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长期执政的历史任务出发,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到全党面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十分丰富。胡总书记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所要建立的和谐社会应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现代的、新型的和谐社会。
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社会活力是社会进步、协调、和谐的基础和条件。社会活力不断增强,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社会活力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社会主体的活力,表现为人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二是作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直接构成要素和资源的活力,如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改善,新的知识、思想、文化的形成与创造等;三是社会生产、生活的方式和机制所具有的活力,能够实现社会系统的自我延续、自我调控、自我更新并发挥其功能。这三个层面不可分割、互为前提,统一构成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
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促进公平和正义的社会。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关系的多元化,社会公平问题日益凸显出来。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公平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以及一些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错综复杂。综合各种因素考虑,一方面,应当继续鼓励人们走勤劳致富、合法致富的路子;另一方面,应当坚决防止那些利用种种非法手段搞歪门邪道的人。同时,还要加强社会调控,让那些能力和条件较差的群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社会的帮助,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
胡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
我国社会正在飞速发展,肯定了社会民主政治的进步,但是,同样也面领着各种不同利益阶层的整合与分化,因此,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以及他们的利益诉求,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同样是重中之重。
1首要任务便是在分析与解决我国目前经济社会所面灵的矛盾与问题的同时,还要兼顾各方面不同群众的利益。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保障民主权利的制度,保障法律制度的公平与正义,保障人民财产制度以及收入分配制度的合理化。同时加强社会卫生服务,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积极实施就业政策,保障社会稳定以及社会劳务关系的稳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实施理念,加大教育投入,让更多的孩子上得了学,上的起学。
2.要深入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注入活力。
党的十六大上,明确指出,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政治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了积极贡献的人民,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也就是说,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不同的人才在自己的岗位做出积极的努力,散发自己的能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跳动积极性。
3,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最重要的便是营造社会主义经济的和谐,公平和公正。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逐渐进入了一个私有化的道路,偏离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方向。目前我国经济开始两极分化,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这就成了最大的不和谐因素,我党必须利用政府职能,在众多利益阶层的诉求中,寻找平衡点,整合利益资源与利益
阶层,分化两极矛盾,分析并解决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完善社会主义经济,要做到公平,无论私有企业,国有企业,亦或是外资企业,税收的公平化是一个开创新局面的开始。打击并取缔非法收入,调整不合理的收入,改革一些列不平的的经济体制,给广大人民群众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同们应该加大大家腐败群体和灰色收入的力度,解除广大弱势群体的后顾之忧,使他们也可以普遍的,不断地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从而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的事业中。
4,建设和谐的文化素质,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基础,巩固和谐社会。
社会道德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反应,更是社会文明的标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在道德上的基本标准。构建和谐的社会,人们必须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总是要遵守一些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秩序,这就是作为和谐基础的社会公德。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而又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依靠于全社会,以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前提下,整合资源,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原有体制中的缺陷,建立人才队伍,营造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主义经济,以此来推进和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
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这一战略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全党同志一定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自觉承担起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任务。脚踏实地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
这要求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必须正确认识及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抓紧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只有把这些工作都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做好了。我们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社会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