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案-数据库与数据库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数据库与数据库应用

第一节数据库概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

难点:数据管理技术、数据模型。

三、课时安排建议

建议本节内容用2课时完成。

四、教学准备

●数据模型的图示、关系模型的数据表。

●学生分组。

五、教学过程建议

1.找一首喜闻乐见的歌曲,由各小组分别讨论对此歌曲的理解。引出数据、信息概念。说明:同样的歌词、曲调,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声、像、图、文(数据)是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是人们理解到的内容。

其他概念同样以实例引出。

2.讲授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主要突出数据与应用程序的关系和数据共享两个方面,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其他特点简介即可。

3.以学籍表为例引出关系模型进而拓展到其他数据模型。

4.完成思考与练习。

思考题采用小组合作完成。

5.教师总结。

第二节数据库的建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重点内容是VisData环境中的可视化操作界面的使用,以及数据库建立的基本方法,为此教材中设置了六个任务:在磁盘中建立一个名为“研究型课程数据库”的数据库、在“研究型课程数据库”数据库中创建3表、重新设计“研究型课程数据库”的数据库中的“任课教师表”、删除“研究型课程数据库”的数据库中的“任课教师表”、在“学生选课表中”建立、删除索引、利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建立数据表“教室安排”。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在“研究型课程”数据库中创建3表,难点是利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建立数据表“教室安排”。

三、课时安排建议

建议本节内容用2课时完成。

四、教学准备

1.教学素材

范例数据库“研究型课程数据库”。

2.课前准备

具备VisData插件的VB6、网络广播系统、范例数据库共享文件夹、依据班级情况建立学习小组。

五、教学过程建议

1.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展示“研究型课程数据库”基本内容(如何打开数据库、数据表的分类、数据的查询等),引出问题“结合实际谈谈数据库同普通信息存储相比较好处在哪里?”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对数据库的感性认识

活动目的:让学生理解数据库能够使信息存储、分析、加工更加便捷。

2.活动制作

教师活动:给出制作主题――在磁盘中建立一个名为“研究型课程数据库”的数据库、在“研究型课程数据库”数据库中创建3表;教师演示制作内容;辅导学生完成制作。

学生活动:根据要求完成数据库建立、根据要求完成数据表建立。

活动目的:提高学生利用VisData环境中的可视化操作界面建立数据库的能力。

3.协同开发

教师活动:给出开发主题――重新设计“研究型课程数据库”的数据库中的“任课教师表”、删除“研究型课程数据库”的数据库中的“任课教师表”;个别指导;全班指导。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确定实现方法、依据计划确定分工、由一位同学完成、组内讨论。

活动目的:体验分工协作、提高数据库操作技能。

4.深入理解

教师活动:演示深入主题――在“学生选课表中”建立、删除索引、利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建立数据表“教室安排”;教师演示制作内容;辅导学生理解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索引、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的作用。

活动目的:理解数据库高级应用。

5.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根据发现的问题,对本节课进行归纳、整理;布置相关的课堂练习或家庭作业。学生活动:整理和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进一步思考教师所提出的有关问题。

活动目的:梳理总结。

六、教学参考

1.根据例题完成数据库的建立及维护,完成数据表字段类型的定义、添加、修改,完成数据表索引的定义、添加及修改。

2.可以尝试建立一个“通讯录”数据库,表中的数据类型、宽度可自己定义。

通讯录表

结构如下:

编号:Long,4字节,自动增长、必要的

姓名:Text,50字节,默认

电话:Text,50字节,默认

手机:Text,50字节,默认

电邮:Text,50字节,默认

家庭地址:Text,50字节,默认

邮政编码:Text,50字节,默认

第三节数据维护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重点内容是VisData环境中的可视化操作界面和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对数据表中数据的基本操作,为此教材中设置了六个任务:窗口状态数据添加;在SQL语句窗口中添加数据;假设已有一张空数据表“科技英语选课表”,其字段分类和字段类型与“学生选课表”匹配,要求向“科技英语选课表”中添加“学生选课表”中选修课程名是“科技英语”的记录;对“学生成绩表”进行修改,对所有学生的“试卷成绩”数据增加2分;对“学生成绩表”进行修改,所有学生的“总评成绩”修改为“平时成绩×40%+试卷成绩×60%”;对“学生成绩表”进行操作,删除“平时成绩”小于70分的记录。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窗口状态数据

添加、在SQL语句窗口中添加数据,难点是对所有学生的“试卷成绩”数据增加2分、对“学生成绩表”进行修改,所有学生的“总评成绩”修改为:平时成绩×40%+试卷成绩×60%。

三、课时安排建议

建议本节内容用2课时完成。

四、教学准备

1.教学素材

范例数据库“研究型课程数据库”。

2.课前准备

具备VisData插件的VB6、网络广播系统、范例数据库共享文件夹、依据班级情况建立学习小组。

五、教学过程建议

1.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对“研究型课程数据库”的数据表进行可视化界面下的添加、修改、删除,引出问题“数据维护的要素有哪些,如果修改或删除的内容多这种可视化操作是否合理?”

学生活动:讨论SQL语句应用的优缺点

活动目的:让学生理解SQL语句在大容量数据库中使用的重要性。

2.活动制作

教师活动:给出制作主题――窗口状态数据添加、在SQL语句窗口中添加数据;教师演示制作内容;辅导学生完成制作。

学生活动:根据要求完成数据添加的两种方式

活动目的:提高学生利用VisData环境中的可视化操作界面和SQL语句窗口数据库维护的能力

3.协同开发

教师活动:给出开发主题――对“学生成绩表”进行修改,对所有学生的“试卷成绩”数据增加2分、对“学生成绩表”进行修改,所有学生的“总评成绩”修改为:平时成绩×40%+试卷成绩×60%、对“学生成绩表”进行操作,删除“平时成绩”小于70分的记录;个别指导;全班指导。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确定实现方法、依据计划确定分工、由一位同学完成、组内讨论。

活动目的:体验分工协作、提高数据库操作技能。

4.深入理解

教师活动:演示深入主题――在假设已有一张空数据表“科技英语选课表”,其字段分类和字段类型与“学生选课表”匹配,要求向“科技英语选课表”中添加“学生选课表”中选修课程名是“科技英语”的记录;教师演示制作内容;辅导学生理解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查询语言SQL的使用。

活动目的:理解数据库高级应用。

5.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根据发现的问题,对本节课进行归纳、整理;布置相关的课堂练习或家庭作业。学生活动:整理和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进一步思考教师所提出的有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