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pdf

合集下载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及关键应用技术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及关键应用技术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及关键应用技术发表时间:2019-09-16T17:26:13.2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作者:殷斯嘉[导读]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超高层建筑已不断成为一个地区的标志和一个时代的缩影。

南京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江苏南京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超高层建筑已不断成为一个地区的标志和一个时代的缩影。

本文详细说明了国内外不同规定下超高层建筑的限高及结构形式分类。

并梳理出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要点。

本文最后,根据超高层结构设计要点与难点,选取了在超高层结构设计中较为成熟的三项关键技术进行简单剖析。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结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复杂节点有限元 BIM前言:中国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进行超高层建筑设计,迄今已有近四十年。

短短的四十年间,中国紧跟国际结构设计潮流,已基本掌握当今超高层结构设计关键技术,并已建成的超高层建筑数量位居世界前列。

一、国内外超高层建筑定义:对于超高层建筑的高度限定,国内外并没有统一的规定。

根据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0-2005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 时,不论住宅及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

在Wikipedia上,则以“skyscraper”(摩天大楼)这一概念来对应超高层建筑,即四十层以上,高度超过150m的建筑。

根据世界超高层建筑学会的新标准,超高层建筑的限定高度增加至300m。

根据我国国情,现阶段建议把高度超过200m或50层以上的高楼,称之为超高层建筑。

二、超高层建筑结构形式选取:Fazlur R.Khan 是超高层建筑领域的一代宗师,提出并完善了筒体,桁架筒体,束筒的概念。

根据汗在1969年提出的理论,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可分为:(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巨型)框筒-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成束筒结构,巨型支撑及混合结构。

根据安全经济,方便施工,绿色环保的设计原则,近年来结构工程师提出新的分类方法:按照内部抗侧力结构和外部抗侧力结构分类。

【结构设计】超限高层结构设计优化要点汇总(干货!)

【结构设计】超限高层结构设计优化要点汇总(干货!)

超限高层结构设计优化要点汇总(干货!)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各大城市的地标建筑也多以超高层建筑为主.然而,超限高层建筑的专项审查工作往往占据了设计阶段的大量时间,且其直接奠定了后期的结构造价.在此分享关于超限高层项目的优化要点.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是指超出国家规范、规定所规定的适用高度和适用结构类型的高层建筑工程,体型特别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工程,以及有关规范、规程规定应当进行抗震专项审查的高层建筑工程.具体判别标准详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质【2015】67号.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处于超限与否边界附近的建筑工程最好提前与审图机构,审查专家提前沟通好是否需要进行超限审查,以免造成时间上的延误.(1)结构体系结构体系的选取需经过严格比选.常见的各种结构体系优缺点如下表所示:结构体系优点缺点混凝土框架+核心筒造价经济、施工方便自重大、截面大、浪费空间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优良造价高钢管混凝土柱+核心筒延性延性好;柱截面较小造价高于型钢混凝土最终采用何种体系可综合考虑时间成本、施工成本、经济效益等方面.(2)风速剖面与风振分析《高规》4.2.7条规定:房屋高度大于200m或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进行风洞试验判断确定建筑物的风荷载:I.平面形状或立面形状复杂;II.立面开洞或连体建筑III.周围地形和环境较复杂.超限高层建筑分为高度超限和不规则性超限,所以往往需要进行风洞试验.由于风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且其强度和方向具有显著的方向性,利用这些特点可以有效降低结构和幕墙的造价.对于高度超过300~400m的超高层建筑,风沿高度方向变化的特性对结构设计影响很大,因此针对具体工程确定适用的最优风速剖面,而不仅依赖于《荷载规范》提供的指数变化曲线,能够有效降低风力作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3)设计地震动参数依据《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应当对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质量负责”.一般来说,安评报告提供的结构设计地震动参数往往偏大,将导致结构成本明显增加.通常小震应全部采用安评参数或全部用规范参数,对二者的基底剪力加以比较,按不利情况采用.中、大震计算一般采用规范参数.从而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同时节约结构造价.此外,采用规范参数时需注意在不同类别场地分界附近的设计特征周期内插,如下图所示.之前笔者参与的北京某超限高层办公项目,8度区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小震规范谱特征周期Tg=0.45s.因工程场地等效剪切波速接近分界线值,经内插特征周期减小为0.42s,地震作用约降低8%.(4)长周期结构的剪重比在2010版超限审查要求中对剪重比的规定比较严格,在2015版进行了放松,其规定如下:“结构总地震剪力以及各层的地震剪力与其以上各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值,应符合抗震规范的要求,Ⅲ、Ⅳ类场地时尚宜适当增加.当结构底部计算的总地震剪力偏小需调整时,其以上各层的剪力、位移也均应适当调整.基本周期大于6s的结构,计算的底部剪力系数比规定值低20%以内,基本周期3.5~5s的结构比规定值低15%以内,即可采用规范关于剪力系数最小值的规定进行设计.基本周期在5~6s 的结构可以插值采用.6度(0.05g)设防且基本周期大于5s的结构,当计算的底部剪力系数比规定值低但按底部剪力系数0.8%换算的层间位移满足规范要求时,即可采用规范关于剪力系数最小值的规定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此时,通常来讲可以满足要求.如果还是不能达到最小地震剪力要求,可以通过修改反应谱曲线的方法来使结构达到一定的设计剪重比,或通过位移值来控制结构变形.(5)周期折减系数《高规》4.3.17条对周期折减系数做了具体规定,但对于超高层建筑,若拘泥于规范给定的数值范围很可能造成巨大的浪费.一定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隔墙的布置数量、隔墙材料等综合取值.例如,还是前述笔者说的北京某超限办公项目,框架-核心筒结构,规范给定的数值是0.7~0.8,但考虑到该工程隔墙较少,将周期折减系数取为0.90~0.95,地震作用约降低15%!(6)设计材料的选取I.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目前国内规范的混凝土最高强度等级为C80,实际可生产的最高等级为C150,因此在设计上对于超高层建筑优先考虑高强度混凝土,既能节省材料,又能节省空间.II.钢材高层建筑结构用钢板:与普通结构用钢相比,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要求,同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与焊接性.在实际工程中可根据构件的重要性和具体部位选取合适钢材,以求达到最优的经济效果.(7)施工模拟可通过调整施工顺序人为控制结构的内力生成,将高内力消除,改善结构合理性,降低用钢量.(8)性能目标的合理设置性能目标的设置能够使抗震设计从宏观定性的目标向具体量化的多重目标过渡,并由业主选择性能目标;对结构的抗震性能睡着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通过专家的评估论证.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发现好多工程的性能目标设置过于严格,类似于“有钱就是任性”,但实际上并不合适,只是白白带来了浪费.上述的无论采取何种措施或方法,最好都要事先向审查专家进行沟通交流,以避免在最终的审查中出现通不过或二次审查的情况.。

超高层办公建筑设计要点

超高层办公建筑设计要点

超高层办公建筑设计要点1. 引言超高层办公建筑是具有特殊设计要求和挑战的建筑类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超高层建筑成为了现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本文将介绍超高层办公建筑设计时需要考虑的要点,包括结构设计、安全性、可持续性等方面。

2. 结构设计要点超高层办公建筑的结构设计是确保建筑物在高风压、地震等外力作用下能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

以下是超高层办公建筑结构设计的要点:2.1 基础设计超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需要考虑地基承载能力、地震力等因素。

在选择基础类型时,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土壤性质,并进行相应的地质勘测和承载力计算。

2.2 结构材料选择超高层建筑的结构材料要求高强度、高韧性和耐久性。

常用的结构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

在选择结构材料时,应根据建筑的高度和设计荷载进行合理选择。

2.3 结构系统设计超高层办公建筑的结构系统设计可以采用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结构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变形性能和抗震性能,同时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布局和空间利用效率。

3. 安全性要点超高层办公建筑的安全性设计是确保建筑物在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中能够安全疏散和使用的关键。

以下是超高层办公建筑安全性设计的要点:3.1 消防系统设计超高层办公建筑应设置完善的消防系统,包括自动喷水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灭火器设备等。

应合理布置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确保人员疏散的畅通性。

3.2 风载设计超高层建筑的风载设计要求考虑到城市风环境和局部地形的影响。

应进行风洞试验和模拟计算,合理选择和配置抗风设施,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3 地震设计超高层办公建筑的地震设计要考虑到地震力的作用。

应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估和抗震设计,采用合适的抗震措施,如增加剪力墙、设置防护装置等,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4. 可持续性要点超高层办公建筑的可持续性设计是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下是超高层办公建筑可持续性设计的要点:4.1 节能设计超高层办公建筑应采用节能设计策略,如合理选择建筑外立面材料、提高建筑的隔热性能、利用天然光照等,以减少能源消耗。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要点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要点

图1 剖面图个建筑的层高较高且人员较多,则一个避难层所保护的层足设计避难人数的要求,并宜按每1m2容纳5人计算。

《办公建筑设计标准》(J G J/T67—2019)中5.0.3的可按照每9m2容纳1人的标准来计算设计所需的避难人1 避难层位置计算办公人员数量规范要求避难区面积(m2)实际避难区面积(m2)2884-576.8619.822407--—481.4503.522407--—481.4726.111430——2避难层的平面设置避难层的功能分区主要可分为避难区、设备用房区和半室外平台区。

设备用房和管道井与避难区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防火墙隔开(图2)。

从总体布局角度考虑,消防扑救场地位于建筑北侧,因此避难区和消防救援窗应与消防扑救场地相对应,以便在火灾发生时便于消防员进行救援。

设备用房区集中布置在非消防扑救场地一侧,按照规范要求,若避难层内设备用房需要492024.04 |50 | CHINA HOUSING FACILITIES图5 原施工图立面图图7 修改后立面图图8 修改后剖面图图6 修改后平面图图4 原施工图平面图图3 避难层典型不利剖面图2 避难层平面512024.04 |直接向避难区开门,则门与避难区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 m ,并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以避免设备用房发生危险时影响避难区的安全。

3避难层的剖面设置考虑到避难层包含设备用房功能,内部管线较为密集,特别是电气机房对净高有较高要求,因此本项目将11层、22层及33层避难层的层高分别定为4.8、5.5和5.4 m 。

在设备用房中,暖通加压进风机房、排烟机房等需要对外开设百叶窗,同时进风和排烟需要保持一定距离,导致避难层内的管线较多且分散。

经过管线综合布局后,确定了避难层的最小净高为2.4 m (图3)。

4避难层的立面设置超高层建筑的立面设计通常以竖向线条为主,以强调建筑的挺拔感。

然而,由于避难层内设有进排风机房等设施,外立面会出现横向百叶窗,这打破了竖向线条的连贯性,影响了建筑立面的视觉效果。

超高层建筑设计

超高层建筑设计

超高层建筑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超高层建筑不仅成为了城市的新地标,同时也具有极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然而,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却是一项复杂而高难度的任务,本文将从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美观性三个方面来探讨超高层建筑的设计要点。

一、建筑的安全性超高层建筑的设计首要考虑点就是其安全性问题。

因为建筑高度的增加,其面临的自然灾害、火灾、恐怖袭击等安全风险将会增加。

为了确保超高层建筑的安全,设计人员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结构设计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垂直和水平荷载、风力、地震等不同因素。

设计人员需要从建筑材料的选择、结构体系的合理性、构件的合理分布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建筑的整体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2. 消防系统消防系统是超高层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包括自动喷水系统、疏散系统、控制火灾蔓延的隔离设施以及消防车道等。

这些设施的效果需要经过消防模拟实验的验证,以确保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而有效地控制火灾。

3. 安全逃生通道安全逃生通道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的高度和容量。

通常情况下,超高层建筑需要设置多个逃生口,并且通道需要足够宽敞,以满足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员工快速撤离的需要。

二、建筑的舒适性超高层建筑的建设不仅仅要考虑其安全性,同时也要考虑建筑内部的舒适度问题。

所谓舒适度,是指人们在建筑环境下所感受到的温度、湿度、光照、噪音等因素。

设计人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保超高层建筑的舒适度。

1. 采光和通风采光和通风是超高层建筑内部舒适度的关键因素。

多采用幕墙结构、阳台等方式来实现室内采光,通过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来保证内外空气的有效交换。

2. 温度控制超高层建筑内部的温度控制需要采用合理的制冷和供暖系统,通过循环空气调节方式来实现温度的均衡分布。

3. 噪音控制超高层建筑为了保证内部空气质量,通常会关闭窗户。

因此,声音隔离设施显得尤为重要。

设计人员需要优化外墙和门窗的结构,通过声音屏障等方式来降低室内外噪音对于员工的干扰。

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0 、 引 言
而且还 可以增加柱子在轴力作用下形成 的力偶,使得其能够更好 的抵抗结 构体系的总力矩 。 3 .超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 , 在满足城市 发展需要的同时, 也在一 定程度上对建筑结构 的可靠 性、 安全性 、 持久性 以 及安全性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建筑结构直接关系到高层建筑 的整体性 能及使用功能 ,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对之予 以重视。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 中
科 学 论 舷
徐延 召 宋 涛

硪穗 蛄絮
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 河南五建建设集 团有 限公司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0 ) 要: 在对影响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 结构设计的主要 因素进行 详细论述的基础上 , 从提 高建筑 结构体系稳定性 的基础 出发, 提 出了提高复杂高 层与超 高层 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策略, 为保证建筑的安全性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高层 ; 超高层 ; 结构设计 ; 风载荷
分 的侧 向力是由芯筒来承担的,这使得整栋建筑的侧移 曲线基本上 是由芯 筒 的变形直接控制 的。 在水平载荷 的作用下, 芯筒以弯 曲变形为主。 同时, 由 于芯筒的平面尺寸还受到建筑 的竖 向服务性设施面积影 响,直接造成 了芯
筒 的高度与宽度 比值较大的问题 。 为了达到减小建筑结构侧移 的目的, 可以 在 高层建筑 中每相隔十来层布置一个设备层, 在其中添加桁架 , 形成刚臂 。 这样将能够使得 芯筒与外围的框架柱连接为一体,使得结构的外柱 也可以 参与到结构的整体抗弯体系中, 有效的一直 了芯筒各个水平截面, 尤其是顶
必须通过多种技术手段 , 从多个途径突 出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 的整体效果。 1 、 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 结构设 计的主要控制 因素 建筑载荷 的选取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首要工作 ,对于大多数高层建筑而 言, 可 以根据建筑结构设计载荷规范中的相关要求予以确 定。 其次则需要对 其他 的建筑结构设计影 响因素进行分析 , 确定对应的结构设计措施。 1 . 1风载荷 对 于复杂高层与超 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 ,由于其 高层容易受到风载荷

浅析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技术要点

浅析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技术要点
2 建筑 结构
高, 高层建筑结构形式也开始趋于多样化发展 , 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 多样 , 但是也随之出现了很多在高层建筑设计方面的问题。在作为城 21 超限高层建筑的类型主要有大底盘 、 . 大裙房 、 多塔楼建筑带有外 市风景线的同时 ,高层建筑还面临着如何搞好高层建筑设计的问题, 挑、 悬挑层的建筑。 如何多方面实现高层建筑设计的完善是 目前高层建筑设计所追求的 2 超限高层建筑经常采用的结构体 系有钢筋混凝土框架一 . 2 核心筒 主要理 念 。 结构 , 它的整体 l 抗侧刚度好 , 生、 一般采用以上} 凝土钢框架结构 , 昆 具 3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高层建筑设 计中的塔楼部分虽然在 . 3
有 自重轻、 断面小 、 承载力大的优势外密柱结构 , 随着技术的发展 , 在 设计 匕 没有很大的变化余地 , 但是在高层建筑的底层部分可以通过一 高层住宅中也出现了新的结构体系, 如现浇框架一 短肢剪力墙现浇框 些巧妙的处理来实现对空间形式上的丰富 ,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一般 支 一短肢 剪力 墙 。 都是采用底层架空和入 口缩进的处理方法。 2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 . 3 代号 4 建筑节 能
பைடு நூலகம்
定 :0层及 1 层 以上或高度超过 2 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称为高层 3 基于混凝土转换结构的上述特点 ,在确定施工方案时应重点考 1 0 8 . 1 建筑结构。当建筑高度超过 10 0 m时, 称为超高层建筑。3 17 年国 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9 2 1转换板的自重 、 施工荷载以及所承受的上 所 可行 并根 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分为 4 : 1 类 第 类为 9 1 层( — 6 最高 5 m) 部结构荷载往往非常大 , 以应选择合理、 的模板支撑方案, 0 , 第2 类为 1 ̄ 5 最高 7 m) 3 72 层( 5 , 类为 2- 0 最高 lO , 4 第 64 层( - O m)第 类为 4 0层以上 ( 高于 10 。 ) 0 m)4 中国的房屋 6 层及 6 层以上就需要设 置电梯 , 1 层以上的房屋就有提出特殊的防火要求的防火规范 , 对 0 因 此中国的 《 民用建筑设计通 ̄)C 0 5 — 05 、高层民用建筑设 J l( B 5 3 22 0 )《 据转换板的结构将点进行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 ) 2工程转换层大梁截 面尺寸达 10 x5 0 m, 20 2 0 m 自重达 7 f 施工时加上模板 自重及施工 . m, 5 活荷载, 合计线荷载接近 8 k / 3下部楼盖( 5 0 Nm。 ) 即 层楼盖 ) 以直接 难

超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要点

超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要点

提 供 适 宜此 类 建 筑 特 点 的技 术措 施 。
关键 词 超 高层 建 筑
制 网络 通 信 系 统 集 成
智 能 化 系统 设 计 要 点

二 级 通 信 网络 系 统 ,如 办 公 、酒 店 、 商业 等 区 域 ,采
用 网络 型程 控 交 换 机 。分 别 提 供 各 类业 务 需 求
c t n s se itg ai n a i y t m n e r t o o
在 超 高 层 建 筑 物 内应 根 据 不 同 的 使 用 功 能 和 竖 向 分 区 的 特 点 ,分 别 采 用 分 级 和 分 区 的 设 计 措 施 :
摘 要 结合 超 高 层 建 筑 功 能 特 点 和 智 能化 技 术
A b t a t By o bn n t e ta— ih bul i g sr c c m ii g he xr h【 i n g d
f n to a fau e a d t e a p iain sau s o u cin l e t r s n h p l to tt e f c i tlie ttc n lg n elg n e h oo y, t i a e r p s d k y p i t f h sp p rp o o e e on so
Ke on s o y p i t f
分 .设 计 者 应 考 虑 预 留 物 理 上 分 开 的 双 通 信 接 人 系 统 路 由 .以 满 足 如 城 市 S H ( D 同步 数 字 体 系 )光 纤 通 信
传 输 网 络 的 应 用 需求
i tlie ts se d sg Co to ewo k Co n el n y t m e i n g n r ln t r mmu i n —

浅谈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设计要点

浅谈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设计要点
空间丰富多彩 ,并且要体现 出尺度 。因裙房 部分跟 公众视 觉接触较 密切 ,对街道空间感影响也较强 。 2关 于高层建筑 内部结构 设计 2 . 1高层 建筑结构受力性能 对于低层 、多层和 高层建筑 ,竖 向和水平 向结构 体系 的设计基 本 原理都 是相同的。但 随着高度的不断增加 ,竖向结构体系成为设 计 的控制 因素 。主要原 因有 :( 1 ) 较大 的垂直荷载要求有较大的柱、 墙 或者井 筒。( 2 ) 侧 向力所产生的倾覆力和剪切变形要大得 多。与竖 向荷 载相比,侧 向荷载对建筑物的效应不是线性增加 的,而是随建 筑高度的增高迅速增大。在高层建筑 中,不仅是抗剪 问题 ,更要注 重整体抗 弯和抵 抗变形 。 2 . 2结构设计 中的扭转问题 结构 的扭转问题就是指在结构设计过 程中未做到 “ 三心合一 ” ,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发生扭转振动效应 。为避 免建筑物 因水平荷 载作用而发生的扭转破坏 , 应在结构设计时选择合理的形式和布局 。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 ,高层建筑扭转作用 的大 小取 决于 质量分布 。为 使楼层水平作用沿平面分布均匀 ,减轻 结构 的扭转振 动,应使建筑 平面尽可能采用方形、矩形、圆形等简单平面形式。在某些情况下, 由于城市规划对街道景观 的要 求以及 建筑场 地的限制,需要采用不 规则 1形、t形等 比较复杂 的平面形式时 ,应将 凸出部分厚度与宽 度 的比值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 内。 2 . 3水平位移及位移 限值 水平位移满 足高层规程的要求,并不能说明该结构是合理的设 计 。同时还 需要 考虑周期及地震力的大小等综合因素 。因为结构抗 震设计时, 地震力的大 小与结构刚度直接 相关, 当结构 刚度 小, 结 构并不合理时, 由于地震力小则结构位移也小, 位移在规范允许范 围 内, 此时并不 能认为 该结构合理 。 一般情况 下剪力墙结构 的位移 曲线 应为弯曲型;框架结构的位移 曲线应为剪切型;框一剪结构和框一 筒结构的位移曲线应为 弯剪型。 现行规范 中将顶点位移与层 间位移并重对待 ,经实践探索并参 照国外经验,得 出的结论为: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 ,顶 点位 移限值决定的不仅是其数值大小而且还有其振动频率 ,人 的舒适感 觉与振动频率有关而与振动幅度关系不大 ,即摆动频率不太高 时就 可满足人们的舒适度 ;其次 ,防止结构 由于变形过大而可 能遭 受损 坏或破坏 的控制 因素是层 间相对位移 ,而其 限值在现行规 范中似偏 严 ,可予放松 。同一结构用不 同的计算程序 计算 ,如果其 层间位移 数值差异很大 ,则有可 能是其 “ 层 间位移 ” 内涵 不同所致 ,有 的是 指楼层形心位移 ,有 的则专指考虑楼层转动 后的最大角点位移 ,后 者通常 比前者要大 ,形 心位移对规 则建筑有 意义 ,而角点位移 则更 能反映结构楼层 的真 实位移 ,因此 角点位移 是结 构工程 师必须 关注 的一个数值 。 3超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 中存在 的问题 对于超高层建筑 的设计,关于抗震 问题 的研究 是其关键所 在, 而在抗震 设计 中,短柱 问题表现最为突 出。具体 问题表现如下。 3 . 1 结 构平 面 设 计 中 的 问题 对于超高层建筑 的结构平 面设计往往存在如下 问题 :在外形上 不对称 、不规 则,其 凹凸变化的尺 度也 比较大, 同时形心 、质心偏 心大。此外,对 于相 同结构单元的设计,也存在着结构平面的刚度 与形状不对称 、不均匀 ,以及平面 的长度太长等 问题 。 3 . 2抗震构造柱 的问题 在抗震设计 中,抗震构造柱也存在一定 的问题 。例如 ,在外墙 的转角 处,大厅的四角没有设置构造柱 ,有 的虽然设置 了构造柱 , 却不是 成对 的。还有 一些设计用构造柱替代砖墙去承重 ,或者在纵 墙 和山墙 的交接 处没有 设置抗震构造柱等 。 4 总 结 在 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设计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 问题 ,需要 在 实际工作 中不 断探 索研 究。另外,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绿色 建筑 的原则 ,在 建筑 设计 时要 做到节能减排设计 ,使建筑设计地更 加科学合理 。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

目录一、类型及标准二、总平面消防三、核心筒布置四、电梯系统布置五、层高控制六、避难层设置一、类型及标准二、总平面消防消防落地面【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4.1.7条: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00m、进深大于4.00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当只有一个长边落地时,应注意雨篷的设置,按裙房落地面规定设计。

大堂不在消防落地面处,应注意在消防落地面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三、核心筒1.核心筒的位置2.核心筒的组成楼梯消防电梯客梯设备房:空调机房管道井:电井、水暖井、新风井、送风井、排风井、排烟井、楼梯《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及《办公建筑设计规范》1)楼梯的数量:安全疏散设计(每个防火分区2个出口,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且≥5m)。

办公等公建类不应使用剪刀楼梯(消防暂行规定)。

2)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当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时,不应小于10㎡。

3)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20m,楼梯间净宽不宜小于2.7m。

4)办公建筑的开放式与半开放式办公室,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超过30m(此安全出口是指房间开向走道的出口,若无走廊应到楼梯出口30m)。

5)综合楼内的办公部分的疏散出入口不应与同一楼内对外的商场、营业厅、娱乐、餐饮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出入口共用。

6)走道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0m。

7)办公一类建筑标准层面积不宜超过2000㎡,避免增设防火分区。

消防电梯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及《办公建筑设计规范》2.1、消防电梯的数量1500㎡设置1台,1500㎡-4500㎡设置2台,4500㎡以上设3台,宜分别设在不同防火分区。

2.2、消防电梯载重不小于800㎏,首层到顶层运行不超过60s 计算确定。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学习超高层建筑设计这么久呢,今天来说说关键要点。

首先呢,结构设计是超级重要的一点。

超高层嘛,楼那么高,要保证它不会倒掉。

我理解就像是搭积木,每层怎么布局材料,用什么样的结构体系,像框架- 核心筒结构就很常见。

比如说像上海中心大厦,就是采用这种结构,它的核心筒就像是整个建筑的脊梁骨,承担大部分的重量和水平力,框架呢又给它辅助支撑,这样相辅相成就能在那么高的情况下稳稳当当。

我总结结构设计的时候要计算各种荷载,风荷载啊地震荷载啊,可得认真仔细,稍微有点偏差那可不得了。

在建筑功能布局上也有不少讲究。

像这种超高层里办公、商业、住宅等各种功能可能都得容纳进去。

这可不像普通建筑,比如说有个超高层它底部几层是商业,人来人往热闹得很,往上可能就是办公区域需要比较安静的环境,再往上是住宅之类的。

怎么合理地让人流交通流畅就是个问题。

我之前就很困惑,到底怎样规划电梯井的位置和数量才合理呢?后来发现这得根据人流量来计算,不同功能区的需求都得考虑进去才行。

而且疏散通道也得设计好,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那么多人要能快速安全地疏散,这就像在电影院里散场一样,得有足够宽的过道和多个出口。

对了还有个要点,外观设计也是不能忽视的。

超高层可以说是城市的名片,它的外形要新颖独特又美观大方。

我觉得有时候它可以从当地的文化特色上找点灵感。

就像广州塔,它的外形既独特又有岭南特色,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很有标志性。

当然外观设计也要考虑到风阻等实际的工程问题,不能光追求好看,要是风一吹晃得厉害那也不行。

垂直交通也是让人头疼的一点。

我理解就像是大楼里的血管系统。

电梯的速度、数量、停靠楼层到底怎么设定才好?这个可是需要很多数据分析和模拟的。

不能让大家等电梯等老半天吧。

我总结得从上下班高峰人流、平时人流等多方面考虑。

还有节能设计。

超高层能耗可不小,要考虑采光、保温隔热这些方面。

太阳能板怎么布置,双层玻璃幕墙是不是能用到,这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墙体爬模系统设计要点及施工工艺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墙体爬模系统设计要点及施工工艺

2.2.2.2 挠度计算
将模板面板的挠度记为 ω,工程实践中要求模板的容许挠度 不能超过支撑木梁间距 l 的 1/400,ω 的计算如公式(7)所示。
ω = q1l 4 <;E 为木质模板的弹性模量,WISA
板的取值为 8.73×103N/mm2 ;l 是支撑木梁的间距。q1=F1×1m=
面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并且墙体厚度超过 100mm,其模
板计算载荷由 2 个部分构成,分别为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侧面 的压力 F 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载荷 F',计算 q 的值如
公式(5)所示。
q=r1·F+r2·F'
(5)
式中:r1、r2 为可变载荷的分项系数,分别取值 1.2 和 1.4。F 的
组织各专业人员验收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及时调整问 体系,钢筋混凝土标准层的施工用时通常为 7d~8d,比理论计
题。6)组织进行核心筒墙体混凝土浇筑,液压爬模机和爬模 算时间约多 1d,在实际施工阶段,标准层施工用时仅为 4.8d。
系统主要在这一阶段发挥作用,施工流程为外架爬升→安装 由此可见,爬模系统减少了吊装工作量,明显提升了标准层的
准备工作如下 :1)检查模板底部、承载螺栓以及锥形承 载接头的标高、平直度等参数,必要时进行调整,确保满足爬 模的安装要求。一旦发现锥形承载接头、预留承载螺栓孔超 过允许偏差,应采取剔凿修正的措施。2)在安装爬模前,应 根据模板高度,提前绑扎模板范围内的钢筋。3)安装预埋管 线、预埋件、预留洞口模板以及门窗洞口模板。4)当架体安 装位置靠近门洞时,应提前设置导轨上升时的门洞支承架。 3.1.2 爬模安装流程
2.2.2.3 对拉螺栓间距计算
该项目模板对拉螺栓规格为 M20,将螺栓的横纵向最大

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探析

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探析
【关键 词 】复杂高层 ;超高层 建筑;设计要点
【Keywords]complextallbuildings;superhighrisebuildings;keypointsof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7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9467(2018)07.0008.02
CHEN Hui
(DevelopmentInvestmentCo.Ltd.ofYCIH,Kunming 650501,China) 【摘 要 】城市化发展及 国民经济的进 步使城 市建设 中对复杂 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需求不断提 高 ,如何做好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成为 建筑行 业密切 关注的课题。论 文阐述 了建 筑结构方案的选择要点 ,并对施工方法及 设计要 点展 开详尽分析 ,旨在为高层建筑架构设
points,aimingtopr o videth eoreticalbasisan d scheme referenceforthedesign ofhigh-risebuildings,an dimproveth edesign levelofhigh-rise
building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3结构设计要 点
3.1抗 震设 计
【作 者简介】陈慧(1970 ),女,云南昆明人 ,高级工程师,从事结构
复杂建筑与超高层建筑的抗震能 力是检验建 筑质量的标
设计研 究。
准 ,也是保 障其投 入运 营后的安全性 的基本需求 ,由于超高层

建筑与结构设计 I
‘ 叫 ‘
‘l
建筑在地震环境下基本不存在弃楼逃生的可能 ,因此 ,在结 构 在不超过 600m的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 筑施工过程中 ,应由筒

超高层住宅设计要点

超高层住宅设计要点

超⾼层住宅设计要点⼤家周末好,今天我们⼀起来学习下超⾼层设计的相关要点。

⼀、有关概念1、规范中明确的定义、概念的条⽂。

不同规范的定义(1)、超⾼层住宅——⾼度超过100⽶的住宅。

⾼层住宅——≥10层的住宅。

(2)、⾼层、超⾼层建筑的划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规划。

联合国1972年国际⾼层建筑会议将⾼层建筑按⾼度分为四类:(1)9~16层(最⾼为50⽶);(2)17~25层(最⾼到75 ⽶);(3)26~40层(最⾼到100⽶);40层以上(即超⾼层建筑)。

2、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的总结(1)根据我国《⾼层民⽤建筑设计防⽕规范GB 50045-95》,在我国民⽤⾼层建筑分为四类:10-18层住宅,19层-100⽶住宅,100⽶以上的住宅(2)《民⽤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将住宅建筑依层数划分为:⼀层⾄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九层为中⾼层住宅,⼗层及⼗层以上为⾼层住宅。

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建筑⾼度不⼤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于24m者为⾼层建筑(不包括建筑⾼度⼤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建筑⾼度⼤于100m的民⽤建筑为超⾼层建筑。

(注:建筑⾼度指地⾯到檐⼝或屋⾯⾯层的⾼度,屋顶上的⽔箱间,电梯间,排烟机房和楼梯间出⼊⼝不计⼊建筑⾼度。

)⼆、平⾯布局的形式1、核⼼筒形式核⼼筒⽐较多采⽤”⼆室合⼀“的形式,就是消防电梯前室和剪⼑梯的⼀个前室合并,剪⼑梯的另⼀个前室为⼀个单独的前室。

各户户门通过⼀个⾛廊与前室门隔开。

其中消防梯的前室可以与电梯厅合并。

如图1-4图1.核⼼筒平⾯⼀图2.核⼼筒平⾯⼆图3.核⼼筒平⾯三图4.核⼼筒平⾯四2、标准层的经济⾯积根据《⾼层民⽤建筑设计防⽕规范》(GB50045-95)(2005版)的3.0.1条:⼗九层及⼗九层以上的住宅属于⼀类建筑。

按照这个定义,建筑⾼度》100⽶的超⾼层住宅属于⼀类建筑。

⽽根据5.1.1条的规定,⼀类建筑中每个防⽕分区的⾯积不应超过1000平⽅⽶(设有⾃动灭⽕系统的防⽕分区,其允许最⼤⾯积可增加⼀倍)。

超高层设计 专项内容

超高层设计 专项内容

超高层设计的专项内容
1.场地设计:超高层建筑不应紧贴用地红线,需要预留足够的消防通道(环路)和消防扑救场地。

主入口前应有足够面积的广场用于人员疏散。

周边建筑需要统一研究,满足建筑防火间距的要求,并避免对现状建筑(住宅)产生日照遮挡。

2.建筑空间设计:设计任务书中会明确主要功能,应以竖向的分区为主,进行合理的分区布置。

有些项目案例中,主入口是作为一个专项来设计,包括1-2层的高度、外立面处理、入口雨棚的设计等。

3.核心筒和垂直交通:超过50层的超高层应分区设置电梯停靠,需要电梯顾问先进行分析计算和提出建议,然后对垂直交通进行分区设计,确定高中低区电梯数量和分组。

4.消防和生命安全要求: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需要设置避难层,进行防火分区划分,以及疏散楼梯、避难走道、安全出口设置等等,均要满足疏散距离、疏散宽度的要求。

5.外立面(外墙):超高层建筑属于高能耗、也容易产生光污染,外立面的形式和选用材料会影响建筑的能耗水平,以及对城市产生的光污染的程度。

6.其他方面:在专项内容中,还需要考虑建筑的结构设计、机电设计、节能环保设计等多个方面。

这些专项内容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和条件进行具体的设计和分析。

总的来说,超高层设计的专项内容非常复杂和庞大,需要各个专业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共同合作来完成。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功能需求、结构安全、节能环保、人文环境等等,以确保设计出的超高层建筑能够满足各种要求,并且具有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超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控制要点

超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控制要点

电、 暖通 、 室内等 , 各设计单位在各 自专业的设计 中出问题 的概率较少 , 大量 的问题产生在交叉点上 , 这就需要安排合理的设计进度 , 这样就能够实现所
涉 及 的专 业有 序 的介入 设 计过 程 , 并 在设 计过 程 中及 时 发 现 问题 , 解 决 问题 ,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又能按计划完成设计工作 , 保证施工图的质量。 超高层建 筑所需资金较多 , 超高层设计阶段决定了项目8 0 %以上的成本 , 在选定设计 方案时 , 要根据实际情况 , 优先选择耗资相对较少 , 又能基本满足要求 的方 案, 而且 在 根据施 工 图 选定 施工 方案 时 , 要 尽 可能 在保 证 安全 可靠 的前 提 下 , 选择较容易实现的方案。 此外 ,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 , 在进行超高层建筑设计时 , 还要着重注 意消 防 和抗震 两 方面 问题 , 在设 计过 程 中要 借鉴 国内外 已建成 的超 高层 建 筑 设计经验 , 严格参照国家规范进行合理设计。
系。在施工过程中 , 要组建专门的检查小组 , 对施 I 进度进行监督 。 在检查监 督的过程中, 要及时记录所延误的工期, 定期对施工材料的储存量进行检查 ,
如 果 发现 材料 储存 不 足 , 就要 及 时通 知相 关部 门 , 以便 采 取有 效措 施 , 而 且监 督 小 组要 定期 组织 相 关部 门进 行 商讨 有关 施 进 度 的问 题 , 确 保施 J : 进度 按
计 划进 行 。
3 . 3 安 全控 制
二、 设 计 阶段
超 高 层建 筑 项 目的设 计较 复 杂 , 而 且技 术 难度 大 , 超 高 层 建筑 的结 构 形
式通常为筒体结构。在我 国能够选择的设计单位余地较小 , 大多数超高层建 筑的设计单位是国外的 , 例如上海金茂大厦的方案由美国芝加哥S O M设计事

复杂高层、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复杂高层、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物对于抗震的技术以及设计方法要求不断的提高。 文章主要从实践 出发 , 对高层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方法进行 分析 , 同时对影响
高层  ̄. T j L 超 高层 建筑 的结 构设 计 因素进行 了探 讨 。 关 键词 : 高层 建筑 ; 结 构设 计 ; 抗 震
建筑物高度小 于 1 0 0米时 , 通常采用框架结构 、 框 架一 剪力墙结构 、 经济发展带动各行各业 的发展 , 建筑技术发展也成了社会发展 剪力墙结构作为抗侧力体系;当建筑物高于 1 0 0 米低于 2 0 0 米时 , 的必 然要 求 , 随着 城 市 的发 展 , 土 地 的应 用不 断 的加 大 , 可用 土地 面 通常采用剪力墙结构 、 框架一 核心筒结构作为抗侧力体系 ; 而当建筑 积 的缩小使得人们不得不提高建筑的层数 以适应更高的建筑使用 物高度在 2 0 0 — 3 0 0米之间时 , 通常采用框架一 核心筒结构 、 框架 一 核 需求 , 高层 以及超高层建筑成为了当代建筑发展 的主要潮流 , 并且 心筒一 伸臂结构作为建筑物 的抗侧力体系 ;建筑物高度在 3 0 0 米一 随着高度的增加 , 建筑 的结构复杂性也不断加大 , 因此在建设 的经 4 0 0米之间时 , 框架一 核心筒一 伸臂结构 以及筒中筒结构是常见的抗 济性 以及 安 全性 上 的设计 难 度上 也 不 断加 大 。 结 合 实践 经验 以及 结 侧力体系 ; 而建筑高度高于 4 0 0 米低于 6 0 0 米时常用的结构抗侧力 筒中筒一 伸臂结构 , 巨型框架/ 桁架/ 斜撑结构 、 组合体结构。 构设计的具体要求 , 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工作还有着很大 系统为 , 的不足, 现代建筑工作者要对建筑的合理性以及准确性充分的予 以 ( 2 ) 在建筑的设计上 , 应尽可能地确保结构抗侧力 构件相互联 保证。 文章就该类 问题结合 目前我 国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的实际经 结 、 组合 为 一个 整 体 。 ( 3 )对于建筑中采用 了多重抗侧力结构体系的具体实 际情况 验进 行 了 简要 的论 述 。 2 抗震 目标 设 计 时, 应综合分析每种结构体 系在建筑设计 中的效用 , 对各 自的贡献 不断增加的高层 以及超高层建筑在抗震性能上也有着新型的 度有合理的估计 和评判。 要求标准 , 首先基于高层以及超高层复杂建筑 的性态抗震设计具有 3 . 3 注重 抗震 设 计 在满足建筑 的功能性的基础上 , 抗震设计是高层和超高层建筑 重要 的意义 。在传统的抗震 目标 中, 主要遵循小型地震保证建筑不 损坏 , 中型地震保证建筑可维修 , 大型地震则保证建筑不倒塌的三 的设计重点 , 这是确保建筑安全性最为关键的一环 , 应重点从 以下 重原则 , 但是针对 目前的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而言 , 该类原则显然 几 点 着手 : ( 1 ) 在高层建筑的抗震方案设计 中, 建筑结构 的材料选择也非 不适用 , 因此 在 抗震 目标 的设 置上 一 定要 有 所 突破 才 能适 应 新 型建 筑 的需 求 , 主要 可 以通 过 以下 两个 层 面进 行考 虑 : 常重 要 。 2 . 1使用 水 准 ( 2 ) 促进地震发生时能量的输入能有效地减少 。 实践证实 , 应做 一是 , 在对建筑构件的承载力进行验收 的同时应 地震重现期为 5 0 a 的地震 ,对建筑物的损伤能够忽略不计 , 但 好 以下几个方 面: 是针对其结构设计 , 应当要求建筑处 于基本 的弹性反应状态。 对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层 间位移限值实施有效 的控制 。二是 , 2 . 2倒 塌 水准 具体的高层建筑工程项 目 设计 时, 我们应该采用积极 的 、 基于位移 当地震在重现期发生接近 2 5 0 0 a 水准 的地震 , 要对地震的最大 的结构抗震方法 , 对设计方案进行定量的分析 , 确保结构的变形弹 应综合分析建筑构件的变形和 值进行预计 , 并对建筑物进行遇袭条件演示 , 用 以防止倒塌 。 在倒塌 性可以满足地震的预期要求。三是 , 建筑结构的位移两者之间精确 的关系 ,有效地确定构件 的变形值 。 水 准 中应 当 注意 以下 几 点 : 结合建筑物 的实际如建筑界面的应变分布及其大小来对建筑 ( 1 ) 这对高层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的延性结构构件 , 应当规定 四是 , 构件的构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五是 , 选择坚 固的场地 , 实施 非 弹性 形 变 低于 构件 的弹性 变形 能 力 。 ( 2 ) 针对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构件 中一些非延性部件 , 对其破 建筑施工 ,亦是有效减少地震发生作用 时能量 的输入 的另一个方 面。 坏模式应力需求 , 应当强于相关技术规定 的要求 。 ( 3 ) 通过大量的实践证 明以及理论研究 , 针对现代 的大型高层 ( 3 ) 针对复杂建筑设计或者超高建 筑设计 , 对于建筑物控 制构 即便是其不具有很大的承载力 , 但是若是其具有较高的延性 , 件, 应 当保证其具有 中等地震抗性作用 , 即便在该类 环境 下仍 能够 建筑 , 那么即便是发生地震 , 也不会发生倒塌 , 因为地震 中延性结构能够 保 持相 当的 弹性 。 充分 的吸收振动带来的能量 , 这样建筑物在地震环境 中也能够保证 3 设计 分 析 形变程度在建筑结构承受 范围之内。通过大量 的实践活动证明, 能 3 . 1概 念设 计 的重 要性 能 够 消除 大 量地 震 带来 的 对建筑 中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 , 复杂高层建筑或者是超高层建 够证 明延性 结 构在 抗 性效 果 上 作用 明显 , 从而使得地震反应得 以有效的减轻 , 促使地震给高层 建 筑, 应当保证其概念设计上具有合理性 , 从设计理念上进行重视 , 具 不利影响 , 筑带 来 的破 坏 被 有效 地减 弱 , 避 免重 大 损失 的 发生 。 体 可 以从 下述 内容考 量 : ( 4 ) 设计 的质量和方法决定着抗震效果的高低 , 因此 , 高层建筑 ( 1 ) 保证建筑结构 的规则性 , 同时尽量从均匀性上提 高建筑稳 抗震设计的结构体系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从 国内外高层建筑结构 定性; . 主要有如下 3 种: “ 框筒结构” 、 “ 筒 中筒结构 ” 和 ( 2 ) 保证建筑结构能够清晰有效 的传递应力 , 尤其是竖 向结构 , 的设计体系上来看 , “ 钢一 混凝土混合结构 ” 。 对于侧力的传递途径要保证顺畅连续 ; 4 结束 语 ( 3 ) 针对具有复杂结构的高层建筑 以及超高层建筑从结构上要 建筑的结构体系稳定是保证建筑安全 的基础 , 因此在建筑体 系 保证具有整体高水平 ; 概念设计在高层和超高 ( 4 ) 充分考量节能问题 , 从结构上降低能耗 , 在保证结构稳定安 设计 中就应 当充分考量建筑物的抗侧力性。 层设 计 中举 足轻 重 , 概 念 设计 的合 理性 是 高层 设 计 好 坏 的决 定性 因 全 的基 础上 建 立合 理 的节 能 机制 ; 安全性 ( 5 ) 建 筑 结构 的整 体 受力 也 是 建 筑 设 计 要 求 的 内 容之 一 , 因此 素。从结构体系选择以及材料应用上对结构体系的稳定性、 以适应新时期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 的应用需 应当充分从材料的使用 以及技术的应用方面提高其受力结构的整 以及可靠性充分保障 , 不但满足人们 的使用功能要求 , 同时在外观以及安全性上也满 体水平 。 而该过程必须协调好工程师以及技术操作人员之间的交流 求 , 足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 协作 , 只有保证沟通 良好才能完美达成设计要求 目标 。 参 考文 献 3 I 2建筑结构中抗侧力体系选择 1 ] 刘华新 , 孙 志屏 , 孙荣书. 抗震概念设计在高层建 筑结构设计中的 现代高层 以及超高层建筑 的安全性可靠性保证通常会受到结 [ J 】 . 辽 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 2 0 0 7 , 2 . 构的抗侧力体系影响 , 合理的抗侧力体系能够保证其安全性。因此 应用[ [ 2 ] 董涛. 浅谈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J ] . 河南建材 , 2 0 0 9 , 1 . 在对建筑结构的抗侧力系统选择时应 当注意 : 3 ] 董作超 , 王 洪岭. 限制屈 曲支撑布置形式对结构抗震性 能的影响 ( 1 ) 建筑的实高是结构体系选择 的主要影响因素 , 通过结合实 【 J ] _ 山西建 筑 , 2 0 1 0 , 4 . 践可以总结如下规律 :对于建筑高度同结构的抗侧力体系选择 , 当 [

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高层建筑现状根据GB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建筑高度>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截至2017年,我国共建成高度>200m的超高层建筑870栋。

其中高度在200m~300m的超高层建筑共计777栋;300m~400m的建筑有76栋;500~600m 超高层建筑有6栋。

我国建筑高度排名如下:1、上海中心大厦,632m,2016年。

2、广州塔,600m,2009年。

3、天津高银大厦,597m,2015年。

4、深圳平安国际金融大厦,593m,2015年。

5、广州东塔,530m,2014年。

6、台北101大厦,508m,2003年。

7、上海环球金融中心,492m,2010年。

8、香港国际贸易广场,484m,2003年。

9、长沙九龙仓国际金融中心,452m,2017年。

10、南京紫峰大厦,450m,2010年。

建筑材料钢材强度大、质量轻、延性好,19世纪末替代砖石进入建筑领域。

钢框架结构相对于传统结构承载力更高、自重更轻、空间更大,这使高层建筑成为可能。

20世纪初,钢筋混凝土因其良好的刚度、可塑性、耐久性及经济性进入建筑领域。

此后,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结构成为超高层建筑的重要选择。

时至今日,大量高度<200m的超高层住宅、酒店仍主要采用上述2种结构体系。

20世纪后半段,钢材与钢筋混凝土相结合形成劲性混凝土构件与钢管混凝土,将钢材的强度、延性与钢筋混凝土的刚度、耐久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被广泛应用于超高层核心筒与外框柱中。

另一方面,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结合形成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非常简约、高效(核心筒抵御水平力、外框抵抗弯矩),广泛应用于高度>300m的超高层建筑。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高性能成为建筑材料发展的主题。

高强度、低屈强比、可焊性、耐久性及耐火性是钢材的研究重点。

上海中心大厦钢柱采用厚度达160mm的钢板,日本将抗拉强度达780MPa的建筑钢材应用于Midland大厦,并已着手研究抗拉强度>1000MPa的建筑钢材。

高层建筑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设计规范
概述
高层建筑作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其设计规范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层建筑设计的一般原则、结构设计、外观设计、安全设计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一般原则
•高层建筑的设计应满足国家建筑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

•结构设计应考虑抗震、抗风等外部力的作用。

•外观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景观设计要求。

•安全设计应考虑火灾安全、疏散通道等。

•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应符合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考虑建筑高度、
楼层平面布置等因素。

•结构设计应采用适当的抗震措施,确保建筑在地震等外部力作用
下的安全性。

•基础设计应符合地质条件,保证建筑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外观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的外观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保持协调美观的整体风貌。

•外墙材料的选择应考虑隔热、防火、防水等性能。

•窗户的设计应考虑日照、通风等因素,同时满足建筑节能要求。

•高层建筑的安全设计应考虑火灾安全,设置合理的疏散通道、消防设施等。

•建筑排烟系统、消防水系统等应符合消防设备配备规范。

•设计应考虑人员疏散、应急救援等情况,确保建筑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性。

环保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的设计应注重节能、环保,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技术。

•建筑设计应考虑节能措施,如采用太阳能光伏板、雨水收集系统等。

•建筑的园林绿化设计应符合城市绿化标准,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总结
高层建筑设计规范是保证建筑安全、环保、美观的重要依据,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项规范要求,确保建筑的质量和功能达到预期目标。

以上是关于高层建筑设计规范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