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遥感复习资料(林学专业)
遥感复习题库

遥感复习题库遥感复习题库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利用卫星、飞机等远距离感知手段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中,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掌握和应用遥感技术,我们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复习。
下面是一些遥感复习题,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一、选择题1. 遥感技术主要利用的是哪种电磁波?a) 可见光b) 红外线c) 微波d) X射线2.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是指什么?a) 图像中物体的大小b) 图像中物体的数量c) 图像中物体的形状d) 图像中物体的颜色3. 遥感技术可以用来监测哪些自然灾害?a) 地震b) 暴雨c) 沙尘暴d) 龙卷风4. 遥感图像的分类是指什么?a) 对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b) 对图像进行地物分类c) 对图像进行色彩增强d) 对图像进行尺度变换5.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土壤湿度监测b) 农作物生长监测c) 病虫害预警d) 全部都是二、判断题1.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越高,图像中物体的细节越清晰。
(√/×)2. 遥感技术只能用于地球表面的观测,无法应用于其他行星。
(√/×)3. 遥感图像的颜色是由图像传感器决定的,与真实物体的颜色无关。
(√/×)4.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可以用来监测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情况。
(√/×)5.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植被指数来评估植被的健康状况。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 什么是遥感图像的增强?请举例说明。
3. 遥感图像的分类有哪些方法?请简要描述其中一种方法。
4. 遥感技术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有哪些优势?5. 请简要介绍一下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四、应用题1. 请利用遥感图像判断下面的土地利用类型:(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2. 请利用遥感图像评估下面的植被健康状况:(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通过以上的复习题,我们可以回顾和巩固遥感技术的相关知识。
林业遥感课程考试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课程考试卷(A卷)课程名称:林业遥感;试卷编号:A;考试时间:120分钟班级姓名: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应得分100实得分评分评卷人一选择题(20分)1Lansat7相对于其他陆地资源卫星来说,在那些方面有了显著的改进:()A热红外波段的分辨率提高到60米;B首次采用了分辨率为2.5米的全色波段;C改进后的太阳定标器使卫星的辐射定标误差小于5%,精度比Landsat5约提高了一倍;D改进后的太阳定标器使卫星的辐射定标误差小于2%。
2对Landsat7ETM+各传感器地面分辨率描述正确的是:()A30米B15米C60米D80米3下列那些卫星是由美国发射的()A IKONOSB QuickBirdC SPOTD JERS4由我国自主发射的卫星有那些()A LandsatB CBERSC SPOTD ERS5在图像处理中,下列那些波段对植被有明显的影响:()A紫外光B近红外C可见光D无线电波6卫星数据的购买通常以景幅为单位,下面对各种卫星数据每景图的范围描述正确的有那些:()A Landsat7每景图的扫描宽度为185km*185kmB SPOT5每景图的扫描宽度为60km*60kmC IKONOS每景图的扫描宽度为11km*11kmD QUICKBIRD每景图的扫描宽度为16.5km*16.5km7图像与灰度直方图间的对应关系是:()A一一对应B多对一C一对多D都不对8下列算法中属于局部处理的是:()A灰度线性变换B二值化C傅立叶变换D中值滤波9下列算法中属于点处理的是:()A梯度锐化B二值化C傅立叶变换D中值滤波10下列算法中属于图像平滑处理的是:()A梯度锐化B直方图均衡C中值滤波D Laplacian增强二名词解释(15分)大气窗口:加色法:中心投影:投影差:空间分辩率:三填空(每空0.5分,20分)1、遥感具有,,特性。
2、遥感技术系统主要由,和等几个部分组成。
3、电磁波谱按波长从长到短的顺序可分为七类。
林业遥感总结

林业遥感总结1. 引言林业遥感是利用遥感技术对森林资源进行调查、监测和管理的一种手段。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取大规模森林资源的相关信息,并为林业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林业遥感的基本原理、常用技术和应用场景。
2. 林业遥感的基本原理林业遥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获取、处理和分析遥感影像,获取森林资源的相关信息。
遥感影像可以分为光学遥感影像和雷达遥感影像两种类型。
光学遥感影像是通过接收、记录和解译由光学传感器获取的电磁辐射能量来获取影像信息的。
而雷达遥感影像则是通过接收和解译由雷达传感器发送的微波辐射信号来获取影像信息的。
3. 林业遥感的常用技术3.1 光学遥感技术光学遥感技术是林业遥感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它可以利用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等电磁波段的信息来获取森林资源的各种特征。
常见的光学遥感技术包括数字相机拍摄、高光谱遥感和LiDAR(光探测与测距)技术。
数字相机拍摄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遥感技术,通过数字相机拍摄森林影像,可以获取森林的空间分布、结构和类型等信息。
高光谱遥感则是利用多光谱或超光谱传感器记录不同波段的反射或辐射能量,以获取森林植被的光谱特征。
LiDAR技术则是通过激光雷达测量和记录地面、植被和地形的三维信息,以获取森林的高度、密度和结构等信息。
3.2 雷达遥感技术雷达遥感技术在林业遥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与光学遥感不同,雷达遥感可以在雨雪等恶劣气象条件下进行观测,并且具有穿透能力,在森林植被密集的地区也能获取有效的数据。
常见的雷达遥感技术包括合成孔径雷达(SAR)和激光雷达。
SAR技术通过接收地面散射的微波信号,并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取森林的覆盖度、湿度和结构等信息。
激光雷达则通过发送激光脉冲并测量其返回时间来获取地面、障碍物和地形的三维信息,用于森林高度和结构的测量。
3.3 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多源数据融合技术是指将不同传感器获取的多种遥感影像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森林资源信息。
遥感复习考试资料及答案

然遥感考试资料第1章绪论名词解释:1、遥感:在不直接接触目标物的情况下,使用特定的探测仪器来接受目标物体的电磁波信息,再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判读,从而识别目标物体的技术。
❝2、遥感平台::用来装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填空题:1、遥感平台的种类可分为航天平台、航空平台、地面平台三类。
2、按照传感器工作方式,遥感可以分为被动遥感、主动遥感两类。
3、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遥感数据接受与处理系统、遥感资料分析解译系统4个部分组成。
问答题:1、遥感的应用领域有哪些(至少举6类)?答:资源遥感、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渔业遥感、地质遥感、气象遥感、水文遥感、城市遥感、工程遥感第2章遥感电磁辐射基础名词解释:❝1、电磁波:电磁波是在真空中或物质中通过传播电磁场的振动而传输电磁能量的波❝2、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3、绝对黑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4、绝对白体:反射所有波长的电磁辐射❝5、灰体:没有显著的选择吸收,吸收率虽然小于1,但基本不随波长变化的物体❝6、绝对温度:和热力学温度是同义词, 符号T单位K❝7、辐射温度:如果实际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包括全部波长)与某一温度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黑体的温度称为该物体的辐射温度❝8、光谱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9、大气窗口: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的电磁辐射波段通常称为“大气窗口”❝10、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功率之比。
❝11、光谱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12、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平面坐标曲线表示,横坐标表示波长,纵坐标表示反射率或者(在平面坐标上表示地物反射率随波长变化规律的曲线)填空题: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r玛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组成。
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工程类)《林学》专业复习指导

43 一类调查抽样属于概率抽样调查。
44 产生偏差的来源不包括测量方法。
45 比例尺1:10000的调查底图最小面积,乔木林一般为6亩。
46 比例尺1:10000的调查底图最小面积,经济林、竹林一般为3亩。
47 森林调查区划中乔木林带两边各加2m。
48 森林调查区划中灌木林带两边各加1.5m。
49 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用材林树种:杉木、松类、落叶松、桉树、杨树等面积占50.7%。
15 我国风景园林学于2011年发展成为一级学科。
16 环境心理学认为,人在风景园林环境中的行为可归类为(四 )类需求。
17
空间密度的计算中,统计空间中植物及景园小品的种类及数量,低于(60cm)以下的 植被不做计算。
18 高大远山的尺度不属于绝对空间尺寸。
19 规划的多样性不是风景园林规划的特征。
66 林业大数据,我们说它具有分布式、多尺度和多元异构,这样三个很明显的特征。
67
习总书记2016年对林业提出了四个着力即着力进行国土绿化、着力提高森林质量、着 力开展城市森林建设、着力建设国家公园。
68
林业分工论,把森林分成五大林种,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生态林,特种用途林 等。
69 水体、植物、地形属于场所信息中自然层面信息。
56 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森林覆盖率由24.9%增加到(39.1% )。
57 截至2009年底,全国经济林面积达3217.2万公顷。
58 全国经济林中森林食品栽培面积为 298.6万公顷。
59 全国区划为( 六大 )特色经济林区。
60 林业用地包括6类。
61
智能手机代替传统专业的测量设备测定叶面积指数能达到平民化、一体化、云端化的 效果。
林业资源遥感监测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哪种遥感技术主要用于林业资源调查?()
A.遥感影像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无人机
2.遥感监测林业资源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监测森林火灾
B.统计树木数量
C.评估森林资源现状与变化
D.监测野生动物
3.下列哪个波段对植被监测最为敏感?()
A.可见光波段
B.红外波段
C.微波波段
D.紫外波段
4.在遥感影像中,哪种颜色通常表示植被?()
A.红色
20.下列哪个指标可以评估遥感监测林业资源的成果?()
A.精度评估
B.变化检测
C.成本效益分析
D.所有上述指标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遥感技术在林业资源监测中可以提供以下哪些信息?()
A.森林覆盖率
B.森林火灾监测
4.无人机遥感可以提供比卫星遥感更高的空间分辨率。()
5.遥感监测林业资源时,可以使用单一波段的影像进行有效分析。()
6.在遥感数据处理中,图像镶嵌是将多幅图像拼接成一幅大图像的过程。()
7.遥感技术可以准确估算森林火灾的过火面积。()
8.不同的植被类型在遥感影像上呈现的颜色完全相同。()
9.遥感监测可以完全替代传统的林业调查方法。()
6.森林火灾的遥感监测通常使用______(遥感技术)来实时监测火情。
遥感技术及其林业应用作业

遥感技术及其林业应用作业1、解释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并各举一例说明目前通用商业遥感卫星及所载传感器这四种分辨率所能达到的程度。
(1)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是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如Landsat的TM 的1-5和7波段,一个像素代表地面28.5m*28.5m,或概略说起空间分辨率为30m。
(2)遥感影像辐射分辨率是指传感器接收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
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每一像元的辐射量化级。
例如:陆地卫星Landsat5的TM3,其最小辐射量值R min为-0.0083mV/(cm2〃sr〃μm),最大辐射量R max为1.410 mV/(cm2〃sr〃μm),量化级D为256级。
其辐射分辨率R L=R max-R min/D=0.0055 mV/(cm2〃sr〃μm)。
有时也可用%来表示。
本例若以%表示,其辐射分辨率R r为R L/ (R max-R min)*100%=0.39%。
(3)遥感影像光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间隔越小,分辨率越高。
如modis是搭载在Terra和Aqua卫星上的一个重要的传感器,有36个离散光谱波段,光谱范围宽,从0.4微米(可见光)到14.4微米(热红外)全光谱覆盖。
(4)遥感影像时间分辨率是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成重访周期。
以卫星遥感来说,静止气象卫星(地球同步气象卫星)的时间分辨率为1次/0.5小时;太阳同步气象卫星的时间分辨率2次/天;Landsat为1次/16天;中巴合作的CBERS为1次/26天灯。
还有更长周期甚至不定周期的。
2、简述遥感影像解译的主要标志。
遥感影像解译的主要标志:(1)直接判读标志,包括遥感影像的色调、色彩、大小、形状、阴影、纹理、图型等。
(2)间接解译标志: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
遥感原理期末复习资料(知识点汇总)

遥感的定义:遥感是指利用飞机、卫星或其他飞行器等运载工具(平台)上安装的某种装置(传感器),探测目标的特征信息(电磁波的反射或发射辐射),经过传输、处理,从中提取感兴趣信息的过程遥感类型:按平台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宇航遥感遥感信息特点:(1)真实性、客观性(2)探测范围大(3)资料新颖且能迅速反应动态变化(4)成图迅速(5)收集资料方便遥感系统的组成:1、目标的信息特性2、目标信息的传输3、空间信息的采集4、地面接收与预处理5、信息处理6、信息分析与应用电磁波:交互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
(1)电磁波与电磁波谱红外划分※紫外线:波长范围为0.01~0.38um,太阳光谱中只有0.3~0.38um波长的光到达地面,对油污染敏感,但探测高度在2000m 以下。
※可见光:波长范围0.38~0.76um,人眼对可见光有敏锐的感觉,是遥感技术应用中的重要波段。
※红外线:波长范围为0.76~1000um,根据性质可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和超远红外。
※微波:波长范围为1mm~1m,穿透性好,不受云雾的影响。
红外划分:※近红外:0.76~3.0um,与可见光相似。
※中红外:3.0~6.0um,地面常温下的辐射波长,有热感,又叫热红外。
※远红外:6.0~15.0um,地面常温下的辐射波长,有热感,又叫热红外。
※超远红外:15.0~1000um,多被大气吸收,遥感探测器一般无法探测。
偏振:指横波的振动矢量偏于某些方向的现象或振动方向对于传播方向的不对称性。
黑体:在任何温度下,对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吸收系数等于1(100%)的物体。
※黑体辐射:黑体的热辐射称为黑体辐射。
黑体辐射定律:包括普朗克定律,玻尔兹曼定律,维恩位移定律,瑞里—金斯公式(注:基尔霍夫定律是一般物体发射定律。
)发射率概念:地物的辐射出射度(单位面积上发出的辐射总通量)W与同温度下的黑体辐射出射度 W黑的比值。
按照发射率与波长的关系,把地物分为:黑体或绝对黑体:发射率为1,常数灰体:发射率小于1,常数选择性辐射体:反射率小于1,且随波长而变化。
遥感概论复习重点

遥感概论复习重点遥感概论是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地球表面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
以下是遥感概论复习的重点内容。
一、遥感基础知识1.遥感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范围;2.遥感数据的分类、图像解译的基本步骤;3.遥感的数据源、传感器和平台;4.遥感数据的光谱特征和光谱反射率;5.遥感数据的空间、光谱和时间分辨率。
二、遥感图像解译1.遥感图像解译的基本概念和步骤;2.遥感图像的特征提取方法;3.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和常用分类算法;4.遥感图像解译中的误差源和误差评价方法;5.遥感图像的应用领域和典型应用案例。
三、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1.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进展;2.遥感技术在农业、林业、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3.遥感技术在气象、地质灾害监测、资源调查和管理中的应用;4.遥感技术在国土调查、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四、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1.遥感数据的获取和预处理技术;2.遥感图像的增强和滤波处理方法;3.遥感数据的特征提取和信息提取方法;4.遥感数据的数学模型和解析技术;5.遥感数据的多光谱、高光谱和合成孔径雷达处理方法。
五、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集成应用1.遥感与GIS的概念、关系和集成模式;2.遥感数据在GIS中的应用和分析方法;3.遥感数据与GIS数据的转换和交互;4.遥感数据与GIS空间分析的集成方法;5.遥感与GIS的应用案例和未来发展方向。
六、遥感应用中的伦理和社会问题1.遥感数据的隐私和安全问题;2.遥感数据在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中的伦理问题;3.遥感数据的使用和共享政策问题;4.遥感数据在社会冲突和隐患管理中的道德问题;5.遥感数据的技术限制和社会影响问题。
以上内容是遥感概论复习的重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遥感概论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遥感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业遥感参考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50分)1. 太阳常数:地球在日地平均距离处与太阳光垂直的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所接收太阳辐射的所有波长总能量。
2. 光谱反射率:物体反射的辐射能量占总入射能量的百分比。
3. 几何变形图像上各像元的位置坐标及地图坐标系中的目标地物坐标的差异。
4. 精纠正5. 大气校正是消除遥感图像在大气传输中所引起质量退化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
对于一个已经经过绝对辐射标定的遥感图像,还必须经过大气校正才可以得到地表目标的正确信息。
6. 图像增强:为特定目的,突出遥感图像中的某些信息,消弱或除去某些不需要的信息,使图像更易判读。
图像校正是消除伴随观测而产生的误差及畸变,使观测数据更接近于真实值为主要目的的处理。
图像锐化:增强图像中的高频成分,突出图像的边缘信息,提高图像细节的反差,也称为边缘增强,其结果与平滑相反。
7. 目视解译8. 特征选择9. 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是基于我们对遥感图像上样本区内地物的类属已知,于是可以利用这些样本类别的特征作为依据来识别非样本数据的类别。
非监督分类:也称聚类分析,是事先对分类过程不施加任何先验知识,仅凭遥感图像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分布规律,进行自动分类,即自然聚类的特性进行“盲目”的分类。
10. 植被指数是一种对地表植被活动的简单、有效度量。
通常使用红色可见光通道(0.6-0.7um)和近红外光谱通道(0.7-1.1um)的组合来设计植被指数。
11瑞利散射:散射方式:随电磁波波长、大气分子直径、气溶胶微粒大小之间的相对关系而变。
气溶胶颗粒直径a<< 入射波长。
12 成像光谱仪13 BSQ格式和BIL格式14 K-L变换和K-T变换KL变换是一个正交变换,KL变换后所得到的向量中各个元素互不相关。
从离散KL后得到的向量删除后面的元素,而只保留前个元素时所产生的误差满足平方误差最小的准则。
15 NDVI16 图像融合将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过程。
【课程大纲】《林业遥感》

《林业遥感》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林业遥感(英文):Forestry Remote Sensing课程编号:14371062课程学分:2.0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二、课程内容简介遥感是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仪器(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经过信息传输及其处理分析,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技术,是一门集现代物理学、空间科学、电算技术、数学方法和地球科学为一体的新兴、综合性的边缘科学,它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合称“3S”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气象、军事、城乡规划等领域。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遥感的概念及其技术组成、遥感过程,遥感的物理基础,航空航天遥感及其影像,遥感影像的处理,遥感影像解译及其在在林业中的应用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是林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要求学生掌握遥感的基本知识尤其是遥感图像的处理以及解译,了解遥感在林业中的应用,使得学生能将所学遥感知识应用于林业及相关行业的生产实践,为学生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3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遥感的概念、技术系统组成及遥感过程;理解遥感在林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了解遥感的种类、发展概况等。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遥感的概念、技术系统组成及遥感过程。
第一节遥感与遥感技术(1学时)一、遥感概述二、遥感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地位三、遥感分类第二节遥感技术系统组成及其遥感过程(1学时)一、遥感技术系统组成二、遥感过程第三节遥感的发展概况及展望(0.5学时)一、遥感的发展概况二、当前遥感发展的主要趋势与展望第四节遥感技术的应用(0学时)一、遥感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二、遥感在环境监测评价及对抗自然灾害方面的应用三、遥感在区域分析及建设规划方面的用意四、遥感技术在农业、林业和畜牧业上的应用第五节本教材的内容与作用(0.5学时)第二章遥感的物理基础(6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电磁波的重要遥感特性,地物的光谱特性及其与遥感影像的关系,大气窗口及环境对遥感影像的影响;理解大气及环境影响遥感影像的机理,地物反射光谱的测定方法;了解电磁波谱及电磁辐射源。
遥感复习考试资料及答案

然遥感考试资料第1章绪论名词解释:1、遥感:在不直接接触目标物的情况下,使用特定的探测仪器来接受目标物体的电磁波信息,再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判读,从而识别目标物体的技术。
❝2、遥感平台::用来装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填空题:1、遥感平台的种类可分为航天平台、航空平台、地面平台三类。
2、按照传感器工作方式,遥感可以分为被动遥感、主动遥感两类。
3、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遥感数据接受与处理系统、遥感资料分析解译系统4个部分组成。
问答题:1、遥感的应用领域有哪些(至少举6类)?答:资源遥感、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渔业遥感、地质遥感、气象遥感、水文遥感、城市遥感、工程遥感第2章遥感电磁辐射基础名词解释:❝1、电磁波:电磁波是在真空中或物质中通过传播电磁场的振动而传输电磁能量的波❝2、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3、绝对黑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4、绝对白体:反射所有波长的电磁辐射❝5、灰体:没有显著的选择吸收,吸收率虽然小于1,但基本不随波长变化的物体❝6、绝对温度:和热力学温度是同义词, 符号T单位K❝7、辐射温度:如果实际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包括全部波长)与某一温度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黑体的温度称为该物体的辐射温度❝8、光谱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9、大气窗口: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的电磁辐射波段通常称为“大气窗口”❝10、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功率之比。
❝11、光谱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12、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平面坐标曲线表示,横坐标表示波长,纵坐标表示反射率或者(在平面坐标上表示地物反射率随波长变化规律的曲线)填空题: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r玛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组成。
林业遥感考试---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复习资料【范本模板】

第一章2、遥感技术的4大物质构成要素:1对象(Objects):被探测、被感知的事物和现象2传感器(Sensor):能感测事物并能感测的结果传递给使用者的仪器3信息传播媒介(Media):在目标与传感器之间起信息传递作用的介质4遥感平台(Platform):搭载传感器并使之正常工作的装置3、遥感的分类A按遥感对象分(1)宇宙遥感,以外太空其它星体为感测对象(2)对地遥感地球表层环境——环境遥感;在环境遥感中若地球表层资源为对象称为资源遥感B按遥感平台分(1)航天遥感平台H>80km火箭、人造卫星、飞船、航天飞机等(2)航空遥感平台H<80km普通飞机、气球、飞艇等(3)地面遥感遥感车、遥感塔、“远洋测量船"C按遥感媒介分(1)电磁波遥感常用的电磁波波段是紫外可见光红外和微波等(2)声波遥感潜水艇的声纳技术、探测珍贵鱼群的回游路线和迁徙规律(3)重力场遥感地质探矿,通过"g”值的变化来推断地层中是否有某种元素富积(4)地震波遥感D按遥感器的工作方式分:(1)被动遥感:遥感本身并不发射任何人工探测信号,只是被动接收来自于目标的信号,从而实现对目标性质、数量、空间位置等特征进行识别的遥感方式.“无源遥感”,如中午拍照。
(2)主动遥感,遥感器发射人工探测信号,到达目标后信号反射回来被传感器接收从而对目标性质、数量、空间位置进行识别的遥感方式.E按遥感所获资料的形式分(1)成像方式遥感a摄影方式b扫描方式(2)非成像方式F按应用领域分地质、农业、林业、草原、水文、测绘、环境、灾害、城市、海洋、4、遥感的特性与优势特性;1空间特性距离远、感测范围大因此具有宏观性和直观性;先进传感器也能探知目标的细节.2 时间特性运行周期短动态监测 3 光谱特性使用的谱段多,可选性强,多光谱高光谱优势:4 数据量巨大“海量"数据,研究的压缩技术、存贮、处理算法5 受地面限制少沙漠腹地、大洋深处、悬崖绝壁人无法到 6 经济效益好7 用途广8 发展速度极快遥感过程是指遥感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分析判读和应用的全过程遥感技术应用 1 资源监测查清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动态消长(土地利用类型、森林资源、水、矿产等) 2 环境监测、灾害损失评价(森林火灾、水灾、病虫害等) 3 区域分析及建设规划 4 生物物理建模生物量估算小麦、水稻、玉米估产、草场承载力评价、近海生产力评价、物理参数反演,水质、大气污染等5 军事侦察6 气象预报电磁波:交变的电场和交变的磁场交替激发,相互套环向远方传播的运动形式,就称为电磁y=Asin[(wt-kx)+j]电磁波谱:按照波长的长短顺序将各种电磁波依次排列而制成的一张图表从左到右按波长增加排列为:宇宙射线—r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微波-无线电波和工业用波. 不同性质的电磁波波长不同的原因在于:波源性质不同大气窗口:是指在大气中传播受到衰减作用较轻因而透射率较高的电磁波段大气组成:大气对电磁波传输过程的影响包括5个方面:散射(Scattering)、吸收、扰动、折射和偏振,而对于遥感数据而言,最主要的因素是散射和吸收气态成分:N2、O2、H2O、CO、CO2、CH4、O3等固态成分:尘埃、冰晶、盐晶、气溶胶等5 什么是大气的选择性吸收大气对不同波段辐射的吸收作用也不同。
遥感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完整)

遥感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一遥感的定义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及综合性探测技术。
二遥感的基本原理自然界的任何物体本身都具有发射、吸收、反射以及折射电磁波的能力,遥感是利用传感器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地面目标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通过电磁波所传递的信息来识别目标,从而达到探测目标物的目的。
三遥感的物理基础(一)电磁波电磁波是遥感技术的重要物理理论基础。
1、电磁波的性质:具有波的性质和粒子的性质(波粒二相性)2、波长越短(频率越高),能量越高。
3、电磁波谱电磁波几个主要的分段:宇宙射线、伽玛射线、X射线、紫外、可见光、红外(近、中、远)、微波、无线电波。
遥感常用的电磁波段主要是近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紫外:紫外线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0.01~0.38um辐射的总称,主要源于太阳辐射。
由于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被吸收,只有0.3~0.38um波长的光能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且散射严重。
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对紫外线的强烈吸收与散射作用,紫外遥感通常在2000m 高度以下的范围进行。
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遥感常用的可见光是蓝波段(0.45um附近)、绿波段(0.55um附近)和红波段(0.65um附近)红外,红外线是波长介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在0.7um至1mm之间,遥感常用的在0.7um-100mm微波,波长在0.1毫米~1米之间的电磁波。
微波波段具有一些特殊的特性:①受大气层中云、雾的散射影响小,穿透性好,不受光照等条件限制,白天、晚上均可进行地物微波成像,因此能全天候的遥感。
②微波遥感可以对云层、地表植被、松散沙层和干燥冰雪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微波越长,穿透能力越强。
4、黑体辐射定律辐射出射度:在单位时间内从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发出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能量的总和。
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又能全部发射,则该物体是绝对黑体。
2022林业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期末试卷-林学类

北京林业大学2022-2023学年第1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2022.12.21日,上午10:00-12:00)课程名称:林业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所在学院:林学院考试班级试卷说明:(1)本次考试为开卷考试。
本试卷共计 2 页,共五大部分,请勿漏答;(2)本试卷答案以pdf或word文件上传至腾讯会议文档,或发送邮箱:一、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阐述大气对可见光和近红外、热红外、微波遥感的不同影响。
2.阐述热红外遥感的特点,并举一例说明其在林草资源监测中的应用。
3.叙述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4.结合你的专业知识,分析智慧林业的核心技术和主要应用。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每小题5分,共10分)1.应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计算机自动分类的精度一定比目视解译的精度高。
2.大数据就是海量的数据。
三、图解题(10分)根据图中所示几种典型地物反射光谱曲线,说明各类地物光谱反射率的相应特征及其在地物分类应用中的意义。
典型地物光谱反射特征曲线四、综合应用题(共20分)1.在以下林业应用中,从高光谱卫星遥感影像、无人机多光谱影像、星载SAR(合成孔径雷达)影像三类数据中选择一类适合的数据源,并结合数据特点和你的专业知识简要解释。
(1)反演区域森林平均树高(2)在区域尺度反演植被生化参数(3)提取样地内单木冠幅大小2.现有鹫峰林场小班区划矢量图以及属性数据表(含小班号、所有林班、优势树种、海拔、坡向等属性),说明如何利用ArcGIS软件,完成以下工作:(1)分别统计优势树种为栎类、山杨、油松的所有小班的面积(2)制作油松林分布图五、综合设计题(20分)某县应用遥感和GIS技术进行森林采伐监测,要求获得森林采伐迹地面积和分布情况,并结合已有的采伐规划图,发现滥砍滥伐和超限采伐地块并统计面积,请设计详细的技术方案。
要求:画出技术路线图,并从遥感数据选择、关键步骤、方法等方面做出详细说明。
林业遥感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遥感的定义: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仪器探测和接受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通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技术。
2、波粒二象性:电磁辐射在传播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波动性;当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主要表现为粒子性,这即为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
3、地物的光谱特性:自然界中任何地物都具有自身的电磁辐射规律,如具有反射、吸收、透射电磁波的特性,称为地物的光谱特性。
4、叶绿素陡坡反射特征:绿色叶子反射率在0.55 µm附件有一个反射峰,它恰好位于绿光波段,故叶子天然色调呈绿色。
大约在0.7 µm附件,其反射率骤然上升,至1.1 µm近红外波段达到高峰,这是含有叶绿素植物的共同特点,称为叶绿素陡坡反射特征。
5、大气窗口:把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发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6、景物的反差:景物中最亮部分的亮度与最暗部分的亮度之比或其对数之差成为景物的反差。
7、反差系数:影像反差与景物反差之比成为反差系数。
8、航向重叠:航测成图中,为保证立体模型间的连接,要求相邻两张像片间沿航线方向对所摄地面有一定的重叠,称为航向重叠。
9、判读标志:在航空像片上,不同地物有其不同的影像特征,这些影像特征是判读各种地物的依据,称为判读标志(解译标志)。
10、光谱效应:同一地物在不同光谱波段的图象上,其色调是不相同的,因此在采用不同波段图象判读时,识别地物的能力和判读效果是不一样的,称为光谱效应。
考试要点一、遥感的分类:按遥感平台分类: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等。
按遥感电磁波的工作波段分类: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等。
二、遥感的技术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地面控制系统。
三、遥感过程:遥感实验、遥感信息获取、遥感信息处理、遥感信息应用。
四、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按波长的大小(或频率高低)一次排列成图表即为电磁波普。
紫外线:只有0.3~0.4 µm的紫外线部分到达地面,且能量很少,但可使AgBr底片感光,其余被大气吸收;主要用于探测碳酸岩分布,也可用于油污染的监测,不适于高空遥感。
林业遥感

地面站接收到遥感卫星发送来的数字信息,记 录在高密度的磁介质上(如高密度磁带HDDT或光 盘等),并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如信息恢复、辐射 校正、卫星姿态校正、投影变换等,再转换为用户 可使用的通用数据格式,或转换成模拟信号(记录 在胶片上),才能被用户使用。
信息的应用----遥感获取信息的目的是应用。 这项工作由各专业人员根据不同的应用需要而进行。 在应用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信息处理和分析,如 不同遥感信息的融合及遥感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等。
23
4.多种信息复合,如不同时相、不同传感器、 不同分辩率住信息的复合,提高林业遥感的分类精 度。
5、扩大林业遥感的研究内容:除资源调查外, 还应当包括立地评价、区划、灾害监测;环境污染 监测,经营活动分析、建筑、绿化、人口监测等;
6、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使研究成果尽快变成 生产力;
24
林业遥感技术发展的未来
l.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现阶段林业遥感技术在生产 上应用开始由以航空像片+地面调查为主的工作模式向着 以卫片为主+航片+地面调查为辅助的工作模式发展。
2.林业遥感要从定性走向定量,从静态估测到动态监 测,从实验走向生产实际应用。
3. 采 用 新 的 遥 感资 料 , Landsat-1…7、 SPOT1…5 、 CBERS-1 、 2 、 雷 达 图 像 和 高 光 谱 图 像 ( MODIS ) 、 IKONOS、、QUICKBIRD等;
21
1.4、林业遥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
本世纪20年代开始试用航空目视调查和空中摄影; 30年 代采用常规的航空摄影编制森林分布图;40年代航空像片的林 业判读技术得到发展,开始编制航空像片蓄积量表;50年代发 展了航空像片结合地面的抽样调查技术;60年代中,红外彩色
(完整word版)遥感复习题及答案

1、遥感?遥感与GIS的关系?高光谱遥感?遥感的概念:遥感就是从远处探测和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
遥感(RS)与遥测计算技术系统获取数据,通讯、互联网(Internet)传输数据,地理信息系统则承担处理、存贮及分析数据的任务,同时形成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Web GIS)。
高光谱遥感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的简称。
它是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一般光谱分辨率在λ/100 。
2、遥感分类?1、按遥感平台来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太空遥感)【n 遥感平台:安装或装载传感器的飞行器。
n 传感器:记录地物发射或反射电磁波的装置】2、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来分:紫外遥感\可见光——(反射)近红外遥感\热红外线遥感\微波遥感3、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n 主动遥感:遥感系统本身带有辐射源的遥感。
n 被动遥感:由传感器接收来自地物反射自然辐射源的电磁辐射来探测的遥感.】4、按遥感的应用领域分: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感\陆地遥感\海洋遥感OR 从具体的应用来分:资源遥感\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渔业遥感\地质遥感\气象遥感\水文遥感\城市遥感\工程遥感\灾害遥感\军事遥感3、遥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宏观性2获取信息快3信息量大,技术先进4应用领域广5 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多波段性,多时相性(城市变迁)4、遥感技术组成包括哪些部分?遥感过程包括哪几部分?一、技术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地面控制系统.1、遥感平台:装载传感器的工具近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2、传感器(遥感器):是记录地物反射和发射电磁波能量的装置是遥感技术系统的核心。
一般由信息收集、探测系统、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4部分组成.3、地面控制系统:指指挥和控制传感器与平台并接受其信息的系统二、遥感过程遥感试验,遥感获取,遥感信息接收,遥感信息处理,遥感信息分析应用5、遥感的发展趋势?(此题答案仅供参考,没找到和题目一致的答案)三、当前遥感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与展望1、新的传感器的研制,以获得分辨率更高,质量更好的遥感图像和数据2、大、中、小卫星相互协同,高、中、低轨道卫星相结合,时间分辨率从几小时到几十天不等,形成多级分辨率影像,以提供从粗到精的对地观测数据源。
遥感总复习题库(含答案)

第一章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名词解释:1、电磁波(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其周围引起变化的磁场,这一变化的磁场又在较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电场,并在更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磁场。
)变化电场和磁场的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
2、电磁波谱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就能得到电磁波谱。
3、绝对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4、辐射温度如果实际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包括全部波长)与某一温度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黑体的温度称为该物体的辐射温度。
5、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
6、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下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能量之比。
7、热惯量由于系统本身有一定的热容量,系统传热介质具有一定的导热能力,所以当系统被加热或冷却时,系统温度上升或下降往往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这种性质称为系统的热惯量。
(地表温度振幅与热惯量P成反比,P越大的物体,其温度振幅越小;反之,其温度振幅越大。
)8、光谱反射率ρλ=Eρλ/ Eλ(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9、光谱反射特性曲线按照某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填空题: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组成。
2、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温度T和波长λ的函数。
3、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绝对温度和发射率成正比关系。
4、维恩位移定律表明绝对黑体的最强辐射波长λ乘绝对温度T 是常数2897.8。
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5、大气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 0.47 μm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1、绝对黑体的(②③)①反射率等于1 ②反射率等于0 ③发射率等于1 ④发射率等于0。
2、物体的总辐射功率与以下那几项成正比关系(②⑥)①反射率②发射率③物体温度一次方④物体温度二次方⑤物体温度三次方⑥物体温度四次方。
林业遥感复习资料(林学专业).doc

1、大气窗口,在遥感技术中,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2、加色法,红绿蓝三基色中的2种以上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产生其他色彩的方法。
3、像主点:过s点做像平面的垂线,该垂线与像平面的交点称为像主点。
4、投影差;指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5、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位尺寸。
6、遥感具有的特性;空间特性、时相特性、光谱特性7、遥感技术系统:实现遥感口的的方法论,设备和技术的总称,现己发展成一个地面到高空的多维,多层次的立体化观测系统.主要由遥感平台,传感器和遥感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装置3部分组成。
8、电磁波谱按按波长从长到短的顺序可分为无线电波、(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r射线七类。
9、三基色:红色、绿色、蓝色、航空像片上的误差;比例尺误差、倾斜误差和投影误差卫星的特点;近极地近圆形的轨道、一定的运行周期、轨道与太阳同步11、主要卫星遥感数据的分辨率;MSS影像空间分辨力为80米和240米:TM影像的空间分辨力为迎米和120 米两种;ETM+影像的空间分辨力为坦米,迎米和也米:IK0N0S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为:金米和1_米;QUICKBIRD 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为:0.61米和2.44米。
.MODIS分辨率(250m 500m 1km 。
OrbView-3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为1米和4米,GeoEye-1 (OrbView-5)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为0.41米和1.65米,Worldview-1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为0.5米和1.8米,版)rldview-2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为0.5米和1.8米,ALOS空间分辨率2.5叫10mo K0MPSAT-2 (阿里郎)卫星空间分辨率:lm和4m。
HyMap光谱分辨率:13, 15, 17nm0 AVIRIS分辨率20mo12、遥感图像直接判读因子有哪些:色调/颜色,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案,位置,布局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大气窗口,在遥感技术中,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2、加色法,红绿蓝三基色中的2种以上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产生其他色彩的方法。
3、像主点:过s点做像平面的垂线,该垂线与像平面的交点称为像主点。
4、投影差;
5
6、遥感具有的特性;空间特性、时相特性、光谱特性
7、遥感技术系统:实现遥感目的的方法论,设备和技术的总称,现已发展成一个地面到高空的多维,多层次的立体化观测系统. 主要由遥感平台,传感器和遥感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装置3部分组成。
8、电磁波谱按按波长从长到短的顺序可分为无线电波、(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r射线七类。
9、三基色:红色、绿色、蓝色、航空像片上的误差;比例尺误差、倾斜误差和投影误差
10、资源卫星的特点; 近极地近圆形的轨道、一定的运行周期、轨道与太阳同步
11、主要卫星遥感数据的分辨率; MSS影像空间分辨力为80 米和240米;TM影像的空间分辨力为30米和120米两种;ETM+影像的空间分辨力为15米,30米和60米;IKONOS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为:4米和1米;QUICKBIRD 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为: 0.61米和2.44米。
.MODIS分辨率(250m 500m 1km 。
OrbView-3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为1 米和4 米,GeoEye-1(OrbView-5)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为0.41 米和1.65 米,Worldview-1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为0.5 米和1.8 米,Worldview-2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为0.5 米和1.8 米,ALOS空间分辨率2.5m, 10m。
KOMPSAT-2(阿里郎)卫星空间分辨率:1m 和 4m。
HyMap光谱分辨率:13, 15, 17nm。
AVIRIS分辨率20m。
12、遥感图像直接判读因子有哪些:色调/颜色,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案,位置,布局组合。
13、由我国自主发射的卫星有那些: CBERS,
14、Lansat7相对于其他陆地资源卫星来说,在那些方面有了显著的改进:
热红外波段的分辨率提高到60米;首次采用了分辨率为15米的全色波段;改进后的太阳定标器使卫星的辐射定标误差小于5%,精度比Landsat5约提高一倍。
15、黑体是理解热辐射的基础,什么是黑体,黑体有什么样的特点
黑体是能够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的理想化物体.①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可全部吸收,吸收率α为1,反射率ρ为0,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②黑体吸收与重新发射的能量相等。
③黑体被定义为完全的吸收体和发射体。
④自然界并不存在黑体,恒星和太阳也被看做是接近黑体辐射的辐射源。
16、什么是监督分类方法,有什么特性
监督分类是指用被确认类别的样本像元去识别其他未知类别像元的过程。
特性:1根据应用目的和区域,有选择的决定分类类别,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区别;2可以控制训练样本的选择;3可以通过检查训练样本来决定训练样本是否被精确分类,从而避免很累的严重错误,分类精度高;4,避免了非监督分类中对光谱集群的重新归类;5,分类速度快
17、航空像片进行立体观察的条件是什么
1.必须是不同的摄影站向同一地区所摄取的两张像片
2.两张像片的比例尺相差不得超过16%
3.两眼必须分别各看两张像片上的相应影像,即左眼看左像,右眼看右像;
4.像片所安放的位置,必须能使相应视线成对相交,相应点的连线与眼基线平行;
18、简述遥感图像判读的方法及遥感图像判读的原则
判读方法:1. 直接判定法:特征比较明显的地物,如河流、公路;
2. 对比分析法:将待解译的影像与其他已知样片进行对照,从而确定地物的属性;
3. 逻辑推论法:利用地物彼此之间或地物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间接确定地物的属性。
遥感图像判读的原则
1. 总体观察、综合分析:对图像整体、局部进行细致观察,结合各种资料进行初步分析;
2. 尊重客观实际;
3. 先易后难、从已知到未知。
19、图像拉伸计算方法
如图所示:(a)为原始图像的直方图,其亮度范围为[a,b];
(b)为将整个亮度范围扩展为[B1,B2 ]后影像的直方图(B1 <a,B2>b);
(c)为原始图像中感兴趣的亮度范围[c,d]扩展为[ B1,B2](B1<c, B2>d)的情况。
设原始图亮度值以B表示,增强后的亮度值以B′表示。
对情况(b)有:
B′= (B2-B1 ) (B-a) /(b-a) +B1
对情况(c)有:
B′= ( B2-B1 ) (B-c)/( d-c) +B1
当B1=0, B2=127时, 上两式则变为:
B′=(B-a)/(b-a)×127 和B′=(B-c)/(d-c)×127
(1)通常把不同高度的平台使用传感器收集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再将这些信息传输到地面并加以处理,从而达到对地物的识别与监测的全过程,称为遥感技术。
(t )
(2)接收从目标中反射或辐射来的电磁波的装置叫做遥感平台。
(f )
(3)减色法就是白光中减去三基色中的一种或两种而生成的色彩。
(t )
(4)航空摄影除利用0.4~0.7微米的可见光外,还扩充到部分紫外光和红外光的光谱范围。
T
(5)航空摄影要选择合适的季节,在我国南方以选择早春和深秋季节为宜。
(t )
(6)投影差大小与高差成反比,高差愈大,投影差也愈小。
高差为正时,投影差为正,即影像离开中心点向外移动;高差为负时,投影差为负,即影像向中心点移动。
(f )
(7)人造地球f卫星绕地球运行,当它从地球南半球向北半球运行时,穿过地球赤道平面的那一点叫降交点。
(f)
(8)Landsat系列、Quickbird、IKONOS、ALOS卫星都是美国发射的。
(f)
(9)空间分辨率就是指地面分辨率,一个像元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f)
(10)目视判读是最原始、最直接的一种信息提取手段,工作效率低,但准确性较小,受知识经验影响小。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