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何”的意义和用法

合集下载

虚词何的用法总结

虚词何的用法总结

虚词何的用法总结虚词“何”的用法总结一、什么是虚词“何”虚词“何”是汉语中的一个常见虚词,它有多种用法和含义。

在句子中起连接作用,表达疑问、感叹或强调的语气。

本文将就虚词“何”的不同用法进行详细总结。

二、疑问代词1. 代替“什么”虚词“何”可以用作疑问代词,代替“什么”。

例如:“这是何物?”表示询问某物的具体名称或性质。

2. 代替“哪个”虚词“何”还可以用作疑问代词,代替“哪个”。

例如:“你要找何人?”表示询问对方要找的人是谁。

三、短语固定搭配1. 无事可做:无所事事,无聊。

例句:“暂时没事可做了,只得无所事事。

”2. 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着手处理(某件事)。

例句:“工程太复杂了,实在不知从哪里下手。

”四、感叹语气1. “~能如此!”:表示对某件事情或情况非常惊讶、惋惜等。

例句:“他竟然如此懒惰,真是让人无语!”2. “~有何不可?”:表示询问对方是否可以接受某种建议或做法。

例句:“这个提议合理,你觉得有何不可呢?”五、其他用法1. “至于其余(物品或事项)”虚词“何”还可以用作连接词,引导后面的内容是继续具体说明、列举。

例句:“今天我们主要讨论哲学和文学两个领域,至于其他何事就不在本次研讨会的范围内了。

”2. “一些”在古代汉语中,“何”可用作数量词,“何物”指一些东西。

例句:“他手中拿着一盒鲜花和一袋果子,也不知是与何人见面。

”六、总结以上就是对虚词“何”的用法进行的总结。

虚词“何”具有疑问代词、感叹语气和连接作用等多种功能,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灵活多样。

了解并掌握这些用法,对于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和交流能力都非常重要。

参考资料:1. 傅玛, 身邻《新编实用现代汉语小词典》(第6版),沈阳方言图书出版社,2008年2. 张发宝,《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商务印书馆, 2016年。

文言虚词何的用法和意义

文言虚词何的用法和意义

文言虚词何的用法和意义一、文言虚词何的用法文言虚词是指在句子中起辅助作用的一类词语,常常用来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或者引导疑问和感叹等语气。

其中,虚词"何"是一个非常常见且重要的文言虚词之一。

那么,在古代文言中,"何"有着哪些具体的用法呢?1. 代词“什么”的意义:在文言中,“何”往往被用作代词,表示“什么”的意思。

比如《左传·昭公二十年》中就有:“曰: '何罪也?' ”这里的“何罪也”即是询问“什么罪过”。

我们可以看到,“何”在此处充当了一个疑问代词。

2. 疑问句开头:“何”通常会出现在古代文言疑问句的开头部分,引导提问的语气。

比如,《论语·里仁》中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则可使政于治也。

”这里第一句话:“君子食无求饱…”由于以“何”开头,表达了对于行为方式的提问,“君子的食物为何不追求饱足?”这样的用法常见于古代文言中。

3. 表示疑问和感叹:“何”在文言中还可以表示疑问或感叹,与疑问代词“什么”一样。

例如,《庄子·逍遥游》中就有:“余既无术,於负薪之人何加焉?”这里的“何加焉”实际上是一个反问,表示对于自己无能的自嘲。

二、文言虚词何的意义虚词“何”除了用法灵活外,还具备丰富的意义,使其在古代文言中广泛应用。

1. 疑问语气:通过使用“何”,作者可以表达出一种疑问的语气。

例如,《红楼梦》中有一句“显个不死也易耳然千人万人我只听见斗大景死了何以死呢?”这句话使用了两次“何”,传达了对景儿死因的怀疑和疑惑。

2. 反诘语气:在某些场合下,“何”还可用来表达反诘或反问的语气。

比如《孟子·离娄上》中写道:“子曰:“必也临邑矣!仲由,阖庐?”子曰:“业余者何知焉!”。

这里的“何知焉”是孟子对于阖庐知识的反问。

3. 感叹语气:有时,“何”还可以用来表示一种感叹的语气。

例如,《红楼梦》中有一句“人生亦似寄与何人?”中的“何人”即表达了一种感叹的情绪。

虚词何的用法及例句初中

虚词何的用法及例句初中

虚词何的用法及例句初中
1.疑问代词
-用作疑问代词时,“何”通常译为“什么”、“哪里”、“为何”等。

例句:
-《论语·先进》:“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有什么妨碍呢?我们也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2.疑问副词
-用于询问原因、数量、方式、时间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怎么”、“多少”等。

例句:
-《孟子·梁惠王上》:“王曰:‘何以利吾国?’”(大王说:“怎样能使我国获利?”)
-《列子·汤问》:“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你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都拔不起来,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3.否定性副词
-有时“何”可以与否定词连用,表示强烈的否定意味,相当于“一点也不”。

例句:
-《左传·僖公三十年》:“吾视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晋国必ajan。

若晋公子嗣位,其何辱命焉?”(我看晋公子身边的随从,都足以辅佐国君;如果辅佐这位公子,晋国必定复兴。

如果晋公子继承国君之位,怎么会辱没使命呢?)
4.构成固定结构
-例如“何如”、“何以”、“何必”等,表示询问、选择或因果关系。

例句:
-《论语·微子》:“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曰:“然则辟人之士也,吾将从之,小子何加之?”(假如你要跟随避开坏人的人,难道不如同那些避开乱世的人吗?)对方说:“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愿意跟随避开坏人的人。

”冉有问道:“那我又有什么可做的呢?”这里的“何加”即“做什么”的意思。

高中文言虚词“何”解析_

高中文言虚词“何”解析_

高中文言虚词“何”解析_(1)用作疑问代词。

①单独做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②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③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然则何时而糸耶?(《岳阳楼记》)(2)用作疑问副词。

用在句首或填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①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②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何如】【奈何】【若何】表示_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史》)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③辛,取之尽银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何以】即以何 ,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①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例释: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

(《促织》)【何乃】译为怎能。

例释: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何其】译为多么,怎么这样,用疑问口气表示程度。

例释: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所谓】所说的。 【所在】 1.到处。 2.所在之处,处所。
九、【为】 (一)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 。 2.以为,认为。 3.判断词,是。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 “为……所”,译为“被”。
2. 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 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3.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 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4. 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宾语或一个分 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 作用,可不译。
5. 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
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的内容,可译为“与……比 较起来怎么样。”
十六、【则 】
(一)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
1.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 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 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 是”。
2.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 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 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
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 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一、【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7.表示因果关系, 8.表示目的关系,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现代汉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现代汉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现代汉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现代汉语虚词虽然不是很多,但它在汉语中,使用的频率却是相当之高。

据《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的统计,虚词“的”和“了”,在汉语所有词的使用中,是使用最多的两个。

怎样来划分实词和虚词呢?这在汉语研究中,意见还不一致。

总的来看,认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是实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助词、叹词是虚词,意见比较一致。

对副词分歧较大,对代词、数词、量词也有分歧。

这是因为人们对实词和虚词的看法和分类标准的不同所造成的。

有人从词的意义出发来划分,认为凡是能表示一种概念的词就是实词,否则就是虚词。

有人从语法功能角度出发进行划分,认为能不能有语法作用是主要标准。

也有人把二者结合起来划分。

虚词有哪些特点呢?我想大致有以下几点:第一,虚词不表示具体概念,意义比较虚灵。

实词中像名词,它表示人或事物;动词表示动作或行为;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或性质。

这些词的意义很具体、很实在,使人容易想象和捉摸。

虚词就不是这样了,它的词汇意义已经虚化,它主要是语法意义。

第二,虚词主要以其语法意义左右着句子结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表达。

我们从下面这个例句中,可以看到虚词的语法作用。

“李强老师去买报”这句话,全是实词,没有虚词,由于它按照一定的词序排列,所以表达了一定的意义。

如果我们加上不同的虚词,它的意义就变了。

文言文虚词常考的共有18个,分别是之、乎、者、也、因、其、所、与、而、且、乃、于、若、为,则、何、以、焉!其用法和意义如下:之(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

有时灵活运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例:(1)太后盛气而揖之。

(《触龙说赵太后》)(2)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3)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

(《与妻书》)2.指示代词:这,此。

(二)助词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例: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语言学习】文言虚词——何

【语言学习】文言虚词——何

副词
2.表示反诘,“怎么”“哪个”。奈何绝秦欢!——《屈原列传》
动词 用同“呵”,“呵斥”“谴责”。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义项归纳
复音虚词
义项归纳
经典用例
何如 奈何
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示疑问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
可译为“怎么样”“什么 样”。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何以 无何 何乃
可译为“怎么会”。 可译为“不久”“没多久” 可译为“怎能”。
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 役。——《促织》 阿母谓府史:“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并序》
词义练习
词义练习
相关句子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而陛下说之,何也?——《谏逐客书》 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与妻书》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用法
代词,表示虚指,“哪”。 副词,表示反诘,“怎么”。 代词,表示询问,“为什么”。 副词,表示程度深,“多么”。 代词,表示虚指,“什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 代词,表示虚指,什么。 犯的错误也已经很多了,加上君主被上上下下的人阿谀奉承所蒙蔽,不亡国还等什么!
2.(2021·全国甲卷)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 代词,表示询问,为什么。 为什么要抛弃太庙太社,到楚蜀这样边远的地方去呢?
3.(2020·江苏卷)今壮矣,而外大母何在耶? 现在我成年了,但外祖母在哪呢?
代词,表示虚指,哪。
4.(2020·全国卷Ⅲ)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 副词,表示反诘,怎么。 国君驾崩,太子应当即位为君,大司马怎能有资格提出异议?

虚词字的用法和例句

虚词字的用法和例句

虚词字的⽤法和例句常见⽂⾔虚词有:⽽,何,乎,乃,其等。

虚词意义⽐较抽象、⼀般不单独作句⼦成分,但有帮助造句作⽤的词。

现代汉语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与“实词”相对。

扩展资料 常见⽂⾔虚词⽤法: ⽽ér 1.连词。

(1)表并列:⼀般不译,有时可译为“⼜”。

例①:蟹六跪⽽⼆螯。

例②:北救赵⽽西却秦。

(2)表递进:可译为“并且”或“⽽且”。

例:君⼦博学⽽⽇参省乎⼰。

(3)表承接:可译为“就”、“接着”、“然后”、“于是”,或不译。

例①:余⽅⼼动欲还,⽽⼤声发于⽔上。

例②:图穷⽽⼔⾸见 (4)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

例: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5)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

例:诸君⽽有意,瞻予马⾸可也。

(6)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地”。

例①:吾尝终⽇⽽思矣。

例②:吾恂恂⽽起。

例③徐⽽察之 (7)表因果:可译为“因⽽”。

例:诸⼈徒见操书⾔⽔步⼋⼗万⽽各慑恐。

2.代词。

只⽤作第⼆⼈称,⼀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例①:⽽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侍母。

例②:⽽翁归,⾃与汝复算尔。

3.⾳节助词。

常与其他虚词构成“复⾳虚词”。

如:“⽽已”,放在句末,表⽰限⽌的语⽓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①:⼀⼈、⼀桌、⼀椅、⼀扇、⼀抚尺⽽已。

例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已。

“已⽽”、“俄⽽”⼀般⽤来表⽰时间不久。

文言虚词而 与何的理解与练习及答案

文言虚词而 与何的理解与练习及答案

作“为什么”
“什么原因”。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
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2)用作前置的宾语,问处所或事物,译作“哪里”“什么”,译
时“何”要后置。如: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3)用作定语。译作“什么”“哪”。如:
的花草树木就会显得特别的滋润有光泽,深潭里能孕育出明珠的话那么
山崖也不会变的苍凉贫瘠。) 23 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如果一定要煮了你的父亲,那么请分一碗肉汤给我) 24 既而儿
醒,大啼(一会儿,小孩子也醒了,大声哭着)
三 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 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 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 日5而思也。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 巾帼英杰8而。
译文 “徐公何能及君也”本来就很荒谬。知道这个道理,还有什么好
说的?但他的妻子就这么说了,为什么?她的依据是什么?推敲她的理
由,应当是爱的太深了。可见,感情对人的误导是多么大啊!但是谁能
忘情呢?如何解决这个弊病,希望您有好的方法教我,怎么样?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
文言虚词练习(十二)而
一、1—5连词,表承接“来”“就”;6—9连词,表并列“和”“并
(《孔雀东南飞》)
一 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文言虚词的作用和意义

文言虚词的作用和意义

文言虚词的作用和意义文言虚词,是古代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词类。

它们一般不具备独立的实际意义,但在句子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文言虚词的作用和意义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的写作特点。

一、表示推测和疑问的文言虚词在古代文言文中,有一类常见的文言虚词用于表示推测和疑问的意思。

比如,“豫”、“或”、“何”等词,在句子中起到了推测或者疑问的作用,帮助作者表达自己的思考和猜测。

这些虚词使得文言文显得更加委婉、含蓄,给读者留下了一些思考的余地。

二、表示程度和语气的文言虚词古代文言文中还有一类文言虚词用于表示程度和语气的变化。

比如,“甚”、“可”、“而已”等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者副词,使得句子的表达更加夸张或者克制,增强语气的表达效果。

这些虚词使句子更富有韵律感,给读者带来了一种独特的文学享受。

三、表示假设和条件的文言虚词文言虚词还常常用于表示假设和条件。

比如,“若”、“如”、“倘若”等词,在句子中起到了引导假设和条件的作用,使得句子更具逻辑性和权威性。

这些虚词使得作者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判断和推断,增强了句子的说服力和可读性。

四、表示程度变化的文言虚词古代文言文中还有一类文言虚词在表示程度变化时起到重要作用。

比如,“稍微”、“适可而止”、“不敢”等词,用于修饰动词或者形容词,使得句子表达更加细腻和含蓄。

这些虚词在表达中体现了作者的自谦和谦虚之心,给人一种温和而有礼的感觉。

总结起来,文言虚词的作用和意义是多样的,它们不仅能够帮助作者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还能够给读者带来一种古典而优雅的阅读体验。

熟悉并理解这些虚词的用法,对于学习古代文言文以及欣赏文言文的魅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文言虚词在古代文言文中的重要地位。

虚词何的用法及例句

虚词何的用法及例句

虚词何的用法及例句
虚词“何”是汉语中的一个重要成分,用于疑问、感叹、否定等语气的表达。

正确定用虚词“何”,可以增添句子的语气和表达的丰富性。

下面将介绍虚词“何”的用法及例句。

一、用于疑问句
1.何时:表示询问时间。

例句:你们决定何时开始新的项目呢?
2.何地:表示询问地点。

例句:请问今天晚上的晚餐将在何地举办?
3.何物:表示询问物品。

例句:你手中拿着何物,让我如此吃惊?
4.何事:表示询问事情。

例句:你对我隐瞒了何事,为何如此不开心?
二、用于感叹句
1.何等:表示强调程度或程度之高。

例句:这场演出真是何等精彩啊!
2.何其:表示强调程度或程度之深。

例句:我为你的成功感到何其开心!
三、用于否定句
1.何必:表示无必要或不值得做某事。

例句:孩子,你已经很努力了,何必勉强自己?
2.何须:表示不需要或无须做某事。

例句:我们已经处理好了问题,何须再找其他人的帮助呢?
综上所述,虚词“何”在汉语中有着多种用法。

正确运用虚词“何”可以丰富表达,增强语气。

不仅在疑问句中可以用于询问时间、地点、物品、事情等,还可以用于感叹句和否定句中,起到强调程度或程度之深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我们应当学会灵活运用虚词“何”,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效果。

虚词何的用法和例句

虚词何的用法和例句

虚词何的用法和例句虚词“何”的用法和例句一、引言虚词是语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句子中不具备独立的意义,但能够用来构成句子,起到连接、衔接和修饰的作用。

在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常见的虚词被广泛地使用,并且出现频率较高。

其中之一便是虚词“何”。

本文将探讨虚词“何”的用法及相应的例句。

二、标志疑问1. 引导疑问状语从句虚词“何”可以引导疑问状语从句,表示对某一事物或情况进行提问。

例如:(1) 你们正在做何事?(2) 他去了何处?(3) 这正是他所期待的,她为何哭了?2. 谓语动词后置时引导疑问虚词“何”还经常与谓语动词后置结构连用,引起反问或发问。

例如:(1) 继承人身份者当然知晓细节田喊:“你们不想告我吗?可小姐太精明了,这是出售你对股份儿如此感兴趣者会如何设置一ages情”。

《安迪克里斯传奇》(2) 这家企业无可非议,他们的合作伙伴又何曾怀疑过这家企业的能力?《经络电镜与中医五行生理学》三、询问原因或目的1. 询问原因虚词“何”可以用来询问某一事物或情况的原因。

例如:(1) 你为何如此不高兴?(2) 昨夜风雨如何?2. 询问目的虚词“何”还可以表示对事物或情况的目的进行提问。

例如:(1) 你来此处究竟是为何?(2) 他们举行庆祝活动,究竟是为了何种目的?四、其他用法及例句1. 含义模糊,多义性强虚词“何”的意义较为抽象,常常需要根据上下文推断其具体含义。

在许多情况下,“何”还存在着多义性。

例如:(1) 注意毫末纤芥就心存波动、舒松,突出苍凉交榕,并思考哲人忠贞道义给时世所遗忘者仍有无尽价值之来源。

宁有通国可敌;拥缩水紧,生 disconnect.tech 曜光熄灭?(2) 杨骑资岁伶仃菜、炒几句感天动地的智慧czdb如何制造国战的弹药,货币跟随以上实现?《峨眉银图》2. 注意使用语境虚词“何”的使用需要根据具体场景进行选择,并注意相应的语法结构及用法。

例如:(1) 在中国文化中,礼仪之道是有着丰富内涵的。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而、何、乎、乃、其、且)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而、何、乎、乃、其、且)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而、何、乎、乃、其、且)一、而(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和”、“与”或不译。

例: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译文:剑门关既气象非凡,也格外高险。

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螃蟹有六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

2.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并且”、“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译文:楚怀王起了贪心,并且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

③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译文: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邃而且广泛。

3.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接着”、“就”、“才”或不译。

①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把它丢在地上,拔出剑砍,使玉斗破碎。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译文: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赤壁赋》)译文:我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

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文: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不也很愉快的吗?⑤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了。

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短处自己也有,就要帮助改正自己与他们一样的习惯。

"4.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例: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烛之武退秦师》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译文: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③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译文:声音并没有变大,可是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

④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高考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高考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第二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考纲内容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B级(识记)
考纲阐释
文言虚词考查的范围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 于、与、则、者、之”18个,要求既能够辨别词性(用法),又能够理解其意义。
考纲解读
考点透析
最新考题直析
应考方法盘点
考纲解读
考点透析
最新考题直析
应考方法盘点
专题突破通练
备考简料清点
4.连词 ①表 并列 和/又/又„„ 与、及、暨/且、而、 又„„/一 以/且„„且„„, 边„„一 载„„载„„ 边„„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迢迢牵牛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氓》 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于是、就、便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然后/至于 《鸿门宴》 并且、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说》
(一)文言虚词的分类 1.代词 (1)人称代词 ①第一 人称 吾、予、 余、我 女、汝、 若、尔、 而、乃、 子 之、其、 彼、厥、 渠 属、辈、 侪、类、 徒
考纲解读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段太尉逸事状》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静女》(女通“汝”)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晏子治东阿》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而通“尔”)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柳敬亭传》

虚词何的用法及举例

虚词何的用法及举例

虚词何的用法及举例虚词的用法及举例一、什么是虚词在语言中,虚词是指那些具有文法功能而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

它们通常起到连接句子成分、标明句子关系或者起到修饰、补充等作用。

而其中一个比较常见也比较重要的虚词就是“何”。

二、何的基本含义1. 代词“何”在古代汉语中,“何”经常用作代词,引导一个疑问句。

类似现代汉语里的“什么”,表示不确定对象。

例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甫《月夜忆舍弟》)2. 疑问副词“何”与疑问代词相似,“何”还可以作为疑问副词,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并表示程度或状态高低。

例如:“玛丽为何离开他?”、“你为何如此生气?”在这种情况下,它的意思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为什么”。

3. 状语副词“何”除了上述两种用法外,“何”还可用作状语副词,表示方式或者行为方式。

“其声甚哀,至于何有?”(《淮南子·齐俗训》)这里的“何”表示方式或行为方式,可译为“怎样”。

三、“何”的典型用法及举例1. 代词用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常会看到“何”字作为代词出现。

例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里的“何”意思即为“什么”。

2. 疑问副词用法在表达疑问的句子中,“何”也经常被使用。

“曹刘何不早相见?”(陈寿《三国志·吕布传》)这句话中,“何”表示为什么。

3. 状语副词用法在描述方式或者状态时,“何”可以起到修饰作用。

“由无名道人对于管理天下、社会礼制和日常生活等问题提出了很多宝贵见解,使得他深得众人拥戴。

”(明代杂剧《汉宫秋》)这里的“何”表示深得民心的方式或状态。

总结起来,虚词“何”的用法主要有代词、疑问副词和状语副词三种。

作为代词时,它引导一个疑问句,表示不确定对象;作为疑问副词时,它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并表示程度或状态高低;作为状语副词时,它描述方式或者行为方式。

18个虚词用法和意义

18个虚词用法和意义

(1)连词①表并列,“又”、“和”或不译②表递进,“而且”、“并且”③表承接,“就”、“接着”或不翻译④表转折,“然而”、“可是”、“却”⑤表假设,“如果”、“假使”⑥表因果,“因而”⑦表修饰,“着”、“地”等,或不译⑧表目的,“为了”“用来”(2)代词“你的”(3)动词通“如”,如同,好像(4)复音虚词①而已“罢了”;②而况“何况”;③俄而④已而⑤既而“不久”二、乎(1)语气助词①表疑问语气,“吗”、“呢”②表推测语气,“吧”③表反问语气,“吗”、“呢”④表感叹语气,“啊”、“呀”⑤形容词词尾,有时“地”⑥表停顿语气,(2)介词①表时间,在,从;②表对象,对,向;③表处所,在;④表比较,比,跟……相比(1)人称代词①活用作第一人称,“我的”、“自己的”;②用作第二人称,“您”;③用作第三人称,“他”,“他们”(2)指示代词①“那”“那个”“那些”“那里”“这”、“这种”;②“其中”“其中的”(3)副词①表希望、商量,“还是”;②表祈使,一定;③表猜测,大概;④表反问,‘难道(4)连词①选择连词,是……还是;②假设连词,如果(5)助词,奏足音节(6)复音虚词①何其:多么;四、且(1)连词①表并列,“又……又……”,“一边……一边……”;②表递进,而且,况且;③表转折,“尚且”;④表承接,那么;⑤表假设,即使(2)副词①暂且,姑且;②将,将要;③将近,大约(3)复音虚词“且夫”再说(1)代词,这样(2)连词,表转折,“可是”“但是”“然而”(3)助词,“地”“着”“……的样子”等;(4)副词,“对”“是”(5)形容词,正确,对(6)复音虚词①然后,“然后”,“然后才”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③然而,“(虽然)这样,可是……”六、所(1)助词①“所+动词”“……的”②“为……所”,表被动(2)名词,处所(3)表概数,大概(4)复音虚词,所以①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用来②表原因,“……的原因(缘故)”七、为(1)动词①做,干②治理,管理③担任④成为,变成⑤作为,当作⑥以为,认为⑦是,算是(2)介词,①表被动,被②表对象,对、向;给,替③表目的,为,为了④表原因,因为⑤表时间,在,当(3)助词,表疑问、感叹、反诘等,“呢”八、焉(1)代词①第三人称,它,②表疑问,什么,(2)语气助词①“啊”“呢”“了”等②表停顿;(3)兼词,“于是”(4)助词,“然”九、与(1)动词①送给②结交③赞同④参加,参与,读yù(2)连词,表并列,“和”(3)介词,表对象,和”“同”“跟”等(4)通“欤”,语气词,“吗”“吧”等。

文言虚词何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

文言虚词何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

文言虚词何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在古汉语中,虚词“何”可是个多才多艺的小家伙,它的用法和意义真是五花八门。

如果把“何”比作一个演员,那它绝对能在不同的剧本中演绎出各种精彩的角色。

下面,我们就来一探这位多面手的真实面貌。

1. 作为疑问代词的用法“何”最常见的用法就是作为疑问代词,用来表示疑问。

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什么”来问问题一样,“何”也有这个功能。

1.1 表示“什么”最直接的意思,就是用来表示“什么”。

比如说《论语》中有句:“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里的“何”就可以翻译为“什么”,意指“什么叫巧言令色”。

这个用法简直就是古代的“什么”。

1.2 表示“多少”有时候,“何”也表示“多少”的意思。

比如《左传》里有句话:“何必如此。

”这里的“何”带有一种“多少”的意味,相当于在问“这么多的……”或“那么多的……”2. 作为感叹词的用法“何”不仅仅能问问题,有时候它也会用来表示感叹。

用起来有点像我们现在说的“真是的”或“竟然”。

2.1 表示惊叹在《离骚》中,屈原感叹道:“何兹之难乎!”这儿的“何”表示一种惊叹,意思是“这真是太难了”。

用“何”来表达这种感叹,显得格外有古风。

2.2 表示悲叹再比如《史记》里:“何必是之所?”这儿的“何”带有一种悲叹的意味,意思是“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种用法,给人一种无奈和伤感的感觉。

3. 作为连词的用法“何”不仅可以做疑问代词和感叹词,它有时还会当上连词,起到连接作用。

这个用法就像是我们现在说的“因为”或者“所以”。

3.1 表示原因比如在《庄子》中,有句:“何必言之乎?”这里的“何”用来表示原因,意思是“为什么要说呢?”这儿的“何”就像是现代汉语中的“为什么”。

3.2 表示条件另外,在《韩非子》里有句话:“何至于此!”这句话中的“何”表示条件,意思是“怎么会达到这种地步呢?”这个用法显示了“何”作为连词的另一面。

4. 作为代词的用法在一些古文中,“何”还能充当代词,用来指代某种情况或事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 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岳阳楼记》)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 哉?(《六国论》)
编辑课件
1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 么"。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①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四)何:通“呵”,喝问。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
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编辑课件
3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 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 颛臾》) ②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 哉(《五人墓碑记》) ③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 宴》) ④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 宫赋》)
编辑课件
2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
什么""怎么"。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
多么""怎么这样"。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
悦,免成役(《促织》)
【何乃】译为“怎能编辑”课件
5
编辑课件
4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 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 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
龙说赵太后》)
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
事》) 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何以能鼓乐
也(《庄暴见孟子》)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