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APA,2000)
何谓回避型人格障碍
龙源期刊网
何谓回避型人格障碍
作者:江镇康
来源:《大众健康》2000年第06期
有些人自卑、缺乏自信,对受到批评、指责或得不到赞许、被拒绝等,过分敏感。
这便是回避型人格障碍的表现。
下面我将一位典型的病例在各年龄阶段的表现介绍一下。
2.他从小就“胆小”,这种“胆小”并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好转。
家里来了陌生客人,他总是躲起来避而不见。
他当时的想法是“我不愿意给对方留下一个坏的第一印象”。
虽经家人多次劝说,并无明显效果。
3.他上高中后因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曾被选为学习班长。
他对此顾虑重重,担心他的建议会被同学拒绝,担心他的工作得不到老师的赞许。
他内心深处的想法是怕自己的感情投入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结果,他找理由辞掉了学习班长这个职务。
4.随着年龄增长,他的社会接触相应增多,他越发变得忧心忡忡起来。
在社会交往中即使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也会使他想到自己被人瞧不起和被人嘲笑。
例如,有次他去商店没有买东西,回家后便和家人讲:“商店里的售货员一定在嘲笑我。
”
5.在他长大成人以后,因为他不愿承受任何可能的挫折,不愿冒任何被拒绝的风险,因此不能主动向女友表示爱慕之情,却希望女友能主动向他求爱,所以他的恋爱多次失败。
分离性认同障碍的诊断标准(APA,2000)
DSM-Ⅳ对分离性认同障碍的诊断标准(APA,2000)
A.存在2种以上明显不同的身份或人格(每一种都有自己相对长久的对环境和自我的认识、关系、或想法);
B.至少有2种身份或人格反复地控制个体的行为;
C.不能回忆重要的个人问题,而且太广泛以致不能用通常的健忘来解释;
D.此障碍不是由于某种物质(例如急性酒精中毒时的丧失理智或混乱行为)或一般躯体情况(例如复合性部分性抽搐)所致之直接生理性效应。
注:如是儿童,症状并非由于想象性的游戏伙伴或其他幻想性游戏所致。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APA,2000)
DSM-Ⅳ对依赖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APA,2000)
因为其顺从和依附行为,过分需要被人照顾,而且害怕离别;起自成年早期,表现为下列5项以上:
(1)如果没有他人的大量劝告或保证,便难以做出日常决定;(2)需要他人为其生活的大多数主要方面担当责任;
(3)难以表示对他人意见的不同看法,因为害怕失去支持或赞成(注:不包括有现实依据的恐惧);
(4)难以开始一项事业或自己完成一件事情(因为对自己的判断缺乏信心,而不是因为缺乏动机或精力);
(5)愿意不遗余力地争取他人的照料和支持(甚至为此主动去做会令自己不愉快的事情);
(6)独处时感到不舒服,因为十分害怕不会照料自己;
(7)在一个亲密关系终结后,迫切地寻求另一个作为支持和照料的依靠;
(8)不现实地沉湎于害怕被人家遗弃以致不得不自己照料自己的恐惧。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APA,2000)
DSM-Ⅳ对分裂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APA,2000)
A.在社交关系中感到孤独和不适,与亲友在一起感到很不舒服,很少动感情,而且还有知觉或者认知歪曲以及古怪的行为;起自成年早期,前后过程多种多样,符合以下5项以上:(1)牵连观念(未达关系妄想程度);
(2)与其文化背景不相一致却影响其行为的古怪想法或魔术思维(例如,迷信、特异功能、心灵传感或第六感觉;对
于儿童或青少年,表现为怪异的幻想或整日沉湎的想法);(3)不同寻常的知觉或者躯体幻觉;
(4)古怪的(例如,含糊的、琐碎的、隐喻的、过分推敲的或刻板的)言语;
(5)猜疑或偏执观念;
(6)感情不适合或受限制;
(7)古怪的行为或表现;
(8)除一级亲属外,没有亲密的或知心朋友;
(9)过分的社会焦虑,往往伴有偏执性的害怕感但没有对自己错误的判断。
B.并非发生于精神分裂症、伴精神病性表现的心境障碍、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或某种普遍性发育障碍。
apa标准社交恐惧症的诊断标准(APA,2000)
apa标准社交恐惧症的诊断标准(APA,2000)
DSM-Ⅳ对社交恐惧症的诊断标准(APA,2000)
A. 患者对某种或多种社交场合有显著或持久的恐惧。
在这些场合下,患者被暴露于不熟悉的人们面前或可能有人在注意或观察,害怕自己可能会做出一些使人难堪的行为或表现出焦虑症状。
如果是儿童,则是在与年龄相称的熟悉的人们交往时发生问题,或在同伴中出现焦虑,而不是与成人的交往问题。
B. 一旦暴露于所害怕的社交场合下便引起焦虑,并可能出现与处境密切相联系的惊恐发作。
如果是儿童,焦虑可表现为大哭大闹、发呆或从社交处境中退缩。
C. 患者知道自己的害怕是过分的或没有理由的。
如果是儿童,这一点可以没有。
D. 患者设法回避所害怕的社交场合,否则便要忍受极度的焦虑和痛苦。
E. 对恐怖处境的回避、焦虑性期待或者痛苦,显著妨碍了患者的生活、工作或社交活动,或者对于患者有恐惧症感到极度的精神痛苦。
F. 如患者年龄小于18岁,病程应持续至少6个月。
G. 这种害怕或回避不是由于某种物质或一般性躯体状况所致的肢节生理性反应,并排除其他精神障碍而引起的焦虑或恐怖性回避。
H. 如存在某种一般躯体情况或其他精神障碍,那么标准A的害怕与之无关,例如不是害怕自己的口吃、帕金森氏病的震颤或神经性厌食或贪食症的异常行为。
注明亚型:特殊性社交恐惧症(只限于某一两种特殊场合)、广泛性社交恐惧症(害怕涉及几乎所有社交处境。
这种广泛性亚型通常要考虑患者具有回避性人格障碍)。
标签:apa标准。
避免性人格障碍社交回避与行为训练
避免性人格障碍社交回避与行为训练性人格障碍,即避免性人格障碍(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 APD),属于一种长期存在的心理疾病,主要特征是对社交场合感到极度不适,由于对批评和否定的恐惧,常常回避与他人的交流。
本文将探讨避免性人格障碍的症状与诊断,提供一些行为训练的方法来帮助患者克服该疾病。
一、避免性人格障碍的症状与诊断避免性人格障碍患者往往表现出以下症状:1. 持久而强烈的社交回避:患者对与陌生人交流或介入社交活动感到非常不安,常常选择独处或者与少数亲密的人交往。
2. 对于可能受到批评或否定的情况过分敏感:患者对他人的评价非常在意,害怕被批评或被拒绝,因此避免参与可能导致负面评价的活动。
3. 自卑和自我贬低:患者常常低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认为自己与他人无法相提并论。
避免性人格障碍的诊断需要专业心理评估,通常需要至少满足以下标准:1. 持久的社交回避:患者在遇到社交场合时持续感到不安、尴尬或不适,常常避免这些场合。
2. 持久的对负面评价的担忧:患者持续对于批评和否定的恐惧,担心与他人产生冲突。
3. 自卑感和自我贬低:患者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持有持久性的负面看法。
二、行为训练方法尽管避免性人格障碍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但通过一些行为训练方法,患者可以逐渐克服这一疾病。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行为训练方法:1. 逐步暴露法:采用逐步暴露法,即从较为轻松和熟悉的社交场合开始,逐渐增加到更复杂和陌生的场合。
这样可以帮助患者逐渐适应社交环境,减少对社交的恐惧感。
2. 认知重构:鼓励患者审查和挑战他们关于自己和他人的负面观念。
通过认知重构,患者可以逐渐改变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提升自信和自尊。
3. 社交技巧训练:提供一些社交技巧训练,如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建立联系,学会有效地沟通和表达自己的需求。
这样可以增强患者在社交场合的能力和自信心。
4. 支持群体参与:鼓励患者加入支持群体,与其他有类似经历的人交流和分享。
短暂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APA,2000)
DSM-Ⅳ对短暂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APA,2000)
A、呈现下列症状至少1项:
1、妄想。
2、幻觉。
3、言语紊乱(如常乱扯或不连贯)。
4、明显紊乱的行为或紧张症行为。
B、病情发作持续至少1天,但不超过1个月,最后能完全充分地回到病前
的功能水平。
C、此障碍并不能归因于伴精神病性表现的心境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或精神分裂症,也不是由于某种物质(如某种滥用药物、某种治疗药品),或一般躯体情况所致之直接生理效应。
注明是否:
伴有显著的应激因素(短暂反应性精神病):如果症状是紧接在几乎对任何处在相似境遇下的人都会十分显著地产生应激的生活事件之后发生,并且是对它的反应。
不伴有显著的应激因素:如果精神病性症状并非接着发生于可能几乎对任何处在相似境遇下都会是十分显著的应激的生活事件之后,而且也不是对它的反应。
伴发于产后:如果起病于产后4周之内。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APA,2000)
DSM-Ⅳ对表演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APA,2000)
过分的情绪表达和招引他人注意;起自成年早期,在许多不同的情境下都会出现,表现出下列5项以上者:
(1)如自己不是人们注意的中心,便感到不舒服;
(2)与他人交往时的特点往往是带有过分的性诱惑或挑逗
性行为;
(3)迅速变换而肤浅的情感表达;
(4)持续用外表吸引他人注意;
(5)说话拿腔拿调,给人留下夸张但空洞的印象;
(6)情绪表达显得戏剧化、舞台化和过分夸大;
(7)易受暗示,容易被他人或环境所影响;
(8)认为与别人的关系比实际上的更亲近。
案例(表演)
X是一名22岁的秘书,她给她的上级和同事带来了很多麻烦。
她的上级说,如果不持续地给她指导,她就不能完成工作。
她看上去非常依赖别人。
对于一些小事和工作压力,她常常小题大做、过分敏感,有时还发脾气。
对于不愿意完成的工作,她就会推说自己身体不适,感到恶心或头痛,以此推卸责任,并经常旷工。
为了掩饰这些过失,她表现得很轻浮,经常对办公室里的男同事搔首弄姿。
上级建议她去接受心理评估和治疗。
她只是在第一次约定的时间去见了心理治疗师,但随后就没有再去。
最后,她因为几次在工作中大发脾气而被解雇。
(引自Spitzer,et al)。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APA-2000)
====Word 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源-于-网-络-收-集 DSM-Ⅳ对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APA ,2000)
A . 对他人的普遍的不信任和猜疑,把他们的动机解释为恶意,这种
猜疑起自成年早期,前后过程多种多样,表现出以下4项以上:
(1) 没有足够依据地猜疑他人在剥削、伤害或欺骗他;
(2) 沉湎于不公正地怀疑朋友或同事对他的忠诚和信任中;
(3) 勉强地信任他人,因为担心一些资料信息会被恶意地用来对付自
己;
(4) 从常见的线索或事件中悟出隐含的贬低或威胁性意义;
(5) 持久地认为他人对之有恶意,即对他人的侮辱或伤害一直耿耿于
怀,不予宽容;
(6) 觉得自己的名誉或者人格遭受他人攻击,虽然他人并不这样认为;
病人迅速做出愤怒反应或做出反击;
(7) 虽然没有证据,但还是对配偶或性伴侣的忠贞反复地表示猜疑。
B . 并非发生于精神分裂症、伴精神病性表现的心境障碍,也不是由
于一般躯体情况所致之直接生理性效应。
转换性障碍的诊断标准(APA,2000)
DSM-Ⅳ对转换性障碍的诊断标准(APA,2000)
A.影响着自主运动或感觉功能,并提示是一种神经系统或其他
一般躯体情况的一种以上症状。
B.可以判断有心理因素伴随于这些症状或缺陷,因为在症状的
发生或恶化之前都有心理冲突或其他应激存在。
C.这些症状或缺陷都不是有意识地产生或伪装的(如做作性障
碍或诈病)。
D.在适当的调查了解后,可以发现这些症状或缺陷不可能用一
般躯体情况或某种物质的直接效应来解释,也不像其文化所认可的行为或体验。
E.这些症状或缺陷产生了临床上明显的痛苦或烦恼,或在社交、
职业、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缺损,或者要找内外科医生做出评价及保证。
F.这些症状缺陷不限于疼痛或性功能失调,可以排除是在躯体
化障碍中发生的,也不可能归于其他精神障碍。
PTSD的诊断标准(APA,2000)
DSM-Ⅳ对PTSD的诊断标准(APA,2000)A.患者曾暴露于某一(精神)创伤性事件,存在以下二者:(1)患者亲自体验、目睹或遭遇某一或数件涉及到真正的或几乎导致死亡或严重的损伤,或者涉及到自己或他人躯体完整性遭到威胁的事件;(2)患者有强烈的害怕、无助或恐惧反应(注:如是儿童,则代之表现为行为紊乱或激越)。
B.长时间反复地体验创伤性事件的经历,至少表现出下列1项以上:(1)反复地闯入性地出现有关创伤性事件的痛苦回忆,包括意象、想法或知觉(注:如是儿童,为反复地进行表达创伤主题相关的一些游戏);(2)反复出现关于类似创伤性事件的梦境(噩梦或梦魇)(注:如是儿童,可能是叙述不清的令人可怕的梦);(3)突然发生的情感体验或行为,似乎创伤性事件又在重演(包括某些在清醒或酒醉时的似乎轻松的感觉,如错觉、幻觉及分离性闪回)(注:如是儿童,可出现持续创伤的出现);(4)患者接触类似创伤性的处境或接触象征该创伤事件的刺激时,产生极大的精神痛苦;(5)患者接触类似创伤性的处境或接触象征该创伤事件的刺激时,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
C.持续地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处境和事件,或有普遍性反应迟钝或麻木(创伤前并不存在),至少包括以下3项:(1)努力避免有关创伤性事件的想法、感受或话题;(2)努力避免从事或接触可以唤起痛苦回忆的各种活动、处境或人物;(3)不能回忆创伤性事件的某些重要方面(心因性遗忘症);(4)对多种重要活动的兴趣显著减退;(5)与其他人疏远,对亲人有陌生人似的情感;(6)情感范围显著变窄(如不能表示爱恋);(7)对未来失去向往,缺乏对未来的想象、希望和打算(例如,不期望有一个好的工作、婚姻、儿女或正常的生活享受)。
D.警觉性增高的症状,表现出下列2项以上:(1)难入睡,不能维持长时间熟睡,易醒;(2)易激惹或易发怒;(3)注意力难以集中;(4)过分警觉;(5)过分的惊跳反应。
E.病程超过1个月。
此障碍产生了临床上明显的痛苦烦恼,或在社交、工作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受损。
回避型心理(人格)障碍特征及治疗方法
回避型心理(人格)障碍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避型心理(人格)障碍特征及治疗方法一、表现特征回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特点是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能应付。
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对回避型人格的特征定义为:1.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
2.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仅有一个)。
3.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总是不愿卷入他人事务之中。
4.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避。
5.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怕惹人笑话,伯回答不出问题。
6.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7.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之中的事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
只要满足其中的四项,即可诊断为回避型人格。
有回避型心理(人格)障碍的人被批评指责后,常常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陷于痛苦,且很难从中解脱出来。
他们害怕参加社交活动,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当而被人讥笑讽刺,因而,即使参加集体活动,也多是躲在一旁沉默寡言。
在处理某个一般性问题时,他们往往也表现得瞻前顾后,左思右想,常常是等到下定决心,却又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时机。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多安分守纪,从不做那些冒险的事情,除了每日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和学习外,很少去参加社交活动,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精力不足。
这些人在单位一般都“被领导视为积极肯干、工作认真的好职员,因此,经常得到领导和同事的称赞,可是当领导委以重任时,他们却都想方设法推辞,从不接受过多的社会工作。
回避型心理(人格)障碍的行为退缩性与****样心理(人格)障碍的行为退缩性不同:前者并不安于或欣赏自己的孤独,不与人来往并非出于自己的心愿,他们行为的退缩源于心理的自卑。
想与人来往,又怕被拒绝、嫌弃;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又因害羞而不敢亲近。
[中华勵志網]二、形成原因回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自卑感起源于人的幼年时期,由于无能而产生的不胜任和痛苦的感觉,也包括一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如智力、记忆力、性格等)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APA,2000)
DSM-Ⅳ对强迫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APA,2000)
牺牲变通性、开放性和效率,沉湎于追求秩序和完美以及精神和人际关系都得到控制管理;起自成年早期,表现为下列4项以上:
(1)沉湎于追求细节、规则、安排、次序、结构或日程,以致活动的主要方面却被忽视;
(2)事情要完成得十全十美(例如,因为无法符合自己十分严格的标准,很难完成一桩事情);
(3)过分地献身于工作,以致没有业余时间和朋友交往(并不是由于经济原因);
(4)在有关道德或价值观方面是十分谨慎小心、无可指摘和不可变更的(并不是由于文化或宗教观念);
(5)不会丢弃旧的或没有价值的东西(甚至毫无感情纪念价值的东西);
(6)不愿指派工作给其他人或与其他人一起工作,除非他们丝毫不差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
(7)对自己和对他人都采取非常吝啬节约的开支方式,认为钱一定要储存起来以备日后可能发生的灾难;
(8)显得僵硬固执。
社交恐惧之——回避型人格
社交恐惧之——回避型人格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对回避型人格的特征定义为:1.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
2.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仅有一个)。
3.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总是不愿卷入他人事务之中。
4.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
5.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怕惹人笑话,怕回答不出问题。
6.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7.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之中的事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
只要满足其中的四项,即可诊断为回避型人格。
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被批评指责后,常常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陷于痛苦,且很难从中解脱出来。
他们害怕参加社交活动,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当而被人讥笑讽刺,因而,即使参加集体活动,也多是躲在一旁沉默寡言。
在处理某个一般性问题时,他们往往也表现得瞻前顾后,左思右想,常常是等到下定决心,却又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时机。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多安分守纪,从不做那些冒险的事情,除了每日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和学习外,很少去参加社交活动,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精力不足。
这些人在单位一般都被领导视为积极肯干、工作认真的好职员,因此,经常得到领导和同事的称赞,可是当领导委以重任时,他们却都想方设法推辞,从不接受过多的社会工作。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行为退缩性与分裂样人格障碍的行为退缩性不同:前者并不安于或欣赏自己的孤独,不与人来往并非出于自己的心愿,他们行为的退缩源于心理的自卑。
想与人来往,又怕被拒绝、嫌弃;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又因害羞而不敢亲近。
社恐系统脱敏法则:1)实在严重的,建议就医,接受心理治疗,并根据医嘱服药;2)要进行认知纠正,不要固守现在的消极思维方式和思考习惯,你必须用新的好习惯来覆盖现有的消极模式;3)学会调动情绪,除了2中的认知纠正外,要让自己能够保持一种愉悦的情绪状态,或振奋或平和的都可,总之不要是满脑子的低落伤感和胡思乱想;另外要心怀憧憬,不要让心里只剩下麻木与现实的苍白痛苦;4)每天坚持身体锻炼,尤其是有氧运动,要坚持,即使没有兴趣即使状态不佳或有懒惰思想和杂欲的干扰,也要强迫自己专注坚持规律的运动;5)坚持每天学习,热忱而投入,以及定期旅游,学习和旅游可以帮助你拓宽视野探索新的东西,从而看到生活不一样的更好可能;6)试着去去参与去交友,不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我封闭和孤僻,要去社交场合,你必须得经历初期突破舒适圈的痛苦;7)不要太虚荣和在意面子,更不要把目标定的太高太完美主义,你去和外界接触,收到更多的成功愉快体验,才能拥有更多自信的后盾才能帮助你脱敏,如果只是貌合神离地走个形式,而内心仍旧抱着对抗和遮掩的心态不肯放开,收到的都是消极体验,那也只会是增敏而已。
人格解体障碍的诊断标准(APA,2000)
DSM-Ⅳ对人格解体障碍的诊断标准(APA,2000)A.持久或反复地体验到自己精神过程或躯体的脱离感,似乎自己是一个旁观者(例如,似乎做梦的感受)。
B.在人格解体时,现实检验能力仍完好无损。
C.这种人格解体产生了临床上明显的痛苦烦恼,或在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缺损。
D.这种人格解体的体验并非发生于其他精神障碍的病程之中,例如精神分裂症、惊恐障碍、急性应激障碍或另一种分离性障碍,也并非由于某种物质(例如某种滥用药物、治疗药品)或一般躯体情况(例如颞叶癫痫)所致之直接生理效应。
案例1B先生37岁,是一位专业人士,已经结婚。
他自从10岁以来就一直受到人格解体障碍的折磨。
他清楚记得,有一天他在踢足球的时候,这种症状第一次突然出现:他被另一个男孩抓住,然后就忽然觉得自己的躯体消失了。
他的人格解体开始是片断性的,到14岁的时候就开始连续出现。
他这样描述:“不存在于这个世界……我与自己的躯体分开了,我的躯体似乎不存在了。
”当他独自一人时,人格解体就会减轻;当他妻子出现时,几乎就消失了。
当他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在情感上受到了明显的忽略。
他的父母喂他吃饭并给他穿衣服,但从不表达他们的情感;他几乎回想不起曾经被抚摸或亲吻过。
(Simeon, et al,1997)案例2患者,女,20岁,高中生,因感觉面部变样,某些躯体神经被剪断,与外界有隔离感等4年,曾多次主动到我院就诊,于2004年2月17日门诊以神经症收住院。
患者于4年前在读初三时无诱因逐渐起病,自感“人变呆板了,像个木头人”,头脑反应不灵活,感到与外界疏远了等,但仍然能坚持上学。
初中毕业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本县一所重点高中。
高中三年间仍持续自感头脑变空,像个木头人,体力、脑力已经耗尽,左脑无用,右脑好用,有时感到心脑血管及某些躯体神经像被剪断而与躯体联系不密切等,为此焦虑,紧张不安,在家人陪同下四处求医问药。
曾用万拉发新50-100mg/天,利培酮2-4mg/天,安定、健脑等药物治疗,但无明显疗效。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筛查测试和特征表现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筛查测试和特征表现回避型人格障碍容易与内向性格混淆,因为回避的很多表现都与内向性格类似,如果在童年时期不进行正确引导,久而久之很容易演变成一种人格障碍,虽然不会对别人造成伤害和困扰,但是非常影响自身的成长和职业发展,因此我们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那么回避型人格障碍究竟有何症状和前期表现呢?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前期表现,主要在人际交际方面和心理斗争方面,因为害怕才会对社会自我回避,希望家长在儿童时期,可以正确鉴别回避型人格障碍,并给予子女适当的鼓励,消除其对外界的抵触心理。
一、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前期表现1、从心理方面:表现为“孤独、寂寞、冷”,具体为害羞在人多的时候不敢说话,面对陌生人时不知道怎么沟通,经常会感到孤独,不喜欢甚至是害怕陌生的环境,这与适应能力差很相似,但是长期的敏感害怕就需要我们提高警惕了。
2、从感知方面:缺乏社交能力肯定是肯定的,对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很敏感,并且非常容易与自卑联系到一起,因为担心被拒绝,所以也很难建立任何社交关系。
二、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1、与外界接触时,心理会不自觉的产生自卑、害怕、畏惧等想法,然而不自觉的回避跟中人际交往和职业活动,比如:同学聚会、企业团建等团体活动。
2、想法多以自卑、不行、拒绝等想法先入为主,过分的敏感,思想过分纠结、压抑、觉得天生低人一等。
除非确定被喜欢,要不然不会主动与人交流。
3、无论在工作上生活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退缩,想尽各种办法为自己的退缩找借口,唯有自己才会感觉到安全,但这又与时常感到孤独相矛盾,因此就会出现一种恶性循环。
4、如果“内心性格”多于极端,在我们应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进行分析时,该部分的量表分数会偏高。
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病因1、父母的教育方式:因为害怕拒绝而不敢尝试、因为害怕错误而不敢交流沟通,从而形成了胆怯、畏惧、退缩等负面想法,这与家庭教育环境是分不开的,子女经常被父母嘲笑、批评、训斥、甚至打骂,这种屈辱感会慢慢被内化。
回避型人格障碍表征
回避型人格障碍表征你的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他们在社交方面笨拙,毫无吸引力,很少主动建立人际关系;他们中规中矩,时常表现出焦虑与不自信,他们到底为何如此呢?多数人有时在他们的生活中会使用回避,尤其是缓解焦虑,或面对困难的人生选择及处境时。
回避型人格障碍(APD)特点是行为、情感、认知上的普遍回避,甚至个人目标或希望都被这样的回避所挫败。
回避型人格障碍支持回避的认知主题包括自我反对;不能忍受不愉快思想或情感的信念;对他人真正自我的暴露或过分自信的自我表达会遭到拒绝。
具有APD的人表达出希望情感、承诺和友谊的愿望,但是却很少有朋友,很少与某人共享亲密的感清。
事实上,他们甚至与治疗师谈及这些时也会感到困难。
他们经常的孤独、悲伤以及人际关系间的焦虑,会因害怕遭拒绝而持续存在,这阻止了某种关系的开始或加深。
典型的APD 患者坚信,“我在社会上既不称职,也不受人欢迎”, “其他人都比我强,如果他们逐渐认识了我,就会拒绝我、刁难我”。
当治疗师引出缘于这些信念的思想和不愉快的感觉时,患者常常是开始回避,或通过转移话题停止,站起来,走来走去,或者称他们脑子里一片空白。
当治疗继续进行时,治疗师会发现这种感清和认知回避会伴有诸如“我不能处理很强的感情”的认知。
“你(治疗师)会认为我很脆弱”, “大多数人没有这种感觉”, “如果我让自己体验这种负性情绪,它就会升级并始终继续下去”。
具有APD 的人在治疗中及治疗外,对烦躁不安的耐受力都差,他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包括物质滥用来分散他们负性的认知和情绪。
APD 的人可能在治疗中首先出现的症状是抑郁、焦虑障碍、物质滥用、睡眠障碍或应激相关的疾病,包括心理生理障碍。
他们可能对认知治疗感兴趣,因为它是一个简单的治疗,他们认为(错误地)这种治疗的形式无须太多的自我暴露或个人史的暴露。
贝克(美国). 人格障碍的认知治疗[M]. 2004:201。
回避型人格障碍
来访者情况分析诊断
这位女孩属于回避型人格障碍。
注意事项
1·害怕与人交流和回避型人格障碍之间并没有决定性的。回避型人格更多的指对亲密关系和感情的一种回避, 并且由此引发对社会交往活动的一个回避。如果是愿意并且希望和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和亲密感情的话可能 是社交障碍,比如社交恐惧。不要将问题想的过于严重。
(2)要正确认识自卑感的利与弊,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有的人把自卑心理看作是一种有弊无利的不治 之症,因而感到悲观绝望,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它不仅不利于自卑心理的消除,反而会加重。心理学家认为, 自卑的人不仅要正确认识自己各方面的特长,而且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自卑心理。自卑的人往往都很谦虚,善于体 谅人,不会与人争名夺利,安分随和,善于思考,做事谨慎,一般人都较相信他们,并乐于与他们相处。指出自 卑者的这些优点,不是要他们保持自卑,而是要使他们明白,自卑感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不要因自卑感而绝望, 认识这些优点可以增强生活的信心,为消除自卑感奠定心理基础。
回避型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类型
01 诊断标准
03 治疗 05 注意事项
目录
02 形成原因 04 相关案例
回避型人格障碍,是以全面的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对负面评价极其敏感为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患者在 幼年或童年时期就开始表现出害羞、孤独、害怕见陌生人、害怕陌生环境等。成年以后这些问题对患者的社交和 职业功能产生不利影响。这类患者总觉得自己缺乏社交能力,缺乏吸引力,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因而显得过分 敏感和自卑。自尊心过低加上过分敏感,担心自己会被别人拒绝,使得患者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SM-Ⅳ对回避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APA,2000)
避免社交、无能感和过分的否定评价;起自成年早期时,表现为下列4项以上:
(1)因为害怕批评、遭到反对或拒绝,回避一些涉及较多人际交往接触的职业活动;
(2)除非能确定他人会喜欢自己,否则不愿意与人们打交道;(3)因为害羞或害怕被取笑,很少与人发展亲密的关系;(4)沉湎于在社交场合遭到批评或拒绝的想法;
(5)不参加新的人际交往场合,因为有无能感;
(6)认为自己在社交方面很笨拙,个人没有什么吸引力或比其他人差得多;
(7)极度不愿意参与新活动,因为认为会因之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