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根海老师的《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
我的叔叔于勒一、导入师:在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中,老师曾经看到这样一段,一位爱好骑自行车却没有正当职业的男嘉宾问他所中意的女嘉宾马诺:“请问你愿意和我一起骑自行车逛街吗?”女嘉宾说了一句话非常雷人,她说:“我宁愿坐在宝马里哭泣”那么我就想问同学们了,这位女嘉宾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生:略师:看来同学们对马诺的这句话理解得还是比较好的,马诺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怨骑在自行车上笑。
在她身上体现了当今社会一部分青年身上那种金钱至上的思想,盲目崇拜金钱、把金钱价值看作最高价值、一切价值都要服从于金钱价值,由此呢马诺得了一个称号叫“拜金女”,拜金女这种人存在于我们身边,同样也存在于文学作品中,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中就有这样的人。
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这篇文章的题目叫《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莫泊桑,在题目中提到一个人名“于勒”,那么我想对这个于勒进行一下采访,下面每一位同学都把自己当成于勒,我来采访你了,准备好了吗?问题:1、于勒你好,请问你在年轻时是做什么的?(在这之前呢,为什么到美洲来了呢?)2、你现在做什么呢?2、卖牡蛎挣的钱多吗?3、你有亲人吗?是谁?你为什么不去找他们呢,至少他们可以帮你改善一下你现在的生活状况啊?生:略师:奥,你是因为欠了他们钱内心感到愧疚才不想回去的,看来于勒你的内心还是非常有良知的。
总结:刚才通过老师对于勒的采访,我们了解到,于勒命运的变化,是由穷变富由变穷,那么在他人生的这几个阶段中他的亲人菲利普一家是怎样对待他的呢?(赶——盼——见——躲)在这几个阶段中菲利普一家对于勒的称呼有很多,你能不能找出来,并总结一下此时菲利普一家对于勒的态度呢?(赶(怨)——盼(赞)——见(怕)——躲(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菲利普一家对于勒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一开始怨于勒是因为……赞于勒是因为……怕于勒是因为……恨于勒是因为于勒起初糟蹋了他们的钱最终也没能偿还。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
执教:徐杰
师:今天咱们一路来学习《我的叔叔于勒》,先检查一下大伙儿的预习。
屏幕显示:
用一组数量短语来点明故事的相关要素,如:一个家庭、一名叔叔……
生:一对夫妇,两封来信。
【板书】
生:一次旅行。
【板书】
生:一次偶遇。
师:偶遇,还有一个同义词,是什么呢?
生:邂逅。
师:都是未经预约的遇见,一次偶遇【板书】。
生:一次小费。
师:说一次也能够,在那个地址用“一笔”更好。
【板书】。
生:一艘轮船。
师:这是偶遇于勒的地址。
生:两次别离。
师:于勒的离开能不能算是“别离”?课文是如此说的:“人们依照那时的老例……”用的是哪个词语?
生:打发。
师:对,强行的打发,“驱逐”。
【板书】
生:一次期待。
师:一份热切的期待,期待于勒回来改变困窘的家境。
【板书】
生:一份厌恶。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憎恶。
师:于勒变成穷光蛋以后,父母对他不仅是厌恶了。
生:嫌弃,躲避。
师:因嫌弃而躲避,因此我说这是一次躲避。
【板书】继续来。
生:一次假话。
师:有假话吗?
生:我感觉于勒来信是骗他哥哥嫂嫂的。
师:请你说说理由看。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
老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啊,是来聊一聊小说,大家喜欢看小说吗?学生:喜欢老师:这么多同学喜欢啊,能告诉一下我理由吗?这位同学来。
学生:我喜欢看长篇小说,喜欢看巴金的长篇小说。
老师:喜欢看巴金的,理由是什么?学生:我觉得他的故事情节曲折,而且非常有韵味,我觉得。
老师:情节曲折,你为什么呢?(指另外一个同学)学生:我喜欢看鲁迅的小说。
老师:告诉我理由吧。
学生:他的文学性非常高,我觉得他那个情节比较好,曲折。
老师:也是因为情节,老师也很喜欢看小说,你猜是为什么吧?你猜猜看。
(指另一学生)学生:看小说能使我们感到舒服,也能增长知识,了解名人。
老师:可能使我身心愉悦,还能够学到知识。
好,你也猜猜看。
(指另有一学生)学生:我觉得老师喜欢看小说,也许是因为你可以放松,理解一些作者的心情。
老师:理解作者的心情,很多啊,那么先卖个关子吧,他们说的都不对,可能呢,你们下课就能猜到了,先不告诉你们原因。
我们先来看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小说,什么题目?全体学生:《我的叔叔于勒》老师:《我的叔叔于勒》,同学们家里面,自个家里就有亲叔叔的,哪些同学?家里有叔叔吗?有的,那你们的爸爸妈妈怎么叫你叔叔的?你说说吧?(指一学生)学生:就叫他的名字。
老师:就叫他的名字的,我刚刚亲耳听到这位同学,他们家很特别,(指一学生)你们家怎么叫你叔叔的?学生:uncle(全班同学笑了)老师:呀,叫uncle的,很洋气的一个说法!说明他们家里啊,很亲密,很自然的。
那我们这篇小说里面的,菲利普夫妇,也就是小说中的“我”的父母,対于勒有哪些称呼呢?为什么这里“我”要打个引号啊?为什么,是,哦,不是作者,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所以要打上一个引号。
来,请你快速的跳读一下,小说中“我”的爸爸妈妈对于勒有哪些说法呢?好,请你说(指一学生)学生:有坏蛋,流氓,还有无赖。
老师:坏蛋,流氓,无赖,很多个啊,你也留一个机会给别人,来,那位男生。
(指一学生)学生:还有贼。
我的叔叔于勒 步根海初二年级
《我的叔叔于勒》初二课堂实录(步根海)《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初二年级)执教者:特级教师步根海老师:这个单元是外国短片小说阅读,这篇文章读过吗?学生:读过老师:读过多少遍?学生:两遍老师:在读的过程中是否产生过什么问题?学生:为什么这篇文章是写于勒的,却对于勒的描写很少?学生: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故事的主人公究竟是于勒还是约瑟夫?老师:还有吗?这两个问题其实是有点接近的,我们看看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我想知道,于勒究竟在船上有没有认出约瑟夫他们,如果认出为什么不打招呼?学生:为什么要在开头和结尾写约瑟夫施舍给穷老头钱?老师:你是指,为什么要写施舍的行为,对吗?那么在讨论这些问题之前,请大家告诉我,在读小说前要读什么,怎么读?比如说,于勒写的这么少,而菲利普夫妇却写的很多,这篇文章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这是需要解决的,读这篇小说还需要或者说必须要解决什么问题?读外国短篇小说,要看背景,像这篇文章中,有法国人的生活方式,有法国人的思维方式,有法国的文化背景,但是我们读的语言是汉语,我们通过母语来读出了法国的背景,也许中间并不完全一致,但读小说总有些基本要素需要掌握,如哪些是读的时候一定要解决的问题?社会环境,人物特点,作者的经历,那是了解创作的背景。
我自己读的时候,我对情节要有梳理,既然是故事,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什么,故事是怎样发生、发展的。
当然,这不一定是我们这堂课的重点,但作为你们在读小说时是需要做的。
当你们在读到发生、发展的时候,是否产生过疑惑?第二段说,这个人使我想起了……学生:一段往事。
老师:一段往事,而且这段往事是念念不忘。
这段往事,从这个故事来说,这里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是说我或者说我的家庭与叔叔于勒分别12年,有一次在去泽西岛旅游时终于遇到了他。
这是A。
B是指我们在去泽西岛的船上遇到了我的叔叔于勒。
那么这段往事指的是A还是B 。
(学生在猜测)老师:不要猜,要读,文中是否能找到的。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课前播放钢琴曲《跳伞》。
铃声响起,学生读《词五首》。
铃声结束,开始上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位世界级大师的作品,这位大师就是哪个国家的谁?生:法国的莫泊桑。
(学生不一定知道是哪个国家)师:之所以称他为世界级大师,是因为他和俄国的契科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而他也能担此殊荣,因为他的短篇小说不仅为全世界人民所熟知,而且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老师称之为“莫氏表现手法”,请看屏幕。
我们来读一遍好吗?学生读。
师:真有这么传神吗?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来验证一下。
“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是不是要给我们讲一个关于他的叔叔的故事呢?生:不是,这里的“我”不是指作者,而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在这篇小说中是指约瑟夫的叔叔,即菲利普夫妇的弟弟。
师:没错,同学们太棒了!下面就让我们走入文本来品一品莫氏技法。
毫无疑问,本文的主人公是?生:于勒。
师:那么作者是怎么引出于勒的呢?是让他做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于勒,是约瑟夫的叔叔。
还是由别人介绍:这是我的叔叔,于勒?生:是通过菲利普的口引出来的。
师:太好了,这堪称菲利普的名言了,他说了一句什么话?我们齐读一下好不好。
生读。
师:这句话很有意思,为什么呢?让我们来品一品。
看屏幕。
对比读,师生从语言上分析人物的内心。
明确:“唉”体现出菲利普的无奈,“竟”是出乎意料的意思,写出了菲利普内心时时刻刻都在思念和盼望于勒的归来,可却也意识到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会”字指将来,是未知的。
可窥见菲利普思盼着于勒却又倍感无奈的内心。
师:菲利这就可见莫泊桑的人物——生:言语中有内心的表露。
师:这句话菲利普说了多少遍呢?它在文中哪里又出现了?生:N遍,因为他每星期日都要说,并持续了十年之久。
在第15段又出现了。
师:他说了这么多遍,又说了这么久,以至于让其他人产生了什么幻觉?生: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师:严重吧,同学们读一下这句话。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知识的一个重点,即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达中心思想的。
从而让学生学会一点鉴赏小说的方法。
学习重点:情节。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一课时,45分钟)一、运用故事导入课文试图达到两个效果:<1>活跃课堂气氛;<2>引出本课的教学目的和学习重点。
师:这里说一个父亲和儿子的故事。
一天父亲看到儿子手里拿着一张通知书,便一把夺了过来,翻开一看,上面有老师的批语:“该生在课堂上射弹弓,往同学口袋里装毛毛虫……请家长来谈谈。
”父亲看罢火冒三丈,抄起棍子要打,(教师顿了一下,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说是打好,还是不打好?(学生小声议论,’七嘴八舌,多数人认为不打好)对,打了就没戏啦,故事缺乏变化,不新奇。
只听儿子说:“爸爸,你可别打我,该打的是你,这张通知单是刚从你的箱子里翻出来的,这上面说的是你的表现。
”父亲愕然。
(同学笑)由此看出小说故事是很讲究情节布局的,请大家看226页(初中《语文》第五册)这里提到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
”认识这个特征是我们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所在,学习重点也在这里,通过情节看人物,通过情节看主题。
二、分析情节l.分析情节构成。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用简洁的话把各部分内容概述出来。
明确,开端:菲利普一家盼于勒归来;发展:菲利普夫妇赞美于勒;高潮:菲利普夫妇见到于勒后的表现;结局:菲利普夫妇领着一家人躲开于勒。
(教师板书情节构成,板书附后)在学生分析情节各部分内容的同时,教师穿插提问,学生思考回答。
生:盼于勒的原因是:于勒来信说他发财了,要赔偿菲利普的损失。
于勒离家不是自愿的,是被赶走的。
师:你怎么知道是被赶走的?生:从课文中“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一句可知,特别是“送上”“打发”两词。
师:情节发展部分也写了盼于勒,这部分盼于勒与情节开端部分写盼于勒有何不同?大家看课文比较一下。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2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2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知识的一个重点,即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达中心思想的。
从而让学生学会一点鉴赏小说的方法。
学习重点:情节。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一课时,45 分钟)
一、运用故事导入课文
试图达到两个效果:活跃课堂气氛;引出本课的教学目的和学习重点。
师:这里说一个父亲和儿子的故事。
一天父亲看到儿子手里拿着一张通知书,便一把夺了过来,翻开一看,上面有老师的批语:该生在课堂上射弹弓,往同学口袋里装毛毛虫请家长来谈谈。
;父亲看罢火冒三丈,抄起棍子要打,(教师顿了一下,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说是打好,还是不打好?(学生小声议论,七嘴八舌,多数人认为不打好)对,打了就没戏啦,故事缺乏变化,不新奇。
只听儿子说:爸爸,你可别打我,该打的是你,这张通知单是刚从你的箱子里翻出来的,这上面说的是你的表现。
;父亲愕然。
(同学笑)由此看出小说故事是很讲究情节布局的,请大家看226 页(初中《语文》第五册)这里。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精选12篇)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精选12篇)《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篇1《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执教:程红兵评析:钱伟康师: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包括怎么称呼他,怎么说他的。
生:“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盼望,在这以前是全家的恐怖”,“花花公子”。
师:“花花公子”是对于勒的评价吗?生:不是。
花花公子是说有钱人家的子弟,而于勒家不是,于勒家比较穷。
师:对,请连续找。
生:坏蛋、流氓、无赖。
师:这是直接指于勒吗?生:不是,这是就一般状况说的,但实际上暗指于勒。
还有“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他可真算得上一个有方法的人”,“这个小子”,“他是个法国老流氓”,“这个家伙”,“这个贼”,“那个讨饭的”,“这个流氓”。
师: 非常好,这个同学找了许多,还有没有?生:“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师:对,这几句话很重要。
现在我把同学们找的主要的板书在黑板上。
板书:全家唯一的盼望全家的恐怖(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有方法的人这个家伙这个贼、这个流氓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请同学们把这些评价分分类,分类的标准是哪些话是在大致相同的状况下说的,并说说是什么状况,他们对于勒又实行了什么态度。
请按时间挨次说。
生:“分文不值的于勒”,“全家的恐怖”是在同一种状况下说的,由于于勒把自己应得的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师:对,占了钱。
他们对于勒实行什么态度?生:把他赶走了。
师:你怎么知道是赶走的?生:课文用“打发”一词,可知是把于勒赶走的。
师:下面依次有哪些话是在同一状况下说的?生:“全家唯一的盼望”,“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是在他们接到于勒两封信以后说的。
师:信中哪些话导致他们这么说?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发了财……一起愉快地过日子。
我的叔叔于勒名师课堂实录
我的叔叔于勒名师课堂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莫泊桑的一篇小说。
对于莫泊桑,大家有什么了解?生:他是法国19世纪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师:非常好,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主旨丰富而耐人寻味,尤其是他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众多小人物形象。
今天,我们就走进《我的叔叔于勒》,来认识这些文学史上著名的典型形象。
请同学们齐读本课的学习目标。
运用第一人称转换叙述来分析人物形象。
通过对人物多角度多侧面分析探究小说主旨。
二、初识人物,梳理情节师:通过预习,我们了解到这篇小说写了许多人物。
其中正面描写着墨最多的是菲利普夫妇。
请大家浏览课文,根据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动词,梳理小说情节。
生:课文第3、4自然段中,菲利普夫妇因于勒成了“花花公子”而愤怒地“打发”他去美洲师:很好,这是他们对于勒的什么态度?生:厌恶。
师:因嫌弃而躲避,所以我说这是一次躲避。
后来呢?生:后来于勒来信说他在美洲发了财,菲利普夫妇便把他当作“福星”,甚至计划让女儿与他相见。
师:这是他们的什么态度?生:期待。
师:对,这是一次热切的期待。
但是当在船上巧遇于勒,得知于勒已经变成穷水手时,他们对于勒的态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相关语句。
生:他们对于勒的态度是“狼狈不堪”、“哆嗦”、“暴怒”,并且不再与于勒相认。
师:对,这是又一次躲避。
那么,这次躲避和第一次躲避又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生:这次躲避更加坚决,不再留任何余地,甚至不想让于勒再与他们有任何联系。
师:很好,这次躲避更加坚决和彻底。
那么,作者通过这两次躲避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的叔叔于勒》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一:上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短篇小说。
说到小说,我们平时阅读或者说欣赏一篇小说,我们会关注小说的什么呢?(人物、情节、环境)看来大家对小说这种文体都有一定的了解,一说便是小说的“三要素”。
请大家把三要素写在导学案里。
写完举手。
相信找出小说的人物对于大家来说并非难事,老师检查下大家的预习情况,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我”、菲利普夫妇、两个姐姐、船长)通常我们阅读小说都从人物或情节入手,今天我们学习《我的叔叔于勒》就反其道而行之,从环境入手。
所以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我们来齐读)从两处环境描写入手采用对比方式梳理故事情节在正式进入课文之前,我们先扫除生字词障碍,前面四个我请4位同学每人读一句,剩下的词语大家齐读。
好,那四位同学愿意读?二:《我的叔叔于勒》有两处特别环境描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以及理清情节。
请大家花3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课文,用横线划出文中的两处自然环境描写。
开始——好,同学们找到了吗?好,我们先来齐读一遍。
非常好,环境描写作用很多,在这篇课文里,它有什么作用呢?你从里面读出了什么?这两段自然环境的描写给你一种什么感觉?第一段:开心、快乐、舒适、骄傲(提示:下文有——快活而骄傲)那第二段呢?(不开心、不悦、阴郁、沉重——不悦且沉重)从那个词可以看出来?(阴影)好,板书!!大家把这个写在我们的导学案里。
环境描写是小说三要素之一,是为人物服务的,尤其是为人物的心情。
好,请把心情二字写在导学案里。
一前一后完全不一样的环境描写产生了鲜明的对比,为什么会这样的变化呢?他们一家子心情的变化,是随着谁而变化的?(于勒)于勒的什么变化?可不可以几个字来概括一下(穷-富-穷)请大家写在导学案里。
诶,我们说这个的时候,要有依据。
我们就以第20段的环境描写为分界点,来合力圈一圈,男生1-19段,菲利普夫妇对富于勒的称呼和表现,女生找一找菲利普夫妇对穷于勒称呼和表现。
找完我会请一位同学来说说,时间5分钟,开始吧。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3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3
师:(用多媒体展示要求)动动脑,你能行:你能说说这篇小说的故事梗概吗?
(将故事的人物、时间、地点、小说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交待清楚,要注意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变化),请两位同学复述内容。
生1:虽然复述得还比较完整,但是没有注意对于勒称呼的变化。
生2:叙述完整,注意到了细节(在老师的提示帮助下)
师:作为一篇小说最重要的是什幺?(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当然是人物的塑造。
那幺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看一下作者运用了什幺手法来刻画人物,又表现了什幺深刻的主题。
首先,老师从课文中摘录了几个句子,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些句子表现了人物什幺样的性格和心理。
师:想一想:
(多媒体展示)1、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 把这话改为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其实是个正直的人。
有良心的人。
”好吗?
生:不好(没有说出理由)。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实录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实录引言本文主要记录了本人在一节文艺课上的课堂教学实录,内容为介绍西方文学巨匠马塞尔·普鲁斯特的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中的人物“我的叔叔于勒”。
一、于勒的背景首先介绍于勒在小说中的背景,他是主人公的一个亲戚,出生在法国贵族家庭,有优越的家庭背景和财富。
但他并不像其他贵族子弟那样盲目追求荣华富贵,而是具备了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和审美观念,受到主人公的赞赏和倾慕。
二、于勒的形象其次介绍于勒的形象,他是一个身材矮小、嗓音尖利、头发稀疏的人物,但他却拥有一颗聪明的大脑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他经常穿着光鲜亮丽的衣服,喜欢走在时尚的前沿,但又不会盲目跟风,而是懂得如何把握自己的审美。
三、于勒的文化追求最后介绍于勒的文化追求,他是一个渴望知识和追求真理的人,他不断地探索人生和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艺术中汲取灵感,反思现实中的问题,他希望通过文学来发现人类的本质和真谛。
四、思考与讨论在课堂上,我们通过阅读小说和讨论,了解了于勒这个人物的形象、背景和文化追求。
我们也从中探讨了普鲁斯特小说的主题和文化内涵,梳理了西方文学中经典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丰富了我们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能力。
结论总体而言,在这节文艺课上,我们通过深入的阅读和讨论,认识了一位优雅而深刻的文学人物,更加了解了西方文学的精髓和传播。
我们相信,通过文学的启迪和引领,我们可以更好地审视和理解世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1.普鲁斯特. 《追忆似水年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结语本文介绍了西方文学巨匠马塞尔·普鲁斯特的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中的人物“我的叔叔于勒”,并记录了本人在一节文艺课上的课堂教学实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更加了解了西方文学的内涵和价值,体验了文学对我们思想和情感的深刻影响。
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领悟和感受文学的价值,为中西文学交流和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步根海老师的《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课案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初一年级)执教者:特级教师步根海师:我们都读过小说吧?生:读过。
师;比如说。
哪篇?生:《二十年后》。
师:《二十年后》也读过了啊?你们几年级啊?生:七年级。
师:七年级,《二十年后》就读过了啊?生:嗯。
师:自己读的啊?生:嗯。
师:那我说在教材里你们读过小说吧?那么,这一篇小说读了没有啊?生:读了。
师:读了几遍?生:3遍。
师:3遍。
那么你在读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呢?想过没有。
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那么我问一问,你在读这篇小说的时候,题目叫“我的叔叔于勒”(板书课题),我们现在读这样一篇小说有什么困惑?生:虽然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我觉得于勒这个人并不是小说的主人公,这是为什么?师:不是主人公,好,坐下。
还有哇?生:为什么文章要写成我的朋友转述。
师:朋友转述。
还有吗?那么,我说从这篇小说你得到什么?或者说你读出什么来?有的同学已经说了,我的叔叔于勒不是主人公。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没有关系。
不直接回答,但是大家要想一想,随便他是不是主人公。
既然是我的叔叔于勒。
当然这个“我”是谁?生:约瑟夫。
师:嗯,是我的叔叔于勒,那么你们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感受到“我”对叔叔于勒是怎么样的感情。
生:读出来了。
师:读出来了。
谁告诉我?哪里读出来的。
生:对他的叔叔有一种同情心。
师:那是你提炼的,我们不是要你概括,是要你告诉我们哪里读出这个同情心。
生:在89小节。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师:好,你们在标1、2、3、4小节的时候,把引用的文字标进去了啊。
那就是我们的标序方法不一致。
他说的89可能是89,也可能是88。
没关系,我们按照你们的习惯标。
但是你要告诉我你们这个89里面的内容是什么?我要说读出自己的感受。
靠一句是不够的。
那么我们首先要关注什么?“我”对于勒的感情。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课前活动:一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一诺千金》。
学生评价。
师: 首先检查同学们预习的情况。
3组的3.4号同学上讲台展示, 一个读生字词, 一个在黑板上默写。
其余各小组在小组内由小组长组织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在组长的带领下检查预习。
)两分钟后, 上台展示的两名同学讲解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其他同学补充自己认为重要的字词。
播放萨克斯曲《回家》, 同学们聚精会神地欣赏这首曲子。
师: 听过这支曲子吗?生(异口同声): 萨克斯曲《回家》。
师:对。
《回家》它曲调悠长又带有淡淡的忧伤, 像是倾诉游子思家的心情, 又像是呼唤亲人回家。
可有一个人他有家不能回, 他就是我的叔叔于勒。
(屏显课题《我的叔叔于勒》, 教师板书: 我的叔叔于勒)师:今天我们有两个学习任务, 一起来明确一下。
(屏显教学目标)生齐读: 1.学习通过语言、行动、神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心理的方法。
2.利用对比的手法理解小说主题。
师: 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作者?生1:莫泊桑(1850-1893) , 法国著名作家, 世界短篇小说大师之一。
生2:他长篇小说中最出色的是《一生》和《俊友》。
中短篇小说有《羊脂球》、《两个朋友》、《项链》等, 这些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生3: 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师: 你补充得很好。
同学们在课本上记下刚才他补充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生做好记录)师: 通过预习课文, 这篇小说塑造了哪几个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生1: 菲利普夫妇、叔叔于勒、二姐。
生2: 大姐、“我”若瑟夫、二姐夫。
生3: 菲利普和于勒是亲兄弟。
师:一天, 于勒叔叔又给“我”父亲菲利普寄来了一封信。
我们先来看一下信的内容。
(屏显信的内容:亲爱的菲利普, 我给你写这封信, 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
我身体很好。
买卖也好。
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 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
如果真不给你写信, 你也不必担心。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个小小的调查。
家里有叔叔的同学请举手。
你的父母是怎么称呼你的叔叔,也就是他们的弟弟的?(直呼名字)啊,显得多自然多亲切呀。
今天,我们来学习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小说中“我”指谁?(与作者区分)若瑟夫的父母是谁?他们怎么称呼“我”的叔叔的?请你速读课文,找一找?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人、贼、小子、讨饭的……这些称呼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难听的),一种是(美妙的)。
一个是恐怖分子,一个是爱心天使,判若两人。
那么真实的于勒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怎样才能读出真实的于勒呢?莫泊桑的老师福楼拜有这样一句名言(出示):不管人家所要说的事情是什么,只有一个字可以表现它,一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一个形容词可以限定它的性质。
因此,我们得寻找着,直到发现了这个字,这个动词,这个形容词才止。
——福楼拜福楼拜所言就是要我们关注细节——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
好,现在我们就从字里行间,从细节中去发现真实的于勒吧。
预设1: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的水手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学生或许会说于勒是一个穷苦之人。
教师引导:他的手为什么满是皱痕?满脸愁容,他愁什么?从而从文字背后理解于勒的变化——他不再游手好闲,而是自食其力,他满脸愁容之下是一颗愧疚的,有责任的,善良的心。
预设2: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善良)预设3: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
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
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
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教师引导,不愿,为什么不愿?自卑的后边是有自尊,不敢的背后是有责任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初一年级)执教者:特级教师步根海师:我们都读过小说吧?生:读过。
师;比如说。
哪篇?生:《二十年后》。
师:《二十年后》也读过了啊?你们几年级啊?生:七年级。
师:七年级,《二十年后》就读过了啊?生:嗯。
师:自己读的啊?生:嗯。
师:那我说在教材里你们读过小说吧?那么,这一篇小说读了没有啊?生:读了。
师:读了几遍?生:3遍。
师:3遍。
那么你在读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呢?想过没有。
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那么我问一问,你在读这篇小说的时候,题目叫“我的叔叔于勒”(板书课题),我们现在读这样一篇小说有什么困惑?生:虽然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我觉得于勒这个人并不是小说的主人公,这是为什么?师:不是主人公,好,坐下。
还有哇?生:为什么文章要写成我的朋友转述。
师:朋友转述。
还有吗?那么,我说从这篇小说你得到什么?或者说你读出什么来?有的同学已经说了,我的叔叔于勒不是主人公。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没有关系。
不直接回答,但是大家要想一想,随便他是不是主人公。
既然是我的叔叔于勒。
当然这个“我”是谁?生:约瑟夫。
师:嗯,是我的叔叔于勒,那么你们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感受到“我”对叔叔于勒是怎么样的感情。
生:读出来了。
师:读出来了。
谁告诉我?哪里读出来的。
生:对他的叔叔有一种同情心。
师:那是你提炼的,我们不是要你概括,是要你告诉我们哪里读出这个同情心。
生:在89小节。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师:好,你们在标1、2、3、4小节的时候,把引用的文字标进去了啊。
那就是我们的标序方法不一致。
他说的89可能是89,也可能是88。
没关系,我们按照你们的习惯标。
但是你要告诉我你们这个89里面的内容是什么?我要说读出自己的感受。
靠一句是不够的。
那么我们首先要关注什么?“我”对于勒的感情。
你可以给我找一句找两句找三句找五句。
我的意思是不能光找这么一句。
你要都给我找到,我们再读,一边读一边圈。
直接表达我对叔叔于勒感情的,尤其是这个故事当中,你们看前面怎么说的。
这个人使我想起一段往事。
而这段往事呢,“是一直念念不能忘了的”。
是在这段往事当中去找。
然后我们再看他的感情在哪里。
你们得找到啊,不能跟我说一句两句。
你至少要跟我讲这一类那一类。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第60小节。
师:60,有的人大概是59。
如果把那个引用的书信的内容往上归类的话,或者是59,或者是60。
好的,心里觉得非常激动。
生:我觉得非常激动。
师:先把你觉得直接表达的句子找出来,好吧?生:还有的是第12小节。
师:我想先从这一件往事说起。
对的,你待会儿回顾一下12小节。
生:“我从小就听到大人们谈论他,对他很熟悉,好像一见面就能马上认出他来。
”师:好的,还有哇?生:没有。
师:没有了。
生:我找到的是第108和第109小节。
师:108也能是107、109。
读一下。
生读课文中的相关内容(“当船靠近……我想再看一次我的叔叔于勒……”)。
师:我爸的兄弟,我的亲叔叔。
还有哇?我刚才说了这是我们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不能这么零零星星地圈出这么一句、两句就够了。
是吧?这个感情在文中是处处渗透,而直接表达他这种感情的,实际中很多的语句中也明确有的,我们在读的过程中,恐怕不能简单的画一句就解决了。
这一句你还要找的到与之相关的。
我们关注了一类,是一类。
这个一类是表示什么的?直接写出我的心理活动,表达我的这种心理的。
而我对叔叔于勒的感情恐怕不只是表现在这些直接表达我的内心活动的句子里面。
还应该找到另外一些句子。
如果我把这个列举为一的话,一定还有二。
想想看,这个“二”是什么?我举一个例子。
比如说36小节。
有哇,这个36也可以理解为37,36、37其实是划分标准不一样,其实是一小节。
有一些很不起眼的,找找看。
看似很不起眼的写到于勒穿着,破破烂烂的老水手,这样的语言还有吗?生:我找到的是第57小节。
或者是第56小节。
“我也开始注意起这个人来,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睛一直离不开手里的活。
”师:他是怎么样的啊?又老又脏,满脸皱纹。
还有吗?生:我找到的是92或者是93小节。
“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穷苦的水手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疲惫不堪。
”师:破破烂烂。
好,除了36、37以外还有吗?生:在第44小节。
师:为什么要关注这些,如果说36或37,只关注到破破烂烂,还不知道他是我的叔叔,然而我的着眼点已经在这里了。
他的这样的一个形象已经引起了我的关注。
这个时候是为什么关注?我还不知道他是我的叔叔啊?生:因为那时候船上有穿着比较入时的两位太太,而旁边的他的叔叔是破破烂烂的,两个人的反差很明显,所以他才注意到的。
师:好,请坐。
反差很明显。
那可能有,这就牵涉到我为什么会写我的叔叔了。
前面是这个人使我想起一段往事,是吧?是不能产生忘怀,因此这里的我,讲故事的我,他特别关注的是什么啊?那些生活比较困苦的。
让人产生一种不由自主内心的同情、怜悯。
是这样吧?所以说,如果说,37、44,还只是对这一批人的关注的话,那么到了57、93,感情恐怕有些许变化。
特意看了又看,是满脸皱纹,又老又脏,而更是满面愁容,疲惫不堪的,他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
这篇是翻译文章,翻译者对于作者内心的这种揣测应该是到位的。
所以我们说,从这样的一种描写当中,我们可以读出,讲故事的我,对我的叔叔于勒寄托了怎么样的感情?你用几个词语概括,当然很简单,充满同情的、怜悯的,甚至有点心酸的。
是不是啊?但是你要读的出,在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描写当中,就倾注了我的情感。
如果这里还不那么鲜明的话,那么这些是不是表达了我对叔叔的感情。
刚才有同学说第12小节。
要把12小节列进来,那么这里所列出的一、二的内在关系是什么?12节说明是什么?是说明了我对叔叔于勒的这种感情,那么第12节,对这种感情的表达是怎么样子的?想想看。
一下子回答不出不要紧,主人公的问题比较复杂,我们今天不必从概念上做解释,但是,我们可以说所写的人物当中出现次数比较多的或者比较少的,我们姑且这么理解,他不是就叫主人公,,我们今天姑且把它理解为出现多的算是主人公,姑且这么理解,但是今天主要不是为了形成这个概念……虽然笔墨比较少的是于勒,笔墨比较多的是谁啊?生:我的父亲,母亲。
师:我的父亲,母亲。
但是他的核心是在讲我的叔叔,要表达的是我对叔叔于勒的感情,而这段往事的核心人物也是于勒。
是不是啊?那么写那么多非于勒的事情,有什么用?一二三不算,一二三是引子,引出这个故事,一二三小节不算,从第四段开始。
一直到或者叫33段,或者叫32段,29、30段没有直接写我的叔叔于勒,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写前面的事情?生:暂时还不能回答。
师:暂时还不能回答,没关系,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
在这一个故事当中,我的爸爸妈妈对于勒也是有表示的,也有他们的感情的。
我们读的出吧?这一节课,我们主要不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就不讨论了。
但是前面的29段,或者30段,写我的爸爸妈妈,写我的家里人近况,与我的叔叔于勒有关吗?第一个,有关吗?生:有。
师:有关,因为我们全家都在盼望着于勒的归来,是不是啊?多少年没见了?生:十年。
师:十年吗?到底几年。
两年以后来了一封信,过了十年杳无音讯。
是吧?一切都是围绕着我的叔叔于勒展开的。
急切地盼望着他的归来。
终于那一天,我们到泽西岛去。
因此于勒尽管出场不多,但是写的并不少。
全是围绕着我的叔叔于勒来展开的。
于是我们要进一步思考,盼望于勒归来那么急切,原因知道吧?这很简单。
那么接下来我们读的,遇到于勒叔叔之后,父母他们表现出来的神情,以及他们的话语。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看到他之后,我们举例地看,父亲是什么表现?生读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师:要前后联系起来读。
当他发现一个有点像于勒的人之后,怎么样?生:不安。
师:不安。
脸色苍白,当他确定这是于勒之后,怎么样?还是脸色苍白,愁容满面。
而且是怎么样?生:坐立不安。
师:这些恐怕就是我们要关注的。
回到我的母亲身边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心虚。
再往下呢?生:好像吓呆了。
师:包括母亲,这个大家自己去读。
包括母亲的话语。
她把于勒称为贼水手,无赖,累赘,讨饭的,乞丐,这里面当然有我对我的爸爸妈妈的基本态度。
基本态度是什么?比较复杂。
我们暂时不急。
但是大家要思考的问题有一个,他们要竭力地躲避这个于勒,为什么?生:因为他没有钱。
师:没有钱,要想得比较全面一点,原因一原因二原因三。
生:我认为当时于勒是有财产的,但现在于勒没有钱,如果被未来的二姐夫知道,就会影响二姐的婚事。
况且他现在没有钱,还在卖磨砺,他回来的话会拖累她们家。
师:你讲了几个原因?生:两个。
师:两个。
一个,如果连女婿都知道了,影响二姐的前程。
第二个,他又来缠上我们了。
把我们的钱又用光了。
对吧?还有吗?想好了啊,读的过程中一定要前后联系的。
想想看还有?生:他是骗子。
师:你这个用的是骗子,用得重了,意思是有的。
于勒这个十二年里面,在他的家族乃至他的生活的区域里面,获得了怎么样的名声?是正直的,善良的,有良知的,获得了这样一个名声。
因此就局部来看,母亲说的一句话,就热闹了,这个看来是在船上了,如果这个事情家里也知道了呢?不也热闹了吗?最后第三点,他们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心理,在文中找得到依据吗?生:第67小节。
"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
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
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
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因为一开始已经问了船长,已经得到了有力的证据,觉得穿的破破烂烂的,卖磨砺的就是那个父亲的兄弟于勒。
师:好,坐下,你这里指出来这样一个人,恐怕是过不去,有这个意思在。
生:"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
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
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师:这些都是比较直接的阐述——说为什么要躲开他。
我说从作者叙述的直接描写当中隐含着我的父母实际是很怕给自己丢脸的。
那么这句话,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描写的,我的爸爸妈妈其实是爱面子的。
是不是啊?不用直接回答了,自己找找看。
我们来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
在星期天到海边散步的时候,穿的是非常的讲究,是吧?而且是不苟言笑,上了船之后提出去吃牡蛎。
他们是一个怎样的家庭?生:贫穷。
师:然而又要展现自己的体面,你说他爱慕虚荣可以这么说,但是恐怕虚荣一词还涵盖不了,这个不好理解。
这就是当时的法国的现实,这种爱虚荣恐怕不是一个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