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习题集(4)(1)
智慧树知到答案 土地调查与评价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1、判断题: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光照指标主要是光照强度、光度长度2个方面。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2、判断题:水资源调查主要调查水资源类型和数量2个方面。
()选项:A:错B:对答案: 【错】3、判断题:对土地地形、地貌条件调查时,根据调查任务要求,搜集有关调查区的地质、地貌的图件和资料、地形图、航片、卫片等,可不进行实地调查。
()选项:A:错B:对答案: 【错】4、单选题:土地条件调查的内容包括。
()选项:A:土地利用现状条件调查B:土地权属调查C:土地质量调查D: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答案: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5、单选题:在土地条件调查中,植被条件调查主要以方法为主。
()选项:A:资料收集分析B:遥感调查C:实地观测D:采访法答案: 【实地观测】在土地条件调查中,土壤条件调查主要以方法为主。
()选项:A:实地观测B:采样分析C:遥感调查D:资料收集分析答案: 【资料收集分析】7、单选题:在土地条件调查中,地质条件调查采用方法。
()选项:A:采样分析B:资料收集分析C:实地观测D:遥感调查答案: 【资料收集分析】8、多选题:进行土地条件调查的目的是。
()选项:A:为城乡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B:为制定各项计划、规划和土地政策提供重要基础资料C:为土地政策的实施服务D:为城乡土地分等定级、估价、税收提供可靠资料E:为综合农业区划和农业生产服务。
答案: 【为城乡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为制定各项计划、规划和土地政策提供重要基础资料;为城乡土地分等定级、估价、税收提供可靠资料;为综合农业区划和农业生产服务。
】9、多选题:在土地条件调查中,地形、地貌条件调查的程序有。
()选项:A:资料整理和分析B:绘制断面图C:地形素描D:地形图、航片和卫片的判读与分析E:实地描述答案: 【资料整理和分析;绘制断面图;地形素描;地形图、航片和卫片的判读与分析;实地描述】制约情绪的因素主要有()。
土地调查试题及答案详解
土地调查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 土地调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科学性B. 客观性C. 主观性D. 系统性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土地调查的主要内容?A. 土地权属调查B.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C. 土地质量评定D. 土地所有权转移答案:D3. 土地调查中,对于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依据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土地的自然属性B. 土地的经济属性C. 土地的法律属性D. 土地的社会属性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4. 土地调查的成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土地利用现状图B. 土地权属界限C. 土地质量评价报告D. 土地资源数据库答案:A, B, C, D5. 进行土地调查时,需要收集的资料包括:A. 地形图B. 土地登记资料C. 遥感影像资料D. 土地规划文件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6. 土地调查只需要对土地的自然属性进行调查,不需要考虑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
()答案:错误7. 土地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促进可持续发展。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8. 简述土地调查的基本程序。
答案:土地调查的基本程序包括:准备工作、外业调查、内业整理、数据录入、成果编制、成果审核和成果发布。
9. 土地调查中,如何确定土地权属?答案:确定土地权属通常需要依据土地登记资料、法律文件、历史使用情况等,通过现场勘查、权属人指界、资料审核等步骤进行。
五、案例分析题10. 某地区进行土地调查,发现一块土地存在权属争议,作为土地调查员,你将如何处理?答案:作为土地调查员,在发现土地权属争议时,首先应暂停调查工作,收集相关权属证明材料,包括土地证、合同、协议等。
然后,组织相关权属人进行现场指界,明确争议范围。
如果争议无法现场解决,应上报主管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在争议解决前,该地块的调查结果应予以保留,不纳入最终的土地调查成果中。
六、论述题11. 论述土地调查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答案:土地调查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土地调查提供了城市规划所需的基础数据,包括土地的位置、类型、面积、权属等,为城市规划提供了决策依据。
土地资源学习题集
土地资源学习题集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2)第三章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 (7)第四章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 (8)第五章土地资源调查 (12)第六章土地资源评价 (14)第七章土地人口承载潜力 (16)第八章可持续土地利用与管理 (16)第九章土地资源保护与整治 (18)第十章区域土地资源开发 (21)第十一章中国土地资源概况 (21)第十二章中国土地资源分区 (23)第十三章世界土地资源概况 (24)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土地2、土地资源3、土地资产括: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土地用途的多样性、土地的增值性、、、、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1、一定区域土地的自然属性特征相对稳定。
()2、地球上土地面积有限,但土地资源是无限的。
()四、选择题:1、土地的价值更多的取决于:()A.土地实体B.土地上附加的权益C.土地区位D.土地特性2、以下不属于土地自然属性特征的是:()A. 土地位置的固定性B. 土地的不可替代性C.土地利用的外部性D.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3、土地的功能不包括:()A.生产性功能B.承载功能C.增值和储蓄的功能D.产权功能4、土地的功能包括:()A.生产性功能B.承载功能C.增值和储蓄的功能D.产权功能五、简答题:1、土地的基本属性有哪些?(6分)2、什么是土地?(4分)3、什么是土地资源?(4分)4、土地具有哪些功能?(6分)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1、积温:2、农业指标温度:3、有效土层厚度:4、土壤质地:5、活动温度:6、作物生长期:7、生物多样性:8、土壤剖面构型:二、填空题:1、土地的自然构成要素包括、、、水文、土壤、生物等。
2、土地的自然构成要素包括气候、地形、地貌、、、等。
3、影响土地资源性质的气候要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等。
4、影响土地资源性质的气候要素主要包括、热量、降水等。
5、岩石按成因划分为以下类型:岩浆岩、、。
6、发育完全的土壤剖面从上到下通常可分为、、7891. 积温是指指示农作物生长发育及田间作业的农业指标温度。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资料第1章1. 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 土地资源调查的任务是清查土地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利用现状,并给以综合分析和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分为概查和详查,具体任务包括以下4方面:1)清查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2)清查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和质量状况;3)分析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土地利用分区;4)土地资源调查的成果记录。
3.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主要包括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和检查验收等4个阶段。
第2章1. 土地构成要素的野外调查—气候调查,调查内容有:1.气温、2.积温、3.降水、4.干燥度。
2. 地形地貌调查和分析,调查内容有:1.大、中地貌:1)山地、2)丘陵、3)平原、4)高原、5)河谷盆地。
2.几种特殊地形:1)岩溶地形、2)红色岩系地形、3)黄土地形、4)风成地形。
3. 沉积物包括:1)坡积物、2)洪积物、3)冲积物、4)湖积物、5)风积物、6)滨海沉积物、7)冰川堆积物。
洪积物是有洪水搬运堆积而成,颗粒大小悬殊,分选不明显,所夹砾石有一定的磨圆度和层理。
风积物是风力所搬运的堆积物。
4. 水资源的类型:1)地表水。
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
2)地下水。
包括潜水、承压水、土壤包气带水。
第3章1. 土地利用分类的原则:1)统一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实用性原则;4)地域性原则。
2. 我国土地利用分类系统:1)1984年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2)2001年全国土地利用分类系统(过度期);3)2007年全国标准化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
3. 线状地物包括河流、铁路、林带、固定的沟渠、路等。
第4章1. 垂直摄影,倾角小于3度的摄影,在制图和资源调查中,一般都采用这种摄影。
倾斜摄影,倾角大于3度的摄影。
2. 航片标记,在航空像片的四边通常印有一些像边标记,是当时摄影状态的记录,其中包括:框标、时表、水准表、压平线、像片编号。
试题-《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期考试卷(B卷)
试题-《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期考试卷(B卷)-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2006-3班工商管理(专升本)《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期考试卷(B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七山半水二分半田”反映的是()A.土地用地现状结构 B.土地产值结构 C.土地生物种群结构 D.土地投入产出结构2、某县将一河流中的滩涂开发为耕地,土地分类滩涂属于()A. 未利用土地B. 已利用土地C. 水面D. 农用地3、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河流一般用的颜色是()A. 红色B. 蓝色C. 黄色D. 绿色4、风景旅游用地、自然保护区用地主要体现了土地的()A.仓储功能 B.养育功能 C.景观功能 D.承载功能5、黏土矿物以高岭石、三水铝石为主的风化壳是指()A.含盐风化壳B.碳酸盐风化壳C.硅铝型风化壳D.铁铝风化壳6、干旱地区的沉积物最可能是()A.洪积物B.风积物C.湖积物D.冰川堆积物7、从像片判读工作这一角度出发,不是决定影像质量的因素是()A.影像比例尺B.物体与其背景之间的色调反差 C.影像分解力与清晰度 D.影像的体视差特性8、根据土地分类的目的分类,下列不属于该范畴的是()A.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B.土地污染评价 C.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D.土地经济评价评价9、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特性的是()。
A.面积的有限性. B.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 C.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D.整体性及多用途性10、不属于养分有效性的土壤特性是( )。
A. 土壤反应B. 游离氧化铁含量C. 黏粒的水铝英石含量 D.养分水平二、多项选择题(每题五个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10分)1、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评价系统等级单位为()A.潜力级 B.潜力亚级 C.潜力单元 D.潜力基元 E.潜力区2、在土地利用方式有效的起作用的有关三组土地利用要求是()A.土地区位要求 B.管理要求 C.水土保持要求 D.作物要求 E.土地市场要求3、土壤养分有效性评价的方法有()A. 土壤反应B. 游离氧化铁含量C. 养分水平D. 养分有效性指标E. 养分更新能力的指标4、不属于城市土地特点的是()A.承载力B.土地肥力的不变性C.土地价值的不变性D.价格的昂贵性E.利用性质的不变性5、旅游土地的吸引力包括( )。
《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版课后题答案 (1)
《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版课后题答案 (1)第一章绪论1.阐述土地、土地资源概念以及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答:(1)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①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②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2.土地资源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1)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①土地、土地资源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性研究②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以及土地资源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研究(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分类: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研究(4)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6)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3.面对21世纪越演越烈的人地矛盾,土地资源学的作用将日益重大,请简要阐述土地资源学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答:(1)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开展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的重大关键问题的研究①土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②土地资源和资产的优化配置的基础性研究③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综合研究④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研究(2)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学科体系,加强基础理论体系建设和研究方法的创新①拓展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②土地资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的创新③严谨对待科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重点探讨和规范学科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
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1.影响土地资源类型分布、质量特征和利用的气候学因子有哪些方面?答: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3要素。
(完整版)土地资源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初中地理试卷第 5 页,共 8 页
④图所示的是草地,适宜放牧牛羊,故 D 对应正确. 故选:C. 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北方以旱 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山区和丘陵 地区.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 部.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土地资源的分布,读图解答即可.
C. ④②①③
D.
③④②①
11. 华北平原的土地资源类型( )
A. 草原
B. 耕地
C. 沙漠
D. 森林
12. 如图漫画反映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是( )
A. 森林破坏严重
B. 城市绿地受到严重破坏
C. 耕地面积减少
D. 草场超载放牧
13. 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是( )
A. 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是( )
A. ①水田 ②旱地 ③林地 ④荒地
B. ①水田 ②旱地 ③林地 ④
草地
C. ①旱地 ②水田 ③荒地 ④草地
D. ①
旱地 ②水田 ③荒地 ④林地
5. 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大于 400mm 的地区
B. 旱地主要分布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
C. 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地区
D. 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多地少的矛盾
十分突出
6. 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
A. 在荒凉的陡坡上开垦耕地
土地评价题库(综合整理版)
1.土地评价:是指为了必然的目的,在必然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进程。
2.土地综合体:土地是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和人类过去和此刻生产劳动的产物。
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它可分为三层:表层、内层、底层。
它包括地形、土壤、植被的全数,和影响它的地表水(如泛滥地)、浅层地下水、表层岩石和作用于地表的气候条件。
3.人口承载力:土地人口承载潜力是指单位面积的土地资源在必然的物质投入和技术水平下,所能生产的食物科养活必然消费水平下的人口数量。
4.标准样地:在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区域内,当技术与管理水平必然或处于区域内的平均状况时,从该区域内常种植作物产量水平属于最高范围的那一类土地中随机选掏出若干个农用地分等定级单元。
5.评价因素因子:评价因素是指组成土地的各要素或部份要素的某些性质。
评价因子是评价因素的具体化。
6.“等”与“级”:“等”——指在必然区域范围内,在自然质量条件、平均土地利用条件、平均经济条件下,按照规定的方式和程序进行土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出土地等别。
“级”——指在行政区内,按照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按照地方管理的实际情况需要遵循与委托要求相一致原则,即主要考虑定级目的,依照规定的方式和程序进行土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出土地级别。
7.直接评价:指通过实验去了解土地对于某种用途的适宜性或生产潜力。
一般针对小范围的农业生产评价。
8.间接评价:通过度析土地各组成要素的属性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然后加以综合,去评定土地的品级。
9.土地评价单元:也称土地资源评价对象,是土地资源评价的最小单位。
它具有明显的界限,是由影响土地质量的诸因素所组成的一个空间实体。
10.土地类型:是指由区域内的地址、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遵循各自的分异规律,并与人类活动长期彼此作用,最终形成了有规律的、大小不同的、相对均已的地域组合单元。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习题集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习题集(4)(1)(总9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第一章导论1、学科体系:土地科学——土地资源学——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2、土地资源调查主要包括对土地资源构成要素的调查和分析,以及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数量、质量、权属的内容。
()3、土地资源评价即对土地资源质量的综合鉴定,通过土地资源评价揭示土地资源的质量状况。
()4、土地资源调查是土地资源评价的基础,土地资源评价是土地资源调查成果的应用。
()5、“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注重土地的价值性,认为土地本身没有价值,但与劳动结合便产生了价值,是经济学界对土地概念的界定。
()6、土地是一个动态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随人们的认识深入而变化。
()7、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
()8、名词:土地9、移山填海、围湖造田可增加土地面积。
()10、现今政策导向: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
11、土地的()特性,使其可评价的前提。
A、位置的固定性B、质量的差异性C、永续利用的相对性D、增值性12、土地的价格是不断提高的。
()13、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不是能或不能而是指不经济。
()14、根据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应将土地利用集约度限定在合理范围内。
()15、名词:土地资源16、土地资产是具有明确的权属关系(有其物主)和排他性,并具有经济价值的土地资源。
()第二章土地资源调查概述1、业内,通常将第一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称为()。
2、土地资源调查类型包括()A、土地利用现状调查B、土地资源质量调查C、土地类型调查D、土地权属调查3、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土地资源特性越详细具体。
()4、名词:土地利用现状调查5、名词:土地资源质量6、质量具有相对性。
质量的界定总是与用途相关联,是其相对于特定用途的满足程度。
()7、土地资源质量调查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土地评价的需要查清土地质量的()。
8、数据收集的一般思路是,先收集(),当其不足或时效性不强时,再进行()。
18级土地调查与评价习题最新版答案19.06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习题集答案参考教材《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中国农业出版社吴次芳主编《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刘黎明主编实用专业: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国土管理学院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教研室编制2019年6月修订目录第一篇土地调查第一章土地调查概述 (1)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4)第三章土地类型调查 (9)第二篇土地评价第四章土地评价概述 (10)第五章土地适宜性评价 (13)第六章农用地分等定级 (17)第一篇土地调查第一章土地调查概述一、名词解释:1、土地调查:是以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为基础,用遥感和测绘制图等手段,查清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系列过程。
(即查清土地资源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状况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2、土地质量调查:主要是根据土地评价的需要查清土地质量的性状指标。
即以土地构成要素为主要调查对象的调查。
3、土地类型调查:查清各种土地类型的数量、质量与空间分布状况;查明一个地区土地类型的分异规律,揭示土地类型的形成、特性、结构与动态演替规律。
属于土地的自然属性状况调查。
4、土地权属调查:指对土地权属单位的土地权属来源、权属性质及权利所及的界线、位置、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实地调查与核实。
5、遥感影像解译:也称判读、判译、预判、判绘等,是指运用解译标志和实践经验,对影像进行识别,从而获取实地信息的过程。
6、解译标志:在航空相片上,不同地物有其不同影像特征(形状、色调、纹理、图形等),这些影像特征是专业解译时识别各种地物的依据,故称解译标志。
7、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一般是在调查盲区,或围绕特定的目标和主题,对特定区域土地资源的要素、类型、现状、开发潜力等进行的综合调查。
8、专项土地资源调查:是指具有特殊目的、特殊要求和特殊项目的土地资源专业调查。
例如,林业部门开展的林地调查就属于专项调查。
二、填空题:1、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2、地形图遥感图大于23、地类调绘4、高明显地物点地物标志5、三分之一6、相同2三、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5、×四、选择题:1、C 2.D 3.A4、D5、ABCD6、ABCD五、简答题:1、答案:(1)查清土地资源数量和结构(即各类用地的面积、构成、分布和利用状况)(2)查清土地资源质量和特性(即土地各构成要素的基本情况,阐明土地适宜性、限制性、质量优劣和发展潜力)(3)查清土地资源权属和分布(各类土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状况,达到“权属合法、面积准确、界址清楚”)(4)查清土地利用中的问题和成因。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零星地物:指小于最小上图标准的地类图斑,实际上主要指耕地中小于最小上土图斑的非耕地以及非耕地中小于最小上图图斑的耕地。
飞地(插花地):属外行政区划,并脱离其辖区范围而孤独飞入本辖区内的地块。
土地自然生产力:是指土地依靠自然水、肥、热等自然供给条件所能生产的物质产品数量,也就是说在没有人类任何物质投入情况下,土地所具有的自然生产能力,一般用单位土地面积自然生产的干物质数量表示。
土地经济生产力: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土地的生产能力,即在投入人类劳动后,水肥基本满足,经营管理合理的条件下,以种植几种主要作物而形成的生产能力。
土地经济评价:采用一定经济可比指标,对土地的投入、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评定的过程称为土地经济评价。
地类调查:以航片或者航天遥感正射影象图(DOM)为调查底图,充分利用已有的调查成果等资料,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划分要求,按实地土地利用现状对地类和其界线进行调查。
土地条件调查:指对土地的土壤、植被、地形、地貌、气候及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和对土地的投入、产出、收益、交通、区位等社会经济条件的调查。
土地利用结构:是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某区域内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反映了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及部门内的分配状况和比例关系。
土地生态评价:是在一般土地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对环境最有意义的生态特征进行补充评价,尤其着重对土地生态价值和功能的评价,直接服务于土地生态设计和土地生态规划。
(土地生态评价就是指对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价值及其生态环境质量所进行的评价。
)土地生态系统:土地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土地上无生命(环境条件)与同一地域范围内的生命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之间形成的一个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有机综合体。
土地分级是指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分,产生出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土地类型结构有时也被称土地结构,是指在某一个区域范围内,各种土地类型质与量的对比关系及其组合而成的空间格局或图式。
答案-《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期考试卷(B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期考试卷(B卷)一1-5aabcd 6-10babcd二1-abc 2-bcd 3-cde 4-ade 5-abe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土地潜力评价:通过对土地自然要素(土壤、气候、地形等)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的评价,揭示土地生物生产力的高低和土地的潜在生产能力。
2、土地评价在土地类型研究基础上,根据特定生产目的对土地质量、适用性和生产潜力进行的评估,称为土地评价或土地分等。
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对土地构成因子(土壤、气候、植被、地形、水文等)的状况和土地投资效益进行综合评审和鉴定。
根据评价目的、对象、方法和手段不同,可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和土地综合评价。
土地评价的对象是土地的质量,着重研究土地的适宜性与限制性因素。
3、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利用的土地,是一个由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岩石和水文等因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也是人类过去和现在生产劳动的产物。
因此,土地资源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4、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阐明土地属性所具有的生产潜力,已经对农、林、牧、渔等各业的适宜性、限制性及其程度差异的评定5、土地限制性是由于土地存在的某种不利因素限制了土地的某种用途或影响了某些用途的适宜程度。
四简述题1-简述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系统的内容采用逐级递降的四级分类法:土地适宜性纲,反映适宜性种类;土地适宜性级,反映纲以内的适宜程度;土地适宜性亚级,反映级以内限制性种类或需要改良措施;土地适宜性单元,反映亚级以内经营管理方面的次要差别。
2-简述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工作程序(1)准备工作;(2)指定土地用途或土地利用方式;(3)该种土地用途或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性质的要求;(4)土地评价单元图的编制;(5)确定每个评价单元内的土地性质;(6)土地利用的要求与评价单元土地性质的匹配,初步确定土地适宜性等级;(7)对评价结果进行社会经济分析和环境分析;(8)野外校核;(9)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的最终确定。
土地资源评价试题及答案
思考题1.土地评价为什么必须要以一定的用途为前提?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根据土地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研究土地对预期用途所进行的适宜与否、适宜程度及其限制状况的评价。
工作程序2.用因素法进行农用地分等时,为什么首先要考虑划分因素指标区?分等因素指标区:是对区域内决定农用地自然质量的各种因素和因素组合,依主导因素原则和区域分异原则划分的区域,是区别于其他指标区的最小单元。
农用地分等旨在反映构成农用地质量相对稳定的自然和经济因素的差异,而这些因素在研究区内往往存在一定差异。
因此,计算农用地等别指数时,首先应进行分等指标区划分。
3.解释选择土地评价因素各原则的含义。
1、综合性原则(选取最优的)2、针对性原则(特性、目的)3、主导型原则(影响作用大)4、因子独立性原则(互相之间没有大的联系)5、空间变异性原则(差异性)6、稳定性原则(因子因素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消失)7、可获取性原则(现实性)8、定量性原则(能测量出具体的数值)4.农用地分等与农用地定级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农用地定级工作是在农用地定级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额,分等是定级的基础,定级是分等的成果和延伸。
区别:1、划分依据不同农用地等别的划分侧重与自然因素造成的农用地生产力水平差异。
农用地级别划分以农用地等别划分为背景,直接饮用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自然质量分),根据分级对象所处的利用条件、经济条件对分等参数进行调整,再综合其他定级因素的影响,对农用地质量级别进行综合鉴定。
2、使用范围不同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全国范围具有可比性,农用地定级成果在县级行政区内具有可比性。
分等是国家目标,地价是地方目标。
分等成果相对定级更加宏观。
5.农用地定级因素因子指标的量化方法有哪些?面状因素:最大最小值法或均值法线状因素:直线衰减发或指数衰减法面状因素:直线衰减发或指数衰减法根据定级因素对农用地级别的影响方式确定量化方法。
a ) 面状因素: 指定级因素指标的优劣仅对具备此指标的地块有影响( 如土壤质地) ,面状因素是非扩散性因素,量化方法采用最大最小值法或均值度法:b ) 线状因素:指定级因素指标的优劣不仅对具备此指标的地块有影响,还对一定距离范围内的农用地产生影响( 如交通条件),线状因素是平行扩散性因素,随着距离的增加,其影响强度按一定规律衰减,量化方法采用直线衰减法或指数衰减法;c ) 点状因素: 指定级因素指标的优劣不仅对具备此指标的地块有影响,还对其周围农用她产生影响( 如农贸中心) ,点状因素是同心圆扩散性因素,量化方法采用直线衰减或指数衰减法;d ) 对于有交叉影响的因素因子( 如各级农贸中心、道路等) ,应进行功能分割或衰减迭加处理6.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因素因子指标的量化方法有哪些?城镇土地分等因素因子权重确定方法:特尔菲测定法( D e l p h i 方法)对各因素进行多轮次的专家打分W = E i/ 1 0 0式中:W、—第i 个因素或因子的权重;E i—第i 个因素或因子经过多轮打分后的均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1、学科体系:土地科学——土地资源学——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2、土地资源调查主要包括对土地资源构成要素的调查和分析,以及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数量、质量、权属的内容。
()3、土地资源评价即对土地资源质量的综合鉴定,通过土地资源评价揭示土地资源的质量状况。
()4、土地资源调查是土地资源评价的基础,土地资源评价是土地资源调查成果的应用。
()5、“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注重土地的价值性,认为土地本身没有价值,但与劳动结合便产生了价值,是经济学界对土地概念的界定。
()6、土地是一个动态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随人们的认识深入而变化。
()7、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
()8、名词:土地9、移山填海、围湖造田可增加土地面积。
()10、现今政策导向: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
11、土地的()特性,使其可评价的前提。
A、位置的固定性B、质量的差异性C、永续利用的相对性D、增值性12、土地的价格是不断提高的。
()13、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不是能或不能而是指不经济。
()14、根据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应将土地利用集约度限定在合理范围内。
()15、名词:土地资源16、土地资产是具有明确的权属关系(有其物主)和排他性,并具有经济价值的土地资源。
()第二章土地资源调查概述1、业内,通常将第一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称为()。
2、土地资源调查类型包括()A、土地利用现状调查B、土地资源质量调查C、土地类型调查D、土地权属调查3、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土地资源特性越详细具体。
()4、名词:土地利用现状调查5、名词:土地资源质量6、质量具有相对性。
质量的界定总是与用途相关联,是其相对于特定用途的满足程度。
()7、土地资源质量调查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土地评价的需要查清土地质量的()。
8、数据收集的一般思路是,先收集(),当其不足或时效性不强时,再进行()。
9、土地资源质量调查时并不是每次都必须对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每个内容进行全面的调查。
而且不同地区、不同用途下同一方面的调查内容所需调查的具体项目指标,有时也会不一样。
因此,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选取调查内容。
()10、简述土地资源质量调查的相关内容。
第三章土地类型调查1、土地类型的划分依据主要是()。
2、土地资源类型是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
()3、土地资源类型的分类方法主要包括:土地自然适宜性分类、土地生产潜力分类、基准地价分级、土地利用分类等。
()4、土地类型的划分依据为土地自然属性;土地资源类型则在考虑自然属性的同时,更强调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即具有自然经济的双重属性。
()5、土地类型结构包括()和()。
第四章-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概述1、名词:土地利用现状调查2、简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一般程序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应由()编写调查方案或调查任务申请书,《调查方案》或《申请书》经过(),报()审批。
4、获取社会经济统计资料的主要来源是()。
5、同名地物点是指能代表图形某相同位置的点,其实际值和理论值都已知或可求得的点。
()6、一般结合村土地权属界调查,外圈走“花瓣”形路线,村内其他各地类界线的调绘取“S”形路线。
()7、外业调绘的内容包括()。
A、境界与权属界线调绘B、地类调绘C、线状地物D、零星地物E、飞地8、以线状地物为界的,线状地物双线时,界线与线状地物的中心线相重合;线状地物单线时,则在线状地物两侧隔段跳绘。
()9、当界线以线状地物一侧为界时,应在线状地物相应的一侧移位()标绘。
10、“线状地物宽度大于等于图上2mm的,按图斑调查”,当比例尺为1:5000时,实地的线状地物宽度大于等于()时,应按图斑调查。
A、10mB、1mC、100mD、20m11、调绘河流、铁路、公路通过城镇、居民点时,图上标示不能间断。
()12、调绘农村道路时,图上标示不进村。
()13、道路与双线河流、沟渠相交时,图上标示道路要断开,有桥梁的以桥梁符号表示。
()14、名词:图斑15、图斑的标示方法为ab/cd,但项目中一般将其简化为“图斑预编号/地类编码”的形式。
()16、已知耕地的最小上图面积为6mm2,在1:10000的比例尺下,其实地面积为()。
A、600 m2B、60 m2C、360 m2D、3600 m217、名词:零星地类18、名词:田坎系数19、当地物、地貌变化范围不大时,采用一般补测;当其变化范围超过()以上时,则需进行重测或重摄。
20、计算题:平差第四章-2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及地类认定1、名词:土地利用类型2、名词:土地利用结构3、简答:我国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的历史沿革。
4、2002年 1 月,对于尚未全面完成城镇和村庄地籍调查的,建设用地无法细化,可执行()分类系统。
5、现阶段,若无特殊要求,项目中一般选用()分类系统。
A、详查分类B、全国土地分类C、规划分类D、现状分类6、蔬菜地在地类划分上属于()。
A、耕地B、园地C、林地D、草地7、苗圃在地类划分上属于()。
A、耕地B、园地C、林地D、草地第四章-3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1、现状调查是整个土地资源调查的开端,变更调查是进一步的延续。
开展变更调查是更新上一次调查成果,实现土地资源数据的现势性、同步性的一项工作。
()2、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主要内容()A、地类的变化B、图斑的变化C、权属的变迁D、行政境界调整E、飞地、争议地的变化3、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调查时点为()。
第五章土地资源质量调查1、名词:土地资源质量2、质量具有相对性。
质量的界定总是与用途相关联,是其相对于特定用途的满足程度。
()3、土地资源质量调查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土地评价的需要查清土地质量的()。
4、数据收集的一般思路是,先收集(),当其不足或时效性不强时,再进行()。
5、土地资源质量调查时并不是每次都必须对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每个内容进行全面的调查。
而且不同地区、不同用途下同一方面的调查内容所需调查的具体项目指标,有时也会不一样。
因此,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选取调查内容。
()6、简述土地资源质量调查的相关内容。
7、简述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的操作步骤。
8、气候从(),影响或决定了我国东西南北的土地资源地带性分布规律,以及全国的土地利用分区。
9、热量的衡量指标主要有()。
10、()是指太阳每天在垂直于其光线的平面上的辐射强度超过或等于120W/m2的时间长度,是()的单位。
11、(),指一个地区从日出至日没之间可能日照的时数。
12、()指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等部分的比例。
13、某地区的温度生长期的确切天数是难以准确计算的,一般以()做参考。
14、分析:气候要素数据源的获取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15、地学因素使区域内的光、温、水、土四大要素在大的气候规律控制下进行重新的组合分配,而产生了不同的土地资源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是分析()土地资源特征的主导因素。
16、海拔高度对土地的影响表现在()的再分布方面。
17、地面坡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侵蚀、农田基本建设、交通运输、灌溉和机耕等,超过()度只能用于林业。
A、20B、25C、30D、3518、分析:地学要素数据源的获取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19、地表水指存在于河流、湖泊、冰川和沼泽等水体的水分,也称陆地水。
()19、名词:水的矿化度20、分析:水文要素数据源的获取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21、对()因素的评价往往是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
A、气候B、地学C、土壤D、社会经济22、简述土壤要素的具体构成指标。
23、()是指土壤剖面中作物能够利用的、母质层以上的土体总厚度。
24、农作物最佳耕层厚度是()。
A、20-25cmB、25-30cmC、30-35cmD、40-45cm25、()是农业生产较为理想的土壤质地类型。
26、()的高低既反映了土壤的物理状况,又反映了土壤的养分状况,故常被认为是土壤肥力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之一。
27、分析:土壤要素数据源的获取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28、简述人地关系理论。
29、下列哪些指标属于社会因素()。
A、人口B、土地制度C、生产力水平D、投入水平30、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
()31、土地区位——陆地上某一地块的空间几何位置,及各种土地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体组合效益在空间位置上的反映,包括()。
A、自然区位B、商业区位C、经济区位D、交通区位32、土地集约经营的“集约度”的问题,对确定土地资源的集约经营规模和投入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六章土地资源评价概述1、根据评价目的不同,分为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土地经济评价等。
()2、定性评价:用定性语言描述土地的质量特征,确定土地适宜性或潜力的高低(如最适宜、中等适宜、勉强适宜等)。
其多用于小比例尺大范围的土地评价,属于概略性土地评价。
()3、当前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不经大型的改良而处于目前状况下的土地适宜性,及现在的土地适宜性。
()第七章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1、名词:土地自然适宜性2、简述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纲要》的评价系统3、名词:比配4、名词:最小因子法第八章土地自然生产潜力评价1、土地潜力评价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进一步发展。
()2、名词:土地资源生产潜力3、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世界上评价农业用地历史悠久、应用最广的系统,也是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一种方法。
()4、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评价以美国开展最早,评价系统以美国为代表,是系统揭示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评价方法。
()5、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分类由()组成。
6、土地评价单元划分的一般方法有地块法、网络法、叠置法和多边形法。
()7、只要是相同区域的不同图件都可以用叠置法划分土地评价单元。
()第九章土地集约利用评价1、名词:土地集约利用2、从2016年起,开发区评价将调整为1年1更新,()年一次全面评价。
3、名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4、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范围包括()。
5、()为经国务院或省人民政府依法审批的开发区界线范围。
6、()为主区以外属开发区管理机构通过代管等方式实际管辖且已建成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和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的未来发展用地空间。
7、未划定发展方向区或发展方向区划定方案未通过审核的开发区,评价范围为主区。
()8、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象为评价范围内的全部土地。
()9、评价类型分为()型开发区和()型开发区。
10、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统一划定为工业主导型开发区。
()11、指标体系根据不同评价范围(主区和发展方向区)和评价类型(工业主导型和产城融合型)设定。
()12、指标体系包括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等三个方面,分为目标、子目标和指标三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