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试题解析卷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7练现代中国的外交备考加分练
第27练现代中国的外交1.(贵州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31)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中国地区援助法案”修正案,允许中国留学生就学期间和毕业以后在美国工作。
1953年8月,美国总统签署“难民解救法案”,允许至少一部分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从学生身份转为永久居民。
这些法案的出台表明( )A.科技革命促使美国招揽中国人才B.美国对新中国进行科技封锁C.祖国强大提升了留美学生的地位D.美国向新中国释放外交善意2.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张中苏友好宣传海报,主题语是“中苏两国人民友谊万岁!”这一海报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的特色是(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边倒”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质量测评,32)从1950年到1951年,新中国不仅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且同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四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促成上述外交成就的外交政策和方针是( )A.“一边倒”意识形态外交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D.求同存异外交方针4.(滨州2017届3月模拟,31)下图发表于1951年6月18日,标题为:“共产主义者周恩来”。
小标题:“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了缓和B.日本是中美的共同敌人C.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D.中苏关系逐渐恶化破裂5.(百师联盟2018高考猜题卷,31)1949年,毛泽东访问苏联。
会谈中斯大林再三问毛泽东:“你来一趟是不容易的,那么这次我们该做些什么?你有些什么想法或愿望?”毛泽东说:“恐怕是要经过双方协商搞个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应该是既好看,又好吃。
”其中“又好吃”是指( )A.中苏结盟共同对抗美国B.维护社会主义国家团结C.有利于新中国站稳脚跟D.双方互相提供经济援助6.(安徽省“江南十校”2017年3月联考,31)毛泽东曾指出:“不要国际援助也可以胜利”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一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亚洲各国 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 西欧各国(捷克转) 西欧各国(香港转) 其他各洲
邮资(元)
0.32 0.48 0.48 0.80 0.80
航空
A.香港已经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3.外交成就: (1)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同苏联等 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 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目的 :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 发展友好关系。 经过 : 1953 年 12 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 时提出。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与两国 总理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 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2011年江苏单科 · 10)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 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示意图,分析60年代中国面 临着怎样的外交环境?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外交的特点
1.革命性,其主要原则同革命运动实践及解决的问 题密切联系,三大政策更表现了强烈的革命性 2.结盟性,“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 边,与苏联结盟。 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 出了外交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例题】 (2010·广东文综 ) 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 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随着中俄关系和中非关系的发展,高考加大了对上述问题的考 查,考查角度主要是分析中俄、中非关系取得的伟大成果。 新中国的外交深受国际局势和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影 响,很多高考试题从这一角度出发,要求回答外交现象背后的 其他因素,考查考生横向综合能力。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十 第1讲 新时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活动
K12课件
2
【阶段特征】
1978年至今,现代化建设加速发展时期
1.政治: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
法2.经治济国:写经入济宪体法制;改“一革国不E两断v制深a”l化u提,逐a出渐t并i形成o成n功了运社o用n会,l海主y峡义.两市岸场不经断济交体流制和。发对展外。 ith开放As范p围o不s断e.扩S大l,层id次e不s断加fo深r,逐渐.N形E成T了全3.方5位的C对li外e开n放t格P局r。ofile
扩张转向收缩,因此,开始同中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②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稳定发展,形成了一种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 三国”为主要原则的新型的国家关系,为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了贡献。
K12课件
15
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
主题 分歧与合作并存——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史料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Copyright 2004-20知1识1点A的s比p较o和s联e系。Pty Ltd.
K12课件
6
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
抓主干 一、新时期民主法制的健全与完善
1.法制走向健全 Evaluation only. ith(①1)1A措9s7施8p年o,中se共.十S一l届id三e中s全会fo提r出“.有NE法T可依3,.有5法必C依li,执e法n必t 严P,违ro法file
(2)20世Co纪p90y年r代i:两gh岸t关系2的0新0突4破-。2011 Aspose Pty Ltd.
①20世纪90年代初,两岸分别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 岸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即“九二共识”。 ②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两 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练习有解析)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
”由此可知该外交原则的提出A.引申和发展了求同存异的方针B.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C.推断中苏两国建立了同盟关系D.是对美苏争霸时代主题的积极响应【答案】B【解析】根据50年代这一时间信息,并结合材料“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可以看出其体现的是50年代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是我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排除B;求同存异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后才提出的,排除A;中苏同盟在这之前已经建立,排除C;“积极响应”不符合史实,排除D。
2.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
在美国的压力下,英国一直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
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互换代办,双方建立“半外交关系”。
这种“半外交关系”A.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基础 B.成为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代表C.有利于维护双方利益,协调国家间分歧 D.彻底打破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英双方在充分考虑对方实际情况的因素下建立“半外交关系”,而这种“半外交关系”则是双方在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有利于维护双方利益,协调国家间分歧,故C 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重返联合国主要是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和自身实力的增强,并不是英国的弃权,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西方关系在当时的典型特征是互相敌对,故B选项错误;D选项中“彻底”一词表述过于绝对,并且不符合史实,故D选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考点22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案
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答案 D
解析 根据“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可以判断,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故D项符合题意。“冷战”政策是由美国发起的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是仅针对中国,中国成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不能体现西方“冷战”政策的彻底破产,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6.中美关系缓和与中日邦交正常化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打开新局面的关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7.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出发点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主题一 建国初期的外交特点及作用
1.图示构史——“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2.重要史论——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必要性
【考点22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之小船创作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1.外交政策
和方针
[微点拨]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者各有侧重,“另起炉灶”解决的是对外战略问题,“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解决的是对外交往中的战术问题。
2.成就
[图解识记]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
4.方法总结——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五”
一个方针: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两大会议:即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三大政策: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四点成就:与苏联等17国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
五项原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图文解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突出特点及作用
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试题十: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含解析
课时检测(十)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到现在为止,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
”这一思想()A.有利于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B.后来发展成“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C.后来发展成“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成为“求同存异”主张的理论基础解析:选C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上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题目中“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相符,故C项正确。
2.1948年至1949年,中共中央多次发出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
其中规定的重要原则有:“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
因为中国是独立国家,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的政府自己解决。
”这一原则的核心方针是()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选A“另起炉灶”的含义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与材料中的要求独立自主相吻合,故A项正确。
3.(2018·无锡期中)“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据此,这一言论最有可能发生在()A.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B.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上C.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解析:选C由“周恩来的发言”“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可以判断这是美国方面对在处理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时对中国方面的态度的回应,据此可知是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评价,故C项正确。
高一历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试题
高一历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试题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教科书里的西方人,侵略者、压迫者的形象居多;八十年代,比较友善的形象明显增多。
这一转变A.折射出中国外交形势开始趋向缓和B.表明中国对两方价值观念的完全认同C.体现了中国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D.标志中国经济与西方经济全面接轨【答案】A【解析】侵略者、压迫者的形象居多是因为我们国家在两极格局之下,太强调意识形态的结果,当时我们正在搞极“左”的文化大革命,而80年代以来比较友善的形象明显增多,则说明我们不再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结果,故选A。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中国外交形势开始趋向缓和2.从苏联到俄罗斯一直存在对华汉语广播,中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的变化过程。
这三种称呼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兄弟之声”、“伙伴之声”、“敌人之声”B.“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C.“伙伴之声”、“兄弟之声”、“敌人之声”D.“兄弟之声”、“敌人之声”、“伙伴之声”【答案】D【解析】该题考查中苏(俄)两国的关系。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成为“兄弟之国”;从50年代末开始,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成为中国的“敌人”;苏联解体后,中国积极发展与俄罗斯睦邻友好的伙伴关系。
故选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时期的外交·新时期的外交建树3.我国在建国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它主要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答案】A【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11讲 课题32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题32当代中国的外交课标要求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方针(1)提出: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
(2)内容①“另起炉灶”的核心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③“一边倒”,就是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图解历史“一边倒”的外交方针2.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1)与苏联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建交(2)1954年6月,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3)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4)1956年,中国与挪威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1)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2)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20世纪70年代(1)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2)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3)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4)中国迎来建交高潮。
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改革开放后(1)调整: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在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成就: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0讲现代中国的外交
第10讲现代中国的外交理知识体系自主学习——主干梳理·依托教材·高于教材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背景(1)国际环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________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峙。
(2)国内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国家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政权巩固和建设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
2.外交方针(1)基本方针:奉行________________政策。
(2)基本政策①“另起炉灶”: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②“一边倒”: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________________一边。
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和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知识拓展] “一边倒”的实质及意义(1)实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
它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的原则。
(2)意义:“一边倒”解决了国民经济建设所急需的贷款、物资设备和技术,有利于解决国家安全问题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3.外交成就(1)第一年与苏联等17国建交,与苏联签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提出:1953年,________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②内容:互相尊重________________、互不侵犯、互不________、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③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知识拓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植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植于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的沃土中。
它谋求各国的和平共处,争取各个主权国家的和谐共存状态,体现了中国“和”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
(3)参加日内瓦会议①概况: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会议最终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________》。
②意义:新中国第一次以________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课时检测(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9·某某检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印制了多种版本的护照。
其中1950、1953、1958年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1975年改为中、法、英文对照。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外交正常化B.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C.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方针D.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解析:选C 中苏关系恶化,中国依据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调整了外交政策,故C项正确。
2.(2019·某某调研)渡江战役期间,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另起炉灶”解析:选D “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与材料中“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相符,故D项正确。
3.中国新时期外交战略和政策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下列符合“选项二”的是( )A.实行“一边倒”方针 B.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C.成立了某某合作组织 D.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解析:选C 实行“一边倒”方针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不是在新时期,故A项错误;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是以联合国为中心,不是区域整合战略,故B项错误;成立某某合作组织是属于区域整合战略,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故C项正确;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D项错误。
4.(2019·海门调研)周恩来曾指出说:“公报把两个曾经极端敌对的国家带到一起来了。
两国之间有些问题推迟一个时期解决也无妨。
公报将使我们的国家,使世界产生多大的变化,是无法估量的。
”这一公报的发表( )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B.使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C.标志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表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解析:选D 材料中“周恩来”以及“公报把两个曾经极端敌对的国家带到一起来”说明是1972年中美双方签署的《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D 项正确;A项是日内瓦会议影响;B项是1971年联合国大会;C项是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真题备选人民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真题备选人民版必修知识点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xx·全国卷I)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解析】选B。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加大了与西方国家的外贸联系,故B正确;70年代,中国才与美国实现外交关系的正常化,故A、D错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推行了全方位外交政策,故C错误。
2.(xx·江苏高考)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
这次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日内瓦会议的内容。
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越南是印度支那三国之一,故A 正确。
B、C、D都与材料无关。
3.(xx·广东高考)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解析】选B。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美贸易激增,A错。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上实行“一边倒”政策,所以中苏贸易额呈上升趋势;由于这一时期中美关系恶化,美国在外交上不承认新中国,在经济上实行经济封锁,中美贸易呈急剧下降趋势,故B与表格内容相符。
表中中苏、中美的贸易发展趋势明显与改革开放后的情况不符,C错。
D在表格中没有体现,排除。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专题练习8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外交 (4)开创外交新局面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外交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演练4开创外交新局面一选择题1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
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
”明显体现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 )A.制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确立“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C.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D.提出“打倒美帝苏修”的主张答案:C 解析:毛泽东“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说明了“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外交战略。
联合美国对抗苏联,正是利用了美国对苏联的敌意,中苏关系恶化之后,中美的共同敌人是苏联,符合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故选C。
A、B两项体现了寻找“共同利益”来达到外交目的的方法,错误;“打倒美帝苏修”体现了我国20世纪60年代“两个拳头出击”的外交政策,使中国在国际上比较孤立,与题干中的寻求合作不符,D项错误。
2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
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 ) A.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B.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C.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D.落实《中美上海公报》的原则立场解析:从题干“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可以看出,美国改变了过去的对华政策,再结合时间1971年,故A项正确;1971年中美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谈不上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故B项错误;由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等方面中美之间还存在较大分歧,美国不可能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故C项错误;《中美上海公报》发表于1972年,故D项错误。
答案:A3下表是不同时期《人民日报》关于美国报道的不同态度的文章数量统计表。
该表可以说明( )B.国家实力成为新闻报道的基础C.新闻报道追求客观性和时效性D.新闻报道中意识形态观念消除答案:A 解析:1960年对美国的报道没有积极报道是由于中美关系对立,1975年以后对美国的态度日益改善,原因是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选A项。
高二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试题答案及解析1. 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
这些成就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新中国外交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都带有意识形态色彩,尤其是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政策,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尤其是其中互不干涉内政,体现了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的精神,而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则是中国独立自主参与国际事务的具体实践,故B项正确;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与题目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中美关系还处于对抗中,故D 项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外交·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外交方针(独立自主)。
2.“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的共同着眼点是A.废除旧政府屈辱的外交关系B.与各国建立新型的平等外交关系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及特权D.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起炉灶有两层含义:对外“另起炉灶”宣布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当作普通侨民对待;对内在建国初期周恩来提出要另起炉灶,创立新型的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的外交队伍。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清除外国在华的侵略势力,再与愿遵守和平民主平等等原则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它们的共同点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因此选择B。
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三大政策3.历史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展示了周恩来这位共和国外交的奠基人物,以矫健的身姿活跃在世界外交舞台上的一系列事件。
人教版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精品复习课件: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共24张PPT)
专题一
第 2讲
真题体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多维感悟
-6-
(3)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 会议,并发挥重要作用。 (4)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 了会议的进展并取得重大成就。
专题一
第 2讲
真题体验
专题一
第 2讲
真题体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多维感悟
-5-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外交方针 (1)国际形势: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基本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外交成就 (1)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与苏联等17国建交,并与苏联签订《中苏 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内容:1954年,周恩来将这一原则完整准确地表述为“互相尊重 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 处”。 ②意义: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 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专题一
第 2讲
真题体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多维感悟
-8-
(3)意义 ①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②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 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专题一
第 2讲
真题体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多维感悟
专题一
第 2讲
真题体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多维感悟
2019版历史一轮通史版试题:9-2a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
一、选择题1.[2018·云南月考]中苏建交一个月后,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就兄弟国家来说,我们是联合的,战略是一致的,大家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
但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不能没有差别。
”该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B.“一大片”C.独立自主D.“另起炉灶”答案 C解析“一边倒”是指新中国在两极格局下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但体现不出“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不能没有差别”,A项错误。
“一大片”是20世纪70年代外交方针,是指不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办法处理国际事务,与“大家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不符,B项错误。
由材料可知,中国在建国后虽然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但坚持独立自主,不是毫无原则地倒向苏联,故C项正确。
“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原来旧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的外交方针,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
2.[2018·江苏宿迁模拟]六十多年前,周恩来访问印度时举行记者招待会。
一个印度记者很感兴趣地提问:“国家有大有小,怎么才能够和平共处呢?”周恩来说:“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
”这则材料主要表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 )A.“另起炉灶”B.互相尊重主权C.“求同存异”D.互不干涉内政答案 D解析根据题干中周恩来的回答可知,要想两国和平共处,就应该尊重其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即实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故D项正确。
“另起炉灶”是指新中国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要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是我国的外交方针,不符合题干主旨,故A项错误;题干主旨不涉及国家主权,故B项错误;“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故C项错误。
3.“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做出这一评价的依据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中美关系正常化答案 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日益成为国与国之间解决利益纠纷的国际准则,与题干信息“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相符,故C项正确。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文档: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13讲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13讲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考试说明考查角度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16·课标全国Ⅰ,3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考点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教材补充『历史概念』《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2月14日,中国与苏联签订,确立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
核心内容是:缔约国双方均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集团、行动和措施,缔约一方如果受到第三国的侵略,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新生的中国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为反对侵略、维护远东及世界和平与安全提供了保证,有助于新中国的恢复和发展。
『史论观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
”——牛军《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考点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教材补充『历史概念』中美建交三原则1978年12月,美国政府接受了中国政府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即: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以及从台湾撤军。
中美两国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声明:“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史论观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
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
……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考点三新时期的外交[巧学妙用][图示解史] “一边倒”外交方针[图示解史] 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及成就[理清概念] “求同存异”方针(1)“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曾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一轮复习
——进一步完善 进一步完善
新中国初期外交( 年代中期) 奠基 新中国初期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奠基 年 年代中期
一、新中国初期制定外交政策、方针的依据: 新中国初期制定外交政策、方针的依据: 1、国际形势: ⑴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国际形势: 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A、有利形势: ⑵社会主义阵营 (壮大) 、有利形势: 壮大) 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B、不利形势: ⑶亚非拉大批国家独立 、不利形势: 亚非拉大批国家独立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C、最大特点: ⑷新中国的成立 、最大特点: 新中国的成立 ——解决了如何建立起自己的 解决了如何建立起自己的 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国家性质: 、国家性质: 对外关系的问题; 对外关系的问题; 巩固革命成果、维护独立与主权、 巩固革命成果、维护独立与主权、恢复和发展经济 3、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 ——解决了如何对待苏联和其 解决了如何对待苏联和其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 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 ——解决了如何对待美国和其 解决了如何对待美国和其 1、总原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总原则: 他资本主义国家的问题; 他资本主义国家的问题; 2、基本方针: A、另起炉灶; 、基本方针: 、另起炉灶; B、一边倒; 、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必修(Ⅰ) 必修(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重大外交活动, 1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 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 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2、 简述中国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 概括我国在外交 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 3 、 了解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 , 探讨其对国际关 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 4 、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 活动为例 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 为例, 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 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现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至50年代中期 年代中期)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至50年代中期) 代 中 ——奠基 奠基 国 外交关系的突破(20世纪70年代 世纪70年代) 外交关系的突破(20世纪70年代) 的 对 ——新局面 新局面 外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70年代末以来 年代末以来) 关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70年代末以来) 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试题解析卷
一、选择题
1.[2018·云南月考]中苏建交一个月后,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就兄弟国家来说,我们是联合的,战略是一致的,大家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
但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不能没有差别。
”该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B.“一大片”C.独立自主D.“另起炉灶”
答案C
解析“一边倒”是指新中国在两极格局下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但体现不出“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不能没有差别”,A项错误。
“一大片”是20世纪70年代外交方针,是指不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办法处理国际事务,与“大家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不符,B项错误。
由材料可知,中国在建国后虽然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但坚持独立自主,不是毫无原则地倒向苏联,故C项正确。
“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原来旧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的外交方针,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
2.[2018·江苏宿迁模拟]六十多年前,周恩来访问印度时举行记者招待会。
一个印度记者很感兴趣地提问:“国家有大有小,怎么才能够和平共处呢?”周恩来说:“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
”这则材料主要表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
A.“另起炉灶”B.互相尊重主权C.“求同存异”D.互不干涉内政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周恩来的回答可知,要想两国和平共处,就应该尊重其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即实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故D项正确。
“另起炉灶”是指新中国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要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是我国的外交方针,不符合题干主旨,故A项错误;题干主旨不涉及国家主权,故B项错误;“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故C项错误。
3.“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做出这一评价的依据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中美关系正常化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日益成为国与国之间解决利益纠纷的国际准则,与题干信息“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相符,故C项正确。
A、B、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4.[2018·河南周口期末]1955年,万隆会议后,有外电评论说“周恩来是万隆会议的灵魂人物和真正主角”。
这主要表现在周恩来()
A.提出了“求同存异”主张
B.消除了与会各国疑虑和分歧
C.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避免了会议偏离正确的轨道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功绩,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对万隆会议产生了很大的干扰,使会议杂音时起,出现波折和争吵。
就在会议可能偏离正确轨道时,周恩来发表极具针对性和说服力的重要演讲,并广泛与各国交流意见,使会议朝着正确轨道前行,故D项正确。
A项虽然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贡献,但不是材料反映主旨,应排除。
B项说法错在“消除”,过于绝对化,应排除。
C项与万隆会议无关,应排除。
5.[2018·山东枣庄八中期末]就1970年的第25届联大,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
”这说明()
A.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发生分化
B.新中国国际影响力日渐凸显
C.美国对华的冷战思维在加强
D.发展中国家坚决支持新中国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美国总统尼克松认识到反对中国重返联合国已经是无法阻挡的事实,主要是因为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成为大势所趋,故B项正确。
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发生分化是对材料的片面反映,排除A
项;题干反映美国对华的冷战政策受挫,排除C项;题干信息无法推断发展中国家坚决支持新中国,排除D项。
6.新中国参加的某一国际会议的5项议程为: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
据此判断,这一会议()
A.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B.开始冲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C.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D.实现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可知反映的是1955年反对殖民主义的万隆会议,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故A项正确。
开始冲破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是指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就同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故B项错误;万隆会议召开时两极格局尚未形成,故C项错误;实现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内容,故D项错误。
7.[2018·湖南郴州期末]下表为新中国建交情况统计表。
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应该是()
时间建交国家数
1949~195017
1951~196019
1961~197019
1971~198069
1981~199227
1992~199910
A.建国初多边外交取得显著成就
B.“文化大革命”时期外交停滞不前
C.中美关系改善开创外交新局面
D.八十年代后中国外交形势下滑
答案C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并非实行多边外交,排除A项;从表中信息可知,“文革”时期外交依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排除B项;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后,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数大量增加,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故C项正确;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8.[2018·杭州七县联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
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
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直接反应是()
A.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B.对侵略历史进行深刻反省、道歉与赔偿
C.与台湾当局断绝所谓的“外交关系”
D.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日本和中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故A项正确。
B、C两项明显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1971年新中国已经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9.[2018·河北正定中学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为二战时期的美国宣传海报
材料二尼克松的两段讲话:
(1)材料一中的美国宣传海报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答案(1)背景:二战时中美两国结为盟国,相互合作,共同反抗法西斯侵略。
(2)变化:由敌对到关系正常化。
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或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及亚非拉独立
运动的发展(或多极化趋势出现);美苏争霸中,美国战略收缩(或美国经济出现“滞胀”)。
(3)因素: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国际形势。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宣传海报及宣传内容,可知反映了中美两国共同抗击日本侵略的历史背景。
第(2)问,根据材料二“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可知,美国对华态度由敌对到实现关系正常化。
原因根据材料“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结合1972年前后的时代背景分析即可。
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方面分析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