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及变形监测方案
地铁施工变形监测专项施工方案
地铁施工变形监测专项施工方案一、背景简介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地铁工程建设日益增多,然而地铁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地面建筑物的变形,因此对地铁施工变形进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二、监测对象地铁施工变形监测的对象主要包括地面建筑物以及地下管线等。
三、监测手段1.地表测量:通过对地表标志物进行定点测量,如测角、测距等方法,了解地表的变形情况。
2.遥感监测:利用航空摄影和遥感技术,对地铁工程周边的地形进行全方位监测。
3.地下管线探测:采用地下雷达等技术,对地下管线的情况进行探测,及时排除隐患。
四、监测频率1.实时监测: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对地面建筑物变形进行实时监测,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
2.定期监测:除实时监测外,还需定期对地铁施工周边区域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五、监测报告1.监测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了解地面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2.问题排查:如发现地面变形异常,需及时进行问题排查,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3.监测报告撰写:根据监测数据和问题排查结果,编制监测报告,向相关部门汇报情况。
六、应急预案1.事故处理:如发生地面建筑物坍塌等紧急情况,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保障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
2.紧急通知:在出现紧急情况时,需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通报,并配合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七、总结与展望地铁施工变形监测是保障地下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只有加强监测工作,提高预警能力,才能确保地铁施工的顺利进行。
未来,随着监测技术的不断创新,地铁施工变形监测工作将更加精准、高效。
以上是关于地铁施工变形监测专项施工方案的介绍,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确保地铁施工的顺利进行,保障城市交通的高效便捷。
基坑变形监测工程方案
基坑变形监测工程方案一、监测的内容基坑变形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基坑周边的地表沉降、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地下水位的变化和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变形等。
在监测时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全面的监测,以及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1. 地表沉降监测地表沉降可以通过水准仪、全站仪或GPS进行监测。
监测站点应根据基坑的布置情况,合理设置在基坑周边并延伸至一定范围的地表上。
监测的频次应根据基坑施工工况和地质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监测基坑支护结构主要包括钢支撑、深基坑墙、桩墙等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
可以通过支撑位移仪、变形测斜仪、钢筋应变计等仪器设备进行监测。
3. 地下水位的变化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基坑的稳定性,因此需要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
监测可以采用水位计、水压计等仪器设备,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4. 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基坑施工可能会对周边建筑物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对周边建筑物的变形进行监测。
可以使用倾斜仪、位移计等仪器设备进行监测。
二、监测方法基坑变形监测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监测方法和新技术监测方法。
传统监测方法主要包括水准测量、测斜测量、倾斜测量、测量等方法;新技术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全站仪测量、GPS 监测、激光扫描监测、遥感监测等方法。
在实际监测中需要根据基坑的特点和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三、监测仪器设备基坑变形监测需要使用一系列仪器设备进行监测,包括水准仪、全站仪、GPS、支撑位移仪、变形测斜仪、水位计、水压计、倾斜仪、位移计等仪器设备。
在选用仪器设备时需要考虑其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需要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
四、监测周期基坑变形监测的周期需要根据基坑的施工工况和地质情况进行合理设置。
一般来说,基坑变形监测的周期应该是连续不断的,并且需要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整监测周期。
五、实施方案基坑变形监测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点的设置、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及监测报告的编制等内容。
建筑变形观测施工方案
建筑变形观测施工方案建筑变形观测施工方案引言:建筑变形观测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建筑物结构变形进行监测和评估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对建筑物的变形进行定量化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预测潜在的安全隐患,为工程质量的控制和改进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文将针对建筑变形观测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施工前准备工作在施工前准备阶段,需要进行以下工作:1. 安排变形监测团队:选派有经验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组成变形监测团队,负责监测设备的搭建和数据处理分析。
2. 确定观测目标和位置: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施工类型,确定变形观测的目标和位置。
通常观测的目标包括整体变形、局部变形等。
3. 选择观测方法和设备:根据观测目标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和设备,如测斜仪、全站仪、测量罗盘等。
二、安装观测设备1. 测斜仪的安装:测斜仪适用于测量建筑物的整体和局部变形。
安装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点位,固定好设备,并进行仪器调试和标定。
2. 全站仪的安装:全站仪适用于测量建筑物的平面和高程变形。
安装时需要选择适宜的位置,保证仪器的稳定性,并进行校正和校准。
3. 测量罗盘的安装:测量罗盘适用于测量建筑物的方位和旋转变形。
安装时需要选择稳定的基准点,正确设置罗盘位置,并进行罗盘的调零和校准。
三、观测数据采集与处理1. 数据采集:根据事先制定的监测计划,定期对观测设备进行数据采集。
要确保采集到的数据准确可靠,可以采用现场悬挂标志板、人工标定、重复观测等方法进行校正和验证。
2. 数据处理:通过建立观测数据的数据库,并利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根据观测结果,制作变形曲线图和变形速率图,以直观地展示建筑物的变形趋势。
四、变形预警和控制1. 变形预测:根据观测数据的变化趋势,结合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设计要求,进行变形预测。
根据预警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发生重大事故。
2. 变形控制:根据变形观测结果,对施工过程中的建筑物进行及时调整和控制。
变形监测工程施工方案
变形监测工程施工方案1. 项目背景变形监测工程是指为了观测和记录土地、建筑物、桥梁、隧道、水利工程等工程物体在受力或受外部因素影响时产生的形变变化,及时发现并研究工程物体的形变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
变形监测工程是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内容,对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变形监测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和讨论。
2. 工程范围变形监测工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土建结构的变形监测、地下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地表沉降监测、边坡和河岸的变形监测、管线和电缆的变形监测等。
需要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对变形监测工程的范围进行具体确定,并组织相应的监测方案和工艺设计。
3. 工程方法变形监测工程的方法通常包括传统的地面测量和现代化的无人机、激光雷达、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手段。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并进行相应的监测点设置和数据采集。
传统地面测量主要包括水准测量、测角测量、距离测量等方法,适用于一些无法使用高新技术手段的场合。
无人机、激光雷达等现代化技术则可以实现对大范围、多角度的监测,并具有高效、精准的特点。
4. 监测点设置在进行变形监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设置监测点。
监测点应当尽可能覆盖整个工程范围,并且应当考虑到监测点的密度和分布,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设置监测点时,需要考虑到监测点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支撑和固定工程。
5. 数据采集与处理在变形监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监测点的设置,进行相应的数据采集工作。
数据采集工作应当严格按照监测方案和技术要求进行,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采集到的监测数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分析工作。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校正、去噪、验证等工作,以确保数据的可信度。
数据分析则包括对数据的整合、趋势分析、异常点识别等工作,以保证对工程变形情况的准确掌握。
6. 施工组织变形监测工程的施工组织工作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变形监测实施方案
变形监测实施方案一、引言。
变形监测是指对工程结构或地质体进行形变、位移等变化的监测和分析。
在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变形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变形监测实施方案,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安全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监测对象。
变形监测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物、桥梁、隧道、坝体、边坡、地基等工程结构,以及山体、岩体、土体等地质体。
三、监测内容。
1. 变形监测应包括的内容:(1)位移监测,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等。
(2)形变监测,包括轴向形变、横向形变等。
(3)应力监测,包括受力构件的应力监测等。
2. 监测方法:(1)传统监测方法,包括测量法、观测法等。
(2)现代监测方法,包括卫星定位技术、遥感技术、激光扫描技术等。
四、监测方案。
1. 监测方案的制定应考虑以下因素:(1)监测目的,明确监测的目的和需求。
(2)监测对象,确定监测对象的类型和特点。
(3)监测内容,明确监测的内容和范围。
(4)监测方法,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技术手段。
(5)监测周期,确定监测的周期和频率。
(6)监测标准,制定监测的标准和要求。
(7)监测方案,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
2. 监测方案的实施步骤:(1)确定监测方案,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和监测需求,确定监测方案。
(2)监测仪器设备的选择,选择适合监测对象和监测内容的监测仪器设备。
(3)监测点布设,根据监测方案,合理布设监测点,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4)监测数据采集,按照监测方案和要求,进行监测数据的采集和记录。
(5)监测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监测结果。
(6)监测报告编制,根据监测结果,编制监测报告,提出监测分析和建议。
五、监测质量控制。
1. 监测质量控制的要求:(1)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监测过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2. 监测质量控制的措施:(1)严格按照监测方案和要求进行监测。
变形监测施工方案
变形监测施工方案1. 引言在工程施工中,对变形进行准确监测是确保工程质量,确保结构安全的重要任务之一。
变形监测旨在实时、全面地记录结构体的变形情况,并及时提供监测结果,以便及时发现结构变形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
本文就变形监测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概述。
2. 监测方法与技术2.1 监测方法变形监测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常用的方法包括:•全站仪法:使用全站仪进行精确的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的测量,可以获取较为准确的变形数据。
•GPS法: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进行变形监测,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和远程监控。
•激光法:使用激光测距仪进行测量,可以快速获取结构体的形变情况。
•应变计法:利用应变计进行应变测量,通过计算应变值来判断结构体的变形情况。
2.2 监测技术为了确保变形监测的准确性和精度,常常采用以下技术进行辅助:•数据采集系统:通过连接传感器、仪器和计算机等设备,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存储和分析。
•数据传输与共享系统:通过网络技术,将监测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实现多地点、多用户的数据共享与管理。
•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利用专业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将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监测图表和报告。
3. 变形监测方案3.1 前期准备工作在开始变形监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确定监测目标和区域:明确需要监测的结构体和相关区域。
2.确定监测方法和技术:根据工程特点和监测需求,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技术。
3.配置监测设备和仪器:确定所需的监测设备和仪器,并进行校准和调试。
4.建立数据采集系统:搭建数据采集系统,并测试其正常运行。
5.制定监测计划和方案:根据施工进度和监测需求,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和方案。
3.2 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按照监测计划和方案,进行监测工作。
具体步骤如下:1.安装监测设备和仪器:根据监测区域和结构体特点,将监测设备和仪器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
2.采集监测数据:按照监测方案和要求,定期采集监测数据,并进行记录和存储。
毕业设计: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变形监测方案
毕业设计: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变形监测方案嘿,小伙伴,今天我要跟你聊聊一个相当有意思的课题——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变形监测方案。
别看这名字有点长,其实它就是一门研究如何监控建筑物变形的技术活儿。
下面我就用我那十年方案写作的经验,带你领略一下这个方案的精彩之处。
咱们得知道,建筑物变形是个啥玩意儿。
简单来说,就是建筑物在外力作用下,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
这事儿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却是建筑安全的大敌。
所以,监测建筑物的变形,就成了咱们这个方案的核心任务。
一、方案背景话说这事儿起源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建筑安全问题。
尤其是那些大型、超高层的建筑物,一旦出现变形,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咱们这个方案应运而生,旨在为建筑物的变形监测提供一套可行的方案。
二、监测目的1.确保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结构安全、稳定。
2.及时发现和处理建筑物的变形问题,防止事故发生。
3.为建筑物的维护、保养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方法1.全站仪测量法:这是一种利用全站仪对建筑物进行三维测量,从而得到建筑物变形数据的方法。
优点是精度高,但成本较高,操作复杂。
2.光学测量法:通过光学仪器对建筑物进行拍照,然后分析照片中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这种方法成本较低,操作简单,但精度相对较低。
3.激光扫描法:利用激光扫描仪对建筑物进行扫描,得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进而分析变形情况。
这种方法精度较高,但成本较高,设备要求较高。
4.雷达监测法:通过雷达对建筑物进行监测,实时获取建筑物的变形数据。
优点是实时性强,但精度相对较低。
综合考虑,我们选择了全站仪测量法作为主要监测手段,辅以光学测量法进行验证。
四、监测步骤1.建立监测点:在建筑物上设置一定数量的监测点,用于采集变形数据。
2.数据采集:利用全站仪对监测点进行测量,获取建筑物的三维坐标。
3.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建筑物的变形数据。
4.变形分析:根据变形数据,分析建筑物的变形趋势,为处理变形问题提供依据。
模板工程变形监测方案
模板工程变形监测方案一、前言模板工程变形监测是为了在模板工程施工过程中及时监测工程变形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
本方案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统一模板工程变形监测的工作流程和标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的安全施工和质量管控提供技术支持。
二、监测对象模板工程变形监测主要监测以下对象:1. 构建物体的墙体变形2. 结构的竖向变位与非均匀沉降3. 地基的沉降变形4. 隧道地下结构变形5. 钢构件的位移与变形6. 其他需要进行变形监测的工程对象三、监测方法1. 高程测量法采用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进行高程测量,对于构建物体的竖向变位与非均匀沉降进行监测。
2. 测斜法采用测斜仪器对构建物体的墙体变形进行监测,通过固定的测斜仪和测斜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测结构物的变形情况。
3. 地下水位监测法采用水位测量仪进行地下水位的监测,对地基的沉降变形进行监测。
4. 水平位移监测法采用位移传感器和水准仪进行钢构件的位移与变形监测,通过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
四、监测设备1. 全站仪2. 水准仪3. 测斜仪4. 位移传感器5. 数据采集系统6. 相关辅助设备五、监测流程1. 确定监测点位:根据工程需求和设计要求,确定监测点位的位置和布置方式。
2. 安装监测设备:根据监测点位,安装相应的监测设备,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 联机监测:监测设备联机监测,实时采集监测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存储和处理。
4. 定期巡检: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巡检和维护,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
5. 监测报告:根据监测数据,定期编制监测报告,并根据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六、质量控制1. 监测设备的选择要求:根据监测对象和监测要求,选择适合的监测设备,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2. 设备安装要求:监测设备的安装要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监测数据的质量要求:监测数据要求准确、可靠,对异常数据要进行处理和分析。
基坑围护桩施工变形监测专项监控量测方案
基坑围护桩施工变形监测专项监控量测方案一、背景介绍基坑围护桩是基础建设中常用的一种施工方式,通过在基坑边缘打入桩体来支撑土壤,以防止边坡坍塌和基坑变形。
然而,基坑围护桩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变形现象,因此,对基坑围护桩的变形进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坑围护桩施工变形监测专项监控量测方案。
二、监测设备的选择1.变形测量仪:用于测量基坑围护桩的变形情况,可以通过测量点位与参考点的相对位移来计算变形量。
2.倾斜仪:用于测量基坑围护桩的倾斜角度,可以通过倾斜角度来判断桩体的稳定性。
3.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基坑围护桩的负荷压力,可以了解桩体所承受的力的大小。
4.GPS定位仪:用于确定监测点的位置,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三、监测点的设置为了全面了解基坑围护桩的变形情况,需要设置一系列的监测点。
监测点的设置应根据基坑围护桩的实际情况和施工要求进行确定,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监测点:1.桩顶监测点:用于测量基坑围护桩的竖向位移和沉降情况。
2.桩身监测点:用于测量基坑围护桩的水平位移和倾斜情况。
3.周边土体监测点:用于测量基坑围护桩周边土体的位移和变形情况。
4.基坑内土体监测点:用于测量基坑内土体的位移和变形情况。
四、监测频次和周期基坑围护桩施工变形监测应根据实际需要和施工进度来确定监测频次和周期。
一般情况下,可以将监测频次设置为每周一次,监测周期设置为施工周期的两倍。
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基坑围护桩的变形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五、数据处理和分析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基坑围护桩施工变形监测的重要环节。
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排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
2.数据分析:对处理后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基坑围护桩的变形特征和趋势。
3.结果评估:根据分析结果对基坑围护桩的变形情况进行评估,判断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建设工程建筑变形测量监测方案
建设工程建筑变形测量监测方案早上九点,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办公桌上,我开始构思这份“建设工程建筑变形测量监测方案”。
这样的方案我已经写了十年,每一次都是全新的挑战,但也充满了熟悉的节奏感。
一、项目背景及目标这个项目位于繁华的市区,一栋高达50层的大厦,它的建设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我们的目标很简单,确保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建筑物的变形在可控范围内,避免因变形过大导致的安全问题。
二、监测内容1.建筑物的垂直度:这是最基础的监测内容,我们要确保大厦垂直于地面,不倾斜。
2.结构位移:随着施工的进行,建筑物的结构可能会发生微小的位移,我们需要实时掌握这些数据。
3.基础沉降:这是关键中的关键,基础沉降过大,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都会受到影响。
4.地面裂缝:地面裂缝的出现往往预示着更大的安全隐患,我们要密切关注。
三、监测方法1.采用全站仪进行垂直度和结构位移的测量,这是一种高效、精确的测量方法。
2.使用水准仪和测量进行基础沉降和地面裂缝的监测,它们能提供连续、实时的数据。
3.搭建一个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将所有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电脑,方便我们分析和处理。
四、监测频率1.在施工初期,每周进行一次全面监测,确保建筑物的变形在可控范围内。
2.在施工中期,每两周进行一次全面监测,此时建筑物的变形趋势已经比较明显。
3.在施工后期,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监测,直至工程结束。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1.收集到的数据会先经过初步的筛选和清洗,去除无效和异常数据。
2.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出变形曲线图,直观地展示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3.根据变形曲线图,预测建筑物的变形趋势,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参考。
六、预警与应对措施1.当监测数据超过预警阈值时,立即启动预警机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2.针对不同类型的变形,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如垂直度偏差过大,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基础沉降过大,加强地基处理等。
3.定期对监测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七、成果提交1.在工程结束后,整理所有监测数据和分析报告,形成一份完整的“建设工程建筑变形测量监测报告”。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基坑变形监测是指对地下基坑在施工过程中或者使用过程中由于不均匀沉降、滑移、侧倾、地下水位变动等因素引起的变形进行实时、连续的监测和预警的技术手段。
基坑变形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和评估基坑变形情况,为基坑的施工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1.监测点布置方案:根据基坑的形状、尺寸和地下结构的具体情况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一般来说,监测点应该均匀分布在基坑的不同位置以及周围的地表上,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监测仪器选择方案:根据监测需求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仪器设备。
常用的监测仪器包括测量仪器、位移传感器、应变传感器、倾斜传感器等。
这些仪器可以实时测量和记录基坑变形的各个参数,并将数据传输给监测系统进行分析和处理。
3.数据传输与处理方案:选择合适的数据传输方式和监测系统。
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
监测系统可以对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生成监测报告并进行预警处理。
4.监测报告与预警方案:根据监测结果生成监测报告,并根据预设的预警标准进行预警处理。
监测报告应包括基坑变形的具体情况、变形的趋势和可能的风险评估等内容,以便施工单位或者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5.健全的管理与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并进行培训和演练。
这样可以确保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也能够提高对基坑变形事故的应对能力和处理效率。
总之,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并且要注重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预警处理,以保证基坑的施工和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监测系统的使用效率和数据的可靠性。
测绘技术中常见的变形监测方法与技巧
测绘技术中常见的变形监测方法与技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测绘技术在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实际的测绘工作中,变形监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它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土地或建筑物的变形问题,以保障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测绘技术中常见的变形监测方法与技巧,并探讨其应用前景。
一、全站仪监测法全站仪监测法是一种常见的测量方法,它可以对目标进行精确的三维坐标测量。
利用全站仪监测法,可以及时获取地面或建筑物的变形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可以确定变形的细微变化,有助于提前预警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全站仪监测法在大型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高速公路建设、大桥施工等。
二、卫星遥感监测法卫星遥感监测法通过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地表进行高精度、广覆盖的监测和测量。
卫星遥感监测法具有非接触、经济、快速等特点,可以大幅减少实地调查和测量的工作量。
同时,卫星遥感监测法还可以快速获取多期的遥感影像,通过比对分析,可以准确判断土地或建筑物是否发生变形。
这种方法在自然灾害监测、城市更新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地面测量监测法地面测量监测法是一种传统但仍然有效的监测方法。
通过在地面安装测量设备,如测线、测点和测网等,可以实时监测地面或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地面测量监测法具有高精度、可靠性强的特点,对变形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有着较好的灵活度。
在大型工程施工、地质灾害预警及城市地面沉降等方面,地面测量监测法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监测数据处理技巧监测数据处理是保证测量准确性和数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测量监测时,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可能存在各种误差和偏差,因此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校正,以获取更为准确的结果。
数据处理技巧主要包括数据去噪、数据滤波、数据平差等方法。
此外,还可以借助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以获取变形特征、趋势和规律。
五、测绘技术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前景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其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施工测量、监测方案
施工测量、监测方案1.1.1测量依据依据业主提供的平面控制点与水准点为基础准进行引测。
根据设计结构图、有关技术核定单及业主提供的有关测量资料进行计算和测量放线。
1.1.2组建测量组我公司针对本工程组建一个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的测量组。
测量组设组长。
测量组长具有十年以上测量施工经验,全组人员可熟练地使用测量全站仪进行坐标定位。
1.1.3建立控制网1)平面控制网1、根据业主提供的基准点、基准点城市座标及建筑总平面图、轴线交叉点城市坐标,用全站仪在现场布设二级导线点,导线点间应互相通视,利用导线点及建筑物坐标定出各建筑物的控制点,从而放出轴线进行细步测设。
二级导线点控制网:测角中误差<8",测距中误差<15mm,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10000。
2、轴线控制点布设要远离基础或设置在周围永久性建筑上,避免基坑开挖过程中控制点的位移量。
3、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控制网进行复测,防止地面变形沉降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控制点移位。
2)建立高程控制网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水准点高程值,以闭合路线将水准点引至各新建建筑周围,建立三个高程控制点。
高程控制点要求面设周围永久性建筑上,减小基坑开挖过程中地面沉降对基准点的影响,并对于基准点定期进行复测修正。
采用三等水准测量,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6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12√L(L为往返测段水准路线长度)。
3)控制网复核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建立后,由我公司测量中心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提请监理及相关单位复测,并做好书面签证工作。
1.1.4平面控制及放线1)基础阶段挖大基坑底不同标高处、垫层施工阶段、地下结构施工阶段,依据平面控制网,用方向线法,将轴线投测到工作面上。
投测完成后,对各条轴线关系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提请监理复核。
2)上部结构在上部结构层施工过程中轴线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埋铁,在埋铁面控制点位置做好刻痕。
控制点的布设必须能够通视、易测。
施工监测方案
施工监测方案施工监测方案一、方案背景和目的随着建筑施工活动的增多,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必须进行施工监测。
本方案的目的是制定一套全面有效的施工监测方案,以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帮助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二、监测内容和方法1. 地基基础监测:通过测量地面沉降、地基沉降和变形等参数,以及地基的竖向荷载和横向力的监测,以评估地基的稳定性。
方法:使用全站仪进行高程测量,使用倾斜仪和应变计进行变形监测,使用超声波仪器进行地震波传播速度测量。
2. 结构变形监测:通过监测建筑结构的变形情况,了解结构的稳定性和变形程度。
方法:使用激光测距仪、倾斜仪和应变计等仪器进行结构变形监测,以及使用振动传感器进行结构振动监测。
3. 施工过程监测:通过监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包括温度、湿度、震动等,以评估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方法:使用温湿度计进行温湿度监测,使用加速度计进行震动监测。
4. 环境监测:通过监测施工区域周边环境的噪声、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参数,以评估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方法:使用噪声仪、颗粒物仪和气体检测仪等仪器进行环境监测。
三、监测周期和频次1. 地基基础监测:根据施工进度和地基变形的情况,每周进行一次监测,监测周期为整个施工周期。
2. 结构变形监测:根据施工进度和结构变形的情况,每月进行一次监测,监测周期为整个施工周期。
3. 施工过程监测:根据施工进度和各项参数的要求,每日或每周进行一次监测,监测周期为整个施工周期。
4. 环境监测:根据环境监测的要求,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监测,监测周期为整个施工周期。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1. 通过监测仪器自动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生成监测报告。
2. 对监测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和异常值分析,提出相应的处理和改进措施。
3. 将监测报告提交给相关人员,供其参考和决策。
五、质量保证和控制措施1. 严格按照监测方案和要求进行监测,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定期对监测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仪器的正常工作。
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沉降与变形监测与控制
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沉降与变形监测与控制结构施工是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中的沉降与变形监测与控制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本文将介绍结构施工过程中沉降与变形的监测与控制方法。
一、沉降与变形监测的重要性在结构施工过程中,沉降与变形的监测对于保障结构的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监测与控制可以及早发现结构变形的异常情况,有助于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结构的正常运行。
二、沉降与变形监测的方法1. 沉降监测沉降监测是指测量结构的沉降情况。
常用的沉降监测方法包括建立沉降观测点并实时监测、使用激光测距仪等设备进行测量等。
通过监测测点的沉降情况,可以了解结构的整体沉降趋势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2. 变形监测变形监测是指测量结构发生的各种变形情况,包括水平变形、垂直变形等。
常用的变形监测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摄影测量、应变测量等。
这些方法可以精确地测量结构的各种变形情况,为后续的控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三、沉降与变形监测与控制的原则1. 提前规划在施工前,应根据结构的特点和设计要求,制定相应的沉降与变形监测计划。
通过提前规划,可以合理安排监测设备的布置位置和监测频率,以及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 实时监测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收集并分析监测数据,实时了解沉降与变形的发展情况。
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3. 控制措施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例如,对于较大的沉降或变形情况,可以采取加固措施或者调整施工方法,以减缓或控制结构的变形。
四、案例分析以某大型桥梁施工为例,该桥梁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沉降与变形情况。
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施工时的不当操作导致了材料的不均匀沉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工方采取了加固措施,并调整了施工方法,最终成功控制了结构的沉降与变形,确保了桥梁的安全与稳定。
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沉降与变形监测与控制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对于保障结构的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变形监测方案
变形监测方案第1篇变形监测方案一、概述本方案旨在对某特定区域或结构进行精确、高效的变形监测,以确保其安全性及功能性。
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严谨的数据分析方法,实时掌握监测对象的变形情况,及时预警潜在风险,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目标1. 准确测量监测对象的变形量,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倾斜等;2. 实时掌握监测对象的变形速率,分析变形趋势;3. 及时发现监测对象的异常变形,预警潜在风险;4. 为政府部门、企业及相关单位提供科学、可靠的监测数据。
三、监测方法1. 地面测量法:采用全站仪、水准仪等设备,对监测对象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进行定期测量;2. 空间测量法:利用GNSS技术,对监测对象的水平位移进行实时测量;3. 倾斜测量法:采用倾斜仪等设备,对监测对象的倾斜角度进行定期测量;4. 远程监测法:利用摄像头、无人机等设备,对监测对象进行远程监控,实时掌握其变形情况。
四、监测设备与参数1. 全站仪:用于测量监测对象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 精度要求:±(2mm+2ppm);- 测量范围:≥5km;2. 水准仪:用于测量监测对象的垂直位移;- 精度要求:±0.5mm;- 测量范围:≥3km;3. GNSS接收机:用于实时测量监测对象的水平位移;- 精度要求:±(10mm+1ppm);- 测量范围:全球范围;4. 倾斜仪:用于测量监测对象的倾斜角度;- 精度要求:±0.01°;- 测量范围:±45°;5. 摄像头/无人机:用于远程监控监测对象。
五、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1.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校准等;2. 采用加权平均法、最小二乘法等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监测对象的变形量;3. 分析监测对象的变形趋势,评估其稳定性;4. 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预测监测对象的未来变形情况;5. 当监测对象的变形量超过预警阈值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基坑变形观测方案和日常巡查方案
基坑变形观测方案和日常巡查方案
1. 监测点设置,在基坑周边和内部设置监测点,以监测基坑周
边土体和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
监测点的设置需要考虑基坑的深度、土质情况、支护结构类型等因素。
2. 监测参数,监测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地表沉降、支护结构位移、周边建筑物变形等。
这些参数的监测可以通过测量仪器、全站仪、
倾斜仪等设备进行实时或定期监测。
3. 监测频率,根据基坑施工阶段和工程地质条件,确定监测频率,一般包括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监测。
4. 监测记录和分析,及时记录监测数据,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基坑变形趋势,采取相应的措施。
接下来是日常巡查方案:
1. 巡查内容,日常巡查内容包括基坑周边的支护结构、土体稳
定情况、降水排水情况、施工现场秩序等。
2. 巡查频率,根据施工进度和地质条件,确定日常巡查的频率,一般包括每日巡查和每周定期巡查。
3. 巡查记录和处理,及时记录巡查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必要时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
4. 巡查人员,确定巡查人员及其职责,确保巡查工作的及时性
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基坑变形观测方案和日常巡查方案是基坑施工安全
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案制定和实施,可以有效
地保障基坑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工程变形监测方案涉及哪些内容
工程变形监测方案涉及哪些内容一、监测对象工程变形监测的对象主要包括建筑结构、桥梁、隧道、地铁、坝体、管道、地基土体等工程结构及地质体等。
对不同的监测对象,采取不同的监测手段和技术方法。
在建筑结构方面,通常会对建筑的位移、倾斜、裂缝等进行监测,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对桥梁和隧道方面,主要关注其结构变形、挠度、裂缝等情况。
而对于地基土体、坝体、管道等地下工程,通常会对其沉降、变形、应力等进行监测。
二、监测的技术手段工程变形监测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传统的测量仪器监测和现代的遥感监测技术。
传统的测量仪器监测包括全站仪、水准仪、倾斜仪、裂缝计等。
这些仪器主要通过人工操作或固定安装在监测点上,采用光学、机械或电子等原理进行测量,获取监测数据。
现代的遥感监测技术包括卫星遥感、激光雷达扫描、无人机、高精度GPS等。
这些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动态、高精度的监测,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和精度。
三、监测的频次工程变形监测的频次主要包括定期监测和实时监测。
定期监测通常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如每月、每季度或每年进行一次,以了解结构变形的趋势和周期性变化。
实时监测是指通过实时数据传输和处理技术,实时获取变形数据,并能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四、监测数据分析监测数据的分析主要包括数据处理、趋势分析、异常预警等。
数据处理方面,主要对监测数据进行清洗、修正、转换、存储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趋势分析是指对监测数据进行周、月、年的趋势分析,以了解结构变形的规律性和周期性变化。
异常预警是指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发现结构发生异常变形,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五、应对措施当监测数据显示结构发生异常变形时,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于建筑结构,可以通过加固、维修等手段来消除异常变形。
对于桥梁和隧道等结构,可以加固、维修或限行等来应对。
对于地基土体、地铁隧道等地下工程,可以通过加固、抢修或改线等来应对。
综上所述,工程变形监测方案是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及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涉及监测对象、监测技术手段、监测频次、监测数据分析及应对措施等方面。
施工工程中的变形监测与控制的方法与技巧
施工工程中的变形监测与控制的方法与技巧1. 引言在施工工程中,变形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它会对工程的结构和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变形监测与控制是施工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对施工工程中的变形监测与控制的方法与技巧进行探讨。
2. 变形监测技术的应用变形监测技术是通过对施工工程中的变形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为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提供有力的依据。
现代的变形监测技术包括全站仪、测量软件和无线传感器等。
这些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工程变形信息,并进行实时分析和报警。
3. 变形监测方法的选择在选择变形监测方法时,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判断。
一般来说,应该综合考虑工程类型、施工条件和监测目的等因素,并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例如,在大型桥梁工程中,可以采用全站仪进行变形监测,而在地铁隧道施工中,可以使用无线传感器进行变形监测。
4. 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是变形监测工作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判断施工工程的变形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还可以进行数据的对比分析,找出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5. 变形控制的方法与技巧变形控制是在发现工程变形问题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控制,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常用的变形控制方法包括加固加强、压力平衡和轴力调整等。
此外,还需要注意变形控制的时机,合理选择控制时机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变形监测与控制的案例分析通过对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变形监测与控制的方法与技巧。
例如,在某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通过及时采取变形控制措施,成功避免了桥梁的变形问题,确保了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7. 变形监测与控制的挑战与展望当前,施工工程变形监测与控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
例如,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需要不断提高,还需要加强与智能技术的结合,实现自动化监测与控制。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形监测与控制将更加精准、高效,为施工工程提供更好的保障。
工程测量变形监测方案设计
工程测量变形监测方案设计一、引言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于工程测量变形监测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工程测量变形监测是指对工程结构或地质体进行定期或连续的变形监测,以确定其变形状态,并据此进行安全评估和预警,保证工程的安全运行。
本文将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就工程测量变形监测方案的设计进行探讨。
二、工程测量变形监测方案设计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工程测量变形监测方案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工程结构或地质体的变形情况,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工程的正常运行和安全。
2. 意义工程测量变形监测方案的设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保障工程安全:通过监测工程结构或地质体的变形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以防止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2)评估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监测变形情况可以反映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质量情况,有助于改进工程设计和施工工艺;(3)指导维护和修复工程:监测变形情况可以及时了解工程的老化和损坏情况,有助于指导工程的维护和修复。
三、工程测量变形监测方案设计的原则工程测量变形监测方案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精确性原则:监测数据应具有高度的精确性,以便准确了解工程结构或地质体的变形情况。
2. 及时性原则:监测数据应能够实时反映工程结构或地质体的变形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3. 经济性原则:监测方案设计应考虑成本和效益的平衡,尽量降低监测成本。
4. 全面性原则:监测方案应包括全面的监测内容,能够覆盖工程结构或地质体的所有变形情况。
四、工程测量变形监测方案设计的内容工程测量变形监测方案设计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 监测对象的确定首先需要确定监测的对象,即要监测的工程结构或地质体。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是建筑物、桥梁、隧道、地铁、土木工程、岩土工程等。
2. 监测目标的确定然后需要确定监测的目标,即要监测的变形类型。
变形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位移、倾斜、沉降、裂缝等。
3. 监测方法的选择监测方法包括传统的测量方法和现代的监测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3施工测量及变形监测方案8.3.1工程概况深圳地铁红树湾物业开发项目位于深圳地铁2号线红树湾站与9、11号线换乘站红树湾站(原深湾站)交汇区域,交通区位优势极其优越。
本项目包含四栋地上高度为375m、275m的办公酒店及200m、120m住宅公寓,以上建筑均属于超高层范畴,本施工测量方案以375m塔楼为例。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高层建筑大量兴起,随着现代化建筑物的不断发展,其外在造型也越来越丰富、新颖和多样化,各种5高层建筑中的施工测量已引起重视。
在超高层主体结构装修工程安装过程中,施工测量是一项专业性较强又非常重要的工程,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卫星定位测量仪)、垂线仪等测量技术的引用保证了超高层施工的精度。
8.3.2施工测量管理施工测量在整个工程施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精度要求高,轴线网点的控制在施工期间必须能牢固、准确地保留至竣工,因此所用仪器和施工方法都要适合结构类型和场地情况。
为保证工序间的相互配合衔接,测量工作应与现场密切配合,了解施工布置和流程,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与施工同步的测量放线方案,在整个施工阶段和各主要部位做好验线和复核工作,同时准确地做好测量放线的原始记录。
8.3.3测量方案选择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平面控制网测放在±0.000以下部分采用外控法, 利用基坑外侧的平面控制点进行测量控制;±0.000以上部分采用内控法,当±0.000层结构楼面浇筑并达到强度后,根据测设好的基坑四周主轴线引桩,将主轴线点恢复至±0.000层结构楼面,构成高精度的井字形平面控制网。
平面控制网的垂直传递利用激光垂准仪进行。
1、平面控制网的设置(1)一级控制网的测设一级控制网作为建筑物整体控制的依据,它是根据场地条件设定的非矩形控制网,设在施工场地边界外部;一级控制点的间距控制在300~500m,控制桩距基槽的距离大于30m,设置在易于观测之处。
(2)二级控制网的测设二级控制与轴线平行设置,控制网将包括建筑物的主要轴线,二级网以一级网为依据进行测设。
根据场区平面规划、设计图纸及甲方提供的平面控制点,用“极坐标”法建立本工程各施工区控制网,形成平面二级控制网,各施工区平面控制点在测量放线利用其相互位置关系互相校核,达到控制建筑物平面控制的目的,平面二级控制网见下图。
(3)施工控制网(三级)的布设施工控制网依据首级或二级控制网加密而成,是结构施工阶段的主控网。
二级控制网建立以后,根据各分区轴线与二级控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利用电子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布设平面施工控制网(三级),然后根据各构件与轴线的位置关系,测放构件位置线,进行构件定位,见图8-3-1。
图8-3-1 地下室施工轴线引测示意图及二级测量控制网轴线平面图2、高程控制系统的设置(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高程控制网,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场区内甲方提供的有效水准点布设场高程控制网。
高程控制点布置间距宜小于1km,距建筑物不宜小于25m。
(2)高程控制系统的建立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施工现场设6~10 个半永久性水准点。
水准点引测使用电子水准仪进行,采用附合水准测法。
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引测,闭合差要求小于±0.6mm n ,相邻两点高程误差要求小于±0.1mm。
3、塔楼施工阶段控制网的布置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地下室顶板施工完后,利用一级、二级控制网,在塔楼核心筒外四角布置4个控制点,作为塔楼施工时的二级控制网(以控制核心筒及外围钢柱的轴线控制),在主楼核心筒内布置4个控制点,以控制核心筒楼板及内墙施工时的轴线控制,二级控制网随楼层的施工,每隔不超过100米进行一次测量轴网的引测转换,以控制核心筒楼板、内墙施工时的轴线、核心筒轴线以及外围钢柱的轴线。
图8-3-2 标准20层以下内控点平面布置图及标准21-40层内控点平面布置图图8-3-3 标准层41-60以下内控点平面布置图及61-75层内控点平面布置图图8-3-4 76层-屋面内控点平面布置图8.3.4测量人员及仪器的配备1、工程测量机构及测量人员本工程配备的测量人员,必须选择有类似测量施工经验的人员,有过测量精度要求极高的超高层、大型工程,具有丰富的测量知识与经验,且经过良好的培训,能使用各种类型的先进仪器,方能胜任本工程的测量工作要求。
人员配备如下:(1)、测量负责人1人负责测量方案编制和实施(2)、测量工程师2-3人负责现场实施(3)、测量技工4人测量辅助工作2、测量仪器设备选用为保证工程的测量精度,在本工程建立测量控制网阶段主要使用高精度自动导向全站仪、精密水准仪和垂准仪进行,辅以GPS及其他测量设备作为校核和辅助引线用。
GPS为具有拓普康独特专项技术的HiPer Pro一体化接收机,双星技术增强性能,提高精度,适合建筑工地有遮挡情况下的快速锁星。
根据需要,可采用静态和动态两种形式进行观测。
精度为静态测量:平面3mm+0.5ppm 高程5mm+0.5ppm;RTK实时动态测量:平面10mm+1.0ppm 高程15mm+1.0ppmm。
测量仪器及设备配置见表8-3-1。
表8-3-1 测量仪器设备配置表(注:以上各种设备均有相关的计量合格证明,且在检验有效期内,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使用不当、意外损坏的情况,适当增加备品。
)8.3.5控制网的竖向传递为保证建筑物的测量精度,对±0.000以上结构的控制轴线和墙柱定位的竖向传递采用激光垂准仪铅直投点法引测。
在首层楼面上做好内外控点,采用在预埋的100mm×100mm×10mm钢板上划线留点,在其它层楼板对应于下层控制点的位置处均预留200mm×200mm的激光传递孔,并在留孔四周筑设高50mm的水泥阻水圈。
根据本工程设计要求,建筑物轴线控制网设置在首层板面,每施工一层,利用激光垂准仪投点,为进一步保证轴线竖向精度,采用激光铅垂仪垂直控制竖向结构构件和水平轴线控制网,每隔不超过100米进行一次测量轴网的引测转换。
通过激光测放孔,就可把内控点投测到各层楼面上。
激光铅垂仪法控制竖向精度是通过逐层控制建筑物轴线控制网来达到竖向控制目的。
1、激光垂准仪投测轴线步骤(1)安置激光铅直仪于轴线控制点(见图8-3-5、见图8-3-6);(2)将标的靶置于当前楼层测量投测洞口处;(3)准确对准控制点,精平激光垂准仪,打开激光,即得四条已知间距和方向的激光束图8-3-5 垂准仪测量示意图巨型柱核心筒核心筒控制点预埋件巨型柱将控制点投测到下一层。
核心筒利用铅垂仪进行投测。
悬挑钢平台,角钢上铺6mm钢板图8-3-6 核心筒激光垂准点节点图及核心筒激光垂准点剖面图(4)激光点穿过楼层时,需在组合楼板上预留200×200的孔洞,通过空洞引测到各楼层,预留洞的做法示意见图8-3-7。
图8-3-7 激光点穿过楼层预留洞的做法及±0.000m 楼面激光控制点点位做法(5)利用激光经纬仪施测轴线控制网,根据轴线控制网确定各墙体(角柱)准确位置,保证每层结构竖向精度。
2、激光垂准仪法控制竖向精度控制步骤:(1)利用激光垂准仪精确投测四个测量基准点至当前楼层;(2)利用激光经纬仪施测轴线控制网,并根据轴线控制网准确施测各墙体位置;同时结合外控再次检验墙柱定位的精确度。
(3)根据所施测的各墙体边线支设墙体竖向模板;(4)利用吊线坠保证当前层垂直度;(5)利用激光垂准仪保证结构全高竖向垂直度。
3、外控墙体法控制竖向精度步骤:(1)每层砼浇筑完毕后,根据当前层所施测的角柱边线将角柱中线引测至四角柱上;(2)用吊线坠准确吊测结构角柱中线,并弹线;(3)待下一层施工完毕后,将本层中线向上引测并和当前层由边线引测的中线做校核,取其误差平均值为当前层角柱中线,以此为依据支设模板;(4)每隔3~5层由下面直接向上引测一次通线,以作校测。
8.3.6.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根据本工程的建筑设计特点和布局,充分利用激光仪测量的高精度优越性能,对建筑物轴线进行准确定位,以保证工程的质量。
在主体施工的测量放样中,遵循二次放样、三线到位、内外结合、主次分明、步步校核的原则。
1、模板上的放样:主要为水、电预埋、墙柱筋的调整、验收提供依据,给出控制轴线即可。
由于模板上不便安置仪器,可用线坠将下一层内控制轴线通过模板上的预留洞引测到模板上,弹出墨线。
2、施工层放样:各控制轴线传递到施工层后,直接采用经纬仪偏角法测设出各轴线的点位。
由于施工层上,当遇有墙的插筋隔挡时,拉尺量距误差较大,应对测定相邻的轴线距离进行复核。
无误后,即可放出墙柱等细部三线。
8.3.7.建筑的标高控制首先对施工现场内的标高基准点与城市水准点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进行联测,所测数据满足测量规范的要求后,根据施工现场内的标高基准点在首层靠近四角的核心筒上引测4个同一高程的标高点,并用墨线做好标记,作为高程向上传递的标高基准点。
标高的传递使用日本产50m、Tajima标准钢卷尺通过钢结构构件、塔吊等精密量距向上传递。
每层都至少要有4个以上的点引测,地上楼层基准标高点用全站仪每次从首层楼面每50米引测一次,以便相互校核和满足楼层施工的需要。
8.3.8控制轴线和高程的分段校核根据划分的校核段,我们将对建筑物控制轴线、高程进行全面、仔细地校核。
具体做法是:当第一段施工完毕后,将此段首层控制点和水准基准点精确地投至上一段的起始楼层,并进行控制网的检测和校正,确认控制点准确无误后,如以前的控制点误差超出允许范围,要重新埋点。
同时要每层都进行钢管柱定位安装闭合复查和校核。
8.3.9 GPS复核为提高本工程建筑测量定位工效和观测精度,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本工程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对控制网进行复测。
GPS是一种可以向全球用户提供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其具有方便、快捷的定位测量和放样的测量功能,可快速、转却的测定放样点的平面位置,见图8-3-8。
图8-3-8 Gps侧会仪器1、GPS观测要点GPS观测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对于一、二级GPS测量,应使用零相位天线和强制对中器安置GPS接收机天线,对中精度应高于±0.5mm,天线应统一指向北方;作业中应严格按规定的时间计划进行观测;经检查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等各项连结无误,方可开机;开机后经检验有关指示灯与仪表显示正常后,方可进行自测试,输入测站名和时段等控制信息;每时段开始、结束时,应分别量测一次天线高,并取其平均值作为天线高;天气太冷时,接收机应适当保暖。
天气很热时,接收机应避免阳光直接照晒,确保接收机正常工作。
雷电、风暴天气不宜进行测量,见图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