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ppt课件

合集下载

苏轼《临江仙》教学课件

苏轼《临江仙》教学课件

• “夜阑”一句,亦景亦情,既是写深夜无 风而平静的江面,也是词人此际宁静超然 心境的象征,并从而引发出尾二句的渴望 和遐想。 • “小舟”二句,写词人面对平静的江面, 幻想着能如范蠡一样,驾一叶扁舟,远离 尘世喧嚣,在江湖深处安闲地度过自己的 馀生。 • 体现了作者当时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灵魂 解脱的心境。
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这首词是借题发挥。他胸中 的许多感慨和想法因途中的遇雨而触发, 而后便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感想和心情。
即写眼前景,谈心中事;因自然现 象,谈人生哲理。于是便有了这首于简 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
:
苏轼在《定风波》这首词中 , 借对 自然风雨的应对态度来表达他对人生风 雨和政治风雨的处置心态——他准备要 以不避坎坷 , 任其自然的态度来对待眼 前和将来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风雨。
书法:擅长行书、草书,与黄庭坚、米 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
绘画: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有《枯 木怪石图》、《竹石图》等传世。 赋:把古文引进赋体的创作,他的《赤 壁赋》与欧阳修的《秋声赋》同为文赋 的代表作。
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
苏轼词的风格是多样化的。如 《江城子》的热情浓烈、意气奋昂, 《念奴娇》的开阔动荡、雄壮勃发, 其风格可以用“豪放”和“高旷” 来形容,而苏轼写恋情、写伤感的 词,则又委婉而细密,如悼亡之作 《江城子》。
《临江仙》
苏轼
苏轼生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 眉山(今属四川)人。他出身于一个 比较清寒的文士家庭,父亲苏洵,由 发愤读书而入仕,他受父亲影响,走 上了同样的道路。仁宗嘉祐二年 (1057)二十一岁时,受到欧阳修的 赏识,考取进士,嘉祐六年授大理寺 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开 始了他一生坎坷的仕宦生涯。

苏轼临江仙ppt

苏轼临江仙ppt

❖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化所孕 育出来的一位智慧人物。
❖ 他不但为文学史提供了许 多传世精品,而且在如何 对待和处理人生方面也给 我们以启迪和榜样。
本课结束,谢谢!
《临江仙》一词便记载了他的这种 旷达。
上阕:
三、文本分析
❖ 夜饮东坡醒复醉: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
❖ “醒复醉”:以酒浇愁,醉而复醒,醒而复醉。
❖ 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词人醉眼 朦胧的情态。

❖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 声。”
❖ 写词人已到寓所、在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 深夜归来,敲门不应, 坦然处之,漫步走向寓所附近的江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下阕是词人“倚杖听江声”时的哲思。
❖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 化用《庄子·知北游》“汝身非汝有也”句, ❖ 《庄子·庚桑楚》“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
虑营营”。
对人生的思索和感叹:想平生颠沛飘泊,身不 由己之时居多,何时才能不为外物所羁绊,任 性逍遥呢?
❖ 夜阑风静縠纹平
❖ 亦景亦情
倚杖听江声
苍茫的夜空下,荒凉的大江边,作者手拄拐杖, 静静伫立,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人与大自然 仿佛已融为一体。
一个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 立的“幽人”跃然纸上。
❖ 上阕以动衬静,通过写家童鼻息如雷和作 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
❖ 对于历尽宦海风波的苏轼来说,置身于宁 静的大自然中,会感到一种精神的解脱。
这首词记叙深秋之夜苏轼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 醉后返归临皋的情景,展现了作者旷达的心 境和渴望解脱、自由的心情。
《避暑录话》记载:
苏轼作了这首词后,“挂 冠服江边,拏舟长啸去 矣”,吓得郡守匆忙寻找, 发现“子瞻鼻鼾如雷,犹 未兴也”。

《临江仙 送钱穆父》讲解课件

《临江仙  送钱穆父》讲解课件

下阙:
心中惆怅你连夜就要扬帆出发, 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光淡淡。不 要端着酒杯愁眉不展了。人生就 是座旅店,我只是匆匆过客。
下阙:
月夜送别有人
先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围,渲染了作者与友 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
再由哀愁转为旷达、豪迈,说离宴中歌舞相伴 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其用意一是不要 增加行者与送者临歧的悲感,二是世间离别本也是 常事,则亦不用哀愁。这二者似乎有矛盾,实则可 以统一强抑悲怀、勉为达观这一点上,这符合苏轼 宦途多故之后锻炼出来的思想性格。词的结尾,以 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 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词牌名
题目
临江仙▪送钱穆父
老友钱勰(字穆父)
宋▪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 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 是行人。
上阙:
京城一别我们已是三年未见, 你总是远涉天涯辗转在人世间。 相逢欢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 你心始终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 风亮节似秋天的竹竿。
上阙:
与友人久别重逢
先从时间着笔,回忆前番离别,再就空间落墨,述 仕宦生涯,接下来抒发作者对仕宦失意、久处逆境所 持的达观态度,并用对偶连喻的句式,通过对友人纯 一道心、保持名节的赞颂,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 坚贞的操守。词的上片既是对友人辅君治国、坚持操 守的安慰和支持,也是词人半生经历、松柏节操的自 我写照,是词人的自勉自励,寓有强烈的身世之感。 明写主,暗写客:以主慰客,客与主同,表现出作者与 友人肝胆相照,志同道合。
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 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 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 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 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 的个性风貌。

临江仙PPT

临江仙PPT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 筑雪堂五间。 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 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 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为利禄竟逐钻营。 夜阑:夜尽。 縠纹:比喻水波细纹。縠hu,绉纱。
“夜阑风静彀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 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引发出 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 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苏东坡政治上 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 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 些老庄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小舟 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这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 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 竞钻营!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 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11.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这首词中也有这样的词句,请指 出并简要分析。
解析解答这道题首先要弄清楚"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的意思,这句话实际 上就是要求回答本词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天真烂漫之趣, 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 《东坡乐府》等。

苏轼《临江仙 送钱穆父》PPT

苏轼《临江仙 送钱穆父》PPT


第三章

诗词赏析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在公元1091年(宋哲宗 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今属 浙江)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 绍兴北)徙知瀛洲(治今河北河 间)途经杭州的老友钱勰(穆父) 而作。当时苏轼也将要离开杭州。 所以以此词赠行。
诗句赏析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元祐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 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元祐三年穆父出 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岁月如流,此次杭 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 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
诗句赏析
苏轼一生虽积极入世,具有 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 但另一方面又受老庄及佛家 思想影响颇深,每当官场失 意、处境艰难时,他总能 “游于物之外”,“无所往 而不乐”。
这首送别词中的“一笑作春 温”、“樽前不用翠眉颦。人 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句, 是苏轼这种豪放性格、达观态 度的集中体现。
“东坡处处筑苏堤”,苏轼一生筑过三条长堤。苏轼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对颍州 西湖也进行了疏浚,并筑堤。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 (今广东惠阳)安置。年近6旬的苏轼,日夜奔驰,千里迢迢赴贬所,受到了岭南百姓热 情的欢迎。
流落儋州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 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元祐六年八月调往颍州任知州、元祐七年(1092年)二月任扬州知 州、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任定州知州。
中心思想
《临江仙·送钱穆父》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营造了在夜间为 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寡欢的 心情,词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词人对仕宦浮沉的惆 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

临江仙PPT多媒体教学课件

临江仙PPT多媒体教学课件

八声甘州
•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 江水,无语东流。
•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 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 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
苒 苒 物 华 休
主旨
这是柳永抒写羁旅行役之苦的名作。 词人倾吐了萍踪飘泊的坎坷经历,表 现了因事业无成而生的内心矛盾与苦 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中下 层士子典型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情绪。
三、词的艺术特色
• 1、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 2、领字的多处运用 • 3、虚实相生
二、柳永的词
• 1、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 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小令一统天 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 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是 处 红 衰 翠 减
唯有长江水 无语东流
归 思 难 收
望 故 乡 渺 邈
不 忍 登 高 临 远
叹年来踪迹 何事苦淹留
误 几 回 天 际 识 归 舟
想 佳 人 妆 楼
顒 望
争知我 倚阑干处 正恁凝愁
分析:
• 词的上片:描绘登高所见的秋景,用层层 铺叙的手法写出了秋天的旷远﹑阴冷﹑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寂寥。
八声甘州
柳永
简介柳永
柳永 (约980--约1053年),原名三变, 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 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 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 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 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 志须酬。”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 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 著名的《鹤冲天》:

临江仙_欣赏ppt课件

临江仙_欣赏ppt课件

七月己巳,为高平公缀缉成编。追惟往昔过从饮酒之人,
或垅木已长,或病不偶。考其篇中所记悲欢合离之事,
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怃然,感光阴之易迁,
叹境缘之无实也!
精选ppt课件2021
11
仙临 江
精选ppt课件2021
12
梦醒时觉得人去楼空为孤寂困
锁,酒醉醒来但见门帘低低下垂。
去年春天离别的愁恨滋生恰巧又在
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 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
精选ppt课件2021
2
北宋后期,是政局多变、新旧党争此起
彼伏、党派之间相互“倾轧”的时代。神宗
朝,新党执政,推行新法,反对变法的旧党
人士大多被排斥出朝廷。哲宗元佑年间,高
太后垂帘听政,起用旧党人士而力斥新党,
属于旧党的苏轼及苏门诸君子纷纷回朝,会
打击。政局的动荡变化,直接影响了卷入党
争漩涡的词人的命运。苏轼及苏门词人的升
沉荣辱紧随着政局的动荡而变化。这一代词
人比上一代词人更普遍、更多地体验到命运
的坎坷和人生的失意,他们都是文坛(词坛)
上有盛名而政坛上无高位的பைடு நூலகம்意文士。因而,
这个时期的词作主要表现的是个体生存的忧
患和人生失意的苦闷。
精选ppt课件2021
此时。想起凋残的百花中独自凝立,
霏霏细雨里燕子双双翱
飞。
记得与歌女小蘋初次相见,她
穿着绣有两重心字的罗衣。通过琵
琶的弹奏诉说出自己的相思。当初
相见时的明月如今犹在,它曾照着
像彩云一样的小蘋精回选pp归t课件。2021
13
这是晏几道的代表作。内容上,它写的 是小山词中最习见的题材——对过去欢乐生 活的追忆,并寓有“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 艺术上,它表现了小山词特有的深婉沉着的 风格。可以说,这首词代表了作者词的艺术 上的最高成就,堪称婉约词中的绝唱。

临江仙_送钱穆父_一别都门三改火_宋词鉴赏_宋_苏轼

临江仙_送钱穆父_一别都门三改火_宋词鉴赏_宋_苏轼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言何必为暂时离别伤 情。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就不必计较眼前聚散 和江南江北了。词的结尾,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 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 的人生态度。
鉴赏
苏轼送别词的结尾,一般均为友人解释忧虑,此首 从道家借用思想武器,流露出一定的消极成分。但在当 时,他为友人提供一种精神力量,使友人忘却升沉得失, 虽远行而能安之若素。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一样,是由于在朝 好议论政事,为言官攻击导致的后果。以上数句,先 从时间着笔,回忆前番离别,再就空间落墨,概述仕 宦生涯,接下来抒发作者对仕宦失意、久处逆境所持 的达观态度,并用对偶连喻的句式,通过对友人纯净 的心胸、保持名节的赞颂,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 坚贞的操守。
鉴赏
“樽前不用翠眉颦”一句,由哀愁转为旷达、豪迈, 说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这 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与送者临别的悲感,二 是世间离别本也是常事,则亦不用哀愁。这二者似乎有 矛盾,实则可以统一在强抑悲怀、勉为达观这一点上, 这符合苏轼在宦途多变之后锻炼出来的思想性格。
鉴赏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祐进士。宋 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 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 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 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 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 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纵横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 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 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擅长行书、楷 书。能画竹,也喜作枯木怪石。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 有《东坡乐府》。

临江仙 PPT

临江仙  PPT

• • •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 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 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 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 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1075

《西江月》 苏轼
•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 1080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 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 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晴。
1082 春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 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 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 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 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 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 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 豪杰。 •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 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 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 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 酹江月。 1082夏7月
临江仙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 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 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7.苏轼临江仙-课件PPT

7.苏轼临江仙-课件PPT

词在苏轼手中创新一变,他改变了晚唐 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豪放词派的开创 者。
苏轼手上,词的审美完成了由女性化的 柔婉美向男性化的力度美的转变。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 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 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5
背景材料
1.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 黄州之贬的第三年。
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苏轼作 了这首词后,“挂冠服江边,拏舟 长啸去矣”,吓得郡守匆忙寻找, 发现“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
16
背景材料
2. 关于苏东坡的生平和创作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 居士,眉州眉山(在今四川)人。
词” 朋九万《乌台诗案》 任意版本的“苏东坡诗词文赏析”
4
词在北宋时期,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
晏殊、欧阳修、 晏几道、张先、
柳永
承袭“花间”余绪 开拓了词的形式和内容
后期
苏轼、周邦彦
将词推向繁荣和成熟
5
晏殊、欧阳修的词作特点:
生于承平之世,喜爱冯延巳却无其经历与感慨,所 作多带“富贵气”,或“疏隽”、“深婉”而有“鄙亵 之语”,与“花间”有相通之处。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谁道闲请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6
张先、晏几道的词作特点:
在承袭余绪的同时,已出现革新的苗头。张词宛转典 丽,创制慢词,在艺术形式上为词体的变革作了准备。晏 词在内容上为宋词的革新开了先例。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帘压卷花影
云破月来花弄影
B.开豪放词派的先河。入宋以后,词学大兴,范仲淹的边塞之作,宴 殊的人生几何之叹,欧阳修的婉转言情,柳永的长篇铺叙,都能达到高 度成就,词坛的正宗——婉约词,在一百多年的发展演进中,群芳竞放, 可说是蔚为大观。然而,苏轼以其淋漓巨笔,翻万丈波澜,开豪放一派 先河,树词坛异帜。

苏轼《临江仙》PPT课件

苏轼《临江仙》PPT课件

-
51
•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只“莫听”二字便 见性情。
• “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 中照常徐步,呼应小序中所说的“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
-
52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用竹杖芒鞋,点明自 己是世间的闲客。
• 这个“轻”有更耐人寻味的含义。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 无言,惟有泪千行。料 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 短松岗。
《江城子》是一首感 情深挚的悼亡词,作于 宋神宗熙宁八年 (1075),时苏轼在密 州(今山东诸城)任太 守。
序云:“乙卯正月 二十日记梦。”乙卯 即熙宁八年。题为记 梦,实际是通过记梦 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 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苏轼又在这里修建了雪堂, 作为游息之所。此词就是记叙 某一个深秋夜晚,词人在东坡 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回临皋 时的所见所感。
上片记事,下片抒怀。
上片写词人借酒浇愁、喝醉 归家的情景。 夜饮醒而复醉,醉 后归来恍惚已近三更。家童熟睡, 敲门无人应,正可谛听江浪声, 融自己于大自然怀抱之中。
• “夜饮东坡醒复醉”,开始就点出了夜饮的地点和 醉酒的程度。
• 苏轼青年时代就学通经史,有远 大的济世之志。
-
5
他一生分为四个时期 1、王安石变法前(1037-1069)
苏轼早年读书,以第二名科举高中,进入 仕途。欧阳修又推荐他参加才识兼茂科考 试,后又通过一些资格考试,正式进入仕 途。
➢2、熙宁变法(1069-1085) ➢苏轼出离中央,历任四川。 ➢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
他对词的认识上的突破。苏轼 以雄大的才力、开阔的胸襟进 入词的创作领域,大大开拓了 词的题材、意境、风格与表现 手法。

苏轼临江仙教学课件

苏轼临江仙教学课件

苏轼临江仙教学课件一、引言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为文清新豪放,创作了许多传世之作。

其中,其词作尤为卓越,经典之作《临江仙》影响深远。

本教学课件将对《临江仙》进行解析,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词作。

二、背景介绍《临江仙》是苏轼于1079年写的一首南宋山水田园风光的临江仙词,描写了苏轼在与友人欣赏美景时的心境和情感。

这首词作以其精湛的艺术表达和内涵丰富的意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三、词作解析《临江仙》全词共四句,每句八个字。

下面将对每句逐一进行解析。

1. 抽刀断水水更流。

这句意境深远,表达了岁月变迁、世事无常的主题。

抽刀断水,象征时间的流逝,而水流更加代表着生命的不停推移。

这一句以简练的语言,寄托了苏轼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2.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这句表达了苏轼在观景时的投入感。

横看成岭侧成峰,既描绘了山水之间起伏的景象,也暗示了人们在观察事物时,应换个角度思考和欣赏。

同时,岭和峰也象征着人生的困难和挑战,呼应了第一句中的世事无常。

3. 远上寒山石径斜。

这句通过清新的描写方式和自然景色展示了苏轼社交中的闲适之态。

远上寒山,指的是苏轼与友人一同攀登山峰,享受大自然赐予的宁静与美景。

石径斜,意味着攀登的艰辛,也为词作增加了一丝写实的成分。

4. 白云生处有人家。

最后一句点明了苏轼所欣赏的美景中有人家。

白云生处,形容山间云雾缭绕的美景,更突显出在美景之中,有灵动和生活气息。

也让人们感受到人事纷扰之外的宁静和喜悦。

四、意境表达在整个《临江仙》中,苏轼通过描绘山水自然景色,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慨。

他将岁月流逝,世事无常的主题与山水间独特的美景相结合,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索。

五、教学要点在教授《临江仙》时,教师应特别关注以下几个要点:1. 解读词作的意境和主题,帮助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及思想。

2. 分析词作的结构和修辞手法,使学生对于苏轼的艺术表达方式有更深入的理解。

苏轼专题学习 课件(共32张PPT).ppt

苏轼专题学习  课件(共32张PPT).ppt
他们不止是兄弟, 更是师生, 是朋友,
是政治上荣辱与共的伙伴, 精神上互相安慰的知己。
印象苏轼之一·深情苏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 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 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 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 月夜,短松冈。
• 曾读得一言,愚以为甚妙:茶不过两种姿态,浮 和沉,饮茶人不过两种姿势,拿起,放下。人生 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拿得起也需要放得 下。入世与出世,不过是一种选择,无论何种选 择,都是一种态度,属于他东坡居士的态度。儒 道佛也罢,无论何种宗教,都是一种信仰,属于 他苏东坡的信仰。沉且耕酌享过,浮则心济天下 。这时代,他孜然一身,笑对世间百态,心中豁 达,便随它而去。
又一婢曰:“满腹都是识见。”坡亦未 以为当。
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 ”坡捧腹大笑。
——(宋费衮《梁溪漫志》)
这就是苏轼,他对亡妻 深情款款……
魂牵梦绕小轩窗, 明月松冈痛断肠。
印象苏轼之一·深情苏轼
• 自读三首诗词,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勾画:你从哪些诗句 《浣溪沙 徐门石潭谢雨》 中能读出苏轼对国家、 《闻捷》 对人民的深情? •
• ③他办事踏实认真,不留后患。险情排除 后,他还奏请“在老城增建木岸,以防洪 水再来”,让“徐人至今思焉”。
杭州:他监督捕蝗,赈济灾荒,筹款创建“病坊”,组织人员 疏浚西湖,修筑长堤,使杭州人民世代受惠。
密州:蝗灾严重,他上奏朝廷要求免除秋税,治理灾害,亲自 沿城捡收弃婴。
徐州:黄河决堤,他全力组织抗灾,召军队与人民筑堤护城。
颍州:冬天久雪人饥,苏轼开放“义仓”外调炭薪,分发人民。
扬州:他为民请命,恳求朝廷宽免贫民的欠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6
五、赏析 Chinese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元祐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穆 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 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岁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别后 的第三个年头了。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 赴瀛州,真可谓“ 天涯踏尽红尘” 。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 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自己都能以道自守, 保持耿介风节,借用白居易《赠元稹》诗句来说,即“ 无波古井水, 有节秋竹竿” 。作者认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样,是由于朝 好议论政事,为言官所攻。
7
五、赏析 Chinese
词的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送别友人。“ 惆怅孤帆连夜发, 送行淡月微云” 一句,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渲染了 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
“ 樽前不用翠眉颦” 一句,由哀愁转为旷达、豪迈,说离 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这一句,其 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与送者临歧的悲感,二是世间离别本 也是常事,则亦不用哀愁。这二者似乎有矛盾,实则可以统 一强抑悲怀、勉为达观这一点上,这符合苏轼宦途多故之后 锻炼出来的思想性格。词末二句言何必为暂时离别伤情,其 实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 夫天地者, 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既然人人都是天 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词的结尾, 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 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8
五、赏析 Chinese
苏轼一生虽积极入世,具有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 张,但另一方面又受老庄及佛家思想影响颇深,每当 官场失意、处境艰难时,他总能“ 游于物之外” , “ 无所往而不乐” ,以一种恬淡自安、闲雅自适的态 度来应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 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首送别词中的“ 一笑作春 温” 、“ 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等句,是苏轼这种豪放性格、达观态度的集中体现。 然而在这些旷达之语的背后,仍能体察出词人对仕宦 浮沉的淡淡惆怅,以及对身世飘零的深沉慨叹。
以上数句,先从时间着笔,回忆前番离别,再就空间落墨,概述仕 宦生涯,接下来抒发作者对仕宦失意、久处逆境所持的达观态度, 并用对偶连喻的句式,通过对友人纯一道心、保持名节的赞颂,表 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坚贞的操守。词的上片既是对友人辅君治国、 坚持操守的安慰和支持,也是词人半生经历、松柏节操的自我写照, 是词人的自勉自励,寓有强烈的身世之感。明写主,暗寓客;以主 慰客,客与主同,表现出作者与友人肝胆相照,志同道合。
4
四、简析 Chinese
【简析】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元佑初年,苏与钱友谊甚笃。元佑三 年钱出知越州,都门帐饮,苏轼曾赠诗送别。岁月如流,此次在杭 州相聚,已是别后第三的年头了。
一般的送别词,大多写行者难留而寡欢,居者惜别而悲切。而苏轼 此首以辅君治国、操守风节勉励友人,为友人开释胸怀,不仅动人 以情,而且还使友人从理性上受到启迪,纯一道心,保持名节。
9
六、作者简介 Chinese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 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 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 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 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 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 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 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 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 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 《东坡乐府》等传世。
词的下片写月夜送别友人。钱由知开封府徙越州,复徙瀛州,每下 愈况,内心郁郁寡欢。夜中分别,送行的也只能是淡月微云。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是名句,点睛之笔。
元佑年间,各政治派别互相倾轧,苏与钱仕途不顺,惺惺相惜,有 感而发。
5
五、赏析 Chinese
【赏析】 这首词是公元1091 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 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 友钱穆父(名勰)而作。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 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 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 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 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Chinese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鄂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第六单元 诗歌诵读
1
一、诗歌原文 Chinese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 ,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 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 辈。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2
பைடு நூலகம்
二、注释 Chinese
【注释】 ① 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 州。 ② 改火:指年度的更替。 ③ 筠:竹。
3
三、译文 Chinese
【翻译】 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是三年了,你远涉天 涯,一直奔走辗转在这人世间。相逢一笑时,依然 像春天般温暖。你的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 节像秋天的竹子。 我心惆怅,因为又要离别,你要连夜扬起孤帆前行, 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陪酒的歌妓不用 对着酒杯太过凄婉。其实人生在世就好像住旅舍一 般,我也包括在旅行者里边,和你是一样的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