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某些病症或健康状态在特定时间后发生的频率、分布和相关因素的一门学科,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分支。
近年来,全球卫生挑战的不断出现,如流行性疾病爆发、环境和社会因素引发的疾病负担和老龄化人口的增加等,让临床流行病学越来越重要,而且对于社会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的未来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和意义:临床流行病学是指在衡量和研究人类健康状态及相关因素的中间干预和预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一门学科。
其主要目的是研究不同人群中某些病症或健康状态在特定时间内发生的频率、分布和相关因素。
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可为医疗保健提供参考信息,帮助医生发现和处理疾病,促进临床实践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可以进一步为公共卫生政策和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2.临床流行病学的目标和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的主要目标是研究不同人群中某些病症或健康状态在特定时间内发生的频率、分布和相关因素,进而探讨病因、预后和治疗效果等问题。
临床流行病学应用广泛,可涵盖疫情控制、药物安全、临床决策、健康科学研究等领域,还可为医疗保健提供参考信息,帮助医生发现和处理疾病,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
3.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临床流行病学主要采用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并结合临床科学知识,探讨不同人群中某些病症或健康状态在特定时间内发生的频率、分布和相关因素。
统计学方法用于描述人群数据,在进行各种比较和检验中,分析危险因素、病因、预后和治疗效果;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方法用于研究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如交叉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随机化对照试验等。
4.临床流行病学的展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将继续发展,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组学、环境科学等领域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同时也需要注意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共享研究成果,加速知识发展和应用,探索新的疾病监测、预防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流行病学的科学性和应用性,推动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临床流行病学
真实性:也称效度或准确度,是指诊断试验测量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即正确判断研究对象有病或无病的能力。
疾病的群体分布:多个病人或一类疾病的所有病人所构成的整体就有一些共同的或者相似的特征,称为疾病的群体分布或者疾病的分布。
疾病负担:是指发病以及疾病所造成的残疾和过早死亡给患者,家庭。
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防病治病所消耗的经济资源。
散发:发病率在某地呈历年一般水平,各病例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称散发。
常用于描述较大范围人群的流行强度。
流行:发病率在某地显著超过该病历年水平称流行,流行与散发是两个相对的概念爆发:是指一个局部地区或者集体单位中。
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出现。
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大多数病人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
地方性:是由于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使某种疾病经常存在于某一地区,不需自外地输入。
随访:是队列研究收集资料的主要形式。
包括随访对象,内容,方法,开始时间,随访期限,随访终点和终止时间,质量控制,失访和处理。
安慰剂:是指外形,颜色,气味等方面与所考核的药物相同,单不含特异有效成分的制剂,常用淀粉片和生理盐水注射液作为安慰剂。
霍桑效应:在考察新的治疗措施的疗效时,受试对象会受到许多的关注,而受试对象也对试用新药满怀希望,病人会因此而更多的向研究人员报告好的结果。
而实际上药物本身的疗效并没有那么好。
这种现象叫作霍桑效应。
诊断试验:是指应用各种实验,治疗仪器等手段对病人进行检查,对疾病做出诊断的实验。
应用一定的诊断方法把前来就诊的人区分为患病的病人和非病人,并对确诊的病人给予相应的治疗。
金标准:当前公认最好的,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或专家指定并得到公认的临床诊断标准。
真实性评价:又称为有效度,指一项诊断或筛选试验所获得数值与实际值得符合程度。
偏倚:研究误差中的系统误差部分。
指从研究设计、实施、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各个环节中产生的系统误差,以及结果解释、推论中的片面性,导致研究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出现倾向性的差异,从而错误地描述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选择偏倚:在研究对象的选取过程中,由于选取方式不当,导致入选对象与未入选对象之间存在系统差异。
临床流行病学
研究结果和结论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通过对药物疗效的研究,可以为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优化药物设计和治疗方案,提高药物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优化治疗方案和药物疗效
临床流行病学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可以减少患者之间的病原体传播和交叉感染。
通过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可以了解医院感染的分布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这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水平。
临床流行病学主要关注已患病的人群,而预防医学主要关注未患病的人群。
要点一
要点二
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临床医学主要关注单个病例的治疗,而临床流行病学则从群体角度研究疾病。
与公共卫生学的联系
临床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学在研究内容和目标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两学科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公共卫生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要点三
02
2023
临床流行病学
CATALOGUE
目录
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与特点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与方法临床流行病学的应用领域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临床流行病学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实例:临床流行病学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01
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与背景
其核心是应用统计学方法,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等方法收集数据,对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深入研究。
诊断决策支持
临床流行病学家可以协助开发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提高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和漏诊。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治疗决策支持
通过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临床流行病学家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
预后预测
临床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natural history of disease ),通过周密设计、准确的测量,对临床的诊断方法、治疗效果及其预后进行综合评价的一门学科。
Clinical Epidemiology:The application of the logical and quantitative concepts and methods of epidemiology to problems (diagnostic, prognostic, therapeutic, and preventive) encountered in the clinical delivery of care to individual patients. The population aspect of epidemiology is present because these individual patients are members进行比较评指患某种疾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的某病病人))。
ratio measure,rate ratio)。
比值>1表。
归因比例的取值范围为0~1,通常表达为百分比,又称归因危险度百分比,是患者渴望取悦于他们的医师,使医师感到其治疗活动是成功的,是患者的一种心理、生理效应,对治疗效果将会产生正向效应(positiveeffect)。
当然,有时会因厌恶某医生或)。
5%的人,即使不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测量血压,也可能会降低一些(其他像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试验,这样可以极大地减少两者由于主观因素造成的信息偏倚对临床试验结果的影响,这是此法的优点。
缺点是方法复杂,实行困难,一旦出现问使研究的结果与事物的真实结果之间产生差异,出现的系统误差,甚至歪曲暴露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导致是将特定的人群分为暴露于某因追踪观察其将来两组人群某病的结局(发病、死亡)比较两组或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从(riskpathogenic agent),而把导致疾病发病概率降低的暴露称为保护因素(protective factor),所以暴露既可以是致病因素也可是保实验组给予某比较两组人群的结局,以比较两组人群某病的频率变化、某药的疗效或某医疗A screening test is a procedure that is performed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a specific disease. The individual or group of individuals(as in mass screenings) does not精品文档交流2也称真阳性率是指实际有病者中,按该诊断试100%。
临床流行病学ppt
通过计算误差率和置信区间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多变量分析
多元回归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通过引入多个自变量,研究它们 对因变量的影响,并找出影响最 大的因素。
将多个具有相关性的变量简化成 少数几个因子,以便更好地把握 数据结构。
将相似的样本聚成一类,不同的 样本聚成不同的类,以找出隐藏 在数据中的结构。
预。
研究过程的伦理原则
1 2
知情同意原则
必须向研究对象充分说明研究的目的、方法、 用途等信息,并获得他们的知情同意。
避免不必要痛苦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给研究对象带来不 必要的痛苦和伤害。
3
保密性原则
必须对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患者隐私和商业机 密予以保密。
数据处理的伦理原则
数据真实性和完整性 原则
图表展示
利用图表(如直方图、饼图、散点图等)清晰地展示数据分布特征和趋势。
探索性分析
异常值检测
通过箱线图、Tukey法等手段,检测数据中的异常值,以便进一步处理。
数据清理
对缺失数据进行填补,去除异常值和重复数据,以保证数据质量。
验证性分析
假设检验
根据研究目的,提出假设并进行统计检验,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评估医疗质量
通过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为提高医 疗质量和安全提供依据。
在卫生政策与决策中的应用
提供卫生政策建议
通过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为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评估卫生资源配置
通过对卫生资源的配置进行评估,为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提供依据。
预测卫生需求
通过预测卫生需求的变化趋势,为卫生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临床流行病学dme名词解释
临床流行病学dme名词解释
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关注疾病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DME是Diabetic
Macular Edema(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缩写,是一种糖尿病性视网
膜病变。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视网膜并发症
之一,它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黄斑部水肿,导致视网膜中央区域的
视力丧失。
临床流行病学对于研究DME的发病率、流行病学特征、
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从临床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研究DME的发病率可以帮助我们
了解该疾病在特定人群中的流行程度,有助于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
此外,临床流行病学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DME的危险因素,例
如糖尿病控制不佳、高血压、高胆固醇等,从而提供预防和干预的
依据。
在临床实践中,临床流行病学也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DME
的临床特征,包括症状、诊断方法、治疗选择等,从而为患者提供
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服务。
通过对DME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可以促
进医学进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临床流行病学在研究DME这类疾病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和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和促进疾病防控工作的开展。
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在人群中传播和分布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各种疾病和健康问题。
而临床流行病学则是将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的学科。
本文将探讨临床流行病学的概念、应用和挑战。
1. 概念临床流行病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结合了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的理论与方法。
它的目标是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发生、传播和影响因素,以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
2. 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应用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疾病预防和控制通过研究疾病的发生规律和危险因素,临床流行病学可以提供预防和控制疾病的策略和建议。
例如,针对某一地区流行的传染病,临床流行病学可以确定感染源和传播途径,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加强卫生教育、推行疫苗接种等。
2.2 临床决策支持临床流行病学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科学依据,辅助临床决策。
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临床流行病学可以帮助医师制定更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
2.3 药物安全性评价临床流行病学可以用于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观察大规模人群的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流行病学可以检测药物的潜在风险和不良事件,提供科学依据,以支持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监管。
2.4 健康政策制定临床流行病学可以为健康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人群中的健康问题和需求,临床流行病学可以识别并量化疾病的健康负担,帮助制定合理的健康政策和资源分配。
3. 挑战临床流行病学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3.1 数据收集和分析临床流行病学需要大规模的数据来支持研究,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一项复杂且耗时的工作。
研究者需要收集临床数据、流行病学数据和患者相关信息,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释。
3.2 研究设计和伦理问题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样本选择、研究时程和结果评价等。
同时,研究中涉及到人体和个人隐私的信息,需要严格遵守研究伦理和法律法规。
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人群中的疾病的发生、分布和控制。
通过对患者的病例、病史、临床表现等进行全面观察和分析,临床流行病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预防措施以及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本文将从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临床流行病学是结合临床和流行病学的交叉学科,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病例和人群中的数据,揭示疾病的发生规律,并提供干预和预防的策略。
它的主要目标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率、病因学、传播途径等,以便制定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二、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1. 病例对照研究法病例对照研究法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它通过对病例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找出与某种疾病发生相关的因素。
病例组即患病者群体,对照组即与病例组具有相似特征但未患病的群体。
通过对两组人群的比较,可以找出与疾病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
2. 纵向研究法纵向研究法是一种通过追踪研究对象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来观察其疾病进展和影响因素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自然进展情况,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并帮助医生判断治疗效果以及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
3. 横断面研究法横断面研究法是通过对人群进行一次性的调查和观察,收集相关数据,从而了解某种疾病在特定时间点的发病率、流行趋势等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的数据,能够提供与疾病相关的重要信息,对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分布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三、临床流行病学的应用1. 预防控制策略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可以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分析流行病学数据,可以确定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策略,如加强健康教育、推广疫苗接种、控制病媒生物等,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传播速度。
2. 疾病监测和预警临床流行病学通过收集和分析疾病的流行趋势和传播途径,可以及时发现疾病的暴发和流行趋势,提出预警,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临床医学临床流行病学
2023临床医学临床流行病学ppt•临床流行病学简介•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临床流行病学的应用目录•临床流行病学的前景•结论01临床流行病学简介临床流行病学是一种研究方法学,主要运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医学实践,研究临床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因素、预防控制和健康促进等问题。
临床流行病学具有多学科交叉性、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研究方法的综合性等特点。
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与特点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历程01临床流行病学起源于20世纪中叶,当时由于抗生素和疫苗等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需要更加准确和科学的方法来评估这些技术的效果。
02临床流行病学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放在了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
03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领域已经拓展到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环境医学等多个领域。
1临床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与联系23与临床医学不同,临床流行病学主要关注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因素,而临床医学主要关注个体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与流行病学不同,临床流行病学更加注重医学实践中的应用,而流行病学则更加注重病因和疾病传播机制的研究。
与卫生统计学不同,临床流行病学更加注重临床实践中的问题,而卫生统计学更加注重方法学的研究和数据的统计分析。
02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 2 3收集疾病在特定时间点的资料,了解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横断面调查以病例和对照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疾病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以队列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组,前瞻性地观察疾病的发生和结局。
队列研究03实验性研究通过随机分组和干预措施,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01描述性研究描述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和特征。
02分析性研究探讨疾病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临床流行病学的统计分析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组别的率,评估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率的比较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风险评估和预测通过计算相关系数等指标,评估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相关性。
临床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临床流行病学名词解释临床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发生、传播和控制的科学领域。
它是流行病学的分支之一,主要关注于疾病在临床设置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因素。
1. 发病率(Incidence):指在一定人群中,在一定时间内新发生某种疾病的人数,通常表示为每10万人年。
发病率可以帮助人们评估疾病的流行水平和趋势,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2. 患病率(Prevalence):指在一定时间内某种疾病患者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患病率可以反映人群中患病状态的普遍程度,对于疾病预防和制定医疗政策有重要意义。
3. 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患者存活下来的比例。
总生存率可以用来评估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预后。
4. 生存期(Survival Time):指患者从确诊到死亡或失访的时间间隔。
生存期可以用来评估疾病的预后,并且对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患者关键信息非常重要。
5. 风险(Risk):指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个体患上某种疾病的可能性。
风险可以分为绝对风险和相对风险,用于评估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6. 阈值(Threshold):指在一定因素存在的情况下,疾病发生的最低水平。
阈值可以帮助确定何时采取干预措施,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7. 显性扩散(Overt Outbreak):指疾病在人群中迅速传播并造成疫情的情况。
显性扩散可能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8. 隐性传播(Subclinical Transmission):指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能够传播病原体给他人的情况。
隐性传播可能导致疾病在人群中的迅速传播,因此及早发现和控制非常重要。
9. 敏感性(Sensitivity):指诊断试验正确识别真实患者的能力。
敏感性可以帮助评估诊断试验的准确性,并确定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10. 特异性(Specificity):指诊断试验正确识别健康人群的能力。
特异性可以帮助评估诊断试验的准确性,并确定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在人群中流行特点及其与个体疾病发生发展关系的学科。
它在临床医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疾病的流行规律,进而制定出更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临床流行病学的概念、应用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一、概念临床流行病学是传统流行病学学科的延伸,在流行病学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而产生的,它旨在通过研究疾病在特定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和发展趋势,了解疾病的致病机理、预后以及影响因素,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以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
二、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应用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疾病监测与预警:临床流行病学可以通过对疾病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病例的增多趋势及蔓延的迹象,从而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大规模暴发,保护人们的健康。
2. 疾病风险评估:通过对疾病流行的病例特点和个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临床流行病学可以评估个体患病的风险,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3. 临床决策支持:临床流行病学提供了丰富的临床资料和研究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做出科学合理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4. 防病治病策略的制定:通过深入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临床流行病学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病治病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既可提高防控效果,又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三、重要性临床流行病学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早期发现和诊断:临床流行病学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对易感人群进行筛查和监测,从而早期发现患病个体,优化诊断和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和康复质量。
2. 防疫控制:临床流行病学可以帮助抑制疾病的传播链,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如疫苗接种、个人防护、环境改善等,有效遏制疾病的蔓延,减少病例的发生。
3. 转化医学研究:临床流行病学将基础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促进科学研究的转化,推动新技术、新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推动医学的进步和创新。
临床医学临床流行病学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问题
研究设计问题
01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可能存在缺陷,如样本量不足、对照不当等,影Fra bibliotek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数据采集问题
02
数据采集的方式和过程可能存在偏差,如问卷调查、实验室检
测等,影响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分析方法问题
03
数据分析的方法可能存在不当之处,如变量选择、模型拟合等
,影响研究结果的严谨性。
不同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和病情进展可能存在 差异,影响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和可解释性。
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及偏倚问题
选择偏倚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研究对象的选取可能存在选 择偏倚,导致研究结果难以代表总体人群。
信息偏倚
由于研究对象的信息收集不完全或存在误差,可能 导致研究结果的偏倚。
失访偏倚
在长期随访的研究中,失访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偏离 真实情况。
应用和推广。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6
未来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 趋势和展望
加强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临床医生应接受临床流行病学 培训,以掌握该领域的基本理 论和方法学。
培训内容应包括流行病学原理 、研究设计、数据分析方法等 。
通过学术会议、研讨会和讲座 等形式,推广临床流行病学的 应用和研究成果。
开展多学科交叉和合作研究
03
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设计
观察性研究设计
描述性研究
观察并描述特定时间、地点和人群中的疾 病分布情况。
分析性研究
分析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探讨疾 病的影响因素。
横断面研究
在特定时间点对某一人群进行调查,了解 疾病或健康状况与特定因素之间的关系。
临床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临床流行病学名词解释临床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关注疾病在个体和临床群体中的发病机制、流行规律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
以下是一些与临床流行病学相关的常见名词的解释:疫情(Epidemic): 在一定时间和地域内,某种特定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的现象。
疫情通常涉及大量的感染病例,有时甚至可扩展至多个国家或大片地区。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发生、传播、分布和控制的科学。
流行病学包括描述疾病的现象、探究其原因、确定其传播方式,并为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病例(Case): 个体中发生某种疾病或健康事件的个体。
病例可以分为临床病例(有症状的个体)和亚临床病例(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的个体)。
患病率(Prevalence): 一定时间点上,某一特定疾病在人群中存在的总体比例。
患病率反映了疾病的流行程度。
发病率(Incidence): 一定时间内,新发病例在人群中的出现率。
发病率通常用每个人口的一定时间内发病的数量来表示。
风险(Risk): 个体患上某种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可能性。
风险通常用风险比或相对风险等指标来度量。
病因学(Etiology): 研究疾病原因的学科。
病因学探究为什么和如何某些人患病,以及疾病的产生和发展机制。
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一种实验研究设计,通过随机分配参与者到接受干预或对照组,以评估特定干预措施的效果。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一种观察性研究设计,将参与者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然后追踪两组的发病情况,以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交叉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 一种观察性研究设计,在特定时间点上对一个或多个变量进行测量,旨在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而非因果关系。
临床流行病学基础
研究蛋白质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表达、结构和功能 ,有助于深入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代谢组学
分析生物体内代谢产物的变化,揭示代谢异常与疾病 之间的关系,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途径。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临床流行病学中作用
数据挖掘与模式识别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对海量医疗数据进行深度 挖掘和模式识别,发现新的疾病关联和潜在治疗靶点。
与预防医学关系
临床流行病学与预防医学在研究目的和方法上有相似之处,都致力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但临床流行病学更侧重于疾病的临床过程和治疗评价,而预防医学则更关注疾病的危险因 素和预防措施。
与基础医学关系
临床流行病学与基础医学在研究内容上有所不同,前者关注疾病的临床过程和治疗评价, 后者则关注疾病的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但两者在研究方法和技术上可以相互借鉴和补充 ,共同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病因推断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研究等结果,提出病因假设,并通过分 析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进行验证。
因果关系评价
在病因推断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价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包 括关联的时序性、强度、一致性、特异性、生物学合理性等方面。
偏倚与混杂
在评价因果关系时,需要注意偏倚和混杂因素的影响,以保证结果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临床流行病学基本原理
02
疾病的分布与影响因素
01
描述性研究
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数据,描述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 特征,包括时间、地区和人群特征。
02
分析性研究
探讨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生物、环境、社会心理 等多方面因素。
03
实验性研究
通过人为控制某些因素,观察疾病发生的变化,验证病 因假设。
临床流行病学总复习(人卫第3版)
第一章绪论第二节临床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一、临床流行病学的概念:是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基础学科,在临床医学的领域内,引入现代流行病学及统计学等有关理论,创新了临床科研的严格设计、测量和评价的临床科研方法学。
二、研究核心:应用其理论知识与临床研究的方法学,指导临床医学研究和循证医学实践,目的在于提高临床医学水平。
三、临床流行病学的特点:1.必须是以临床医学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
2.研究对象是病人及其群体。
3.力求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四、临床流行病学的任务:1.研究危害人民健康的最重要的疾病。
2.培训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3.促进循证医学发展,提高临床医疗质量。
第三节流行病学与临床流行病学的关系一、临床流行病学与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第四节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一、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第五节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学第六节临床流行病学对临床医学的作用与价值第二章疾病负担与临床研究重点的确定第一节疾病负担的概念一、疾病负担:指疾病(或伤害)、早死对患者、家庭、社会和国家所造成对健康和(或)经济、资源方面的损失程度。
第二节疾病负担测量的指标与意义一、发病指标(一)发病率1.定义: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2.计算: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数/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 3.应用:描述疾病的分布,反映疾病发生的比率,它的变化意味着病因因素的变化;帮助确定可能的病因,提出病因假设。
(二)患病率1.定义: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2.计算:(1)时点患病率=(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该时点人口数(被观察人口数))×k(2)期间患病率=(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该时点人口数(被观察人口数))×k(3)患病率=发病率×病程,即P=ID3.应用:(1)横断面研究的常用指标。
(2)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医院的床位调转,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发生、传播和控制的科学。
它涉及到统计学、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知识,旨在通过监测和分析疾病的发生率和分布情况,了解疾病的风险因素和流行规律,从而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临床流行病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疾病的发生率和分布情况是临床流行病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通过对人群中疾病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可以了解疾病的高发区域和高发人群群体,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其次,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不仅限于传染病,还包括慢性病、遗传病和环境相关疾病等。
各种类型的疾病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传播途径,临床流行病学通过研究它们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再次,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人群调查、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等。
人群调查是收集人群特征和疾病发生情况的常用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体检和实验室检测等手段获取数据。
队列研究是一种追踪观察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的方法,通过长期的随访研究,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风险因素和疾病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对病例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疾病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最后,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疾病的流行规律和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
此外,临床流行病学还可以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和推广应用的可行性,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持。
临床流行病学在当前的人群健康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疾病的研究和监测,可以早期发现疾病的风险因素和流行规律,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此外,临床流行病学还可以评估和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临床流行病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过程是复杂的,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因此,需要在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的基础上,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建立多学科协作的研究团队,共同解决复杂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流行病学》试卷学期:2015年秋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年级:一年级专业:外科学姓名:韩磊学号:220150902771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全胸骨切开心脏不停跳在左前降支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中的预后对比研究姓名:韩磊学号:220150902771一、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又名冠心病)是造成心脏自身血液供应障碍的主要原因。
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命的延长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呈现上升趋势,而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心脑血管疾病”逐渐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第一杀手,也成了人群的主要死因1。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20年左右,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将会迎来冠心病的“流行”顶峰。
对于不适于介入治疗的单纯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疾病,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被视为可替代全胸骨切开旁路移植术的术式。
然而,外科医生因为顾虑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近期和远期预后而排斥开展手术。
本次研究拟比较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全胸骨切开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2的近期和远期预后,总结出最合适的方案。
二、前沿:1983 年,英国外科医生 WICKH AM 第一次提出了“微创外科”的概念。
至今,大量的微创技术被发明和使用。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兴起是其在心血管外科领域的主要代表。
传统CABG在体外循环(CPB)情况下进行。
CPB可引起病人全身系统的炎症样反应、缺血再灌注损伤、MODS、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一系列并发症甚至死亡3-4。
由于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费用低,近年来微创CABG广泛开展,主要类型有正中切口非CPB下的CABG(OPCAB)、小切口5直视下CABG(MIDCAB)、电视胸腔镜辅助下的CABG(VACAB)6、闭式 CPB下的CABG(PACABG)及机器人辅助下的超微创CABG(RACAB)。
近十几年OPCAB广泛开展。
美国克利夫兰心脏中心2004年报道了OPCAB约占美国CABG总数的20%~25%7,加拿大OPCAB 约占15%~20%,德国约占6%~15%8.随着近十几年来胸腔镜技术的发展以及冠状动脉稳定器的开发,Benetti9等率先成功进行了两例在胸腔镜辅助下分离左内乳动脉( LIMA) 经胸腔小切口(8 cm) 在心脏不停跳条件下行LIAM-前降支搭桥术,自此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掀开了新的篇章,向创伤最小化、疗效最大化方向发展。
三、对象及方法:研究对象: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外科自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400例行外科手术的单纯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其中250例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150例采用全胸骨切开术的患者。
上述手术均由柳德斌主任医师主刀完成。
男225例,女175例;年龄41~78岁,平均(58.00±9.60)岁。
身高148~184cm,平均(166.72±8.25)cm。
体重47~120kg,平均(72.94±73.27)kg。
所有患者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单支病变患者。
冠脉造影由心血管外科、内科及麻醉医师共同评估,该组患者均有严重的前降支病变,且适合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0:手术在以芬太尼为基础的静脉和吸入复合全麻下进行 ,常规气管插管。
左侧卧位 30°,右前外切口。
侧切口长约8~10cm,经第4肋间进胸,自第1肋至第5肋游离乳内动脉。
胸骨旁切口位于第3至第4肋间,长约6cm,去除第3及第4肋软骨,自第1肋至第5肋游离乳内动脉。
断开乳内动脉前,全身肝素化(1mg/kg)。
切开心包并固定,显露并探查病变的冠状动脉。
控制麻醉深度或加用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60次/分),并降低心肌收缩力。
采用特制的牵开器和冠状动脉固定器,暴露并固定待吻合的冠状动脉使吻合部位运动幅度降低。
胸骨旁切口者,将待吻合的冠状动脉远近端两旁的心外膜切开,用哈巴狗钳阻断冠状动脉,或用血管塞进行阻断。
7/0滑线 (prolene线)连续缝合,冠状动脉旁路与冠状动脉行端侧吻合。
全胸骨切开11:全麻气管插管后于常温、心脏不停跳下行手术。
前正中开胸,纵劈胸骨,胸膜外法游离带蒂乳内动脉。
全身肝素化后(1mg/kg),将心尖短时抬起,于心包斜窦左右下肺静脉之间缝心包悬吊线,再将悬吊线缝在长而窄的绷带条中点,吊线套管固定绷带条于心底部。
将两段绷带分别拉起抬高心脏,调整绷带位置,麻醉医生配合下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固定绷带于布巾上。
连接心脏稳定器系统,固定稳定器于胸骨牵开器上,吸引轻压稳定器以局部固定吻合部位。
若血流动力学稳定,则暴露前降支,吻合部位近端用弹性阻断带临时阻断,切开前降支至合适大小,放入相应粗细之分流塞,然后将阻断带松解。
将乳内动脉用7-0 Prolene与前降支端侧连续吻合。
打结前将分流塞取出并开放乳内动脉。
用剩余prolene 线将乳内动脉固定于心表脂肪组织。
松开稳定器,用超声血流仪检查桥血流情况。
其余靶血管用大隐静脉做序贯式吻合,大隐静脉近端与升主动脉吻合12。
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置入引流管并逐层关胸。
资料收集13:术前资料:a.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表面积、体重指数、吸烟史。
b.术前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14、PCI史、高脂血症、脑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功能分级、不稳定性心绞痛。
c.术前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心脏超声。
术中资料:手术时间、乳内动脉桥血管吻合时间、术中乳内动脉桥血流量、PI 值、术中出血量。
术后资料:术后引流量、ICU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15、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
患者随访方式:从病历资料中获取患者联系方式,通过打电话和联系住院复查等方式了解患者术后情况,以及MACE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脑中风、血管介入治疗。
研究起止日期:2005年1月-2015年1月。
桥血管评价方法:采用64-MSCT行冠状动脉桥血管CT三维重建方法,MSCTA由2位有经验的专科医师分析。
桥血管评价标准参考Fitzgibbon16的标准,共三个级别:A 级:桥血管通畅,无狭窄或狭窄直径<50%;B级:桥血管狭窄:狭窄直径在50-99%;O级:桥血管完全闭塞。
桥血管寿命计算方法:以手术日期为开始时间,首次发现桥血管闭塞或狭窄为截止时间,二者的时间差为桥血管寿命。
对于多次行MSCT患者,最后一次检查时间为截止时间。
对于在MSCT检查后死亡的患者,先按照MSCT结果进行记录,通畅的桥血管、桥血管寿命截止日期为死亡时间。
桥血管吻合口通畅率计算方法:A+B级通畅率:桥血管通畅率=(桥血管总数-闭塞的桥血管数)/桥血管总数。
此公式中的通畅桥血管包括完全通畅的桥血管(Fitzgibbon A级),也包括狭窄的桥血管(Fitzgibbon B级)。
治疗前变量及研究终点影响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有效的术前变量包括:年龄、女性、术前纽约心功能分级II-III级、心肌梗死病史、介入治疗史、糖尿病史、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病、脑血管事件、外周血管疾病、房颤史17、左主干病变、左心射血分数小于50%、肌酐大于200mmol/L的肾功能不全、体重指数≥30kg/㎡、紧急手术、主刀医师因素。
近期预后指标包括:手术切口感染(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定义)18,需要肾脏替代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再次插管,因出血二次开胸、术后心房纤颤、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住院时间、手术死亡(30天内)。
在两组间比较所有不良事件的各种复杂组合。
远期预后指标包括:晚期全因死亡率、无需再次血运重建率(包括接入治疗及再次旁路移植术)。
全因死亡率是最强有力且无偏倚的指标,无需进行校正,从而避免了资料记录或临床评估的不准确行及误差19。
统计学分析基线资料中,连续性变量采用均值表示,分析变量采用百分比表示。
采用最大期望算法处理缺失数据,缺失分位数介于0%(年龄)至0.9%(左主干病变)之间。
数据的缺失模式为37。
为控制混杂因素通过对17个术前变量建立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式,进行倾向性评分分析。
由此得出的倾向性评分代表患者进行全胸骨切开的概率。
按1:1的比例,将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全胸骨切开术后患者进行配对。
通过比较选定术前变量的标准化平均差,评估两者匹配度,绝对标准差大于10%表示变量间不平衡20。
对于配对样本的疗效评估分析,包括采用McNemar’检验法比较比例。
采用参数生存模型(远期死亡及再次血运重建)分析时间相关性预后指标。
使用R 2.15.2版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四、完成任务的可行性:2012年,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一科在多项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心外一科不仅拥有高素质、高学历、年轻化的人才团队,而且设备精良,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呼吸机、体外循环机、ECMO等众多高精尖设备。
目前,科室拥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2名;博士2人、硕士3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人。
在医院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下,在医院相关科室和国内、国际同行的协作下,心外一科勇攀高峰、不懈进取,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已有多项技术填补了省内空白,多项手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患者年龄最小2月龄、最大86岁;体重最轻3公斤、最重90公斤,达国内先进水平。
常规手术的成功率接近100%,达国内先进水平。
心脏外一科主任、学科带头人柳德斌,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在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期间,师从我国著名心外科专家吴清玉教授,在心血管外科领域有了长足进展。
2010年入选甘肃省卫生系统领军人才。
2011年获得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专业委员会“Lillehei”奖学金“菁英奖”。
他在本省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积极推广微创心脏外科技术;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改善远期生存率。
他一手拿手术刀、一手拿导丝导管,全面开展了主动脉瘤的开刀、介入和“杂交”手术;稳步开展全胸腔镜心脏外科手术,他是全国少有的兼备心血管外科开刀、全胸腔镜和介入技术的心脏外科医生。
他不仅业务技术精湛,而且科研素质兼备;在近3年发表学术论文18篇(SCI收录6篇,CSCD收录12篇)、参编专著3部、主持科研课题3项。
心外一科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加民政部“明天计划”项目、国家“大病救助”项目及“华夏慈善基金”项目等重大先心病救治项目,为先心病患儿带来福音。
科室承担着临床医学本科生、研究生等心脏外科学教学工作,培养了大批心脏外科专业人才。
心脏外一科逐步向着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综合重点科室迈进。
五、预期结果:(1)通过对两组数据的分析体现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近期和远期预后的优势,排除外科医生对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近期和远期顾虑,并扩大该术式的开展,推动微创心脏外科的发展。
(2)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