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03年)
复方甘铋镁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0例
复方甘铋镁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0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甘铋镁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的疗效。
方法:将100例r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给予复方甘铋镁片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8周后的综合疗效和内镜疗效。
结果:1、综合疗效:实验组总有效率86%;对照组总有效率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内镜疗效:实验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96%,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复方甘铋镁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复方甘铋镁片;反流性食管炎;质子泵抑制剂【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479—02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
国内外研究表明,re是一种慢性和复发性疾病,其内科治疗目的是减轻或消除胃食管反流的症状、预防并发症、防止复发[1]。
目前,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 ppi)是公认的治疗re的有效药物,其治愈率可达到80-90%,但停药半年后其复发率达到80%[2]。
随着ppi的大量和长期使用,与之相关的不良事件开始引起广泛关注[3]。
患者长期服用药物的依从性差,同时由于担心药物副作用而引起的心理压力对疾病本身也有明显影响。
故笔者尝试采用复方甘铋镁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现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来源于2011年04月至2013年04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re患者。
实验组、对照组各50例。
实验组男性21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52.86±11.37)岁,平均病程(3.12±1.90)月;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51.28±12.08)岁,平均病程(3.26±1.82)月;各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word完整版)反流性食管炎中西医临床诊断治疗最佳方
反流性食管炎中西医临床诊断治疗最佳方反流性食管炎中西医临床诊断治疗最佳方反流性食管炎是因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俗称“烧心病”,因为正常情况下胃酸只存在于胃中,当反流人食管时灼烧或刺激食管而产生“烧心感”。
常常发生于饭后,因为食管括约肌帐力减弱或胃内压力高于食管而引起。
胃内容物长期反复刺激食管黏膜,尤其是食臂下段黏膜而引起炎症,该病经常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或食道裂孔疝等病并存,但也可单独存在.根据症状不同,分别属于中医“吞酸”、“吐酸"、“噎证”、“胸痹"等病证。
反流性食管炎—概述反流性食道炎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是指多种因素引起下端食管与胃内容物长时间反复接触所产生的炎症性病变.中医称反流性食管炎为“食管瘅 ".胃食管反流原因,主要是因暂时性下端食管括约肌松弛和/或静息下端食管括约肌压力过低或缺如.一旦发生反流,而反流物又不能及时被清除,则造成食管过度酸化,随之粘膜受损。
这种损害既有胃酸与胃蛋白酶的作用,也有胆盐对食管鳞状上皮的作用。
临床上常有反胃、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热感和疼痛等症状.以40—60岁多见,欧美国家尤为常见。
反流性食管炎 -病因24小时食管pH监测发现,正常人群均有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现象,但无任何临床症状,故称为生理性GER其特点为:常发生在白天而夜间罕见;餐时或餐后反流较多;反流总时间<小时/24小时。
在下列情况下,生理性GER可转变为病理性GER甚至发展为反流性食管炎。
(一)食管胃连接处解剖和生理抗反流屏障的破坏食管胃连接处抗反流屏障亦称第一抗反流屏幕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是食管下端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
LES是在食管与胃交界线之上3~5cm范围内的高压区。
该处静息压约为2.0~4。
0kPa(15~30mmHg)构成一个压力屏障,起着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生理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许多因素可使LES压下降:
如胆碱能和β-肾上腺素能拟似药、多巴胺、 安定、吗啡等药物与酒精、高脂饮食、腹内 压及胃内压增高(如胃扩展及胃排空迟缓), 某些胃肠激素(胆囊收缩素、血管活性肽、 胰高血糖素等)。
一过性LES松弛
(transit LES relaxation ,TLESR)
一过性LES松弛是指非吞咽性情况下LES自 发性松弛,其松弛时间明显长于吞咽时LES松 弛时间。是近年研究发现影响胃食管反流的一重要
食-管胃连接处抗反流屏障亦称第一抗反 流屏幕,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是食管下端括 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
LES是在食管与胃交接线上3~5cm范围 内的高压区。该处静息压约为2.0~ 4.0kPa(15~30mmHg),构成一个压力屏 障,起着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生理 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概念
胃食管反流病(GERD) : 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
产生烧心、反酸等症状及并发症时, 称为胃食管反流病,而这些酸(碱)反 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 管炎(RE)。
消化内镜是RE的主要诊断方法。
GERD广义地包括了食管粘膜破损或无 破损,因此可分为内镜阳性GERD和内 镜阴性GERD。内镜检查食管粘膜有破 损者为RE。GERD、RE在欧美国家发 病率高,在我国也属常见病。属中医 “ 吞酸”、 “ 吐酸”、“ 噎嗝”、 “ 胃脘痛”、“反胃”、“嘈杂”等。
当非蠕动性的食管初级收缩增多,食管继 发性蠕动波诱发阈增高致远段食管原发蠕 动功能失调,推动蠕动功能不足,食管排 空清酸功能下降,或食管分节收缩,反流 物在食管内不能完全清除而损伤食管粘膜, 也能导致胃食管反流病。
“3H”理论全程护理在富马酸伏诺拉生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的应用
“3H”理论全程护理在富马酸伏诺拉生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究“3H”理论全程护理在富马酸伏诺拉生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的8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3H”理论全程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的患者负性绪、治疗依从性和睡眠质量评分的差异。
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3H”理论全程护理在富马酸伏诺拉生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的应用成效显著,可降低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3H”理论;全程护理;富马酸伏诺拉生;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患者食管黏膜发生炎症、糜烂、溃疡以及纤维化,临床中患者可出现胸骨后灼热、疼痛、胃灼热、反酸、嘈杂、痞满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并发食管溃疡或者狭窄,甚至产生恶变[1]。
富马酸伏诺拉生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药物[2],“3H”理论的全程护理产生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从宾馆式(Hotel)礼仪服务、家庭式(Home)温馨服务和医院式(Hospital)个性化服务3个方面入手,满足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的需求[3]。
本研究对富马酸伏诺拉生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实施了“3H”理论全程护理干预,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的8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
纳入标准:(1)符合《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03年)》中相关诊断标准;(2)经内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3)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完整word版)消化内科诊疗指南 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部分消化内科诊疗指南第一章反流性食管炎第二章胃炎第三章消化性溃疡第四章肝硬化第五章肝性脑病第六章急性胆囊炎第七章溃疡性结肠炎第八章急性胰腺炎第九章上消化道出血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第二章电子结肠镜检查第三章腹腔穿刺术第一部分消化内科诊疗指南第一章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系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炎症.【诊断要点】一、症状与体征1.反流症状为主:反酸、反食、反胃、嗳气等,多在餐后加重,平卧或躯体前屈时易出现。
2.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的症状:胸骨后或剑突下灼烧感或疼痛。
3.咽下疼痛或不畅:早期为间歇性,后期或病变重时为持续性.4.食管以外的刺激症状:咳嗽、咽部异物感、棉团感或堵塞感.偶见夜间呛咳、吸入性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5.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Barrett’s食管。
二、辅助检查1.胃镜检查:诊断本病最准确的方法,可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
2.食管吞钡X线检查:食管呈炎症改变.3.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行食管滴酸试验、24小时食管PH监测、食管测压。
三、鉴别诊断1.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者应与消化性溃疡、胆囊疾病相鉴别。
2.以胸痛为主者应与心源性疼痛相鉴别。
3.有吞咽困难者应与食管癌和贲门失弛缓症相鉴别。
【治疗原则】一、治疗目的控制症状,减少复发和防止并发症。
二、治疗方案1.一般治疗包括抬高床头15—20cm,降低腹压,避免高脂肪、巧克力、咖啡、浓茶等饮食,戒烟、酒。
2.药物治疗(1)促胃肠动力药:多潘利酮每次10mg,每日3次或莫沙比利每次5—10mg,每日3次,疗程8—12周。
(2)抑酸药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150mg每日2次;法莫替丁20mg每日2次。
①H2②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20mg每日1-2次;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1—2次;雷贝拉唑10mg 每日1—2次.(3)制酸药及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复方谷氨酰胺颗粒、次枸橼酸铋等。
胃食管反流病诊治的指南_
胃食管反流病诊治的指南_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胸骨后灼热感和胃酸倒流至食管的感觉。
GERD的发病机制主要与食管下端括约肌失效、胃酸分泌增加以及膨胀性食物及液体在胃内的滞留有关。
本文将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些指南。
诊断:1.病史:了解患者的症状和病程,如烧心、酸味上逆、胸背痛、咳嗽、吞咽不适等。
2.临床体征: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反流性症状和并发症。
3.实验室检查:对患者常规血象、肝功能、肾功能、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酸分泌功能进行检查。
4.食管内镜检查:观察食管和胃内黏膜的情况,检查是否存在食管炎症和食管发育异常。
5.食管酸检测:通过食管内pH计测定检测胃酸分泌和pH值,评估胃食管反流的程度。
6.压力测量:通过食管测压仪检测食管下端和胃之间的压力差,评估括约肌功能。
治疗:1.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减少进食量,避免过度进食和过度饮酒,避免躺着就餐,抬高床头,避免过度运动和劳累。
-饮食调整:避免辛辣、油腻、酸性和咖啡因食物,适量摄入高纤维食物和碱性食物。
-药物干预前措施:避免滥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阿司匹林等会加重症状的药物。
2.药物治疗:- 抗酸药物:常见的抗酸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 (proton pump inhibitors, PPIs) 和组胺H2受体拮抗剂 (histamine H2 receptor antagonists, H2RA)。
PPIs 可通过抑制胃酸的分泌来减轻症状和缓解炎症,而H2RA 则可减少胃酸的分泌。
PPIs 比 H2RA 的抗酸效果更持久。
-胃动力药物:促进胃排空的药物可以减少胃内液体的滞留,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
-舒胃药:对于烧心、胃胀等症状,可使用草酸铋胶囊等抗胃酸药物。
-黏膜保护剂: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症和溃疡病变,可使用胆酸盐和鎮痛氯化胂。
3.外科手术治疗:对于慢性、难治性和伴有并发症的GERD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种选择。
胃食管反流病诊治指南
胃食管反流病诊治指南胃食管反流病(简称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以烧心、反酸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一般来说,胃内贮存着胃酸,十二指肠腔内有胆汁液,这些都是消化液,可消化进食的肉类或其他食物。
胃肉天生有层象瓷器层样的粘膜屏障保护,因此胃酸呆在胃内很安全。
当进食时,大量胃酸分泌消化胃腔内的食物,将胃酸中和后排入十二指肠再进一步被该处胆汁的作用继续消化直到经小肠吸收后残渣变成粪便排出。
若胃液反流入食管腔,食管无瓷器样的粘膜保护层,胃酸就会腐蚀破坏食管粘膜引起糜烂、溃疡。
疾病分类胃食管反流病根据内镜检查结果食管是否有明显破坏可分两种类型: 食管黏膜无明显病变者称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即所谓的“病症性反流”; 有明显糜烂、溃疡等炎症病变者,则称反流性食管炎(RE),即所谓的“病理性反流”。临床上通称的“胃食管反流病”多指NERD。
过去认为病症性反流 (NERD)是病理性反流(RE)的轻型,胃食管反流病的发展过程是从NERD到RE,然后演变到Barrett食管(BE)与食管腺癌。
最近的研究倾向于将NERD、RE和BE视为三种独立的疾病,每种疾病均有自己单独的发病机制和并发症,相互之间几乎无关。所以,许多患者诊断为该病时心理负担较重,怕病程进展加重变为其他更严重的疾病,其实并不需要有这种担心。
RE病变虽然较NERD重,但治疗效果反应反而优于NERD。
目前尚没有证据支持NERD会逐渐发展为RE,也不能证明BE是由RE或NERD演变而来。
也可根据反流物的类型区分为酸反流或碱反流。
前者是胃酸反流所致,治疗上抑酸效果较好,后者主要为十二指肠胆汁液反流,抑酸治疗疗效不佳。
发病原因胃食管反流病是食管贲门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增强的结果。人体在成长过程中,开始进食时都有反流,如婴儿喝完奶后都会反呕,有经验的妈妈会将宝宝抱直拍拍后背让奶水顺利流入胃腔中。
婴儿胃酸很少,虽然喝奶后胃内容物随奶水反流入食管甚或口腔,但反流物是奶水不会造成对食管粘膜的损害。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与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与治疗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液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症状和(或)组织损害。
包含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或非糜烂性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及Barrett食管三种形式。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压力不断加重,本病的发病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其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治愈食管炎,防止并发症。
治疗方法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三个方面。
本篇就GERD诊断及内科治疗作一综述。
关键词:GERD;诊断;内科治疗食管有较强的抗反流的作用。
而GERD患者,这种抗反流作用有不同程度异常;包括胃食管交接处抗反流屏障障碍,食管体部廓清功能降低,粘膜屏障功能降低及胃扩张、胃排空延迟等。
1 临床表现1.1 典型症状反酸、烧心、反食、反胃、暧气等。
多在餐后明显或加重,平卧或躯体前屈时易发生。
烧心是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伸延,常在餐后1h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加重。
1.2 非典型症状有胸痛和吞咽困难等。
反流物刺激食管痉挛导致胸痛,发生在胸骨后或剑突下,严重时剧烈刺痛可放射至后背、颈段耳后,有的酷似心绞痛。
部分吞咽困难显间歇性,进食固体或液体食物均可发生,少部分呈持续性并进行性加重,由食管狭窄引起,有严重食道炎或并发食管溃疡者可伴吞咽疼痛。
1.3 食管以外症状如咳嗽、哮喘及咽喉炎。
少部分患者以咳嗽、哮喘为首发或主要表现。
个别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甚至肺间质纤维化。
与反流物刺激食管粘膜致炎症和痉挛有关。
反流物刺激咽部引起咽喉炎,声音嘶哑,部分患者有咽部异物感、棉团感或堵塞感,无吞咽困难,称癔球症。
1.4 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食管腺ca。
Barrett食管:食管下段正常鳞状上皮化生为柱状上皮,伴肠上皮化生。
Barrett食管合并高度不典型增生是浸润性腺ca的先兆。
2 诊断由于部分GERD患者反流症状明显,但内镜检查无异常表现,或内镜检查有食管炎,但不一定是反流引起,有的酷似心绞痛或哮喘、咽喉炎,造成诊断上的困难。
从痈论治反流性食管炎的理论依据与临床实践
资 料 与 方 法
4周后对反 流性 食管 炎 的症状 进行 评 分 并记 录, 利用尼 莫地平法则对 治疗前后 积 分变化计算分析 , 判断治疗效果。① 临床
积治愈 : 积分 减少 勰 堪 证候 9
霜减
|- _
。
t 5
0叠。 |l |5| …
药物不 良反应 : 治疗组未发现不 良反 应, 对照组 仅 1 出现 头晕 、 悸 。治疗 例 心
后两组血尿 常规 、 肾功能 、 电图均无 肝 心 明 显变 化 。
表 1 两组证撰疗效 比较 ( ) 例
治疗缜 临廉 治愈
潼 袋 致 无 藏 2
胃十二指肠溃疡 、 糜烂等 , 实验 室 、 B超检
肩关 节周 围 炎 过 去 称 之 为 肩 周 炎 或 冻结 肩 , 着 病 理 研 究 的新 进 展 , 随 目前 认
障碍 ; x 线 片 、 关 节 位 置 异 常 ; B ③ 骨 ④
超 、 R 排 除 肩 袖 损 伤 。() 关 节 不 稳 : M I 3肩
为以黏连 性 肩关 节 囊炎 命 名较 为 准 确。
对照组 。治 疗 组 6 0例 , 3 男 5例 , 2 女 5
例; 年龄 2 7~6 , 均 5 . 3岁 ; 4岁 平 11 病程 1
个 月 ~ 0年 。对 照 组 6 2 O例 , 3 男 3例 , 女
2 7例 ; 年龄 2 8~6 4岁 , 平均 5 . 8岁 ; 14 病 程 1 月 ~1 。两组病例一 般资料 比 个 7年 较经统计 学处 理 , 异均 无 显著性 ( 差 P>
治疗 方 法 : 照 组 药 品 应 用 奥 美 拉 对 唑 , 格 2 m 规 0g 1 X 4片/ ,0 g 次 , 瓶 2 m / 2次/
反流性食管炎最佳治疗方法
反流性食管炎最佳治疗方法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由胃酸反流到食管引起。
这种疾病常导致食管黏膜发炎、烧灼感和胃酸倒流到口腔的症状。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目标是减轻症状、恢复食管黏膜的正常功能。
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症状的频率,以下是反流性食管炎的最佳治疗方法:饮食调整:饮食调整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第一步。
建议患者要少量多餐,避免进食过多过快,以免增加胃内压力。
同时,应该避免吃刺激性食物、油炸食品、含咖啡因的饮料和酒精等。
选择低脂、高纤维食物,并且尽量避免食用垃圾食品和过辣食物。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减轻症状并修复食管黏膜的关键方法。
常见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 PPIs)和组胺H2受体拮抗剂(Histamine H2 Receptor Antagonists,H2RAs)。
PPIs是最常用的药物,可以抑制胃酸的分泌并减少食管黏膜的损伤。
而H2RAs可以减少胃酸的分泌,但效果没有PPIs明显。
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按时服用。
生活习惯调整:生活习惯调整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重要方法。
患者应尽量避免弯腰、卧床或者整夜熬夜等容易导致胃酸倒流的情况。
在睡觉时,可以将床头垫高一些,以减少胃酸流入食管的机会。
此外,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胃酸倒流的可能性。
减轻体重:过重或肥胖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高发人群。
过重或肥胖会增加腹腔内压,导致胃酸更容易倒流到食管。
减轻体重对于改善症状和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复发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来减轻体重,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病例,药物治疗和生活习惯调整可能无法达到理想效果。
这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通过增加食管下段括约肌的阻力,减少胃酸倒流到食管的机会。
手术治疗可以永久性地解决问题,但也有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决定是否采取此项治疗。
总的来说,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生活习惯调整、减轻体重和手术治疗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最佳方法。
反流性食管炎(教学及宣教)
反流性食管炎疾病概述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的水肿、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
中老年人、肥胖、吸烟、饮酒及精神压力大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高危因素。
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机制正常生理情况下管状食管进入胃囊斜向右侧成一角度称His角,将胃底推向食管起到活瓣作用,机械地把防止胃食管的反流。
贲门部食管入口处的黏膜聚拢多及食管下的高压区亦均为防止反流的重要因素。
这些正常解剖关系均起着防止胃食管反流的作用。
破坏了防止胃食管反流机制,食管胃接合部闭合不全就会导致频繁反流。
造成胃食管反流的意见不一,一般认为胃食管反流病人的膈食管膜附着点较正常人低,腹内食管段很短或消失。
使整个食管段经受低于大气压的负压,使食管腔扩大而发生反流。
另一可能发生反流的机制是膈食管膜的张力增加,使食管远端经常受牵拉而开放。
发生反流常在体重超常病人或过度用力或姿势不当时发生。
例如肥胖病人中的膈食管膜部位有较多脂肪,减少了附着于食管腹段的长度。
重吸烟及饮酒者有非特异性食管炎,使膈食管膜及远端食管有粘连,亦减少了腹段食管的长度。
上述的假设均涉及膈食管膜的异常。
反流在一定程度上是生理性的,若并发食管炎则成为病理性。
食管上皮长期暴露于反流的胃酸,是造成食管炎的原因。
食管黏膜与胃酸接触持续的时间决定于反流的频率及每次反流持续的时间,并由食管对酸清除的速度而定。
经24h连续监测食管内pH值,其正常值是5.0~6.8,pH值低于4.0被认为是存在反流,因为pH 1.8~3.8时是蛋白酶最适当活动的上限。
在直立位及清醒状态时,因为重力清除及吞咽动作以及碱性唾液的中和作用,正常人的反流不造成损害。
频繁的反流,尤其在仰卧及深睡时,食管无活动,虽然反流少,但清除慢,没有重力帮助清除,亦没有唾液的中和作用,因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就高。
反流物的性质除食物外,胃液内含有酸、蛋白酶及黏液,加之胆盐、胰酶对食管黏膜极为敏感,均可发生食管炎或食管功能改变,或二者均有。
胃镜检查结果反流性食管炎
胃镜检查结果反流性食管炎流反性食管炎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病症,常常伴随胃食管反流病。
对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治疗。
本文将从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两方面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
一、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1)抗酸药物:抗酸药物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常用药物。
通常最早选择的为质子泵抑制剂。
它能够稳定胃酸分泌,减少反流,消除食管及胃内的酸性刺激,从而减轻症状和促进愈合。
但并非所有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都能有效地控制疾病。
如果患者长期服药后效果不佳,可考虑使用胃肠动力调节剂,可帮助消除上腹胀气、呕吐、嗳气等症状,提高用药效力。
(2)消炎药:对于反流性食管炎合并感染者,可选择消炎药进行治疗。
可以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全谷药物等。
2.外科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患者合并症状严重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往往采用减压治疗和转移根治两种方式,具体方法可考虑结合手术操作的级别和个体情况进行选择。
3.生活方式调整(1)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过硬、过热、过酸、过咸等食物,同时建议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饮食,并注意均衡摄入各类营养素。
(2)主动调整体态:坐姿过度驼背、睡姿乱摆等不良习惯,都使得腹内压力增加,引起反流食管炎恶化。
因此,在睡觉时应保持胃肠道正常生理姿势,可尝试使用靠垫。
(3)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会刺激和损伤消化道黏膜,可加重反流食管炎的症状,并影响消化功能。
戒烟限酒是治疗反流食管炎的重要措施。
二、注意事项1.饮食方面(1)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太快吃饭、吃辣、油炸等刺激性食品。
(2)避免高温热饮,可选择寒凉饮品,避免酸碱体质失衡。
(3)避免吃得太饱,可坚持少食多餐,减轻消化器官的压力。
(4)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的食品,减轻胃和肝脏的负担,保持良好的进食习惯。
2.生活习惯(1)保持精神愉悦、心态平稳,注意缓解压力和焦虑的情绪。
(2)规律作息,保证夜晚的充足睡眠时间,尤其注意睡前不吃东西。
(3)保证充足的运动量,加强身体的锻炼。
柴胡疏肝散加减合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柴胡疏肝散加减合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目的:分析柴胡疏肝散辨證加减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及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胃肠专科门诊收治的58例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及对照组25例,其中对照组单纯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进行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治愈29例,好转3例,无效1例,治愈率87.88%,总有效率96.98%,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
对照组治愈18例,好转5例,无效2例,治愈率72%,总有效率92%,有1例患者服药期间出现腹泻,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柴胡疏肝散与奥美拉唑配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明显缩短疗程,比较单用奥美拉唑治疗效果更加满意。
标签:柴胡疏肝散;奥美拉唑;反流性食管炎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本院胃肠专科门诊。
在58例患者中治疗组33例,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43~72岁;病程6个月~8年;内镜分级Ⅱ级15例,Ⅲ级15例,Ⅳ级3例。
对照组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45~68岁;病程6个月~7年;内镜分级Ⅱ级13例,Ⅲ级10例,Ⅳ级2例。
1.2 诊断标准(1)有胃食管反流的症状: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或吞咽疼痛;(2)内镜分级标准:Ⅱ级:胃食管交界以上的食管下段有一个或几个非融合性病变,表现为充血,或伴有渗出;Ⅲ级:有融合性病变,但尚未弥漫成环周,表现为充血、糜烂和渗出;Ⅳ级:病变弥漫环周,表现为糜烂和渗出[1]。
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g 白芍15g 枳壳12g 黄连10g 陈皮10g 醋香附12g 白芨15g 炙甘草6g 煅瓦楞子20g 吴茱萸3g。
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03年)
・学会推荐标准・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03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于2003年10月19日~22日在济南召开了全国食管疾病诊断治疗研讨会,会议对学会1999年8月烟台制定的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进行了总结回顾,并对其内容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2004年2月7日学会又进行了讨论、统一,综合整理如下。
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时,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 ophagealrefulx disease,GERD)。
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 ophagitis,RE)。
消化内镜是RE的主要诊断方法。
一、RE的诊断关于RE分级,尽管国际上已通用洛杉矶分级,与会代表仍认为有我国自己的分级标准是必要的。
1.RE的内镜诊断及分级:有典型的GERD症状如明显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等,而无报警症状者需具备下列RE的依据。
见表1。
表1 反流性食管炎内镜分级分级食管黏膜内镜下表现0级正常(可有组织学改变)Ⅰa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2处Ⅰb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2处Ⅱ级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并非全周性,融合< 75%Ⅲ级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融合≥75% 必须注明:各病变部位(食管上、中、下段)和长度;若有狭窄注明狭窄直径和长度;Barrett食管应注明其长度、有无食管裂孔疝。
2.RE的病理分级:见表2。
RE的基本病理改变是:(1)食管鳞状上皮增生,包括基底细胞增生超过3层和上皮延伸;(2)黏膜固有层乳头向表面延伸,达上皮层厚度的2/3,浅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及(或)出血;(3)上皮层内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4)黏膜糜烂或溃疡形成,炎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形成和(或)纤维化;(5)胃食管连接处以上出现Bar2 rett食管改变。
表2 反流性食管炎病理分级病理改变 分 级轻度中度重度鳞状上皮增生+++黏膜固有层乳头延伸+++上皮细胞层内炎细胞浸润+++黏膜糜烂-+-溃疡形成--+ Barrett食管改变--+/- 反流性食管炎时,可有鳞状上皮细胞假上皮瘤性增生,纤维母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伴一定程度的细胞异型性,应防止误诊为癌或肉瘤。
反流性食管炎---望京网望京社区网
反流性食管炎返流性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失调,胃或十二指肠小量内物经常返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的炎性病变。
本病病因与发病机理未明,可能与进食过多脂肪、饮酒、吸烟、插胃管、反复呕吐和胃潴留等有关。
【病因】抗反流屏障的破坏食管胃连接处抗反流屏障亦称第一抗反流屏幕,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是食管下端括约肌。
LES是在食管与胃交界线之上3~5cm范围内的高压区。
该处静息压约为2。
0~4。
0kPa (15~30mmHg),构成一个压力屏障,起着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生理作用。
正常人腹内压增加能通过迷走神经而引起LES收缩反射,使LES压成倍增加以防GER.LES压过低和腹内压增加时不能引起有力的LES收缩反应者,则可导致GER。
胆碱能和受体兴奋剂、α受体阻滞剂、多巴安、安定、钙受体拮抗剂、吗啡及脂肪、酒精、咖啡因和吸烟等药物与食物因素均可影响LES功能,诱发GER.此外,妊娠期、口服含黄体酮避孕药期和月经周期后期,血浆黄体酮水平增高,GER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
食管对胃反流物的廓清能力障碍正常食管酸廓清功能包括食管排空和唾液中和两部分。
当酸性胃内容物反流时,只需1~2次(约10~15秒)食管继发性里里蠕动即可排空几乎所有的反流物。
残留于食管粘膜陷窝内的少量酸液则可被唾液(正常人每小时约有1000~1500ml,pH为6~8的唾液经食管入胃)中和。
食管酸廓清的功能在于减少食管粘膜浸泡于胃酸中的时限,故有防止反流食管炎的作用.研究发现大多数食管排空异常早发于食管炎,而由唾液分泌减少而发生食管炎者则罕见。
夜间睡眠时唾液分泌几乎停止,食管继发性蠕动亦罕见有发生,夜间的食管酸廓清明显延迟,故夜间GER的危害更为严重。
食管粘膜抗反流屏障功能的损害食管粘膜抗反流的屏障功能由下列因素组成:①上皮前因素包括粘液层,粘膜表面的HCO-3浓度②上皮因素包括上皮细胞膜和细胞间的连接结构,以及上皮运输、细胞内缓冲液、细胞代谢等功能③上皮后因素系指组织的内基础酸状态和血供情况。
胃食管反流病诊治指南
Gastroesophageal reflex disease
定义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GERD定义
GERD是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 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
反流症状引起患者不适 是GERD诊断的关键
Vakil N et al. Am J Gastroenterol, 2006:101;1900–20
治疗
目的
控制症状 减少复发 防止并发症
方法
改变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避免睡前进食,衣着宽松,保持大便通畅 抬高床头 减肥 禁食高脂肪、巧克力、咖啡、浓茶、戒烟酒
避免服用降低LES压力及影响胃排空的药物
抗胆碱能药、三环类抗抑郁药、钙离子拮抗剂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茶碱、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药物治疗
由于GERD是一种慢性疾病,从控制症状、预防并发症的角 度来说,GERD需要维持治疗。以PPI标准剂量维持治疗,半 年后随访80%以上患者仍可维持正常。 按需治疗是间歇治疗的一种,即只在症状出现时用药,持 续使用至症状缓解。
内镜下治疗
内镜下胃底折叠术
腔内胃底折叠术 内镜下全层折叠术
每天 2 次、连用 7 天),如有明显效果,本病诊断一般 可成立。对症状不典型者,常需结合内镜检查、 24 小时 食管 PH 监测和试验性治疗进行综合分析来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心源性胸痛
GERD可以引起胸痛,与缺血性心脏病的疼痛症状相似, 需要与冠心病进行鉴别
食管癌 功能性烧心
有烧心症状,但缺少反流引起该症状的证据 内镜检查无食管黏膜损伤 食管测酸阴性及症状指数50% PPI试验性治疗无效
连朴饮加减治疗湿热中阻型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徐树春1 张元明1. 北京工业大学医院中医科,2. 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中医科,【摘要】目的:昌平区中医医院收治的照组应用兰索拉唑治疗,水平、免疫指标、于对照组(P<0.05食管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质量。
【关键词】湿热中阻;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消化科常见疾病,该病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失调致使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导致食管黏膜发生炎症性的病变,反酸及胸骨后突下烧灼感为主要临床表现[1]。
目前治疗方案以抑酸及促进胃肠动力为主,以减少反流及反流液体的整体酸度并促进排空胃部[1],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无法根治反流问题。
且长时间服药可引发相关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较差。
中医古籍无“反流性食管炎”相关疾病名称,根据该病病因病机、临床症状,可纳入“吐酸”“嘈杂”“胸痹”以及“胃脘痛”等范畴,与外邪犯胃、饮食不节及脾胃素虚等有关。
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该病疗效优于常规西药,复发率更低[2]。
我们应用连朴饮加减治疗湿热中阻型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 -3~2022 -3月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收治的湿热中阻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04例,均符合《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脾胃湿热型辨证分型[3],症见胃脘痞满、嗳气恶心、嘈杂泛酸、口苦口粘、头重身倦、纳少寐差、小便黄少而混、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厚或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且符合《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03年)》中相关诊断标准[4],患者出现反酸、烧心及胸痛等症状并经病理学证实。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2例,研究组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25 ~70岁,平均(45.56±1.54)岁;病程1 ~4年,平均(2.4±1.2)年。
对照组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24 ~69岁,平均(44.54±1.78)岁;病程1 ~5年,平均(2.6±1.5)年。
加味四逆散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医证候改善 及胃泌素 胃动素水平的影响
•中医中药・加味四逆散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医证候改善及胃泌素胃动素水平的影响李士英反流性食管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胃、十二指肠中的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所诱发的一种食管炎症!在内镜下患者可表现为食管黏膜破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烧心、反酸、胸痛等!严重者可出现食管阻塞、出血等!严重影响着生活质量。
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多首选质子泵抑制剂、比受体阻断剂等为主,但疗效仍有可提升的空间。
随着近年来中医治疗的不断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也逐渐应用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并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
四逆散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具有疏肝理脾之效,可治胃溃疡、胃炎、胆囊炎等肝胃不和、肝脾气郁等症'1($在中医中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和肝胃不和、肝脾气郁之间有密切联系'2($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加味四逆散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对中医证候积分、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改善效果。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我院接诊的12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03年)》孔有典型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等临床症状,并通过胃镜检查确诊。
内镜下分级:0级为正常(可伴有组织学改变);l a级为条状或点状发红、糜烂位置<2处;l b级为条状或点状发红、糜烂位置!2处;"级为有条状发红、糜烂表现且有融合、但非全周性,融合程度< 75%;#级为病变部位广泛,有明显发红、糜烂表现且融合成 全周性,融合程度!75%$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主症包括呃逆暧气、吞酸烧心、胸胁胀满,次症包括情志抑郁、口干口苦、易怒烦躁、大便干结,舌苔红且黄腻,脉象弦,辩证为“肝脾气郁证”$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中医诊断标准;②年龄40~65岁;③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药物性食管炎、腐蚀性食管炎、霉菌性食管炎、免疫相关食管病变等、食管癌等;②近2周内未服用过质子泵抑制剂、比受体阻断剂等药物;③既往有胃肠道手术史;④合并胃和(或)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肿瘤、胃腺体萎缩、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等消化道疾病;⑤合并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等严重疾病;⑥合并严重肝、肾、心功能障碍、糖尿病、恶性肿瘤等;⑦对研究药物过敏;⑧妊娠期哺乳期$1.2试验设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22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 年 8 月第 21 卷第 4 期 Chin J Dig Endosc , August 2004 ,Vol 21 ,No14 GERD 诊治流程
(陆星华 张泰昌 整理)
(收稿日期 :2004203229)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顾 问 :曹世植 张志宏 汪鸿志 名誉总编 :于中麟 总 编 辑 :张齐联 副 总 编 辑 :徐肇敏 陆星华 李兆申 夏玉亭 编 辑 委 员 : (按姓氏笔画排序)
3. 质子泵抑制剂 ( PPI) 试验 :标准剂量连用 14 d 或双倍剂量连用 7 d ,患者症状消失或显著好转 。
4. 鉴别诊断 :注意与药物性食管炎 、霉菌性食管 炎 、腐蚀性食管炎 、免疫相关的食管病变以及食管癌 鉴别 。
二 、RE 的治疗 1. 治疗目的 : (1) 减轻或消除症状 ; (2) 防治并发 症 ; (3) 预防复发 。 2. 一般治疗 :抬高患者床头 ,戒烟酒 ,低脂 、低糖 饮食 ,避免饱食 。 3. 药物治疗 : (1) 推荐递减法 ( step down) : 开始 用质子泵抑制剂标准剂量或双倍剂量 ,治疗 8 周 ,改 成维持治疗 ,维持治疗可用小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或 治疗量 H2受体拮抗剂 ,每天服药 ,至少 6 个月 。维 持治疗也可以采用按需服药方法 。(2) I 级患者可 首选 H2受体拮抗剂或 H2受体拮抗剂联合促动力药 。 4. 内镜治疗 :有条件的单位可进行 。内镜下贲 门缝扎术目前已在国内部分医院开展 ,取得了一定 疗效 ,远期疗效尚需经大量临床病例验证 。 5. 外科治疗 :内科正规治疗有效但不愿终身服 药者 、无效者或有并发症者可慎重选择外科抗反流 手术或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 。 6. GERD 诊治流程 (见下页)
李 文 诸 琦
李 闻 郭学刚
李端光 崔 毅
杨 力 麻树人
杨爱明 彭贵勇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辑部地址及电话变更启事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辑部已搬至新址 ,通讯地址改为南京市紫竹林 3 号 ,邮编 210003 ,联系电话 : 025283472831 ,0252 86086091 ,传真 :025283472831 ,E2mail :xhnj @xhnj. com。
丁 杰 卜小乐 马 力 巴善铎 吕农华 孙述臣 师水生 朱人敏 沈云志 苏秉忠 苏 鲁 陈隆典 姜 泊 姜海行 姜慧卿 赵幼安 熊元治 谭 敏 霍继荣
方道连 何利平 周丽雅 徐富星
王一平 吴云林 周晓军 秦明放
王邦茂 张小勇 季国忠 郭 强
厉有名 张泰昌 房殿春 黄介飞
旦 增 张澍田 房静远 黄永辉
2. RE 的病理分级 :见表 2 。RE 的基本病理改 变是 : (1) 食管鳞状上皮增生 ,包括基底细胞增生超 过 3 层和上皮延伸 ; (2) 黏膜固有层乳头向表面延 伸 ,达上皮层厚度的 2/ 3 ,浅层毛细血管扩张 ,充血 及 (或) 出血 ; (3) 上皮层内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浸 润 ; (4) 黏膜糜烂或溃疡形成 ,炎细胞浸润 ,肉芽组织 形成和 (或) 纤维化 ; (5) 胃食管连接处以上出现 Bar2 rett 食管改变 。
表 2 反流性食管炎病理分级
病理改变
轻度
分 级 中度
鳞状上皮增生
+
+
黏膜固有层乳头延伸
+
+
上皮细胞层内炎细胞浸润
+
+
黏膜糜烂
-
+
溃疡形成
-
-
Barrett 食管改变
-
-
重度 + + + +
+/ -
反流性食管炎时 ,可有鳞状上皮细胞假上皮瘤 性增生 ,纤维母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伴一定程 度的细胞异型性 ,应防止误诊为癌或肉瘤 。
胃内容物 (包括十二指肠液) 反流入食管产生症 状或并发症时 ,称为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 refulx disease , GERD) 。酸 (碱) 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 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 ( reflux esophagitis , RE) 。消 化内镜是 RE 的主要诊断方法 。
分级 食管黏膜内镜下表现
0级
正常 (可有组织学改变)
Ⅰa
点状或条状发红 、糜烂 < 2 处
Ⅰb
点状或条状发红 、糜烂 ≥2 处
Ⅱ级
有条状发红 、糜烂 ,并有融合 ,但并非全周性 ,融合 <
75 %
Ⅲ级 病变广泛 ,发红 、糜烂融合呈全周性 ,融合 ≥75 %
必须注明 :各病变部位 (食管上 、中 、下段) 和长 度 ;若有狭窄注明狭窄直径和长度 ;Barrett 食管应注 明其长度 、有无食管裂孔疝 。
任 旭 李瑜元 易粹琼 黄裕新
刘南植 杨云生 郑家驹 龚 彪
刘顺英 杨玉秀 姚礼庆 嵇振岭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特约审稿人名单
(按姓氏笔画排序) 戈之铮 王孟春 邹多武 邹晓平 智发朝 谢渭芬
冯志杰 范志宁 韩树堂
刘 俊 姚 力 冀 明
刘变英 施瑞华
孙思予 段丽萍
年卫东 胡 冰
朱春兰 项 平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 年 8 月第 21 卷第 4 期 Chin J Dig Endosc , August 2004 ,Vol 21 ,No14
— 221 —
·学会推荐标准·
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2003 年)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于 2003 年 10 月 19 日~22 日在济南召开了全国食管疾病诊断治疗研 讨会 ,会议对学会 1999 年 8 月烟台制定的反流性食 管病 (炎) 诊断及治疗方案 (试行) 进行了总结回顾 , 并对其内容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 ,2004 年 2 月 7 日 学会又进行了讨论 、统一 ,综合整理如下 。
一 、RE 的诊断 关于 RE 分级 ,尽管国际上已通用洛杉矶分级 , 与会代表仍认为有我国自己的分级标准是必要的 。
1. RE 的内镜诊断及分级 :有典型的 GERD 症状 如明显烧心 、反酸 、胸骨后灼痛等 ,而无报警症状者 需具备下列 RE 的依据 。见表 1 。
表 1 反流性食管炎内镜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