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欧、美、日、韩汽车跨国公司在华供应链关系比较

合集下载

跨国公司的战略布局与全球供应链

跨国公司的战略布局与全球供应链

跨国公司的战略布局与全球供应链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跨国公司的崛起,全球供应链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全球供应链的建立对于跨国公司的战略布局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跨国公司的战略布局与全球供应链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一些跨国公司的成功案例。

跨国公司的战略布局是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经营活动的规划和安排。

传统上,跨国公司选择直接投资或建立合资企业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

通过在不同国家建立子公司或合作伙伴关系,跨国公司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的多元化和风险的分散,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全球供应链是指跨国公司将生产、销售、采购和物流等环节整合起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高效流动和产品的快速交付。

全球供应链的成功依赖于合理的物流规划、有效的信息系统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

通过构建全球供应链,跨国公司可以利用全球范围内的优势资源,实现成本和效益的最大化。

跨国公司的战略布局与全球供应链密不可分。

首先,跨国公司的战略布局决定了供应链的整体结构和分布。

不同国家的市场规模、劳动力成本和政策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跨国公司在该地区的投资规模和布局战略。

例如,一些跨国公司在低成本的亚洲国家建立生产基地,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设立销售和研发中心。

这样的战略布局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并在全球市场中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其次,全球供应链的建立也为跨国公司的战略布局提供了重要支持。

全球供应链可以实现跨国公司在不同地区的协同合作和资源整合。

通过建立全球供应链,跨国公司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有效采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全球供应链也为跨国公司的市场拓展提供了支持,使其能够更快速地进入新兴市场并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

在实践中,许多跨国公司已经成功地实现了战略布局与全球供应链的有机结合。

以苹果公司为例,该公司在不同国家建立了生产基地,并与全球各地的供应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这使得苹果能够快速地推出新产品,并保持高品质和低成本。

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分析

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分析

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分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目光投向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

在欧洲,许多跨国公司也纷纷将业务扩展到中国,以获取更多的机会和利润。

要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并非易事,需要公司制定本土化战略,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本文将对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这些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一、背景介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庞大的市场和潜力巨大的消费群体。

欧洲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能够分享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果实。

中国市场与欧洲市场有着许多的不同,包括政治、文化、经济、法律等各个方面。

欧洲跨国公司需要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制定本土化战略,以适应当地的需要和变化。

二、本土化战略的内涵本土化战略是指跨国公司在进入外国市场时,根据当地市场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相应的战略和策略,以适应当地的经济、文化、法律、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变化。

在中国市场,本土化战略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品本土化:根据中国消费者的口味、需求、文化等因素,调整产品的设计、功能、包装等,生产推出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

2. 营销本土化:制定符合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包括广告、促销、渠道等,以吸引中国消费者的注意和消费欲望。

3. 人才本土化:建立本地团队,培养当地员工,吸引和留住中国的优秀人才,构建与中国员工和管理团队的合作和沟通机制。

4. 制度本土化:了解和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建立符合中国市场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

5. 创新本土化:根据中国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进行技术和业务模式的创新,以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

本土化战略的制定需要跨国公司充分了解中国市场的特点和变化,同时灵活应对,不断优化和调整战略和策略,以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近年来,许多欧洲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其中制定并实施本土化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下将分析几个典型的案例,探讨欧洲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的实践经验。

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文化——美国、日本和中国的比较

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文化——美国、日本和中国的比较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文化——美国、日本和中国的比较作者:赵道致, 詹燕, ZHAO Dao-zhi, ZHAN Yan作者单位: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刊名:工业工程英文刊名:INDUSTRIAL ENGINEERING JOURNAL年,卷(期):2008,11(1)被引用次数:1次1.王学秀文化传统与中国式管理价值观选择[期刊论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6(02)2.Zhao Daozhi.Fang Miao The key of network manufacturing:Integrating material,information,capital and knowledge flows 20023.Hofstede G Culture's consequences: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work-related values 19804.Barney J B Organizational culture:Can it be a source of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1986(03)5.Rice T.Benson A SC response to disruption:Role of culturestudy 20056.McCarter M W.Fawcett S E.Magnan G M The effect of peo-ple on the supply chain world:Some overlooked issues 2005(03)7.马春光国际企业跨文化管理 20048.特伦斯·迪尔.阿伦·肯尼迪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 19899.Schein 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ship 198510.Schein 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1990(02)11.斯蒂芬·P·罗宾斯.孙健敏.李原组织行为学 199712.Hofstede G.Michael H B The confucius connection:Fromculture roots to economic growth 1988(04)13.Hofstede G Cultural constraints in management theories 1993(01)14.鲍宗豪决策文化论 199715.万守杰.毛明芳企业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动力[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 2006(09)16.Hodgetts R M.Luthans 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cul-ture,strategy,and behavior 200117.席酉民.井润田领导的科学与艺术 199918.嘉鼎管理集团美国三大车厂到中国另辟蓝海 20061.曾文杰基于供应链协同的我国企业管理文化分析[期刊论文]-当代经济管理 2010(9)本文链接:/Periodical_gygc200801001.aspx。

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分析

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分析

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进行分析,从中国市场概况、发展历程、本土化策略的必要性和内容、以及实施方式等方面展开讨论。

本土化战略的必要性主要包括适应当地市场需求、降低交易成本等因素。

本文将具体探讨欧洲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策略的内容和实施方式,进而分析其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本土化战略的研究,可以帮助跨国公司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提高竞争力。

展望未来,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将持续深化,实现更好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可以更深入了解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及其影响。

【关键词】欧洲跨国公司, 本土化战略, 中国市场, 发展历程, 本土化策略, 实施方式, 优势, 发展趋势, 结论, 本土化战略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欧洲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潜力巨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前来投资和开拓业务。

在这一背景下,欧洲跨国公司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中国,希望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瞩目,消费市场规模的扩大为欧洲企业提供了良机。

在这个龙虎榜的市场中,要想取得成功并非易事。

欧洲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文化差异、法律法规不同、竞争激烈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些挑战,本土化战略成为了欧洲企业进军中国市场的重要策略之一。

本文旨在对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动因和必要性,同时也将探讨本土化战略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

通过对欧洲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欧洲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其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分析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探讨其发展历程、必要性、内容和实施方式。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欧洲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以及他们为什么需要采用本土化战略来适应当地市场。

美日欧汽车供应商的管理模式比较

美日欧汽车供应商的管理模式比较

美日欧汽车供应商的管理模式比较-文l童利忠张嫒【关键词】美日欧汽车,供应商管理模式,对比研究2008年对于丰田来说,应验了中国的一句古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丰田终于在2008年兑现r争做“世界第一汽车”的诺言,却在金融危机下迎来71年来的首次运营亏损。

更加祸不单行的是,在2009年8月和9月,被誉为全球最赚钱的汽车制造商丰田,由于汽车零部件缺陷,在中国和美国分别展开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召回。

一时间,其在中美市场受挫,让曾被业界一致推崇的“丰田生产方式”(TPS)及其代表的日系供应商“体系联盟”饱受质疑。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召回专家贺开铭认为,欧美系48经济导刊2们o,07汽车在华企业出现大规模召回事件的概率较小,是因为他们采取的是与H本“延续包揽”策略完全不同的“各自为政”方针。

美日欧系汽车供应商管理模式特点英国学者理杏德・本拉明在分析上世纪汽车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传统模式、紧张模式和合作伙伴模式,前两种模式主要源于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的企业竞争战略观点。

波特认为,这两种管理模式的优点使企业具有较高的讨价还价的能力,能够获得价格优势,但这两种模式也使得供应商的管理费用或交易成本很高。

美口欧系汽车供应商管理模式由于企业制度、价值观和文化要素等方面,呈现出典型不同的特点。

美国汽车制造商对供应商的管理充分体现r完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文化特征,注莺采购价格控制,关注价格谈判,而征供应商开发支持上严重小足,供应商与整车厂商之间足典型紧张模式下的正常交易关系。

在产品开发和设计方面,美国的汽车制造商最初在内部生产所有部件,实行纵向一体化管理。

但在过去的20多年里,开始逐渐把零部件制造交给供应商。

现在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在大部分情况卜.只进行汽车的设计和装配,而他们的供应商则生产各种部件。

在交易的稳定性方面,美国汽车制造商通常要和成百上千家零部件供应商签订购买合约,一般的交易都是一次性的,通常时间很短,他们习惯于以正常交易方式管理与其有业务协作关系的供应商,对建立和维持伙伴型供应商关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欧、美、日、韩”汽车跨国公司供应链关系比较.

“欧、美、日、韩”汽车跨国公司供应链关系比较.

“欧、美、日、韩”汽车跨国公司供应链关系比较一直以来,汽车供应链管理是被国际所公认的最复杂、最专业的技术。

在世界汽车制造业日益重视供应链管理,千方百计降低成本以提高供应链效率,拓展更大利润空间的今天,供应链管理被认为是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欧、日、韩系车的外形最受消费者青睐,而其中又以欧系车中法系车的外形最为动感时尚;在动力、可靠性方面,德系车的口碑甚好。

此外,由于欧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先入为主”,再加上成熟的营销服务网络,欧系车保持了中级车市场上的最高份额。

然而进入2005年,随着日韩系车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加,欧系车成为中国经济型车市场的最大输家。

欧系车在中国市场失利的原因除了众所周知的品牌知名度一般、偏高的市场售价和维修成本费用居高不下等,背后隐藏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汽车产业的供应链是影响欧、美、日、韩汽车跨国公司在华市场份额的最重要的因素。

汽车产业的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如此庞大的零部件供应群体和相应的运输、配送环节,构成了层次繁多、结构复杂的供应链体系。

供应链管理包含许多方面,如供应链的质量、供应链的长度、供应链的稳定性、供应关系等,下面我们就针对日、韩、美、欧系车在中国的供应链状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第一、供应链上下游关系方面从供应链上下游关系来看,相比而言,美系车企业的整车厂和零部件厂的关系更为紧密,他们与供应商之间在业务交往方面更多的是采用亲自交往,而不是通过电邮或电话,他们在产品设计和工艺改进方面能互相交换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这种亲密的合作关系就为双方共同营造完美的价值链,降低企业成本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供应链质量方面供应链的质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从总的情况来看,日资整车厂和供应商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水平相对于欧洲企业较高,产品缺陷率较低,更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利润。

汽车行业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发展策略和全球供应链管理

汽车行业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发展策略和全球供应链管理

汽车行业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发展策略和全球供应链管理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汽车行业也越来越加速地走向全球化。

跨国汽车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工厂、销售网络不断扩大,而全球供应链管理也成为了它们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全球化跨国公司在汽车行业中的发展策略和全球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一、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发展策略全球化跨国公司在汽车行业中的发展策略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跨国并购与合作跨国并购与合作是全球化跨国公司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收购其他汽车公司或合作伙伴,可以快速获得技术、品牌、渠道等资源,并加快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布局。

2. 本土化生产为了降低成本、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全球化跨国公司倾向于在目标市场建立本土化生产基地。

通过本土化生产,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和关税,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的特点,提高产品竞争力。

3. 品牌营销与差异化全球化跨国公司需要针对不同市场制定差异化的品牌营销策略。

根据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文化差异等进行市场定位,通过提供与竞争对手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来提高市场份额。

二、全球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全球供应链管理对全球化跨国公司在汽车行业中的成功至关重要。

下面列举了全球供应链管理的几个重要方面:1. 供应链网络优化全球化的汽车行业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供应链网络,将全球各地的供应商、生产基地、销售网络等有机地连接起来。

通过优化供应链网络,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

2. 运营管理与协调全球供应链需要实现跨国界的运营管理与协调。

通过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库存控制、物流运输等,确保生产线的顺畅运转,最大程度地降低运营风险和成本。

3. 供应商管理与合作合理选择、评估与管理供应商是全球供应链管理的关键。

全球化跨国公司需要建立良好的供应商关系,与供应商进行长期合作,共同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质量。

三、案例分析丰田汽车公司是全球化跨国公司在汽车行业中的典型代表。

丰田公司通过本土化生产、跨国并购和品牌差异化等策略,成功地在全球市场占据了领先地位。

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分析

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分析

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分析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将分析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现状,探讨本土化战略的意义和具体措施,并分享成功案例及挑战与应对措施。

在将重点强调本土化战略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并进行结论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欧洲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实施本土化战略的经验和教训,为其他类似企业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本土化战略,欧洲跨国公司能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的特点,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欧洲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中国市场、成功案例、挑战、应对、重要性、展望未来、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欧洲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进驻,其中包括众多欧洲跨国公司。

这些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开拓过程中,面临着来自本土企业的竞争、政策法规的调整、文化差异等挑战。

研究背景中的欧洲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不仅体现了全球化时代企业发展的新特点,也呈现了本土化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对欧洲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在中国市场的运营模式、战略选择,为其他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开展本土化经营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国际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并分析其在中国市场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

通过研究本土化战略的具体措施和成功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欧洲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的优势和挑战,为其他跨国公司制定相关战略提供参考。

本研究也旨在总结本土化战略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在中国市场中的发展趋势,为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提供指导和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欧洲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国际化的趋势,提高企业在不同市场中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汽车行业的供应链管理跨国公司和供应商的合作模式

汽车行业的供应链管理跨国公司和供应商的合作模式

汽车行业的供应链管理跨国公司和供应商的合作模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汽车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成为了跨国公司和供应商之间合作的重要模式。

由于汽车制造涉及到众多零部件的生产和供应,通过合理的供应链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本文将探讨汽车行业跨国公司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模式,并分析其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一、传统的合作模式传统的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模式通常采用垂直整合的方式,即汽车制造商自主生产零部件,或与少数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企业对整个供应链的掌控能力较强,能够自主决策和管理生产进程。

然而,由于汽车制造具有规模经济和专业化要求,传统模式逐渐暴露出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等问题。

二、供应链集成模式为了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汽车行业逐渐转向供应链集成模式。

跨国汽车制造商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参与产品设计、生产计划和市场开发等环节。

通过共享信息和资源,实现供应链的协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库存水平,并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

供应链集成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模式的问题,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效果。

三、第三方供应链管理模式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供应链管理模式逐渐演化为第三方供应链管理模式。

跨国公司将供应链管理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供应链管理公司,后者负责整合各个环节,协调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这种模式能够减轻企业的负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还能够借助第三方公司的专业经验和技术优势,增加供应链的灵活性和竞争力。

四、供应链金字塔模式供应链金字塔模式是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的一种新型模式。

该模式通过建立多层次的供应链网络,将供应链分为核心供应商、一级供应商和二级供应商等多个层次。

核心供应商与汽车制造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一级供应商则与核心供应商合作,以同样的方式继续向下延伸。

供应链金字塔模式能够更好地实现产能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效率。

总结起来,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的跨国公司和供应商的合作模式经历了传统的合作模式、供应链集成模式、第三方供应链管理模式和供应链金字塔模式的演化过程。

适应性差拖了欧系车企后腿——跨国汽车公司在我国市场的竞争力分析

适应性差拖了欧系车企后腿——跨国汽车公司在我国市场的竞争力分析

3, 9l % 1.% O8 2 .% 16
3 .% 1 3 1_% 28 2 .o 48 k
2 .% 2O 1.% 3 7 2. 6 % 4
为先进设备是生产质量的保证 , 在华合 资工厂投资 较大, 有的企业还投 巨资建设刚性生产线 , 导致单
车投资额远高于 日韩企业。对汽车生产工艺的苛刻 要求虽然可以确保汽车 的高品质 , 但在很 大程度上

支独秀转 变为 “ 十五” 期末欧美 日韩 以及中国本
土品牌 “ 群雄争霸” 的局面 ( 具体数据见表 1 和表
2) 。
从表中我们看出 , 十五” 期 问欧洲在华合资 “ 企业总体 上 出现 了市场份额逐年下跌 的现象 。当
然 , 日、 、 在 韩 美企业不 断进入 中国的前 提下 , 市场 份额萎缩实属正常。但 20 04年起 , 在整体市场扩大
欧系车
4. 2O
6 . 1 8
8. 42
7. 81
6 . 86
美系车
日系车
韩系车 中系车 总 计
63 -
l- l 7
O , 6 l. 74 7, 8l
1. 2 O
l. 8 8
22 . 3. 21 l68 2.
2. 3 3
4, 6 5
l. O3 5. 11 25 l, 4
内汽车行业价格战的先锋。20 年 , 05 上海通用销售 量创纪录达到 了 3 .万辆 ,税前利 润也超过 了 5 2 5 0 亿元 , 均位居行业第一。 日 品牌汽车的突出特点是个性化配置丰富 、 本 经济省油 、 外形轻巧美观 、 改型快 、 可靠性 出色。由 于与中国同处东亚地区 , 且深受 中国儒家文化的影 响, 日系车的设计风格 比较适合 中国市场 。与欧美 汽车业不同的是 , 日本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体 系较为 封闭 , 丰田、 田、 本 日产等都有 自己相对独立的配套

中韩汽车产业利用外资比较研究

中韩汽车产业利用外资比较研究

业 ,发展势头强劲 ,速度迅猛 ,并 拉动 相关 制造业 、服 务业健 康 有序 的 发展 。地处 东北亚 的韩 国 ,就 是
个很 好的 例子 。
11 1 调 整政 策 ,汽 车 产 业 结 构 .. 较 为合理 ,产量逐 年 提升
在 19 9 7年 遭 受 亚 洲 金 融 危 机
对外开放 、合 资合 作 的道路 ,取 得
因此 ,比较中韩两国的汽车产业 目
前利 用外 资的模式 ,借 鉴韩 国先 进
点, 达到了 32 4 万辆 ,其中内销达
到 了 12万 辆 ,是过 去 5年 内 的最 6
高水 平 。至 2 0 0 7年 年 底 ,韩 国 汽 车 总产量 已经达 到 了 5 0万 辆 ,占 2 全球 汽车 产量 的 5 6 ,位 居世 界 .% 第 5位 。2 0 0 8年 由 于 受 到 高 油 价 及全 球金 融危机 的 影响 ,韩 国汽车 总 产量稍 微 下降 ,全 年 产 量 3 2 7 8 .
中韩 汽 车 产 业 利 用 外 资 比较 研 究
口 许 俐 俐
摘要 : 利用外资对于发展 中国家而言是至关 重要 的 ,尤其是在 汽车产业 ,外资发挥着不容忽视 的作用 。随着 中国加 入 WT O,外 资大量地拥入 国内市场 ,改变 了国内汽车产业 的发展格局 。本文 以汽车产业链 为主线 ,通过对 中韩两 国汽车 产业 利用外资方面的异同比较 ,指出韩国汽车产业 的快速发展与其合理利用外资是分不开 的,而合理利用外资 的做法对 于中国汽车产业 的发展 具有 重要 的借鉴意 义。
12 1 走合资合作道路 ,大力发 ..
展 汽车 产业 。 中国汽车 产业 的发 展较 于韩 国 来 说起 步较 晚 。改 革开 放 以来 ,中

欧美与日韩企业在华市场战略比较研究

欧美与日韩企业在华市场战略比较研究

第 24 卷 第 7 期 2008 年 7 月
国的未来, 这里有廉价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 在这里 肯定能获得成功, 然而真正成功的企业并不多( 朴胜 虎, 2007) 。( 见表1)
表1: 欧 美 、日 本 、韩 国 企 业 对 华 整 体 战 略 思 维 对 比 类 型 基本特征 战略视角 进入策略 盈 利 竞 争 力
“性格决定行为”, 通过以上比较 可 以看 出 , 三种 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机相差很大, 在整体战略思 维上进行比较, 可以清楚地看到:
在理解中国市场方面, 欧美企业是中国市场的 首批进入者, 在认识中国的战略意义方面, 欧美企业 不仅把中国当作一个重要的巨大市场, 也作为全球 运营中的重要资源来看待, 把中国市场的拓展看作 是全球战略的一部分。他们缓慢渗透中国市场, 着眼 于可持续性, 不断巩固市场地位, 被称为拓荒者 ( Explorer) 。日本企业最初低估了中国市场, 他们 只 是把中国作为一个廉价劳动力市场, 没有作为全球 一体化战略的一部分。在生产方面, 他们也只是把中 国作为一个独立的业务市场。他们对中国市场的理 解 缺 乏 持 续 性 , 只 想 快 速 、短 期 获 利 , 从 而 导 致 相 当 多的日本企业近几年在中国市场的溃败, 比如日本 在中国的手机市场, 因此他们被称之为盘剥者 ( Exploiter) 。韩国企业被称为梦想家 ( Dreamer) , 他 们最晚进入中国市场, 但是一进入就认为中国是韩
Vol.24 No.7 J ul.2008
工商管理
欧美与日韩企业在华市场战略比较研究
摘 要 : 近 年 来 欧 美 、日 本 、韩 国 跨 国 公 司 在 华 发 展 显 著 , 由 于 对 市 场 理 解 和 自 身 背 景 不 同 , 这

跨国公司论文【精选5篇】-企业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

跨国公司论文【精选5篇】-企业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

跨国公司论文【精选5篇】-企业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本篇论文快速导航:跨国公司论文【第一篇】:跨国公司论文【精选5篇】跨国公司论文【第二篇】:跨国公司在华供应链与绩效水平的关系研究跨国公司论文【第三篇】:跨国公司融资结构分析——以华为公司为例跨国公司论文【第四篇】:企业国际化初期的组织结构选择——欧美日跨国公司的比较研究及其跨国公司论文【第五篇】:跨国公司汇率风险管理问题探究——基于中兴通讯的案例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又称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 Enterprise)、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 Firm)、超国家公司(Supernational Enterprise) 和宇宙公司(Cosmo-corporation)等.70年代初,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组成了由知名人士参加的小组,较为全面地考察了跨国公司的各种准则和定义后,于1974年作出决议,决定统一采用跨国公司这一名称.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以下是学术堂整理的《跨国公司论文》范文五篇供大家参考.【第一篇】论文题目: 中西方企业跨国公司组织模式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摘要:我国加入WTO之后企业制度演化的规律, 研究中西方不同跨国公司治理体系方面的变迁.对怎样吸收与应用先进跨国公司治理经验进一步优化国企的治理模式, 构造我国跨国企业今后的治理模式.关键词:中西方企业; 跨国公司; 组织模式;自从我国推行对外开放至今, 一些公司纷纷着手走出去发展战略, 逐渐提高贸易量, 进行跨国业务活动, 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走出去的进程.1988-2009年这22年时间中, 中国出口获得了急剧发展, 相对比来说, 年均增幅高于我国经济增幅.因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与相关方面的负面作用影响, 统计数据表明, 2015年出口稍微小于同期数据, 数额为12016.11806亿美元.按照相关数据表明, 到2016年12月31日, 非金融类OFDI实现433亿美元, 与2015年同期相比有所提高, 提高幅度 6.5%, 创下了新高[1].然而, 我国公司怎样发展国际化道路, 需要采取何种途径等, 始终在不断地寻找.关于该环节, 海尔、华为、TCL、中兴等知名公司成为领军人物, 为我国其他公司的走出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上述企业的模式并非一成不变, 应各有差异.具体来说, 主要涉及战略联盟、投资式等诸多类型, 各种模式将会给公司带来的收益有所区别.公司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什么样的模式恰恰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一、我国企业国际化路径的现状自从20世纪90年始, 伴随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 公司纷纷找寻走出去的发展模式, OFDI总数以及涉及的国家不断拓宽, 以海尔、联想等, 再加上国企纷纷涉足国际化道路, 且脱颖而出.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 积累了丰富的实践, 中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同时实现了非常可观的阶段性成果[2].对于现阶段的中国公司而言, 开展国际经济合作过程中, 多数公司通过贸易的方式来进行, 不仅如此, 大量的公司开始通过投资模式来进行, 到目前为止, 通过战略联盟与契约模式的公司则相对偏少.(一) 以贸易式路径为主现阶段, 中国许多公司仍然停留在走出去的起步时期, 多数公司基本上通过贸易出口与其他国家接触.通过分析现阶段中国OFDI 数目我们能够得知.中国公司在走出去的道路上依旧通过贸易模式来进行.多数为外贸公司, 其中典型为五矿发展、华润股份等, 这些企业主要从事跨国贸易活动, 依靠自身多年来进行进出口贸易活动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 最早到国外创办自己的生产基地, 同时还属于中国OFDI的主导者[3].现阶段, 中国一些公司即利用该模式来运作, 例如家电、服装等行业, 同时, 多数公司仍然停留在间接出口上.许多较为积极的公司着手在海外发展代理商, 利用他们来销售自己的商品.(二) 公司逐渐趋向于通过投资的模式进入国际市场伴随中国公司竞争力的逐渐提升, OFDI方式愈发引起大量公司的注重.按照相关数据表明, 2014年中国OFDI净额数目达到5652899万美元.中国公司OFDI所面对的行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批发零售, 所占比例达到10.85%;金融, 所占比例达到15.45%;采矿, 所占比例达到23.6%;租赁与商务服务所占比例为36.22%.另一方面, 对于OFDI面向的区域范围来说, 中国公司OFDI基本面向亚非拉地区[4].(三) 契约式和国际联盟式路径具有相对较低的利用率现阶段, 中国公司通过契约方法进行国际化发展的数量非常少, 中国许多规模实力比较强的建筑公司在这条道路上往往通过对外劳务合作与工程承包来进行, 通过这种方法来不断拓宽国外市场.相对于全球知名的跨国集团来说, 中国公司的实力相对较差, 同时缺乏足够的创新精神, 正是这一原因, 它们通过战略联盟的模式来运作的公司就更加稀少了.(四) 跨国购并的比例大幅提升具体来说, 方法主要涉及新建和购并, 我国OFDI长期以来一致趋向于使用第一种方法, 然而, 现阶段后者的使用变得越来越多, 比例大幅提升.相对于第一种方式来说, 购并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之内进军国外, 接着就能实现公司规模的拓展, 同时还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对方当前具有的资源的作用, 使得OFDI成本有所减少, 所以这种方式逐渐引起各界的注意.比如, 2015年中石油在市场竞争中胜出, 顺利完成对PK石油公司的收购, 涉及资金数目达到41.8亿美元.2016年年底国家电网在OFDI中取得菲律宾电网今后25年的经营权, 成交价格达到296亿元人民币, 创下了该企业的历史最高纪录[5].二、企业跨国经营进入模式的影响因素(一) 成本领先战略通常情况下, 该策略常常暗含着缺少差异化, 就部分领域来说, 常常会将那些具有个性化需求的消费者失去.然而, 就许多标准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商品来说, 各个市场间根本没有需求上的区别, 在这种情况下, 该战略往往非常有效[6].实施该战略的公司, 尤其是应当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探寻生产成本凹地, 通过这种方式来充分确保自己产品的价格优势.就中国公司来说, 国内基地依旧属于成本凹地, 在短时间中寻找国外的替代者的难度相对较大, 使得出口主导型一直是大部分公司所采用的方式.受此作用, 许多公司已经构建起全球价值链分布格局--生产在内、两头在外(销售和研发) , 成为一些公司的OFDI一直局限在贸易性进入阶段的关键根源, 而华为在美国营销的广告语就是除了价格, 什么都一样, 这是不足为奇的.就那些标准性产品来说, 该模式是中国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7].(二) 差异化战略就大部分消费品来说, 各个地区的顾客因为长期以来的习俗、民族文化以及经济收入等方面的作用, 消费喜好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公司要是想争夺到自己的目标市场, 那么一定要有目的地进行销售与研发, 充分迎合各个层次顾客的需要.公司能够按照其所具有的网络资源与比较优势, 利用各种资源投入度, 侧重于价值链之中的某个方面[8].通过自身来搜集市场信息资料, 或者还能够利用合作者来进行, 换一句话来说, 也就是公司的该项策略能够由自身来主导, 或者还能够利用参与差异化产业链的方式来进行.在这里, 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 公司要通过低成本的方式来进行.归根结底, 成本差异化其实属于差异化的组成部分.在这里, 具体我们通过温州中小企业来加以阐述.它们在经营运作过程中主要是基于自身所具有的低成本优势, 不仅如此, 它们往往拥有良好的小批量制造的能力, 规模和灵活的有机融合成为它们长期在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从价值链改善的角度进行分析, 理想的差异化战略即有效整合每一环节的优势.具体来说, 在实践当中, 根据资源承诺从低到高的次序, 公司主要具有以下几个不同的选择, 具体我们通过表1来进行描述.(三) 全球性企业战略对跨国经营进入模式的作用伴随世界一体化的深入, 产业逐渐发展成世界性产业, 生产和市场逐渐朝着集中化的方向发展, 从而构建起全球寡头垄断行业.这种情况下, 尽管竞争者相对较少, 然而涉及的地区却非常广, 所以, 跨国企业一定要统一其在全球的活动, 通过这种方式来防止内部各个子公司相互之间的彼此制约, 并影响到集团的总体利益.推行全球性企业战略的公司能够把自己的总部建立在自己的国家, 把每一个子公司建立在其他国家和地区, 通过集团统一管理的方法来进行大规模生产, 从而使自己获得强大的竞争优势.海外运作的公司如果想获得持续的发展, 一定要与全球化的产业结构保持一致.具体来说, 其特点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产业集中度非常高、高强度的竞争.该战略对公司进行规模经济非常有利, 其重要性包括以下几点:首先, 经营运作过程中, 规模经济必然产生非常高的效率, 这样就可以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保持优势, 将自己的对手打倒, 利用这种方式来实现自身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升, 从而使公司收益明显增加.其次, 公司利用国际运作能够与那些集中度相对较高的产业集群相互结合, 在此基础上, 最大限度地发挥集群的外溢效应, 然后利用集群网络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实现公司影响力的提升, 使自己发展成整个集群中的关键公司, 最终实现公司绩效的明显提升[9].因此, 为在国际化道路上继续前行, 那些想要开展全球性企业战略的公司一定要采取完全控制的模式.H1:该战略导向使得公司侧重于采用控制程度较高的模式.(四) 全球协同战略对企业跨国经营进入模式的影响具体来说, 跨国企业利用共享那些处于全球各个国家的每一个子公司的核心要素, 从而来推行全球协同战略.在这里, 要素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RD、生产与营销能力等.由于受到该战略的影响, 公司资源(主要包括上述的几方面内容) 在世界范围内配置, 世界范围内的成员单位间彼此互作.为充分发挥出集体的作用, 该战略必须利用内部化才可以取得真正的实效.公司在走出去的道路上选择该战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小成本, 增加绩效.伴随经营成本的不断提高, 集团和内部成员单位、成员单位相互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 总部把集团的知识向国外子公司转移的能力不断提升, 于是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公司的成本.同时, 获取新技术的内部成员同样还可以把它向集团或其他成员转移, 这样公司在运作过程中每一方面的技能均能够在短时间之内不断提高, 不仅可以减少公司成本, 而且还可以使公司实力不断增强.因此, 对于那些拥有该战略思想的公司, 唯有采用完全控制的模式, 这样才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每一个内部成员的活动, 做到相互配合, 使得各种技术在内部得到充分的共享.所以, 能够获得下面的假设:H2:该战略动机的跨国企业侧重于采用较高控制程度的运作模式.三、影响企业进入模式选择的实证分析(一)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我国的家电领域是目前为止最为成功的一个行业, 通过研究过去的资料不难看出, 该行业是国际化道路上最早的主体, 同时其中的上市企业还属于中国制造业的龙头老大, 将这些企业当作对象来探讨该课题, 其典型作用不言而喻.相关资料表明, 到目前为止, 中国上交所与深交所中总计有25个家电上市企业.在这里我们主要按照各个公司的官网, 从中得到每个公司的海外运作方面的资料.分析的时候用到每一个公司的财务数据, 上述的资料主要来自于国泰安数字服务中心.经由对每一个公司财务报表的细致研究, 将其中一直没有进行海外运作的公司除去, 还剩余19家, 以它们为例展开分析.以2009-2016年8年期间的数据为准, 在此基础上, 我们重新进行了筛选, 把其中的不完整样本剔除, 确定最后的结果是19家上市企业, 76个信息完全的样本数据.(二) 变量的设定1. 因变量:进入模式因变量为这些企业的进入模式, 此处, 主要涉及两种, 分别为独资与合资.此处选择一虚拟变量当作模型的因变量, 要是其取1, 在这种情况下, 那么指代公司通过独资模式来进入, 也就是完全控制;要是其取0, 在这种情况下, 那么指代公司通过合资来进入, 也就是共同控制.2. 自变量(1) 海外收入占比; (2) 虚拟变量:是否参与海外技术合作; (3) 控制变量:企业市场价值.(三) 模型的设定我们的基本假设指出:进入模式是关于全球性企业战略与全球协作效率的函数.将控制变量加入以后, 则能够构建起多元回归模型, 具体情况如下所示:上面的式子里面, Entryi用来指代进入模式;Incoi用来指代海外收入占比;Resei代表是否参与海外技术合作;Scalei代表企业市场价值;i, 指代随机扰动项, 即其他影响条件.然而, 因因变量Entryi是10取值的虚拟变量, 为二值响应模型, 正是这一个方面的原因, 所以无法通过传统的最小二乘法来实施回归处理, 必须通过逻辑(Logit) 回归模型来处理, 具体来说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法, 通过最大似然估计法, 获得每一个指标的值.上面的式子里面, P指Entryi=1的概率.(四) 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可以看出模型所具有的经济作用, 具体如下所示:(1) 通过表2可以看出, 对于模型Ⅰ, 在市场价值中没有明显的统计意义, 而模型Ⅰ中, 2个自变量均为显着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 对比来说, Ⅰ优于I, 换一句话来说, 也就是不加入控制变量对我们的分析更合适.(2) 通过表3可以看出, -2对数似然值用来分析逻辑回归的显着性, 其大小是58.354, 在这里, 因其实际显着水平比临界值大, 这样则表明Ⅰ的回归非常显着.(3) 表3中, CoxSnell R Square以及Nagelkerke R Square检验了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 本文的Nagelkerke R Square取值为0.577, 这说明Ⅰ回归方程的拟合性非常不错, 该战略选择倾向可以解释模式的选择的57.7%.(4) 通过表2我们可以看出, Incoi对高控制程度进入模式有负向影响, 同时比较显着.这和假设恰恰相反, 说明由于Incoi高而拥有全球企业战略倾向的公司侧重于选择共同控制的方式.(5) 表1中, 是否参与海外技术合作(Resei) 对高控制程度进入模式有正向影响, 同时比较显着.和假设保持一致, 说明由于参与海外技术合作而具有全球协作效率战略倾向的公司侧重于选择完全控制的方式.四、中国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建议(一) 政府层面的建议1. 加强引导一国公司要是可以采取有效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 那么将对母国发展起着正面的推动效果.所以, 中国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对公司进行合理引导, 使它们以有效的模式参与国际竞争, 也就是使公司与国家实行双赢.按照许多专家的理论成果, 能够总结出中国公司的主要模式:在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时候, 是通过合资的方式, 以新建为主.在对研发、技术方面进行投资的时候, 应当主要通过独资的方式来进行.为得到对方的部分营销网络、管理机制等, 在这种情况下, 应当主要通过特许经营的模式来进行.中国许多跨国公司的成员单位能够通过授权商所具有的技术、品牌、运作方法, 在短时间之内提高自身的影响力, 进一步拓宽市场, 同时在发展的时候一直掌控着经营权.我国公司能够通过下面的途径来开展该项活动: (1) 构建起良好的营销网络, 在此基础上, 创办基地, 进一步拓宽市场. (2) 并购国外知名企业, 科学合理地整合资源, 使自己发展成跨国企业. (3) 充分发挥国内生产能力优势, 最大限度地发挥海外资源的作用, 以迎合国际市场的需要[10].2. 加快制定法律, 优化制度上文中我们曾经提及, 中国公司海外发展当中面临着制度与法律等方面的问题, 所以, 笔者认为政府应当充分考虑当前的具体国情以及其他国家的好的做法, 及时完善相关制度法律.可以制定属于自己的《跨国经营企业法》《国外投资法》等相关法律.需要在第一时间之内通过政府相关机构编制一个指导性条例, 在此基础上, 通过金融、财政等机构制定信贷、税收等配套制度, 在一段时间的应用以后, 接着应当出台相对完善的法律.对于公司来说, 其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公平的竞争环境, 所以, 政府应当根据世贸组织的相关要求, 对有关法律条款进行优化, 在财税、市场准入等环节为公司提供良好的平台, 引导那些相对较好的公司走上国际化道路, 积极主动地创业, 不断获得发展.(二) 企业层面的建议1. 进入前应当明确海外发展战略与目标对于我国公司来说, 其在国际化发展中, 在确定科学合理的模式以前, 必须具备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 据此确定一条良好的路径.公司需要按照自己的具体状况以及市场目标来确定国际化目标, 一方面应当满足公司经营能力, 另一方面还应当与自身所具有的资源相一致.应当以国际化战略为核心,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优化制度, 改善内部机构设置, 并进一步提升人才储备, 为顺利推行发展战略创造良好的条件.不仅如此, 公司应当时刻监控发展状态, 为充分确保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2. 注重东道国的影响公司在路径选择过程中, 应当认真分析东道国方面的有关条件.其环境、市场因素等模式的选择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不仅如此, 公司应当充分了解对方的法规政策, 尤其对于对方的贸易政策必须充分熟悉, 还应当了解文化特点、工会等诸多方面的内容.3. 慎重使用购并方式正如上文所述, 虽然购并属于现阶段的其中一种关键模式, 然而, 长期的实践告诉我们, 并购活动尤其是那些跨国性的活动, 具有十分低的成功可能性.相关数据资料显示, 对美国471个企业大约6000起并购活动中, 取得的经济效益相对较差.就中国而言, 具有相对较差的创新能力, 同时在国际品牌方面的管理经验严重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 推行跨国购并将会面临相对较大的风险[11].所以, 中国公司在走出去的道路上, 尤其是在投资发达国家的时候, 必须高度警惕, 在充分考虑的基础上选择科学合理的购并方法.要是明确了将要使用的方法, 那么就需要细致深入地研究其中或将面临的风险, 然后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做到有备无患.4. 注重文化因素, 把握良好的管理技巧正如上文所述, 文化差异已成为我国公司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关于这个方面, 核心工作是研究怎样在跨文化背景下尽可能地解决对方的矛盾;另一方面, 应当构建起科学的组织结构, 配套相应的制度, 科学分配公司的各种资源, 克服文化差异, 尽可能地改善公司的综合效益.归根结底, 之所以要探讨跨文化管理, 旨在使公司在国际化运作过程获得跨文化优势, 找到一条相应的道路.特别是应当怎样将本国文化所具有的弱势克服, 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融入到管理理念中.现阶段, 就我国公司而言, 最迫切的并非应不应该走出去, 关键是怎么走出去, 怎么走得更稳妥.对于此, 不存在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我国公司能够充分考虑各自的具体状况, 充分吸收全球大牌集团的好的做法与理念, 在此基础上, 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然而, 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以品牌建设与科技创新为出发点, 切实加强管理,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所具有的企业文化优势, 科学定位, 发挥自身的长处, 避开自己的短板, 构建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参考文献[1]周茂.中国企业生产率与海外投资进入模式选择关系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2016.[2]刘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跨文化管理模式选择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 2015.[3]刘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进入模式的选择[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 2015.[4]徐娜, 齐欣.全球价值链中的最优生产组织决策模型研究[J].经济问题, 2015, 38 (1) :94-98.[5]许欣, 张彦敏.跨国公司物流运营模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研究, 2014, 30 (3) :169-174.[6]Jitendra Kumar, Nirjhar Roy.A Hybrid Method forVendor Selection using Neural Network[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2010, 11 (12) :35.[7]Mei-Tai Chu, Rajiv Khosla.Alignment of KnowledgeSharing Mechanism and Knowledge NodePosition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IJSITA) , 2014, 5 (1) :1-19.[8]David S.Baker.Social Influence and ContextualUtilization of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Technology in an International Field SalesOrganization[J].Journal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 2014, 13 (4) :263-285.[9]邓峰, 张永安.跨国公司全球内部RD网络组织模式与环境适配性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27 (4) :61- .[10]李冰洁.跨国公司的中国市场进入模式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时代, 2013, 29 (22) :66-67.[11]周晓迪.中国企业海外研发区位选择及组织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 2012.。

外资进入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对策

外资进入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对策

前言汽车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的组装产业,又是高度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它集中着许多科学领域里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

我国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我国也已经成为汽车产销量大国。

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外资的进入有着密切的联系。

自我国加入WTO以后,政府不断放宽对外资进入方式的限制,外资进入我国汽车产业近年来也呈现出不断加速的趋势,对中国汽车产业的调整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也已经进入了一个与国际体制接轨的历史新阶段,世界汽车巨头纷纷加大在华投资力度,雄厚的资金以及先进的技术将我国汽车产业引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然而,在外资进入对我国汽车产业带来巨大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对我国民族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性。

另外,我国在利用外资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此,我们应该正确分析和理解外资进入对我国汽车产业带来的影响,并积极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来保护和促进我国民族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1外资进入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及现状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汽车工业总体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差很多,零部件技术力量薄弱,轿车生产技术几乎是空白,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资涌入我国汽车产业,促进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1.1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我国汽车产业的背景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又称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投资者(自然人或法人)跨国境投入资本或其他生产要素,以获取或控制相应的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得利润或稀缺生产要素为目的的投资活动。

人们普遍认为外商直接投资是一种优质的外资,对东道国经济发展很有帮助,提倡外商直接投资多多益善。

自上个世纪的最后10年,国际汽车产业发生了两个极为显著的变化,一是汽车产业的全球化,二是巨型跨国汽车企业之间的重组与联合。

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文化——美国、日本和中国的比较

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文化——美国、日本和中国的比较
劳动 力 成 本 以 及结 构 稳 定 性 等方 面 有 何 影 响 , 及最 终对 汽 车 供 应 链 管 理 模 式 发 生 的影 响 。 以 关 键 词 :汽 车行 业 ; 应 链 ; 比研 究 供 对 中 图分 类 号 :2 0 F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0 77 7 ( 0 8 o -0 0 -6 10 —3 5 2 0 ) l 0 10 0
随着 全球 汽 车业 的竞 争 加 剧 , 车 工 业 近 年来 汽 缓慢 滑坡 , 业 盈 利 能 力 逐 步 下 滑 。为 了优 化 资 源 行 配置 , 提高 资 源 利用 率 , 低 生 产 经 营 成 本 , 高 市 降 提 场反 应速度 , 强全球 竞争 力 , 界 各 大汽 车 集 团 都 增 世
py c i n g me to u o t e id ty,t i a e an y c mp r d t e efc s o h h e u t r l han ma a e n fa t mo i n usr v h s p p r m i l o a e h fe t ft e t r e c lu e b c g o d o h i wn m a g m e tv l e a d m a g m e tm o . Th s pa e lo d s use h fe t a k run n t ero na e n au n na e n de i p r as ic s d t e efc s o i ee tc l r a kgo n n he a pe t fs p l c a n o e i n, la e s i fd f r n ut e b c r u d o t s c s o u p y h i c h so f u e d r h p, q l y n a u uai a d lbo r t c s , sr t r tb lt n n g me tm o fs p l h i o t tucu e sa ii a d ma a e n de o u p y c a n. y Ke r s: a tm o l n u t ,s p y c i c mp r t e su y y wo d u o bi i d sI ; u pl han; o a a i t d e 3 v

中韩汽车产业利用外资比较研究

中韩汽车产业利用外资比较研究

中韩汽车产业利用外资比较研究引言近年来,中韩两国的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全球汽车制造业的重要力量。

作为两个经济崛起的国家,中韩两国在吸引外资方面有着一些共同点和差异。

本文将比较中韩两国汽车产业利用外资的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差异和原因,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韩汽车产业利用外资的情况比较中韩汽车产业外资情况的背景中韩两国的汽车产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吸引外资。

韩国汽车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逐渐崛起,发展成为全球知名品牌。

韩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开放政策,吸引了许多外国汽车企业的投资。

而中国汽车产业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政府通过开放政策和外资引进,促进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

中韩汽车产业外资的规模比较目前,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庞大,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

然而,在外资吸引方面,中国汽车产业相对于韩国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韩国汽车产业吸引的外资总额约为300亿美元,而中国汽车产业吸引的外资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

中韩汽车产业外资的来源比较就外资来源而言,中韩两国的情况也有差异。

在韩国,外资主要来自于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汽车企业通过建立合资企业或收购韩国企业的股份来进入韩国市场。

与之不同的是,中国汽车产业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外资。

除了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汽车市场还吸引了许多来自其他新兴市场的外国企业的投资。

中韩汽车产业外资利用的方式比较在外资利用方式方面,中韩两国汽车产业也存在一些差异。

韩国汽车产业主要通过与外国汽车企业的合作和技术引进来利用外资。

韩国企业通过与外国企业结成合资企业,共同研发和生产汽车,并通过技术引进提升自身的制造能力。

相比之下,中国汽车产业更加注重通过外资的收购和并购来实现快速发展。

中国企业通过收购国外企业的股权或合并国外企业,快速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中韩汽车产业利用外资差异分析政府政策差异中韩两国汽车产业利用外资的差异主要源于两国政府的政策差异。

美、日、韩汽车供应商管理模型的比较分析

美、日、韩汽车供应商管理模型的比较分析

1 引言
2 世纪 9 0 O年代 以来. 网络组织 、 战略联盟 、 供应链 管理等 新的管理方式作 为企业 取得竞争优势 的手段在全球受 到越 来 越多企业的重视, 因是许 多大 型工业企业将 其销 售收人的很 原 大部分用于产品的外购上 了, 且这 个比重 随着 全球化采购趋 并 向的发展而逐渐提高:这样 一来, 供应链管理和采购业务绩效 就越来越被认为是企业取得竞争 力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但在
赖性而不得不 同这些供应商进行紧密合作。 但汽车制造商持有
少量 的独立供应商 的股权 ( 一般少 于 1 %)有时也 会把人员调 0 , 人这些企业工作 , 这样做的原因主要 是由于所交换 的信息常常
造商的供应商管理实践做简要的 比较分析。
~ ,
具有独 占性 , 并且汽车制造商需要 同这些 供应 商紧密合作。实 匕 能够形成伙 伴型供应商 的仅 仅是那些业绩优 秀 的供应
品在多大程度上对买方企业 的核心能力 和竞争 优势做 出贡献。 调 供应商等。 汽车制造商由于部件 的高度定制化和高度相互依 如果一个企业对供应商 进行战略性细分从 而不但实 现正常交
易模 型的优点又能实现伙伴模型的优点 , 这无疑是供应商 管理 中取得未来竞争优势的关键。下面就美 国、 日本 和韩 国汽车制
物流技术Leabharlann 20 0 6年第 1 0期
伴模型 。本文认 为 , 企业应该对供应商管理进行更具 战略意义 的思考 , 应对 每个 供应商进行 战略性细分 , 以决定供 应商 的产
商协会的成员。 供应 商协会的成员是指那些制造定制化产品的 供应商 。 它包括一些独立的供 应商 如汽车电气配线供应商和空
易 对日本汽车企业的动态竞争力产生 r 积极影响 , 这种持续的

美、欧、日同我国的经济合作与对策分析

美、欧、日同我国的经济合作与对策分析

美、欧、日同我国的经济合作与对策分析
黄洁
【期刊名称】《集团经济研究》
【年(卷),期】2006(000)025
【摘要】近几年迅速崛起的对外贸易,使得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不断提升的
同时,也步入了国际贸易摩擦的高发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受贸易摩擦影响最大的国家。

特别是GDP总和约26万亿$,总贸易额达6.5万亿$的美、欧、日世
界三大发达经济体针对中国出口商品采取的各种各样的限制措施,真可谓频频出招,步步紧逼。

目前我国对这三大经济体的贸易额已占到43%,同时也是我国吸引外
资的重要来源地。

因此美、欧、日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对我国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总页数】1页(P179)
【作者】黄洁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贸易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相关文献】
1.欧、美、日转基因产品安全审批制度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J], 孔庆江;杨育晗
2.美日欧政府发展人工智能的新举措及对我国的启示 [J], 李修全;蒋鸿玲
3.美、欧、日同我国的经济合作与对策分析 [J], 黄洁
4.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分析--基于我国出口美日欧的实证研究 [J], 杨励;杨露
5.《日欧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J], 刘艺卓;韩汝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欧、美、日、韩汽车跨国公司在华供应链关系比较
一直以来,汽车供应链管理是被国际所公认的最复杂、最专业的技术。

在世界汽车制造业日益重视供应链管理,千方百计降低成本以提高供应链效率,拓展更大利润空间的今天,供应链管理被认为是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欧、日、韩系车的外形最受消费者青睐,而其中又以欧系车中法系车的外形最为动感时尚;在动力、可靠性方面,德系车的口碑甚好。

此外,由于欧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先入为主”,再加上成熟的营销服务网络,欧系车保持了中级车市场上的最高份额。

然而进入2005年,随着日韩系车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加,欧系车成为中国经济型车市场的最大输家。

欧系车在中国市场失利的原因除了众所周知的品牌知名度一般、偏高的市场售价和维修成本费用居高不下等,背后隐藏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认为汽车产业的供应链是影响欧、美、日、韩汽车跨国公司在华市场份额的最重要的因素。

汽车产业的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如此庞大的零部件供应群体和相应的运输、配送环节,构成了层次繁多、结构复杂的供应链体系。

供应链管理包含许多方面,如供应链的质量、供应链的长度、供应链的稳定性、供应关系等,下面我们就针对日、韩、美、欧系车在中国的供应链状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第一、供应链上下游关系方面
从供应链上下游关系来看,相比而言,美系车企业的整车厂和零部件厂的关系更为紧密,他们与供应商之间在业务交往方面更多的是采用亲自交往,而不是通过电邮或电话,他们在产品设计和工艺改进方面能互相交换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这种亲密的合作关系就为双方共同营造完美的价值链,降低企业成本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供应链质量方面
供应链的质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从总的情况来看,日资整车厂和供应商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水平相对于欧洲企业较高,产品缺陷率较低,更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利润。

第三、劳动力成本方面
从供应链的角度而言,人力成本也是日韩偏低。

在广州,日系车的员工工资并不算高,但在上海,欧系企业的员工工资和福利都可能算是中上等。

欧系车企业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及企业内部决策民主化的程度远超日韩,这些都是需要成本的。

因此也造成了欧系车企业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第四:供应链的稳定性方面
从供应链的稳定程度来看,最近几年来,欧系车特别是一些新进入中国的中高端汽车企业一直无法解决零部件供应的问题。

其根本原因是其价格也就是供应链的缺陷明显,无法提供有效的成本管理。

而日系车的许多零部件供应商已经从进口转为国内合资企业或中资企业,美系车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相对于欧美车厂,日本车厂在亚洲的供应链优势最明显。

无论是本田还是丰田,处于东南亚(如泰国等地)的零部件厂家可随时提供标准规格的部件,日本车厂可以从容地等待规模量产后在中国布下配套零部件厂家,以便下一步的零库存管理。

韩系车如现代,索那塔推出的速度非常快,其原因是零部件供应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在本地的布局,供应链极为高效。

此外,天津港与韩国的釜山近在近在咫尺,也不搞什么本土开发,所以很快就可以装配成整车。

这样高效率供应链优势在成本上的反应的是欧系车厂无法比拟的。

所以从零部件供应链来说,日韩车厂无论从规格标准到成本效应均领先于欧洲车厂。

因此,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相信,日韩汽车在中国由于在供应链上的成本优势必将在其产品定价上游刃有余,一步步打击已陷入困境的欧洲对手。

可以预计,2006年车市的主题不再是品牌之争,而是供应链之争,由于日、韩、美系车相对于欧系车企业在供应链方面做得更好,在单车相对材料成本和制造成本以及固定成本控制方面更占有一定的优势,其市场份额也将逐步增大。

而欧系车厂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他们只有改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降低企业成本,才能提高自己企业的竞争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立足不败之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