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检测试卷.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生活》检测试卷
时间: 90 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卷选择题部分( 50 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选择出来并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1、“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

我们学习“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指()
A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B.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成果
C.人类全部精神生活及其产品D.人类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享用
2、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特点
的是()
①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②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④文化的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 .①②④
我国有春节贴春联的习俗。

春联语多祈求吉祥之辞,既表达美好愿望,又渲染欢乐气氛。


答 3 — 4 题:
3、“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传说春联是由“桃符”演变而来。

桃符是古代画门神的
桃木板,到了南北朝及唐朝,桃符的内容逐渐被两句对偶的吉祥诗句所替代,形成了对联这
一新形式,挂桃符也演变成了贴春联的习俗。

这表明()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③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A .①
B .①②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4、“讲诚实诚信源自心灵美,看财丰财茂只因名声高”,这幅横额为“信用是金”的春联道出了东
营市许多农民的心声。

近年来,东营市实施农村文明信用工程,涌现出了一大批“文明信用
乡镇、村”和文明信用户。

人们认为“信用是金”,近 70%的农村文明信用户靠诚信致了富。

这一事实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③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④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 .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段话的意思主要是指()
A.要热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B.要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民族文化
C.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 文化具有世界性
6、传媒,真正开始向大众传递信息,其标志是()
A.语言的产生
B. 印刷媒体的推广
C. 电子和网络的发展
D. 手机短信的兴起
7、下列关于文化传统的说法正确的有()
时代的普通特性④文化传统是一成不变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意义在于()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②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③文化创新就是要否定传统文化④文化创新就是要吸纳外来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时代精神的融入对文化创新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主要告诉我们,文化创新要()
A.保持民族文化特性B.坚持与时俱进
C.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D.抵御其他民族文化的侵蚀
10、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自2001 年教育部取消考生报考普通高
校年龄及婚姻状况的限制以来,全国各地每年都有一些大龄考生步入高考考场。

教育部的这一改
革()
①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全民学习热情②能够确保各种年龄段的考生接受高等教育③是进一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④彰显“活到老、学到老”,让学习伴随人的一生的行政理念
A .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这样的思想认识体现在许多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中。

右图将
是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国家体育场和国家游泳中心,形象地被人们称为“鸟巢”和“水立方”,
它们之间比较协调,且相映成辉:“圆鸟巢”让人感到兴奋、动感、阳刚气息,而“水立方”呈现出
的则是宁静、祥和,一动一静,一刚一柔,且有诗间的气息无怪乎有专家说,这是绝美的设计,
它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

是现在的,也是未来的。

这说明()
①文化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②真正的建筑应该是传统与现代精神的结合③传承与发展是文化保持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关键④只有立足于民族且与时俱进才能创作出真正的文化精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C.①②④ D .②③④
12、近些年来,美国文化产业的经营总额高达几千亿美元,其中,好莱坞的电影、三大电视网的
娱乐节目、时代华纳的流行音乐更是占了营业额的大头。

美国文化产业视听产品的出口额紧随航
空业和食品业,名列前茅。

这表明()
①美国的文化产业高度商业化②美国意识到了文化在国家竞争中的重要地位③未来将是文化的竞争取代经济和军事的竞争④我国应以国家的力量支持文化的发展,抢占竞争的制高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C.①③④ D .②③④
13、中华文化网载文指出,中华文化璀璨、淳韵、绵延,悠然的五千年,激荡于海内外。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
①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有利于各民族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③有利于对自身文化的认
同④有利于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A .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光明日报》载文指出,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对于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团结和凝聚、自立和自主意义尤为重大。

据此回答14 — 15 题:
1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 . 团结统一 B. 爱好和平 C. 勤劳勇敢 D. 爱国主义
15、中华民族精神是()
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④中华民族之魂
A .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
厚的___、鲜明的____和______。

()
A. 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
B. 民族性改革性创新性
C .传统性时代性创新性 D. 传统性改革性先进性
17、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文化交流、文化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也为不良文化
的传播提供了现代化的途径。

这说明()
①大众传媒和文化市场的发展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②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多
样性的特点③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④大众传具有商业性,应限制网络的发展
A .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 ①③ D . ③④
十七大报告指出:文化建设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弘扬主旋律 ,提倡多样化”。

回答 18-20题:
18、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C.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19、在文化建设中弘扬主旋律,就要做到()
①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②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③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④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0、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

关于二者的关系,下列认识正确的
是()
①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是辩证统一的②在提倡思想文化多样化的同时,必须旗帜鲜明地弘扬主旋律③没有多样化,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失去吸引力和感召力④提倡多样化会造成文化建
设指导思想上的混乱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
21、关于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②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③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④发展中先进文化,就要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A.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①②③
2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国文化建设应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对这一方针理解不正
确的是()
A.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际和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B.自由的文化环境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C.真理越辨越明,思想文化领域的问题只能通过辩论和争鸣的方式来解
D.我国文化建设实行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
23、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
本的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这说明()
①马克思主义具有与进俱进的理论品质②要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的文化建
设③随着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已不能指导我国现在的文化建设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
A.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4、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这说明()
①知识和道德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②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③知识水平高的人就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④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A . 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要()
①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的方向和百花齐、百家争鸣的方针③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
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②④ D.①③④
第二卷非选择题部分( 50 分)
1、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
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分析物质文明、精神文化、人的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

( 10 分)
2、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谈到了对外来文化应该发扬“拿来主义”,实质上也涉
及到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鼓吹“文化虚无主义”或“文化拿来主义” ,全盘否定民族传统文化,主张全面移植外来文化。

(1)“文化虚无主义” 或“文化拿来主义” 与鲁迅先生所主张的“拿来主义”有何本质区别?(6 分)
(2)在文化创新过程中,我们应当怎样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
关系?( 8 分)
3近年来国内游中,红色旅游是个亮点。

在今年“十一”期间,国家宣传部、旅游局提出,黄
金周期间,运用抗日战争的生动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带动红色旅游,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增
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4 分)
( 2)弘扬民族精神具有什么重要意义?(8 分)
4、国家广电总局启动“四大工程”,一是建设工程,努力创作代表先进文化、适合青少年观
赏的优秀的广播影视节目产品;二是净化工程,所有电台、电视台等播出机构和所有电影院等放
映机构,把好播放质量关,坚持消除包括广告和节目中的思想、行为、语言、形象等在内的不健
康内容;三是防护工程,在引进广播电视节目时,要选择内容健康向上的,艺术质量水平高的,
杜绝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作品进入我国内地;四是监察工程,加大对整个广播影视播放市场
的监管力度,使得各项政策、方针、措施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应如何全面看待我国文化市场的发展?( 6 分)
( 2)说明国家广电总局启动上述“四大工程”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8 分)
________
号考_______
名姓______
级班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题_
⋯_
⋯_

⋯_
答_
⋯_
⋯_

⋯_
要_
⋯_
⋯_
⋯_
⋯_
不_

⋯_
⋯_
⋯_
内_
⋯_
⋯_

⋯_
线_
⋯_
⋯_
⋯_

封_
⋯_
⋯_
⋯_
⋯_
密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5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二卷非选择题部分(50 分)
1、分析物质文明、精神文化、人的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

(10 分)
2、( 1)“文化虚无主义”或“文化拿来主义”与鲁迅先生所主张的“拿来主义”有何本质区别?( 6 分)
(2)在文化创新过程中,我们应当怎样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8 分)
3、(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4 分)
( 2)弘扬民族精神具有什么重要意义?(8 分)
4、( 1)应如何全面看待我国文化市场的发展?( 6 分)
( 2)说明国家广电总局启动上述“四大工程”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8 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C B D C C B A A B B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A B D D A A C B B D
题号21 22 23 24 25
答案 D D A B A
1、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人的
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人越全面
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

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
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2、(1)①“文化虚无主义”或“文化拿来主义”是一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本民
族传统文化的倾向。

鲁迅先生所主张的“拿来主义”是一种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和对待外来文化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态度。

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文化创新必须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但是,
基于传统,不等于沉迷于传统、简单回归传统。

而是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即在继承的基础上
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⑵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融合,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
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但是,吸收和借鉴,不是简单组合和移植。

而是在保持自我的基
础上吸收和借鉴,在吸收和借鉴中不断发展自我。

在对待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问题上要坚决反对全盘吸收和全盘抛
弃的错误做法。

3、( 1)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
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弘扬和培育
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
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4、( 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变化,(表现任写
两点)。

但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表现任写两点)( 2)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帮助青少年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志向,培养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优良的思想道德品格。

(也可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