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材料浅析
锂离子电池的材料与性能研究
![锂离子电池的材料与性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79d89a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4d.png)
锂离子电池的材料与性能研究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储能装置,在各种移动电子设备、电动车和储能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的高能密度、长寿命和环境友好等特点使得它成为最受欢迎的电池类型之一。
而锂离子电池的材料与性能研究则是其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有多种材料,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钴酸锂、三元材料、锰酸锂等。
这些正极材料不仅可以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还会影响电池的安全性、寿命和充放电功率等方面。
钴酸锂作为最早的商用正极材料,其能量密度较高,但其价格昂贵,同时容易出现“热失控”现象,导致安全隐患。
为了克服钴酸锂的缺陷,三元材料应运而生。
三元材料由镍、钴、锰三种金属离子形成,其优点是能量密度高、充放电效率高、循环寿命长等。
近年来,人们将目光转向锰酸锂正极材料。
锰酸锂因价格低廉、丰富的资源、优良的安全性和环保性而备受关注。
二、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有两种,分别是石墨和金属锂。
由于金属锂是高活性的材料,可以实现高比能量和长循环寿命。
但是金属锂的局限性在于其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形成锂枝,可能穿过隔膜和引起短路,进而导致安全事故。
因此,石墨作为目前大部分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具有很好的机械强度和低充电电位等优点。
但是,纯石墨会因为化学反应而变脆并且会氧化,导致电池寿命缩短。
因此,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新型碳材料和金属氧化物等。
三、电解液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一种材料,一般指含锂离子的有机或无机液体。
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解液中的离子通过隔膜进出正负极,从而完成电荷传递。
一般情况下,电解液的组成、性质和配比都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其中,电解液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液态电导率等性能是评价电解液质量的重要指标。
四、结论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锂离子电池的材料与性能研究一直在不断深入,各种新型材料的涌现也为锂离子电池的更长寿命、更高效能和更安全的使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前景。
尤其是Ni-rich三元材料、高容量Si和石墨烯等新型材料已经在实验室中取得了很好的结果,而人们对锂离子电池未来的发展和前景也充满期待。
锂离子电池每种材料的作用
![锂离子电池每种材料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aa90c4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f5.png)
锂离子电池每种材料的作用1.正极材料: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嵌入或嵌出锂离子来完成正负极之间的电荷传递。
常用的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锰酸锂(LiMn2O4)、磷酸铁锂(LiFePO4)等。
正极材料的选择需要兼顾容量、循环寿命、价格等因素。
例如,钴酸锂具有高比容量和循环寿命,但成本较高,而锰酸锂具有较低的比能量但成本较低。
2.负极材料:负极材料也称为锂储存材料,常用的材料有石墨、石墨烯等。
负极材料通过嵌入和释放锂离子来实现电荷的储存和释放。
石墨具有较高的嵌锂能力和导电性能,能够很好地嵌锂离子,并且具有相对较低的成本。
3.电解质:电解质是将正负极进行隔离,同时允许锂离子在两者之间移动的关键部分。
在常见的锂离子电池中,常用的电解质有有机电解质和固体电解质两种。
有机电解质常用的是含有锂盐的有机溶液(如聚合物电解质),这种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导电性能。
而固体电解质是一种新型的电解质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安全性。
4.隔膜:隔膜通常是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薄膜,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正负极隔离开,防止直接电子短路,并允许锂离子通过。
隔膜材料需要具有较高的离子传导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以确保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导电剂:导电剂通常是用于增加电池正负极电导率的添加剂。
由于正负极材料通常是非金属材料,它们的电导率较低,因此需要添加导电剂来提高整个电池系统的导电性能。
导电剂通常是碳类材料,如天然石墨、碳黑等。
6.添加剂: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而在正负极材料中加入的。
常见的添加剂有粘结剂、增容剂等。
粘结剂用于固定正负极材料的形状,增强电极和集流体之间的接触,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增容剂主要用于提高正极材料的比容量和充放电速率。
在锂离子电池中,不同材料之间需要进行匹配,以确保电池的性能和循环寿命。
正负极材料的选择、电解质和隔膜的设计以及添加剂的使用,都对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循环寿命、充放电速率、安全性等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一张图看懂锂电池正极材料
![一张图看懂锂电池正极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934ff21a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6e.png)
一张图看懂锂电池正极材料锂电池是目前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中的电池技术之一、它的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良好的循环性能使其成为许多领域的首选电池。
而锂电池的正极材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
锂电池的正极材料通常由锂相互嵌入和脱嵌的碳材料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组成。
这些过渡金属氧化物包括锰氧化物、镍氧化物和钴氧化物。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锰氧化物(MnO2)通常用于锂电池中的次要电池,比如纽扣电池。
它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放电平台,但其比容量较低,充放电效率较低,循环寿命相对较短。
镍氧化物(NiO)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组成部分,可以提供较高的比容量和较高的放电平台。
它还具有较高的充放电效率和循环寿命。
然而,纯镍氧化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过热和短路。
钴氧化物(CoO2)是目前锂电池中最常用的正极材料之一,它具有较高的比容量、较高的放电平台和较高的能量密度。
它还具有较高的充放电效率和较长的循环寿命。
然而,钴氧化物较为昂贵,资源有限,同时也存在安全性和环境问题。
为了克服单一材料的缺点,研究人员也尝试将多种材料组合成复合材料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
比如钴锰氧化物(LiCo0.5Mn0.5O2)和钴镍氧化物(LiCoO2/LiNiO2)。
这些复合材料可以兼具不同材料的优点,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循环寿命。
除了过渡金属氧化物,碳材料也是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石墨为代表的碳材料可以作为锂离子的嵌入/脱出载体。
石墨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和较长的循环寿命,但其比容量有限。
为了提高锂离子嵌入/脱出的容量,研究人员还研发了一些新型碳材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和多孔碳材料等。
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较好的电导率。
综上所述,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对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锰氧化物、镍氧化物和钴氧化物作为单一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和用途。
而复合材料和碳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循环寿命。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62603f9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5.png)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常见的二次电池,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等领域。
而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决定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介绍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种类。
目前常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包括钴酸锂、锰酸锂、三元材料(镍锰钴酸锂)、磷酸铁锂等。
这些材料各有特点,如钴酸锂具有高容量和高能量密度,但成本较高;锰酸锂价格低廉,但容量较低;三元材料综合性能较好,但成本也较高。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正极材料需要综合考虑成本、性能、安全性等因素。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指标。
正极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常见的性能指标包括比容量、循环寿命、安全性能等。
比容量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电池可以释放的电荷量,循环寿命是指电池在一定循环次数内能够保持较高的容量,安全性能则是指电池在过充、过放、高温等恶劣环境下的安全性能。
因此,选择合适的正极材料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性能指标。
最后,我们来谈一谈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未来,人们对正极材料的要求将更加苛刻,需要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长的循环寿命、更好的安全性能等。
因此,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包括新型材料的研发、工艺技术的改进、安全性能的提升等方面。
综上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决定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选择合适的正极材料对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至关重要。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为电池应用领域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锂离子电池材料
![锂离子电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3a79861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4.png)
锂离子电池材料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动车和储能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电池技术。
它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轻量化等优点,被广泛认可为高性能可再充电电池的最佳选择。
而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正负极材料的性能。
本文将介绍锂离子电池中的正负极材料,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一、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电池中存储锂离子的地方,直接影响到电池的能量密度、容量和循环寿命等关键性能参数。
1. 钴酸锂(LiCoO2)钴酸锂是最早应用于商业锂离子电池中的正极材料。
它具有良好的循环寿命和较高的能量密度,但价格昂贵和资源稀缺。
此外,钴酸锂的热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热失控和安全问题。
2. 镍酸锂(LiNiO2)镍酸锂具有较高的理论电容量,是目前商业锂离子电池中常用的正极材料。
它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较低的成本,但循环寿命较钴酸锂稍差。
3. 锰酸锂(LiMn2O4)锰酸锂是一种廉价、丰富的正极材料。
它具有良好的循环寿命和较高的安全性能,但能量密度较低。
因此,锰酸锂常被用于低成本、大容量的锂离子电池应用中。
4. 铁酸锂(LiFePO4)铁酸锂是一种相对新近的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循环寿命和良好的安全性能。
它的理论电容量较低,但能量密度较高。
铁酸锂也是一种廉价、丰富的材料,因此在电动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主要是用于存储和释放锂离子的地方,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充放电速率和循环寿命等性能。
1. 石墨石墨是最常用的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容量和较低的成本。
然而,石墨在高速充放电和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锂离子插入导致的膨胀和结构破裂,导致电池性能下降。
2. 硅硅是一种高容量负极材料,理论容量是石墨的10倍以上。
然而,硅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发生体积膨胀,导致电极松动和结构破裂。
因此,目前研究人员主要关注于硅基复合材料,以提高硅材料的充放电循环寿命和结构稳定性。
3. 锡锡是一种相对较低容量的负极材料,但具有较高的充放电速率和循环寿命。
锂离子电池材料与性能分析研究
![锂离子电池材料与性能分析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656ecc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6.png)
锂离子电池材料与性能分析研究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充电-放电循环过程中使用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进行电荷传递的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而成为当今最常用的可充电电池之一。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直接关系到其应用领域的质量和可靠性。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对电池材料和其性能进行深入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是决定其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正极材料往往使用锂亚磷酸钒酸盐、锂铁磷酸盐和锂镍酸盐等化合物,其能够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迅速插入和释放锂离子。
正极材料的电导率、比容量和化学稳定性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指标。
负极材料通常使用石墨,其结构能够插入和释放锂离子,并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然而,石墨材料在长时间循环中会发生容量衰减,因此寻找新型负极材料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其次,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是充电-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的传导媒介。
电解液通常由溶剂和锂盐组成。
常用的溶剂包括碳酸酯、环丙醚和二氢呋喃等有机溶剂。
锂盐以锂盐酸盐和六氟磷酸锂为主,其在电解液中解离为锂离子。
电解液的稳定性、锂离子传导性能和热稳定性是电池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
研究人员努力寻找具有高离子导电性和较低挥发性的新型电解液,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
此外,锂离子电池的分析技术对于了解电池材料和性能的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技术包括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拉曼光谱等。
XRD可以用于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晶格参数。
SEM和TEM能够观察材料的形貌和微观结构,从而了解材料的形貌特征和界面性质。
拉曼光谱可以提供关于材料的化学键信息和晶格振动模式的具体信息。
这些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对于揭示锂离子电池材料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一些新型材料和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例如,锂硫电池利用硫化物作为正极材料,具有高理论能量密度和低材料成本的优势,但其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硫电极迁移和电解液损耗等问题,需要通过界面工程和电解液设计来解决。
浅谈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浅谈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3b597ae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8.png)
浅谈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是当前最常用的可充电电池之一,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较低的自放电率等特点。
其中,正极材料是决定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将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种类、性能和发展趋势进行浅谈。
一、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种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锂钴酸锂(LiCoO2)、锰酸锂(LiMn2O4)、磷酸铁锂(LiFePO4)和尖晶石结构氧化物(如LiNi0.5Mn1.5O4、LiNi0.33Mn0.33Co0.33O2等)等。
每种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性,用于满足不同电池应用的需求。
例如,锂钴酸锂具有高比能量和较高的电压,但价格昂贵且含有有害金属;锰酸锂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较好的耐高温性能,但循环寿命较短;磷酸铁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长的循环寿命,但比能量较低。
近年来,尖晶石结构氧化物材料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比能量和良好的循环寿命等优点,逐渐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
二、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到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关键指标。
常见的正极材料性能参数包括比容量、循环寿命、承载电流、自放电率和安全性等。
1.比容量: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材料储存和释放的锂离子数目。
比容量越高,电池的能量密度越大。
2.循环寿命:指正极材料经历多少次充放电循环后,其容量仍能保持在一定比例以上。
循环寿命长的正极材料意味着电池的寿命更长。
3.承载电流:指正极材料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密度。
承载电流越大,电池能够提供的功率就越高。
4.自放电率:指锂离子电池在不使用时,电池容量的衰减速率。
自放电率越低,电池的静态失能也越小。
5.安全性:指电池在受到外界环境、物理和电化学条件变化时的稳定性和抗热性能。
正极材料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以预防发生电池过热、短路和爆炸等事故。
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趋势为了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等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比容量:目前,高镍正极材料(如LiNi0.8Co0.1Mn0.1O2)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锂离子电池原料
![锂离子电池原料](https://img.taocdn.com/s3/m/dc11458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42.png)
锂离子电池原料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使用锂离子作为电荷载体的充电电池,其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
作为一种高性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与其原料密切相关。
本文将介绍锂离子电池的原料及其特点。
1. 正极材料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储存和释放锂离子。
目前常用的正极材料有三种:钴酸锂、镍酸锂和锰酸锂。
钴酸锂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长的优点,但成本较高;镍酸锂具有高比能量和循环寿命长的特点,但容易发生自热而引发安全问题;锰酸锂具有较高的循环寿命和较低的成本,但比能量较低。
不同的应用领域会选择不同的正极材料,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2. 负极材料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储存和释放锂离子的反应。
目前常用的负极材料有石墨和硅。
石墨具有稳定性好、循环寿命长的优点,但比容量较低;硅具有高比容量的特点,但容易发生体积膨胀而引发安全问题。
研究人员正在不断探索新的负极材料,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3. 电解液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中起连接正负极、传递离子的作用的介质。
常用的电解液是有机溶剂和盐类溶液的混合物。
有机溶剂通常是碳酸酯类、酯类或醚类溶剂,盐类溶液通常是锂盐的溶液。
电解液的选择要考虑到其导电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4. 隔膜隔膜是锂离子电池中将正负极隔离开的组件,防止短路和电池内部反应的发生。
隔膜通常由聚合物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离子传导性和机械强度。
隔膜的选择要考虑到其离子传导性、热稳定性和耐化学品性等因素。
5. 电池壳体电池壳体是锂离子电池的外包装,主要起到保护电池内部组件的作用。
电池壳体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如铝合金或钢板。
电池壳体的选择要考虑到其强度、导电性和防腐性等因素。
6. 其他材料除了上述的主要原料外,锂离子电池还包括其他辅助材料,如电极粘合剂、导电剂和添加剂等。
这些材料在电池的制造和性能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安全性和性能稳定性等。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种类及各自的优缺点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种类及各自的优缺点](https://img.taocdn.com/s3/m/f447dbd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1.png)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种类及各自的优缺点1.锰酸锂(LiMn2O4):优点:-高放电容量:锰酸锂电池具有相对较高的放电容量,可提供更长的使用时间。
-低成本:相比其他材料,锰酸锂的成本较低,使其在市场上较为常见。
-高安全性:锰酸锂电池相对较为安全,较少出现热失控等问题。
缺点:-循环寿命短:锰酸锂电池的循环寿命相对较短,经过一定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会衰减较快。
-低功率密度:相对较低的功率密度限制了锰酸锂电池在高功率需求场景下的使用。
2.三元材料(LiNiCoMnO2,NCM):优点:-高能量密度:三元材料比锰酸锂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因此可以提供更长的续航能力。
-高功率密度:三元材料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适用于高功率需求的应用领域。
-较长的循环寿命:三元材料电池的循环寿命较长,具有相对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缺点:-高成本:相比锰酸锂电池,三元材料电池的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一些应用领域的推广。
-安全性问题:三元材料电池存在着热失控和安全性较差的问题,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3.钴酸锂(LiCoO2):优点:-高能量密度:钴酸锂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适用于要求较长续航能力的应用场景。
-较高的电导率:钴酸锂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可以提供更高的放电和充电速度。
缺点:-高成本:钴酸锂电池的成本较高,主要是钴元素的成本较高所致。
-安全性问题:钴酸锂电池存在热失控和安全性较低的问题,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
4.磷酸铁锂(LiFePO4):优点:-高安全性:磷酸铁锂电池相对较为安全,不易发生热失控等问题。
-长寿命: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经过多次充放电后仍能保持较稳定的容量。
-环保性:磷酸铁锂电池的原材料环保,对环境影响较小。
缺点:-低能量密度:相比其他材料,磷酸铁锂的能量密度较低,限制了其在一些高能量需求场景的应用。
综上所述,不同的正极材料具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选择合适的材料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包括续航能力、功率需求、安全性和成本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锂离子电池材料
![锂离子电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8f5f95e8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c.png)
锂离子电池材料
锂离子电池的材料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组成。
1.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决定了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常见的正极材料包括钴酸锂(LCO)、锰酸锂(LMO)、磷酸铁锂(LFP)和三元材料(NCM和NCA)。
每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和应用场景,例如钴酸锂具有高能量密度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主要用于小型消费电子产品;锰酸锂则具有低成本和高安全性,主要用于低功率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磷酸铁锂具有高安全性、长寿命和环保性,主要用于大功率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三元材料则具有高能量密度和良好的循环性能,主要用于高功率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
2.负极材料:主要包括石墨、硬碳和软碳等碳材料,以及钛氧化物、锡基复合材料等。
石墨是最常用的负极材料,具有高容量和良好的电导性,但与PC基电解液的相容性差,需要经过碳包覆改性后提高其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
3.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中的传输媒介,负责锂离子的迁移。
它主要由锂盐、有机溶剂和添加剂组成。
常用的锂盐有六氟磷酸锂(LiPF6),有机溶剂可以使锂盐电解质形成可导电的离子,添加剂则起到改进和改善电解液电性能和安全性能的作用。
4.隔膜:是分隔正极和负极的材料,防止两极直接接触而短路。
隔膜需要具有高度的透气性,以使锂离子能够有效地迁移,同时需要有良好的电阻特性。
此外,为了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锂离子电池还被设计成多种不同的形状和规格,例如圆柱形、方形和软包装等。
每种形状和规格的电池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例如圆柱形电池常用于移动电源、手电筒等产品,方形电池常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而软包装电池则适用于需要弯曲变形的场景,如可穿戴设备等。
锂离子电池材料浅析(与“石墨”有关文档共14张)
![锂离子电池材料浅析(与“石墨”有关文档共14张)](https://img.taocdn.com/s3/m/3cb82fdbaf45b307e97197cf.png)
D ❖ 50:要求在18-20微米之间,越小比表面积越大,越难分散,越在影响
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速度;
第6页,共14页。
❖ 天然石墨在电池中的优缺点
优点:石墨化度高,理论比容量高;
缺点:循环寿命差,要在其表面进行包覆才能使用(沥青,环氧树脂,酚酫树 脂等);
❖ 人造石墨 合成工艺:配料—>混合—>造粒—>烧结—>粉碎—>分级—>检测—>包装
第5页,共14页。
❖ 对于非理想石墨的理论比容量计算:
Q=372*r=372*0.93=346;
真密度: ❖
理想石墨的真密度为2.266g/cm3,其它石墨材料的真密
度只接近其值,不能超过,越接近说明其结构越接近理想石墨,其石墨
化度越高;
比表面积: ❖
单位质量颗粒的表面积总和,用m2/g 表示;在相同
理论培训----锂离子电池材料
制作 :bruin
1、负极材料
2、正极材料
3、锂电池用粘接剂
4、锂电池用隔膜
5、锂电池用电液
第1页,共14页。
❖ 石墨 ❖ 软碳 ❖ 硬碳
碳负极材料
第2页,共14页。
石墨
❖ 天然石墨 但合成困难,必需在氧气流中反应,且易吸水,正极制浆时加工性能差,易呈果冻状。
r=1-P=1-(3.36-3.354)/0.086=0.93=93%
碳负极材料的比容量
比容量:单位质量的活性物质充电或放电到最大程度时的电量,用 mAh/g表示;理想石墨的嵌入锂离子形成LiC6时的理论比容量是372 mAh/g 其计算方法如下:
金属锂电化学比容量是3860 mAh/g ,锂在原子量为6.94,碳的原子 量是 12.01 38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94/(12.01*6)=372 mAh/g ;
锂离子电池材料解析
![锂离子电池材料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663c3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a.png)
锂离子电池材料解析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池类型,其材料主要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和隔膜。
1. 正极材料:常用的正极材料有锰酸锂(LiMn2O4)、钴酸锂(LiCoO2)、镍酸锂(LiNiO2)等。
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
中的能量储存部分,其结构和性能会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和循环寿命。
2. 负极材料:常用的负极材料可以是石墨(碳)或者锂合金,如石墨(LiC6)、锂钛酸锂(Li4Ti5O12)等。
负极材料是锂
离子电池中的“负极反应”部分,用于储存和释放锂离子。
3. 电解质:电解质是用于传递锂离子的介质,常用的电解质有有机液体电解质和固态电解质。
有机液体电解质一般是溶解锂盐(如LiPF6)的有机化合物,而固态电解质可以是聚合物电
解质或者陶瓷电解质。
4. 隔膜:隔膜是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离层,防止直接接触而发生短路。
常用的隔膜有聚烯烃膜(如聚丙烯膜)、聚合物纳米复合膜等。
以上是锂离子电池常见的材料组成。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与这些材料的选择和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对材料的研发和优化的进展对于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锂离子电池的构造与性能
![锂离子电池的构造与性能](https://img.taocdn.com/s3/m/dc2486c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92.png)
锂离子电池的构造与性能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存储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锂离子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入手,详细介绍其性能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锂离子电池的构造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和隔膜组成。
1.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提供锂离子嵌入和脱嵌的场所。
常见的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锰酸锂(LiMn2O4)、镍钴锰三元材料(LiNiMnCoO2,简称NMC)等。
2.负极材料:负极材料的主要作用是接收锂离子,以其还原反应的形式储存能量。
常见的负极材料有石墨、硅(Si)、锡(Sn)等。
3.电解质:电解质是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传导的介质,其性质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
常见的电解质有六氟磷酸锂(LiPF6)溶解在碳酸酯类溶剂中,如乙酸乙酯(EC)、二甲亚砜(DMSO)等。
4.隔膜:隔膜是一种特殊的多孔膜,可以将正负极材料分隔开,防止短路,同时允许锂离子通过。
二、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主要依赖于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嵌入和脱嵌过程。
1.充放电过程:在充电过程中,外部电源提供电能,使得正极材料中的锂离子向负极迁移并嵌入负极材料中,同时正极材料中的钴、锰等元素发生氧化反应,储存能量。
放电过程中,负极材料中的锂离子脱嵌,向正极迁移,正极材料中的钴、锰等元素发生还原反应,释放能量。
2.嵌入和脱嵌机制: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嵌入和脱嵌过程遵循“摇椅式”机制,即锂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在正负极材料中不断地嵌入和脱嵌。
三、锂离子电池的性能特点1.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电池可以储存较多的能量,满足便携式电子设备对能量密度的需求。
2.长循环寿命: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经多次充放电后,电池容量仍能保持较高水平。
3.低自放电率:锂离子电池的自放电率较低,可以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储存性能。
4.宽工作温度范围:锂离子电池可以在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内稳定工作,满足不同环境下的应用需求。
锂电三元材料介绍
![锂电三元材料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de33ca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1e.png)
锂电三元材料介绍锂电三元材料是一种用于制造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一类材料。
它由锂、镍、钴、锰等元素组成,因此也被称为锂镍钴锰酸盐(LithiumNickel Cobalt Manganese Oxide,缩写为NCM)材料。
锂电三元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锂电材料,成为主要的正极材料之一1.高能量密度:相比于传统的锂电材料,锂电三元材料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能够储存更多的能量。
这使得锂电池在相同体积下具有更高的电池容量,使设备能够更长时间地工作。
2.高处理能力:锂电三元材料具有出色的处理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释放出大量电量。
这使得锂电池在需要高功率输出的应用场合下表现出色,例如电动汽车、电动工具等。
3.长循环寿命:锂电三元材料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能够经受多次充放电循环而不损失性能。
这使得锂电池更加耐用,能够在长时间内稳定可靠地工作。
4.良好的安全性能:锂电三元材料相比于一些其他材料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较少发生过热、燃烧等安全事故。
这是因为锂电三元材料的结构稳定,不会发生极端的化学反应。
尽管锂电三元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改进方向。
首先,续航里程的提高一直是电动汽车行业的关注焦点,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锂电三元材料的能量密度。
其次,锂电池的充电速度仍然较慢,需要进一步提高锂电三元材料的快充性能。
此外,还需要优化锂电三元材料的成本,以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
总之,锂电三元材料是一种具有很高潜力的正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处理能力、长循环寿命和良好的安全性能等优点。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发的不断深入,锂电三元材料有望在未来的电池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推动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发展。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种类及各自的优缺点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种类及各自的优缺点](https://img.taocdn.com/s3/m/707a7ee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6c.png)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种类及各自的优缺点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可充电电池之一,其正极材料的种类决定了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特点。
本文将介绍锂离子电池常用的正极材料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1. 锂钴酸锂(LiCoO2):锂钴酸锂是最早应用于商业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之一。
它具有高容量、高电压和良好的循环寿命等优点。
然而,锂钴酸锂的价格昂贵,且含有有毒的钴元素,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此外,锂钴酸锂在高温下容易发生热失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 锂镍锰氧化物(LiNiMnO4):锂镍锰氧化物是一种多元复合材料,由锂镍氧化物和锂锰氧化物组成。
它具有较高的容量、较低的价格和较好的安全性能。
然而,锂镍锰氧化物的循环寿命稍逊于锂钴酸锂,同时也存在温度敏感性较强的问题。
3. 锂铁磷酸锂(LiFePO4):锂铁磷酸锂是一种安全性能优异的正极材料。
它具有较高的循环寿命、较低的价格和较好的热稳定性。
锂铁磷酸锂的特点是电压平稳,不易发生热失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然而,锂铁磷酸锂的能量密度较低,导致其相对较重。
4. 锂镍钴铝酸锂(LiNiCoAlO2):锂镍钴铝酸锂是一种高能量密度的正极材料。
它具有较高的容量和较好的循环寿命,适合用于电动汽车等对能量密度要求较高的应用。
然而,锂镍钴铝酸锂的价格较高,同时也存在安全性能较差的问题。
5. 锂钛酸锂(Li4Ti5O12):锂钛酸锂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正极材料。
它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较好的安全性和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
锂钛酸锂的缺点是容量较低,限制了其在高能量密度应用中的应用。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种类繁多,每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优缺点。
选择合适的正极材料需要综合考虑电池成本、性能需求、安全性以及环境友好性等方面的因素。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会有更多新型正极材料的出现,为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应用带来更大的突破。
锂离子电池材料
![锂离子电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b4b88a3f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ef.png)
锂离子电池材料
锂离子电池材料是由正极、负极、电解液以及隔膜等多种材料组成的。
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核心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着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寿命。
目前常见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有锰酸锂、三元材料(镍锰钴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等。
锰酸锂是第一代锂离子电池的常用材料,具有高电压和较大的比容量,但循环寿命较低;三元材料由锰、镍、钴等多组分混合而成,具有高容量和较好的循环寿命,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磷酸铁锂材料因其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正逐渐取代锰酸锂材料。
负极材料通常采用石墨,其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稳定性。
然而,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石墨负极存在锂离子容量限制,使得电池的能量密度相对较低。
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中起着载流子的作用,常用的电解液有有机电解液和固态电解液两种。
有机电解液是目前主流的电解液,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较低的固体电解负载;固态电解液由于其高安全性和稳定性,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然而,其电导率较低,需通过增加添加剂来提高其性能。
隔膜是将正负极隔离开的一层薄膜,常采用的材料有聚乙烯单体(PE)、聚丙烯单体(PP)等,其具有良好的隔离性能和
机械强度,但其热缩性、熔化性以及湿处理性能需要进一步改进。
总之,锂离子电池材料的选择对电池性能和循环寿命有重要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材料研究的深入,锂离子电池材料将会不断改进和创新,以获得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长的循环寿命和更好的安全性能。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和结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2ae8420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9.png)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和结构特点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以锂离子承载电荷的二次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轻质、尺寸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其组成和结构特点如下。
1.正极材料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其性能和稳定性能。
目前常见的正极材料有锂铁磷酸、锂钴酸、锂镍酸等。
锂铁磷酸正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安全性能和高温性能,但容量较低,适用于高安全性要求的场合;锂钴酸正极材料具有高容量和能量密度,适用于轻量化、高能量密度的场合,但其安全性能较差;锂镍酸正极材料则具有高容量、高能量密度、高倍率放电等优点,适用于需求高效能的场合。
2.负极材料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另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常见材料有石墨、硅、硅碳等。
其中,石墨是最常见的负极材料,具有稳定性好、价格低廉等特点,但其容量有限,不能满足高容量需求。
硅是一种潜在的高容量负极材料,但其容量膨胀率较大,会导致负极材料的脱落或损坏,影响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性。
3.隔膜隔膜是隔开正、负极之间的材料,其主要作用是防止正、负极相互短路,同时允许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传输。
常用的隔膜材料有聚乙烯、聚丙烯、聚酰亚胺等。
4.电解质电解质是锂离子电池中的另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维持电池内部的电荷平衡,同时促进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传输。
不同组成的电解质会对电池的性能有不同的影响。
目前常用的电解质有有机电解液和固态电解质。
有机电解液通常具有高导电性、低粘度、易于制备等优点,但其安全性较差,易受外界条件影响;固态电解质则具有高安全性、抗击穿能力强等特点,但其导电性较差。
5.电池包装电池包装用于保护电池内部的组件,并提供外部电极,便于电池与外界连接。
通常使用金属、塑料等材料进行包装,其中,铝塑或聚酰亚胺包装具有优异的防水、防潮、耐高温、隔热等特性。
总体来说,锂离子电池具有优异的能量密度、长寿命、快速充电等特点,是一种广泛应用的二次电池。
不同材料的选择与组合可以调整电池的电化学特性,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浅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浅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570e1b2b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8.png)
浅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摘要:文章主要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进行分析,以期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构建和性能优化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概述锂离子电池主体由正极、隔膜、负极、封装壳体4部分组成,就提高电池的比能量而言,提高负极的性能相对于改进正极、隔膜、封装壳体更容易。
负极又包括了电流集流体(通常是铜箔)、导电剂(通常是乙炔黑)、粘结剂(通常是聚偏氟乙烯)和具有与锂离子可逆反应的活性材料。
电极的性能几乎取决于活性材料的性能。
二、碳类负极材料1.石墨石墨材料导电性能好,结晶度高,层状结构良好,适合锂的嵌入与脱嵌,易形成锂-石墨层间化合物Li-GIC,充放电比容量可以达到300mAh/g以上,其充放电效率在90%以上,不可逆容量低于50mAh/g。
锂在0~0.25V左右在石墨中发生脱嵌反应,具有良好的充放电电位平台,可与提供锂离子的正极材料LiMn2O4,LiNiO2,LiCoO2等匹配,制成的电池平均输出电压较高,是目前锂离子电池中应用最多的负极材料。
2.软碳软碳又称为易石墨化碳材料,是指在2500℃以上的高温下能石墨化的无定形碳材料。
根据前驱体烧结温度的区别,软碳会产生3种不同的晶体结构,分别是无定形结构、湍层无序结构和石墨结构,石墨结构也就是常见的人造石墨。
其中无定形结构由于结晶度低,层间距大,与电解液相容性好,因此低温性能优异,倍率性能良好,从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软碳首次充放电时不可逆容量较高,输出电压较低,无明显的充放电平台,因此一般不独立作为负极材料使用,通常作为负极材料包覆物或者组分使用。
在石墨负极中掺杂一定比例的软碳,发现可以改善电池的低温充电性能,且掺杂含量越高,低温充电性能越好,但循环性能后期则有所下降,经试验论证,掺杂20%的软碳能够实现低温充电和循环寿命的性能平衡。
3.硬碳硬碳又称难石墨化碳材料,在2500℃以上的高温也难以石墨化,一般是前驱体经500~1200℃范围内热处理得来。
详解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
![详解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244a4d9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c.png)
详解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目录1.正极材料 (1)2.负极材料 (1)锂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等构成,正极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了锂电池的各项性能指标,所以锂电正极材料在锂电池中占据核心地位,正极材料占有较大比例(正负极材料的质量比为因为正极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着锂电池的性能,其成本也直接决定电池成本高低。
1.正极材料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池的能量密度、充放电性能、循环寿命等关键参数。
常见的正极材料有:1.钻酸锂(1iCOO2):钻酸锂是第一代商用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工作电压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但钻资源有限,价格较高,且热稳定性较差。
2.镒酸锂(1iMn2O4):镒酸锂是一种低成本、高安全性的正极材料,尤其适合用于大容量锂离子电池。
但其循环性能和高温性能相对较差,且在高温下容易出现镒溶解现象。
3.银酸锂(1iNiO2):银酸锂具有高能量密度、良好的循环性能和热稳定性,但存在锂离子溶解问题,可能导致电池内部短路。
4.磷酸铁锂(1iFePO4):磷酸铁锂是一种新型正极材料,具有高安全性、长寿命、高热稳定性等优点。
但其能量密度相对较低,限制了其在高功率应用领域的应用。
5.钛酸锂(1i√∏5O12):钛酸锂具有高热稳定性、快速充放电性能和高安全性,尤其适用于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
但其能量密度相对较低。
2.负极材料负极是由负极活性物质碳材料或非碳材料、粘合剂和添加剂混合制成糊状胶合剂均匀涂抹在铜箔两侧,经干燥、滚压而成。
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储存锂的主体,使锂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嵌入与脱出。
锂离子电池充电时,正极中锂原子电离成锂离子和电子,并且锂离子向负极运动与电子合成锂原子。
放电时,锂原子从石墨晶体内负极表面电离成锂离子和电子,并在正极处合成锂原子。
负极材料重要影响锂离子电池的首次效率、循环性能等,负极材料的性能也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负极材料占锂离子电池总成本15%左右。
锂离子电池材料探析
![锂离子电池材料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8a2a44f843323968001c92a3.png)
锂离子电池材料探析摘要:锂离子电池是高效的能量转化和存储设备。
锂离子电池材料对其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现阶段,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有层状的钴酸锂(LiCoO2)、氧化镍锂(LiNiO2)、锰酸锂(LiMnO2)和磷酸铁锂(LiFePO4)等;负极材料主要有各种碳材料与一些非碳负极材料,如硅和钛酸锂(Li4Ti5O12);电解液主要为非水系电解液;隔膜主要为聚烯烃隔膜。
锂离子电池不同构成部分的材料,有着一定的发展、应用历程,对其进行探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材料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一些能源,如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在空间分布上不平衡,导致有效利用难度较大。
为了解决此类问题,能源转化和存储设备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锂离子电池就是能够实现能源高效转化和存储的设备之一,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得到广泛开展。
高功率、高容量的正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发展的关键,探索低成本、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材料,成为了锂离子电池推广应用的必由之路。
1 锂离子电池概述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等部分组成。
锂离子电池正极能够为电池提供锂源,主要是含锂化合物[1]。
锂离子电池充电的时候,锂离子会脱离正极材料,并受到内部电场的影响进入电解液,最后通过隔膜进入到负极材料当中。
与此同时,电池的电子将脱离被氧化的正极材料,通过外电路进入负极材料,并发生还原反应,使得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进而存储于电池当中。
锂离子电池放电的过程和充电的过程正好相反,从负极脱出的锂离子进入到电解液中,通过隔膜进入正极材料,通过外电路做功,电子把存储在电池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现阶段,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大多为含锂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例如,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铁锂、尖晶石型的锰酸锂和层状的钴酸锂等。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大多为石墨化碳材料。
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大多为碳酸二乙酯、碳酸二甲酯等的聚合物或有机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作 :bruin
1、负极材料 2、正极材料 3、锂电池用粘接剂 4、锂电池用隔膜 5、锂电池用电液
❖ 石墨 ❖ 软碳 ❖ 硬碳
碳负极材料
石墨
❖ 天然石墨 天然鳞片石墨(石墨化程度高) 天然土状石墨(石墨化程度低)
❖ 人造石墨
天然鳞片石墨
结构
呈平面网层结构,层间是通过分子间力结合, 在插入和脱出锂离子时易发生膨胀和收缩甚至 导致石墨层分层剥落,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 层面是共价键结合较牢固;天然石墨有两种晶 形:六方晶形和菱形晶形;菱形晶形的可逆性 能比六方晶形好,一般天然石墨含有17%的菱 形石墨,通过研磨可将其含量提高的22%
正极材料
钴酸锂、镍酸锂和尖晶石形的锰酸锂
❖ 钴酸锂
可分为一次粒子(UM钴酸锂)和二次粒子(Seimi钴酸锂,经过二次烧结,结构 像葡萄串)
特点:电压高、比容量高(理论比容量274 mAh/g,实际可达145 mAh/g ,
55%脱嵌)、循环寿命好,易制备,但价格贵;
原料:LiCO3 或LiOH和Co3O4 设备:隧道窑、回转窑和大功率微波炉 方法:高温固相反应 合成温度:900-950度 合成工艺:配料—>混合—>造粒—>烧结—>粉碎—>分级—>检测—>包装
❖ 振实密度:衡量单位体积能装下活性物质的量;越大越好,
在单位体积内可使负极活性物质装的很多;
D ❖ 50:要求在18-20微米之间,越小比表面积越大,越难分散,
越在影响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速度;
❖ 天然石墨在电池中的优缺点
优点:石墨化度高,理论比容量高;
缺点:循环寿命差,要在其表面进行包覆才能使用(沥青,环 氧树脂,酚酫树脂等);
❖ 理化指标
D50:5--10微米,其值越小平台越高,安全性差,且制片时易干浆,
难分散;越大则平台低;
振实密度:越大越好,在单位空间可装入更多的活性物质,但
同时也要考虑到对辊时极片的柔韧性,每种正极材料都有对辊后 的体积密度,它是我们控制对辊厚度的最直接依据; 比如某种正极材料的对辊体积密度是3.8g/cm3,正极片的面密度 是4.2*0.0001g/cm2,基体厚度为20微米,求对辊厚度?
H= 4.2*0.0001/3.8+20=110.5+20=130.5微米
比表面积:越小越好;比表面越大时,在相同的固含量时与其
它相比,其浆料越稠,即粘度越大;
固含量:浆料中固体占整个浆重量的质量百分数;固含量越高浆 料的粘度越大;
PH值:不能超过11,太高使正极浆料果冻化;
❖ 镍酸锂
特点:比容量高(理论比容量274 mAh/g,实际可达190
碳负极材料的比容量
比容量:单位质量的活性物质充电或放电到最大程度时的电量, 用 mAh/g表示;理想石墨的嵌入锂离子形成LiC6时的理论比容量 是372 mAh/g 其计算方法如下:
子量是 12.01 3860*6.94/(12.01*6)=372 mAh/g ;
❖ 对于非理想石墨的理论比容量计算:
Q=372*r=372*0.93=346;
❖ 真密度:理想石墨的真密度为2.266g/cm3,其它石墨材料
的真密度只接近其值,不能超过,越接近说明其结构越接近理想 石墨,其石墨化度越高;
❖ 比表面积:单位质量颗粒的表面积总和,用m2/g 表示;在
相同质量下,颗粒越小其比表面积越大;在所有的几何体中球的 比表面积最小,因此要得到小的比表面积最好将颗粒加工成球形。 在锂离子电池中要求负极材料的比表面积越小越好,因为这样可 使形成SEI膜面积少,消耗的锂离子少,不可逆容量损失少,同 时产生的气体也少;
❖ 软碳:是经过高温处理能够转化为石墨的无定形碳,石油焦、
碳纤维等;其特点:石墨化度低,晶形尺寸小,晶面距大,较石 墨能大电池充放电,(可快速充放电)且有耐过充过放的能力, 但有电压滞后的现象
❖ 硬碳:是指难石墨化碳,如乙炔黑、酚醛树脂和环氧树脂裂
解的产物;特点:晶面间距相当大,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好,但 有电压滞后,首次充放电不可逆损失大;
锂电池用粘接剂
❖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CMC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形成透明的溶液,具有良好的分散 能力和结合力,并有吸水和保持水分的能力,在电池中起增稠剂 的作用,防止颗粒沉降;
❖ 聚偏二氟乙烯(PVDF)
结晶化温度142度,结晶熔点177度,溶于NMP溶液中,隨着温度 的升高,溶解度增加,溶解速度增加,正极配方中起粘接作用。
理化指标
层面间(d002):为两002晶面间的距离;理想石墨的 d002=3.354nm,若人造石墨的d002值越小,说明其结构越接近理 想石墨,也就是石墨程度越高;
石墨化度(r):接理想石墨的程度; r=1-P P为石墨结构无序度,可用富兰克林公式计算 富兰克林公式:P=(d002 -3.354)/(3.44-3.354)= (d002 3.354)/0.086 设结构最杂乱的碳材料的d002 =3.44 若某石墨的d002 =3.36计算其石墨化度? r=1-P=1-(3.36-3.354)/0.086=0.93=93%
mAh/g ),与钴酸锂相比价格便易;但合成困难,必需在氧气流 中反应,且易吸水,正极制浆时加工性能差,易呈果冻状。
必须与其它金属参杂才能使用;
❖ 锰酸锂
特点:价格比钴酸锂和镍酸锂都低,制备比镍酸锂容易,安全
性好,过充时晶体发生变化不会产生爆炸,但比容量在100-120
mAh/g ,较低(理论比容量148 mAh/g),高温循环性差;
❖ 人造石墨
是目前锂电负极中使用的主要材料;其特点:价格便易,循环 性能好,但比容量稍低;
生产过程:石油焦—>煅烧(1300℃ ) —>粉碎—>混捏—>成 型—>焙烧—>石墨化(2800 ℃ ) —> 机械加工—>石墨粉
❖ MCMB(中间相碳微球)
国内又称CMS,其特点:循环性能好,比容量高,但价格贵;
❖ 丁苯乳胶( SBR )
丁二烯与苯乙烯的共聚物
❖ 氮甲基吡咯烷酮(NMP)
沸点204度,相对分子量99.13,无色液体,有氨味,极易吸水,
锂电池用隔膜
❖ 分类:单层和三层(PP、PE、PP) ❖ 性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