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齐鲁书社版)
齐鲁书社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备课第一课共2课时
第一单元:浩然之气第1课:动心忍性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动心忍性教学目标:1、能熟读3段文字,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2、结合故事理解动心忍性的含义,并能结合自身实际理解、实践。
教学重、难点:1、能熟读3段文字,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2、结合故事理解动心忍性的含义,并能结合自身实际理解、实践。
教学方法:讲解法、朗读法教学准备:文本朗读教学过程:一、浏览本册书的内容:了解本学期的整体学习内容。
二、浏览第一单元《浩然之气》,明确本单元的四课内容。
三、学习第一课《动心忍性》。
1、学习【读典明理】,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司马问君子。
子日:“君子不忧不惧。
曰: ‘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日:“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4、跟读、合作读、齐读、自己读、有感情地读。
四、学习【学文立志】1、自读故事《卧薪尝胆》2、想一想,“卧薪尝胆”的寓意是什么。
你从越王勾践身上学到了什么?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
越王勾践具有的优秀品质是:冷静,能忍辱负重,有抱负,能屈能伸,发愤图强。
就是因为他能有这种品质,在失败后能重新振作,打败吴国3、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遇到困难、挫折,不要放弃,也不要屈服,要从中吸取教训,苦练本领,迎接成功的那一天。
4、带着对动心忍性的理解,再读文本,加深理解。
五、学习【忆事思辨】1、看图思考:想一想下列情景中的人物行为,时间久了,会对他们的品德修养产生哪些不利影响?2、讨论交流(1)炫耀成绩不好,容易骄傲自满。
齐鲁书社五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齐鲁书社五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教案名称】:齐鲁书社五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教案编写目的】:本教案旨在帮助五年级学生系统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案适用对象】:五年级学生【教案编写者】:XXX【教案编写时间】:XXXX年XX月XX日【教案编写背景】: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是针对五年级学生编写的,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了解,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b.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c. 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b. 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和判断能力;c.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b.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信心;c.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3. 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1. 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的理解与比较;2.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教学内容】:本教案共分为X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如下:单元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2.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主要表现形式;3.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
单元二: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价值观1. 儒家思想的起源和发展;2. 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和价值观;3.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2. 能够识别和解释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和象征;3. 能够描述和比较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4. 能够欣赏中国传统艺术表演和手工艺品制作。
二、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2. 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象征及其意义;3.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的比较分析;4. 中国传统艺术表演和手工艺品制作的欣赏和体验。
三、教学内容及活动安排:活动一:引入传统文化(10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与学生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活动二:传统文化的符号与象征(15分钟)1. 给学生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符号和象征,如龙、凤、太极图案等,并解释它们的含义。
2. 让学生分组,并选择一个符号或象征进行研究和展示,分享他们的理解和发现。
活动三:传统节日与习俗的比较(20分钟)1. 介绍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并讲解其中的习俗和起源。
2. 让学生分组,在小组内选择一个节日进行深入研究,比较不同节日的特点,如食物、活动和意义等。
3. 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并就节日的共同点和差异进行讨论。
活动四:传统艺术表演与手工艺品制作(30分钟)1. 邀请艺术家或专业人士进行传统艺术表演,如京剧、中国舞蹈等,让学生欣赏并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分发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中国结等。
3. 让学生互相展示和分享自己的手工艺品,并解释其中的意义和故事。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表现;2. 对学生的小组研究报告进行评分;3. 对学生制作的手工艺品进行评价;4. 学生的口头回答和书面作业反映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元素;2. 导入相关绘画、写作或音乐活动,让学生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3. 安排参观传统文化相关的展览、剧场或博物馆。
齐鲁书社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二单元中庸之道
第二单元本单元以“中庸之道”为主题展开系列课程的学习。
中国人常说“中庸”,何谓中庸呢?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庸之道在于意为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中庸之道,“至诚之道”,是心之至诚,以诚待人,以诚处事,亦在于刚健自强的处事观念。
它虽然古老,但是对今人的为人处世仍然大有裨益。
本单元围绕主题设计了四个方面的主题活动,致力于让学生通过知识学习、情感体验和亲身践行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主题一,“恪守中道”,让学生懂得中道是儒家最根本的道,至诚、至仁、刚健、中正。
君子能守住一个道理、一种法度,才会不失公允。
主题二,“欲速不达”,通过阅读经典,使学生明确做事应脚踏实地,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
主题三,“过犹不及”,使学生感悟凡事都要掌握“度”,进退有度,取舍有度,否则会过犹不及。
主题四,“中庸致和”,是希望学生懂得在处理矛盾时善于执两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了解得并不多,比如中庸之道、中庸致和的含义在生活中提及较少。
这样的学情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参与学习,但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不仅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对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经典背后的含义,还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比如调查、搜集整理资料等能力,使学生成为参与学习、开展探究活动的主人。
本单元的学习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让学生能够理解经典中蕴含的深刻含义,并且能够在待人接物时学习古之圣贤,不偏不倚,践行中庸之道。
5.恪守中道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文中的名言警句。
2.能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准确理解“恪守中道”的含义,初步懂得中道不是后人所谓的左右逢源之意。
中道是如家最根本的道,至诚、至仁、刚健、中正。
君子只有守住一个道理,一个法度,才会不失公允。
3.能借助文中的故事情境,加强学习,真正理解何为“孝”与“不孝”。
齐鲁书社五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动心忍性教学目标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了解“动心忍性”的真正含义。
2.通过《学文立志》和《博学研思》,能明白动心忍性的道理。
3.在实际生活中“忆事思辨”,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师生谈论对于骄傲与谦虚的理解。
二、读典明理1.读文、理解。
出示《读典明理》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译文自由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
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
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
尝试背诵三、学文立志1.师:同学们,在古代有这样一个国君,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他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快点打开书,读读他的故事吧。
学生自读故事《卧薪尝胆》。
讨论:读完故事,你是怎么理解“卧薪尝胆”故事的?四、忆事思辨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两幅情境图,学生上台表演讨论:想一想下列情境中的人物行为,时间久了,会对他们的品德修养产生哪些不利影响?1.考了100分过分骄傲……2.比吃穿……在实际生活中,同学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行为?五、博学研思1.简单了解孔子2.自读《仲尼厄而做春秋》3.资料卡学生熟记“四书五经”“春秋三传”六、学以致用1.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古今中外关于“动心忍性”的名言警句,并记录下来,完成记录卡。
2.整理生活中见过或听到的有关“动心忍性”的真实故事,在班内开展故事交流活动。
3.完成一期关于“动心忍性”的手抄报。
2.矢志不渝教学目标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了解“矢志不渝”的真正含义。
2.通过《学文立志》和《博学研思》,能明白动心忍性的道理。
3.在实际生活中“忆事思辨”,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师生谈论对于有志气的理解。
二、读典明理1.读文、理解。
出示《读典明理》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译文自由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
齐鲁书社五年级传统服饰上册教案
齐鲁书社五年级传统服饰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掌握五种传统服饰的名称、特点和用途;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传统服饰的不同部分;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概念和重要性;2. 分别介绍汉服、唐装、宋装、明装和清装的特点和区别;3.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描述传统服饰的不同部分。
三、教学重点1. 掌握五种传统服饰的名称和基本特点;2. 理解传统服饰的用途和文化意义;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素材,引发学生兴趣;2. 分组合作,讨论传统服饰的特点和用途;3. 通过观察和绘画,加深对传统服饰不同部分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个有关中国传统服饰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研究的欲望。
2. 知识传授2.1 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传统服饰对于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2.2 分别介绍汉服、唐装、宋装、明装和清装的特点和区别,包括服饰的颜色、款式、细节等方面。
3. 讨论与实践3.1 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讨论每种传统服饰的特点和用途,并展示自己的发现。
3.2 给每组学生分发一份传统服饰的图片素材,让他们仔细观察并用绘画的形式,描述服饰的不同部分。
4. 总结带领学生集中讨论各种传统服饰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总结出他们对传统服饰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绘画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2. 检查学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和对传统服饰的描述;3. 进行小组展示和讨论,相互评价和辅导。
七、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或志愿者来学校,向学生展示传统服饰的穿着和演示;2. 安排学生到博物馆或文化中心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传统服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八、教学资源1. 视频和图片素材;2. 绘画工具和材料;3. 书籍、互动课件等参考资料。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中国传统服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齐鲁书社小学五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案
齐鲁书社小学五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戏曲等;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教学实物;2. 锦字、红灯笼、剪纸等传统文化制品。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1. 创设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古代中国的辉煌历史,让学生了解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文化的国家。
2. 导入新知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和实物,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如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凝聚民族的凝聚力等。
3. 学习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传统文化的亲身经历。
4.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结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进行归纳总结。
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1. 学习活动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戏曲等。
2. 展示实物教师向学生展示锦字、红灯笼、剪纸等传统文化制品,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3. 学习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验进行交流。
4.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三节: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1. 导入新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和现状。
2. 学习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提出自己对传统文化保护的建议和措施。
3. 学习讨论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4.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小组讨论的结果,让学生明确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态度和行动。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了解国学经典的概念;(2)了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3)学习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作品;(4)学习传统文化的礼仪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教具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互相交流讨论;(3)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4)通过游戏等趣味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2)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结合。
2. 教学难点:(1)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的准确理解;(2)如何使学生感兴趣并主动参与。
三、教学过程Step1 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进行讨论。
Step2 认识国学经典(10分钟)教师给学生讲解国学经典的概念,并选择几本国学经典的书籍让学生翻阅。
Step3 了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具向学生介绍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并让学生欣赏汉字的美丽之处。
Step4 学习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作品(20分钟)教师选择几首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作品,让学生一起朗读,并进行解读。
Step5 学习传统文化的礼仪知识(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传统文化的礼仪知识,如拜访长辈时的行为规范等,并通过多媒体教具展示相关场景。
Step6 实践活动(30分钟)(1)分组制作中国结:教师给学生发放红线和彩纸,让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绑制。
(2)绘制中国画:教师给学生展示几幅中国画作品,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绘制。
Step7 游戏活动(20分钟)通过一系列有关传统文化的游戏,如猜字谜,诗词接龙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解了国学经典、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作品以及传统文化的礼仪知识。
齐鲁书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动心忍性教案
1动心忍性教材分析:《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其体式归纳起来主要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其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了解孔子的哲学观念,理解孔子仁学的基本理论;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2、能力目标:体味《论语》的语言风格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能诵读课文中的古汉语。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孟子的生平,思想和言论。
学习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发愤图强的品格。
了解孔子的生平故事。
学习孔子忍辱负重、发愤图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品格。
4、德育目标:了解孟子的生平,思想和言论。
学习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发愤图强的品格。
了解孔子的生平故事。
学习孔子忍辱负重、发愤图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品格。
【重点难点】孔子的仁学观念;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的语言风格。
孟子的民本思想【教学时数】1课时。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孔子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论语了解不够,让学生多查资料,多种途径了解。
学生在“孟母三迁”里知道了孟子,但对他的言论、思想却是知之甚少,甚至是一点也不知,对他的言论理解有困难。
齐鲁书社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勇且有义共2课时
第一单元:浩然之气第3课:勇且有义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勇且有义教学目标:1、能熟读3段文字,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2、结合故事理解勇且有义的含义,并能结合自身实际理解、实践。
教学重、难点:1、能熟读3段文字,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2、结合故事理解勇且有义的含义,并能结合自身实际理解、实践。
教学方法:讲解法、朗读法教学准备:文本朗读教学过程:一、学习第3课《勇且有义》。
1、学习【读典明理】,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 ,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论语·泰伯》)●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4、跟读、合作读、齐读、自己读、有感情地读。
四、学习【学文立志】1、自读故事《勇敢的宗悫》2、读完故事,想一想宗悫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他少年时所讲的"乘长风破万里浪"这句话,极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为少年的远大志向,成为激励人们立志奋进的不朽名言。
他胸怀大志,努力奋斗的精神,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历代的有志之士都以他为榜样。
“乘风破浪”也便成为一句名言,而使用到今天。
3、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4、带着对勇且有义的理解,再读文本,加深理解。
五、学习【忆事思辨】1、看图思考:下列情景中的同学行为有什么问题?为什么?2、讨论交流(1)遇到难题,要先试着自己来解决,实在没有办法再请教别人。
更不能直接看别人的答案。
(2)天太黑,也不能总让妈妈陪着睡,要学着独立。
(3)不做危险的事情,不能因为要逞强就盲目跟着做危险的事。
板书设计:勇且有义----勇敢的宗悫教后小结:第3课:《勇且有义》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勇且有义教学目标:1、能熟读3段文字,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齐鲁书社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一单元浩然之气
第一单元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大义大德浩就的一身正气。
孟子认为,当人有了这种“正气”的力量,在而对外界的一切诱惑、威胁的时候,就能外弯不惊,镇定自若。
“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不仅是儒家重要之精神,也逐渐成为我们的民族品格。
本单元从“浩然之气”入手,安排了四个方面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在诵读经典中明白道理,在阅读古圣先贤的故事中寻找中华儿女的民族风范,并广泛应用于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浩然正气。
本单元设计的四个主题活动,从不同侧而、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动心忍性、矢志不渝、勇且有义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从生活和学习的情景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主题一,“动心忍性”,使学生通过诵读经典,了解古代先贤的历史故事,感受坚持不懈这一可贵的传统美德,最终不仅能够内化于心,更能外化于行。
主题二,“矢志不渝”,让学生在经典中感受古人立志如山、坚定不移的态度,并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培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
主题三,“勇且有义”,使学生依托经典文本、古今故事的学习,明确遇到合乎道义的事应该克服懦弱胆怯,做有勇且义的人,并将这一价值观渗透进学生心中。
主题四,“浩然之气”,学生在诵读经典、阅读故事中感受古人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的精神,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追求自身的浩大刚正之气。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在于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交流,使学生初步感受古圣先贤的浩然之气,培养坚韧不拔、有勇且义等精神品质,通过有价值的提问,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其主动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1 •动心忍性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文中的名言警句;2.能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准确理解“动心忍性”的含义。
初步学会欣赏别人,提高个人修养。
3.能借助文中的故事情境,反思自己在与别人交往时的言行,开展自我批评。
教学重难点:1.初步学会欣赏别人,提高个人修养。
2.能借助文中的故事情境,反思自己在与别人交往时的言行,开展自我批评。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齐鲁书社版)
第一单元蒙书诵读第一课《声律启蒙》(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2、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事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了解这是一首对子诗,描写的是什么。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对子诗。
2、仿照这这首对子诗,自己写一首小诗。
3、本课所选的《声律启蒙》片断中,空、虫、宫、红、翁等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赶快和你的伙伴讨论一下吧。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
第2课《声律启蒙》(二)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
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
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
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2、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示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读知识链接,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四、拓展活动。
1、背诵这首对子诗。
2、对对子可是古代小学生的必修课,像李白、杜甫这样的大诗人小时候也是从对对子开始学习作诗的,和同学的比比,看谁知道的对子多。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
第3课《声律启蒙》(三)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优对劣,凸对凹,翠竹对黄花。
齐鲁书社小学五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案
头四句十二字,绘出了一幅望夫石生动感人的图画。这里有浩浩不断的江水,江畔屹立着望夫山,山头伫立着状如女子翘首远眺的巨石。山,无语伫立;水,不停地流去。山、水、石,动静相间,相映生辉,形象之鲜明,自不待言。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段描绘中,包孕了丰富的思想内容,融入了诗人的深挚情意。“望夫处,江悠悠”,写出望夫石的环境、气氛。“悠悠”二字,描绘江水千古奔流,滔滔不绝,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浓郁的抒情气氛,同时又衬托望夫石的形象,把静立江边的石头写活:仿佛是一尊有灵性的石雕傍江而立,翘首远望,她有生命,她在思念,在等待。这种以动景衬静物的手法,不仅使画面生动,有立体感,而且也暗喻了思妇怀远,思念之情的绵绵不绝。读到这里,我们自然会想起白居易《长相思》词的名句:“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这悠悠不尽的情思,同悠悠不绝的江水,不是很相象的么?“悠悠”在这里既是写景状物,渲染环境气氛,又是摹情写人,形象地描画了思妇相思的情状。这二句情与景融,不可分割,富有形象性和艺
《鹊桥仙》
6、艺术手法的异同
《迢迢牵牛星》以描写为主,多用叠字、白描手法,寓情于景。
《鹊桥仙》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以象征、对比为主,也用了叠字、叠词,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理融为一体。
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别离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术感染力,真有一石三鸟之妙。
千种相思,万种离情,她有多少话要对远行的丈夫倾吐啊!“行人归来石应语”,诗人在结句处把笔宕开,作了浪漫的推想:待到远行的丈夫归来之时,这伫立江边的石头定然会倾诉相思的衷肠啊!然而,丈夫在何方?行人何日归?“妾心正断绝,君怀那得知”(郭震《子夜四时歌·春歌》),丈夫可曾知道思妇的相思么?行人归来日,石头能否说话呢?这些都留给读者去思索,诗人却就此戛然停笔了。结句实在是含悠然不尽之意,给人以美的启示和美的享受。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课教案教案内容:课题: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课教案一、课程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二、课程时间:60分钟三、教学内容:1. 课堂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进行导入,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15分钟)通过讲解和展示相关图片,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传统节日、传统音乐、传统绘画等。
3. 传统文化体验活动(20分钟)3.1 传统节日习俗体验学生们分组,选择一个传统节日进行研究和展示。
可以包括节日的起源、相关习俗和庆祝活动等。
要求学生穿着传统服饰,分享自己对节日的理解和体验。
3.2 传统手工制作学生们利用纸、剪刀、颜料等材料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中国结等。
引导学生了解手工艺品的起源和意义。
4. 学习传统文化知识(10分钟)通过教材、课堂讲解等方式,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包括古诗词、传统戏曲等。
5. 传统文化展示(10分钟)学生们将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传统节日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可以通过图片、模型、表演等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
四、教学手段:1. 影音教具: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具进行导入和展示。
2. 分组合作:学生们分组进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共同合作完成任务。
3. 探究式学习:通过研究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2. 整理学生制作的手工艺品和研究成果;3. 学生之间进行展示和分享。
六、作业布置: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或者绘制一幅传统文化的画作。
七、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反馈,总结本次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并进行反思,以便今后的教学改进。
同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齐鲁书社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矢志不渝共2课时
第一单元:浩然之气第2课:矢志不渝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矢志不渝教学目标:1、能熟读3段文字,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2、结合故事理解矢志不渝的含义,并能结合自身实际理解、实践。
教学重、难点:1、能熟读3段文字,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2、结合故事理解矢志不渝的含义,并能结合自身实际理解、实践。
教学方法:讲解法、朗读法教学准备:文本朗读教学过程:一、学习第2课《矢志不渝》。
1、学习【读典明理】,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象传》)●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4、跟读、合作读、齐读、自己读、有感情地读。
四、学习【学文立志】1、自读故事《陶侃励志》2、读完故事,想一想“矢志不渝”的含义是什么?你从陶侃身上学到了什么?陶侃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胸成大志,珍惜时间,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有所作为。
年轻人不应该放弃理想,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好多愿望,这些就是生活的动力。
但是,愿望的实现不是想想就能实现的,需要为之付出、为之奋斗才能实现。
因此,青少年都应该珍惜时间,朝着自己的愿望努力,争取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它、拥有它。
3、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4、带着对矢志不渝的理解,再读文本,加深理解。
五、学习【忆事思辨】1、看图思考: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以下情况?如果有,你是怎么做的?2、讨论交流(1)每天早起跑步确实累,但是坚持下来,才能达到锻炼身体,磨炼意志的目标。
(2)爬山就是很累,但是一步一步地攀登,就一定能到达山顶,因此要坚持下去。
(3)竞赛一定会有难度,因此可以激励我们学习的更多,也可以跟其他同学一起较量一下。
齐鲁书社小学五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案PPT教学课件
2020/12/10
8
PPT教学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2020/12/10
9
2020/12/10
2
4.1 出库准备
❖ 4.1.2 出库货物准备 ❖ 4.1.3 审核出库单据 1、审核步骤 2、审核内容 3、出库凭证审核中的问题及处理
2020/12/10
3
4.2 备货
❖ 4.2.1 拣货 1、确定拣货方式 2、输出拣货单 3、确定拣货路线及分派拣货人员 4、拣取商品 5、分类集中
❖ 4.3.1 出库复核 1、按照复核的对象,进行商品单证复核与实物
复核 2、按照商品出库方式和作业程序进行复核 3、按照商品出库复核的方式进行复核
2020/12/10
7
4.3 出库作业
❖ 4.3.1 出库复核 1、按照复核的对象,进行商品单证复核与实物
复核 2、按照商品出库方式和作业程序进行复核 3、按照商品出库复核的方式进行复核
学习情境四 商品出库管理
学习目标:掌握仓库货物出库的不同形式,熟 练掌握出库业务流程和作业内容,学会填写出 库作业中的各种单证并能根据不同订单选择正 确的拣货方式,能处理出库作业中的常见问题。
12/10
1
4.1 出库准备
❖ 4.1.1 出库工作准备 1、“三不、三核、五检查”工作 2、货物出库的形式 (1)自提 (2)送货 (3)代运 3、接到出库通知后应做的几项工作
2020/12/10
4
4.2 备货
❖ 4.2.2 分货 1、人工分货 2、利用自动分类机分货 ❖ 4.2.3 包装 1、对包装的要求 2、印刷标识
2020/12/10
5
4.2 备货
齐鲁书社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学情分析:有人曾经说过:没有经典的文化是没有灵魂的文化,没有经典的人生是没有希望的人生。
作为源头活水,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所再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
现在的孩子对传统文化经典内容知之甚少,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学习现代语文知识上,而6-13岁是孩子们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正是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大好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实际上是在和先哲交流思想感情。
持之以恒,坚持数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定会滋养他们,成为他们的文化积淀,使他们终身受益。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诗词诵读一、魅力汉语、古代都城、饮食文化、诗词诵读二、传统戏曲、历史名臣、科学技术九个单元。
三、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
在指认式诵读中使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丛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 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
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教学措施:1 传统文化旨在培养血神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不得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得背诵过多的内容,给学生造成太多的学习压力,教学形式一定采取多样化。
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 注重游戏教学。
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多种形式。
3 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 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蒙书诵读第一课《声律启蒙》(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2、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事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了解这是一首对子诗,描写的是什么。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对子诗。
2、仿照这这首对子诗,自己写一首小诗。
3、本课所选的《声律启蒙》片断中,空、虫、宫、红、翁等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赶快和你的伙伴讨论一下吧。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
第2课《声律启蒙》(二)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
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
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
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2、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示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读知识链接,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四、拓展活动。
1、背诵这首对子诗。
2、对对子可是古代小学生的必修课,像李白、杜甫这样的大诗人小时候也是从对对子开始学习作诗的,和同学的比比,看谁知道的对子多。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
第3课《声律启蒙》(三)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优对劣,凸对凹,翠竹对黄花。
松杉对杞梓,菽麦对桑麻。
山不断,水无涯,煮酒对烹茶。
鱼游池面水,鹭立岸头沙。
百亩风翻陶令秫,一畦雨熟邵平瓜。
闲捧竹根,饮李白一壶之酒;偶擎桐叶,啜卢同七碗之茶。
2、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示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了解故事链接,和同学说一说,从故事里你知道了什么?四、拓展活动。
1、背诵陶渊明的诗诗。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了解诗的大意。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
第4课《笠翁对韵》(节选)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
寒对暑,日对年。
蹴踘对秋千。
丹山对碧水,淡雨对覃烟。
歌宛转,貌婵娟。
雪鼓对云笺。
荒芦栖南雁,疏柳噪秋蝉。
洗耳尚逢高士笑,折腰肯受小儿怜。
郭泰泛舟,折角半垂梅子雨;山涛骑马,接蓠倒着杏花天。
2、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示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了解知识链接,和同学说一说,从链接中你知道了什么?四、拓展活动。
1、背诵李白的诗。
古风【唐】李白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2、了解诗的大意。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
第二单元诗词诵读(一)第5课登金陵凤凰台教学目标:体会诗歌通过写景、怀古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2、多种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3、练习背诵。
4、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5、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古诗,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理解诗文。
1、出示注释:吴宫: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故称。
晋代:东晋亦建都于金陵。
衣冠:指豪门贵族。
丘:坟墓。
三山:山名,在南京市西南长江边,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而得名。
半落:形容三山有一半被云遮住。
一水:一作"二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在今南京市水西门外。
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
浮云蔽日:比喻奸邪当道.2、出示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京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1)学生自读译文.(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四、故事链接。
说一说通过读这个“故事链接”,你知道了什么?五、拓展活动。
《咏怀古迹》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一首诗,读一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咏怀古迹唐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第6课古诗两首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文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2、多种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3、练习背诵。
4、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5、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这两首古诗,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理解诗文。
1、注释:⑴汴河:在今河开封,是隋朝时大运河的一部分.⑵赖:依靠.⑶水殿龙舟事:隋炀帝下扬州调动了不计其数的人力财力,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⑷共禹论功:作者在这里肯定了京杭运河的积极意义,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绩相比的。
⑸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
⑹不期:难以预料。
⑺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⑻江东:指江南苏州一代。
2、出示译文(一)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
如果不是当时修龙舟的事情,(杨广)功绩和禹大概也比得上了。
(二)战争的胜败是很难预料的,能够经受失败、挫折等羞辱的考验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果当年重返江东再整旗鼓,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这两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四、知识链接。
说一说通过读这个“知识链接”,你知道了什么?五、拓展活动。
王安石的《乌江亭》诗表达了与杜牧诗不同的看法,他是怎样看待项羽失败的?乌江亭宋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第7课诗词两首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词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2、多种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3、练习背诵。
4、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5、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古诗词,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理解诗文。
1、学生自读诗词,对照注释,理解诗词。
注释:⑴王浚句:王浚,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官益州刺史。
⑵千寻句:当时吴国曾于江中锁以铁链,王浚用大火炬将它烧断。
⑶千寻:古时八尺为一寻,这里只是形容其长。
⑷降幡:降旗。
⑸石头: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吴孙权时所筑,唐武德时废。
⑹四海为家:意即天下统一。
⑺故垒:指西塞山,也包括六朝以来的战争遗迹。
⑻山坡羊:元曲牌名。
潼关:关口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东北。
⑼峰峦:山峰和山峦。
⑽山河表里:指潼关地势险要,外(表)有黄河,内(里)有华山⑾西都:指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⑿意踌躇:思绪起伏翻腾的意思,也指陷入了沉思的状态。
⒀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⒁宫阙:泛指宫殿。
⒂兴:兴盛,与下边的“亡”(灭亡)相对,指封建社会的改朝换代。
2出示译文。
(一)晋代王浚乘楼船自成都东下,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二)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集起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内心想得很多。
(心情很不愉快)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成了泥土。
封建王朝建立百姓受苦;封建王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1)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1)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诗词,理解诗词。
三、温馨点击文中诗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四、知识链接。
说一说通过读这个“知识链接”,你知道了什么?五、拓展活动。
读一读张养浩的怀古作品,体会一下他的思想.山坡羊骊山怀古元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yíng)纡(yū)。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第8课诗词两首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词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2、多种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3、练习背诵。
4、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5、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古诗词,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示译文。
1、学生自读诗词,对照注释,理解诗词。
[注释]学生自读诗词,对照注释,理解诗词。
⑴焚书坑: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天下以后,为了巩固其统治,曾焚毁书籍,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诗即指此而言。
⑵章碣:晚唐诗人。
⑶竹帛:代指书籍。
⑷关河:指潼关与黄河。
祖龙:指秦始皇。
祖龙居指秦的都城咸阳。
⑸山东:太行山以东地区。
⑹刘项:刘邦、项羽。
⑺京口:今江苏镇江,因临近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孙权曾在此建都,迁都后,于是地置京口镇.⑻风流:这里指英雄遗风,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
⑼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
⑽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
⑾北顾:回头向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