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中医养生常见的四大困惑
走出中医养生的三大误区
走出中医养生的三大误区
*导读:关于中医养生,人们常常有些误区,有一些错误的
认识,要么以为这是老年人的事情,不重视,要么就是重视过度,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中医养生存在的这几个误区,树立正确的观念。
以下就是人们对中医养生常见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西医把身体当做一部机器,某个零件坏损,更换维修一下。
而中医把身体和精神当做整体,阴阳二气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因此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往往通过让身体恢复到阴阳动态平衡的状态,不适状况也就治愈了。
所以在预防方面更有优势。
而调整的途径除了内服中药,还有药物外敷、冥想、芳香疗法、药浴以及心理疗法等,还有各种中医养生方法。
*误区二:养生不关年轻人的事
千万别以为养生仅仅是为了长寿,或认为养生只是老年人的事。
养生在于调和阴阳,流通气血,保持身体健康,同时提高心理的调适能力。
好皮肤也是养出来的。
现代人的压力大了,亚健康状态越来越呈现年轻化,对任何年龄的人来说,养生都是必需的功课。
*误区三:轻微不舒服就赶紧吃药
频繁看病吃药会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
正所谓是药三分毒,吃药还有副作用。
而人体免疫功能有很强的抗病毒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所以要健康,增强自身抵抗能力是第一。
懂得一些居家的中医保养知识,既能防患于未然,即使有轻微不舒服,也能自行调养恢复健康。
中医养生误区
中医养生误区中医养生误区正文:一、不了解个体差异的误解中医养生在实践中强调个体差异,即不同人的体质和生活习惯不同,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调理。
然而,许多人在养生过程中没有考虑到自己的个体差异,盲目效仿他人的养生方法,导致效果不佳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二、忽视科学营养的误区中医养生注重调整饮食结构和食物搭配,强调食物的药用价值。
然而,许多人在追求中医养生时,忽视了科学营养的重要性。
只追求吃一些传统中药或食物,而忽略了营养均衡的原则,导致身体缺乏某些重要营养素,影响身体健康。
三、追求不健康的疗效的误区中医养生注重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而许多人过于追求“疗效”,盲目使用某些中药或按摩手法,而忽略了对人体的伤害。
一些不健康的疗效,如过度排毒、补血等,可能会导致身体不适甚至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四、缺乏科学运动的误区中医养生强调调理气血运行,许多人在养生过程中忽视了科学运动的重要性。
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加气血流动,增强身体免疫力,但许多人只注重静养和保持安静,导致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运动量,进而影响健康。
五、错误理解保健品的误区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保健品,许多人将其等同于中医养生的方法,盲目购买和使用保健品,从而产生了错误的理解。
保健品的作用有限,不能代替中医养生的综合调理,过量或不当使用会对身体造成负担。
附件:⒈中医养生调理常见体质表⒉中医养生常用食疗方案法律名词及注释:⒈饮食结构:指食物的种类、数量、搭配等方面的组织结构,涉及平衡饮食的方案和原则。
⒉食物药用价值:指食物中所含药用成分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⒊阴阳平衡:中医理论中,阴阳平衡是指人体内阴阳两种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力量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
⒋调理气血运行:中医养生中通过调整饮食、按摩等方法,促进气血的正常运行,维持身体健康。
【养生方法】中医养生保健常见问题解答
【养生方法】中医养生保健常见问题解答引言养生是人们一直以来关注的话题,而中医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知识储备。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常常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则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回答一些关于中医养生保健常见问题,为大家提供更多有关中医养生的信息和指导。
1. 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理念是什么?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理念是"以预防为主,强调整体平衡"。
中医强调"上求天理,下问地理,中取人身"的观念。
中医养生强调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身体、心理、环境都相互影响。
因此,中医强调平衡与和谐,并通过调整人的饮食、作息、情绪等方面,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2. 中医养生是如何保持身体健康的?中医养生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保持身体健康:2.1 中医养生饮食中医养生饮食注重食物的平衡,包括五谷杂粮、肉类、蔬菜、水果和草药等的搭配。
中医养生强调饮食调理的重要性,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的变化,合理搭配食物。
此外,中医还注重食物的烹调方式和进食习惯,如少炙烤多蒸煮,细嚼慢咽等。
2.2 中医养生运动中医认为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
适度的运动能够增强体质,促进新陈代谢,调整气血流通。
中医养生推荐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并结合个人体质和需求进行合理运动。
2.3 中医养生作息中医养生强调合理的作息时间,包括早睡早起,午休等。
按时作息可以改善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4 中医养生情志调理中医认为情志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中医养生推荐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过度忧虑、悲伤,及时发泄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3. 中医养生是如何调理体质的?中医养生通过调理体质来达到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
中医认为体质是人体机能的总称,分为阴阳属性、气血状态、脏腑功能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养生调理方法:3.1 中药调理中医养生中广泛使用草药调理体质。
中医十问查看
中医十问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世界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对于中医,许多人仍然存在诸多疑问。
以下是针对中医常见的十个问题及其解答:1. 中医是什么?中医,即中国传统医学,是一种源于中国,以整体观念、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诊断疾病,并运用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的医学体系。
2. 中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中医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等。
这些理论指导着中医的诊断和治疗,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以及人体内在平衡的重要性。
3. 中医如何诊断疾病?中医诊断疾病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闻诊是听患者的语言、呼吸等声音;问诊是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等;切诊则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了解病情。
4. 中医治疗疾病有哪些方法?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多样,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拔罐、刮痧、食疗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5. 中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中药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以及增强机体的自我调节和抗病能力来发挥作用。
中药的配伍和炮制都有严格的规定,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6. 针灸是如何治疗疾病的?针灸是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施以针刺或灸法,以调整气血、疏通经络、调和脏腑,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等特点。
7. 中医和西医有何不同?中医和西医在理论体系、诊断方法、治疗手段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阴阳平衡,治疗方法多样,注重预防和调理;而西医则侧重于病因病理的研究,治疗方法以药物和手术为主。
8. 中医是否科学?中医的科学性在于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虽然中医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与现代医学有所不同,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9. 中医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地位如何?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疾病认识的深入,中医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中医养生小常识养生保健常见问题解答
中医养生小常识养生保健常见问题解答人们常说,“疾病来自忽视小事”。
在这个健康意识与保健观念不断提升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中医养生小常识,以保持身体的健康与平衡。
然而,中医养生涉及范围广泛,其中的常见问题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为大家解答一些中医养生保健中常见的问题,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小常识。
一、精神调养1. 如何缓解睡眠问题?中医认为,睡眠问题多因气血不调、心火旺盛等所致。
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并适当使用一些中药材如黄酮类等来改善睡眠质量。
2. 如何应对压力和焦虑?长期的压力和焦虑会导致身心的不平衡,进而影响健康。
中医建议,可以通过中药如黄芪、红景天等调理气血,采取合理的运动和放松身心的方式来缓解压力和焦虑。
二、饮食搭配1. 如何合理搭配膳食?中医注重五谷搭配、荤素结合,主张以清淡为主,食肉须适量。
可以根据自身体质、季节变化等情况来合理搭配食物,以达到营养平衡和身体健康。
2. 中医养生是否鼓励食用常见的食疗食材?中医倡导食疗,其中常见的食材如红枣、桂圆、山药等,因其具有滋补养生的功效而备受推崇。
但应注意,食用食材需根据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来选择和搭配。
三、调理身体1. 如何改善体质?中国的中医体质分类法可分为平和、气虚、阳虚、阴虚、痰湿、湿热、血瘀、气郁等八种体质。
针对不同的体质,可以采取中药调理、适当的饮食和运动等方式来改善体质。
2. 中医养生是否可以帮助调节内分泌?中医养生可以通过中药调理、精神调养以及饮食调节等多种方式来帮助调节内分泌,以达到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四、日常保健1. 蓝光对眼睛的伤害如何预防?中医建议,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应适当控制使用时间,每隔一段时间要休息一下眼睛。
还可以食用一些有益于眼睛健康的食材,如胡萝卜、枸杞等。
2. 如何防治感冒?中医强调日常保健,可通过养生方法,如经常洗手、保持室内通风、合理饮食搭配等来增强免疫力,从而预防感冒。
五、常见疾病1. 如何缓解头痛?头痛多由血液循环不畅或经络阻塞引起。
浅谈中医养生的五大误区
浅谈中医养生的五大误区浅谈中医养生的五大误区现在都流行养生,尤其是中医药养生被很多中老年所尊崇。
但是很多人不了解中医药,擅自用中药养生的方法,很容易就会走入误区,不仅对健康无益,还会对身体造成影响。
中药养生有哪些误区?误区一:中药代茶饮没有副作用“是药三分毒,药毒猛于虎。
”这里的毒是指中药的偏性。
中医认为,人体气血阴阳偏盛偏衰,均可导致疾病的产生,人们拿药物治疗疾病,就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疾病的偏性,使人体气血阴阳恢复平衡,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既然中药都有一定的偏性,在用的时候就应了解药物的寒热温凉等性质及功能主治,再辨明自身的寒热虚实,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的体质症状,避免服用不当带来伤害。
若不清楚自己的体质,应咨询专业人士再用。
误区二:贵的就是好的药物应用的原则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有些药材虽然价格很高,但用在不适合的人身上,反而会对身体带来伤害。
最典型的事例,就是补益药的滥用。
现在随着用药安全知识的普及,大多数人都知道“滥用人参,毒如砒鸩”的道理。
但即便是体虚者需要应用补益类药物缓缓调治的,也应辨明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选择最佳最适合的,而不应一味只追求价格高的补益类药物。
误区三:适合别人的也是适合自己的现在养生类的节目、书籍非常多,各类名方验方层出不穷,在使用这些推荐的药方时,应当先辨明自己的病症、体质是否与这些药方的适应证相适应。
同样一个症状,如胃不舒服,用药时适合胃热者的药方不适合胃寒者,适合老人的不一定适合年轻人。
所以用药不能盲从,要符合中医最核心理念“辨证论治”。
误区四:中药冲泡方法可以随意中药冲泡应用首先当选择适宜的器具:砂质、陶瓷、玻璃的茶壶最好,带盖的保温杯也可;需煎煮的中药代茶饮用砂锅、瓦罐,忌用铜、铁、铝器具。
以花、草、叶为主,质地泡松的中药代茶饮冲泡方法:先冲洗一下,加适宜的新烧开沸水冲泡,盖上盖闷5分钟,频频温服,冲泡数次至药味变淡。
误区五:中药可以长期应用中医历来讲究“中病即止”。
中医养生知识:中医养生常见误区分析
中医养生知识:中医养生常见误区分析中医养生是一种传统的健康保健方式,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医养生知识也开始受到关注。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人们常常会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中医养生的正确应用和理解。
因此,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常见误区,以期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中医养生。
一、盲目严格节食减肥很多人认为,只有通过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才能达到减肥的效果,这种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养生的正确应用。
在中医养生的理论中,减肥方法并不是简单地通过节食、运动来实现的,而是通过调整体内阴阳平衡,调整脏器功能,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因此,对于想要减肥的人来说,应该先找到自己体内的失调情况,再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来实现减肥的效果。
二、盲目服用中药有些人认为中药是神奇的、万能的,所以在生活中会经常服用中药来保健和治病。
其实,这种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中药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保健品,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如果盲目服用,不仅起不到保健作用,还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因此,在使用中药时,不仅要选择正规的中药店购买,还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病史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中药,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三、忽视自身体质,追求所谓的健康饮食在如今的生活中,很多人追求所谓的健康饮食,认为只有摄入高营养、少油腻的食品才能保持健康。
但是,不同体质的人在饮食方面的需求也是有差异的。
比如,体热质的人应该多吃清凉的食物,而体寒质的人则应该多吃温热的食物。
因此,在选择饮食时,必须根据自身的体质和需求来选择,而不能被所谓的健康饮食所迷惑。
四、乱用保健品在如今的生活中,保健品已经成为了很多人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但是,也有许多人存在乱用保健品的现象。
一方面,这些保健品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另一方面,它们的尚未得到相关专业的认证,在营养成分和安全性上存在着隐患。
因此,选择保健品时一定要靠正规渠道,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身体状况来选择,避免盲目乱用而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中医教你走出5个常见的误区
中医教你走出5个常见的误区对于中医,很多年轻人可能存在一些误区。
比如认为看中医就是吃中药、中药疗效慢、中医只用于治疗慢性病或者不治之症。
其实这些观点都是一些误区,中医是五千年的祖国文化的沉淀,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能使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天吴氏中医(vka900)就将日常生活中大家最常出现的几个误区进行整理,一起来看看你有没有过这样的误解呢?误区一:看中医就是吃中药中医学以中医的阴阳五行、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等理论为基础,通过望闻问切四法,分后运用各种中医传统疗法。
如中药、针灸、推拿、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指导、治疗或调理身体。
作为中国的国粹,中医有着非常庞大而又完善的系统。
作为一门学科,中医又有各个子学科,因此看中医绝不等同于吃中药。
中医除了吃中草药,还有针灸、艾灸、温灸、拔罐、推拿、药浴、刮痧、食疗等各种方法,且疗效甚佳。
殊不知我们熟知的那些中医大家,古代如:扁鹊、华佗、孙思邈等,现代的邓铁涛、刘力红、徐文兵等。
都是首推不用药的推拿、针灸、导引这些外治法的,‘是药三分毒’,是没有中西之分的。
误区二:中药疗效慢不少人都觉得,中药疗效慢。
其实西医更多是所见即所得,中医则是祛邪固本养生。
另外,中医在治疗一些急症方面很有奇效。
例如针刺治疗急性疼痛往往一针见效,甚至对于急病的抢救方面,中医也有独到之效。
如从古代的华佗针刺麻醉,到现今的参附汤药抢救心衰患者。
又例如手法矫正各部关节的错位以及软组织扭挫伤可谓‘手到病除’等等。
误区三:西医治疗不好的才去找中医有些病人到西医疗效不好时才想起找中医,把中医当做是“救命稻草”,此时若中医疗效不好就认为中医不行。
其实许多病中医一开始就可以介入,这样效果会更好。
例如糖尿病,西医治疗糖尿病,多数是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
但糖尿病在中医上即为“消渴症”,治疗方式需清胃泻火,养阴生津,并且辅以食疗,即显效。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多从整体出发,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阴平阳秘、气血充盈之效。
如何应对养生中的困惑与难题
如何应对养生中的困惑与难题养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而在养生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惑和难题。
这些困扰不仅让我们对养生产生疑惑,还可能导致我们无法正确地进行养生。
那么面对这些困惑与难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本文将探讨一些应对策略,帮助您解决养生中的困惑。
一、困惑一:信息过载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大量的养生信息。
然而,这也导致了信息过载的问题,我们很难分辨哪些信息是正确的、科学的。
在养生过程中,错误的信息不仅无益于身体健康,还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
应对策略:筛选信息,寻找可信源面对海量的养生信息,我们需要学会筛选信息,寻找可信源。
以下几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筛选:1.查证来源:了解信息的来源,选择权威机构或知名专家的观点,可以提高信息的可信度。
2.关注权威网站和媒体:定期浏览权威的养生网站,或关注知名的健康媒体,获取可靠的养生信息。
3.了解研究证据:对于一些涉及科学研究的养生观点,我们可以查看相关的研究论文或科学杂志,了解研究的结论和证据。
二、困惑二:矛盾的观点养生领域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观点。
比如有的人主张吃素食,而有的人则认为适量的肉类对身体有益;有的人鼓励晒太阳,而有的人则提倡避免暴露在阳光下。
应对策略:理性思考,个体差异化面对矛盾的观点,我们需要学会理性思考,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判断。
以下几个原则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养生选择:1.个体差异化: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养生需求不同,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实际感受,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
2.多学派取长处:各种养生观点都有其合理性,我们可以从不同学派中选择并借鉴各种有益的养生方法,形成适合自己的综合养生方式。
3.科学研究支持:关注科学研究的进展和结论,选择有科学依据的养生观点,以提高养生效果。
三、困惑三:负面情绪的影响在养生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受到负面情绪的干扰,比如焦虑、压力、疲劳等。
这些情绪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养生效果,还可能给身体带来负面影响。
中医养生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中医养生的常见误区有哪些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医养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然而,在中医养生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误区,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并加以避免,可能会影响养生效果,甚至对身体造成损害。
误区一:盲目进补很多人认为养生就是要吃各种补品,如人参、鹿茸、燕窝等。
但实际上,中医讲究的是“虚则补之”,如果身体不虚,盲目进补反而会导致阴阳失衡,出现上火、消化不良等症状。
比如,人参虽好,但并非人人适用。
对于阳气旺盛的年轻人或者本身有实证的人来说,服用人参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流鼻血等问题。
再比如,燕窝被很多人视为美容养颜的佳品,但它对于痰湿体质的人来说,可能会加重痰湿,影响脾胃功能。
因此,在进补之前,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体质,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调养。
误区二:过度依赖中药有些人一旦觉得身体有点不舒服,就自行服用中药。
然而,中药的使用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的。
比如,清热解毒的中药,如果长期大量服用,可能会损伤脾胃阳气;活血化瘀的中药,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出血倾向。
而且,同一种症状可能由不同的病因引起,需要辨证论治。
比如,同样是头痛,可能是由于外感风寒、风热,也可能是由于肝阳上亢、气血不足等。
如果不辨明病因,随意用药,不仅不能治病,还可能延误病情。
误区三:追求快速见效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调理身体的整体状态,是一个缓慢而持久的过程。
但有些人急于求成,希望通过短时间的养生方法就能达到显著的效果。
比如,为了减肥,短时间内过度节食、过度运动,或者服用一些所谓的“快速减肥”的中药,这可能会导致身体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甚至损害肝肾功能。
中医养生强调的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绪状态等方面来达到养生的目的。
误区四:跟风养生现在网络上各种养生方法层出不穷,有些人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跟风。
比如,看到别人喝绿豆汤养生,自己也天天喝;看到别人艾灸,自己也跟着艾灸。
但每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都不同,适合别人的养生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
从中医看养生误区
从中医看养生误区从中医看养生误区概述:养生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内容之一,它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方方面面。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许多人对于养生存在一些误区。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分析养生中的常见误区,并提出正确的养生观念。
一、饮食误区1:过度偏食过度偏食会导致营养不均衡,影响身体健康。
中医认为,饮食应多样化,包括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肉类以及适量的油脂等食物,才能获得全面的营养。
2:过量贪食过量贪食容易导致肥胖、消化不良等问题。
中医主张适量饮食,保持饮食的适度。
3:冷饮过多冷饮会使人体内的阳气受损,从而影响消化功能。
中医认为,饮食应以温热食物为主。
二、作息误区1:熬夜熬夜会损伤脏腑,加速衰老。
中医强调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有利于身体健康。
2:不按时进食不按时进食容易导致消化功能紊乱,造成胃肠道问题。
中医主张定时定量进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运动误区1:高强度运动过度高强度运动容易导致肌肉疲劳、关节损伤等问题。
中医认为,运动应根据个体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方式和强度。
2:缺乏运动缺乏运动容易导致肥胖、循环系统疾病等问题。
中医主张适量运动,保持身体活跃。
四、情志误区1:过度情绪波动过度情绪波动会影响人体脏腑功能,引发各种疾病。
中医强调保持平和的情绪状态,避免过度情绪波动。
2:没有适当的调节方式缺乏适当的调节方式会导致情绪无法平衡,影响身心健康。
中医主张进行适当的休闲娱乐活动,例如音乐欣赏、读书等,以缓解压力和调节情绪。
附件:1:中医养生食谱参考2:养生运动指南法律名词及注释:1:脏腑:中医学中指身体内部的各个器官,包括心、肝、肺、脾等。
2:阳气:中医学中的概念,指体内的阳气能量,与阴气相对应。
3:衰老:指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逐渐衰退的过程。
中医经典四大问题解读
中医经典四大问题解读1. 中医理论的基本特点中医学是一种基于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医学体系,其理论体系主要由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部分组成。
- 阴阳五行:中医认为,阴阳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基本原理,五行则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
在人体生理、病理过程中,阴阳失衡和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失调都可能导致疾病。
- 脏腑经络:中医将人体内的各个器官分为脏腑,并通过经络系统相互联系。
经络不仅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疾病传变的途径。
- 病因病机: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强调内外因的作用,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都可能导致疾病。
病机则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 辨证论治:中医诊断疾病注重辨证,即分辨疾病的病因、病机、病变部位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论治,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中医治疗的常见方法中医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草药治疗、针灸、推拿、拔罐、食疗等。
- 草药治疗:通过草药的性味归经理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消除病因,恢复健康。
- 针灸: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施针,刺激经络系统,以达到调整气血、疏通经络、祛病强身的目的。
- 推拿:通过手法按压身体的特定部位或经络,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 拔罐:利用罐子造成局部负压,使皮肤局部充血、淤血,以达到通经活络、散寒解毒的效果。
- 食疗:通过食物的性味归经理论,选用适当的食物来调整身体的平衡,增强体质,辅助治疗疾病。
3. 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中医养生保健强调“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注重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身心健康。
- 调饮食:饮食应根据个人体质、季节变化来调整,宜清淡、均衡,忌辛辣、油腻。
- 调情志: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对身体造成伤害。
- 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以温和促进气血循环。
- 规律作息:遵循“早睡早起”的原则,保证充足的睡眠。
- 中医干预:定期进行针灸、推拿等干预,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揭秘中医四大经典问题及答案
揭秘中医四大经典问题及答案1. 中医的基本理论是什么?中医学是一种古老的医学体系,起源于中国,具有数千年的历史。
其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
- 阴阳五行:中医认为,阴阳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五行则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
阴阳五行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阴阳五行:中医认为,阴阳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五行则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
阴阳五行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 脏腑经络:中医将人体内的各个器官分为脏腑,并通过经络系统相互联系。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脏腑的功能失调可导致经络的气血运行障碍。
脏腑经络:中医将人体内的各个器官分为脏腑,并通过经络系统相互联系。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脏腑的功能失调可导致经络的气血运行障碍。
-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疾病是由外邪侵袭、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病因作用于人体,导致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从而产生病机。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疾病是由外邪侵袭、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病因作用于人体,导致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从而产生病机。
- 辨证施治:中医诊断疾病时,不仅观察疾病的表象,更注重找出病因和病机,即辨证。
治疗时根据辨证结果,采用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方法进行施治。
辨证施治:中医诊断疾病时,不仅观察疾病的表象,更注重找出病因和病机,即辨证。
治疗时根据辨证结果,采用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方法进行施治。
2. 中医的诊断方法有哪些?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 望诊: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体态等外在表现,来推断病情。
望诊: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体态等外在表现,来推断病情。
- 闻诊:医生通过嗅闻患者的体味、呼吸、咳嗽声等,来获取病情信息。
闻诊:医生通过嗅闻患者的体味、呼吸、咳嗽声等,来获取病情信息。
- 问诊:医生通过向患者询问病史、生活惯、饮食、睡眠、精神状态等,来了解病情。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见问题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见问题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见问题中医养生保健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效果。
然而,很多人对中医养生保健存在一些常见问题和困惑。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解答。
1. 中医养生保健与西医养生保健的区别中医养生保健注重整体调理和个体差异,强调个体的阴阳平衡和五脏六腑的相互关系。
而西医养生保健则更注重针对具体疾病治疗和预防。
中医养生保健倡导自然饮食,起居有常,辨证施治。
西医养生保健则更倾向于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
因此,中医养生保健更注重调整生活方式,而西医养生保健更注重药物的使用。
2. 中医养生保健的核心理念中医养生保健的核心理念是“循序渐进、因势利导”。
这意味着在养生过程中,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调理。
另外,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需要因势利导地适应变化。
比如,在寒冷的冬天需要注意保暖,而在炎热的夏天则需要注意清凉解暑。
3.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见方法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见方法包括饮食调养、运动保健、心理调节等。
在饮食方面,中医强调荤素搭配,五谷杂粮的均衡摄入,少油少盐少糖。
运动保健则包括适当的体育锻炼,如太极拳、气功、散步等,以增强体质和促进血液循环。
此外,中医养生也强调心理调节,包括保持良好的心态、舒缓压力和情绪,以及进行适当的休息和睡眠。
4. 中医养生保健的适用人群和禁忌人群中医养生保健适用于大部分人群,特别是那些处于亚健康状态或想要改善健康状况的人。
同时,中医养生保健也适用于一些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然而,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严重疾病患者等,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中医养生保健。
此外,对于一些特定的病症或疾病,中医养生保健可能会有禁忌,需要避免不当使用。
5. 如何选择合适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法选择合适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法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来进行。
首先,建议寻求专业的中医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中医养生的五大误区揭秘你所不知道的中医养生误区
中医养生的五大误区揭秘你所不知道的中医养生误区中医养生是一门古老而深奥的学问,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在中华民族的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流传至今。
然而,对于中医养生的理解仍然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我们正确地对待自身健康和养生的方法。
本文将揭露五个你可能不知道的中医养生误区,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中医养生的真正内涵。
一、中医养生追求长寿许多人常常把中医养生与长寿相联系,认为只要遵循中医的养生方法就能够长寿。
然而,中医的养生追求的并非仅仅是长寿,而是追求身心的健康平衡。
中医注重的是调节人体的阴阳五行,使其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进而促进健康和长寿。
因此,中医养生的目标是维持身心健康,而非单纯追求长寿。
二、中医养生只注重草药治疗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认为中医养生只是使用一些草药进行治疗。
实际上,中医养生的方法非常多样化,除了草药之外,还包括针灸、推拿、食疗、气功等多种疗法。
中医养生强调的是整体调理,通过调整人体的脏腑经络和气血运行,达到平衡人体阴阳的目的。
因此,在中医养生中,草药只是其中的一种治疗方法,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三、中医养生追求饮食特殊化有些人误以为中医养生就是追求特殊的饮食方式,例如只吃素食、只吃特定的食材等。
实际上,中医养生注重的是饮食的均衡和适度,而非特殊化。
中医认为,饮食应该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需求进行合理的搭配,包括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荤素搭配等。
中医强调的是通过饮食调理来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
四、中医养生无需科学依据一些人认为中医养生是一门迷信的学问,缺乏科学依据。
事实上,中医养生的理论经过了数千年的验证和总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
中医养生注重观察人体的整体状况、气候环境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通过综合分析和判断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虽然中医养生与现代科学的语言和方法存在差异,但其理论体系与现代医学有相通之处,均以促进人体健康为目标。
五、中医养生可以替代西医治疗中医养生与西医治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并非对立关系。
8个问题解答中医药疑问
导语:你是否对中医、中药心存一些疑虑呢?觉得私人诊所的中医师比医院的中医师厉害?或者觉得白发苍苍的老中医比较会治病?这些都是中医误区。
那么究竟还有哪些问题是你一直错误了解的?本文总结了8个中医药误区,让你看中医不再心存顾虑。
1、诊所的中医师比较会看病?事实:由于九成的中医师在基层开业,相对民众在诊所碰到好中医的机会也大大增高。
不管大医院或小诊所,都有好医生。
至于网上流传“自学的中医师比较不会看病”,某著名中医师驳斥这种说法,“只要好好把病人治好,管他出身背景,”该中医师说,他教过很多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有些自学的中医师,学习力很强,而且够认真,虽然并非来自医学院,但是具备基本中医药知识,医术不错,对病人也很好。
2、白发苍苍的老中医师比较厉害?事实:有些老中医根本看不出年纪。
有些年近八旬的中医师,发色乌黑,说起话来中气足,看来只有60多岁,但已看诊好几十年年,经验丰富。
“中医是愈老愈值钱,”某著名中医师说,中医是重视经验传承的医学,看的病人愈多,对于疾病的掌控、用药会更娴熟。
中医师们也坦言,有些老中医确实比较会看病,而且“厉害一点的”,几乎各种疑难杂症都能看。
有老中医擅长针灸、内科、儿科甚至妇科都,获同行赞美很有经验。
“老医生会看很多种病是正常的,”该中医师解释说,中医师年纪愈长,看病的经验多了,常有豁然开朗、一通百通的感觉,也较能横跨几个科别,处理复杂难治的重症,所以常有中医师八、九十岁仍在看诊,很受人敬重。
3、会把脉的医生较会看病?事实:会把脉的医生并不保证能把你的病治好。
善于用脉诊说出症状及病名的中医师不少,“但能以此治愈疾病的却相对有限。
”而且,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脉象只是其中一种参考项目,无法窥探出疾病全貌。
就算清楚病人的问题出在哪,但要怎么去处理、如何用药治疗又是另门学问。
建议民众不需过度迷信把脉像“算命”的医师,毕竟到医疗院所主要还是为了看病,而不是指点人生迷津。
4、服用中、西药需间隔一小时?事实:不建议同一种病,中、西药都用。
专家为你解答养生4大困惑
专家为你解答养生4大困惑*导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物质方面足够的同时,更多的人关注身体健康了。
而中医养生则是首先。
但是,一本本的养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物质方面足够的同时,更多的人关注身体健康了。
而中医养生则是首先。
但是,一本本的养生书籍,一档档养生保健的电视节目,让人辨不清真假是非,也这让很多人对中医养生存在很大的困惑。
*困惑一:休闲场所中医保健是否可信近年来,按摩、针灸、刮痧、拔罐等被视为国粹的中医技法成为很多休闲会所、美容院、洗浴中心、减肥机构的推崇亮点,甚至连发廊、足浴店也搭上中医二字。
拔罐本身是一种医疗手段,而今越来越多被用于保健。
拔罐虽然在中医学里是一件很简单的操作,但不能胡来,如果拔罐时间过长会出现水泡。
从业人员需要了解人体穴位等一些专业性的知识。
专业医疗机构与休闲场所的区别正在于此。
医生是在医学诊断的基础上,决定对病人采用中医推拿按摩的治疗手法。
没有资质的按摩人员只是学了些穴位和按摩手法,却不懂医理,不可能检查出病人是否存在哪些系统性疾病。
针对一些不法休闲场所打着中医养生的旗号从事色情服务,陈俊文教授提醒,消费者注意三看,一看环境,正规按摩场所应敞开透明,不会关得严严实实;二看资质,场所的经营证照及项目、保健师的从业证件要看清楚;三看手法,是否针对穴位,是否有一整套操作程序值得考究。
*困惑二:养生可否等病了再养中医自古以来,重在治未病,强调无病防病。
不少人自认为身体健康,体检什么病都查不出来,就不需要养生之道。
其实不然。
相关数据显示,不良生活方式,每年要夺走1200万人的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有1/3以上的人群处在亚健康状态。
中医讲究调理,并不是补药,养生重在生活方式。
陈教授提醒,首先人要恬淡虚无,保持好的心理状态;其次,起居有时。
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已成为时代病,也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及亚健康的成因之一。
很多人熬夜打麻将、看电视、玩电脑,这种耗费对身体损伤很大,吃再多保健品也没用。
中医养生常见问题解答
中医养生常见问题解答中医养生是一种千年传承的保健方法,它强调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维护人体的健康。
然而,对于中医养生的概念和实践,常常存在一些让人困惑的问题。
在本文中,将回答一些常见的中医养生问题,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实践中医养生。
1.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包括:阴阳平衡、气血流畅、调理脏腑、调适心情、合理膳食、适度运动、调整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等。
根据中医理论,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是维持健康的关键。
2. 如何根据自身状况选择中医养生方法?每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中医养生方法非常重要。
最好咨询一位专业的中医师或中医养生师,根据个人体质、病史和需求,制定合理的养生方案。
此外,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及时调整养生方法。
3. 中医草药有什么作用?中医草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循环,改善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和维持健康的目的。
但是,在使用中医草药前,最好咨询中医师的建议,避免不当使用带来的副作用。
4. 中医养生是否适合所有人?中医养生方法的适用范围很广,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
对于某些特定的疾病或健康问题,中医养生可能不是最合适的选择。
例如,严重的急性疾病、某些慢性疾病以及特殊的身体状况,可能需要其他更专业的治疗方法。
因此,在采用中医养生之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5. 中医养生与西医养生有何区别?中医养生和西医养生在理论、方法和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医养生更加强调整体的平衡和调理,包括阴阳、气血和脏腑等方面。
而西医养生更注重科学的健康调理,如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和心理健康等方面。
两者可以结合使用,共同促进健康。
6. 中医养生需要注意什么?在进行中医养生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正规的中医医院或中医师进行咨询和治疗。
- 不要盲目跟风尝试各种推广的中医养生产品,以免受到不必要的损害。
- 注意个人的体质和身体反应,及时调整养生方法。
谁能回答我对“中医”提出的这14个疑问?
谁能回答我对“中医”提出的这14个疑问?第一,请问中医讲的经脉,和诊脉,这两个“脉”是不是一个脉?如果是,那诊桡动脉的做法岂不验证了经脉就是血管么?第二,中医说经脉络脉,不是血管,那好。
中国古代也有解剖人体的经验,也有对人体结构基本的认知,人体很多血管,动脉和静脉,有的血管非常粗大,那为何中医没有对血管进行研究?没有对血管加入中医的治疗体系中?却对一个解剖学看不见的经络研究的如此透彻并且分化出如此博大精深的治疗体系?岂不怪哉?对一个很大很多很重要的东西(血管)视而不见,却对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经络)使劲儿研究?这是为何?第三,请问中医讲的阿胶(驴皮)为什么能补血!为什么马皮牛皮猪皮不行!驴皮中有什么特殊成分是其他动物皮没有的!补血补的是什么血?血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还是血小板还是血容量?其作用经过临床检验么?第四!请问中医有一味药叫夜明砂(蝙蝠屎),号称是明目的,每一只蝙蝠每天吃的东西都不一样,屎的成分也千差万别!请问为什么功效却一样?中医讲的明目是减少近视和远视的度数?还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有临床试验的证据么?第五!中医认为人参大补!请问补的是人体什么物质?人参为植物根茎,不同的植物生长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地质环境和阳光照射都决定了根茎的性质和成分,可为什么每一只人参的药性却一致!请问里面有什么神秘成分?第六!中医认为的冬虫夏草、灵芝、鹿茸、都是神药!请问它们里面到底含有什么特殊的神秘成分?为什么不能用现代科技提取出来,做成胶囊,这样化学式固定,毒作用副作用,药代动力学,药理作用都可以轻松检测出来,为什么中医从来没有这么做?所有副作用药理作用都写着尚不明确?第七,中医粉都会说也最会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有中医,哪儿有你?没有中医,你老祖宗怎么活下来的?没有中医,你是哪儿来的?我要请问!非洲人,欧洲人、美洲人、猿类、鱼类、都没有中医,他们怎么存续的?第八,伤寒论中说到人发烧就是因为寒气侵袭人体才发烧,我想问现在发现的几乎所有传染病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发热,难道都是寒气侵袭?不寒气侵袭就不被传染病传染了?第九,现在还有几个用最纯正的中医方法望闻问切治病的中医?现在的中医几乎全盘西化,化验、CT、彩超、静脉注射、肌肉注射静脉点滴、在东北最具权威的中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简称辽宁中医,进入医院后你会发现跟西医院无任何差别,这是为什么?不是说大力发展中医么?怎么最能代表中医权威的中医院却大力发展西医?怎么解释?第十,今天中医界仍然坚信的黑豆补肾、水蛭活血、穿山甲通络、狗鞭壮阳、蝙蝠屎明目、蝉蜕治咳嗽音哑等等等等!有人说中医不适合做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那我就好奇了,既然中医认为这些药物功效是确定的!为什么现代中医不能做实验证明它呢?第十一,中所讲的阴阳五行,为什么不能被现代科学仪器检测到?说一个人阳虚!有多虚?为什么不能量化?第十二,现代的科学仪器发展如此精密、发达,为什么不能用来替代号脉、诊脉?第十三,中医所讲我的理气、顺气、肾气、精气,血气、这里面的气是不是一个气?是实体的气还是非实体的气?用现代仪器为何测量不到?能否量化?第十四,中医所谓的经络这么重要!为什么没有一个外科医生去学习手术避开经络?不避开经络,切断了咋办?外科手术又不会给经络缝合!怎么办?按照中医的理论,断了经络的人还能活么?。
中药治疗期间,这7个疑惑你都知道了吗?
中药治疗期间,这7个疑惑你都知道了吗?作为比较传统的中国人,中药治疗已经闻名了数千年之久,因此很多人在患病之后往往也会选择吃中药来调理自身的身体。
中药的好处并不是对症下药,而是对患者虚弱的身体进行全方位的提升。
由于中药是对患者全身心的一个提高,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服用中药。
虽然人们酷爱喝中药,有病没病都会选择中药来调理身体,但是在中药的治疗期间,有很多病在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存在中药治疗过程当中的疑惑都有哪些?一、中药治疗期间的疑惑患者会担心长期的服用中药会不会对身体器官肝胃进行损伤。
不管选择中药还是西药对疾病进行治疗,只要它是药,它就有毒性。
若患者长期服用中医药,就会对自身的器官脾胃,肝脏有一定的损伤,这个是无法否认的。
对于身体较虚弱、肝脏脆弱的病人,在使用药的时候一定要权衡药的好坏,谨遵医嘱的情况下,谨慎的使用中药,采取更加适当的方式来对自身的疾病进行治疗。
患者还会头疼中药治疗应该在什么时间介入?从理论上来讲,中药的介入可以是任何时间。
只是在不同阶段治疗时,会有些许的差别,这时可以根据药物的攻和守的比例来做出相应的调整。
如果有病人会觉得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同时使用时会产生冲突,不妨就先使用西医治疗,结束后再使用中医治疗。
因为西医的治疗是针对局部的疾病,而中药的作用是针对于患者自身的整体情况来考虑的。
中医的治疗应该考虑患者的身体情况来做具体的治疗,中医主要是从气血、舌头、脉象综合的来看。
如果病人使用中药调理达到稳定和安全的状态,这时患者可以选择之后不用每天服药,毕竟长期的使用中药会对自身的肝脏、脾胃有损伤。
大部分人以及专家建议,人们最好在冬季进行全身心的中药调理,这样可以使患者的身体阴阳平衡,气血、脉象都处于稳定的状态。
可以更好的抵御其他病毒的入侵以及自身产生更多的抗体。
还有很多癌症的患者会考虑在治疗期间是否可以使用中药?如果患者在进行靶向治疗,而治疗属于一个全新的治疗方式,相关的医学研究也较少,在我国仅仅只是使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如果癌症患者在治疗的过程当中使用中药,这具体没有相关的医学研究和记载,但可以从人自身的感受出发,如果吃了比较舒服,那就可以食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答中医养生常见的四大困惑
*导读: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穿梭在钢筋水泥间的人们日益感到压力繁重,于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医养生,作为一种养生解压的好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
然而,张悟本、道士李一、马悦凌等一个个养生神人相继出现,一本本养生书籍让人眼花了乱,一档档养生保健的电视节目让人辨不清真假是非,困惑不已。
*解答中医养生常见的四大困惑:
*困惑一:食疗养生能否百病皆除
因为红极一时的张悟本写了一本疯狂畅销的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不少老百姓误以为,学养生、学食疗,就能治百病!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更加注重延年益寿的方法。
而目前还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少人希望借鉴别人的养生之道换取健康。
陈俊文分析,正是这些美好愿望成就了养生热。
因此,不少江湖骗子、挂羊头卖狗肉的专家教授,抓住了老百姓的心理需求,宣传所谓的养生经,断章取义套用中医理论,片面夸大食物功效。
在中医,讲五谷为养,蔬果为助,也就是说人体主要是靠五谷来维持,蔬菜水果是辅助五谷杂粮的,只吃蔬菜,或者把水果当成主食,本末倒置,身体何谈健康?此外,中医养生分内养和外养,内养养的是精、气、神,外养就是皮肉、筋骨。
中医特别注重的是内养,而现在所谓的养生专家,讲的都是外养,比如怎么吃,怎么锻炼。
像张悟本提出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如果内养出了问题,用吃的方法来解决,根本是无稽之谈。
食疗养生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但绝不等于吃了某样东西百病皆除。
辨识张悟本,方法很简单:太绝对的养生说、食疗说,绝对不可信!急功近利的养生学说非但不是中医,恰恰是反中医!
*困惑二:养生能否依葫芦画瓢
中医养生理论深奥,涉及生理、病理、心理等方面,是一个完整而漫长的系统,强调治病要因证而异、养生要因人而异,切忌盲目跟风,依葫芦画瓢。
人的一生分为生、长、壮、老、已,到了壮、老阶段,功能开始下降,阴阳偏颇,可以适当使用养生药物。
但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养生保健要注意个体差异。
中医养生讲究辨证论治,如进补就要通过望、闻、问、切,分清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再采用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方法对症下药。
年龄不同、季节不同、身体状况不同,使用的保健药物就会不同。
专家提醒,中医讲究阴阳平衡,顺应自然,更何况中医理论是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适合于别人的养生方法不一定适合于你。
选择养生方法或保健药物,最好请专业医生对你的体质进行评判,再养生。
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养生方法。
*困惑三:休闲场所中医保健是否可信
近年来,按摩、针灸、刮痧、拔罐等被视为国粹的中医技法成为很多休闲会所、美容院、洗浴中心、减肥机构的推崇亮点,甚至连发廊、足浴店也搭上中医二字。
拔罐本身是一种医疗手段,而今越来越多被用于保健。
拔罐虽然在中医学里是一件很简单的操作,但不能胡来,如果拔罐时间过长会出现水泡。
从业人员需要了解人体穴位等一些专业性的知识。
专业医疗机构与休闲场所的区别正在于此。
医生是在医学诊断的基础上,决定对病人采用中医推拿按摩的治疗手法。
没有资质的按摩人员只是学了些穴位和按摩手法,却不懂医理,不可能检查出病人是否存在哪些系统性疾病。
针对一些不法休闲场所打着中医养生的旗号从事色情服务,陈俊文教授提醒,消费者注意三看,一看环境,正规按摩场所应敞开透明,不会关得严严实实;二看资质,场所的经营证照及项目、保健师的从业证件要看清楚;三看手法,是否针对穴位,是否有一整套操作程序值得考究。
*困惑四:养生可否等病了再养
中医自古以来,重在治未病,强调无病防病。
不少人自认为身体健康,体检什么病都查不出来,就不需要养生之道。
其实不然。
相关数据显示,不良生活方式,每年要夺走1200万人的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有1/3以上的人群处在亚健康状态。
中医讲究调理,并不是补药,养生重在生活方式。
陈教授提醒,首先人要恬淡虚无,保持好的心理状态;其次,起居有时。
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已成为时代病,也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及亚健康的成因之一。
很多人熬夜打麻将、看电视、玩电脑,这种耗费对身体损伤很大,吃再多保健品也没用。
再次,饮食有节,不暴饮暴食,或胡乱节食,不偏食、营养均衡是养生的重要一环。
最后是运动有度。
中医很早就有运动养生说,但强调不可使之过极尔。
散步、太极拳、五禽戏、游泳等都是较好的运动方式。
总而言之,养生要科学理性,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比任何进补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