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试卷四9
2020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
![2020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465e6c0722192e4536f698.png)
史实来论证)
论题二:中国古代是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阐述:皇帝集最高立法权、最高行政权和最高司法权,不受任何约束与监督;不断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直至废除丞相制度;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实行科举制,把官吏选拔权从地方收归中央。
(说明:回答时须用具体史实来论证)
论题三:对中国古代的专制制度的评价,应在特定环境下辩证看待。
(论据充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可同等给分)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
...............
点睛:比较类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1.比较需明确宗旨。
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决不是随意的为比较而比较,而是有一定目的,通过比较异同,或阐明某一问题、观点,或揭示历史发展的某一规律。
2.比较需求同存异。
不同是绝对的,相同是相对的,绝对的相同是不存在的,相同只是从某种意义上说的。
因此,比较时应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即要适当放宽比较的要求与条件。
3.比较需分开层次。
要全面回忆要求比较的内容,从基本内容入手找异同。
(二)选考题:共25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4月份高考模拟训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4月份高考模拟训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7eb5325825c52cc58bd6beff.png)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4月份高考模拟训练历史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
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第I卷(必做,共14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24.《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
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到战国、秦汉,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
下列各项与“平民得姓”关系最直接的是A.宗法制度的影响B.小农经济的产生C.儒家思想的发展D.郡县制度的发展25.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
在欧洲国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愈来愈高,人口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小农经济发展B.新航路开辟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26.在罗马自然法中,合法的婚姻在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缔结:他们是罗马市民,男性确实适婚,而女性具有结婚的自然能力,根据法律的规定结合,不论他们是家父还是家子,但在家子之情形下,他们需要得到他们处于其权力下的尊亲的同意。
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A.对市民的婚姻自由进行限制B.提倡不同等级间的市民通婚C.要求在婚姻关系中尊亲敬老D.仅仅保护公民间的婚姻关系27.1867年,曾国藩奏称,中国之民久已痛深水火,生计日蹙,今若“听其创置电线铁路,则车骡任辇旅店夫之生路穷矣……其余如小轮铁路等事,自洋人行之,则以外国而占夺内地之利,自华人附和洋商者行之,亦豪强而占夺贫民之利,皆不可行”。
2020年高考文综历史二模试卷及答案
![2020年高考文综历史二模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93ff07f111f18583d05a5e.png)
2020年高三文综二模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据《国语•周语》记载,周宣王曾强立鲁武公的少子为嗣君,宣王起兵伐鲁,废嫡而立庶。
这一事件说明()A. 嫡长子继承制日渐制度化B. 分封制收到重大冲击C. 天子有权干涉诸侯的废立D. 中央集权制已现雏形2.1960年,在河南密县打虎亭1号汉墓(东汉晚期)中,发现有描绘豆腐作坊的画像石。
画面完整地表现了浸豆、磨豆、虑浆、点卤、榨水等制作豆腐的主要工艺流程。
这则材料()A. 是东汉晚期发明豆腐的有力证据B. 说明东汉时豆腐已成为南北方主要食材C. 有助于研究确定豆腐发明的时间D. 反映出中西交流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生活3.如图是我国某个历史时期东南沿海主要外销瓷窑口分布图。
该历史时期最早可能是()A. 唐B. 宋D. 清4.武后时,官员张衡在市场购买食品受到御史的弹劾。
唐德宗时,宰相刘宴入朝时在路旁购买胡饼吃,群僚对此豪不奇怪。
这反映出唐朝()A. 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B. 城市人价值观念的变化C. 前后期吏治有天壤之别D. 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5.1902年11月,上海南洋公学的学生们为反抗校方的专制统治而集体退学。
受其影响,东南许多地区的退学、罢课、集会等反抗斗争风起云涌,被社会上称为“学界风潮”。
这种现象表明()A. 清末“预备立宪”丧失民心、B. 民主共和成为主流社会思潮C. 新型知识分子在政治上崛起D. 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受到冲击6.明代小说《说唐》、《杨家将传》中,樊梨花与穆桂英以武艺压倒夫婿,并挂帅出征;清代小说《再生缘》中,女主角易釵为弁,文武双全。
这反映出()A. 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的繁荣B. 文字狱影响到思想文化的发展C. 民间对正统社会秩序的抗议D.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男女平等7.“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在这里描述的是()A. 北伐战争期间的农民运动B. “工农武装割据”下的土地革命C. 1947年启动的土地改革D.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土地改革运动8.1925年孙中山虽然逝世,但国民党的北伐却取得成功。
2020年4月辽宁省抚顺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解析
![2020年4月辽宁省抚顺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5a720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c8.png)
A. 以对外关系的改善为基础B. 反映出牛产能力大幅提高
C. 说明了发展经济成为中心D. 反映出开放局面逐渐形成
【答案】A
【详解】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逐渐正常化,推动进出口增加,故A符合题意;从1970年到1975年,还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生产力未能大幅度提升,也没开始改革开放,更没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政府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然而,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这一变化说明政府
A. 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B. 对农业经济的依赖减弱
C. 国家治理能力逐渐衰退D. 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从无论是清查和统计户口还是清丈土地,都是为赋税征收提供依据,这种做法的变化说明赋税征收的标准从以户口为准到以土地为准,故选D项;材料反应的是赋税征收标准的变化,没有涉及到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农业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基础,对其依赖并没有减弱,排除B项;赋税征收标准的变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的变化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
【答案】A
【详解】根据“在向北数百里乃至上千里的农牧分界线上”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三国营建长城起到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故选A项;三国营建长城的做法并不能证明三国国力最为强盛,也没有体现国家统一的趋势,排除BC项;三国营建长城的做法与封建制度的确立与否没有必然关系,排除D项。
2.有论者指出,学界评价科举制,多从其“得人”出发,把着眼点放在科举制对优秀人才的选拔上面。这反映出科举制的推行
A. 增强了各社会阶层的流动性B. 为国家治理提供了人才基础
C.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D. 导致封建官僚队伍急剧膨胀
2020届高考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答案)
![2020届高考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2f99ed58fafab069dc02b1.png)
2020届高考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答案)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孟子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据此可知,孟子()A.主张君主应该任人唯贤B.认为贵族政治开始崩溃C.主张重视国人选官意见D.认为军功爵制已经出现25.汉昭帝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文学对曰:“……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
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
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
”据此可知,“文学”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A.罢行盐铁官营B.实施重农抑高C.抑末利重仁义D.注重勤俭节约26.唐朝中后期,宰相杨炎改革赋税制度,实行“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的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以土地和财产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
两税法的实施()A.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B.使赋税负担相对比较公平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使政府财政收入明显下降27.自宋元至明清,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变化如下表。
这突出反映了()时期宋元明清神通广大,追求个人享乐,从任性妄为到诚心向佛形象特点爱憎不鲜明A.佛教融入中国,影响艺术形象塑造B.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重视物质享受C.市民阶层扩大,个性解放要求增强D.儒家思想发展,封建伦理纲常加强28.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元夕无月》中沉痛地写道:“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其中“神山沦没”事件()A.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B.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C.刺激清政府学习军事技术D.开启了列强商品输出进程29.五四运动爆发时,孙中山马上作出反应,对运动给予极大声援和支持,具体表现有:发挥上海《民国日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竭力营救被捕的爱国师生和工人;推动和指导五四运动在上海的展开;支持学生的爱国斗争,对五四运动给予肯定和赞许。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仿真模拟卷:(四) Word版含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仿真模拟卷:(四)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584251647d27284a73514f.png)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历史)仿真模拟卷(四)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1.(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下联考)有学者指出:“周代是中国第一次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
”下列的西周诸侯国贵族之间不能通婚的是()A.晋国和秦国B.燕国和宋国C.鲁国和齐国D.鲁国和燕国2.(2017·2浙江台州选考教学质量评估)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3.(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上联考)《史记·河渠书》里记载:汉武帝时“发卒万余人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颜山下。
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余丈。
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东至山岭十余里间”。
对此记载解读正确的是()A.郑国渠开凿成功B.西汉时期已经创造了“井渠”C.体现了中国古代新疆人民的智慧D.为四川地区变成千里沃野创造了条件4.(2016·浙江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中国古代一方面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另一方面商业仍然在蓬勃发展。
对上述悖论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重农是战国以后历朝的一贯政策,抑商并非贯穿始终B.“盐铁官营”等政策说明抑商主要是抑私商,官商继续发展C.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经济繁荣D.“四民异业而同道”“工商皆本”等思想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5.在谈论清初风气时,梁启超说“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清史稿》载“炎武之学,大抵主于敛华就实”;陈独秀也说“夫利用厚生,崇实际而薄虚玄,本吾国初民之俗”。
这表明明末清初()A.盛行一时的政策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导致逐利盛行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影响了学术风气D.思想界提倡“经世致用”的务实学风6.(2017·浙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二下期末)右图为宋代苏轼的书法作品《寒食帖》,下列对该帖字体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非真非草,行云流水 B.写意奔放,风卷残云 C.方正平直,循乎法度 D.笔画圆匀,形体修长7.(2017·浙江七彩阳光高三上期初)下表为1895—1911年,江苏开办的140余家民族工矿企业信息表,这表明( )A.买办创办的企业规模最大B.甲午战争后民族企业开始出现C.民族企业投资主体多元D.官僚资本阻碍了民族工业发展8.有学者认为:“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这位学者所说的“它”是指( ) A.戊戌变法B.清帝退位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9.(2017·3月浙江稽阳联谊学校高三联考)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
2020届高考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答案)
![2020届高考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1c695950e2524de5187e83.png)
2020届高考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答案)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孟子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据此可知,孟子()A.主张君主应该任人唯贤B.认为贵族政治开始崩溃C.主张重视国人选官意见D.认为军功爵制已经出现25.汉昭帝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文学对曰:“……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
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
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
”据此可知,“文学”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A.罢行盐铁官营B.实施重农抑高C.抑末利重仁义D.注重勤俭节约26.唐朝中后期,宰相杨炎改革赋税制度,实行“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的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以土地和财产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
两税法的实施()A.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B.使赋税负担相对比较公平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使政府财政收入明显下降27.自宋元至明清,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变化如下表。
这突出反映了()时期宋元明清神通广大,追求个人享从任性妄为到诚心向佛形象特点乐,爱憎不鲜明A.佛教融入中国,影响艺术形象塑造B.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重视物质享受C.市民阶层扩大,个性解放要求增强D.儒家思想发展,封建伦理纲常加强28.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元夕无月》中沉痛地写道:“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其中“神山沦没”事件()A.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B.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C.刺激清政府学习军事技术D.开启了列强商品输出进程29.五四运动爆发时,孙中山马上作出反应,对运动给予极大声援和支持,具体表现有:发挥上海《民国日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竭力营救被捕的爱国师生和工人;推动和指导五四运动在上海的展开;支持学生的爱国斗争,对五四运动给予肯定和赞许。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综合模拟测试(四)历史试题(word版)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综合模拟测试(四)历史试题(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ae5e59210029bd64793e2c0a.png)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综合模拟测试(四)历史试题24.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返乡闽南籍海外移民在厦门鼓浪屿兴建了一批融西式风格与地方传统于一体的近代建筑,类似建筑也存在于漳州、泉州等地,逐渐形成了建筑上的特殊风格。
这可以用来说明A. 西方文化影响遍及中国乡村B. 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创新C. 中国建筑风格受到西方冲击D. 西式建筑仅见于通商口岸25.1935年12月,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指出:民族资产阶级和地主买办阶级是有区别的,地主买办营垒内部也不是完全统一的,“我们要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
这一报告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 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 将工作重心转向城市C. 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D.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26.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指示,指出社会上流行颇广的“技术一边倒”口号“是不恰当的”,“技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同,并没有阶级和阵营的分别,技术本身是能够同样地为各个阶级和各种制度服务的”。
这一指示A. 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调整B. 为“科教兴国”战略的施行指明方向C. 旨在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D. 有利于纠正学习苏联的教条化倾向27.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
上述变化反映了A. 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B. 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C. 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D.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28.1988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海南,仅半年时间到海南求职的人数竟高达20万,形成中国当代史上极为壮观的人才流动大潮。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自由贸易区在海南落地B. 海南经济发展成绩显著C. 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D. 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29.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民主政治,被认为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典范。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解析版(四)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解析版(四)](https://img.taocdn.com/s3/m/bfd3273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8.png)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解析版(四)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四)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1.西周时期,同宗兄弟或共居共财、或异居共财。
春秋战国时期,财产个体私有的小家庭崛起,社会风气更多体现出一种自我的意识和家庭的观念。
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 农业生产耕作方式发生转变B. 家长制受到挑战C. 公民意识增强D. 中央集权的削弱2.唐朝设御史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纠正百官之罪恶”。
御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纠察朝仪”,“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
材料表明唐朝御史台A. 司法性质B. 分割相权C. 抑制腐败D. 职广位重3.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
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
”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A. 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 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 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4.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
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
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
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
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
“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A. 摧毁了门阀政治B. 扩大了政权基础C. 促进了社会公平D. 与人才培养脱节5.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 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 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 适应救亡图存的需要D. 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6.1926年,毛泽东在向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汇报工作时指出:“国民党的宣传工作特别重视城市而忽略了农村。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https://img.taocdn.com/s3/m/51ec3705856a561253d36fb2.png)
2020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六)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 小题,共 12.0 分)1.殷商贵族笃信“天数”主宰全部,并永久庇佑其统治,祭祀占卜居于政治意识的主流。
而西周宣扬“敬德保民”“明德慎刑”才能获取“天数”的眷顾。
这一变化表了然A. 神权思想系统的崩溃B. 伦理政治的勃兴C. 德主刑辅理念的成熟D. 对“天数”的怀疑2.在我国古代,“易于耕作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节风和时而滋润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要素。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中国要采纳中央集权的官僚系统”。
资料意在重申( )A.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B.小农经济的柔弱性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D.古代中国不行能推行民主政治3.唐朝先期建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地方,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会议商讨决定,经皇帝同意后,以诏令形式宣布履行。
当时全部以皇帝诏敕形式颁行的政府诏令,既须皇帝画敕,又须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并经政事堂盖章,不然便不拥有合法性。
由此可知A.朝议制度减少了君主的决议失误B.皇帝与宰相的权益都遇到了限制C.政事堂会议形成了民主政治的雏形D.独立于皇权以外的决议机构已形成4.中国古代刑法开初并没有公然条则,不过由裁决者临事决定处罚标准,贵族阶层以此拥有家长式的生杀予夺权益。
但到春秋后期,郑国“铸刑书”,晋国“铸刑鼎”,都是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
这反应了统治者()A. 出于局势所迫推行依法治国B. 特别着重找寻权益合法的依照C. 适应现实需要调整统治方式D. 接受着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5.《南京合约》签署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宣布颁行,当时连清代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合约详细内容更是缺少认识。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合约》、《北京合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
这说明A.第一批不一样等合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B.闭关锁国系统对不一样等合约有抵制作用C.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D.清政府对合约系统从不接遇到渐渐认可6.有学者以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多数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不属于财富阶级,他们革命的动力不是为财富阶级争取利益,而是从帝制统治和列强的窥视下挽救中国。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及答案解析(4)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及答案解析(4)](https://img.taocdn.com/s3/m/dfbfcf790242a8956aece416.png)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卷(4)(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帝”最初指天神而非人王,商王死后就上升到“帝”的左右,如卜辞有“贞咸宾于帝”,商代晚期人王开始称“帝”,帝乙、帝辛等。
王名加帝,反映了A.王权的至高无上B.王权的神化C.世袭制取代禅让制D.统治的长治久安25.下表是汉代有关名田(占有土地)规定的记载。
据此可知,这些规定A.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稳定 B.严厉地打击了商业违法行为C.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 D.严格限制了商业规模的扩大26.在唐代,中书省或由皇帝处领旨,或将宰相议决之事,交其属下中书舍人起草诏令。
中书舍人在制作诏令过程中,可互相商量,并允许“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
”这表明“五花判事”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旨在避免决策失误C.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D.推进监察制度发展27.明清时期,那些在小说中同情、肯定商贾的文人往往有着科场失意、沉沦下层的特殊经历,多数居庙堂之高的士大夫、处江湖之远的真隐士仍在诗文中表现出轻商贱商的固有观念。
这反映当时A.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本上改变了社会B.社会等级秩序在不断强化C.小说因其适应没落文人需求而盛行D.传统文人阶层的观念分化28.20世纪初,文献中使用“绅商”一词时,多分指绅士和商人两类人。
但是随着“绅土和商人在新的经济基础上进一步渗透、融合,有时二者已是浑然一体,难分彼此,变成某种亦绅亦商的、兼具绅、商特征的独特群体。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含答案(IV)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含答案(IV)](https://img.taocdn.com/s3/m/4eb716164b35eefdc8d3339c.png)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含答案(IV)2014.4 本试卷分I第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14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台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13.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行政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D.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14.根据下列文本材料所录内容,可以推断出的朝代是A.秦朝B.汉朝 C.唐朝 D.宋朝15.中国古代文人画具有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特征,其目的在于A.更充分地表达作者的个人情感B全面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的成就C.体现作者深厚的个人文化素养D.更好地表达绘画作品的艺术内涵16.罗马法的监护制度非常完备,早在《十二铜表法》中就有对具有权利能力、但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行为能力的人要实行扶助和保护的规定,其中包含对未满14岁的男子、未满12岁的女子等未成年人的监护。
该项规定直接凸显出罗马法的A.社会公正和谐思想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D.人生而自由意识17.学术界最早否定辛亥革命的当推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们在革命前就反对革命,他们在革命后更是利用社会国家的混乱状况来谴责革命。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康、粱观点始终逆于社会发展潮流B.反对革命的原因在于阶级属性的根本不同C.康、粱的主张与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D.革命后否定的根本原因在于革命造成了社会国家混乱18.1933年2月,实业家方液仙(镇海方家第五代传人)联合二百多家工厂,在上海南京路大陆商场开设了中国国货股份有限公司,右图为1949年1月1日该公司发行的壹仟万元股票一枚。
2019-2020年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 文综历史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 文综历史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d3b611b4daa58da1114a2a.png)
试卷类型:A 2019-2020年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文综历史含答案历史试题xx.4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3页,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1卷(必做,共100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
2.第1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9.西方汉学家称中国古代某历史人物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
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位历史人物思想主张的是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以人随君,以君随天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10.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这样划分依据的角度是A.社会经济形态B.地方行政组织C.专制集权的程度D.生产力的发展阶段11.在论述古代某朝中央机构时,著名史学家钱穆说:“有卿而无公,成了一个多头政府。
”他所指的朝代是A.汉朝C.唐朝C.宋朝D.明朝12.《中国古代职官》中总结到:两宋时期50%以上的进士出身平民,明清时43%的进士出身贫寒家庭,这反映了科举制度A.促使部分社会阶层变动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观念C.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13.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明清时期翻泽西学书籍简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B.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C.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14.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A.南京临时政府的民主政治建设B.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C.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构建15.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
山东省市级联考2020届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
![山东省市级联考2020届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0d2ce6a417866fb84a8eb6.png)
B. 统治者积极推行封建化政策
C. 汉族生活习俗在北方各民族中推广
D. 少数民族普遍推行农耕生产
6. 下图是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人口状况示意图。 该图反映了我国古代
A. 北方经济严重衰退
B. 南北方人口比例变化不大
C. 经济重心变化趋势
D. 南方的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7. 宋话本《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载:“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
命,可以取消或者合并多余的机构和辞退闲置的官员。 这说明
A. 清廷在内忧外患的危机中抱残守缺
B. 维新变法运动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C. 维新派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导致失败
D. 适度的改革在某种程度上仍在继续
14.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后,有识之士关于“救亡”“图存”的思考开始进入近代国家转
型与民族关系构建层面。 正是在国家与民族两条主线的推动下,在对政治革命与民族革
的状况导致国民政府
年份
战争开支
收入
1937
1167
870
1941
10933
2024
1945
1268031
216519
A. 由积极抗战转变为消极抗战
B. 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C. 谋求关税自主以增加财政收入
D. 与美国签订《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18. 1949 年,在讨论《共同纲领》草稿时,有一位代表提出应该把“实现社会主义”写进
社会主义试验。 ”此言论
A. 表明学习苏联成为了世界潮流
B. 肯定“五年计划”试验的价值
C. 揭示了计划经济适合人类全体
D. 摒弃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第 5 页(共 8 页)
29.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发生了重大变化。 看下面统计图,这种变化
2020高考历史二轮课标通用专题能力训练9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运动后的中国
![2020高考历史二轮课标通用专题能力训练9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运动后的中国](https://img.taocdn.com/s3/m/6ff01195998fcc22bdd10d54.png)
专题能力训练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运动后的中国专题能力训练第18页一、选择题1.“山东亡,是中国亡矣”“我同胞有不忍于奴隶牛马之痛苦,亟欲奔救之者乎?则开国民大会,露天演说,通电坚持,为今日之要着”。
以上述宣言开始的运动()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C.发展成为波及全国的爱国浪潮D.将国民革命运动推向高潮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宣言,可知该运动的背景是反对巴黎和会上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故这一运动是五四运动,而五四运动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没有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斗争矛头主要是北洋政府而不是外来侵略者,没有动摇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发展到上海时,形成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阶层广泛参与的全国爱国运动,故C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于1924年,而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故D项错误。
2.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
该事例说明()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
近代以来,伴随着政治、经济发展和西学东渐,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重大的变化。
新潮社成立于20世纪初,以《新潮》为阵地,倡导民主与科学,故新潮社是进步团体,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新潮社撰稿人的观点,不能代表“国人”,也不能代表“时人”,故C、D两项均不符合题意;由“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可知新式青年并非认为八字、命书决定婚姻是科学的,而是认同这种仪式,故B 项为正确答案。
3.(2019课标全国Ⅲ,30)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模拟试卷四(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先秦时期,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并称“显学”。
秦汉之际,墨家急趋衰微,最终于西汉中期淡出历史舞台。
墨家学派淡出历史舞台的最可能因素是( )A.小生产者大规模减少B.墨家学派背离了传统思想C.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D.因秦始皇焚书而遭到断绝2.秦朝《置吏律》中规定:官府的主管官员,由此官府调往彼官府,只许其只身前往,不准把原任官府的官吏,任用为新任官府的官吏。
规定是为( )A.规范官府人员任用程序B.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C.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D.减少政府官员的数量3.《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
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B.门阀士族的政治作用显著提高C.豪强势力推动了国家政权发展D.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4.据统计珠江三角洲地区,永乐年间该地区乡村共有墟市33个,嘉靖时增至95个,万历时发展到176个。
福建顺昌县弘治年间只有墟市4处,嘉靖时增至8处;建宁县从原来的1个增至9个。
材料反映了( )A.明朝地方行政机构有所发展B.珠江三角洲已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C.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D.江南手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影响不大5.中美《望厦条约》明确规定鸦片为违禁货物,禁止美国商人及他国悬挂美国国旗从事鸦片贸易。
这主要是因为( )A.鸦片贸易违背国际道义B.美国人民和传教士反对C.忙于西进运动侵华受限D.美国商业利益原则制约6.在晚清青年一代的阅读目录中,立宪机关报与革命机关报一起出现是很常见的事。
胡适指出20世纪初年梁启超先生“虽不曾明白提倡种族革命,却在一班少年人的脑海里种下了不少革命种子”。
材料反映了当时青年( )A.认清了立宪与革命的本质不同B.积极宣传各地各类报刊信息C.通过立宪宣传形成了革命思想D.并未将立宪与革命绝对对立7.1942年,《解放日报》介绍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当选后,与大选时的政治对手合作并释放美共领导人的事例;刊发了英国允许英共机关报复刊的报道。
其目的是( )A.宣传持久抗战思想B.借鉴西方民主政治制度C.争取英美盟国支持D.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8.1956年,新中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147.35亿元,比上年增长70%,高于1953年和1954 年两年的投资额;基本建设贷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上年的30.2%猛增到48%,造成国家财政紧张。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B.“一五”计划提前完成C.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D.当时经济结构遭到破坏9.古代雅典设有很多警奴,每当公民大会的日子,警奴就用浸过湿漆的鞭子将公民赶往公民大会会场。
据此可知( )A.公民大会参与者众多B.公民的权力受到限制C.公民消极对抗执政者D.雅典民主带有强制性10.在美国宪法的背后,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政治文化。
在美国形成初期,美国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第一个新型国家”的公民。
这不是一个法国大革命时宣扬的准宗教性的乌托邦社会,而是根据政府的首要原则建立起来的新型自由共和国。
这种新型自由共和制既希望避免导致共和国崩溃的离心危险,又希望避免随心所欲的集中权力。
这说明( )A.美国首创共和政体B.美国人的政治追求与法国人有本质差别C.美国新型共和国的首要原则是三权分立D.美国联邦共和制的建立有着很深的文化背景11.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型规模集成电路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
2000年以来微电子技术迅猛发展。
下列图片是微电子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体现。
微电子技术所导致的经济发展趋势必然是( )A.第一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产业B.第二产业追平第一产业C.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D.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12.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奉行“两场半战争”的战略,即能够同时应付与苏联、中国外加另一个国家的重大战争,到70年代尼克松时期调整为“一场半战争”。
美国做出这一战略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霸权地位不复存在B.苏联军事实力迅速崛起C.美国军事实力严重衰退D.美国综合实力相对下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海军力量的加强,自然引起国际上的关注。
1889年,美国海军部长曾说:“中国的海军实力列世界第9位……排在美国和日本之前。
”岂料这一海军建设的成就成了清政府不思进取的借口。
1888年以后,海防建设处于停滞状态。
到甲午中日战争前,日本海军实力已超过了中国北洋舰队,清政府对海防建设的短视与盲目终于自食苦果。
晚清国防战略由“专防内地”向“海口防御”转变。
从海权控制来看,这种海口重点设防的思想却是消极保守的。
在西方,18世纪以后,重视制海权的军事战略已经问世。
到19世纪末,美国海洋理论学家马汉提出了“制海权决定一个国家国运兴衰”的思想,从而直接促成了德、日、美诸国海军的崛起。
——杨东梁《晚清海权观的萌发与滞后》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戈尔什科夫在《国家的海上威力》一书中认为“国家海上威力”是合理结合起来的、保障对世界大洋进行科学、经济开发和保卫国家利益的各种物质手段的总和。
它实质上就是为了整个国家的利益最有效地利用世界大洋的能力。
国家海上威力包括:运输船队和捕鱼船队的现状及它们保障国家需求的能力,国家造船工业的现状和能力,与保障本国利益相适应的海军。
除此以外,他还指出由于一国开发和利用海洋必须掌握有关地球水域的详尽而全面的知识,一国的海上威力还应包括国家研究海洋和开发海洋资源的能力。
——《国家海上安全》(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中国海军力量加强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清政府对海防建设的短视与盲目终于自食苦果”的启示。
(1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戈尔什科夫“国家海上威力”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海权观的主要区别。
(11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人是观念的囚徒……真正的革命发生在人们的头脑中,这就是观念的革命。
观念革命是对既定价值的一次全面再评判,它把人的精神从旧思想的樊篱中解放出来,引入一个崭新的世界。
如果只有技术革命而无观念革命,那么人类的苦难几乎就会自动地增加。
历史上,观念革命总是无法跟上技术革命的步伐。
如果固守传统观念不变,限制、削减技术的发展,就等于在做削足适履的蠢事,只会令人类大吃苦头。
——《爱默生和中国——对个人主义的反思》等结合材料及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探讨“观念革命”。
(说明:要求明确提出观点,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密)(12分)综合模拟试卷四一、选择题1.C 秦朝法家占统治地位,汉武帝时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这些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削弱了其他各派思想的地位,墨家思想逐渐衰落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就是其中之一,故答案为C项。
A项与史实相反;秦汉时期墨家学派秉承了先秦时期墨家思想,故B项错误;秦始皇焚书,与西汉中期墨家才淡出历史舞台矛盾,故D项错误。
2.B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秦朝规定主管官员调任不允许带原任官府的官吏,这样可以防止官员势力坐大形成利益集团,从而可以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故B项正确。
3.C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东汉相比西汉豪强势力在政权中影响非常明显,由此推断C项正确;材料说明东汉的豪强势力成为其突出特点,但没有提到其与中央集权之间的矛盾,故A项错误;“门阀士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显著现象,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血缘关系对皇权的影响,故D项错误。
4.C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明朝珠三角和福建顺昌、建宁两县墟市的较快发展,“墟市”是乡村定期的集市,说明农产品贸易发展快,体现了明朝南方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故答案为C项。
“墟市”是农村交易场所,排除A项;B项材料无体现;材料与手工业发展无关,故D项排除。
5.D 《望厦条约》明确规定鸦片为违禁货物,是美国维护正常商业贸易的体现,说明鸦片贸易违背了美国的商业利益原则,故答案为D项。
A、B两项材料无体现;美国独立前后,西进运动就已展开,C项时间与题意不符。
6.D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晚清很多青年既受到立宪思想的影响,也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说明其并未将立宪与革命绝对对立,故D项正确。
根据材料“虽不曾明白提倡种族革命,却在一班少年人的脑海里种下了不少革命种子”可知,当时青年也是不可能认清立宪与革命本质的,故A项错误;仅凭材料不能得出B项;青年种下革命的种子并不意味形成革命思想,且立宪与革命还是相对对立的,故C项错误。
7.D 1942年正值中国抗战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解放日报》刊载罗斯福与政治对手合作并释放美共领导人的事例以及英国允许英共机关报复刊的报道,释放出希望国民政府效仿美英政府,继续与共产党合作的信号,其目的是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D项正确。
8.C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1956年新中国基本建设投资情况,“比上年增长70%,高于1953年和1954 年两年的投资额”说明三大改造完成之际,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充满热情,故C项正确。
材料是1956年新中国基本建设投资情况,不能反映工业基础的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于1957年提前完成,时间与题干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仅涉及基本建设投资,不能反映经济结构遭到破坏,故D项错误。
9.D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警奴强制驱赶公民参加公民大会,说明雅典民主具有强制性,故D项正确。
材料没有反映公民大会参与者多少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与公民权力受限制的问题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公民对待警奴的态度,无法得出公民消极对抗执政者的结论,故C项错误。
10.D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美国的新型自由共和国“是根据政府的首要原则建立起来的新型自由共和国。
这种新型自由共和制既希望避免导致共和国崩溃的离心危险,又希望避免随心所欲的集中权力”,说明美国联邦共和制的建立是在法国等政体基础上结合国情创制的,有着很深的文化背景,故D项正确。
共和政体古已有之,美国并非首创,故A项错误;美国人的政治追求与法国人没有本质差别,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三权分立的原则,故C项错误。
11.D 微电子技术是高新科技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其发展趋势必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故D项正确。
12.D 解题关键信息一是时间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尼克松时期,二是美国战略收缩,设问角度是原因,根源是美国自身的因素,故答案为D项。
A项本身错误,其霸权地位至今没有改变;B项影响了美苏争霸态势,却是美国做出战略调整的外因,故排除;C项本身错误。
二、非选择题13.解析:第(1)问,“影响”依据材料信息“自然引起国际上的关注”“中国的海军实力列世界第9位”“成了清政府不思进取的借口”“海防建设处于停滞状态”等概括即可;“启示”可结合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惨败的教训及海防建设和海权意识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等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