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合集下载

川教版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川教版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川教版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其影响。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引导学生认识列强的侵略本质,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第二次鸦片战争。

2.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其影响。

3.讲解与分析(1)教师详细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其影响。

(2)分析列强的侵略本质,引导学生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4.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图片、文献等资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战争的性质。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详细讲解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1)国际背景: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纷纷寻求新的市场、原料产地和劳动力。

(2)国内背景:清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民族矛盾尖锐。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1)战争爆发:1856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州,战争爆发。

(2)战争扩大: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3)战争结束:1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战争结束。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1)割地赔款:清政府割让香港岛、九龙司地方,赔偿巨额战争赔款。

(2)开放通商口岸:清政府开放多个通商口岸,允许列强在华贸易。

(3)领事裁判权:列强在华设立领事馆,享有领事裁判权。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1)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加剧了民族危机。

(2)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战争促使清政府进行改革,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其次,我会收集学生的作业和测试结果,分析他们在哪些方面存在困难。如果发现学生在时间顺序或事件因果关系上混淆不清,我会在教学中更加注重逻辑关系的讲解,并设计相关练习帮助学生巩固。
另外,我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教学方法的反馈。如果学生反映某些教学方法不够吸引人,我会考虑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析题答案:
a.圆明园焚毁事件背后的原因:英法联军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以及对中华文化的轻视。影响:使中国遭受重大文化损失,加深了中国人民对外国侵略者的仇恨。
b.天津教案的理解:天津教案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宗教冲突、民族矛盾等问题。地位:天津教案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民族觉醒的象征,促使中国人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外国侵略者的本质。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一)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我们对战争的背景、过程、关键事件以及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要求、鸦片贸易问题等。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焦庄户之战、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a.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历史框架。
b.案例研究:选择战争中的关键事件,如天津教案、圆明园焚毁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2.拓展建议:
a.组织历史讲座:鼓励学生参加历史讲座,以深入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重点难点】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提问: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第二次鸦片战争优秀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优秀教案

惜在必要的时刻再次发起战事。

1856年,英国以“亚罗”号①事件为借口,挑起了新的战争。

多媒体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式示意图。

1856——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路线。

教师: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

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

为了拿金子,而把
银子弄丢了,为了拿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因为大大不能运走,竞被打碎。


展示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时的情形。

展示《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简表。

思考:咸丰帝为什么不惜牺牲国家重大经济利益以保全“天朝”颜面?
学生:咸丰帝认为外国人在中国会将其势力渗透进来,这么做是为了防范西方势力进一步在中国渗透,希图以此保全清王朝政治统治的完整性,维护自己的统治。

(二)火烧圆明园
教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
学生:1856—1860年。

教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有哪些?
学生:英国、法国。

教师: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教师: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这个胜利者把口
小组讨论
老师所提出来
的问题。

通过老师
提供的资料理
解本课的内
容。

料中获取有效信
息。

培养学生归纳
问题和整理问题的
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
能力。

第二次鸦片战争优秀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优秀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

2.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大致经过以及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西北、东北大片领土的侵略的内容和评价。

3.说出圆明园残迹留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我国大片领土。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带给中国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

它的主要内容有:(一)英法联军侵华(二)火烧圆明园(三)俄国割占中国北方领土二、讲授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1.首先,我们先来学习英法联军发动战争。

课文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大家一起来学习。

(1)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发展过程:①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次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②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

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③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

(3)影响: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1.西方列强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我国大片领土等罪恶行径,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2.圆明园的烧毁使中国优秀文化遗产损失殆尽,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它使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它永远警示着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作业布置】1.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2.战争被迫签订了什么协议?3.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是什么?。

八年级历史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9篇

八年级历史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9篇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二次鸦片战争9篇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重点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是一个重点本课的难点可以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上[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及附件内容2.导入新课:导入新课1)正文的授课思路可采用一条线索三大板块的结构方式:①一条线索:即课文的标题“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侵华罪行”②三大板块:由全课板书设计构成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罪行1.英法——火烧圆明园2.沙俄——割占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引发的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2)具体的授课方式①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本课极为简略,但为什么把它单列一个板块,一是整体线索的思路结构分明,顺理成章。

二是因为不讲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学生就无法理解这次侵略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而不是类似“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虽然这是后话),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肯定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联系。

所以这一部分,教师可以从课目引入,即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由于《南京条约》的签订,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许多权利,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无理提出“修约”的要求,遭拒绝后,在此发动侵略战争,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历史上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在第二板块“列强罪行”中,可做如下处理:a.讲“火烧圆明园”,可采用说看议的形式进行。

高一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2篇

高一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2篇

高一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高一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精选2篇(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及影响,并能够理解其对中国历史的重大意义。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2.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

三、教学难点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询问学生对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了解,引出第二次鸦片战争。

2. 学习(30分钟)a. 分组让学生阅读教材上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内容,带着问题阅读,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

b. 分组讨论并汇报,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

3. 深化(15分钟)a. 学生自主学习,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并列出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变化。

b. 分组讨论,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大意义,并总结成笔记。

4. 拓展(15分钟)a. 课堂小组讨论,探讨第二次鸦片战争给我们的启示。

b. 学生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五、作业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小论文,讨论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及影响,培养了学生对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的认同感,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

但在学生独立学习的环节,部分学生对相关材料理解较困难,需要提前进行教师引导和辅导。

高一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精选2篇(二)教案模板:高一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 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背景;2. 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事件和战斗过程;3. 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背景;2. 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名称: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2. 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
3. 授课时间:第பைடு நூலகம்课时
4. 教学时数:45分钟
本节课将围绕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起因、过程及影响展开,结合新人教版教材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该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对历史的认识和分析能力。通过讲解、讨论和互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 运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形成深刻的历史认识。
5. 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确保学生掌握。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的教材。
2. 辅助材料:准备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视频片段,以及战争过程的动态演示文稿。
1. 案例一:火烧圆明园
让学生分析火烧圆明园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 案例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让学生了解条约的内容,分析条约对我国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
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进行点评,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七环节: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拓展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我国历史发展。
第八环节:课后反思

第二次鸦片战争 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  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影响。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引导学生认识历史规律,增强国家意识。

【教学内容】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提问: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列强是否满足于既得利益?为什么?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1.分析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扩大侵略权益、打开中国市场、争夺亚洲霸权。

2.分析法国、美国、俄国参与战争的原因:争夺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3.介绍太平天国运动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1.讲述战争爆发的时间、地点:1856年10月至10年10月,主要在中国沿海地区。

2.介绍战争的主要战役:天津之战、北京之战、大沽口之战等。

3.分析战争中的重大事件: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沙俄抢占中国领土。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1.讲述战争结束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

2.分析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领事裁判权等。

3.介绍战争对中国的损失:领土丧失、财产损失、主权受损等。

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1.分析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加剧民族危机、激化国内矛盾、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2.分析战争对世界的影响: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加剧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汲取教训,实现民族复兴?1.回顾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

2.强调历史教训,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课后作业】1.列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不平等条约,并简述其主要内容。

2.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思考:如何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汲取教训,实现民族复兴?【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高一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模板

高一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模板

高一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1.2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3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联系与区别。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2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

3.2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和平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1.2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难点2.1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联系与区别。

2.2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引导学生思考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2提问: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为何再次发动战争?2.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2.1分析鸦片战争后,列强在华利益的变化。

2.2介绍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3.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3.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重要事件。

3.2分析战争过程中的重大战役,如天津之战、北京之战等。

4.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4.1介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4.2分析这些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5.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5.1分析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影响。

5.2讨论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6.1对比两次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6.2分析两次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7.课堂小结7.2强调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8.作业布置8.1让学生结合教材,梳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8.2布置一篇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的论文。

四、板书设计1.第二次鸦片战争1.1背景1.2过程1.3结果1.4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5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联系与区别五、教学反思2.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Part 1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背景及原因。

2)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结果和影响。

2. 能力目标1)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1)爱国主义情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历史,懂得如何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2)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心和自豪感,让学生体验中国人民在抗争中的韧性和不屈精神。

Part 2 教学内容1.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1)自由贸易与西方列强势力的强化自18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向中国输出大量鸦片,导致中国吸食鸦片的人数急剧增加,引起国家安全问题。

1839年起,中英发生了鸦片战争,强迫中国开放五个沿海口岸。

之后,西方列强不断强化了自己在中国的势力,并扩大自由贸易的范围。

2)中国的国力和政治需要调整自康熙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一直没有实行改革,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要。

19世纪60年代,清王朝内部开始了自我革新,努力探索新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

但面对外部压力,时局非常紧张。

2.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1)第一次战争的深刻影响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列强不断增强在华的势力,中国遭到了侵略和割让。

同时,中国内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衰落,也使得国家面临着危机。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北京,掠夺颐和园,并逼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扩大了西方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中国也再次被迫开放更多沿海口岸。

3.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1)对中国的冲击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深远,中国面临着领土割让、赔款、关税提高、资本主义制度引进等多方面的打击,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屈辱。

2)对中西关系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确立了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主导地位,使得中西信任度大大降低。

但也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封闭状态,开始了启蒙思想的传播。

1.2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

1.2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

古城中学历史教学设计课题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设计教师年级八课标要求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隔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教材分析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侵略者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

火烧圆明园,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留下了永远洗刷不掉的耻辱。

美、俄也趁火打劫,充当英、法的帮凶。

战争前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造成了比鸦片战争更加严重的后果。

总之,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学情分析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清政府的腐败,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基本史实。

拓展性目标:认识近代中国遭受侵略的原因是清政府腐朽的专制统治。

挑战性目标:通过火烧圆明园等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华罪行。

教学难点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通过图片、资料的展示加强直观教学,以合作探究为主,自主学习为辅,发挥学生学方法的合作、探究意识。

学法: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展示历史图片,使学生积极融入到历史学习中去,在参与中提高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圆明园在北京西郊,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经150余年,在这里建起这座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烧。

如今的圆明园,只有远瀛观的几根石柱还屹立在那里。

它像一座纪念碑,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那么,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又是怎么回事?感叹圆明园之辉煌,明白它的焚毁中国永远的耻辱。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1、思考:英法联军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借口是什么?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和随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西方列强又获得了哪些特权?原因:鸦片战争后,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教案新人教版
- 通过拓展学习,增加学生的知识深度和广度,提高历史素养。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学习中的不足,促进自我提升和学习方法的改进。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与技能:
- 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关键事件及影响,形成完整的历史脉络。
- 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时间轴等工具,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影响。
在课后作业和拓展学习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在完成作业时,往往只能简单复述课堂所学,缺乏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为了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我计划在下一堂课中,加入一些案例分析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们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评价。
八、重点题型整理
1. 题型一: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学习平台的数据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对课程内容有初步了解。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阅读预习资料,初步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情况。
-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尚存的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问题列表等提交至学习平台或直接反馈给老师。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难点: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加剧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具体表现及其历史意义。
解决办法及突破策略:
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引导性问题,如“为什么会有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关键事件?”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战争时期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话题,激发学生兴趣。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一、目标1、知识与技能: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借口及实质;《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形成归纳说明英法美“修约”要求与战争爆发关系的思想方式。

通过学生了解《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形成分析论述条约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的思想方式。

通过图表分析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方位、面积和后果,形成读图理解能力的思想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后果的学习中,认识到英法等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从而形成强烈的国家忧患意识。

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鉴证资本主义列强血腥掠夺的罪恶面目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二、要点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华危害。

三、教学建议导入新课,建议教师讲授新课之前,可向学生提问: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攫取了哪些侵华权益?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进行如下概括:通过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英、美、法等国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他们并不满足。

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又寻找借口,对中国发动了一场新的侵略战争。

因此,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时,建议教师:从整体出发扼要讲明战争的基本进程,点明战争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爆发到《天津条约》签订;第二阶段,战争再起到《北京条约》的签订。

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战争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教师可教给学生编制"小年表";把知识系列化的方法,如:1856年英舰炮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卅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天津条约》签订1859年大沽之战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北京条约签订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和"割九龙司地方一区"图,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1.2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

1.2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通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对鸦片战争有了初步的了解。然而,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具体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学生们的认知可能还不够深入。此外,学生们在分析历史事件方面可能缺乏系统的方法,对于历史事件的解释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在能力方面,学生们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仍有部分学生需要引导和激励。在素质方面,学生们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但在表达和沟通能力上还有待提升。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历史分析技能。
6. 教学资源:
(1)多媒体教室、投影仪、计算机等硬件资源。
(2)教材、教师用书、历史文献资料等教辅材料。
(3)历史纪录片、电影片段、相关历史文献电子版本等信息化资源。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第二次鸦片战争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九.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1)阅读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史实》、《中国近代史》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运用本课材料分析历史问题;识读《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式示意图》、《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3.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等侵略史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

难点: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师: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挑起的,历经几年时间,对中国造成的危害是什么?这就是我们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探究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学生自主阅读:阅读教材,讲述“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2.史料展示:《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3.学生思考: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文,分析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4.教师归纳小结: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战争借口);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思考:此次战争为什么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师:在鸦片战争中,由于《南京条约》的签订,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许多权利,但他们贪婪的欲望并没有得到满足,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无理提出“修约”的要求遭拒绝后,再次发动侵略战争,以此逼迫清政府就犯。

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5.图片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归纳、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导入: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起因。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回顾:简要介绍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做铺垫。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详细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包括英法联军的入侵、火烧圆明园、沙俄占领中国北方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包括对中国领土和主权的破坏、对中国文化和心理的创伤等。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教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归纳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回顾:简要介绍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做铺垫。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详细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包括英法联军的入侵、火烧圆明园、沙俄占领中国北方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等。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包括对中国领土和主权的破坏、对中国文化和心理的创伤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影响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意义。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教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情怀。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❶教学分析➷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遗址和相关视频)雨果《致巴特力尔上尉》书信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提问:这两个强盗是谁?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这个故事是怎样发生的?由此导入新课。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或目的)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展示课件:“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展示课件内容)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

八年级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八年级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八年级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八年级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我希望同学们能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和结果呢。

就像我们要知道一场比赛的开始、过程和最后的输赢一样。

同学们要能说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一特别残忍又令人气愤的事件,还要了解《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这就好比我们要了解游戏的各种规则一样重要。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同学们从这一段历史中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这个深刻的道理。

当我们知道圆明园那么美丽的地方被侵略者破坏得不成样子,我们肯定会很愤怒,同时也会明白我们的国家必须强大起来,就像一个人必须要有强壮的身体才能保护自己的东西一样。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一暴行。

这就像是故事里最精彩也是最让人心痛的部分,我们必须重点去了解。

2. 难点《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内容的理解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这有点像数学里比较难的题目,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去分析,也能弄明白的。

三、教学方法我打算用讲述法,就像讲故事一样把这段历史讲给同学们听。

还会用讨论法呢,让同学们互相讨论自己的想法。

比如说,我会问同学们:“要是你当时在圆明园,看到英法联军来烧抢,你会怎么做呀?”然后还会用多媒体教学法,给同学们放一些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那段历史。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这样开始我的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一个曾经超级美丽的大园子,叫圆明园吗?那里啊,就像一个梦幻的仙境,有各种各样精美的建筑和数不清的宝贝。

可是呢,有一天,一群强盗闯了进去,把这个仙境给毁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第二次鸦片战争。

”2. 讲述战争的原因我会站在讲台上,绘声绘色地说:“同学们,当时的西方列强啊,就像一群贪心的小怪兽。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呢,他们觉得从中国得到的好处还不够多。

他们想要更多的特权,更多的钱。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核心素养目标:唯物史观: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由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时空观念: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史料实证:通过了解《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形成分析论述条约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的思维方式;历史解释:通过对列强侵华罪行的揭露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列强在华暴行认识到侵略者的贪婪和凶残,以及列强的侵略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通过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分析,理解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加深,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三、教学方法:创设问题合作探究讲授法小组合作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圆明园的焚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永久创伤,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如何爆发的?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抢劫、焚毁圆明园?中国在这次战争中还丧失了哪些领土和主权?(二)、讲授新课: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背景:材料:《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资产阶级兴奋地好像发了疯似的,璞鼎查曾向国内吹嘘说,他已为英国的生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广阔,倾尽兰开夏全部工厂的出产也不够供给它一个省的布料”。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材料:“英国商人认为中国有数万万人,每人需用一顶棉帽,每人一套用餐的刀叉,每百人一只手表,……中国市场的远景是广阔的,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半节)授课班级:八年级**班
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一、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八年级的学生,现多为00后,视野开阔,个性张扬,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能够较为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

由于之前也曾学习过相应的历史相关内容,且通过对第一课《鸦片战争》的学习,已经有了对中国近代史的初步感知及分析战争和条约的思路,因而对本课内容上的理解不会存在太大难度。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并不存在过多的知识识记,而旨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列强的侵华罪行,培养其爱国意识;虽然信息量较大,但识记要点与理解难点并不很多。

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第二课,在侵略与反抗这一单元中处于次重点的位置,强调对史实的感知。

本课时只进行前半节的讲解,包括火烧圆明园及沙俄割地两个小内容,学生掌握起来还是比较轻松的。

三、学习动机的唤醒和保持:
课程开始时选用图片导入,展示圆明园和颐和园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切入本节课的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

授课过程中通过穿插一些课外知识如:八里桥之战、龚自珍轶事等等来激发兴趣,并通过加强课堂互动来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通过呈现圆明园的复原图及遗址图片对比及相关材料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

四、落实课程标准:
本节课在课程标准上的说明为:
具体内容标准教学活动建议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
展示圆明园的相关图片。

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部
分领土的侵略史实。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说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性质及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简要描述列强火烧圆明园等罪行及《北京条约》的签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说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和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对应条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及课件,能说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简要过程及西方列强的所犯下的罪
行。

◆通过对战争过程的描述和讲解,使学生形成分析一场战争的要素观念,包括背景、原因、
性质、影响等等。

◆通过图表分析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方位、面积和后果,形成读图理解能力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战争的史实和列强的侵华罪行,使学生认识到列强侵略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从而
形成强烈的国家忧患意识,培养爱国情怀!
◆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中,使学生体会到列强的罪恶面目及清政府的腐败无
能。

六、教学具体分析
教学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性质、原因、影响等等,及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

沙俄割占我国北方领土的史实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教学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及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联系。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简要过程。

《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沙俄割占我国北方领土的史实。

教学方法:
1、导入法。

在导入新课时选用颐和园与圆明园的一组照片,用大家相对熟悉的内容切入主题。

2、图片辅助法。

通过相关图片辅助材料讲述列强罪行及战争过程。

3、讲授法。

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进行简要讲授。

教具及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的图片、材料等等。

七、课时安排:40min
八、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
时间
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2min) 展示颐和园与圆明园的一组图片
对比,从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中与学
生展开“圆明园被毁于哪次侵华战
争的交流”,引出新课:第二次鸦
片战争。

导入新课,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内容铺垫(3min) 1、回顾已经学习过的《南京条约》
的主要内容,从“割地、赔款、开
埠、通商”等条约款项中引导学生
得出英国侵华的目的:倾销商品、
掠夺材料,攫取在华利益。

2、给出中国与洪都拉斯1853年对
英国棉纺织品消费力对比的图表
材料,引导学生解释中国消费力低
下的原因,并为英法发动第二次战
争的目的做铺垫。

分析消费力低下的
原因。

为具体讲述第二次
鸦片战争的背景、
性质等等相关要素
做好铺垫,引导学
生探讨两次鸦片战
争的联系。

战争讲述(15min)1、通过上述材料的铺垫,进一步
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性
质、原因等战争要素,培养学生分
猜想八里桥之战的
人员伤亡情况。

具体讲述第二次鸦
片战争的相关要
素,帮助学生形成
析战争的思维方式。

2、引导学生说出两次鸦片战争的内在联系,点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3、简要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穿插八里桥之战来描述清政府的腐败和废弛。

分析一场战争的思维方式。

火烧圆明园 (10min) 1、图片和材料展示圆明园的宏伟
瑰丽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2、展示圆明园被毁时的材料说明
并给出圆明园被焚毁后图片,通过
对比使学生感受到列强犯下的滔
天罪行,培养爱国情怀。

3、穿插龚自珍的小故事,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并借此对学生进行情
感价值观的教育。

使学生了解列强侵
华犯下的滔天罪
行,培养学生的爱
国情感。

懂得腐朽
的清政府政治腐
败、军备废弛,根
本无法抵挡西方列
强的侵略。

战争影响(8min) 1、简要点出《北京条约》的内容,说明腐朽的清政府抵抗不住西方列强的侵略。

2、重点说明沙俄政府趁火打劫割让我国北方领土的史实,并用图片及材料给出对应的条约及相关位置。

课程总结(7min) 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
结。

2、学生全体朗读梁启超《少年中
国说》的改编片段,强调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全体朗读《少年中
国说》
九、板书设计:
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争要素分析:背景、原因、性质等等
战争过程:
战争影响:
沙俄割地:具体条约及相关位置
十、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