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棒图片

合集下载

第1课时 放大与缩小

第1课时    放大与缩小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冀教版六年级数学第1课时放大与缩小教案♦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1〜73页。

♦教学提示本课时教学内容中应明确:保持图形原来的形状而使图形变大,叫做图形的放大;保持图形原来的形状而使图形变小,叫做图形的缩小。

在生活中,用放大镜看书,投影仪放映图表、复印机扩印属于放大现象;而照片,复印机缩印等属于缩小的现象。

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分为三步:一看原图每边各占几条格线;二计算按给定的比例将图形的各边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新图形的每边各占几条格线;三按计算出的边长画出原图的放大图或缩小图。

在方格纸上画图形的放大图或缩小图时,对于横纵格线上的斜线,可以把它的两个端点作顶点连接长方形(或正方形),使此斜线成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对角线,先将外面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再确定对角线的长度。

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相同,但是大小不同。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对生活中的放大或缩小现象有好奇心,体会图形的相似,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体会图形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研究图形放缩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图形的相似。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放大镜,小棒,方格纸。

学生准备:小棒,直尺,圆规,铅笔。

一、创设,隋境,激趣引入课件出示下面的图片:教师用鼠标拖动图片得到下图:师:原来的图片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原来的图片被放大了。

师:继续用鼠标拖动图片:师:现在图片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图片缩小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神奇的小棒》教学设计 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神奇的小棒》教学设计 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神奇的小棒》教学设计青岛版教学内容《神奇的小棒》是一节数学活动课,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让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学习立体图形的名称和基本特征;通过拼搭小棒,探索立体图形的构成。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说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立体图形的名称,描述它们的基本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1. 立体图形的认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2. 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学生在拼搭小棒的过程中,需要发挥空间想象力,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挂图等。

2. 学具:小棒、剪刀、胶水、彩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立体图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立体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它们的特征,并学习它们的名称。

3. 活动探索:学生分组合作,用小棒拼搭出不同的立体图形,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特征,尝试解决问题。

4. 交流分享:各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拼搭经验和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收获和不足。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以下布局:1. 《神奇的小棒》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分三点列出教学目标,突出重点。

3. 教学难点:列出教学难点,以便学生关注。

4. 教学过程:简要列出教学过程的六个环节。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中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8的组成与分解》

中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8的组成与分解》

“中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8的组成与分解》”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理解数字8的含义,知道8可以由哪些数字组成和分解。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数字8的组成与分解。

2.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灵活运用数字8进行组成与分解。

三、教学准备1.教具:数字卡片、小棒、图片等。

2.学具:数字卡片、小棒、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教具展示数字8,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数字8的特点。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数字8的了解。

2.数的概念通过数字卡片和实物,让幼儿直观地感受数字8的大小。

引导幼儿理解数字8是由7和1、6和2、5和3、4和4组成的。

3.数字8的组成利用小棒进行操作,让幼儿亲自体验数字8的组成。

引导幼儿发现数字8可以由7和1、6和2、5和3、4和4组成,并进行记录。

4.数字8的分解利用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物品的数量。

引导幼儿将图片中的物品进行分解,如8个苹果可以分成7个和1个、6个和2个等。

5.游戏活动设计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数字8的组成与分解。

例如,教师说出一个数字,幼儿需要迅速找出与之组合成8的另一个数字。

让幼儿分享他们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幼儿掌握了数字8的组成与分解,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数学素养。

3.通过游戏活动,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所学知识,增强了学习兴趣。

5.不足之处:在游戏活动环节,部分幼儿可能因为操作不熟练而影响游戏效果,教师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幼儿的指导。

6.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加一些针对不同层次幼儿的练习,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深刻理解数字8可以由不同数字组合而成,并且能够灵活地进行分解。

北师大版二上数学第四课时 分香蕉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北师大版二上数学第四课时  分香蕉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四课时分香蕉教学内容:教材第64、65页。

教学目标: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除法算式的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

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出示智慧老人画面谁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说给大家听。

二、问题探究。

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2、谈话:把12根香蕉分成2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除以(把12分成2份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6?如果把12平均分3份能用除法表示吗?)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三、体验感悟。

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

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第1、2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一练第3、4题。

板书设计:分香蕉12÷2=6(根)12÷2读作:12除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教学反思:前面大量的平均分的活动,是在学生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或表象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

学生从中积累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为本节课认识除法做好了准备。

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这个过程就是如何把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及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的数学化过程。

必要的讲解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使学生知道把物体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算式的过程。

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2024年《6的组成及分解》大班数学精彩教案

2024年《6的组成及分解》大班数学精彩教案

《6的组成及分解》大班数学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数字6的组成及分解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数字6的组成及分解。

2.难点:运用数字6的组成及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具:数字卡片、小棒、图片等。

2.学具:数字卡片、小棒、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数字6的认识。

2.展示数字6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数字6的特征。

(二)数字6的组成1.教师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数字6可以由哪些数字组成。

2.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所有可能的组合方式。

(三)数字6的分解1.教师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数字6可以分解成哪些数字。

2.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所有可能的分解方式。

(四)实践操作1.学生用小棒表示数字6的组成和分解。

2.学生用数字卡片进行组合和分解练习。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游戏环节1.游戏一:找朋友规则:将数字卡片散放在地上,学生需要找到与数字6组成和分解的数字卡片,并将它们放在一起。

2.游戏二:数字接力规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依次用数字卡片表示数字6的组成和分解,下一名学生需要接着表示,直到组内所有学生完成。

1.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1.家长协助学生用小棒表示数字6的组成和分解。

2.家长协助学生用数字卡片进行组合和分解练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了数字6的组成和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数字6的组成:6可以由1和5、2和4、3和3组成。

大班数学教案设计《0的分解与组成》

大班数学教案设计《0的分解与组成》

《0的分解与组成》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数字0,知道0可以分解成1和1,也可以组成1和1。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0的分解与组成。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理解0的分解与组成,并能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1.教具:数字卡片、小棒、计数器、图片等。

2.学具:数字卡片、小棒、计数器、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组织幼儿进行“数字接龙”游戏,复习1-10的数字。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最喜欢的数字,并说明原因。

(二)主题活动1.导入(1)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说出数字。

(2)引导幼儿观察数字0,提问:你们认识这个数字吗?它有什么特点?2.探索0的分解(1)出示小棒,请幼儿将小棒分成两部分,并用数字表示。

(2)引导幼儿发现,0可以分解成1和1。

(3)请幼儿用小棒演示0的分解过程。

3.探索0的组成(1)出示计数器,请幼儿用计数器上的珠子组成数字0。

(2)引导幼儿发现,0可以由1和1组成。

(3)请幼儿用计数器演示0的组成过程。

4.巩固练习(1)出示图片,请幼儿找出其中的0,并用数字表示。

(2)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0的分解与组成。

(3)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5.拓展活动(1)出示数字卡片,请幼儿用数字卡片组成不同的数字。

(2)引导幼儿发现,0可以与其他数字组合成不同的数。

(3)请幼儿用数字卡片演示不同的组合。

1.组织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3.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运用0的分解与组成。

五、作业1.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0的分解与组成。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数学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探索0的分解环节,通过提问和引导,确保每个幼儿都能理解0可以分解成1和1的概念。

例如:“如果我有0个苹果,然后我又得到了1个苹果,现在我有多少个苹果呢?再得到1个呢?”在探索0的组成环节,通过实物操作和互动,让幼儿理解0可以由1和1组成。

摆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

摆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

……
(1)书法组比美术组多6人,书法组有( 24+)6人 (2)舞蹈组比美术组多9人,舞蹈组有( 24+)人9 (3)合唱组比美术组多x人,合唱组有(24+x)人
边长a
用C表示周长,你能表示出表示?
700 320 400t
vt
• 你的年龄 •b
……
摆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 摆2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2×3 摆3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3×3 摆4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4×3
摆a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
……
摆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 摆2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2×3 摆3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3×3 摆4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4×3
摆a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a×3
摆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 摆2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2×3 摆3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3×3 摆4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
摆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 摆2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2×3 摆3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3×3 摆4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4×3
摆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 摆2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2×3 摆3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3×3 摆4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4×3
你爸爸的年龄
你妈妈的年龄
摆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
摆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 摆2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
摆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 摆2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2×3
摆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 摆2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2×3 摆3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
摆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 摆2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2×3 摆3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3×3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8课《巧用小棒》教材分析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8课《巧用小棒》教材分析

这个罐子盖得那么紧,用手打不开呀!巧用小棒8可以用什么工具来帮忙呢?活动1 开 罐 盖本活动承接驱动问题,以常见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用小棒等工具打开饼干罐的罐盖。

这个问题学生大多有生活经验,所以解决起来难度不大。

但学生未必认真地去观察过盖子被打开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才是本活动最重要的内容,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透过现象去发现本质的方法。

本活动的重点是要求学生绘制开盖过程的简图。

要点是根据实际操作绘制,用实线代表小棒,用箭头代表用力方向和盖子被开启的方向(受力方向)。

完成绘制后,应该要求学生进一步分析小棒和盖子的受力情况。

工具与材料钉子 螺丝刀 饼干罐◎友情提示◎本活动可以用打开饼干罐或奶粉罐的罐盖等作为任务情境导入,课前布置学生带一些与图示相同类型的罐子回来。

进行动手操作前,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开盖的过程,并做实验记录(画简图)。

然后组织学生根据简图对小棒和盖子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

根据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手用力的方向和盖子受力的方向刚好是相反的(注意:如果是小棒两端的受力情况,则用力方向和受力方向是一致的)。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发现罐子凸起的边缘在开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由此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活动。

活动2 罐子边缘的作用本活动是通过模拟实验研究杠杆支点的作用。

我们知道支点对于杠杆的意义,但对于学生来讲,由一个普通常见的现象过渡到对杠杆的科学研究,这就需要对这个现如果不放塑料块撬不起来啊!友情提示本活动的实验操作比较简单,可以利用学生的文具盒和书本来完成。

例如,用铅笔、橡皮代替小棒和塑料块,但不建议用直尺,因为直尺比较软。

实验完毕,教师应组织学生总结,并适时提出杠杆的概念,让学生根据杠杆的概念分析小棒撬罐盖(或者模拟实验)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和理解杠杆的科学概念。

活动3 认识杠杆类工具 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

杠杆上有3个作用点: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杠杆在工作时,动力点和阻力点都围绕着支点转动。

中班数学活动捆小棒

中班数学活动捆小棒

中班数学活动捆小棒中班数学活动:捆小棒适合年龄:中班活动目标:1、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提高计数能力。

2、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注意力集中能力。

活动准备:1、准备足够的小棒。

2、准备一个大的计数器。

3、准备一些小纸条,上面写有数字。

活动过程:1、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内容和目标,并引导幼儿了解小棒的用途和捆绑方法。

2、教师出示小棒,引导幼儿观察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3、教师示范如何将小棒捆绑在一起,并使用计数器进行计数。

4、教师将小纸条上的数字出示给幼儿,引导幼儿根据数字将对应数量的小棒捆绑在一起。

5、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幼儿在捆绑过程中的错误。

6、活动结束后,教师对幼儿的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

活动亮点:1、活动采用了实际的物品小棒和计数器,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数学的概念和方法。

2、活动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更加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3、活动设置了明确的目标和步骤,让整个活动过程更加有条理和有效。

活动建议:1、活动前,教师可以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幼儿已有的数学基础和兴趣,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进行活动设计。

2、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潜力。

3、活动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和延伸,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总之,本活动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数学思维和注意力集中能力。

教师通过巡回指导和及时发现并纠正幼儿错误,保证了活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班数学活动《接下去是几》中班数学活动《接下去是几》【活动目标】1、理解“接下去是几”的概念,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排序。

2、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1、一些具有顺序特点的图案卡片,如数字、形状、颜色等。

2、制作一个简单的PPT,展示一些图片和排序规则。

【活动过程】一、导入老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然后问:“小朋友们,这个数字是几?”幼儿回答后,老师再问:“那么,接下去是几呢?”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接下去是几”的概念。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7的形成》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7的形成》

《7的形成》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感知数字7的形成。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数字7的认识。

2.数字7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让幼儿掌握数字7的形成过程。

2.难点:引导幼儿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字7的形成。

四、教学准备1.教具:数字卡片、小棒、图片等。

2.学具:小棒、数字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a.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数字。

b.教师提问:“今天我们要学习数字7,你们知道数字7长什么样吗?”2.数字7的认识a.教师出示数字7的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数字7的特点。

b.教师与幼儿互动,讨论数字7在生活中的应用。

3.数字7的形成a.教师出示小棒,引导幼儿用小棒摆出数字7。

b.教师示范用小棒摆出数字7,并讲解摆放过程。

c.教师分组进行操作活动,每组用小棒摆出数字7,并分享摆放过程。

4.数字7的巩固a.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找出图片中的数字7。

b.教师与幼儿互动,讨论图片中的数字7在生活中的应用。

a.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数字7的认识和形成。

b.教师邀请幼儿分享学习数字7的感受和收获。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启发式教学,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与幼儿的互动,关注幼儿的学习需求,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幼儿对数字7的认识和形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部分环节中,个别幼儿的参与度不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

4.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5.同时,我也要注重对幼儿个体差异的关注,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第8课《巧用小棒》教学设计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第8课《巧用小棒》教学设计
6、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
五、拓展提高
观看下面三幅图片,选择哪种工具完成相应的工作比较合适,并说说选择工具的理由。
明确:
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
大石头用撬棍当杠杆去撬动比较省力
利用绳子和轮子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便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六、作业布置
生活中还有哪些杠杆类工具?找找它们的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课题
巧用小棒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6
学习
目标
1、知道杠杆的主要特征
2、认识到支点的重要作用
3、认识到很多工具都是杠杆
重点
掌握杠杆的主要特征
难点
分析杠杆类工具的杠杆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中,你遇到过这种现象吗?
饼干罐、奶粉罐的盖子常常盖得很紧,用手打不开,你是怎么解决的呢?
四、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工具属于杠杆类的是()
A.滑轮B.锉刀C.订书机
2、从杠杆角度,筷子的支点在()
(二)判断题
1、杠杆都是直的。
2、剪刀、擀面杖、起瓶器等都是杠杆类工具。
3、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做支点。
4、在用螺丝刀开启罐盖时,罐沿起着支点作用。
5、锥子不是杠杆类工具,因为找不到支点。
教科书——罐盖
小棒——打开罐盖的工具
塑料块——凸起的罐沿
3、实验过程
①用小棒直接向上撬起一摞书
②在小棒下面适当位置放一块橡皮,再次向上撬起一摞书
4、我们发现
5、知识卡片

中班数学《数物结合》教案附反思

中班数学《数物结合》教案附反思

中班数学《数物结合》教案附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数物结合的概念,能够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物品对应起来。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数物结合的概念,能够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物品对应起来。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物品图片、小棒、计数器等。

2.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便于幼儿活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数字。

(2)教师出示物品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物品名称。

2.讲解数物结合的概念(1)教师引导幼儿将数字卡片与相应数量的物品图片对应起来。

(2)教师示范操作,让幼儿观察并理解数物结合的概念。

3.活动一:数字与物品对应(1)教师分发小棒,让幼儿用小棒表示数字。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幼儿用小棒摆出相应数量的物品。

4.活动二:数物结合游戏(1)教师出示计数器,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计数器的用法。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数物结合游戏,如“找出与数字对应的物品”。

5.活动三:动手操作(1)教师分发物品图片,让幼儿将图片与数字卡片对应起来。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操作。

(2)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1.优点(1)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游戏,让幼儿轻松理解数物结合的概念。

(2)活动设计丰富多样,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3)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2.不足(1)在活动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数字和物品的对应关系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3.改进措施(1)加强个别辅导,帮助幼儿掌握数字与物品的对应关系。

(2)开展更多类似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发现幼儿对数物结合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培养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6和7的分解与组成教案1

6和7的分解与组成教案1

6和7的分解与组成安岳长河源任小青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6、7的分解和组成;2、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6、7的分解和组成;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6和7的分解与组成教学难点:掌握数的分解与组成的规律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图片、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猴子妈妈来到果园摘桃子,它来到两棵桃树前准备摘下所有的桃子,请同学们帮它数一数左边桃树上有多少个桃子,用数字几表示呢?〔6〕那么右边桃树上又有多少个桃子,有数字几表示呢?(7)。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6和7的分解与组成。

〔板书课题:6和7的分解和组成〕二、探究新知1、教学6的分解和组成。

〔1〕分一分:6根小棒分成2堆有几种分法?请拿6根小棒按不同的方法分一分,并把分得的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动手分小棒,教师巡视辅导;〔3〕学生汇报展示;6可以分成几和几?〔教师根据汇报板书6的分解〕6可以分成3和3,6可以分成2和4,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分成5和1,6可以分成4和2〔4〕出示课件教师教学6的分解与组成;a. 这里有几根小棒?生:6根。

要把它分成几组?怎样分才能更有顺序呢?一根一根的分,从6根小棒里,先分1根在左边,这样把6分成几和几?生:6可以分成1和5。

你看到6可以分成1和5,你还会想到6可以分成几和几?生:6可以分成5和1。

看到6可以分成1和5,你还想到几和几组成6?生:1和5组成6。

b .从剩下的小棒里再分1根到左边,这样6可以分成几和几?生:6可以分成2和4。

你看到2和4,你还会想到6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6?c.从剩下的小棒里再分1根到左边,6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6?〔5〕齐读6的分解与组成;〔课件出示〕〔6〕抽查学生对6的分解与组成的运用。

〔请学生上黑板贴图形〕还几个就是6?请几位同学上黑板上来贴图形,其他同学看看他们贴得对不对?学生上黑板动手操作。

师:原来有几个图形?生:有2个,添了几个?生:4个,6可以分成2和4。

7.1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

7.1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
三、梳理总结
师:我相信每个同学今天都有不少的收获,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想一想我们都学了什么?(出示课件:四副图)
师评价并全课总结:孩子们,今天我们进行了一场难忘的数学时光的旅游,大家了解学会了这么多表示数的方法,也表示了这么多数,回家把你的收获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学生说一说。
练习巩固学生对数的组成的认识,十位,个位,满十进一
核心素养关联解读
数感
教学重点
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 ,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教学难点为什么ຫໍສະໝຸດ “十”计数及对“数位”的理解。学情分析
能力维度:
知识维度: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小羊图片,石头图片,磁性小棒 ,磁性圆片,计数器 ,2 个磁圆片,课件。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流程板块
教师活动(教师提问、操作演示等)
师适时引导、评价,小结方法:我们可以把10根小棒表示大石头,这一根小棒表示小石头。
师:可是刚才在用这10根小棒表示大石头时,我看到有些小朋友的小棒掉在了地上,说明小棒容易滚落,得想一个办法把这10根小棒像这块石头一样紧紧挤在一起不分开。谁想到办法了?
师适时评价,引导学生用橡皮筋把10根小棒捆在一起。师板贴一捆小棒和一根小棒图片。
师:小朋友们听懂了吗?那我们就用计数器拨一拨吧,但是老师要强调规则,每次拨前要将所有珠子拨回去,这个步骤叫归零。
练一练1: 拨出5。 拨出9。 拨出10。 拨出19。 拨出20。
引导学生对比拨十的方法,得出:和在个位上拨10个珠子相比,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表示10的方法比较简便,我们把这种“数位上满了十向前一位进一”的方法叫“满十进一”。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用小棒摆11-20的数,仿照74页第三个小绿点说一说

1.复习与提高(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沪教版

1.复习与提高(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沪教版

1.复习与提高(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沪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下面,我将按照您的要求,详细阐述我在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三章《认识数字4、5、6》和第四章《比较大小》的相关知识点。

其中,第三章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数字4、5、6,理解它们的大小关系;第四章则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4、5、6的认识,能够正确书写和辨别这些数字。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大小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数字4、5、6之间的大小关系,以及如何运用比较大小方法解决问题。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小棒、实物模型等。

2.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5分钟)通过数字卡片游戏,让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字1、2、3,并引入本节课的新知识。

2. 探究新知(15分钟)(1)让学生观察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发现数字4、5、6,并讲解它们的书写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数字4、5、6的大小关系。

(3)讲解比较大小方法,并引导学生运用该方法解决问题。

3. 课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 应用拓展(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比较大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哪一组的小棒多?哪一组的水果重?等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数字4、5、6的大小关系和比较大小方法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数字连线:将数字4、5、6与相应的大小符号(>、<、=)连接起来。

(2)比较大小:观察图片,判断哪一组的小棒多?哪一组的水果重?2. 答案:(1)数字连线:4>3、5>4、6>5(2)比较大小:第一组小棒多,第二组水果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