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三害
周处除三害 文言文
周处除三害文言文《世说新语》自新第十五周处除三害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迹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译文】周处年少时,凶狠霸道,意气用事,是乡里的祸害。
另外义兴郡的河里有蛟龙,山上有跛脚虎,都是危害百姓的东西,于是义兴人把他们叫作三横,其中危害最大的,就是周处。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虎斩蛟,实际上是希望三横之中只留下一个。
周处随即便去刺杀了老虎,又下水去击杀蛟龙。
蛟龙有时候浮出水面,有时候又潜入水底,游了几十里,周处始终与蛟龙缠斗不休。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
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译文】经历了三天三夜后,乡里人都以为周处已经死了,开始互相庆贺起来。
没想到周处竟然杀死了蛟龙,从水里出来了,当他看到乡亲们在为他的死庆祝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多么被讨厌,自此开始有了改过自新的想法。
于是周处来到吴郡寻找陆机、陆云兄弟,当时陆机不在家,只见到陆云,就毫无掩藏地把过去的事都告诉了陆云,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并且说:“我虽然想要改过自新,可是白白浪费了不少年少的时间,恐怕我已经什么也干不成了。
”陆云说:“古人重视朝闻道夕可死矣,何况阁下的前途还大有可为。
而且一个人就怕不能立志,又何必担心美名不能显扬呢?”于是周处便努力改过自新,重新振作起来,最终成了一个忠臣孝子。
戴渊少时游侠,不治行检,尝在江淮间攻掠商旅。
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渊使少年掠劫。
渊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
渊既神姿峰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
机于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渊便泣涕,投剑归机。
除三害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成员的健康。
学校除三害案例
校园环境整治
定期清理校园垃圾、杂物,保持校园环境整洁,减少蚊蝇等害虫 的滋生。
卫生宣传教育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对卫生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灭虫措施实施
定期进行灭虫工作,使用合适的灭虫剂、捕蝇器等工具,有效消 灭害虫,保障师生健康。
社区除三害案例
社区环境整治
组织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环境整治,清理垃圾、杂物,保持 社区环境整洁。
确保使用安全的设备
在除三害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设备,如捕鼠器、灭蚊灯等,使 用前应检查设备是否完好,避免因设备问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避免危险环境
在除三害的过程中,应避免在危险的环境下进行操作,如高压线、 易燃物附近等,以免发生意外。
操作时的安全防护
在进行除三害操作时,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如戴手套、口罩等,避 免被有害生物咬伤或受到其他伤害。
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广先进的防治技术 和设备,培养专业的三害防治人才。
强化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三害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 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 三害防治的良好氛围。
积极参与国际三害防治合作与交流,引进 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推动我国三害防治 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三害的来源
蟑螂
白蚁
主要来源于污水、垃圾等环境,通过 食物和水源传播。
主要来源于木材、土壤等环境,通过 木材和土壤传播。
老鼠
主要来源于野外,通过食物和水源传 播。
03
CATALOGUE
除三害的方法
物理方法
人工捕杀
通过人工方式,对蟑螂、老鼠、 苍蝇等害虫进行捕杀,适用于小
周处除三害 内容
周处除三害内容一、原文及译文1. 原文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害,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害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2. 译文周处年轻时,(为人)凶暴强悍,任性使气,被同乡人认为是一大祸害。
另外,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二者一起侵害百姓。
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而这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
周处就去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
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
经过了三天三夜,同乡人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大家在一起)互相庆祝。
(周处)最终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
(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互相庆祝,才知道自己被世人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周处)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
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周处)就把(义兴人恨他的)情况全部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最终没有什么成就。
陆云说:“古人珍视‘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的精神,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
而且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如果有了志向)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于是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位历史上有名的)忠臣孝子。
二、故事背景这个故事发生在西晋时期。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但儒家思想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在这样的背景下,周处的转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他从一个被人厌恶的“祸害”转变为忠臣孝子,体现了儒家倡导的改过自新、积极进取的价值观。
周处除三害古文
周处除三害古文《周处除三害》原文: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注释:•凶强:凶暴强悍。
•侠气:任性使气,这里有“好争斗” 的意思。
•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或说指鼍(tuó)鳄一类的动物。
•为乡里所患:意谓被同乡人认为是祸害。
为,表示被动的结构助词,解释为“被”。
患,认为…… 是祸害。
后文的“患” 是担心的意思。
•并:一起,指蛟与虎两者。
•谓:称。
•为:是。
•三横:三害。
横,祸害。
•尤剧:更厉害。
•或说(shuì):有人劝说。
或,有人。
说,劝说。
•实:实际上。
•冀:希望。
•或浮或没:有时浮起、有时沉没。
没,沉没。
•与之俱:指同蛟一起浮沉。
•更相庆:互相庆祝。
更,交替,轮换。
•吴:今苏州一带。
•二陆:指陆机、陆云两兄弟,当时著名的学者。
下文“平原” 指陆机,因陆机曾任平原内史;“清河” 指陆云,因陆云曾任清河内史。
•具:通“俱”,全部,详细地。
•修改:修,修正行为。
改,改正错误。
•贵:以…… 为贵,认为…… 是宝贵的。
•蹉跎:虚度光阴,这里是过时的意思。
•朝闻夕死:语出《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 意思是早晨听闻了圣贤之道,即使晚上死了也不算虚度此生了。
•尚可:还有希望。
•令名:美好的名声。
•彰:显露。
•遂:就。
•改励:改过自新。
改,改过。
励,勉励。
译文:周处年轻时,凶暴强悍,任性使气,被同乡人认为是祸害。
另外,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
为民必须除三害的意思
为民必须除三害的意思
“为民必须除三害”是指为了保障人民的利益和福祉,必须坚决消除社会上的三种危害、恶势力和不良现象。
这三害通常指毒品、赌博和色情。
毒品是对人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的物质。
毒品的滥用不仅破坏个人的身体健康,还导致家庭破裂、社会治安恶化等问题。
为民除三害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严厉打击毒品的生产、贩卖和使用,同时加强预防、教育和康复工作,帮助吸毒者戒毒并重新融入社会。
赌博是一种不法行为,不仅会导致个人财产的破产和生活困窘,还会引发家庭矛盾、社会不稳定等问题。
为了保障人民的财产权益和社会的稳定,必须加大力度打击赌博活动,同时加强对赌博成瘾者的帮助和康复工作。
色情是一种破坏社会风气和道德底线的行为。
色情杂志、电影、网站等不仅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还会引发性犯罪、家庭矛盾等问题。
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共道德和人民的精神健康,需要加强对色情活动的打击和管理,同时加强对受害者的帮助和保护。
除三害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政府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同时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同时,全社会应该形成共识,积极参与到除三害的行动中,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成语故事除三害
成语故事除三害
1、除三害是成语故事。
2、这个典故见于《晋书·周处传》和《世说新语》。
明朝人黄伯羽改编为《蛟虎记》传奇,广为流传,京剧中仍保留有《除三害》剧目。
3、故事内容是:
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是乡里的祸害。
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人将他们与周处视为三大祸害,三害中周处最为严重。
经过了三天三夜的搏斗,周处最终杀死了蛟龙。
周处杀死蛟龙后出了水面,听说乡亲们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明白自己也被当作祸害,于是有了悔改的心意。
三害指的是什么
三害指的是什么除三害〞的“三害〞是指猛虎、恶龙、周处。
整理(世说新语·自新):“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译文:周处年轻时,〔为人〕凶暴强悍,任性使气,被同乡的人认为是一大祸患。
其它,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两者〕一起侵害百姓。
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而〔这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本文写的是晋人周处改正自新的故事,从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为人凶强,被人视为祸患,一直写到他终为忠臣的结局,表现了一个人只要有改恶从善的决心和行动,无论时候早晚,总能有所成绩。
文章写得十分精炼,无论从周处以前的“凶强侠气〞、危害乡里,还是后来勇于改正、痛改前非,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章精心选才,“杀虎斩蛟〞和“寻访二陆〞两个事例,鲜亮地展示了周处的个性特点。
三害是指晋周处年少时危害乡里,时人把他同南山虎﹑长桥蛟并称为"三害"。
出处:张祜(晚次荆溪馆呈崔明府)诗:“况是无三害,弦歌初政成。
〞李贺(春坊正字剑子歌)诗:“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李贺(听颖师琴歌)诗:“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李贺(送秦光禄北征)诗:“周处长桥役,侯调短弄哀。
〞三害典故:公元三世纪中叶,义兴阳羡〔今宜兴市〕传颂着周处除三害的故事。
周处〔242-297〕,字子隐,义兴阳羡人。
其祖父周宾为三国东吴咨议参军,后转广平太守。
父周鲂为东吴名将,任鄱阳太守,赐爵关内侯。
周处父亲死亡,母亲过于溺爱他,年少时身材魁梧,臂力过人,武艺高强。
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尽情肆欲,横行乡里。
民谣说:“小周处,体力强,日弄刀弓夜弄枪。
拳打李,脚踢张,好似猛虎扑群羊。
吓得乡民齐叫苦,无人敢与论短长。
〞这位“少孤,不修细行,州里患之〞的七尺年少,被乡民与南山猛虎、西氿蛟龙合称为阳羡城“三害〞。
后来,这个说法传到了周处那里,他自知为人所厌,突然悔悟,只身入山射虎,下山搏蛟,经三日三夜,在水中追逐数十里,总算斩杀猛虎、孽蛟。
【神话故事】除三害
【神话故事】除三害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三个可怕的害虫,它们分别是蝗虫、蛇精和蛤蟆。
它们经常给村庄带来很大的麻烦和痛苦,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
有一天,村里的一位聪明的老人决定要解决这个问题。
他将村庄的居民召集到一起,告诉他们要用什么方法来除掉这三害。
老人首先告诉大家如何对付蝗虫。
他说蝗虫最喜欢吃庄稼,只要庄稼一熟,它们就会蜂拥而来。
老人说,我们可以在庄稼旁边种上一些芦苇,因为蝗虫最不喜欢芦苇的味道。
当蝗虫闻到芦苇的味道,它们就会离开庄稼,而庄稼就能安全收割了。
接着老人告诉大家如何对付蛇精。
他说蛇精非常喜欢在深山中出没,它们常常会偷窃村民的东西。
老人提议村民们在深山周围设一道障碍物,用来阻止蛇精的入侵。
障碍物可以是一些尖锐的竹子,蛇精一旦触碰到这些竹子,就会被刺破。
这样一来,蛇精就无法进入村庄了。
老人告诉大家如何对付蛤蟆。
他说蛤蟆经常喜欢躲在潮湿的地方,它们会到水田中摧毁庄稼。
老人建议村庄的人们抓一些鱼放到水田里,因为蛤蟆最怕鱼。
当蛤蟆看到鱼时,它们就会受到惊吓,逃离水田,而庄稼就能免受损害。
村民们听了老人的建议,纷纷行动起来。
他们按照老人的方法,种植了许多芦苇、设置了障碍物,还放养了很多鱼。
果然,不久之后,蝗虫、蛇精和蛤蟆都离开了村庄。
人们终于可以安心地生活了。
为了纪念这个胜利,村民们修建了一座庄重的纪念碑,并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
从那时起,这个小村庄就再也没有受到蝗虫、蛇精和蛤蟆的侵扰了。
这个神话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愿意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和困境。
聪明的老人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他的智慧和勇气为村庄带来了和平和幸福。
我们也应该像他一样,勇敢地面对挑战,用智慧和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小学三年级语文《除三害》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除三害》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除三害》原文古时候,有个人叫周处。
周处年轻时,性格暴烈,仗着自己力气大、武气强,横行霸道,欺侮百姓。
所以,周处一上街,人们就远远躲开他。
背地里人们都抱怨说:“山间的猛虎、河里的恶龙,还有地上的周处,是天下三害。
三害不除,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有人出主意:“干吗不想办法叫周处上山杀虎,下河剁龙呢?这样三害除了两害,不也好么?”有人壮着胆子去找周处,见面就夸他胆子大,功夫好,上山能伏虎,下水能降龙;没有谁能比得上他!周处听了十分得意,拍拍胸脯,说:“那猛虎和恶龙只敢欺负你们胆小的,看我收拾它们!”周处上山了。
傍晚,他把一只断气的大老虎拖下山。
街坊们拍手称快,都夸周处本领大。
第二天,周处提着宝剑下河了。
恶龙可不那么容易对付。
它忽而浮出水面,跃到半空;忽面潜入水底,东奔西突。
周处和它搏斗了三天三夜,搅得大河惊涛拍岸,浊浪冲天。
三天以后,大河突然平静了,没有浪涌,没有涛声。
恶龙不见了,周处也不见了。
这下好了!猛虎死了,恶龙死了,周处也和它们同归于尽了!人人奔走相告,个个喜气洋洋。
哪知就在这时,周处水淋淋地从河里爬上岸来。
他听到人们的欢呼声,呆住了。
他实在想不通:我除害有功,为什么乡亲们反倒希望我死呢?他想找个人问一问,不过人们仅仅远远地朝他点点头,赶紧躲开了。
人们的举动引起了周处的深思,他终于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心里十分惭愧。
从此以后,周处痛改前非,成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人。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除三害》教案教学目标:1、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2、能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3、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通过学文,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教具准备:简单课件教学过程:(以下的分课时的安排可根据本学生自作安排,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1、出题:师:今天我们来学习除三害2、生读题(快、紧凑)3、质疑: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1、生自由读课文:了解故事主要内容,解决所提问题。
周处除三害阅读理解
周处除三害阅读理解
摘要:
一、周处简介
二、周处除三害的背景
三、周处如何除三害
四、除三害的意义
五、结论
正文:
【周处简介】
周处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和政治家。
据《晋书》记载,周处年少时凶狠残暴,横行乡里,百姓将其与水灾、旱灾和瘟疫并称为“三害”。
后周处改过自新,为民除害,成为一代名臣。
【周处除三害的背景】
当时,周处在宜兴担任县令。
宜兴地处江南水乡,水患频仍,百姓苦不堪言。
此外,由于治安混乱,盗贼横行,导致民不聊生。
周处到任后,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为民除害。
【周处如何除三害】
1.治理水患:周处组织民众疏浚河道,加固堤坝,使水患得到有效控制。
2.剿灭盗贼:周处加强治安管理,重拳打击盗贼,维护了地方治安,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3.消除瘟疫:周处请教名医,采取隔离病患、消毒防疫等措施,有效控制
了瘟疫的蔓延。
【除三害的意义】
周处除三害,不仅使宜兴百姓摆脱了水灾、旱灾和瘟疫的困扰,还使地方治安得到好转,人们开始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周处的作为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成为了千古传颂的佳话。
【结论】
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展现了主人公勇于改过自新、为民造福的精神品质。
除三害读后感
除三害读后感《除三害》读后感。
《除三害》是一部以抗击麻风病、血吸虫病和钩虫病为主题的纪实文学作品。
通过描写在中国农村进行抗击这三种疾病的斗争,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医学卫生事业上的伟大成就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农村人民在抗击麻风病、血吸虫病和钩虫病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他们不仅要面对疾病带来的身体痛苦,还要面对社会对他们的歧视和排斥。
然而,他们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击倒,而是积极投入到抗击疾病的斗争中,不断地寻求治疗和预防的方法,最终取得了抗击疾病的胜利。
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令人钦佩,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勇敢。
除了展现人民的斗争精神,作品还反映了中国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医务人员的努力,中国在抗击麻风病、血吸虫病和钩虫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这不仅减轻了农村人民的痛苦,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同时,这也展现了中国医学卫生事业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为人民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阅读《除三害》,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在医学卫生事业上的伟大成就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作品中展现的人民斗争精神和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进步,为我树立了榜样,也激励我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坚韧不拔,不断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医学卫生事业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能够为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除三害》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通过描写抗击麻风病、血吸虫病和钩虫病的斗争,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医学卫生事业上的伟大成就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阅读这部作品不仅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医学卫生事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励我在未来能够为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周处除三害的故事
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公元前575年,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周处的大臣。
他是一个聪明、勇敢、有远见的人,深受齐国国君的信任和器重。
周处在齐国做官的时候,曾经有一次非常重要的事件,那就是他除掉了三害。
第一害是乌鸡。
有一天,周处听说有一只乌鸡,每天清晨在城外的一棵大树上啼叫,声音十分刺耳难听,让人无法安宁。
于是,周处便命人把那只乌鸡抓住,然后在城中的市场上公开处死了它。
自此以后,城市中再也没有了那讨厌的乌鸡的叫声。
第二害是大蟒。
在齐国的边境地带,有一条巨大的蟒蛇,它常常出来伤害人畜,给当地的百姓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周处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即派人前去捕捉大蟒。
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斗之后,终于将大蟒捉住并处死了它。
从此,当地的百姓再也没有受到大蟒的威胁。
第三害是獐。
在齐国的一片深山中,有一只凶猛的獐,它经常出没在附近的村庄,伤害村民的庄稼和家畜。
周处得知这个消息后,亲自率领一支队伍,深入山中寻找獐的踪迹。
最终,在一次激烈的狩猎中,周处成功地捕获了那只凶猛的獐,并将其杀死。
从此,山村的百姓再也没有受到獐的侵害。
周处除三害的故事,深刻体现了他的勇敢、果断和智慧。
他不畏艰险,不怕危险,坚决地除掉了给人们带来困扰和危害的三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有智慧和胆识的人,总是能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为人民谋福祉。
周处的故事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深刻的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像周处一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果断地解决问题,为社会、为人民作出积极的贡献。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设一个和谐、安定、美好的社会。
周处除三害原文及翻译
周处除三害原文及翻译周处除三害原文及翻译导语:这个典故见于《晋书·周处传》和《世说新语》。
明朝人黄伯羽改编为《蛟虎记》传奇,广为流传,至今京剧中仍保留有《除三害》剧目。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周处除三害原文及翻译,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周处除三害原文出处或作者:刘义庆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周处除三害原文翻译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
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
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
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
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
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
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
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
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终于没有什么成就。
”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
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周处除三害典故大概意思
周处除三害典故大概意思
1. 周处啊,那可是个厉害人物!他年轻时可调皮捣蛋啦,就像咱村那最调皮的二狗子。
他横行乡里,乡亲们把他和南山猛虎、长桥蛟龙并称为三害!你说这得多让人头疼呀!就好比家里有个怎么管都管不住的熊孩子。
2. 周处意识到自己是三害之一后,那可不得了!他突然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决心要除掉那两害,这勇气,不就跟武松要去打虎一样嘛!他真的能做到吗?
3. 周处去打虎啦,那场面肯定很惊险刺激呀!就好像咱看的武侠片里的高手对决。
他跟老虎一番搏斗,最后还真把老虎给干掉了,厉害吧!
4. 接着周处又去斗蛟龙了,哇,这可不容易啊,蛟龙多可怕呀,就像那大海里的怪兽。
他和蛟龙在水里大战了好几天,这过程得多艰难呀!
5. 嘿,周处还真把蛟龙也给除掉了!这时候乡亲们都惊呆了,这小子原来这么厉害呀!就像咱平时看着不起眼的一个人,突然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
6. 周处除三害后,开始改过自新啦,努力学习,变得可优秀了。
这转变,不就跟那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一样嘛!难道不是吗?
7. 乡亲们也对周处刮目相看了,大家都很高兴有这样一个全新的周处。
这感觉就像咱村里出了个大学生,大家都为他骄傲呢!
8. 周处的故事告诉我们呀,只要有决心,什么时候改变都不晚!就像那春天的小草,即使被踩踏了,也能重新长起来,不是吗?
9. 咱可得好好学学周处的精神,不怕以前犯过错,就怕没勇气改正。
这多有教育意义呀,就像给咱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10. 周处除三害,这可是千古流传的佳话呀!我们都应该记住这个故事,记住周处的勇气和转变。
这绝对是值得我们好好品味的呀!。
周处除三害文言文
周处除三害文言文
周处,字子隐,晋阳人也。
少时凶悍,好为盗贼,乡里患之。
处父早亡,母寡居,家贫,处不自爱,日夕游荡,无所不为。
乡人恶之,比之三害。
一日,处游于市,闻乡人相语曰:“吾乡有三害,虎也,蛟也,周处也。
”处闻之,心有所感,遂思改过。
乃往问乡人曰:“三害之中,何者最可恶?”乡人曰:“虎蛟之害,不过伤人性命,周处之害,乃害人之心,故周处为最。
”处乃大悟,曰:“吾当除此三害,以赎吾过。
”
处遂入山,寻虎而杀之。
又至江边,见蛟出水,处跃入江中,与蛟搏斗。
经三日三夜,蛟死,处亦力竭,几死。
乡人见处久不归,以为处亦死,相庆曰:“三害已除矣。
”
处归,闻乡人相庆,知乡人恶己甚深,乃自誓曰:“吾若不除周处,誓不还乡。
”于是,处远游他乡,求师学艺,励志改过。
数年之后,处学成归来,乡人见处已非昔日之周处,皆大喜,相与庆贺。
处自此改过自新,为乡里所敬重。
后因功名显达,官至太守,政绩卓著,乡人皆称颂之。
周处除三害之事,遂传为佳话,流芳百世。
除三害读后感
除三害读后感《除三害》读后感。
《除三害》是一本以中国农村为背景的小说,作者以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思想描绘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村形象。
小说以一个小村庄为背景,通过对村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农村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问题。
小说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了一个叫做王四的农民,他在村庄里努力生活,却遭遇了许多磨难。
他的妻子患上了白血病,儿子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继续上学,家庭生活陷入了困境。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四不愿意向命运低头,他努力工作,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在村里成立了一个合作社,带领村民们一起发展种植业,通过努力工作,最终走出了困境,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通过王四的故事,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农村的现状和问题。
小说中描绘的农村生活,让人感受到了农民的辛苦和艰辛。
在这个小村庄里,农民们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他们需要面对自然灾害、生活压力和社会问题。
小说中的农村形象,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中国农村的现状,也让人们更加关注农村的发展和变化。
除此之外,小说还通过王四的故事,向读者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在小说中,王四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但他并没有被困难打倒,而是努力工作,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走出了困境,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王四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信心和勇气,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通过阅读《除三害》,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农村的现状和问题。
小说中描绘的农村形象,让我更加了解了农民的生活状态和困境,也让我更加关注农村的发展和变化。
同时,王四的故事也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他的坚持和努力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通过阅读这本小说,我更加坚信只要我们有信心和勇气,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总的来说,读完《除三害》让我收获颇丰。
通过这本书,我更加了解了中国农村的现状和问题,也受到了王四的故事的启发。
我相信,只要我们有信心和勇气,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了解中国农村的现状,也受到王四的故事的启发。
周公除三害是几年级的课文
周公除三害是几年级的课文
周公除三害是小学三年级语文《除三害》的文言文课文。
《除三害》原文:父鲂,吴鄱阳太守。
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
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
处曰:若此为患,吾能除之。
父老曰: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
处乃入山中杀猛兽,因投水搏蛟,蛟或沉或浮,行数十里,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人谓死,皆相庆贺。
处果杀蛟而反,闻乡里相庆,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
时机不在,见云,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将无及。
云曰: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处遂励志好学,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
《除三害》讲的是三国时期的故事,讲了周X为老百姓们除掉了三害,第一害就是山间的猛虎,二害就是河里的恶龙,而第三害就是地上的周X。
说到这里,周X为什么会成为三害之一?还要除自己呢?原来,周X年轻时,性格强悍暴烈。
仗着自己力气大,常把镇上的人打得鼻青脸肿,随后他摇头晃脑四处游荡,显得很神气。
因此,周X 一上街,人们就远远躲开他,人们就把他列入了天下第三害。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受人敬慕的人,必须为老百姓做好事,尽量地把缺点改成优点,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令人敬佩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⒈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⒉能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⒊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通过学文,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教具准备:简单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以下的分课时的安排可根据本学生自作安排,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1、出题:师:“今天我们来学习‘除三害’……”
2、生读题(快、紧凑)
3、质疑: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了解故事主要内容,解决所提问题。
2、检查读文情况:①解决生字词:欺侮、潜入②梳理问题:三害是哪三害?
除山间的猛虎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河中的恶龙)
掉地上的周处
③“除”是什么意思?④谁除掉?(板书:周处于括号内)
3、发现矛盾,激发探究欲望:
指名学生读板书,引导发现问题(周处怎么会除掉地上的周处呢?)
4、读文(1、7、8自然段)找原因,探究问题
①师过渡:“周处为什么要除掉地上的周处呢?”(引导学生明白是周处的痛改前非)
②根据学生悟文,修改板书:除山间的猛虎
周处河中的恶龙
掉自己的恶习
三、研读语段,感受画面:
1、以表演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把书读活)
①学生自由熟读课文,为表演作准备
②合作表演课文:老师演周处,学生演百姓。
(相机指导绘声绘色地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如:“那猛虎与恶龙只敢欺负你们胆小的,看我收拾它们!”)
2、研读语段,感受周处降龙画面:
①师引入:“周处终于打败了山间的恶龙与河中的蛟龙,你见到了周处斗虎、降龙的画面了吗?”
a、学生自由读文,不动笔墨不成书,动手划出周处斗虎降龙的最精彩的一句。
②悟文,感受画面:“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
(学生自由汇报所悟所感)
③课件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
a、研读:“它忽而浮出水面,跃到半空;忽而潜入水底,东奔西突。
”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儿感受到的呢?
b、根据学生理解展示个读(可以加点动作),再现周处当时争斗的激烈场面。
c、研读:“周处和它搏斗了三天三夜,……”
从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激烈、紧张)
④指导朗读:a、全班朗读-----个读(指导有起伏地读,再现激烈场面)------练读
b、借助说书的形式激发学生再现课文的表现欲望:“话说……”“想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c、指名“评书家”来说书(指导抑扬顿挫地说书)----推荐说书网站
四、想象画面,领悟心理:
1、师:读着“人人奔走相告,个个喜气洋洋。
”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汇报----师引读:恶龙除了,猛虎死了,周处也消失了,人们奔走相告:
猛虎死了,恶龙除了,周处也消失了,到处是一片喜气洋洋。
喜的是?
2、指导学生入情读文,感受喜悦。
(突出:人人奔走相告,个个喜气洋洋等)
3、师:如果你是周处见到此情此境会有什么感受?
指名学生自由发表感受-----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周处想什么呢?他深思什么?他是怎么想明白的呢?
(花5分钟左右)
4、生展示评价周处,并引导继续探究。
师:“就这样,周处终于痛改前非,成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人。
就这么一个横行霸道的人们一看到他就远远地躲开他的人,后来居然成了一个手人敬重的人,其中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发表见解
五、整体读课文,再次感知全文
六、推荐课外读物
板书设计:
除山间的猛虎
周处河中的恶龙沉思?
掉自己的恶习
教学要求:
⒈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⒉能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⒊学习生字、新词。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⒈师:我们国家是一个文明方国,文化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在老百姓中流传着一些动人的故事,我们称为民间故事,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一则民间故事。
这则故事叫《周处除三害》。
⒉揭示课题:*8、周处除三害
学习生字“除”,读准翘舌音,注意多音字“处”的读音。
⒊审题,根据课题你想了解一些什么内容?
小xue教师之jia
质疑:
①周处是怎样一个人?
②课题中的“三害”是哪“三害”?它们为什么是“祸害”?
③周处除掉了“三害”没有?他又是怎样除“三害”的?
过渡:今天我们要用小组学习的形式来学习课文,解决这些问题。
二、课堂自学
⒈四步自学法:①读生字;②划词语;③标序号;④读课文。
⒉出示练习:
⑴辨字组词:
涂()欺()剑()涛()悟()
除()期()箭()淘()语()
⑵点出词中多音字,并说出另一读音:
强悍暴烈降龙伏虎拍手称快
勉强恶龙重见天日
⑶查字典,说说带点字的意思。
强悍暴烈悍:勇猛。
降龙伏虎降:降伏,使驯服;伏:使屈服,降伏。
悟出道理悟:了解,领会,觉醒。
痛改前非非:错误,不对。
⑷通过自学和小组讨论解决疑问,在自学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碰到问题可作记录,集体交流时再提出。
⒉集体交流:
⑴交流题目
⑵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不添字、漏字,不读破句。
解决问题:“三害”是指哪三害?为什么把周处也称之为一“害”,找出文中有关语句说明。
(注意:这第三害,不是指周处这个人,二而是指他的个性强悍暴烈、行凶斗殴的恶习。
)
⑶哪个小组有什么疑问吗?(随时板书)
三、再读课文,指导分段,理请文章脉络
⑴本文是写什么的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⑵前两课我们已经学会了哪两种分段方法?
回忆:第六课――时间推移顺序
第七课――事物的几个方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分段方法。
出示: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事序)
⑶这种分段的方法,常用的又有三种方法,出示:
一、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尾分段;
二、用抓住文章重点段的方法分段;
三、把同一内容或联系很紧密的几个自然段合并成一段。
第三种方法适用于本课。
⒋分段,并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概括段意。
①1-2:周处是三害之一;
②3-9:周处杀了猛虎,剁了恶龙,除了两害;
③10-12:周处痛改前非,受人敬慕。
四、熟读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抄词、家默、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默词。
2.指名分节读文。
二、深入讨论,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1.过渡:当周处把猛虎和恶龙杀死后,人们是怎样的表现呢?
出示:人们奔走相告,个个喜气洋洋。
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请同学用朗读告诉老师――猛虎死了,恶龙死了,连周处也同归于尽了!
读好第九节,要读出喜气洋洋的语气。
2.师:“猛虎死了,恶龙死了,连周处也同归于尽了!”这句话道出了人们心中的愿望,文中还有哪些内容也说明了人们的这一心理?(小组讨论)
交流:2、3节(读好这两节)
3.还有哪里节也说明了“人们希望三害同归于尽”的心理?
交流:第4节和第6节最后一句――人们两次夸周处的原因。
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4、6节。
4.出示:人们的话语和神情引起了周处的沉思。
师点出“话语,神情”。
人们的话语和神情分别是哪些话语和神情?请你在书上圈出有关词句。
交流:
话语:这下可好了!猛虎死了,恶龙死了,连周处也同归于尽了!
神情:喜气洋洋,欢呼,勉强,沉着脸。
师点出“沉思”。
“沉思”是什么意思?他会想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三、朗读课文
思考:周处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说说你从哪里看出?
(个性强悍暴烈,有行凶斗殴的恶习,勇敢,有正义感,知错就改。
)
四、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1.周处“痛改前非”成为一个受人敬慕的人,“痛改前非”是什么意思?他将会怎么做呢?请同学
根据第1节所提供的内容,学习这一节的写法,说一段话。
2.这篇课文给了你哪些启示?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