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藏族服饰文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巴藏族服饰文化研究
摘要: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是藏族服饰中独具地方特色的奇葩。它尽显康巴汉子的粗犷、豪放、英姿飒爽的特点及康巴姑娘婀娜多姿、温婉端庄的特性。历史悠久而又极具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所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了它的创造者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康巴藏族服饰民族特点丰富多彩
在藏区,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可把藏区分为三大方言区,即卫藏方言区,主要指以拉萨为中心的卫藏地区;安多方言区,即分布在甘肃、青海和川西北阿坝州等地,也包括甘孜州的丹巴和色达的部分地方;而激昂康巴方言的人,主要分布在西藏昌都、四川甘孜州、青海玉树、云南迪庆等地,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康巴地区,而居住在康巴地区的人就是康巴人。“康”这个字在藏语中是以古地名而形成,大约形成于唐代吐蕃时期,是有边境之地的含义;而“巴”则是人的意思,所以居住在边地的康区人称“康巴”。而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所创造出的美与智的结晶。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服饰不再只是以一种物质文明的体现而存在,更是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因素融合的产物,是了解和认识一个民族的途径,解读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因为自然环境与地理环境的差异,康巴服饰与卫藏、安多地区的服饰均有一定的差异,独具地域特色,俗称康装。
康装因康巴人直爽而豪迈的性格,形成了飒爽而豪美、英武而粗犷的特色。它古朴中蕴含着豪放,庄重中却又显得极具华贵;它以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饰中独树一帜而又令人耳目一新,深受藏区人民的喜爱,正如一首古老的民歌所传唱那样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
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
贡觉装饰要我讲,项珠三串胸前抛;
我岁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
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
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儿绕满腰;
我虽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
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满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
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岁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
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盘发额前飘;
我岁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
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虽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
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像歌中所述,康巴服饰种类繁多,地方之间均有一定的差异,也是他们表达自己地方特色的一种方式,但只要还是以藏袍、无袖坎肩、围腰、袍裙、长布衫、皮卦、衬衣等为主; 且藏族人喜穿藏靴;帽子方面就是以狐皮帽最为流行;男女都喜戴金、银、玛瑙、翡翠、松耳石等做成的头饰及腰饰,由此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我们就以最具康巴特色的西藏昌都、青海玉树、云南迪庆、四川甘孜四个地区为例,感受丰富多彩,且民族特点鲜明的康巴服饰文化的多样性与完整性。
具有“藏东明珠”之称的昌都,其服饰以华丽典雅为主,注重装饰艺术,强调整体效果,色彩对比强烈,大体上可分为牧区、农区和僧侣三大类。牧区的服饰衣料叫单一,且大多是主妇用自家的羊皮和羊毛所织而成,显得有些粗糙和厚重,却又不失牧区特色,在严寒的高原为康巴儿女抵挡寒流的侵袭。牧区的装饰品比农区更加繁杂、贵重,女性多以黄珊瑚和红珊瑚为头饰,色彩和造型上讲比农区更艳丽厚重。农区服饰相对于牧区繁杂,衣料品种也较多,又皮类、绸缎、毛纺织品。农区的装饰品,不论是数量上,还是制作的手艺和造型,都比较精致,显得小巧玲珑。
昌都的汉子有魁梧的身躯,强壮的体魄,且黑色是勇猛坚毅的象征,故爱穿黑色和藏青色的袍子。袍子的领口、衽口、下摆,大都爱镶上老虎皮、雪豹皮、水獭皮,以显示主人的勇敢和富有,以火红或雪白的衬衫打底,显示昌都人的热情和淳朴,衬衫的袖子很长,甩下来可以跳锅庄、弦子,卷起来可以干活。下身穿黑色或白字的肥裤,跳舞时随舞姿摆动,显现出康巴汉子狂放不羁的性格,他们喜欢头戴狐皮帽,脚蹬牦牛皮靴,以显他们高大的身躯。藏族人的头发原本又粗、又浓、又黑,昌都的汉子又喜欢往头发里掺杂黑色和红色的毛线,扎称一条大辫子盘在头顶,人们风趣形象地称之为“英雄结”,再用珊瑚珠和蜜蜡珠在辫子上加以点缀,显示出了昌都汉子华贵的气质和勇猛高傲的气势,不过农区的男子一般不在发辫上套其它饰物。但无论是农区还是牧区的康巴汉子,都有佩戴藏刀的习俗。一般是盛装的时候配在腰间,有长刀和短刀之分,长刀一般为50厘米左右,刀鞘是以银质而成,上面刻有虎狮龙凤等吉祥的图案,斜插在腰上,是用来防身的;而短刀一般挂在腰带上,是用老吃肉的。腰间还有各种形状的子弹带、子弹盒,是用于对付敌人,过去康巴人勇于争斗,刀枪是他们形影不离的伙伴。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且昌都得到和平解放,佩挂刀子的生产、生活、自卫的功能在逐渐的消失。
昌都的姑娘是标准的康巴美人,大都天生丽质,有着姣好的身材。她们喜欢穿有袖或无袖的袍子,腰肢再用丝带系紧,突显她们细腰长腿的身段。衬衫的袖子很长,甩下来一直拖到地面,跳锅庄时长袖飘飞,腰肢细软,令人叹为观止。昌都的姑娘很讲究发型和头饰,城镇和附近农区的妇女扎辫,然后将小辫拢成一股,再用红色的丝线接上织成独辫,垂与背后,顶饰由两颗深红色的珊瑚中间夹一块绿松耳石组成马鞍形状。这种发型精致又简练,很好地衬托出了昌都姑娘端庄娴静、亭亭玉立的倩影。牧区的妇女以蜡黄色的琥珀为主。昌都嘎玛、拉多、面达以及江达等地的未婚女子头顶只带一颗黄色的琥珀,而已婚女性至少要戴三颗以上的琥珀。牧区姑娘的腰间饰物的繁杂和厚重是农区姑娘的数倍,她们喜欢在腰间系上银雕花带,在后垂的独辫上镶上各种珠宝、珊瑚、金银器等饰物,仅此有的重达一二十斤。昌都的姑娘也有在腰间佩挂藏刀的习俗。但相较于昌都男子所佩挂的刀,姑娘的刀显得小巧玲珑些,制作考究,长度不超过20公分,它与银质针线盒、圆光、奶桶钩一起佩戴在腰带上,成为昌都妇女腰部装饰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