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休闲项目的本土化推广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休闲项目的本土化推广策略

国外体育休闲项目的本土化推广问题直接关系到一些国外引进项目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任何运动项目的引进推广,都应该经过本土化加工、改造,融入中国元素,符合中国国情,成为本土体育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才具有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从而确保其最大范围地推广和发展。本文以旱地冰球的推广为例,分析研究国外休闲项目在中国现实体育环境里的发展瓶颈,提出解决项目推广的突破口,以期为国外休闲项目在中国的推广、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借鉴。

标签:国外休闲项目;本土化;推广策略;旱地冰球

一、引言

旱地冰球(Floorball)音译“福乐球”,也称“地板球”、“地面球”。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瑞典,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风靡整个欧洲,1986年4月12日IFF (国际旱地冰球联合会)成立,2003年IFF成为GAISF(国际奥委会)的正式成员。目前,IFF以及其各个成员国正在努力推进旱地冰球成为2020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竞赛项目。北京、上海率先推广旱地冰球运动,并以点带面在全国普通高校进行开展,但是推广的进度和参与的人数达不到预期效果。目前,北京只有北京大学坚持旱地冰球教学;上海只有12所高校开展旱地冰球教学和成立运动队;其他省市的高校于2012年接触旱地冰球培训,实际开展旱地冰球教学的学校不多。项目自身的特点广受学生喜爱,但是数据显示旱地冰球在中国高校推广的深度、广度和发展的速度受到一定的限制,是“水土不服”?还是遇到其他难以突破的瓶颈问题?这就是本文要揭示和探讨的问题,探讨风靡国外的休闲项目在中国推广和发展路上遇到的瓶颈,分析研究旱地冰球本土化推广的途径、手段、方法。

二、旱地冰球运动的特点

旱地冰球运动是在木质或者硬塑胶等材料的室内场馆进行的团体球类运动,人体通过球杆来控制球,两个比赛队一般由5名运动员或者再加1名守门员组成,遵守旱地冰球比赛规则,将球打入对方球门,进球多者为获胜队。

(一)对抗竞技特性

旱地冰球的比赛方式和曲棍球、冰球相似,都属于同场对抗性团体球类项目。对抗和竞争是旱地冰球项目的特点之一,整场比赛中时刻充斥着技战术、速度、体能、心理、意志、团队意识等不同内容的对抗。

(二)休闲娱乐特性

旱地冰球对许多国家来说都是一项新兴项目,除赛事训练外,北欧更多的平民百姓将其作为休闲娱乐项目。据调查,瑞典人休闲时间喜欢“身体力行”的体育

运动,大概60%的瑞典人至少每周都要参加体育运动数次。

(三)灵活多变艺术性

旱地冰球和曲棍球相似,要求运动员善于将身体、球杆和球三者进行灵活的处理,但是旱地冰球球杆前端的任何一部分。规则简单和灵活,增加了球员、球杆和球三者之间的灵活多变性,赋予球员发挥个人技术上更多的想象空间。

三、旱地冰球在中国发展的瓶颈

中国旱地冰球运动的运作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在学习借鉴北欧旱地冰球的推广模式,聘请外籍教练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在初期阶段,这种方式的确有效。中、后期阶段还全盘照搬国外思路而忽视本土化吸收消化、改造创新等环节,不顾及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和现实体育环境,遇到现实问题又不能灵活调整思路,必然会遭遇到开展和普及的瓶颈。

(一)定位模糊,没有形成本土化理论体系

培训对象和培训模式的定位不清晰,最终的培训效果就不理想。如表1,参与培训的学校和教师数量与实际开展教学的学校和教师数量相比存在很大的距离,比如2011年参与培训和实际开展旱地冰球教学的教师比例为3:1。另外,有偿培训而且费用较高的培训模式,会导致许多教师和爱好者放弃参与高水平培训的机会。见表2,2013年全国高水平有偿培训,只有12所学校的24位教师和部分爱好者参与,受众面积因此变窄,明显不利于旱地冰球人口的增长。

目前,国内只有《北欧时尚运动——旱地冰球》一书,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的旱地冰球理论体系,缺乏旱地冰球系统理论的综合研究。

(二)器材昂贵制约了旱地冰球的推广

旱地冰球的器材装备对北欧当地老百姓来说成本低,可以做到人手一杆。但是对国内群众来说,优质耐用的旱地冰球器材都是进口的,价格相对昂贵,极大地阻碍了旱地冰球的推广和普及。

(三)群众基础薄弱,没有形成良好的旱地冰球运动氛围。

旱地冰球項目引进我国时间不长,社会认知度低,大众参与度不高,群众基础相对薄弱。目前,参与旱地冰球运动的主要群体是高校大学生、留学生、外资人士、涉外企业职工,而大众和市民参与率相对较低。最早开展的北京部分高校甚至无法继续旱地冰球的教学。

(四)缺少旱地冰球政府职能部门,缺乏政策、制度的支持

中国旱地冰球缺乏官方相应的组织机构,没有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相应的政

策、制度来支持和鼓励旱地冰球的培训和各种大型赛事的组织,导致基层旱地冰球开展的支持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无法做到项目推广和发展的规划性、系统性、稳定性。

(五)师资力量薄弱,科研队伍匮乏,不利于旱地冰球的推广

旱地冰球本土化推广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是专业师资的到位。见图1,目前中国旱地冰球专业师资情况:国际级教练1位,国家中级教练11位,初级教练18位。相对有经验的师资队伍年龄都是40岁以上,年龄偏大。师资的缺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机会和旱地冰球课程的开发。

四、旱地冰球本土化推广的突破口

无论是研究项目推广范围的深度、广度,还是选择推广的方法手段,以及理论框架的假定与构建,国外体育文化的引进和拓展都应该经过本土化加工、改造,融合中国元素,符合中国国情,使之适合中国民众的体育运动理念和消费水平,成为本土体育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力,才能确保其最大范围地推广和普及。

(一)培训对象和培训模式定位明确,形成本土化理论体系清晰明确的定位,分门别类的培训措施有助于旱地冰球的发展。尤其选择培训对象时要充分考虑其个人体育素养、社会背景、专业特点和人格魅力,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培训效果

(二)器材装备国产化,大众化

任何一个运动项目向全世界推广的过程,都会遇到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矛盾,必须妥善处理,设法尋求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一般的原则是:运动项目、场地、器材装备要本土化,但是管理、制度、体育文化、价值观等全球化。本土化、大众化的器材装备有利于推动旱地冰球在中国市场的传播速度。

(三)多渠道信息传播

各种媒体的介入对旱地冰球信息的传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目前我国缺少媒体对旱地冰球的广泛宣传和报道,应该设法利用各种社交论坛宣传和报道旱地冰球文化、校园明星、街头娱乐和各种赛事,甚至可以拍摄旱地冰球微电影,激起社会各界对旱地冰球的关注。同时在校园或社会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旱地冰球主题活动,筹划旱地冰球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扩大旱地冰球人口。

(四)构建中国特色的体制

旱地冰球本土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构建中国特色的体制,寻求官方的认同和支持,才能大力推进旱地冰球的开展和普及。设法成立中国大学生旱地冰球协会,或者成立国家、地方体育总局的旱地冰球管理中心等。官方重视后,各种比赛、培训则师出有名,参与的学校和群体必定会增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