常见的声音传播的应用。
答:常见的声音传播的应用有:- 电话通讯:通过声音的传播,人们可以通过电话进行远距离的交流。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经典练习题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经典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78b563b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3.png)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经典练习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09•杭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2.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听见声音一定有物体在振动B.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发出声音C.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物体振动一定发出声音,但我们不一定听得见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真空中听不到声音是由于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6.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7.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物体不振动也能收回声音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8.根据所学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判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需有物体的振动和传播的物资,就一定能获得声音B.有声音,就一定有振动的物体C.在声的传播中,声源的位置并没有移动,只是通过介质向外传播波动D.声音是在生物的听觉范围内所能感觉到的一种振动9.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在真空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B.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C.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经由过程无线电扳谈D.只需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物体停止了振动,我们也能听到很弱的声音C.骨传导方式可以让一部分失去听觉的人听到声音D.耳朵才是接受声音的,牙齿不能传导声音11.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B.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B.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C.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D.以上三种情形都有大概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能靠一切物质传播,且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一般比液体快B.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但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一定相同C.凡是人听不到的声音都是频率很低的声音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13.(2011•金平区)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机上人员要张口做吞咽动作或品味口香糖;在遇到巨大声响时,要疾速张口,使咽喉管张开或闭嘴同时堵住双耳,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均衡,以防止()A.听小骨破坏B.听觉神经破坏C.鼓膜被震破D.以上都不对14.如果我们看见物体振动,却听不到声音,下列分析的原因不可能的是()A.物体振幅太小B.物体振动太快C.物体离人太远D.空气不能传播声音15.当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站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那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C.嚼饼干的声音是经由过程骨传导的D.饼干太干了16.大音乐家XXX晚年耳朵听不到声音,他将木棒的一端咬在口中,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倾听钢琴的演奏并谱写出了传世之作,这是因为()A.这样就可以使耳朵恢复正常B.钢琴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向耳朵,引起听觉C.XXX使用骨传导的体式格局听到声音D.XXX即使这样,也根本听不到声音17.下列属于骨传导的是()A.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B.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手轻小扣打桌子的声音C.将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抵在牙齿上听音叉的声音D.以上说法都正确18.音乐家XXX耳聋后,就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吹奏琴声,主如果能过()A.空气B.水C.木棒和骨D.以上都不是19.初次用收录机把自己的歌声录下,在播放自己录制的磁带的声音好象不是自己的声音,其原因是()A.收录机质量不太好,录制的声音失真B.歌声经录制后转化为电旌旗灯号,放磁带时是电旌旗灯号转化为声音C.平时人们听见自己的声音是经由过程骨骼将声带收回的声音传到内耳的,他与经空气传过来的声音有差别D.录放磁带时,转速纷歧致20.人发声的频率范围大约为()A.20HZ~1100HZB.85HZ~HZC.85HZ~1100HZD.20HZ~HZ二.填空题(共4小题)21.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产生的,平时我们听到声音主如果经由过程_________传入我们耳朵内里的;音乐家XXX 耳聋后,就用牙齿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的琴声,他靠的是_________.22.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_________Hz,人耳_________(能/不能)听到该声音;XXX 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_________次.23.声波的频率范围很宽,由104Hz到l012Hz,但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20Hz到_________Hz之间的声音,低于或高于此频率范围的声音入耳都听不到.请你设想一下,如果人的听力可以听到20Hz以下的声音,我们的听觉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写出一个与此有关的合理的场景:_________.24.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振动,这类振动颠末听小骨及其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_____把旌旗灯号传给大脑,这样人们就听到了声音.三.解答题(共6小题)25.(2005•芜湖)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_________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_________.26.叫一位同学蒙住眼睛坐在房间中央,请他安静地坐着不动,也不要把头转动.然后,你拿两枚硬币敲响起来,你所站的位置要总是在他的正前方或者正后方.现在请他说出敲响硬币的地方,他的回答会令你吃惊.例如,声音本发生在房间的这一角,他却会指着完全相反的一角!请你和同学讨论这种现象,想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27.根据声音传播速度和效果的知识,在下列横线上写出对应的原因:1)夜晚,举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形,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远处敌人的人踏地声和车辆的轰鸣声,其缘故原由是_________的缘故2)夜晚,把手表放在枕头下睡觉,隔着枕头能分明地听到手表的“嘀嗒”声,若把枕头拿掉,反而听不到这类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的缘故.28.(2012•淮安)如下图为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听觉频率的范围信息,试归结出上述信息的共性特征,井简述其合理性.29.看图说理:1)观察如图所示,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2)假如按照如下图去设计声音传播的实验,图中敲桌面的声音是经由过程空气传入人耳,还是经由过程桌子传入人耳,或者二者都有?针对这些疑问,如何改进实验,使它更美满?30.经过本章的研究,我们知道,人要听清声音,除了听觉系统要正常外,还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一定要有正在_________的物体,即发声体.发声体和人耳之间必需有传声的_________.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_一定在人的听觉范围内.声音到达人耳处的响度最少要达到_________dB.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题B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挑选题(共20小题)1.(2009•杭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扳谈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含答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b7c85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a.png)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1.下列事例能说明“水可以传播声音”的是()A.在溪边,听到溪水流动的声音B.在雨天,听到雨滴打在伞上的声音C.在树下,听到树上鸟儿鸣叫的声音D.在水中,听到岸边人们说话的声音2.用手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琴声,则发出琴声的声源是()A.手指B.空气C.弦柱D.琴弦3.在武侠小说或电影里,经常会看到一位双目失明的大侠,还能判断出前来攻击他的敌人的方位,这是因为()A.他的眼睛原来没有失明B.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C.这是一种巧合D.由于双耳效应,他可准确判断声音传来的方向4.若太空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绕月球飞行的宇航员不能听到撞击的爆炸声,是因为()A.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但没有产生振动B.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但振动很微弱,声音太小听不到C.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有振动产生,但声波无法传到空中D.以上原因都不是5.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了()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6.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A.钢管B.水C.酒精D.空气7.用录音机把自己朗读或唱歌的声音录下来,再播放.同学们听没有什么意外,自己听总感到别扭,觉得不像自己的声音,主要原因是()A.录音机的录音效果差,声音录制后失真B.录音机录音时使声音的音调发生了变化C.录音机录音时使声音的音色发生了变化D.自己听自己的声音,和听录音机声音,两种声音传播的途径不同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8.声音不仅能在气体中传播,而且也能在______ 、______ 中传播.9.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根据下表可知: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气体中的______ (选填“快”或“慢”);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受______ 的影响;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公园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圈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______ 造成的音响效果.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m▪s-1)介质温度速度介质温度速度空气0℃331酒精20℃1210空气15℃340水20℃1480空气20℃344海水20℃152010.蛇是一种可怕的动物,经常将头帖在地面上,对外界声音的刺激非常灵敏,但蛇没有耳朵,它利用骨传导方式来“倾听”敌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______ (固体、液体、气体)传播.11.当锣被敲响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这是因为锣面停止______ ,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 产生的.12.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l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 Hz,人类______ 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13.在探究真空能否传声的时候,用另一部手机拨打放在玻璃瓶内的手机,我们看到玻璃瓶内的手机灯亮,铃也响.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发现______ ,实验中无法达到绝对真空,但可以通过铃声的变化趋势,推测出______ 的结论,物理学中这种“实验+推理”研究方法称为______ 法.14.声音是由发声体______ 产生的,振动停止,则发声就______ .15.鱼会被水下的划桨声吓跑,表明______ 能传声;“土”表明______ 能传声.16.安静而又漆黑的夜晚,小明家拴在门前的大黄狗狂叫着,小明很奇怪,第二天才听说,当黄狗叫时,同学小冬正在距小明家约500m的玉米地边下“电猫”捉老鼠,这说明狗的听觉______ 比人低,狗能听到的最低声音是______ Hz.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17.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A:击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不同.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激起水花.C:泡沫塑料小球在发声的扬声器中跳动.D: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1)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两个实验现象是______ 、______ .(2)其他两个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______ 说明______ .______ 说明______ .18.小亮同学在探究出声音产生的原因之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小亮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亮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瓶内的空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_____ (填“大”、“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______ 是正确的.(2)根据手机铃声的变化,可以出的结论是:______ .(3)上面的结论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再通过______ 得出的.(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有下列步骤:A.猜想假设;B.得出结论;C.分析归纳;D.实验研究;E.提出问题.你认为小明他们的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 (填字母).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19.(1)如图所示,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会有什么变化?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有什么特点?(2)宇航员在太空舱外上讲话能直接交流吗?若不能,是为什么?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20.小芳的爷爷睡觉时常常会打呼噜;请你告诉小芳呼噜声是怎样产生的?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含答案)【答案】1. D2. D3. D4. C5. A6. A7. D8. 液体;固体9. 快;温度;反射10. 固体11. 振动;振动12. 350;能13. 铃声慢慢变小;真空不能传声;实验推理14. 振动;停止15. 液体;固体16. 频率;1517. B;C;A;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也越大;D;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也越大18. 小;①;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推理;EADCB19. 解:(1)逐渐抽出罩内空气,罩内介质减少,所以听到铃声会越来越小,直至消失,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2)由于太空舱外没有空气,是真空,所以在太空舱外讲话不能直接交流,可采用电子通讯设备等.答:(1)声音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2)不能;因为太空舱外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采用电子通讯设备等.20. 答:人嘴巴里的小舌头或口腔上的软腭在呼吸的气流冲击下振动发现呼噜声.【解析】1.解:A、在溪边,听到溪水流动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B、在雨天,听到雨滴打在伞上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在树下,听到树上鸟儿鸣叫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D、在水中,听到岸边人们说话的声音,是通过水传播的.故选D.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学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2.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用手拨琴弦,琴弦就会振动,我们便能听到悦耳的琴声,所以发出琴声的声源是琴弦.故选D.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此题考查的是物体振动发声现象,是一道声现象的基础题,也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3.解: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大侠双目失明,还能判断出攻击者的方位,主要是因为声音传到武侠者的两只耳朵的时刻和强弱以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他用耳朵判断声源方位的重要基础,也就是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故D正确.故选D.双耳效应就是: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也不相同,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强弱也会发生变化,我们的双耳就能根据这些不同来确定声音发出的方位.本题考查学生对双耳效应概念的理解和生活中盲人的双耳效应的了解.4.解:若太空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绕月球飞行的宇航员不能听到撞击的爆炸声,因为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故选: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5.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故选A.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产生原因的了解,以及物理学法中的转换法的应用.6.解: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传声最慢.因此,在选项所列举的介质中,声音在钢管中传播最快.故选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快慢不一样,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本题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快慢,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7.解:听到录音机录下自己的声音,是通过气体传播的;自己听自己的声音,主要是通过骨传导的.骨传导的效果比空气传导的效果好些,所以听起来会感到不像自己的声音.故选D.我们听到自己讲话的声音,主要是由颅骨把声带的振动传到内耳后,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形成听觉的;而听自己的录音是在空气中传播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骨传导原理的了解和掌握,理解不同介质在传播声音上的效果是不同的.8.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而且也能在液体、气体中传播.故答案为:液体;固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条件进行分析解答,属于基础题.9.解:(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故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气体中的快;(2)温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快,故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受温度的影响(3)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公园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圈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造成的音响效果.故答案为:快;温度;反射.(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2)声音在不同温度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知道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3)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这样就会形成回声.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回声,在学习声音的知识,应该让学生们从基础知识和实际生活入手.10.解:蛇没有耳朵,它只能通过骨头,作为固体来传播声音,听到外界的信息,这就是“骨传导”,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答案为:固体.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而且传播速度比液体、气体还要快一些,传播效果也要好一些.本题考查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具体应用,是一道基础题.11.解:当锣被敲响时,锣面振动发出声音,用手按住锣面,锣面的振动停止,发声也会停止,于是锣声消失了.故答案为:振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的理解和掌握.12.解:(1)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f==350Hz;(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35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故答案为:350;能.(1)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根据翅膀10s内振动了3500次,可以求出频率;(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解答此题的关键是:(1)根据振动次数和时间能求频率;(2)记住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13.解: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的铃声会慢慢变小,这是因为实验中无法达到绝对真空,但可以通过铃声的变化趋势,推测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物理学中这种“实验+推理”研究方法称为实验推理法.故答案为:铃声慢慢变小;真空不能传声;实验推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在探究真空能否传声时,要排除其它介质对传声的干扰;传播声音的介质--空气越来越少,则声音就会越来越小.本题考查探究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设计实验时要注意其它因素对实验的干扰.14.解:物体振动是产生声音的条件,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故答案为:振动;停止.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则发声停止.深入领会声音产生的条件,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5.解:一切固态、液态、气态物质都能传播声音,鱼会被水下的划桨声吓跑,表明液体能传声;“土”表明固体能传声.故答案为:液体;固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此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必须有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属于基础题,难度较小.16.解: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其中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高于20000Hz 的声波是超声波,人耳不能感知超声波和次声波,狗能听到的最低声音是15Hz,狗的听觉频率比人低.故答案为:频率;15.人耳的听觉范围是有限的,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在20Hz到20000Hz之间,超声波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听不到超声波;次声波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本题考查学生对超声和次声定义的掌握情况,要知道人耳的听觉范围.17.解:A:击鼓时,用较大力敲击,发声较大,纸屑被弹起的较高;用较小力敲击,发声较小,纸屑被弹起的较低;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也越大.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的振动;C、当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扬声器时,泡沫塑料球跳动,所以发声的扬声器在振动,该实验是为了验证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因为笛子中的空气柱发生振动,而且笛子柱的长度在不断变化,振动频率不断变化,造成音调的改变.所以笛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答案为:(1)B、C;(2)A;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也越大;D;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也越大.(1)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音的特征等知识进行解答.18.解:(1)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瓶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因此猜想①是正确的;(2)由手机的铃声变化可知,当空气越少时,声音越小,当成为真空时,声音将不能传播,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3)由于抽气机不可能将玻璃瓶内的空气全部抽走,所以实验结论是通过推理得出的;(4)结合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可知此实验的探究过程是:EADCB.故答案为:(1)小;①;(2)真空不能传播声音;(3)推理;(4)EADCB.(1)(2)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由于没有绝对的真空,所以需要进行推理;(4)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此题是一道验证声音的产生、传播的科学探究题,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9.(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如果没有传播的介质,可采用电子通讯设备.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传播的条件,因为太空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太空舱外的宇航员面对面的交谈也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20.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分析振动的位置与原因即可做出解答.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答案开放,容易解答.。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题训练)【七大题型】(解析版)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题训练)【七大题型】(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93adcf6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13.png)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题训练)【七大题型】【题型1 声音的产生】............................................................................................................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题型2 声音的传播条件】.. (4)【题型3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7)【题型4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 (14)【题型5 人耳的构成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17)【题型6 骨传声及骨传导的原理】 (20)【题型7 双耳效应】 (22)【题型1 声音的产生】1.(2023•高州市模拟)以下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D.把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到玻璃钟罩内,用抽气机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后铃声明显减弱【答案】C【分析】(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A、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说明水能传声,故B不符合题意;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C符合题意;D、把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到玻璃钟罩内,用抽气机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后铃声明显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3•云岩区校级一模)古思州城的观音阁中有一口古钟,当敲响古钟时,它发出洪亮的声音,全古思州城的人都能听见。
敲响过后的古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钟声的回声B.古钟还在振动C.古钟停止了振动D.人听觉的一种延续性【答案】B【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b75d14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e.png)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振动的方式不同,产生的声音也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与声音产生相关的练习题:1.1 声音源•问:声音产生的最基本要素是什么?答:声音源。
•问:列举一些常见的声音源。
答:乐器、人的声带、钟摆等。
1.2 振动的种类•问:描述一下弦乐器产生声音的原理。
答:当弦乐器的弦被拉紧并被弹奏时,弦会以一定频率振动,通过共振传递到空气中形成声音。
•问:声音产生的方式有哪些?答:声音可以通过物体的振动、气流的流动以及电磁波的变化等方式产生。
1.3 声音的传播•问:声音是如何传播的?答:声音是通过介质(如空气、水等)的分子之间的振动传播的。
•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有何差异?答: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常见的速度是在空气中约为343米/秒,在水中约为1482米/秒。
2.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等方面,以下是一些与声音特性相关的练习题:2.1 音调•问:音调是指什么?答: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程度,决定于声波的频率。
•问:频率和音调之间有何关系?答: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2 音量•问:音量是指什么?答:音量是声音的强度,与声波的振幅有关。
•问:振幅和音量之间有何关系?答:振幅越大,音量越大;振幅越小,音量越小。
2.3 音色•问:音色是指什么?答:音色是声音的质地或特征,由声音的谐波成分决定。
•问:音色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答:音色受到乐器、声带以及声音的延音等因素的影响。
3.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以下是一些与声音应用相关的练习题:3.1 通信•问:举例说明通过声音进行通信的方式。
答:电话、对讲机、广播等都是通过声音进行通信的方式。
3.2 娱乐•问:举例说明声音在娱乐方面的应用。
答:音乐、电影、游戏等都离不开声音的应用,通过声音可以增强娱乐体验。
3.3 健康•问:声音在健康方面有哪些应用?答:声音可以被用作治疗手段,如音乐疗法、白噪音等,可以帮助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等。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b40f5139b90d6c85ec3ac623.png)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一、选择题1、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A. 铁 B. 水 C. 真空 D. 空气2、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盆里看到溅出水花;②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声就消失了;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
A.①②③ ;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3、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A.打雷时,总是先发生闪电,后发出雷声B.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虽同时发生,但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快C.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虽同时发生,但人耳比人眼反应快D.打雷时,闪电发生的地点和雷声发出的地点离人的距离不同4、下列实验与实例中,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A. 用电话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手机显示信号,却听不到声音 B. 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 C. 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球,敲鼓时看到泡沫球不停地跳动 D.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话交谈5、用手按在自行车的铜铃上,无论怎样用力敲打,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A.手按在铃上,声音传不出来; B.手按在铃上,铃根本不振动;C.手按在铃上,影响了铃的正常振动; D.手按在铃上,周围没有介质。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7、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竖直徒壁,有一人在山峡内放一枪,头两次回声间隔5秒,则人离两壁的距离是(设声速v=340米/秒).()A.1025米,175米 B.600米,600米 C.1000米,200米 D.850米,350米8、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A.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B.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更好听C.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D.能减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9、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10、有一段长为18米的装满水的铁管,将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在另一端敲击一下,能听到几次声音?(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米/秒、500米/秒和340米/秒。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习题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5428061b90d6c85ec3ac6a1.png)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一、选择题1.古代士兵为了及时发现敌人的骑兵,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马蹄踏在地面上时,地面发声较轻B.马蹄声不能沿地面传播C.马蹄声不能沿空气传播D.大地传声速度比空气传声速度快答案:D解析:马蹄踏在地面上时,马蹄和地面振动而发声,声音可以通过固体和气体向远方传播,故B、C错误。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在液体中,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所以D正确。
2.将一只闹钟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现()A.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响B.听到的声音越来越轻C.听到的声音保持不变D.电铃逐渐停止振动答案:B解析: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现随着罩内空气减少,听到的声音越来越轻,抽成真空后,声音几乎听不到了,这个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3.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大D.以上说法都正确答案:B解析:在水中的鱼能听到岸上人的声音而被吓走,说明声音由空气传入了水中,即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这不能说明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大。
4.如图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答案:B解析:音叉发声时是否在振动呢?由于音叉的叉股振动幅度很小,凭眼睛很难直接观察到。
按图中所示放一个轻质小球,如果小球被多次弹开那一定说明音叉在振动。
这样通过小球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把不易观察的微小振动转换为容易观察的直观的现象,称为转换放大法。
5.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
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
我们在教室上课时听到老师的声音是靠传播的。
游泳者潜在水下也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能在中传播。
2、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一样,当温度相同时,在__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大。
将耳朵贴在钢水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敲一下钢水管的另一段,你会听到次敲打的声音,其中通过水传来的是第次声音。
3、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4、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m/s;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约后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 m。
这种方法(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5、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得慢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声速的大小与介质无关,与温度有关
6、如下图甲所示,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花四溅;如下图乙所示,正在发声的鼓面上的碎纸片会跳起。
这两个实验都说明了发声的物体都在。
图2
7、如图2所示的实验中,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闹钟的铃声越来越小,直到听不见,这说明____ _ ___。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参考答案
1、振动;介质;空气;水
2、固体; 3; 2
3、真空
4、340; 255;不能
5、C
6、振动
7、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